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记叙文阅读教案7汇总Word下载.docx

    • 资源ID:7746193       资源大小:28.85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记叙文阅读教案7汇总Word下载.docx

    1、(同一件事)、插叙(另一件事)。 顺叙,指记叙的时候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顺叙过程通常不是平均用笔直接进行记叙,而是有详写,有略写;有正面写,有侧面写;有直接写,有间接写。如何处理素材,安排笔墨,采用不同的写法,要根据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和效果来决定。倒叙,指记叙的时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把先发生的事情写在后面。倒叙方法先把事情的结局说了出来,便吸引读者急于了解起因和过程,对照就比较显著,给人的印象也较深刻。 阅读时,注意倒叙、插叙的起讫点,对找出记叙的线索,把握文章的结构将有所帮助。5、记叙的人称:第一人称我,好处是亲切自然,真实可信;第三人称他,好处是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

    2、制,能从更多的方面自由地叙述。 明确记叙的人称,有助于体味作者对所写的人物、事件的态度,进而理解文章的内容和结构。6、记叙文常用的表达方式:(5种)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1)叙述: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概括的说明和交代,如人物的经历、人物之间的关系、事件的进展、环境的摆设等。常与描写交错使用。叙述的手法(或记叙的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2)描写:对人物、事件、环境等绘声绘色、细致入微的描绘与刻画。(3)议论:对人或事等发表自己的看法、进行评价。记叙文中的议论是为了直接点明和加深所写人或事的意义,起画龙点睛的作用。(4)抒情: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寄情于人、事、物中字里行间渗透着

    3、作者的感情)。描写:是对事物、事件和环境所作的绘声绘色、细致入微的描绘与刻画。(1)从对象分:人物描写,景物描写 (2)从描写角度(方式)分: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也叫直接或间接描写) (3)人物描写方法:外貌:(肖像、神态、衣着),心理,语言,动作 (4)景物描写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为了烘托氛围或是人物的心情;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为了交代当时的时代大背景。7、记叙文中的表现手法:对比(一般情况中,指的是正面和反面的对比) 象征(注意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读出隐含在表面意义之后的意向) 烘托(有时是环境的描写) 三、小说的基本知识:文学作品可分诗歌、小说、散文、戏剧

    4、、电影等。(1)“三要素”: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2)情节的发展过程:(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3)环境可分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4)小说的分类:短篇小说、中篇小说、长篇小说及小小说。(5)小说的人物是作者虚构的。 四、散文:(1)按表达方式的侧重点的不同可分叙事散文和抒情散文。(2)特点:形散而形不散(或形散神凝)。(3)散文的“贵散”和“忌散”。第二课时 一、 记叙文阅读的基本思路与答题方法1、分析记叙文的段落结构:按时间先后顺序划分,即抓住时间发展变化的关键词语分出不同的阶段。按地点的转换划分。按事物发展的过程或思想感情的变化划分。按描述内

    5、容的角度划分。按总-分-总的结构特点划分。2、八种常用修辞手法的定义:(1)比喻:是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用乙事物(喻体)跟甲事物(本体)作比。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三种。要注意的是,用“像”“仿佛”不一定就是比喻。(2)拟人:是把事物当作人,把它写成有人一样的感情和人一样的动作神态。(3)夸张:是为了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某一事物,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4)排比:是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句子或短语量上够不上三个的,不是排比。(5)对偶:是用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它一

    6、般只在诗歌或对联中出现。(6)反复:是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短语或句子的修辞方法。反复有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重复的词、短语或句子中间插入其它内容)两种。(7)设问: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不直接把自己的看法说出来的修辞方法。设问分两种,一种是自问自答,一种是问而不答。(8)反问:是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意思的修辞方法。以肯定形式问表示的是否定的意思。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的主要作用是增强语言的形象性;设问、反问、反复、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的主要作用是增强语言气势。二、阅读步骤:分以下几步:第一:要速读全文,确定文体,捕捉关键语句,大致把

    7、握材料概要。第二:精读文章,弄清主旨、思路和情感基调。注意线索、过渡与照应、段落层次。第三:看文章所设的问题,再次回头细读文章,一一找出答案。(能用文章原文回答的,尽量用原文回答。)第四:对拓展延伸的题目,要审清题意后再认真回答.三、阅读题答题要点:1、语段阅读的总原则:(1)读题后读文。读题时注意从题干中找出“题眼”(即答题关键点),带着问题读文,使阅读具有明确的目标。()读文时,要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准备答题时,必须再次细读题目,找准“题眼”。()答题时,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要对这些段落反复研读;如涉及全篇,则要再读全文。2、具体方法:对文章的整体感知(1)理解文

    8、章的中心: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内容、中心或段意、层意。 答题时,注意语言的文体特色。记叙文是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或写了一个怎样的人,表达了作者一种怎样的感情。议论文是针对什么问题,作者有怎样的观点;说明文是介绍了说明对象的什么特征。段意、层意的总结要针对某一段落进行。 注意提示语:题目、开头、结尾;议论句、抒情句;总结性词语。 记叙文的整体感知与记叙的六个要素密切相关,当然,有时候文章中的时间、地点是虚化了,而经过又不能多说,所以记叙文的整体感知就是如下要素:人物、事件、结果。(2)对文章思路的理解。文体不同,思路考查也不同。阅读记叙文要对事件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的行文过程能够分析理解,对人物的

    9、思想、品行的发展变化进行品析理解。(3)能够理解上下文前后呼应、紧密相关的内容。 包括:词义照应,如就某个词找出与之对应的描述句子; 结构照应,如对过渡句的理解,开头与结尾的呼应等;选择照应,如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能还原到恰当的位置上。这需要在充分理解这句话内容以外,还必须弄清原来位置的语言环境。(4)能比较阅读。即对体裁和题材相同或相近,表达方式相同或相近的两个文段就内容、中心、结构、写作特点、语句理解等方面进行比较。 3、理解某一段的作用: 首段总领全文;引起下文。尾段总结全文;点明主旨。过渡段承上启下。4、理解句子作用: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1)从内容看,是点明主

    10、旨或表达作者的主要感受,联系主题。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2)从结构看,在文章的不同位置上句子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有首句总起、尾句总结、中间句承上启下的作用 (3)从艺术效果看:升华中心,渲染烘托气氛等作用。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点明题旨的句子;记叙文的主旨句一般在文章的结尾。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描写的句子一般穿插在行文的过程中,而议论抒情的句子多在文章的结尾,起到点明文章主旨的作用。 总结全文的句子; 引用的句子; 起承转合的句子。(过渡句)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1)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

    11、,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定含义。(2)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理解藤野先生中的“标致”一词,先必须知道该语境表达的是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之情,然后才能对“标致”做出准确理解。6、培养学生解答开放性阅读试题的能力 这类试题实际就是要考查学生对选文内容或重要句子的感悟能力。要求学生把阅读与生活、阅读与写作、阅读与学习方法、阅读与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开放性试题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要求根据选文材料谈看法、感受和启示;一般情况下,这种题目要针对文章的主题来理解。结合实际阐述对选文内容的理解;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或者是针对当代青少年的实际情况,从正面看待问题。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说

    12、;先谈这是个怎样的人物形象,然后再说自己对他的看法。根据生活、学习经验,判断优劣,对选文材料谈自己独到的见解;不一定面面俱到,可以从某一个方面进入。联系实际对文中说明的现象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和设想;注意措施的可行性。调动知识的积累,考查选文材料由内向外的延伸和课本外与内的联系;还有学科间的整合知识。发挥联想、想像补写有关内容;对文中的艺术手法或美点进行赏析。先写出自己对文中的哪个方面比较欣赏,然后按照赏析的基本步骤进行。要求仿照文中的有关句子的修辞手法、句式,仿写一句话,要求在内容上紧密相关,在形式上一致。 第三课时【考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 1、文章体裁: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

    13、剧本、说明文、议论文 2、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3、散文种类:(1)叙事散文 (2)抒情散文 4、散文特点: 形散而神不散。 5、小说种类: 长篇小说、 中篇小说、 短篇小说、 小小说。 6、小说三要素: 人物、 环境、 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 7、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8、找主题句: 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9、文 眼: 标题是“文眼”,统帅全文(新闻);有时交代主要人物、故事情节,有时交代主要事、物(“物”象征意义);有时还是“线索”。 10、材料组织特点: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14、11、划分层次:(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2) 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 总分总(掐头去尾) 【以写事为主的文章】 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时间分析; 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地点转换分析; 按事情发展的阶段分析。 【写人为主的文章】按人物成长的阶段分析; 按人物所在的不同地点分析;按表现人物不同性格特征的不同条件分析;按人物感情的变化分析。【写景状物为主的文章】 按人物观察景物的观察点的变化,即空间变化分析;按不同时间的不同景致的变化,即时间变化分析。 12、记叙的线索及作用: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 (3)核心事件(4)时间(5)地

    15、点(6)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答题格式】文章以“”线索,中间串写了“”、“|”几件事,组成一种“冰糖葫芦”的“串”式结构,选材典型,脉络清晰,主旨鲜明。 13、为文章拟标题:、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 (1) 核心人物 (2)核心事物 (3)核心事件 (6)作者情感 14、记叙的顺序及作用:(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对情

    16、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15、语言特色: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等。 【答题格式】篇文章语言(自然朴素或生动优美),如“(摘录文章中的相关句子)”,它(写出其特点)。 注意: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一定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选用恰当的词语,切莫张冠李戴。 附:朴实自然的语言赏析词库:(1)朴实无华 (2)写得晶莹澄澈,明润无疵,如诗如画(3)言简意赅,清真雅洁,朴素自然(4)语言简洁,气势纵横(5)文字洗练,意境深邃 (6)语言朴实活泼,节奏明快,上口顺耳(7)文辞畅达,沉静雅洁(8)平易省净的语言,运笔飘逸流动

    17、,设色素淡而隽永 生动优美的语言赏析词库:(1)文笔凝练,刻画传神(2)细致传神的描绘,使行文摇曳多姿,富于变化,主题鲜明突出(3)含蓄隽永,耐人咀嚼,发人深思,给人留下不尽的余味(4)笔意超逸,九曲回肠,有绘画的色彩美,也有诗的韵味美(5)汹涌豪迈的气垫,清丽隽永的风格,稳健深沉的笔触(6)血肉丰富,意蕴深刻语言深沉缠绵,感人肺腑(7)大笔泼墨,尽情挥洒(8)说理深刻,内容厚重(9)语言气垫壮阔,精练凝缩,激动人心(10)深婉隐约,耐人寻味(11)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撼人心扉(12)行文起伏跌宕,含义深邃隽永16、写作手法及作用: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巧设悬念、以小见大、开宗明义、卒章显志、

    18、托物言志(即象征)、寓事于理、情景交融、夹叙夹议 【答题格式】文章采用“XX”的手法,作者通过“(文章相关内容)”使文章写得“” 例句:这篇文章采用象征的手法作者通过对北方白杨树的赞颂,来赞颂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军民保卫祖国的英雄气概和团结向上的精神,它使文章意蕴含蓄,情感激越,作者的赞美之情藉此得到淋漓尽致的抒发。 (1)拟人手法: 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象征手法(托物言志):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

    19、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衬托,同类事物衬托是“正衬”,相反事物衬托是“反衬”;以次衬主。 (7)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17、修辞方法及作用: 【答题格式

    20、】这篇文章运用了XX的修辞手法,如“(某一段话)”;运用了“XX”的修辞手法,使(能)“”(套修辞作用)。 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化抽象为具体,使人易于理解。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使之更形象,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使语言更有表现力,更有气魄。使句式整齐,结构一致,形式优美,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强调某种意思,更能突出文章主题,观点鲜明。抒情强烈,富有感染力。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态度鲜明,加强

    21、语气,强烈抒情。(9)引用:使内容更真实、准确、深刻、精密。(10)反语:增加讽刺意味,使表达更深刻,更有力度。(11)对比:形成强烈反差,加强读者的印象,突出文章的中心。18、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 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 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抓住关键词,分析它的特点及含义,联系上下文再解释。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19、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

    22、、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20、分析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句中用了关联词“虽然但是”,这组关联词表转折关系;用了关联词“不但而且”之类,这类关联词表递进关系,两者用意都在于强调后者。()倒装句的作用:往往是强调前置(即调到前面)的部分,例如:“甚矣,汝之不惠”就是为了强调“汝之不惠”的程度是“甚矣”。()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

    23、么感受、启迪、教育21、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分析:()对上文(或全文):照应上文、首尾呼应、总结上文(或全文);()对下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对上下文:承上启下(过渡)。22、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答题格式】“ X”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23、给文段拟题:()看开头、看结尾、看中心句、看过渡句、看反复出现的句子。、()语言要求简练,一般在个字左右。24、

    24、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1)第一人称;(2)或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25、根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必须用第一人称;必须仔细研读具体语境。26、文段中事例的概括:()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事情;()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27、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意、层意:(1)划分段落、层次:要注意理清文章的线索,可按时间或空间转换、事件的发生经过、内容的、表达方式变换或感情的变化逻辑关系(总分式、层进式、并列式)来划分;借助文章中

    25、的过渡性的段落、句子和词语,表时间变化的语句,表地点转换的语句,还要注意人物出场的先后顺序。小说还可以按情节来划分(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尾声)。(2)学会概括段意、层意。 概括段意、层意可采用下列方法:抓文段的中心句。即用表明作者观点的话来概括。用概括法。即是用最简洁的文字说明各层写了什么或用文中现有的关键词自己组合成句来概括。把两个或两个以上意思的段落概括出联合段意。总之要求:完整、简洁、明确。28、词语的比较(选词填空):()比较词义,尤其是意思相近的词,一定要仔细辨别两个词在程度、适用范围、感情色彩的方面的区别。()选好之后应该将相关句子多读几遍,反复体会。29、记叙文的人称

    26、:(1)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或者角度展开记叙。第一人称的“我”有时是作者本人,有时是作品中的一个角色,即经过艺术加工的“我”。经过了虚构,就不是作者本人;把生活的真实的我记录下来,这就是作者本人。作用:便于直抒胸臆,读来有亲切感和真实感。(2)第三人称:以第三者的地位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件、场景等。不受时空限制,能够从多方面自由叙述。(3)注意:有的文章中运用了第二人称代词,一般多是出现在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叙述里,实际上仍是站在第一人称或是第三人称的角度写的。可以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的交流。30、记叙文中的描写:记叙文中的描写分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1)人物描写又细分为:

    27、肖像描写、外貌描写 、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对话)描写、心理描写 。另外,人物描写从另一个角度看,又可以分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人物描写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2)环境描写又可以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突出、深化主题。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31、记叙文的提炼中心、主题: 要注意体会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以及蕴涵在文中的思想感情。注意一些常用词语,如概括主要内容,一般用:本文记叙了,描写了,介绍了,通过,等等,如概括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一般用:表达、抒发、赞美、歌


    注意事项

    本文(记叙文阅读教案7汇总Word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