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陕西省商洛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附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资源ID:7760338       资源大小:231.87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陕西省商洛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附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答案】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史记是一本纪传体当代史,专设民族列传,说明司马迁重视各少数民族历史,并将其列为黄帝后代,都为炎黄子孙,这一思想顺应了当时大一统的时代潮流,C项正确;“华夏认同”观念始于春秋战国时期,排除A项;司马迁将华夏与四夷都作为黄帝后代,排除B项;司马迁强调各民族都是炎黄子孙,血脉相连,并非强调平等,排除D项。故选C项。3. 唐代,在三司(御史台、刑部、大理寺)共同审理刑狱案件中,给事中(门下省属官)要根据法律衡量轻重,以免惩罚不当。同时,唐朝还规定如果有留滞的案件和冤案,给事中还要联合御史、中书舍人共同商议审理此案。这说明唐代A. 三省职权分工较为混乱 B. 注重对诉

    2、讼审判的监督C. 司法部门冗官现象严重 D. 中枢行政遵循理性原则【答案】B【分析】【详解】根据材料“给事中(门下省属官)要根据法律衡量轻重,以免惩罚不当”“唐朝还规定如果有留滞的案件和冤案,给事中还要联合御史、中书舍人共同商议审理此案”及所学知识可得,主掌握刑事案件的三司之外,给事中也发挥着重要的监督作用,B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及中书省、尚书省,不能说三省职权分工较为混乱,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材料的感情色彩是监督好的一面,而不是再说冗官现象,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诉讼审判,而不是中枢行政,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点睛】4. 清代前期,南方各地形成“一田二主”制度,土地所有

    3、权裂变为占有权和使用权,两者可以单独典卖。有些富裕的人甚至绅缙、土豪,往往置买土地使用权,再行出佃;也有的在购得土地使用权后,使用雇工经营。这一土地制度的实施A. 推动了农业经济重心的南移 B. 促进了农业资本主义产生C. 导致了传统自然经济的瓦解 D. 有利于劳动力的自由流动【答案】D【详解】 根据材料“清代前期,南方土地所有权裂变为占有权和使用权”、“绅缙、土豪,往往置买土地使用权,再行出佃;也有的在购得土地使用权后,使用雇工经营”可知土地使用权加快流转,使佃农减少了对地主的依赖,有利于劳动力的自由流动,D项正确;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排除A项;“雇工经营”具有了资本主义的属性,但无

    4、法判定其是在清代前期“产生”的,排除B项;我国传统自然经济在鸦片战争后开始瓦解,排除C项。故选D项。5. 梁启超认为,“柔弱之文明”是不能够抵挡“野蛮之武力”的,中国国民一遇到势力强于自己的,就忍让、畏惧、讨好的这种怯弱性格,最终造成了“中国以文弱闻于天下”。由此可知,梁启超A. 改变维新变法主张 B. 否定中国传统文化C. 传播西方民权思想 D. 倡导尚武兴国精神【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梁启超认为中国以文弱闻于天下,故中国要倡导尚武兴国精神,实现救亡图存,D项正确;梁启超主张维新变法,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梁启超否定中国传统文化,排除B项;材料不是传播西方民权思想,而是强调倡导尚武兴国精神,排

    5、除C项。【点睛】6. 下表所示分别为1905年和1906年主要列强在天津开办洋行的情况。从表中可以看出,当时A. 列强加紧对华经济侵略 B. 中国金融体系开始建立C. 民族工业发展环境恶化 D. 买办阶层势力日益萎缩【详解】根据图示内容可以看出,与1905年相比,1906年列强在华的洋行数目和员工数目都有所增长,说明他们加紧了对华的经济侵略,A项正确;图示内容只能说明列强加紧对华的经济侵略,无法说明中国金融体系开始建立、民族工业发展环境恶化和买办阶层势力日益萎缩,排除BCD项。7. 1941年6月15日,晋察冀边区首次在华北敌后开展民主选举运动。在这次民主大选中,晋察冀边区各地参选民众占选民总

    6、数的80%以上,中心区则达90%以上,游击区也达70%以上,其中妇女参选者达83.6%.这次选举A. 实现了男女政治地位平等 B. 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 促进了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D. 推动了边区民主政权建设【详解】材料几组数据表明参选民众很广泛,所以能推动边区民主政权建设,D项正确;实现了男女政治地位平等,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应该是巩固了不是扩大了,排除B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是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提出,排除C项。8. 下图所示是1993年长春高新技术产业股份有限(集团)公司许可的一张股权证书。它可以用来说明当时长春A. 所有制结构发生根本变革 B. 对外开放取得重大成果C. 国有企业已实

    7、现政企分开 D. 逐渐迈向市场经济体制【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股权证书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1992年中共十四大召开,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逐渐迈向市场经济体制。材料中所示的1993年长春高新技术产业股份有限(集团)公司许可的股权证书,可以用来说明当时长春逐渐迈向市场经济体制,D项正确;我国所有制结构仍以公有制为主,未发生根本变革,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经济体制改革,不是对外开放,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国有企业已实现政企分开”,排除C项。9. 西塞罗虽然推崇雅典的文明,但不喜欢雅典的民主。与柏拉图一样,他认为把地位不等的人置于同等的位置上,这种“平等实际

    8、上是最大的不平等”。西塞罗的观点主要基于雅典民主制A. 容易造成权力的滥用与误用 B. 与其他城邦政治明显不同C. 成为少数人争权夺利的工具 D. 赋予公民自由不利于管理【详解】根据材料“平等实际上是最大不平等”和所学知识可知,雅典的直接民主容易容易造成权力的滥用与误用,进而导致多数人的暴政,A项正确;与其他城邦政治明显不同、成为少数人争权夺利的工具的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BC项;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10. 16世纪70年代的意大利人布鲁诺对自然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他写了一些批判圣经的论文,并表现出对基督教圣徒的厌恶。他因此遭到宗教裁判所的指控和通缉,整个意大利没有一块他立足的地方。这反映

    9、出当时意大利A. 文艺复兴遭到镇压 B. 宗教改革运动受挫C. 人文主义发展受限 D. 民众排斥宗教异端【详解】材料体现的是宗教裁判所对人文主义者布鲁诺的指控和通缉,说明的是意大利人文主义发展受到阻碍,C项正确;文艺复兴遭到镇压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与宗教改革无关,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民众的态度,排除D项。11. 下表所示为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前期英国的工厂调研情况统计。这表明英国工业革命A. 使民众生活负担沉重 B. 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C. 并未推动社会的进步 D. 加剧了社会的贫富分化【详解】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前期是英国的工业革命时期,根据

    10、表格内容可以看出,工厂中的工人生活生产处境糟糕,说明工业革命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B项正确;表格内容只能说明工人处境糟糕,社会问题严重,无法看出民众生活负担沉重和社会贫富分化加剧,排除AD项;工业革命是极大的推动了社会进步的,排除C项。12. 1953年,美国在联邦德国的美占区投入400万美元改进广播电台设备,每年的广播电台日常运营费用达300万美元,广播电台几乎可以覆盖到民主德国的每一个角落,很多民主德国人甚至把美占区广播电台当作自己的电台。据此可知,当时美国A. 加大了对民主德国的援助 B. 改善联邦德国民生赢得人民支持C. 帮助德国实现了民族和解 D. 已将心理战作为冷战的重要方式【详解

    11、】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美国在联邦德国的美占区改进广播电台,目的就是加强对民主德国的舆论攻势即心理战,D项正确;改进广播电台是在联邦德国,不属于对民主德国的援助,排除A项;二战后德国分裂成为美苏冷战的前沿阵地,在德国的措施都是服务于美苏冷战的需要的,排除BC两项。第II卷(非选择题)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普朗克(1858-1947)十分具有音乐天赋,曾为多首歌曲作曲,但他在大学选择专业时,决定学习物理。他的物理老师曾劝他不要学习物理,认为“这门科学中的一切都已经被研究了”,这也是当时许多物理学家所坚持的观点,但普朗克说:“我只希望理解已经存在物理学基础,或许能将其加深。”普朗克中

    12、年以后家庭遇到了不幸,1909年,妻子去世,后来大儿子死于凡尔登战役,二儿子因参与暗杀希特勒未遂而被纳粹杀害,然而普朗克仍以顽强的毅力潜心研究物理学。他发现了普朗克辐射定律,提出能量子假设,为量子理论奠基,1918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纳粹政权统治下,他反对种族灭绝政策,并坚持留在德国尽力保护各国科学家。摘编自冯士超世界科技发展史话材料二 邓稼先(1924-1986)在抗日战争胜利后便投身到争取民主、反对国民党统治的斗争中。他认为只有学习更先进的知识和本领才能报效祖国,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进入美国普渡大学学习,由于学习成绩突出,一年多就获得了博士学位,被称为“娃娃博士”。美国政府

    13、打算用优越的科研条件、生活条件留住他,但被邓稼先婉言谢绝了,在新中国百废待兴之际回到祖国,并隐姓埋名,在茫茫戈壁数年如一日从事核武器研究,他的团队攻坚克难、费尽心血,使新中国成功地研制出原子弹、氢弹,被授予“两弹元勋”。摘编自杨振宁邓稼先(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普朗克和邓稼先科技研究的异同。(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普朗克和邓稼先科技成就的影响。(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你对科技研究的认识。【答案】(1)异:前者从事理论研究,后者侧重实践研究;前者是科学家的科学追求,后者是基于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同:都有明确的理想信念;都有反对专制的人文精神;都取得举世瞩目的

    14、成就。 (2)普朗克:促进了微观物理学的迅速发展,开启了量子科学的新时代;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和角度。邓稼先:壮大了我国国防力量;打破了苏核垄断,提高了我国国际地位;壮大了世界和平力量;促进了我国核技术的开发和利用,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3)启示:要重视、发现、培养科技人才;科学总是向前发展的,没有终止点;科技工作者要有理想信念和执着追求;科技研究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不断创新;科技成果要造福人类。【小问1详解】异:根据材料“他发现了普朗克辐射定律,提出能量子假设”可归纳出前者从事理论研究,根据材料“在茫茫戈壁数年如一日从事核武器研究”可归纳出后者侧重实践研究;根据材料“然而普朗克仍以顽强

    15、的毅力潜心研究物理学”可归纳出前者是科学家的科学追求,根据材料“在茫茫戈壁数年如一日从事核武器研究”可归纳出后者是基于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结合上述分析和所学知识可知,二者都有明确的理想信念;【小问2详解】普朗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普朗克促进了微观物理学的迅速发展,开启了量子科学的新时代;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和角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邓稼先研制“两弹”壮大了我国国防力量;【小问3详解】启示:结合上述分析和所学知识可知,如要重视、发现、培养科技人才;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大运河的开凿对中国城市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集中体现在行政中心城市体系之外,出现了以扬州、临清、天津等为代

    16、表的大运河城市。整理自鲍成志区域经济变迁与中国古代城市体系的演化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自拟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主题明确,表述成文,叙述完整,史论结合,条理清晰。)【答案】示例主题:大运河城市的兴起与经济重心转移存在关联。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主要发祥地,是中国开发最早的地区人口集中,经济文化发达,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王朝多建都于北方。隋唐时期随着大运河的开通和先进生产工具的使用,江南地区得到进一步开发,北方的经济重心地位受到挑战,扬州作为长江流域和大运河联系的咽喉,成为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尤其在安史之乱后,扬州公然打破坊市限制,出现了繁荣的夜市,经济上出现扬一益二”的说法。五代及

    17、北宋时期,经济重心继续南移,开封(汴梁)作为帝都所在,集中了大量的人口和物资,加之临近大运河与黄河的优势从而取代传统的长安、洛阳成为当时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随着南宋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元朝对大运河的裁弯取直以及明成祖迁都北京,大运河作为漕运通道的作用愈发凸显,一些运河沿线的非传统政治中心城市异军突起。综上,大运河城市的兴衰受到经济重心转移的深刻影响,大运河城市的布局变化体现了中国古代城市体系的不断完善。(“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唯一的评分标准)【详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如根据材料“集中体现在行政中心城市体系之外,出现了以扬州、临清、天津等为代表的大运河城市”和所学知识可拟定

    18、论点为大运河城市的兴起与经济重心转移存在关联。关于阐释可从北方黄河流域的开发、隋唐大运河的开凿对江南地区开发的影响、安史之乱后,大运河带动南方城市发展及经济重心南移、两宋时期大运河对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及带动相关城市发展、明清时期大运河对于沟通南北方经济交流的影响等角度进行分析,最后进行归纳总结。1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鄂豫边区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战中的一个重要战略区,也是我党在中原地区抗日的前哨,被敌人长期分割,在敌、顽、我尖锐复杂的斗争环境中逐步成长壮大。鄂豫边区的发展壮大有很多因素,整风运动的有效开展是重要因素之一。1942年4月,鄂豫边区党委成立了边区党委整风学习总委员

    19、会,该委员会由李先念等6位同志组成,负责领导边区党政机关和部队的整风运动。鄂豫边区整风运动可以分为初期整风和全面整风两个时期。由于当时边区特殊的斗争环境,初期整风以文件学习为主。随着边区环境的改善,领导人也逐渐开展了全面整风,制订了详细的整风计划、步骤、办法,并认真执行落实,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许多干部在整风中深刻认识到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重要性,初步学会了分析、综合的能力,知道了观察研究解决问题,必须从实际出发,从变动和矛盾中来发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摘编自陈建成鄂豫边区整风运动的历史考察(1)根据材料,概括鄂豫边区整风运动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鄂豫边区整风运动的意义。(1)特

    20、点:具有阶段性;效果显著;切合实际。(2)意义:推动了鄂豫边区的发展壮大;促进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在边区的传播;提高了广大干部的素质;为抗战胜利提供了条件。【详解】根据“鄂豫边区整风运动可以分为初期整风和全面整风两个时期”得出具有阶段性;根据“制订了详细的整风计划、步骤、办法,并认真执行落实,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得出效果显著;根据“许多干部在整风中深刻认识到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重要性,初步学会了分析、综合的能力,知道了观察研究解决问题,必须从实际出发,从变动和矛盾中来发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得出切合实际。(2)意义根据“在敌、顽、我尖锐复杂的斗争环境中逐步成长壮大。鄂豫边区的发展壮大有很多因素,整

    21、风运动的有效开展是重要因素之一”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通过整风运动推动了鄂豫边区的发展壮大;促进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在边区的传播;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917年11月7日,俄共(布)第七次(紧急)代表大会召开,会上做了关于战争与和平的决议,“鉴于我们没有军队,鉴于前线士气低落的部队完全有病,鉴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面临帝国主义的进攻而必须利用一切喘息机会,即便是最短暂的喘息机会,代表大会仍认为,必须批准苏维埃政权同德国签订的极其苛刻和极其屈辱的和约”。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德国阵营的实力显出了劣势,德国渴望结束两线作战的局面,打算先从协约国的薄弱环节俄国取得突破”。在此背景下,

    22、1918年3月3日,苏俄与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根据和约,苏俄退出了战争。但是,苏俄丧失了将近一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和近五千万的居民,而且在被占领区有占全国煤炭开采量的90%,铁矿石开采量的73%,54%的工业以及33%的铁路。该条约的签订引发了苏俄国内的不满情绪,也招致了协约国的干涉。摘编自刘换布列斯特和约(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布列斯特和约签订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布列斯特和约对苏俄的影响。(1)原因:苏俄经济面临严重困难;人民渴望和平和面包;前线士兵厌战;巩固苏俄新政权的需要;德国欲结束两线作战的局面。(2)影响:苏俄退出了战争,赢得了短暂和平;有利于苏俄新政

    23、权的巩固;有利于苏俄集中力量粉碎国内敌人的进攻。但是,以割地和丧失大量资源为代价求和,引起了国内不满情绪,也招致了协约国的武装干涉。原因:根据所学可得出,苏俄经济面临严重困难;根据材料“关于战争与和平的决议”及所学可得出,人民渴望和平和面包;根据材料“鉴于前线士气低落的部队完全有病”可得出,前线士兵厌战;根据材料“鉴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面临帝国主义的进攻”可得出,巩固苏俄新政权的需要;根据材料“德国渴望结束两线作战的局面”可得出,德国欲结束两线作战的局面。影响:根据材料“根据和约,苏俄退出了战争”可得出,苏俄退出了战争,赢得了短暂和平;根据所学可得出,有利于苏俄新政权的巩固;根据所学可得出,

    24、有利于苏俄集中力量粉碎国内敌人的进攻。根据材料“丧失了将近一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和近五千万的居民被占领区有占全国煤炭开采量的90%引发了苏俄国内的不满情绪,也招致了协约国的干涉”可得出,以割地和丧失大量资源为代价求和,引起了国内不满情绪,也招致了协约国的武装干涉。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钱大昕(1728-1804),乾嘉学派的代表人物。针对重经轻史的学术风气,钱大昕主张把史学与经学置于同等重要地位,以治经方法治史。他将天文、舆地、制度、金石、版本等原本经学的分支学科抽离出来,并使之成为史学研究的辅助学科。对史记以后的许多史学典籍,他都一校勘,详为考证。在此过程中,他探寻出了诸多史学

    25、考据的具体方法,包括比较法、求源法、钩稽法、归纳法等。在哲学上,钱大昕抑宋扬汉,对宋明理学一套哲理化的理论不满,极力把理学家大力鼓吹的儒家伦理纲常的说教,具体化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准则。摘编自张涛钱大昕评传(1)根据材料,概括钱大昕的学术成就。(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钱大昕学术主张产生的背景。(1)成就:经史并重,改进史学研究方法;探寻考据方法;批评理学,推动儒学世俗化。(2)背景:清代文字狱顿繁;考据风气的盛行;宋明理学僵化。根据材料“针对重经轻史的学术风气,钱大昕主张把史学与经学置于同等重要地位,以治经方法治史”可归纳为经史并重,改进史学研究方法;根据材料“他将天文、舆地、制度、金石、版本等原本经学的分支学科抽离出来,并使之成为史学研究的辅助学科”、“在此过程中,他探寻出了诸多史学考据的具体方法”可归纳为探寻考据方法;根据材料“在哲学上,钱大昕抑宋扬汉,对宋明理学一套哲理化的理论不满”、“极力把理学家大力鼓吹的儒家伦理纲常的说教,具体化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准则”可归纳为批评理学,推动儒学世俗化。根据所学知识可得,钱大昕之所以有这样的学术主张是有一定的历史背景的,清代推行文字狱,进行思想专制,限制了人们的思想,包括学术界也是受到限制;考据风起的盛行也是其重要背景之一;宋明理学僵化不再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不得不进行改变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所以逐渐的推动儒学世俗化。


    注意事项

    本文(陕西省商洛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附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