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Word文档格式.docx

    • 资源ID:7755479       资源大小:166.31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Word文档格式.docx

    1、在目前这种施肥水平下,要保持产量又必须施用更多的化肥,从而造成盲目施肥的恶性循环。可见,测土配方施肥不但可以合理供给作物所需养分,满足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同时能弥补作物从土壤中带走的养分,平衡土壤养分的投入产出,是维持并提高土壤持续生产能力的基础地力的重要措施。1.5降低生产成本,促进农民节本增收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在小麦、水稻、玉米、大豆4大粮食作物的直接物质成本中,肥料费用约占44%。与国际比较,我国4大粮食作物生产成本总体偏高,直接影响了粮食生产的比较效益和国际竞争力。据测算,我国每千克粮食生产成本,小麦为1.22元,比美国的1.01元高17.2%;玉米为0.88元,比美国的0.67元高

    2、27.9%;大豆为1.83元,比美国的1.21元高33.9%;水稻为0.94元,虽然比美国的1.65元低,但比泰国的0.60元和越南的0.82元分别高36.2%和12.8%。据统计,我县平均每亩耕地施用化肥的总量为152公斤,平均每亩农作物的化肥施用量为52.4公斤,平均每亩化肥施用总量为9万多吨。由于没有科学施肥,造成每年施用的化肥有近1/3被浪费掉。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每亩可节约施肥20-30公斤,按现行价格,每亩降低施肥成本7.3-12.9元,尤其是在能源供应偏紧,化肥价格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对农民节本增收意义更加重大。2、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工作内容测土配方施肥是一项庞大的

    3、系统工程,按照公益性环节国家支持、经营型环节市场运作的总体思路,围绕“测土、配方、配肥、供肥、施肥指导”五个环节,开展11项工作。2.1野外调查坚持资料收集整理与野外定点采样调查相结合,典型农户调查与随机抽样调查相结合,按照农业部提供的调查表格,逐项开展野外调查和取样地块农户调查,准确掌握耕地立地条件、土壤理化性状与施肥管理水平,与规定的采样测试土样数量相对应。2.2采样测试测土是制定肥料配方的重要依据。按照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在全县范围内统筹规划,合理布点,开展土壤样品采集和分析化验,使采样点覆盖全县各乡镇和全部耕作土种,我县2007年共采集水稻土壤5191个,旱土643个,同时根据

    4、需要采集了植株、水样样品,为制定配方和田间试验提供基础数据。另外,选择200个有代表性的采样点,对测土配方施肥效果进行跟踪调查。2.3田间试验按照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要求和湖南省土壤肥料工作站印发的湖南省测土配方施肥补贴资金项目肥料效应田间试验示范方案(修订稿),选择当地主导作物,布置田间肥料效应小区试验、校正试验、追基肥比例试验和氮磷钾肥不同用量试验,摸清土壤养分校正系数、土壤供肥量、农作物需肥规律和肥料利用率等基本参数,对比测土配方施肥效果,验证和优化肥料配方。通过开展田间试验,建立不同施肥分区主要作物的氮磷钾肥料效应模型,确定作物合理施肥品种和数量,基肥、追肥分配比例,最佳施肥时期和施肥

    5、方法,建立施肥指标体系,为配方设计和施肥指导提供依据。每年完成了10个肥效试验,10个校正试验,2个不同施肥量和2个不同质地基、追肥比例试验。2.4配方设计由农业局组织有关专家,汇总分析土壤测试和田间试验数据结果,根据气候条件、土壤类型、作物品种、产量水平、耕作制度等差异,合理划分施肥类型区。审核测土配方施肥参数,建立施肥模型,分区域、分作物制定肥料配方。2.5配肥加工依据配方,以各种单质或复混肥料为原料,配制配方肥。主要采取两种模式:一是农民根据施肥建议卡自行购买各种肥料,配合施用;二是由配肥企业按配方加工配方肥,农民购买施用。配方肥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物化载体,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的关键。2

    6、.6示范推广针对项目区农户地块养分和作物种植状况,制定测土配方施肥建议卡,由项目乡(镇)农技人员和村委会发放入户,并建立台帐。按照每1万亩一个示范区的标准,建立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区,树立样板,展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效果,引导农民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2.7宣传培训一方面加强对农技推广部门、肥料生产企业、经销商有关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技术服务能力;另一方面要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技术资料、现场会等形式,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宣传到村、培训到户、指导到田,普及科学施肥知识,不断增强项目区广大农民的科学施肥意识,使广大农民逐步掌握合理的施肥量、施肥时期和施肥方法。2.8数据库建设运用计算机技术、地理信息系统

    7、(GIS)和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按照规范化的测土配方施肥数据字典,以野外调查、田间试验和分析化验数据为基础,收集整理历年土壤肥料田间试验和土壤监测数据资料,建立不同层次、不同区域的测土配方施肥数据库。2.9耕地地力评价。充分利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野外调查和分析化验数据,结合第二次土壤普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等成果资料,完成图件数字化、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地力等级评价、成果图编制等工作,建立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对县域内耕地地力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汇总成册编辑出版,形成公共资源,便于广大农民和相关单位查阅应用。2.10效果评价通过对项目区施肥效益和土壤肥力进行动态监测,并及时获得农民反馈的

    8、信息,对测土配方施肥的实际效果进行评价,从而不断完善管理体系、技术体系和服务体系。2.11技术研发重点开展田间试验、土壤养分测试、肥料配方、数据处理、专家咨询系统等方面的技术研发工作,不断提升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水平。3、测土配方施肥的技术原理3.1养分补偿学说养分补偿学说是施肥的基本原理之一,是养分归还学说的发展。德国化学家李比希1843年在化学在农业和生理学上的应用一书中,系统地阐述了植物、土壤和肥料中营养物质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提出了养分归还学说。认为人类在土壤上种植作物,并把产物拿走,作物从土壤中吸收矿质元素,就必然会使地力逐渐下降,从而土壤中所含养分将会越来越少,如果不把作物带走的营养元素

    9、归还给土壤,土壤最终会由于土壤肥力衰减而成为不毛之地。因此要恢复和保持地力,就必须将土壤中带走的营养物质还给土壤,必须处理好用地与养地的矛盾。3.2同等重要律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对农作物来说都是同等重要的,缺一不可,缺少了其中的任何一种营养元素,作物就会出现缺素症状,而不能正常生长发育、结实,甚至会死亡,导致减产或绝收。例如作物对铜的需要量很少,但小麦缺少了它就会出现不孕小穗。3.3不可代替律作物需要的各种营养元素,在作物体内都有其一定的功能,相互之间不能相互代替。如缺少钾,不能用磷代替,缺磷不能用氮代替,也不能用和它们化学性质什么相似的元素所代替。缺少什么元素,就必须施用含有该元素的肥料。3

    10、.4最小养分律上述的两条定律说明,要保证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获得高产,就必须满足它们所需要的一切元素的种类和数量及其比例。若其中有一个达不到需要的数量,生长就会受到影响,产量就受这一最小元素所制约。最小的那种养分就是养分限制因子。无视这种养分的短缺,即使其他养分非常充足,也难以提高作物产量。最小养分不是指土壤中绝对含量最小的养分,而是对作物的需要而言的,是指土壤中有效养分相对含量最少(即土壤的供给能力最低)的那种养分。最小养分不是不变的,它随作物种类、产量和施肥水平而变。一种最小养分得到满足后,另一种养分就可能成为新的最小养分。解放初期,我国基本上没有化肥工业,土壤贫瘠,突出表现缺氮,施用氮肥

    11、都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到了20世纪60年代,随着生产的发展,化学氮肥的施用量有了一定增长,作物产量也在提高,有些地区开始出现单施氮肥增产效果不明显的现象,于是土壤供磷不足就成了当时进一步提高产量的制约因素。在施氮基础上,增施磷肥,作物产量大幅度增加。到了70年代,随氮、磷用量的增长及复种指数的提高,作物产量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对土壤养分有了更高的要求,有些地区开始表现缺钾。最小养分一般是指大量元素,但对某些土壤缺硼,出现油菜花而不实或棉花的蕾铃脱落以及水稻坐蔸和玉米白化苗病,只有在施用硼肥或锌肥后,病症才会消退。最小养分律可用木桶原理形象地表示出来。土壤好比一个盛水的木桶,构成木桶的每一块木板代

    12、表土壤中一种营养元素,如果土壤缺氮,氮素就是最小养分,代表氮素的木板就比其他木板低一些,木桶的盛水量代表作物的产量,盛水超过代表氮素木板的高度。根据最小养分律,在施肥实践上,应根据土壤有效养分含量和作物需肥特性,首先施用含最小养分的那种肥料,当发生最小养分转变,新的最小养分出现时,施肥的目的随之转变到解除新的最小养分限制作用上来,因而在实际施肥过程中,需进行各种肥料的配合施用,使各种养分因子在较高水平上满足作物需要。3.5报酬递减律该规律可概述为:在生产条件相对稳定的前提下,随着施肥量的增加,作物产量也随之增加,但增产率为递减趋势。这一经济规律包含以下三层意思。(1)这一规律是以各项技术条件相

    13、对稳定为前提,反映了限制因子与作物增产的关系。如果在生产过程中,某项技术条件有了新的改变或突破,上述限制因素也就随之发生变化。原来的生长限制因素很可能让位给另一生长限制因素,产量将随新的因素条件改善而有所提高。但在达到适量以后,仍将出现递减的趋势。(2)报酬递减律是说明投入和产出两者的关系。产出的多少,并非总是和投入呈直线正相关的。如果我们不注意研究投入和产出的关系,而一味地盲目大量施肥,就会造成“增产不增收”等现象。(3)正因为投放和产出不一定呈直线相关的关系,所以就应该根据农作物对肥料的效应曲线来确定获得高产的最佳施肥量。总之,充分认识报酬递减这一经济规律,并用它来指导施肥,就可避免施肥的

    14、盲目性,提高肥料的利用率,从而发挥肥料最大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我们也不应该消极地对待它,片面地以减少化肥施用量来降低生产成本;相反,我们应研究新的技术措施,促进生产条件的改进,在逐步提高施肥水平的情况下,力争提高肥料的经济效益,促进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4、测土配方施肥的基本方法按照定量施肥的不同依据,可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归纳为三大类型六种基本方法。4.1地力分区(级)配方法地力分区(级)配方法,是利用土壤普查、耕地地力调查和当地田间试验资料,把土壤按肥力高低分成若干等级,或划出一个肥力均等的田片,作为一个配方区,再应用资料和田间试验成果,结合当地的实践经验,估算出这一配方区内,比较适宜的肥料

    15、种类及其施用量。这一方法的优点是较为简便,提出的肥料用量和措施接近当地的经验,方法简单,群众易接受。缺点是局限性较大,每种配方只能适应于生产水平差异较小的地区,而且依赖于一般经验较多,对具体田块来说针对性不强。在推广过程中必须结合试验示范,逐步扩大科学测试手段和理论指导的比重。这种方法也是目前没有进行大量的田间试验的情况下通常采用的方法,主要依赖于农户调查和专家指导。基本要点:一是地力分级:根据调查资料、土壤普查资料,结合土壤检测,对当地土地进行等级划定,形成肥力接近的土壤分区。这在平原地区和土壤母质相同的地区很适合采用这种分区。二是分等定肥:根据调查资料、已有的田间试验资料,提供对不同等级土

    16、地的指导施肥量。三是校验、修正施肥量:通过田间校正试验,不断修正完善推荐施肥量。表一:不同土壤肥力与作物空白产量肥力等级土壤养分状况主要作物空白产量(kg/亩)有机质(g/kg)全 氮(mg/kg)有效磷速效钾水稻小麦玉米高中低1210-2010800600-800600155-155140100-140100250150-250150200100-200300200-3004.2目标产量配方法目标产量配方法是根据作物产量的构成,由土壤本身和施肥两个方面供给养分的原理来计算肥料的用量。先确定目标产量,以及为达到这个产量所需要的养分数量,再计算作物除土壤所供给的养分外,需要补充的养分数量,最后确

    17、定施用多少肥料。包括养分平衡法和地力差减法。4.2.1养分平衡法养分平衡施肥法是根据作物目标产量需肥量与土壤供肥量之差估算施肥量的方法,通过施肥补足土壤供应不足的那部分养分。理论依据是“养分归还学说”,是施肥量确定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计算公式为:施肥量=(目标产量所需养分总量-土壤供肥量)/(肥料中养分含量肥料当季利用率)目标产量所需养分总量=目标产量作物形成单位经济产量所需的养分量(养分系数);土壤供肥量=土测值2.25有效养分校正系数;常数2.25是将耕层土壤(020厘米表土)中含有的养分量,由以毫克/千克为单位换算为以千克/公顷为单位表示的换算系数(叫土壤养分换算系数)。养分平衡法又称

    18、目标产量法。其核心内容是作物在生长过程中所需要的养分是由土壤和肥料两个方面提供的。“平衡”之意就在于通过施肥补足土壤供应不能满足作物目标产量需要的那部分养分。该方法的优点是概念清楚,容易掌握。缺点是由于土壤具有缓冲性能,土壤有效养分是一个动态的变化值,因此,测定值只能代表有效养分的相对量,不能直接用来计算土壤供肥量,还需通过田间试验来获得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加以换算。4.2.2地力差减法地力差减法是根据作物目标产量与基础(空白)产量之差,求得实现目标产量所需肥料量的一种方法。不施肥的作物产量称之为基础产量(空白产量),它所吸收的养分全部来自土壤,反映的是土壤能够提供的该种养分量。从目标产量中减

    19、去基础产量,就应是施肥后所增加的产量。施肥量=(目标产量-无肥区产量)作物单位产量养分吸收量/(肥料中养分含量该方法的优点是不需要进行土壤测试,避免了养分平衡法每季都要测定土壤养分的麻烦,计算也较简单,但空白田产量不能预先获得,给推广带来了困难。同时,空白田产量是决定产量诸因子的综合结果,它不能反映土壤中若干营养元素的丰缺状况,只能以作物吸收量来计算需肥量,它只能应用在土壤无障碍因子和气候正常的地区。当土壤肥力愈高,作物对土壤的依存率愈大(即作物吸收土壤中的养分越多)时,需要由肥料供应的养分就越少,可能出现剥削地力的情况而不能及时察觉。两个公式其实基本相同,只是前者用土壤测试结果估算土壤供肥能

    20、力,后者用空白产量的吸肥量代表土壤供肥能力。对于磷、钾及微量元素,在过去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主要依赖土壤提供,随着生产的发展,60年代表现缺磷,70年代表现缺钾,80年代出现缺硼、缺锌等微量元素症。尽管如此,这些营养元素和氮不同,有相当大的比重仍然依靠土壤提供。土壤供应充足时,施用这种肥料也不会得到很好的增产效果,所以不能和氮一样,按照目标产量来计算需要量。而采取因缺补缺,用“丰缺指标”法来核定施用量,通过对土壤速效养分的测定,根据某种作物对这一养分的丰缺指标来决定是否需要某种肥料及其应该用的量。采用单因素、二因素或多因素的多水平回归设计进行布点试验,将不同处理得到的产量进行数理统计,求得产量

    21、与施肥量之间的肥料效应方程式。从产量反应中推算理论上达到最高产量和经济合理产量时的施肥量。这种函数关系式,可直观地看出不同元素肥料的不同增产效果,以及各种肥料配合施用的联应效果,计算出经济施肥量和最高产施肥量,从而确定施肥上限(最高产施肥量)和下限(经济施肥量),作为实际施肥量的依据。这一方法的优点是能客观地反映肥料等因素的单一和综合效果,施肥精确度高,符合实际情况,缺点是地区局限性强,需要在不同类型土壤、不同肥力水平上布置多点试验,积累不同年度的资料,工作量大,技术要求高,费时较长,花费当然也高。(一般选择有代表性的土壤,高、中、低肥力水平布置3414试验,分别取得不同的肥料效应函数,用于指

    22、导实际生产)。例如:某地经过田间3414试验,得到某种作的产量效应函数:Y=301.77+8.10X1+15.40X2+3.54X3-0.33X12-0.47X22-0.36X32-0.3X1X2+0.47X1X3- 0.56X2X3相关系数R=0.98说明产量与施肥相关程度很高,通过检验F=10.844明显大于F0.05=0.017,达到显著相关水平,可以应用到实际生产中,经过计算:最佳经济施肥量为:Y=430,N=11.45,P=9.17,K=5.20(pY=1.42,pX1=4.3,pX2=3.74,pX33.5)最高产量施肥量为Y=431.5,N=11.95,P=9.30,K=5.49

    23、从最佳产量到最高产量可作为推荐目标产量,相应的氮、磷、钾用量可作为推荐施肥量的下、上限。4.3.2养分丰缺指标法这是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推荐施肥方法,也是现阶段农业部主要提倡的配方设计方法。此法利用土壤养分测定值和作物吸收土壤养分之间存在的相关性,对不同作物通过田间试验,把土壤测定值以一定的级差分等,制成养分丰缺及其施用肥料数量检索表。在实际应用中,只要测得土壤养分值,就可对照检索表按级确定肥料施用量。此法的关键在于如何对土壤养分进行分级及对不同的养分等级推荐用肥量。该法的优点是直感性强,定肥简捷方便,缺点是精确度较差。由于土壤碱解氮的测定值和产量之间的相关性较差,该法主要用于指导磷、钾和微量

    24、元素肥料的施用。实施步骤:利用田间试验获得的土壤检测值和相对产量,建立以土壤测定值为横坐标,相对产量为纵坐标的散点图,并用EXCEL作拟合曲线。利用作拟合曲线确定土壤养分含量的丰缺分级指标范围:极低(50%)低(50-75%)中(75-95%)高(95%)。利用田间试验拟合的施肥量与产量的关系曲线计算出最佳施肥量与最高产量施肥量,作为该肥力水平下的推荐施肥量的下、上限,通过对不同肥力水平下的多点试验结果进行分类统计,建立不同丰缺水平下的推荐施肥表。在指导实际中只要测定土壤的养分含量,通过查表即可找到推荐施肥量。4.3.3氮、磷、钾比例法此法是通过田间试验,在一定地区的土壤上,取得某一作物不同产

    25、量情况下各种养分之间的最好比例,然后通过对一种养分的定量,按各种养分之间的比例关系,来决定其他养分的肥料用量,如以氮定磷、定钾,以磷定氮、以钾定氮。不同土壤、不同作物具有不同的NPK比例,要通过前期大量田间试验取得。具体到某一区域,特别是一个县(市、区)还必须通过田间肥试验进行校正。该法的优点是减少了工作量,也容易为农民所掌握,推广起来比较方便,缺点是存在地区和时效的局限性。所以,推广这一定肥方法时,必须预先做好田间试验,对不同土壤条件和不同作物相应地做出符合于客观要求的肥料氮、磷、钾比例。以上三类六法是肥料配方的基础方法,既可用在对具体丘块的配方,也可运用到区域配方设计中。5、主要农作物的施

    26、肥技术5.1水稻的营养特性与施肥技术5.1.1水稻的营养特性水稻对氮、磷、钾等营养元素需求量较大。在高产条件下,每生产100公斤稻谷需吸收氮(N)2.1公斤2.4公斤,磷(P2O5)0.9公斤1.3公斤,钾(K2O)2.1公斤3.3公斤。其中氮肥早稻70%做基肥,30%在移栽返青后作追肥,中稻、晚稻60%作基肥,30%在移栽后作追肥,10%作壮籽肥;磷肥90%作基肥,10%作壮籽肥;钾肥60%作基肥,30%在移栽返青后作追肥,10%做壮籽肥。一般情况,常规稻的吸氮量高于杂交稻,而杂交稻的吸钾量则高于常规稻,吸磷量基本相同。水稻还是需硅量较大的作物,其体内的含硅量通常占总干物质的11%20%,因此生产上应重视硅肥在水稻上的应用。5.1.2水稻施肥技术(1)秧田施肥技术“秧好一半禾”,秧苗生长的好坏对水稻增产起着重要作用,而施肥是培肥壮秧的关键措施。早、中、


    注意事项

    本文(测土配方施肥技术Word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