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第六单元教学目标Word文档格式.docx

    • 资源ID:7773389       资源大小:35.36KB        全文页数:2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六单元教学目标Word文档格式.docx

    1、“现在不是讨论可不可以用这个词。”他的声音不高,但是很有力,说罢便紧绷起了嘴唇。大仓老师为什么“沉默了一会儿”?大仓老师的话是什么意思?大仓老师的语气和表情在说明什么?3、你认为文中的“我”、春美是怎样的人?说明理由。“我”学习不理想,但要求上进的穷人家的孩子。穿插问题:“我”的心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春美仗势欺人,待人苛刻的富人家的孩子。4、讨论:第16节的内容是否可以不写?四、练习巩固(任选一题)1、请你为大仓老师画一张画像,再配上一段文字介绍。2、联系上文想想“大仓老师盯着春美的脸,沉默了一会儿”请你把他的内心独白写出来。板书设计:开学典礼上简短的开场白 (年轻有活力、朴实真诚)37、

    2、大仓老师 语文课上不理会春美添“俺”字 (不畏权势、正直公平)教学效果反馈:本课的难点是有效开展读写结合,进行想像补白,加深对人物的理解。我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找句子,品句子,读句子,让学生逐层理解大仓老师的性格特点。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空间与热情。这一环节,落实得比较好。在教学第二件事时,“大仓老师添上更大的俺字,好像在对市太说 ,对春美说 ,对同学说 ”这一说话训练,学生的答案比较单一。第一个同学回答完,我充分表扬了他,后面的答案基本大同小异,学生没有打开思维。一方面是因为我在课上的随机引导不佳,另一方面也说明平时的思维训练还没有落到实处。27、小珊迪1、 自学字

    3、词,理解“请求、乞求、纠缠、孤儿”等词语的意思。2、 能联系上下文体会“我”内心的感受,读懂“我”态度变化的原因。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到珊迪的善良和诚实。4、 能简要地复述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体会“我”内心的感受,读懂“我”态度变化的原因。了解小珊迪的优秀品质,认识资本主义的罪恶。一、揭示课题1、板书课题 齐读2、介绍时代背景:小珊迪一文原名卖火柴的小男孩,文章的主人公就是小珊迪。他是英国人,生活在100多年前的资本主义社会里,这篇课文讲述了小珊迪的悲惨遭遇。二、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出示填空:在一个寒冷的冬天,小珊迪为了给“我”( ),被一辆狂奔的马

    4、车( )。临死之前,他让弟弟( )把( )带回给“我”,这种( )的精神感动了“我”,最终我答应( ),使小珊迪( )地离去。2、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男孩?三、深入学习(一)了解珊迪的穷困、可怜。1、小珊迪为什么非要我买他的火柴?2、(小珊迪家穷,肚子饿,要养活弟弟他饱受饥寒。)3、追问:文中哪些地方写小珊迪饱受饥寒? (1)小珊迪的外貌。(2)小珊迪冒着严寒上街卖火柴,他一再乞求先生卖他的火柴。追问:小珊迪先后几次请求先生卖他的火柴?(四次)请求、乞求何意?6、指导学生用一次又一次的迫切乞求的语气读小珊迪与先生的四次对话。7、小珊迪去换零钱,过了很久没有回来,作者开始是怎样想的,后来又是怎么想

    5、的?(1)追问:为什么作者改变想法,而且那么相信一个素不相识的人。?(2)老师引导学生再读小珊迪请求作者买火柴的话。(二)了解珊迪的善良、诚实,体会“我”态度变化的原因。1、后来小珊迪有没有把零钱还给那个先生?谁还的?2、小珊迪为什么派弟弟小利比去还钱呢?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小珊迪伤势怎样?3、小珊迪在伤势这么严重,生命十分危险的情况下,他想的是什么事呢?说明了什么呢?4、那位先生对小珊迪素不相识,为什么会握住小珊迪的手,对他说:“我会永远照顾小利比的?”(被珊迪美丽的心灵打动了。四、课堂小结师:同学们,让我们像小珊迪一样,多一份诚实的面容,多一点守信的品质吧,老师相信,拥有诚信,我们的社会会更

    6、加美好,拥有诚信,我们的人生一定会充满欢笑。五、布置作业请你简要地把故事写下来,注意不要描写人物的对话。 可怜:又冷又饿 卖火柴 遭遇车祸 27、小珊迪 诚实:生命垂危时不忘还钱让弟弟送来 善良:深切关心弟弟的今后生活我以听记、阅读课文最后一节为突破口,即人物悲惨的命运为抓手,层层深入地探究造成人物悲惨命运的整个事件,以重要句段为教学重点,品词品句品段感受珊迪的善良、诚实,并为复述做准备。在感悟的同时应指导学生进行必要的概括,提高对小珊迪品质的认识。如讲读第一段,要指导学生弄懂为什么写小珊迪的外貌,为什么要多次写小珊迪乞求“我”买火柴;然后指导概括段意。讲读第二段时,当学生想象小珊迪受伤仍在忍

    7、痛寻找便士后,要引导学生回顾小利比给“我”找零钱的情节,并提示:这表明小珊迪的诚实;在想象小珊迪临死前念念不忘小利比的情景后提示:这表明小珊迪的善良。这样,人物形象才显得既饱满,又清晰。28、列车上的“人造屏障”1、 自学字词,积累词语“舒适快捷、座无虚席、扶老携幼、闭目养神、窃窃私语、缓兵之计、面红耳赤、急中生智、众目睽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人造屏障、肆虐、骚动、众目睽睽、不谙”等词语的意思。2、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复述课文讲述的这个动人的故事。3、 能感受到澳大利亚人民的热情和文明。一、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 同学们,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可以体现一个城市的整体素质

    8、,那么大家知道文明素质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吗?学生交流(公共场所主动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让座、耐心热情地回答询问;友善对待外来人员;爱护绿化;遵守公共秩序)2、 今天,我们就来到一个国际化的大城市,也是世界上文明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澳大利亚的墨尔本,看看那里发生的一件事情。(板书课题)3、 齐读课题,质疑预设问题:什么是屏障?“人造屏障”又指什么?这里的引号有什么作用?为什么会出现“人造屏障”?二、 自读课文,感知大意。1、 自读课文,读准字音2、 完成填空:第1、2节简要介绍了墨尔本轻轨的(车况)和(人们文明乘车的表现)。第36节生动地叙述了我们在一次乘坐轻轨列车时,(热心的澳大利亚人民)自发地用

    9、(“人造屏障”)帮助我们化解了(小外孙的“撒尿危机”)的事情。三、感情朗读,复述课文1、学习第1、2节(1)读课文,说说从中你了解到了什么?交流:澳大利亚人非常文明。哪些地方看出?交流并出示:陈旧 宽敞整洁 舒适快捷 上班高峰 座无虚席 纷纷让座环境安静 阅读书报 闭目养神 压低嗓门 窃窃私语 (2)有感情地朗读第1、2节。(3)用上“虽然但是”;“要么要么”;“不是而是”复述课文第1、2节。2、学习第36节。(1)指名读,思考:“人造屏障”指什么?(2)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的“人造屏障”?(为了帮助要撒尿的小外孙解决燃眉之急。(3)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默读第36节,用浪线划出“我”和女儿告诫

    10、、提醒、责备的语句;用直线划出小外孙变化的有关语句。交流,品读这些语句,抓住关键词体会“撒尿危机”。(4)小外孙的这声嚷嚷,犹如在平静的水面掷了一块石头,原本静悄悄的车厢,顿时掀起了一阵小小的骚动。“骚动”一词与前文的哪个词语相呼应?(第2节中的“安静”),“骚动”是对安静环境的破坏,进而转为“牵动”,牵动什么?齐读第5节。(5)展开合理想象,填空:面对小外孙吵着要撒尿,有的说:“( )?”有的说:“( )。”还有的说:小外孙的“撒尿危机”牵动了满车厢乘客的心。一位金发女郎 ,一位蓄着络腮胡子的长者 , (谁,怎么做) (6)复述方法指导。四、总结交流1、看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吗?2、墨

    11、尔本被评为世界上最适宜于人类居住的城市。这不仅仅是因为它风光秀丽、空气清新,更因为它充满了人情味,时时让人感到温馨。在商店里、在车站上、在路上,随处可见的是微笑。通过这个故事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澳大利亚人民的热情和文明。列车上的“人造屏障”澳大利亚人 小外孙(撒尿危机)化解教学从课题入手整体进入,让学生自主质疑,解疑。根据预习说说对“屏障”一词的理解,然后说说列车上的“人造屏障”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人造屏障”的。从课题出发概要地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接着,让学生初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内容。本环节旨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课文的主要人物和故事大

    12、概。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整体感知了课文大意。复述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还处于实践阶段。课堂上,我给予了学生充分的朗读时间,班中已有部分学生能借助填空,将这个小故事复述出来。但是仍有一些孩子无法达到这个要求。29、真正的愤怒1、能自主认识本课生字。理解“水窖、作孽”等词语的意思。2、了解导致“真正的愤怒的原因,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好祖孙俩如何对待水的句子,能抓住人物的一系列动作品悟人们对水的珍视。3、了解我国西北地区的缺水状况,懂得应该珍惜有限的水资源。了解导致“真正的愤怒的原因,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好祖孙俩如何对待水的句子,能抓住人物的一系列动作品悟人们对水的珍视。查找有关我国水资源的资料出示句子:在

    13、我生命里曾流淌过一碗水,是这碗水让我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愤怒。1、指名读句2、生读句质疑。3、齐读课题:真正的愤怒。1、轻声读全文,边读边思考这是一碗怎样的水?2、生交流。3、补充媒体资料:西北龟裂的大地。1、快速阅读课文,想想祖孙俩是如何对待水的?边读边划,体会水的珍贵。(1)她双手捧着碗,像捧着整个世界一样走到我面前说:“走远路渴了吧,快喝了吧!想象读句。变幻人称,做动作读句 分角色读(板书:视如整个生命)这是一碗多么珍贵的水啊!我们看见出示引读(屏幕)(2)这时我才看见在屋子和苗圃之间有一眼水窖,水窖设有坚固的木盖,木盖上牢牢地锁着一把大铁锁。 理解词语:水窖 指导朗读,板书(视如珍宝)(

    14、3)一个小姑娘拿着一个特制的大瓢,在每一颗小树苗根上小心地滴上一点点水,那动作好像是在轻轻地抚摸睡梦中的婴儿。(4)引读祖孙俩对待水的句子。2、理解祖孙俩将水视为生命。在这里想要有水师多么不容易呀,听到水落地的声音,老妇人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喊了声(1) 理解词语:作孽(2) 重点学习小姑娘“救水”的句子。(3) 边读边划出小姑娘“救水”的动词。(4) 指名读,要求读出姑娘急切的心情。(5) 从小姑娘的这些举动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把水视如生命。让我们再次走进大西北来体会一下水的珍贵吧。播放视频美丽的大脚片段。3、理解水孕育着生命、希望。(1)读到这里不禁让我们想到了村口那绿绿的苗圃,读读这段话,

    15、能结合你读懂的课文内容说说对于这片土地意味着什么吗?(出示第2节)交流 随机板书(孕育希望)(2)用孕育希望的水洗脸,难怪老妇人喊:“作孽啊!深入理解词语:4、对真正愤怒的理解。现在让我们看看一碗水为什么会带来真正的愤怒。师引读句子:(1) 一个小姑娘拿着一个特制的大瓢,在每一颗小树苗根上小心地滴上一点点水,那动作好像是在轻轻地抚摸睡梦中的婴儿。(2) 她双手捧着碗,像捧着整个世界一样走到我面前说:(3) 我被眼前这一切惊呆了,一时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良久,我们才从小姑娘的口中知道,这村周围黄河大堤旁的小树苗都是那位老人家培育出来的,这水窖也是老人家挖的。前年大旱,水窖里也难以存住水了,为了

    16、让刚载上的小树苗存活,老妇人翻山越岭到二十余里外的地方去挑水,不料半路上一脚踏空,瘸了一条腿。(4) 老妇人叹了一口气,意味深长地说:“不是我小气,这样热的天,我的苗圃一天才用一瓢水,你们不知道缺水的苦,这样糟蹋水,我心疼呀!四、总结全文,心灵表白。1、总结:一碗水对于祖孙俩是(珍贵)的,他们把这一碗水(视如珍宝、驶入整个世界、视如生命)对于作者来说也是(珍贵)的,因为是这碗水使他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愤怒),同样我们也深深地受到了教育,他给了我们一个警示,敲响了节水的我警钟。孩子们,下面就请你把最想说的话写出来。2、写话,交流。 视如珍宝 珍贵 视如整个世界 孕育希望 视如生命 细节描写是本文

    17、的一大特点。教学时可分为三个小目标逐层加以落实。首先,通过读文品句,体会西北地区饱受缺水的状况,让这些生活在大都市的孩子有初步感知,为后文作铺垫。其次,在细节研读的过程中,让学生们体会到感受那里人们对水的极度珍视,进一步理解祖孙二人的行为。最后,以读写结合的方式,将自己对“真正的愤怒”的理解写下来,从而升华主题。这三个环节内在有着逻辑上的内在联系,且层层递进。教学中,在细节描写的部分,应让学生有充分研读的时间,并充分表达对文本个性化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予以点评,并归纳方法。30、孙叔敖杀两头蛇1、 能借助注释读懂古文的意思。2、 能正确熟读全文,做到停顿正确。3、 能讲述这个故事;能感受到孙

    18、叔敖小时侯是一个善良,能为他人着想的孩子。培养学生借助注释自学古文的能力,并能做到熟读成诵从而感受文章的主题。读通课文,借助注释理解文章内容。一、 了解人物,揭示课题。(1)(出示图片)你们知道他是谁吗?(板书:孙叔敖)谁能读好这个名字?(2)出示孙叔敖声生平简介。(结合课后注释(3)自由读,从资料中,你知道孙叔敖是一个怎样的人?(4)师导入:的确,孙叔敖是个文武兼备、有勇有谋的人。那么,小的时候他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篇有关他小时侯的故事。(补充课题,齐读)二、朗读课文,了解内容。1、读注释,了解文章出处。2、朗读课文,疏通字词。(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听读句时的正确停

    19、顿。(2)学生自由读课文,并借助字典读准字音。(3)指名读,注意纠正学生读错的地方。重点掌握以下字词:为(wi) 泣(q) 曰( yu) 矣( y)(4)男、女生赛读。(5)齐读课文。三、借助注释,理解课文。1、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话的意思,并圈出不理解的字词。2、小组交流,解疑。3、集体反馈,逐句交流。4、引导学生理解关键字词:之:孙叔敖为婴儿之时 (的)杀而埋之、向者吾见之 (它,指代两头蛇)其:其母问其故 (第一个是“他的”指孙叔敖;第二个指孙叔敖在哭这件事)5、将全文连起来翻译。四、结合译文,复述课文。1、学生自由读译文。2、展开想象,复述课文。五、再读课文,拓展延伸。1、齐读

    20、课文。2、谈谈学了这篇课文后,你觉得孙叔敖是个怎样的人?你有什么感受?3、学生交流,师板书:善良、能为他人着想。六、布置作业:1、背诵古文 2、把这个小故事讲给家人听。 见两头蛇 杀而埋之善良,能为他人着想孙叔敖杀两头蛇是一篇内容比较浅显的古文,因此在课堂上,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通古文,读懂古文。在组织交流的环节中,我抓住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引导学生读正确古文的停顿,了解一些虚词的解释,以此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课堂效果来看,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标。综合练习61、 圈出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按要求给“议”扩词。2、 读读背背对子,了解对子的一般特征,并尝试对一对。3、 继续培

    21、养独立阅读文章的能力;理解“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这句话的含义;有感情读短文。4、 了解市民应该遵守的社会公德,培养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选择一种形式宣传遵守社会公德的重要性。5、 理解名言的意思并熟记名言。6、 练习用钢笔规范抄写一段话。1、 能根据所给的例子,知道“议”在词语中的意思,并根据它的意思来扩词。2、 通过阅读短文,能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联系生活理解“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这句话的含义。3、 了解市民应该遵守的社会公德,并以自己喜欢的形式宣传社会公德的重要性。(可以与同学合作进行)4、 按要求用钢笔抄写一段话,知道小标题要居中写。搜集对子 了解市民应该遵守的社会公德一、圈出词语

    22、中的错别字,并把正确的字写在括号里。1、学生独立完成(可借助字典查字形,理解词语的含义),圈出词语中的错别字,并将正确的字写在括号里。并结合词语的意思说说为什么这样改。2、学生交流,提醒大家听清词语的意思。砰砰直跳(怦怦) :因紧张或激动而心脏激烈跳动。责责称赞(啧啧) :纷纷赞叹。啧啧:赞叹声。切切私语(窃窃 ):私底下小声地谈。专心至志(致 ):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上。小心意意(翼翼):形容严肃谨慎,非常小心。议论分分( 纷纷 ):形容言论多而杂乱。3、抓住难点,在语境中区分“至、致”:至 致 西湖的景( )如此美,以( )于历代画家都愿意用他们手中的画笔将这美景细( )入微地再现在画纸上。

    23、西安兵马俑在世界雕塑史上拥有( )高无上的地位,( )今仍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人前去观赏。4、“至、致”扩词。(也可作为回家作业)二、想一想,下面词语中“议”的意思,再照样子写几个。1、请学生查查字典,想想:词语中“议”的意思是什么?异议 抗议A、意见、言论 b、商议 c、议论2、学生交流,并结合“议”的意思,说说“异议”和“抗议”的含义。3、当“议”解释为“意见、言论”时,还可以组成什么词语?请学生按要求写词语,小组交流4、集体交流、辨析。(提议 建议 决议 协议 动议 )三、读读背背对子,试着对一对。1、出示两组对子,指名读,指导学生能正确停顿。(1)好书不厌看还读 益友何妨去复来(2)风声

    24、雨声读书声 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 事事关心2、介绍对子的知识: 对子也称对联、楹联。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对联种类可以分春联、喜联、寿联等。对联必须直写竖贴,自左而右,由上而下,古人都视对对子为高深典雅的艺术创作。对子之所以读来琅琅上口,是因为它讲究对仗,上下联要求字数相等,平仄相合,词性相对,内容相关。3、说说对子中相应的词:(1)“好书不厌看还读 益友何妨去复来”中“好书”对 ;“不厌”对 ;“看还读”对 。(2)自己说说“风声雨声读书声 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 事事关心”中词是如何相对的。(3)试着背一背。(师生对背、同桌互背)4、出示要求对的对子,学生尝试对一对:(1)书

    25、山有路勤为径 (2)少壮不努力(3)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从“词性相对、内容相关”等特点上小结。5、交流收集的对子。四、阅读短文,完成练习1、静心阅读,想一想,文章可以分成几部分?2、生独立归纳每部分的内容,并交流。 (师引导学生抓要点用连贯、简要的语言来归纳。3、动笔写写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可作为回家作业)4、理解“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这句话。(1)、第二段中陌生男子在电话中是如何对“我”说的?同桌分角色有感情朗读。(2)、联系陌生男子的话语,谈谈对“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这句话的理解。(3)、联系日常生活谈谈你觉得还有什么也比金钱更重要?先在小组里交流一下,然后写一写。(先在课

    26、堂内交流,然后作为回家作业动笔写写)五、语言实践活动1、你知道哪些有关市民在公共场所应该遵守的社会公德?2、交流:目前人们在公共场所有哪些违反规定的现象?3、以喜欢的形式向大家宣传遵守社会公德的重要性,如:排演小品、写倡议书、画宣传画等。六、熟记名言(出示名言。1、自由读。要求:读准名言的字音,读通句子。2、交流读。3、说说对“闻一多”、“ 泰戈尔”的了解。4、读读、背背。七、写字1读要求审题,知道小标题要居中写。2、独立书写,请几名学生上黑板书写。3、集体评议短文线索明显,应放手让学生独立理清段落。归纳每部分的主要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已不是初次尝试,可以让学生独自概括,教师重在组织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要点,用连贯、简要的语言来说清楚,但不要急于统一“标准”,课后可以让学生动笔把两部分内容连起来,写写文章的主要内容;短文的第二部分是以对话的形式出现的,很适合训


    注意事项

    本文(第六单元教学目标Word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