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钢结构工程测量专项方案Word格式.docx

    • 资源ID:7720364       资源大小:1.61MB        全文页数:4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钢结构工程测量专项方案Word格式.docx

    1、第三章施工准备和资源配置计划3.1 测量技术准备(1) 认真审阅各专业设计图纸,检查平面坐标、高程是否有矛盾,预留洞口是否有冲突等,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2) 熟悉测量规范对施工测量要求,确保测量精度符合规范相关规定要求。(3) 对所有进场测量器具按检定周期进行检定,检查检定合格证书。(4) 测量人员进行技术交底。(5) 与业主或总包单位办理测量成果交接手续。(6) 检查规划设计院定位桩、红线桩及水准点。(7) 编制测量工程平面控制网布置图。(8) 控制点测量成果汇总,输入计算机建立测量数据库。3.2 组织机构及人员准备3.3人员配置及仪器设备选用1、测量人员配置人员职位数量(人)职责测量

    2、负责人1测量工作总负责测量工程师负责测量方案编制编制和现场实施测量技工2测量辅助工作2、测量仪器、设备选用为保证本工程的测量精度,在建立测量控制网阶段主要使用高精度自动导向全站仪、精密水准仪和激光准直仪,辅以GPS及其他测量设备校核和辅助引线。在钢结构施工测量阶段,主要使用全站仪、垂准仪、经纬仪及水准仪等精密仪器进行。在施工测量、校核及施工监测过程中,使用的各类辅助仪器及设备,按适当精度采用,以保证本工程的质量。所有用于施工的仪器和设备均为按规定年检有效期内。为保证工程质量,主要电子仪器在到达现场后,应按仪器内置程序进行自检,并在使用过一段时间后,按阶段进行自检。仪器安排专人使用,专人保管,以

    3、保证仪器始终处于良好状态。序号仪器名称型号精度单位数量产地莱卡全站仪TCA20030.51mm1ppm台瑞士经纬仪J22国产3水准仪DSZ20.3mm/km4激光垂直仪/1mm/5m5对讲机MOTOROLA频率范围:VHF:136-150MHz,150-174MHz;UHF:403-425MHz,450-470MhzMHz只12美国6钢卷尺50米1mm把7水平尺神奥0.02mm168角尺209微棱镜及反射贴片个若干10温度计水银温度0.111其他辅助设备(1)所有的测量仪器必须按适当精度采用,以保证该工程的质量。(2)所有用于施工的仪器均按规定在年检有效期内。为保证工程质量,主要电子仪器在到达

    4、现场后,应按仪器内置程序进行自检,并在使用过一段时间后,按阶段进行自检,以保证仪器始终处于良好状态。(3)在施工测量及施工监测过程中,使用各类辅助设备,以保证观测精度,包括各类自行研制的辅助测点转换装置、强制归心支架等。第四章测量施工方法4.1 测量重难点分析 (1)该工程整体精度要求较高,尤其在钢结构施工部分要求十分严格,不但要重视其空间绝对位置,更需精确控制各施工环节的相对精度。(2)本工程随着高度的变化施工前需充分掌握设计要求,做好内业计算工作。(3)作为高层钢结构,必须充分考虑结构变形、环境温度的变化及日照对安装精度的影响,并妥善合理处理。(4)核心筒同钢结构之间存在一定的高差和施工时

    5、差,必须考虑土建控制点同钢结构控制时的控制网的衔接问题。(5)作为高层钢结构,高空架设仪器及棱镜困难,且稳定性差,需设计和制作适用于该工程的测量辅助置和设施,以满足测量操作及精度控制需要。4.2控制网的建立4.2.1控制网的建立本工程0.000m相当于绝对标高+2.0m。本项目的工程特点:主体结构建筑高度高,钢结构安装测量精度要求高,施工场地狭小。平面控制网在布置时必须充分考虑施工顺序、施工分段和定位放线的精度及放线方便等因素,才能充分发挥控制网的作用,保证施工测量的顺利进行。首先应建立三级控制网,见下表:控制网控制网设置要点首级控制网由业主委托或勘测院测设在施工地块及附近的红线桩点或城市平面

    6、控制点、主要轴线控制点、标高控制点。二级控制网依据首级网点转换数据,在0.000m楼面布设控制点或基坑边提供外控依据的各主要轴线点。主要由加密至基坑周边的地下室二级平高网控制点及和首层楼面以上部分二级平高控制点组成。三级控制网建筑轴线网,主要为施工时方便加密至轴线交点、门洞、钢柱牛腿、剪力墙和楼层梁位置的平、高控制点,用于局部结构测控及加密测控。4.2.2首级平面控制网的移交与复测(1)业主移交的道路中心线交点或建筑红线的坐标点,作为首级控制网。(2)在业主、监理的主持下,对首级测量控制网办理移交手续,并对移交的平面控制点、水准点进行复测校核。(3)复测首级控制网的点位精度,测量点位之间的边长

    7、和夹角,计算点位误差。如点位误差较大,需进一步和业主、监理核对并确认。4.2.3 平面控制网的布设1).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原则测量控制网应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建立。测量控制网的基准点要选在通视条件良好、安全、易保护的地方。相应等级基准点的埋设要不能低于工程测量规范的要求。测量控制网建立后要做好测量控制网协同维护工作。2).平面控制基准点的传递本工程均为钢结构框架体系,建筑高度250.65米,施工测量精度受结构风振、日照的影响大,平面控制网的布设需考虑平面测量控制基准点的竖向传递转换,保证控制测量的精度。平面控制基准点的竖向传递仪器拟采用高精度激光准直仪。在传递时,利用制作的

    8、激光捕捉辅助工具,可以提高点位捕捉的精度,减少分阶段引测误差积累。平面控制点接收流程表透明塑料薄片,中间空洞便于点位标示。雕刻环形刻度。第一次接收激光点。蒙上薄片使环形刻度与光斑吻合。通过塑料薄片中间空洞捕捉第一个激光点在激光接收靶上。分别旋转激光准直仪在90、180、270,用上述同样的方法捕捉到另外三个激光点。取四次激光点的几何中心即为本次投测的真正点位位置。3).地下部分平面控制网的引测地下室施工前,根据业主提供的测量控制基准点的坐标及设计图纸提供的建筑物坐标,经换算后运用高精度全站仪,按照工程测量规范所规定的四等导线控制网的要求,采用外控网,在基坑外围稳定位置布设地下部分钢结构安装平面

    9、控制网。根据业主提供的首级控制点J2、J3在不易受沉降影响的位置引入控制点GK1形成外部二级平面控制网,每周要定期检查三点坐标,发现变动,及时修正。下图所示:地下室轴线控制网平4).地上部分平面控制网的引测在地下室施工完成后,依据业主提供的控制点,运用高精度全站仪,按照工程测量规范中所规定的四等导线控制网的精度要求,在首层楼面(地上一层楼面)布设地上部分平面控制基准网,即内控网。另外,由于首层楼面人员走动较频繁,必须对布设的平面控制点加以保护。鉴于本工程的施工特点,现场施工测量,采用加密方式将首级控制网的控制点引测至核心筒部位,而后往上投测。地上结构二级控制网布设在塔楼范围内,主要为内控法测控

    10、结构施工。通过原控制点,在核心筒外围的四个转角处分别设置四个控制点,且四点两两通视。楼层控制网构成如图4.3高程控制网的建立首级高程控制点应设在不受施工情况影响的场外,并加以保护。以精密电子水准仪检测首级高程控制网,用闭合水准的方式将高程控制点引入场内,并设定固定点作为高程点。场内地面高程点经复核无误后,在塔楼施工时分别引测到各个层面上,每个楼层面引测4个标高控制点。标高控制点宜引测到核心筒墙壁上,在每一层上对引测点校核,误差应在精度规范要求范围内。高程引测时可使用水准仪以水准路线引测,高程基准网的传递以悬挂钢尺或全站仪测天顶距法进行,并相互校核。4.4标高控制点引测地下室施工阶段的高程点位要

    11、求尽量布置在基础沉降区及大型施工机械行走影响的区域之外。确保点位之间通视条件良好,便于联测。主要方法如下:(1)布设高程基点:根据总包提供的高程控制点,将其高程引测至塔吊的下方,作好标记,即为地下室高程控制点。此点每月与总包提供的高程控制点进行一次闭合。(2)标高控制网的垂直引测:在高程传递的过程中,有两种常规的方法可供选择,比较如下:方法项目钢尺竖向量距全站仪垂直引测综合改正温度、拉力、尺长改正仪器自动改正引测原理钢尺精密量距三角高程测量数据处理人工计算程式化自动处理误差分析系统误差(客观因素)偶然误差(人为因素)累积误差(人为因素)示意图计算式H=H0+HZ = H0+H+LSin比较结论

    12、过程繁琐、累积误差大简便、快捷、精度高详细步骤为:1)地下室基准标高点引测选择34个标高点组成闭合回路,用水准仪配合塔尺和钢卷尺顺着基坑围护桩往下量测至地下室基础。到基坑复测水准环路闭合差,当闭合差较大时重新引测标高基准点。2)首层+1.000m标高基准点测量引测用水准仪引测首层+1.000m标高线至剪力墙外墙面,各点之间复测闭合后弹墨线标示。3)地上各层+1.000m标高基准点测量引测地上楼层基准标高点首次由全站仪从首层楼面竖向引测,每升高10层引测中转一次,10层之间各楼层的标高用钢卷尺顺主楼核心筒外墙面往上量测。全站仪引测标高基准点的方法如下:a、在0.000m层的砼楼面架设全站仪,输入

    13、当时的气温、气压数据,对全站仪进行气象修正设置。b、全站仪后视核心筒墙面+1.000m标高基准线,测得仪器高度值。对仪器内Z向坐标进行设置,包括反射棱镜的常数设置。示意如下:全站仪照准+1.000m标高线确定Z坐标值c、全站仪望远镜垂直向上,顺着激光控制点的预留洞口垂直往上测量距离,顶部反射棱镜放在土建提模架或需要测量标高的楼层位置,镜头向下对准全站仪。由于全息反射贴片配合远距离测距时反射信号较弱,影响测距的精度,故本工程用反射棱镜配合全站仪进行距离测量。反射棱镜放置示意如下:第1步第2步第3步标高垂直引测的配套设备d、计算得到反射棱镜位置的标高后,用水准仪后视全站仪测得的标高点,计算水准仪仪

    14、高值,将该处标高转移到剪力墙侧面距离本楼层高度+1.000m处,并弹墨线标示。4.5内控点的投测4.5.1 内控点的埋设方法在内控点位置预先焊接150mm150mm的钢板,钢板上控制点应用样冲标记。已浇混凝土的在内控点位置凿开同样大小的洞,将钢板焊接在底板钢筋上,并保证钢板面与混凝土面相一致。以上各楼层在相应位置预留200mm200mm的激光孔,要求内控点及激光孔周围1000mm范围内严禁堆放杂物,并加以保护,以保证测量工作的顺利进行。控制点的埋设及保护示意4.5.2.内控点的竖向投测将激光铅垂仪架设在内控点上,仪器调整到准直状态,发射激光束,并在待测楼层用激光接收靶接收,将光斑调到最侍状态,

    15、慢慢旋转铅直仪(0 .90.180.270.360)便在接收靶上得到一个激光圆,该圆心即为内控点的接收点(精度要求激光点的直径小于1mm,激光圆的直径小于10mm)按以上步骤依次投测其它内控点。对接收靶所组成的控制网进行角度,距离的闭合测量,经平差满足表一精度要求后,即作为该楼层的平面控制网及细部放线依据。等级测边相对中误差测角中误差方位角闭合差相对三级导线1/700012”24n1/5000平面控制网的竖向传递穿过楼层做法示意测量平台进行激光点位接收示意4.5.3.轴线投测的允许偏差由于受仪器精度的限制,为了保证钢结构竖向吊装的精度,待施工到10、层时,将已建立的内控点引投到浇好的楼层面,且

    16、每隔10层为一个阶段对竖向轴网进行投测。精度要求如表:轴线投测的允许偏差高度允许偏差(mm)每层60mH9015H30m90mH30mH604.5.4 高程的竖向传递本工程设置4个标高基准点,作为整个钢结构施工标高的依据。标高基准点拟采用钢筋植入混凝土中,要求定时检查三点之间的高差,检查精度在3mm以内。高程控制网的传递是在底层平面控制点预留孔正下方架设好全站仪,先精确测定仪器高,再转动全站仪进行竖向垂直测距,最后通过计算整理求得反射片的高程,然后按工程测量规范所规定的二等水准测量的要求把反射片的高程传递到核心筒外壁上。高程控制网的传递点不得少于3个。分别在10层、20层、30层作为阶段传递层

    17、,传递的控制点组成闭合水准网,并进行二等水准测量,且平差改正。高程的传递不得从下层楼层丈量上来,以防误差积累。标高垂直向上传递全站仪测距示意图高程控制网的竖向传递第五章钢结构安装测量5.1钢结构安装测量施工(1)地下室底板处施工测量控制点布设利用平面控制网,在地下室底板处设置结构安装基准线,作为内筒周边的垂准仪垂直投点的基准点。放样完成后,检测相互关系,做到步步校核。引测高程点至施工区域内,复核无误后备用。对钢结构安装所有放样数据及校核的计算资料,均应提前在内业工作中完成,经两人对算和人机复算无误后,方可现场使用。地下室底板处施工测量控制点布置形式详见下表:强制归心形式控制点布置示意图实物照片

    18、(2).投影控制点的选择依据及测量平台的形式施工投影控制点的选择依据应尽量保证能够直接看到钢结构标高的最高处,即尽量保证垂直传递的视线通视,防止因转点而引起误差,同时应保证靠近内筒外壁,以方便在各层安装测量平台。选取施工控制点时,还必须保证每根立柱测量时能和至少2个控制点通视,以保证控制精度。应保证施工超出地面后,内筒外的4个投影控制点同场外首级控制网能够通视,以方便传递后的校核及观测时将场外控制点作为后视。建立与土建统一的二级控制网,在内筒外围四角设置测量操作平台,用于钢结构的测量定位。投影控制点测量操作平台3).各分段层面施工控制点传递施工控制点传递控制点垂直传递示意在施工至某一层面时,由

    19、平面控制点垂直传递到该层,如右图中A、C点,获得各层上的控制点Ai、Ci、等控制点,依此为基准,放样该层内各结构特征点,以进行施工控制。高程控制依此类推。控制点传递误差分析:按垂准仪仪器标称精度,单次观测,传递到128.2m最高处的仪器精度引起的误差为128.21000/200000=0.64mm。考虑到长距离垂准仪传递时的激光发散及观测困难问题,考虑在100米左右进行一次原地转点。设观测距离为100米,其传递精度为:100000/200000=0.5mm,按接收靶处的误差为0.5mm,强制归间隙差为0.1mm,则分段传递时误差为(0.52+0.52+0.12)1/2=0.7mm。此为单次传点

    20、精度,所有传递点应经复核和平差计算后使用。原点转点后投设的点,应每次从底层地面基准点进行校核。检查投影至施工层面上的各点相对尺寸,作为投点精度的检验。层内构件高程控制时,应将高程控制点传递到核心筒外壁上,使用水准仪进行观测,对个别无法观测点或超出尺长的位置,使用钢尺进行传递。详见下图:高程传递高程传递示意图使用悬挂钢尺进行高程传递时,将钢尺一端固定在临时支架上,钢尺下端坠标准重物,以保持尺身铅垂。使用两台水准仪上下同时读数。观测值需加尺长改正,温度改正拉力改正等。见右图:5.1.1柱脚预埋件测量定位在埋件施工过程中预埋锚栓的定位尤为重要,否则将影响整个后期钢柱,钢梁及其他构件的安装,在埋件预埋

    21、前测量技术人员应认真分析图纸,掌握轴线与各构件之间的尺寸,将图纸上尺寸按比例大小反映到平面上。由于螺杆不易固定,钢筋安装易松动,不便施工放线。通过布置锚栓定位环板(在环板上刻画出定位轴线),固定锚栓之间的相对位置,降低锚栓预埋偏差。在预埋过程中将全站仪架设到空旷便于观测的位置,测设埋件螺杆中心坐标,用油笔作好标记作为控制点。用丝线对准两头控制点拉直,将埋件定位轴线对准丝线进行预埋,同时用水准仪对螺栓顶部进行标高监测,待标高到位后,再由全站仪直接对预埋件进行精测,待达到测量精度要求后,再用钢筋或角钢对埋件四周进行加固。然后在螺栓顶部及丝扣处涂上黄油,用布条进行包扎,以防止生锈和混凝土浇灌时碰坏丝

    22、扣。在基础大底板浇筑混凝土前,与土建方做好施工交接手续,方能浇筑混凝土。且在土建浇筑混凝土时要对螺栓三维坐标进行监测,以免由于浇筑过程中碰撞到螺栓及环板以致整体移位,随时对螺栓进行校正,注意对成品的保护。埋件定位控制点示意图5.1.2核心墙立面预埋件的测量定位钢筋绑扎前,将埋件平面位置的控制轴线和标高测设到下一楼层。根据下一楼层上的埋件轴线和标高控制线,在土建核心墙水平钢筋绑扎前,把埋件初步就位,等土建钢筋基本绑扎完,利用土建钢管脚手架作为操作平台,对预埋件进行精确定位,如遇竖向或水平钢筋阻挡,应及时调整钢筋绑扎位置。精确校正埋件标高,并排焊接两根12mm钢筋作为埋件托筋,埋件与核心墙钢筋之间

    23、焊接固定,如下图所示:钢梁预埋件定位安装埋件上定位放线焊接钢梁连接板及定位板钢梁吊装就位埋件安装就位固定后,由总承包及监理单位测量工程师测量复核,验收合格后浇注混凝土。浇筑完混凝土后,待土建拆模之后埋件应重新复核测量。5.1.3核心筒钢柱测量控制内业计算柱顶中心坐标,并在柱顶作好点位标示。在土建提模平台上的二次控制网竖向投点处架设全站仪,测量柱顶中心轴线偏差,检查单节柱垂直度。每根柱测量24个点,检查钢柱扭曲。5.1.4核心筒剪力墙预埋件的测量定位根据下一楼层上的埋件轴线和标高控制线,在土建核心墙水平钢筋绑扎前,把埋件初步就位,等土建钢筋基本绑扎完,利用土建钢管脚手架,对预埋件进行精确校正,如

    24、遇竖向或水平钢筋阻挡,应及时调整钢筋绑扎位置。埋件就位安装剖面示意图埋件安装立面示意图利用定位线及全站仪使预埋件准确就位后,将其与混凝土绑扎钢筋等进行固定。埋件安装就位固定后,由总包、监理测量复核,验收合格后浇注混凝土。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待土建拆模之后,埋件应重新复核测量。预埋件在混凝土浇注施工时,应随时检查,必须保证埋件的定位轴线不产生偏移。5.1.5外框钢柱的测量控制(1)立柱的测量钢柱、钢管混凝土柱和方形钢柱等立柱的测量是外框架钢结构测量的重点,基础上的立柱根部在做施工控制网时同时控制。控制时平面坐标由垂准仪垂直向上传递。传递后,在层内以全站仪校核相对关系并在间隔一定高度的层面,与内筒内

    25、的土建控制传递点进行相互校核。高程由全站仪天顶方向直接测距,并由周边其他控制点,以钢尺垂直传递及三角高程的方式进行校核。使用垂准仪垂直投点的方式进行测量控制,能有效地避免结构变形影响,减少累积误差的存在。测量时间一般定在早上太阳出来前后时间段内完成,可以减少温度变形的误差。1)立柱根部测量控制由于钢结构施工时基础大底板已施工完毕,故直接可利用底板上的测量控制点进行测设,以全站仪放样各立柱根部坐标。根据仪器标称精度,TOPCON7002L测角精度为2(2mm+2ppmD),测距精度1ppm,在120米内测距精度为0.5mm1ppm。根据施工图纸,地下室底板处立柱根部点距离定位轴线均在100米范围

    26、内,设观测距离为100米(短距内可忽略乘常数影响),则仪器精度引起的测量误差为(0.5/206265100000)2+0.52)1/2=0.56mm首节柱测校方法与上部柱相同。其根部以基础轴线为准,其顶部中心设测点,用垂准仪测定,保证其垂直度符合要求。2)立柱顶部的测量控制由于立柱底端控制已在前期完成,因此主要是控制立柱顶端的位置,以激光垂准仪控制为主。在钢立柱制作预拼装时或立柱安装前,需在各节立柱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做好对应刻画线,以控制立柱的扭转。安装时,首先将立柱根部上的刻画线对准以安装的立柱的顶部刻画线,并保证正确衔接,即完成根部定位及解决空间扭转,然后进行该立柱顶部的精确控制。顶部控制时,主要由垂准仪从控制点上观测立柱上的基准点位置。当立柱顶调整到位后,以另一控制点及后视检查复核,复合无误后,固定立柱,即完成立柱的定位。核心筒钢柱主要


    注意事项

    本文(钢结构工程测量专项方案Word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