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中历史必修三册重点知识归纳.docx

    • 资源ID:7708341       资源大小:35.12KB        全文页数:3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中历史必修三册重点知识归纳.docx

    1、高中历史必修三册重点知识归纳第一讲:必修一重点知识:一、东西方政治制度比较:1、命题范围: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单独命题或综合命题。2、知识点:中国政治制度西方政治制度分类政治制度演变分类政治制度政体性质(实质)政治制度政体性质(实质)古代中国秦朝到清朝秦:三公九卿制唐:三省六部制明:废丞相、设内阁清:设军机处君主专制政体封建地主阶级专制统治古希腊(雅典)民主政治制度,民主机构: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和陪审法庭奴隶制民主政治“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奴隶主贵族专政)近代中国

    2、中华民国1912年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颁布临时约法实行责任内阁制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民主共和制)资产阶级民主罗马法罗马法律体系叫罗马法;罗马法起源于习惯法,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标志:6世纪民法大全。分类:形式上:习惯法成文法(标志:公元前5世纪中期,十二铜表法;适用范围上:公民法万民法(区别:公民法适用范围限于罗马公民(共和国时期),万民法适用于帝国境内一切自由民(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的国际法)。)现代中国新中国三大基本政治制度: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 制度和人民代表大会制,1949年共同纲领、1954年宪法人民代表大会制社会主义民主近代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英:1689年权利法案德:18

    3、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民主美:1787年1787年宪法法: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民主共和制归纳:演变趋势是由专制走向民主,即政治民主化趋势;由人治走向法治。二、国共关系与祖国统一大业:、命题范围:第四单元的第1417课和第六单元的第22课内容。、知识点:1、国共两党关系演变:历史时期国共两党关系历程特点19241927大革命时期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推动了国民大革命运动的迅速开展。合作19271937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国:围剿红军;共:武装反抗国民党。对抗19371946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抗日战争胜利。再合作19461949解放战争时

    4、期国:发动内战,共:领导人民解放战争。再对抗归纳:演变的特点:19241949年,国共两党的关系呈现“合作对抗再合作再对抗”的曲折发展历程。认识:“合则两利”、“分则两伤(害)”;合则有利于民族的兴旺和崛起,分则对中华民族来说是战争和灾难;两党为了民族利益,应当再次合作,为了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作出应有的贡献。2、建国后海峡两岸关系(台海关系)(1949至今):中共对台政策的重大转变:1949年10月到1978年底,统一方针:由“解放台湾”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统一方式:由坚持武力解决台湾问题到“和平解放台湾”。海峡两岸关系演变: (2008.12.15两岸最终实现了直接“通邮、通航、通商”

    5、,即实现了“大三通”)1949年10月到1978年底,海峡两岸处于长期隔绝、对峙状态;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最早提出,武力统一和平统一)。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为解决台湾问题,提出“一国两制”构想。1987年开始,台湾当局允许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交流。海峡两岸长期隔绝的状态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1992年,台湾海基会、大陆海协会达成 “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的重要共识,即“九二共识”,这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祖国大陆,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会见,促

    6、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认识:两岸关系由对抗走向缓和;目前两岸已经实现了直接“三通”,但军事对峙依然存在;阻碍祖国统一大业的最大障碍是:台湾地区的台独势力和国际反华势力。三、社会主义运动史:1、命题范围: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第六单元第20课的“新中国成立和1954年宪法”及必修的第四单元第11课的“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内容;2、知识点:时间历史事件影响历程特点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社会主义理论由空想变为科学1871.3.28巴黎公社成立它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尝试1917.11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它是人类历

    7、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将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1949.10.1新中国成立结束了中国近代百年来屈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壮大了社会主义力量社会主义制度由一国变为多国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宪法)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1956年底中国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中国基本建立社会主义制度1991年苏联解体苏联斯大林模式失败社会主义运动遭受挫折归纳:社会主义运动不是一帆风顺的,具有艰巨性、复杂性和曲折性;东欧巨变、苏联解体说明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了挫折(不能说社会

    8、主义运动失败)。四、新中国外交与二战以来的世界政治格局变化:、命题范围: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单独命题或综合命题。、知识点:1、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二战”结束以来,世界格局经历了由两极对峙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演变。中国政府在不同历史时期,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调整外交政策,取得了重大外交成果。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为了应对两极分化的世界格局,新中国成立初期采取了怎样的外交政策?(2分)(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对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邻近周边国家分别实行什么外交方针?)答:外交政策: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实行“一边倒”和

    9、平共处五项原则。(2分)(“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外交在20世纪七十年代取得了哪些重大成果?对世界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答:成果: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恢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中日建交)。(3分)影响:促进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1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了给改革开放创造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是什么?(2分)答:目标: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2分)新时期,中国开展多边外交活动的中心是什么?为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2001年中国采取的外交举措是什么?中国在其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2001年,中国还积极参与

    10、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试举一例说明。答:中心:联合国。举措:中国与俄罗斯等六国建立上海合作组织。作用:主导作用。(2分)举例:中国成功举办了上海亚太经济合作会议(在上海成功举办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成果:形成了“上海共识”。影响:为促进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和贸易往来作出了重大贡献。(2分)近年来,随着中国国力的提高,“中国威胁论”在某些国家甚嚣尘上。试结合中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活动,评论这种观点。(5分)答:活动:积极参加和推动联合国的重大活动,如维和、裁军等;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加强亚太地区经济合作与文化交流,促进亚太经合组织健康发展;推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11、维护中亚地区的和平、安全与稳定。评论:中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的作用,维护了世界和平,促进了共同发展。“中国威胁论或者出于担心中国强大的心态,曲解了中国和平发展目的;或者出于遏制中国的用心,片面夸大了中国的影响和作用。“中国威胁论”是一种错误的言论,不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2分)2、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时期世界政治格局特点表现影响二战后(19471991年)(美苏)两极格局“冷战”美国:政治上: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经济上:1947年马歇尔计划的提出、军事上:1949年北约的成立。两国分裂:1948年朝鲜分裂,1949年德国分裂;1955年华约建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12、苏联:经济上:1949年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军事上:1955年建立华约。20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现多极化趋势1967年欧共体形成和发展,日本崛起,中国振兴,1961年不结盟运动兴起。冲击了两极格局,推动了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20C.90S.(1991年)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趋势(方向)发展呈现“一超多强”局面原因(标志):1991年苏联解体。表现: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等多个世界力量中心形成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多极化趋势加强(进一步发展)。认识: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中形成了三大阵营: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两大阵营之外的:不结盟运动(它是一个国际组织,主要有:南斯拉

    13、夫、印度、埃及等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目前有118个成员国)。二战以来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趋势是:由美苏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趋势(方向)发展;影响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国际力量的消长(或:国际力量发展不平衡。)第二讲:必修二重点知识:一、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9世纪六七十年代1956年):、命题范围:第三单元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第四单元第11课的“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综合命题。、知识点:阶 段时 间原 因认识产 生19C.六七十年代(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入侵,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的诱导三座大山(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14、)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三大障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是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根本原因。要实现近代化,必须实现民族独立有了初步发展19世纪末(甲午战争以后)列强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自然经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目的: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出现短暂春天19121919年(民国初期、辛亥革命后到“一战”期间)辛亥革命扫除了一些障碍南京临时政府和北洋军阀政府奖励发展实业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得到较快发展19271936年(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年)全国的基本统一(政治前提)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遭受空前残酷打击19371945年(抗日战争

    15、时期)沦陷区:来不及内迁的企业被日军所毁或吞并国统区:国民政府实施战时体制;官僚资本的垄断和压榨陷入绝境19461949年(解放战争时期)蒋介石出卖国家主权,美国商品的排挤,官僚资本的垄断和挤压,国民政府不断增加苛捐杂税,滥发纸币,导致通货急剧膨胀消亡19531956年新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二、世界各国经济政策的调整(中国、苏俄、美国):、命题范围: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及第八单元的“中国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对策”,单独命题或综合命题。、知识点:1、中国:70年代末以来,实行改革开放,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

    16、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变。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战略决策: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经济制度改革: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实行国有企业改革。中共十四大(1992年)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1993):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中共十五大(1997):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苏俄:列宁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0年)、新经济政策(19211928年)斯大林: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 1

    17、9251953年)优先发展重工业,推行了农业集体化运动,实施两个五年计划赫鲁晓夫的改革(19531964年):它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对斯大林模式进行局部调整);但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的认识,没有根本上突破这一模式。(根本原因)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19851991年):突破了“斯大林模式”;但缺少宏观决策和相应的配套措施;仍没放弃传统的做法,继续优先发展重工业,致使经济不断滑坡,人民生活水平继续下降;在经济改革没有迅速取得预期成果的情况下,戈尔巴乔夫把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领域,最终导致国内局势的失控和苏联的解体。3、美国:胡佛总统:实行 “自由放任”经济政策(1929193

    18、3年)罗斯福总统:实行“罗斯福新政”(19331945年)特点:新政通过法律形式,把国家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固定下来,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美国经济制度进行了深刻改造。(实质: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国家全面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推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作用: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大危机(但未能完全消除),经济逐渐走出低谷,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恢复和改善;使美国缓和了社会矛盾,遏制了法西斯势力;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出现;(最大作用)对以后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发展影响深远。从此,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迎来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

    19、主义时期。(最深远的影响)4、认识:经济发展模式必须因时而变,因国情而变,一切从实际出发;生产关系改革调整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借鉴他国成功的经验,把市场与计划相结合。三、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命题范围:第五单元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二单元两次工业革命和必修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等、知识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变迁表现近代服饰的变迁(物质生活变迁)鸦片战争以后,西装等进入城市百姓生活;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结合中西样式设计的中山装;到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的服装五花八门,西服、粗布大衫、旗袍、学生装,仿照欧洲风格的裙子也流行于大城市中。“废止缠足”与婚姻自由的习俗(社会风俗变

    20、迁)戊戌变法时的维新派首先主张“废止缠足”,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民国时期,政府颁布废止缠足的法令;在大城市里,婚丧仪式由繁琐愚昧,改为简约文明;传统的风俗习惯,在农村坚若磐石地沿袭下来。中国近代前期(18401919年)的代表性报刊19世纪中期前后,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有中国丛报和万国公报等。戊戌变法前后,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报刊越来越多,且多反映社会思潮,维新派宣传维新思想。辛亥革命时期,革命派创办民报等报刊,同维新派展开论战。新文化运动时期,先进知识分子利用报刊青年杂志新青年,大力宣传民主科学思想。认识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迁:1、近代服饰的变迁:原因:外因:鸦片战争以后,西方文化和生活方式逐步渗

    21、透到国民生活中。内因:近代中国政治运动、民主思潮的影响和中国政府的推动。特点:服饰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逐渐向向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转变,多样化,中西结合,传统和现代并存。趋势:走向西化;由封闭落后走向开放进步。服饰开始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转变。2、社会风俗变迁:原因:外因:受到西方民主思潮的影响。内因:近代中国政治运动、民主思潮的影响和中国政府的推动。特点:传统的陈规陋俗转变为简约文明的习俗;民国礼仪简化、显示出平等、自由等文明精神。3、大众传播媒体的主要社会功能:获取信息和传递信息(最基本功能);休闲娱乐功能;舆论监督功能;社会教化功能、文化传承功能 (通达民情,开启民智,传

    22、播文化知识等)。理解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主要因素(原因):1、外因:根本原因是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工业文明对近代中国政治、经济、思想造成影响(欧风美雨的潜移默化)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西方三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西方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西方民主、自由、平等思想文化的影响。2、内因:近代中国政治运动民主思潮的影响;近代中国政府的推动;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积极主动吸收外国的一些生产生活方式;近代中国社会经济(工商业)的发展;近代中国人们思想观念解放。【近代中国政治运动】:戊戌变法-维新变法思潮、辛亥革命-民主革命思潮、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思潮、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思潮(社会主义思潮)促进

    23、了人们思想的进一步解放等。第三讲:必修三重点知识:一、对待“传统文化与新文化”的不同态度:、命题范围: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二单元“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知识点:1、儒家思想的演变:(战国至明朝中期的态度:根据时代的需要和统治者的需要,对儒家思想不断继承和发展。)演变朝代代表人物内容或概况形成创立春秋孔子核心思想:仁、礼,民本思想:以德治民,教育:“有教无类”发展成为蔚然大宗战国孟子核心思想:仁政,民本思想:民贵君轻,人性论:性善论荀子核心思想:仁义,民本思想:君舟民水,人性论:性恶论确立正统地位成为主流

    24、思想西汉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罢黜”是排斥、贬低,而不是废除)形成新儒学两宋明朝程朱程朱理学:天理是万物的本源程朱理学成为南宋以后(明清)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陆王陆王心学:心是万物的本源2、对待“传统文化与新文化”的不同态度比较:时期社会思潮代表人物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主要原因影响/作用明清之际(17世纪)早期启蒙思想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批判和继承传统儒学(儒家思想) 共同点:批判和继承传统儒学(不能说反对儒学),反封建君主专制,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反映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封建社会日益衰落;资本主义萌芽开创出思想活跃的新局面19世纪末维新思潮康有为利用儒家思想,宣传资产阶级

    25、政治学说(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将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借助经学的外衣,否定君主专制统治,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儒家思想影响深远;资产阶级力量弱小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思想解放运动。20世纪初新文化运 动陈独秀等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打倒孔家店”,对儒家思想全盘否定和彻底批判。“尊孔复古”逆流;资产阶级要求民主政治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1417世纪文艺复兴薄伽丘但丁彼特拉克达芬奇莎士比亚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之名,宣传资产阶级反封建思想。基督教会垄断文化;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或:资本主

    26、义还处在萌芽时期)使人们从封建愚昧中解放出来,开始更多地关注人及人生活的世界。16世纪宗教改革马丁路德披着宗教的外衣(借助宗教形式),开展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开始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解放了思想,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归纳: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或:批判继承。)建设新文化的正确方法: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吸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2分)二、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命题范围: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第六单元的第16课“三民主义”,单独命题或综合命题。、知识点:政治(阶级)派别代表人物思想主张实践活动历程特点地主阶级抵抗派(19C中

    27、期)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学造器物(器物层面)资产阶级维新派(19C末)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维新变法,实行君主立宪制戊戌变法仿行制度(制度层面)革命派(20C初)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主张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辛亥革命激进派20C初陈独秀李大钊 等民主与科学新文化运动提倡思想解放(思想层面)无产阶级马克思主义者(20C初)李大钊陈独秀 等宣传马克思主义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创建中国共产党三、孙中山对20世纪中国社会变革的贡献:【2010年3月12日是孙中山先生逝世85周年纪念日(1925年3月12日逝世)】、命题范围:第六单元“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和必修第四单元的第13课“辛亥革命”。、知

    28、识点:1、孙中山思想的两次伟大转变:第一次伟大转变:放弃改良道路而走向革命道路(1894年);第二次伟大转变:接受苏俄和中共的帮助,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1924年)。(这是他一生中最伟大的转变和为中国革命所做的卓越贡献。)2、孙中山的民主思想及其民主实践和历史功绩:第一次伟大转变时期:1894年建立兴中会,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1912年春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现了中国历史的第一次巨大变化。第二次伟大转变时期:1924年召开国民党“一大”,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领导国民革命运动,北伐胜利进军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3、孙中山的历史功绩:用一句话概括为:孙中山先生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4、孙中山先生的伟大精神(或:两次伟大转变说明):孙中山先生具有高度爱国主义精神,体现了与


    注意事项

    本文(高中历史必修三册重点知识归纳.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