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江苏沿江制造业产业集聚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

    • 资源ID:7724978       资源大小:19.69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江苏沿江制造业产业集聚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

    1、 distribution; important factor产业集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伴随着地区工业快速发展的结果,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来源和集中体现。从着名的美国硅谷、波士顿128公路到英国的剑桥工业园,以色列的特拉维夫地区等等,都是很有代表性的竞争力很强的产业集聚区域。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对外开放、市场化取向的体制改革推动下,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逐渐形成了一些制造业集聚的中心、一批高集聚、高度专业化的产业集群。代表我国产业空间集聚最迅速的珠江三角洲区域、长江三角洲区域也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区域。产业在空间的分布趋向于在一些地区集聚,在其他地方分散。那存在这种

    2、产业分布的空间上的集聚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试图结合江苏沿江制造业产业集聚的模式,从新经济地理学的角度找出集聚形成的原因。文章第一部分回顾现有文献,介绍对于制造业产业集聚的研究方法、相关理论;第二部分介绍本文的对产业集聚的分析框架;第三部分对中国制造业的集聚现状描述;第四部分是产业空间集聚与相关因素的计量分析及结果;第五部分是文章的结论和政策建议。一、产业集聚及相关理论对于制造业产业在空间集聚的因素研究很多,国外很多研究从不同的理论角度都曾给过解释。从早先马歇尔从外部规模经济的角度阐述了产业集聚的原因,韦伯从集聚带来成本节约的角度解释集聚的产生,到现在的新产业区位论、新贸

    3、易理论、新地理经济学等等都对产业集聚做出解释。产业集聚的定义产业在空间上聚集的现象已经是很多学科的共同关注的焦点。但对产业聚集的定义、产生原因、甚至产业聚集的衡量方法,都没有一致的认定。本文将对产业聚集的定义综合现有的研究成果,在不同领域的共性的基础上,总结出几个方面的定义。1.从空间角度看,产业聚集是发生在某一特定地理区域内的经济过程或现象。 从产业角度看,产业聚集区域内的企业是属于某几种产业或具有直接上下游产业关联或具有其他密切联系的相关产业的企业。 从相互关系角度看,产业聚集区域内的企业彼此之间必须以各种可能的方式产生互动,使聚集区域内厂商表现较其他非聚集区域的厂商更好。波特的定义是:“

    4、产业集群指一群特定产业领域内相关联的企业、生产供应商、服务供应商、相关产业厂商及相关机构以彼此既竞争又合作的方式在某一地理区内集中的现象”。产业集聚的形成原因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笔者认为以下几个方面是影响我国产业集聚的重要因素:1.资源要素资源要素包括区位要素和生产要素。区位要素指的是具体产业相关的或必须的自然区位、交通区位、经济区位。从理论上看,企业一般倾向于选择聚集再交通要塞,以降低运输成本。生产要素就包含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产业集聚的的形成表现为区域专业化生产,根据赫克歇尔-俄林理论,区域专业化生产的主要原因是自然资源禀赋。早期的产业集聚形成过程中,自然资源起到了根本性的作用。后来的研究

    5、证实,相对于早期自然资源,社会资源的作用在后期产业集聚的形成中,具有更大的作用。包括技术、人才、社会网络、文化、制度等社会资源具有不可量化和无限性,已经成为产业集聚形成的关键因素。 需求条件靠近特定的市场也是产业集聚形成的重要原因。在一定程度上,接近市场有利于厂商掌握客户偏好,有利于厂商掌握新产品信息与走向,这个过程同时也能够促进厂商对产品或服务的升级,增强自己产业的竞争力。市场需求是产生集聚的动力,同时,市场需求也促使着产业的专业化分工过程。根据斯杨定理,专业化分工会提高效率,企业可以获得递增报酬,但由于其受到市场容量的制约,只有市场容量达到最初的临界点才有可能触发专业化分工自我强化的过程。

    6、产业集聚才可能持续良性发展。 外部经济环境“自发性”是产业集聚形成的一个最根本的特征,而这样自发形成的基础是市场机制。市场自由度越高,外向化程度越高,政府的不合理管制程度越低,产业集聚的效应就越能发挥出来。我国对产业集聚的研究中,经济体制因素是我国特色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随着我国市场化程度逐步提高,产业集聚在我国形成的外部经济环境已经越来越好。实践证明,产业集聚在生产、流通两方面都离不开开放的市场环境。产业集聚的形成和经济开放存在这样的关系:凡是经济开放程度高、市场竞争力量强的地区,产业集群的特征就比较突出;凡是经济相对封闭、市场竞争力量弱的地区,产业集群现象就比较弱。 产业特征反映产业特征的

    7、很多因素如技术溢出因素、产业规模等都是产业集聚形成的重要因素。在产业集聚的形成过程中,通过技术溢出,以带动整个集聚群内部的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技术水平的提高使得区域内的企业特别是学习型企业得到发展的动力,促进与区域内其他企业的合作,推动技术创新的良性循环,推动技术水平的整体提高。技术进步也是实现集聚区企业升级可持续发展的动力。5.政府政府对产业集聚发展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政府通过对某个地域或某个产业制定的种种优惠措施,对产业集聚形成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这在发展中国家尤为明显。此外,政府的教育、文化、税收等政策都可能影响到生产要素,从而影响产业的集聚的形成、发展。地理集中度的衡量指标衡量区域内企

    8、业集中度有很多指标,地理经济学上是地理集中度衡量指标,此处借用区位商来衡量产业集聚。区位商是产业效率与效益分析的定量工作,是较普遍的识别地区制造业专业化的方法,是衡量某一产业的某一方面,在特定区域专业化程度的方法,也可以说明各地区各产业的相对集聚程度。起计算公式二、对产业集聚的分析与变量的选取近几年,江苏的产业集群发展迅速,苏州工业园区和高新区、南京江宁开发区、昆山高新区等初具规模。产业集群效益在江苏已经凸显。以沿江高新技术产业带为例,据统计,2004年,高新技术产业带实现产值超过2 000亿元。该产业带创造了江苏八成以上的信息产业产值和15%的工业总产值。总的看来江苏省产业集群这些年的发展前

    9、景令人鼓舞:一是有一定的规模,目前江苏成型的产业集群约有一百多个;二是行业分布比较广,几乎涉及了纺织、服装、金属制品、电器、建材、轻工等传统行业,也有IT、环保等新兴产业;三是分布比较广泛,苏南、苏中、苏北三大板块都在各个经济领域都有分布;四是已经形成一批品牌,在全国有一定的知名度和比较高的市场占有率。产业集群已成为江苏经济发展的强劲支撑。影响产业集聚形成的因素很多,从前文的叙述和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我们假设的与产业集聚形成有关是资源要素、需求条件、产业特征、外部经济环境、政府等。本文选取数个相关指标来分析产业空间集聚的决定设立以下联立方程:EDU为该地区的大专以上学历人口所占比例。TEC为该

    10、地区的技术市场合同交易金额,用来说明地区的技术创新。NUM为该地区企业数量,用以说明区域产业规模。FDI为外商直接投资,用以说明外资对产业集聚的影响。SPHWY是该地区在总公路里程数的份额。IM指本地市场效应,用以反映的就是本地市场规模的大小,各地区人均GDP与全国人均GDP的比值来衡量。某地区该比值越大那就意味着某地区越接近本地市场。TER第三产业所占比例,用以描述产业集聚的配套设施。LINK指产业关联系数,新经济地理理论认为,投入产出会影响产业的区位集中。但投入产出数据缺乏,采用王业强、魏后凯的方法,用工业产值中制造业产值所占比例来估算产业关联效应。所用的数据都出自于2006年、2007年

    11、中国统计年鉴、江苏统计年鉴、中国工业统计年鉴。三、结果分析运用SPSS统计软件版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见下表。EDU,TEC,NUM,SPHWY未通过显着性检验,应从模型中删去,其余变量如下页表。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模型修正后,可以从需求条件、产业特征、外部环境等几个方面对产业集聚效应影响因素进行了说明。市场容量有利于产业集聚的形成,根据波特的理论,产业集聚与市场需求有很大的联系。而第三产业的配套设施的显着影响为负,这是一个与常理相违背的地方,笔者对此的解释是目前沿江地区的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严重落后于制造业的发展,还未能体现对产业集聚形成有利的促进效应。产业关联,产业集聚之所以形成,是由于上

    12、下游产业的聚集形成的。而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也在于通过产业链影响其他产业。产业关联越是紧密,越是广泛,越是有可能通过聚集效应和乘数效应的作用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FDI对江苏沿江制造业产业集聚的发展有着较为显着的推动作用,从实际情况来看,江苏的产业集聚的形成,尤其是苏南的集聚现象很多都是由外资带动的。预期的产业规模没有对产业集聚形成有显着影响,并不代表没有影响,而说明沿江制造业产业集聚并没有以简单的数量的累积,可以解释为重在质量的集约式发展。四、结论和政策含义本文通过对江苏沿江制造业产业集聚的统计描述,并对制造业产业集聚的决定因素建立了一个基于地理经济学分析的理论框架,最终得出一些启示性

    13、结论:江苏沿江制造业产业集聚的形成主要由产业关联、市场规模和外商投资等因素推动,地理因素、人口因素、规模经济等特征的作用效果不明显。根据本文的结论,针对目前江苏沿江制造业产业集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可以认为,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制造业集聚趋势也在不断加强,江苏沿江的制造业产业集聚也会不断加强。这种加强体现在资源的优化配置,区域经济的高速发展,核心竞争力的不断提高。对于沿江制造业的发展有以下启示:一、重视服务支持对产业集聚效应的巨大促进作用,加快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不断完善配套服务;二、适当扩大产业规模,促进龙头企业和大量中小企业共同发展,形成以小促大,以大助小共同发展的局面;三、外部

    14、环境方面继续推进国有企业、三资企业的共同发展,寻求投资主体的多元化,积极吸引外资;四、提高区域企业创新能力,鼓励专利发明和企业间的技术溢出。1段小梅.台湾制造业投资大陆的产业集群分析J.台湾研究集刊,2007,:40-49.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徐康宁,陈奇.外商直接投资在产业集群形成中的作用J.现代经济探讨,2003,:3-7.杨树旺,易明.彭响产业集群的因素分析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6,:49-53.王业强,魏后凯.产业特征、空间竞争与制造业地理集中J.管理世界,2007,:68-77.魏守华.集群竞争力的动力机制及其实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2,.文玫.中国工业在区域上的重新定位和聚集J.经济研究,2004,:84-94.Stuart S. Rosenthal, William C. Strange, The Determinants of Agglomeration, 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 2001(50):191-229 .


    注意事项

    本文(江苏沿江制造业产业集聚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