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生物四川省达州市中考真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

    • 资源ID:7712014       资源大小:279.06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生物四川省达州市中考真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

    1、(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2)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生产者是指能进行光合作用,为植物自身、消费者、分解者提供有机物(食物)和氧气的绿色植物。消费者是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必需以现成的有机物为食的动物,不包括腐生动物,还包括寄生的植物如菟丝子。分解者包括细菌和真菌,靠分解动物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维持生活。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食物链

    2、的概念和生态系统的组成。2. 银杏是达州的市树。下列关于银杏的说法正确的是()A. 银杏能由小长大,只与细胞的生长、细胞的分裂有关B. 中学生常用银杏叶片制作叶脉书签,从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上看,叶片属于器官C. 银杏是最古老的裸子植物之一,被称为植物界的“活化石”,其果实俗称“白果”D. 银杏幼根的生长,主要是根的分生区和成熟区共同作用的结果A、银杏能由小长大,与细胞的生长、细胞的分裂、细胞分化有关,错误;B、中学生常用银杏叶片制作叶脉书签,从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上看,叶片属于器官,正确;C、被子植物又叫绿色开花植物。它是植物界进化程度最高等的植物类群,它的胚珠外面有子房壁包被,种子外有果皮包被形成

    3、果实。而裸子植物虽然也产生种子,但它的种子是裸露的。因为它的胚珠外无子房壁,所以没有形成果实,错误;D、银杏幼根的生长,主要是根的分生区和伸长区共同作用的结果,错误;1、裸子植物概念:种子裸露,外面没有果皮包被。2、主要特征:能够产生种子,胚珠是裸露的,没有子房壁包被着,根、茎、叶都很发达,受精过程不需要水。熟记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正确区分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特征是解题关键。主要区别就是种子外有无果皮包被着。3. 图一至图四是某同学制作并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部分图片。据图判断,错误的是()A. 图一中制作临时装片正确的操作顺序是cadbB. 图二中将细胞内部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来,使

    4、细胞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内部环境C. 若该同学在显微镜下看到如图三所示的视野,则说明在制作临时装片时,图一中步骤d操作不当D. 若该同学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图四甲,要从图四甲变成图四乙,需先将临时装片向右上方移动,再转动转换器,选择高倍物镜【答案】DA、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可以简单记忆为:擦、滴、刮、涂、盖、染。图中a是图,b是染色,c是滴,d是盖,所以正确顺序为cadb,A正确;B、细胞膜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所以图二中将细胞内部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来,使细胞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内部环境,B正确;C、若该同学在显微镜下看到如图三所示的视野,则说明在制作临时装片时,图一中步骤d操作不当,C

    5、正确;D、显微镜呈倒像,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若该同学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图四甲,要从图四甲变成图四乙,需先将临时装片向左下方移动,再转动转换器,选择高倍物镜,D错误。D。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顺序是:擦滴刮涂盖染。图二中是细胞膜、是细胞核、是细胞膜,解答即可。熟练掌握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及显微镜的使用。4. 下列关于染色体、DNA、基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通常情况下,一个DNA分子上只含有一个基因B. 生物体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总是成对存在的C. 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控制着生物的性状D. 在生殖过程中,由遗传物质变化引起的变异是可能遗传到下一

    6、代的【答案】AA、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而不是只有一个基因,A不正确;B、染色体在生物的体细胞内是成对存在的,B正确;C、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控制着生物的性状,C正确;D、由遗传物质变化引起的变异是可遗传的变异,是可能遗传到下一代的,D正确。A。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形的梯子;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一条染色体有一个DNA分子组成,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染色体、DNA、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5.

    7、 健康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下列关于急救和健康的说法中,你不认同的是()A. 健康的内涵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状态B. 某人不慎意外受伤,暗红色的血液连续不断地从伤口流出,应立即用绷带或止血带在伤口的近心端压迫止血C. 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不断出现,表明心情愉快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D. 经常玩手机、熬夜上网属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答案】B【解析】解;A、健康的内涵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状态,正确;B、某人不慎意外受伤,暗红色的血液连续不断地从伤口流出,应立即用绷带或止血带在伤口的远心端压迫止血,错误;C、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不断出现,表明心情愉快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

    8、,正确;D、经常玩手机、熬夜上网属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正确;B。血管出血时的症状及止血方法:1、动脉出血时颜色鲜红,血流猛急,呈喷射状。止血时一般在受伤动脉的近心端,采用指压止血法或止血带止血法进行止血。2、静脉出血对血色暗红,血流较缓和,一般是将受伤静脉的远心端压住而止血。3、毛细血管出血时血液呈红色,慢慢渗出,血量少,一般会由于血液凝固而自然止血。处理时可先时伤口进行消毒。再用消毒纱布包扎。考查的知识点是出血的护理。解答时可从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出血的特点和止血方法方面来分析。6. 下列对绿色开花植物的种子、植株、雌蕊和果实示意图的描述,错误的是()A. 豆浆中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图1中的B

    9、. 图2中的是由图1中的发育形成的C. 经过传粉、受精后,图3中的会发育成图4中的aD. 图4中的b萌发需要有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A、大豆油主要来自大豆种子的子叶,即图1中的子叶,A正确;B、图2中的是叶是由图1中的胚芽发育而来的,B正确;C、经过传粉、受精后,图3中的子房壁会发育成图4中的a果皮,C错误;D、图4中的b种子萌发需要有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D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图1是种子的结构胚轴、胚芽、胚根、子叶;图2是种子的萌发形成的幼苗叶、茎、根;图3是花的雌蕊结构柱头、花柱、子房壁、胚珠;图丙是果实的结构,a果皮,b种子;解答即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种子

    10、的发育过程和果实种子的形成。7. 2017年3月20日,达州市卫计委、市教育局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各校落实患病学生的休学治疗、校园环境的消毒杀菌等防控措施。下列关于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传染病具有传染性、流行性的特征,危害极大B. 引起人们患结核病的病原体是结核杆菌C. 接种卡介苗可预防结核病,从免疫的角度分析,接种的卡介苗属于抗原D. 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看,要求患病学生休学治疗属于保护易感人群【解析】A、传染病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病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特点。B、细菌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肺结核的病原体是结核

    11、杆菌,这是一种细菌,B正确C、给儿童接种卡介苗是由病原体制成的,只不过经过处理之后,其毒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但依然是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不会使人得病,但能刺激免疫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则这种疫苗相当于抗原。C正确D、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看,要求患病学生休学治疗属于控制传染源,D错误由病原体(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的、能在人和人之间或人和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叫做传染病。它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掌握传染病的概念及其流行的三个环节,以及免疫的类型。8. 生物学习中常用结构图、柱状图、曲线图来分析生命现象,图甲表示植物的嫁接,图乙表示我市关停小煤窑后某种昆虫体色的变化,图丙表示玻璃温室内24小时二氧化

    12、碳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嫁接属于植物的无性生殖,无性生殖的后代具有双亲的遗传特性B. 图乙中昆虫体色的变化,是由于生物为了适应环境发生有利变异的结果C. 图丙中,d点时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含量比a点高D. 观察图丙可知,c点后植物不再进行光合作用A嫁接属于植物的无性生殖,无性生殖的后代只具有母体的性状,错误;B生物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不是生物为了适应环境发生有利变异,错误;C图丙中,d点时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含量比a点高,正确;D图丙中bc两点二氧化碳的浓度处于平衡点,所以这两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强度相同,因此c点后有一段时间还能继续光合作用,只是这一段时间光合作用的强度要小于呼

    13、吸作用,错误;1嫁接属于无性生殖2生物适应影响环境3从物质转变和能量转变上看,光合作用是物质合成与储能的过程,呼吸作用是物质分解与释能的过程,这是两个正好相反的过程。但两者并非简单的逆转。掌握无性生殖的特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二、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9. 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的影响因素,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实验装置,请根据如图回答问题。(提示:氢氧化钠溶液具有吸收二氧化碳的作用)(1)为了使实验结果更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先对装置甲中的所有叶片进行了暗处理,然后放在阳光下照射几个小时,此时若将

    14、叶片摘下,酒精隔水加热,碘液染色,你认为_(填字母)瓶中的叶片会全部变蓝。(2)装置甲所示的实验设计能探究_等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若要探究光照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则需选择_(填字母)进行对照。(3)D瓶上方玻璃管中的红墨水会向左移动,是因为D瓶中的叶片进行_(填生理作用)导致的结果。(4)在乙装置中,塑料薄膜上出现了大量水珠,这是因为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上的_以气体的形式散失出去的。【答案】C;水、光、二氧化碳;BC;呼吸作用;气孔(1)A叶片隔断主叶脉,叶片的末端因为没有水分,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淀粉,滴加碘液不变蓝;B瓶叶片不能见光,因此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淀粉,因此滴加碘液不会变蓝,C

    15、叶片见光,瓶内装的是清水,有二氧化碳,因此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淀粉,滴加碘液变蓝,D瓶内装氢氧化钠,它吸收瓶内的二氧化碳,D瓶内没有二氧化碳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淀粉,滴加碘液不变蓝,所以C叶片滴加碘液全部变蓝。(2)A叶片隔断主叶脉的上端和末端作对照,变量是水分;BC作对照,变量是光;CD作对照,变量是二氧化碳,所以装置甲能探究水分、光、二氧化碳等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若要探究光照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则需选择 BC(填字母)进行对照。(3)D瓶内无二氧化碳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作用,可以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瓶内气压减少,在外界气压的作用下,红墨水会向左移动。(4)气孔是散失水分的门户,又是气体交换的

    16、窗口,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上的气孔以气体的形式散失出去的故答案为:(1)C;(2)水分、光、二氧化碳;(3)呼吸作用;(4)气孔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就叫光合作用。条件:光和叶绿体是不可缺少的条件,其中光能供给能量,叶绿体提供光合作用的场所。实质:光合作用的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呼吸作用的过程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10. 为践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方针,实现

    17、可持续发展,我市近年兴建了许多湿地、森林公园。春天,百花盛开,芳香扑鼻,蜜蜂嗡嗡,蝴蝶翩飞,百鸟欢唱;盛夏,绿树成荫,鸣蝉长吟,池塘蛙声一片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问题:(1)“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影响蝉鸣叫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_。蝉与蜜蜂、蝴蝶都是由受精卵发育形成的,主要区别在于蝉的发育过程中不经历_这一时期。(2)盛夏,绿树成荫,正所谓“大树底下好乘凉”,这一现象说明_(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作答)。(3)鸟作为人类的朋友,是由鸟卵孵化形成的。在鸟卵孵化成雏鸟的过程中,主要是由鸟卵中的_(填结构名称)提供营养物质的。【答案】温度;蛹期;生物影响环境;卵黄(1)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等)影响

    18、生物生活,夏天正午温度较高蝉鸣叫得最厉害,而温度降低到24以下时,就停止鸣叫。这一现象说明对蝉的生活习性有影响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温度。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的叫完全变态发育,如家蚕等。不完全变态发育发育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例如:蟑螂、蝉等。因此蝉的发育没有蛹期。(2)“大树底下好乘凉”是因为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向空气中散发水分,带走大树周围的一些热量,从而降低了大树周围的温度,使得大树地下比较凉爽。这说明大树影响了周围环境的温度,属于生物影响环境。(3)卵黄是卵细胞的主要营养部分,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物质。所以鸟类的胚胎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是卵黄里获得的。(

    19、1)温度;蛹期(2)生物影响环境(3)卵黄1、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2、卵黄是卵细胞的主要营养部分,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物质。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11. 人群中大拇指能向背侧弯曲和不能向背侧弯曲是一对相对性状,且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已知一对大拇指能向背侧弯曲的夫妇生育了一个大拇指不能向背侧弯曲的女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据图可知,该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为_。(2)若控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的基因分别为R、r,则该母亲在生殖过

    20、程中传递给这个女儿的卵细胞的基因是_。(3)为响应国家“全面二胎”政策,该夫妇想再生一个男孩,从性染色体的角度看这主要是由_(填父亲或母亲)决定的。若该夫妇第二胎已经生育了一个大拇指能向背侧弯曲的男孩,则该男孩的基因组成为Rr的概率是_。(4)在生殖过程中,父母通过_作为“桥梁”将控制性状的基因传递给子女。【答案】大拇指能向背侧弯曲;r;父亲;25%;生殖细胞(1)据图可知,双亲均为拇指能向背侧弯曲,而子女中出现了拇指不能向背侧弯曲,控制拇指不能向背侧弯曲的基因,一定来源于父亲和母亲,控制拇指不能向背侧弯曲的基因在父母那里没有表现出来,只表现拇指能向背侧弯曲,因此控制拇指不能向背侧弯曲的基因是

    21、隐性基因,控制拇指能向背侧弯曲的基因是显性基因。即拇指能向背侧弯曲是显性性状,拇指不能向背侧弯曲是隐性性状。(2)如果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用R表示,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用r表示。拇指能向背侧弯曲的基因是RR或Rr,则拇指不能向背侧弯曲的基因组成是rr,父亲或母亲遗传给后代的基因一定是r,所以父母拇指能向背侧弯曲的基因组成是Rr遗传图解如图:根据遗传图解可知:该母亲在生殖过程中传递给这个女儿的卵细胞的基因是r。(3)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如图:从性别遗传图解看出,男性的两种精子与女性的卵细胞结合是随机的,结合机会相同,所以生男生女的机会均等,各是50%因此为响应国家“全面二胎”政策,该夫妇想再生一个男孩,

    22、从性染色体的角度看这主要是由父亲决定的。若该夫妇第二胎已经生育了一个大拇指能向背侧弯曲的男孩,根据(2)的遗传图解可知,该夫妇第二胎已经生育了一个大拇指能向背侧弯曲的孩子基因组成为Rr的几率是:50%根据(3)的遗传图解可知所生孩子是男孩的几率是50%,因此若该夫妇第二胎已经生育了一个大拇指能向背侧弯曲的男孩,则该男孩的基因组成为Rr的概率是:50%50%25%。(4)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把基因传递给了子代,遗传父母控制性状的基因是以生殖细胞为“桥梁”传递给子女的。(1)大拇指能向背侧弯曲;(2)r;(3)父亲;(4)生殖细胞(1)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2)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把基因传递给了子代,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与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基因的显性与隐性以及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


    注意事项

    本文(生物四川省达州市中考真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