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护理.docx

    • 资源ID:7686903       资源大小:33.37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护理.docx

    1、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 业 建 设 方 案专业名称 护理专业 专业代码 630201 学校名称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代码 12739 学校举办单位 湖南省林业厅 学校所在地 湖南省 (省份) 衡阳市 (地市)二一一年十月目 录一、 专业建设背景与基础 2建设背景 2建设基础 4二、专业建设目标与人才培养目标 10专业建设目标 10人才培养目标 10三、建设思路与建设内容 10建设思路 10建设内容 11四、改革举措 12校企深度融合,实现“合作育人,合作发展” 1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3推进课程体系改革 1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4改善实践教学条件 15

    2、专业教学资源建设 16教学管理制度建设 16提高社会服务能力 16五、建设进度及预期绩效 17六、主要保障措施 18机构设立 18保障机制 20过程管理 20经费保障 20七、经费预算 21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建设方案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是依托原国家级重点中专衡阳市卫生学校60年医卫类办学底蕴而发展壮大的。1960年招收首批中专护理专业学生;1997年,招收了第一批五年全日制高职护理专业学生。2004年6月,原衡阳市卫生学校整体并入学院后,经省教育厅批准,于2005年开始招收第一批三年制高职护理学生。至今,已形成三年全日制在校学生3526人的办学规模。专业基础扎实,办

    3、学实力雄厚。实验、实训教学设施完善,设备先进。本专业校内实验实训场地占地面积达11000余平方米,拥有设备仪器1200多台套,总价值达1130万元。近年来,护理专业在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积累了丰富的专业办学和人才培养经验。2007年护理专业获批院级精品专业;2010年获批省级专业教学团队;2010年被授为南华大学护理专业研究生教学能力培养基地;2011年被授为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护理专业人才合作培养学校。为进一步促进我院护理专业的健康和持续发展,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护理专业服务医疗卫生行

    4、业的能力,“十二五”期间,依托教育部、财政部支持的护理专业建设项目,拟通过20122013两年的全面建设与发展,把我院护理专业建成省内现代医院和新农村合作医疗服务需要的、一流的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培养基地,省级护士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和操作考核基地,使本专业成为引领和带动全省医卫类高职专业群建设和发展的龙头专业。根据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教职成【2011】11号)文件有关精神,特制定我院护理专业建设实施方案。一、 专业建设背景与基础建设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对卫生保健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同时,由于医学模式的转变、疾病谱的变化

    5、、人口老龄化以及我国医疗卫生工作改革的深入,大大增加了卫生服务体系的服务范围和任务,使本来就有限的卫生服务资源更显不足。临床护理人员的工作职责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护理人员将成为社区卫生保健的主要力量、健康教育的主要实施者。这些变化与要求给护理人才的就业带来了广阔的前景。护理人才社会需求预测分析:根据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数据,截至2010年底,全国注册护士总数为204.8万人,比2005年增长了70万,增长幅度为52%,“十一五”时期是我国护士数量增长最快的时期。每千人口护士数从2005年的1.06提高到2010年的1.52。医院的医护比由2005年的1:0.97提高到2010年的1:1.16。

    6、公立医院中,三级医院医护比达到1:1.36,二级医院达到1:1.12,可以看出,医院医护比例倒置现象得到扭转。同时,卫生部医政司副司长郭燕红表示:“虽然近年来我国护理事业发展迅速,但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需求仍存在差距,护士队伍在数量上要进一步增加,在能力上要进一步提高,在服务内涵和领域上要进一步扩展,在权益和待遇上需要进一步保障。”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卫人发201115号)指出: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幸福。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必然要求。医药卫生人才是推进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维护人民健康的重要保障。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

    7、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取得显著成就,医药卫生人才规模不断扩大,人才质量不断提高,人才结构得到改善,人才效能明显提高。2009年我国卫生人员总量已达778万人,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1.75人、注册护士1.39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0.53人。然而,面对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新形势,尤其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新任务,以及国际人才竞争的新特点,我国医药卫生人才总量仍然不足,素质和能力有待提高,结构和分布尚不合理,政策环境亟待完善,特别是基层卫生人才严重短缺,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据此,卫生部在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明确了未来10

    8、年国家医药卫生人才发展主要指标(见下表),并提出了如下建设目标:根据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医疗指 标单 位2009年2015年2020年卫生人员总量万人7789531255执业(助理)医师/千人口1.751.882.10注册护士/千人口1.392.073.14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千人口0.530.680.83卫生事业发展的迫切需求,有重点地分步培养医药卫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到2015年,注册护士达到286万人,药师达到55万人,其他紧缺专门人才同步增长;到2020年,注册护士达到445万人,药师达到85万人,各类专门人才急需紧缺状况明显改善。综上所述,培养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专业人才迫在眉睫,高

    9、职护理这一学历层次的毕业生在我国现阶段卫生服务行业中需求量大,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建设基础1、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对接行业需求广纳行业专家,组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2006年,护理专业成立了由校内专家和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湘雅二医院等综合性三甲医院的临床护理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从职业岗位需要的角度提出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意见,实现了专业发展定位与行业发展对接,达到了“合作育人”的目的。 试行了分段式教学,探索“双主体”育人模式:2007年学院与衡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签订校企合作办学协议,二年级部分护理专业学生由学校与医院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共同管理,由医院组

    10、织落实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通过校企合作办学,实施“双主体”育人,增强了学生岗位适应能力与就业能力。根据行业需求,开发了专业方向,增强就业竞争力。护理学院与具备开办专科辅修护士培养资格的部分医院(湖南省人民医院、湖南省肿瘤医院)合作开发了专科护士培养方向。在一年的临床实习过程中,按照“通才+专才”的培养原则,对实习生进行培训,经考核合格后,发放由学院和医院共同盖章的“专科护士辅修证书”,较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2010年,护理学院与南华大学护理学院签订了“南华大学护理专业研究生教学能力培养基地”协议,由南华大学每年派出数名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承担临床护理课程教学,为护理专业学生及时带来临

    11、床护理工作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进展,使专业培养更加贴近临床工作实际。2、课程体系改革逐步推进改革了课程体系:近年来,我院根据护理专业岗位工作流程,以工作任务为驱动来设置课程体系。参照湖南省医院护理管理与工作质量评分标准、湖南省护理基本技能评分标准等,对课程体系与教材的内容进行补充与调整,重新编写了护理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大纲,以专业岗位能力的培养为中心,以工作任务为驱动,重新构建了课程体系。调整了课程内容:根据岗位需要,以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宗旨,在进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对课程的内容进行了调整。参照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确定课程的重、难点,并明确了课程负责人。调整后的教学内

    12、容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核心,注重专业意识、态度的养成与任职能力、技术能力的提高。 改革了专业课程教学方法:根据就业市场的需求,按照学生职业岗位的指向,改革了专业课程教学方法,依据各课程的特点和课程目标,以课程模块为单位实施教学,实现了“教、学、做”合一的原则。此外,还采用了现场教学、案例分析、项目教学、角色扮演、讨论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方法,收到了一定的成效。3、师资队伍质量优良护理专业现有专业教师130人,其中,教授及相应职称8人、副教授及相应职称34人,高级职称占比为32.3%;学历结构方面:博士研究生1人,硕士研究生68人,本科61人,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为52.3%;双师型教师123人

    13、,占比为94.6%。已经形成了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合理的专业教师队伍。本专业教师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教研科研能力,在学术研究和高职护理教育教学研究方面有较深的造诣。近年来,共承担各级各类研究课题24项;出版了基础护理技术操作指导与考核纲要(吉林科技出版社出版)和护士礼仪修养(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出版)2部专著;公开发表论文136篇,参与了18部护理专业十一五规划教材、省部级规划教材的编写。2010年,护理专业教学团队获批“省级专业教学团队”。4、实践教学条件再上台阶护理专业实验、实训条件较好,设施先进,实验室的布局与设施参照了现代医院的标准,建有解剖、病理、生理等基础医学实验室5个;基础护理、内

    14、科护理、外科护理、儿科护理、妇产科护理、中医康复护理等实临床实验实训室8个;近三年来,增建了1间护理形体(仪表、礼仪)实训室;一间能进行现场救护、床旁中心给氧、床旁中心吸痰、床旁监护的ICU病房;1个功能齐全的模拟病房;一间临床仿真的洗手间与手术室;1间新生儿监护室;1间产房;2间多功能示教室。拥有设备仪器1200多台套,总价值达1130万元。形成了真实的职业环境,完全能够满足专业教学的需求。同时,经过近三年的建设,护理专业已构建成“立足湖南,辐射南方经济发达省区”的实习医院网络,目前拥有96所二级甲等以上综合性医院做为毕业顶岗实习基地,其中,在国内和省内亨有较高声誉的三级甲等医院有28所,如

    15、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湘雅二医院、三医院、湖南省人民医院、南华大学附属第一、第二医院、广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海南省人民医院、解放军169部队医院、196部队医院等。学生在为期9个月的毕业实习中,通过实习医院和学院的共同管理,严格执行轮科制度、科室的理论学习制度、工作考勤制度、出科考核制度等,完成了专业知识与行业综合技能的深度融合,为全面造就适应社会需要和行业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5、教学资源日益丰富近年来,护理专业加大专业教材建设、网络学习平台建设。主编或参编了18部护理专业十一五规划教材、省部级规划教材;编写和出版了基础护理技术、内科护理等八门课程同步训练。同时,

    16、制作了精品课程基础护理技术、病原生物与免疫和基础护理技术网页,实现了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方便学生在网络中自主学习。6、教学管理制度健全为了规范教学管理,先后出台了加强教学工作的意见、加强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专业学科规划与建设的意见、专业建设规划、精品专业建设项目规划、精品专业项目建设管理办法、精品专业项目建设实施方案、系部及专业调整意见、系部及专业调整实施方案、师资队伍建设的管理办法、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专业带头人建设项目规划、专业带头人项目建设方案、师德标兵评选办法、“双师型”教师认定办法、聘任兼职教师的办法、外聘教师管理实施办法、鼓励专业技术人员攻读研究生的意见、教职工攻读博士、硕士及进修暂行

    17、规定、教师授课承诺制、教学管理规程、优秀教学成果奖励的暂行实施办法、优秀教学质量奖评选办法、学分制基本方案、教学工作委员会章程、教师教学质量评估方案、教学质量检查制度、教学事故的认定及处理办法、教学督导委员会章程、教学工作督导条例、精品课程建设项目规划、精品课程项目建设管理办法、精品课程项目建设实施方案、实训基地建设方案、课程补缓考管理规定、教材建设与管理办法、省级体育及技能竞赛奖励标准、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监考巡考人员职责、实验教学管理暂行办法、实验教学物资管理办法、实验技术服务收费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文件,其中部分文件还修订出台了第二版或第三版,建立健全了教学管理制度;编制了完整的专业人才培养

    18、方案,完善了对教学实施过程的管理。7、社会服务拓展空间近年来,护理专业已逐渐成为衡阳地区护理专业的教学指导中心、师资培训中心、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培训中心、公共营养师职业资格培训中心、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培训中心、育婴师职业资格培训与考评中心。通过组织护士执业资格考前培训、公共营养师、育婴师培训、承接衡阳市各县(区)护士招考的技能操作考核等,较好地服务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同时,打造了一支专业名师队伍:雷巍娥为衡阳市护理学会常务理事,衡阳市心理卫生协会副理事长;赵其辉为衡阳市院士专家学术交流促进会临床医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南省病理生理学会第一届教学专业委员会委员;蔡岳华、王远湘、龙亚香等均成为衡阳地区

    19、基层医院的技术指导与顾问,在本行业内有一定的知名度。并以此为基础,提高了学院的办学声誉和社会影响度,稳定了专业招生规模(每年不低于1000人)和毕业生就业率(90%以上)。二、专业建设目标与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建设目标通过专业发展建设,把我院护理专业建成省内现代医院和新农村合作医疗服务需要的、一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省级护士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和操作考核基地,使本专业成为引领和带动全省医卫类高职专业群建设和发展的龙头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护理事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护理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毕业

    20、后能在各级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和健康保健等护理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专业人才。三、 建设思路与建设内容建设思路通过创新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促进护理专业教育教学进一步对接临床护理行业;通过课程体系和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资源建设,提高护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通过改善实验实训教学条件,加强校外教学型实习基地建设,体现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特点,达成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通过拓宽社区及农村卫生服务范围,提高毕业生护士执照考试通过率和就业率,稳定专业办学规模,提升护理专业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能力。建设内容1、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强化专业建设指

    21、导委员会对护理专业规划和专业发展的指导作用;逐步推进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扩大校企合作的范围。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制定、实施护理专业1.5+1+0.5”人才培养模式为切入点,加强校企合作办学,加大“双证书”推行力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3、课程体系改革:以“1.5+1+0.5”人才培养模式制定与实施为契机,确定课程结构,遴选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手段和方法,实现临床护理课程的“教、学、做合一”。4、师资队伍建设:制定、实施专业教师临床进修制度,落实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培养计划,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加大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力度。5、改善实践教学条件:按照“省内一流,国内领先”的原则,完成第三教学楼1

    22、-4层护理专业实验实训室的整体建设;按照“由近及远,以点带面,逐步建设”的原则,加强部分实习医院教学功能的建设。6、专业教学资源建设:以4-5门专业核心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为核心,带动医学基础课程、职业培训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建设。7、教学管理制度建设:修订、完善专业教师考核与评价体系、顶岗实习质量监控机制、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调查制度,确保专业教学水平、顶岗实习质量、毕业生就业质量不断提高。8、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专业人才为基础,提高学生就业质量,拓展社会服务能力,树立专业品牌,稳定专业办学规模,有效服务衡阳经济发展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四、改革举措校企深度融合,实现“合作育人,合作

    23、发展”。1、调整、更新护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人员组成,形成广纳临床护理行业专家、技术能手参加,地域覆盖长沙、衡阳等在国际、国内、省内享有盛誉的综合性医院(如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湘雅二医院、湖南省人民医院、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第二医院等)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强化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职能,全面修订工作职责和章程,通过行业调研,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制订护理专业发展规划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护理专业人培养目标与临床护理行业岗位要求对接。2、制订校外实习基地建设规划,按照“由近及远,逐步建设”的原则,在与实习医院充分协商、论证的基础上,双方合作,共同建设。2011年至2013年间,分别从衡

    24、阳片区、长沙片区、郴州片区分别选取5所、5所、2所实习医院进行实习教学管理制度、实习教学条件、实习考核制度等方面的建设,改善顶岗实习条件,规范实习过程监督和考核体系,提高护理专业顶岗实习质量。3、扩大校企合作范围,通过从衡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衡阳市中心医院、南华大学附属第一、第二医院聘请护理专业兼职教师及选送本校教师到合作医院临床进修、学习,实现护理专业教学内容更新对接临床护理工作发展;通过与合作医院共同筹办“512”国际护士节系列活动为主线,加强护理专业文化建设;通过与合作医院签订“护理专业人才培养协议”等手段,逐步实现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与医院人力资源需求对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1、改革“2+

    25、1”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临床调研、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论证,制定并实施“1.5+1+0.5”人才培养模式,使护理专业学生尽早融入临床护理实践,最后一学期回校接受专业教师指导,从理论上总结、反思临床护理工作,系统复习基础知识及专业课程,达成专业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的深度融合,提高临床护理综合能力,保证毕业当年护士职业资格考试的通过率。2、进一步加强与衡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合作办学,在条件成熟时,考虑与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第二医院、衡阳市中心医院合作,逐步扩大“分段式”教学组织模式的范围,基本由合作医院完成护理专业二年级学生的专业课程教学和临床见习教学任务,实现专业教学活动与临床护理工作的紧密结合。3、

    26、继续与衡阳市人事局合作,加大“双证书”制度的推行力度。在现有“公共营养师”职业资格培训、鉴定的基础上,合作组织“养老护理员”、“育婴师”等与专业关系密切的职业资格培训与鉴定,使专业学生“双证书”的获取率由现在的90%左右逐步提高到95%。推进课程体系改革:1、以“1.5+1+0.5”人才培养模式制定与实施为契机,通过护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调研与讨论,形成以临床护理工作任务、护理实施过程为线索的课程结构;以护理专业核心技能为主线,整合医学基础知识、临床护理知识和护理人文知识的教学内容,明确验证性技能操作、护理基本技能操作和临床综合技能操作的教学内容和考核方法,通过实施及教学情况反馈与总结,形成符

    27、合护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模块。2、不断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在现有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模拟教学等的基础上,通过分年度、有计划的组织示范课、公开课、教学比赛等形式,推动项目教学、现场教学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应用,实现临床护理课程的“教、学、做合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1、在现有教学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制定并实施专业课教师临床进修、学习激励制度,制定并落实骨干教师培养计划,通过三年的建设,培养1名省级专业带头人,提高骨干教师的比例到专任教师的40%以上,保证专业教师参加临床护理工作实践与从事教学的时间比例不低于112,“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95%以上,取得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

    28、的教师比例达到60%。在护理“省级专业教学团队”基础上,冲刺国家级专业教学团队。2、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聘请临床护理一线工作的、主管护师以上职称的专家、护理技能操作能手担任兼职教师,及时完善、更新兼职教师库资料和信息,通过多渠道教学测评和信息反馈,促进兼职教师教学水平和能力提高,并逐年增加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程的学时比例,到2013年,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比例达到30%以上。改善实践教学条件1、在现有护理专业实验实训室基础上,加强校内实验实训室建设。2012年底,完成第三教学楼1-4层护理专业实验实训室的整体规划、布局和仪器设备的添置、购买,配备3个以上多媒体求教室、多功能学术厅、医学机能虚拟实

    29、验室等,力争建成省内一流、国内领先的护理专业实验实训综合楼。更新实验实训室管理制度,保证课余开放时间不少于10学时/每周,保证学生自主开展护理基本技能训练与综合技能训练。2、加强现有96所实习医院的教学功能建设。2012年至2013年,按照“由近及远,以点带面,逐步建设”的原则,分年度从衡阳地区、长沙地区、郴州地区共选取20所实习医院进行实习教学管理、实习教学条件、实习考核制度等方面的建设,改善顶岗实习条件,规范实习过程监督和考核体系,提高护理专业顶岗实习质量。专业教学资源建设1、加强学历教育资源建设,在现有院级精品课程基础护理技术的基础上,分年度逐步实现基础护理技术、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

    30、儿科护理学等专业核心课程的数字化教学,实现专业教学资源共享,方便学生自主学习。2、分析、总结近年来护士职业资格考前培训、“公共营养师”、“育婴师”、“养老护理员”等“双证书”培训的培训方案、培训课程内容及考评试题,组织专业教师分年度逐步建立起网络教学平台,实现职业培训资源共享。教学管理制度建设1、修订、完善教学管理制度,保证日常教学管理制度执行良好;通过综合学生评价、督导评价、系部评价和护士职业资格考试成绩分析评价等四方面,完善对专业教师的考核与评价体系,促进专业教学水平的提升。2、完善顶岗实习质量监控机制,在现有实习医院、学校共同管理的基础上,按照“医院重过程监督,学校重结果考核”的原则,细

    31、化医院与学校的管理职责和权力,形成双方齐抓共管,促进学生职业道德、人文精神和临床护理综合技能全面提高。3、建立健全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调查制度,综合毕业生自我评价、就业单位评价、社会评价等信息进行年度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以此为依据指导毕业生就业工作,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提高社会服务能力1、通过深化校企合作,保证顶岗实习质量,落实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调查制度等途径,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提高毕业当年对口就业率在90%以上,就业率在95%以上。2、进一步拓展护理专业社会服务能力,在现有面向衡阳市的护士执业资格考前培训、护理技能操作考核中心的基础上,拓展专业面向社区、乡镇卫生服务、健康咨询等的社会服务能力。3、以良好的社会服务能力、毕业生高就业率为基础,进一步提高护理专业的社会认可度和知名度,树立专业品牌,扩大专业影响,保证专业办学规模不少于1000人/年,有效服务衡阳经济发展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五、建设进度及预期绩效建设内容2012年预期绩效2013年预期绩效校企合作体制机制1.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制定并试行2011版培养方案完善、修订2011版培养方案2.共建校外实习基地衡阳、长沙地区实习医院建设(10所


    注意事项

    本文(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护理.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