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初一上册地理全册学案.docx

    • 资源ID:7654967       资源大小:42.58KB        全文页数:3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初一上册地理全册学案.docx

    1、初一上册地理全册学案第1课时 地球的形状和纬线 【学习目标】 : 1、正确描述地球的形状,记住地球的一些基本数据 2、掌握纬线的特点 【学习重点】:1、地球的形状 2、纬线的特点【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学习任务一:正确描述地球的形状,记住地球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地表面积1、在古代,关于地球的传说存在着_与_的假说。2、读图2-4回答:麦哲伦环球航行从_出发,经过_洋,绕过南美大陆 南端的_海峡,进入_洋,1521年到达_群岛,向西穿过_ 洋 ,绕过非洲南端的_角,终于在1522年9月回到西班牙,完成环球航行。3、读P15的阅读回答:地球的真实形状是一个:_不规则球体。4、读图2-5回答:地球

    2、的表面积约_平方千米,地球平均半径约_千米,地球赤道周长_千米,极半径与赤道半径相差_千米。学习任务二:掌握纬线的特点 1、地球仪是人们据地球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制成的_,穿过地球 内部地心的假想的轴是_。2、读P16图2-6完成P16活动题1 赤道到南北两极的距离相等吗?_3、读P图2-7在地球的表面,赤道和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叫_,纬线指示_。 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_,到两极缩为_。赤道以北称_以南称 _。4、低纬度与中纬度的分界限为_,中纬度与高纬度的分界线为_。二、合作共建 1、完成P16的活动题3,在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是按_转动,在南极上空看, 地 球是按_转动。 2、麦哲伦环球航

    3、行没有经过的大洋是 ( ) A、太平洋 B、北冰洋 C、印度洋 D、大西洋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所有的纬线都是圆 B、纬度最大是180 C、地球的真实形状是一个圆 D、从赤道向两极纬度逐渐变大 4、阅读图2-7总结纬线的特点三、系统总结 四、诊断评价1、麦哲伦环球航行没有经过的大洋是 ( )A、太平洋 B、北冰洋 C、印度洋 D、大西洋2、地球的平均半径是 ( 纬线概念形状特征指示方向标度范围零度线的确定度数的变化规律划分地球半球的界限最长的纬线)A、6357千米 B、6378千米 C、6371千米 D、4万千米3、将下列各地其所处的纬度用线连接A、55N 低纬度:南半球B、69

    4、S 中纬度:北半球C、19.5S 高纬度:南半球D、89N 高纬度:北半球4、下列叙述,不能说明地球大小的是( )A、地球是不规则的球体 B、坐地日行八万里C、地球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 D、地球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五、课后反思 第2课时 经线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学习目标】 : 1、掌握经线的特点及经度的标度规律 2、记住东西半球的划分界限,弄清经纬线的区别。【学习重点】:1、经线的特点 2、东西半球的划分【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学习任务一:阅读P18内容并结合地球仪,掌握经线的特点及经度的标度规律1、在地球仪表面,连接_并垂直于_的弧线,叫经线。经线指示_方向,各条经线长度都_。188

    5、4年国际经度会议决定以_作为经度的起点线.经线以东为_(用E表示),以西为_(用W表示)。2、地球仪上任何两条相对的经线,都组成一个_。经度之和为_任何一个经线圈都把地球分成_的两个半球。180E和180W是一条经线吗?_。学习任务二:记住东西半球的划分界限,弄清经纬线的区别。1、国际上习惯用_这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作为东西半球的界限2、完成课本P19的活动题3二、合作共建 1、某点以西是西半球,以东是东半球,以南是南半球,以北是北半球该点是( ) A、经度0、纬度0B、经度180、纬度0 C、160E、纬度0 D、20W、纬度0 2、经度和纬度都是0 的地方位于 ( ) A、东半球 B、西半

    6、球 C、南半球 D、北半球 3、综合题(1)读右图,回答问题 (图1)A、C两点的经度是:A_、B_填出下列三点的东、西半球:A_、B_、E_。写出下列三点所在的纬度范围(高纬、中纬、低纬 ) A_、B_、D_ 10 (2)读“经纬网图“, 回答问题 (图2 ) 图中A点经度是_,B点的纬度是_。 B 10在图中画出180经线与赤道的交点,并标上字母C 图 2 从东西半球来看,A点位于_半球。(3) 观察比较地球仪的经纬线,填出下表内容三、系统总结 经线和东西 半球的划分 四、诊断评价 纬线经线概念形状特征指示方向标度范围零度线的确定度数的变化规律划分半球的界限1、关于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7、) A、每条经线都自成一个圆圈 B、纬线长度都相等 C、地球仪上经线有360条 D、纬线指示东西方向2、与120E经线构成经线圈的是( )A、60W B、60E C、120W D、1803、本初子午线的经度是( )A、180 B、0 C、160 E D、20W4、东半球的经度范围都是0的地方位于( )A、0和180之间 B、20W以西到160E C、20W到160W之间 D、20W以东到160E五、课后反思 第3课时 经纬网 【学习目标】 1、会运用经纬网写出点的经纬度,学会根据经纬 度定位置 2、 会运用经纬网确定方向 3、复习巩固方向、比例尺、经纬线【学习重点】:1、运用经纬网写出点的经纬

    8、度,根据经纬度定位置 2、运用经纬网确定方向【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学习任务一:会运用经纬网写出点的经纬度学会根据经纬度定位置(1)写出下列各点的经纬度A( , ) B( , )C( , )D( , )(2)根据经纬度确定位置 A(30S,30W)B(30N,30E)C(30S,60W)学习任务二:会运用经纬网确定方向 根据经纬线定方向:A点在B点的_方向。 C点在B点的_方向。D点在B点的_方向。D点在A点的_方向。二、合作共建读下图,回答问题:(1)写出下列各点的经纬度A_B_C_D_(2) A点位于B的_方向 。B点位于C的_方向 D点位于B的_方向 。(3)根据下列各点的经纬度在右图中

    9、标出它们的位置E(30S,70W )F(10N,0W)G(10S,70E )H(30N,50W )三、复习巩固方向、比例尺、经纬线第4课时 七大洲 【学习目标】 1、了解世界海陆分布的比例,掌握世界海陆分布 的概况 2、 区分大陆、岛屿、大洲三个概念,记住七大洲 的名称、 面积大小、所在半球 3、记忆并能在图上识别七大洲的界限【学习重点】:1、七大洲的名称、面积大小、所在半球 2、七大洲的界限【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学习任务一:了解世界海陆分布的比例,掌握世界海陆分布的概况1、读饼状图2-17回答:地球表面海洋面积占_,而陆地面积仅占_。2、宇航员从太空看到的地球表面,大部分是_色的,因此地

    10、球被称为“_“4、读图2-18回答:北半球的陆地面积大还是海洋面积大?对比两个半球得出世界陆地主要集中在_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_。学习任务二: 区分大陆、岛屿、大洲三个概念,记住七大洲的名称、所在半球、面积大小。1、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分割成六个大块和无数小块,其中面积广大的陆地叫_面积较小的陆地叫_。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称_。全世界共有_它们是_2、阅读P23图2-19回答问题:(1)主要分布在东半球的大洲有_洲_洲_ _洲_洲_。(2)主要分布在西半球的大洲有_洲_洲。(3)赤道穿过的大陆有_大陆、_大陆。(4)太平洋沿岸的大洲有_洲_洲 _洲_洲 _洲,北冰洋沿岸有_洲_洲 _洲。3

    11、、读图2-20按面积大小写出七大洲的名称_4、我国所在的大洲是_.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是一个整体称_。它是地球上_的一块陆地,占陆地总面积的_以上。学习任务二:记忆并能在图上识别七大洲的界限(1)结合图2-22和2-23回答:亚洲与欧洲的分界限为_山脉_河_山脉_海峡。读图2-25回答:北美洲和南美洲的界限是_运河,由此可以得出不同的大洲之间一般以_、_为分界限。(3)完成课本25页的填表题二、合作共建1、读”大洲和大洋图“,回答(1) 图中字母代表的大洲名称:A_B_C_D_E_ 。(2) 图中F为_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3) 主要分布在东半球的大洲有_、_、_、_。(4) 全部或大部

    12、分在南半球的大洲是_、_、_。2、读右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中序号表示的大洲名称:_(2)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A_河 B_山脉 C_山脉 D_海峡(3)世界上哪些大洲之间仅以海峡为界?_。七大洲的名称三、系统总结 海洋与陆地:海洋面积占_陆地面积占_陆地主要集 中在_半球七 大陆、岛屿、大洲、半岛的区别大 七大洲的名称 (按面积由大到小):_洲 分布和轮廓 :所在的半球和几何轮廓 洲界限:北美洲和南美洲的界限_亚洲和欧洲的界限 四、诊断评价1、纬度最高的大洲是( )A、亚洲 B、欧洲 C、南美洲 D、南极洲2、在七大洲中,南北回归线均穿过的大洲是( )A、南美洲 B、非洲 C、亚洲 D

    13、、大洋州3、被太平洋、大西洋、北冰洋三大洋所包围的大洲是( )A、北美洲 B、南美洲 C、亚洲 D、大洋州4、巴拿马运河沟通的大洋是( )A、太平洋和大西洋 B、太平洋和印度洋 C、印度洋和大西洋 D、太平洋和北冰洋五、课后反思 第5课时 四大洋 【学习目标】 : 1、正确理解海、洋、海峡的概念,区别海和大洋 2、记住四大洋的的名称、及各自的特点,并能在地球上识别四大洋的位置 【学习重点】:四大洋的的名称、位置及各自的特点。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学习任务一:看地理填充图册P15区别海与大洋的概念、认识海峡1、阅读课本P15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填空:洋是_的主体部分,一般离大陆_ 面积_,深度

    14、多在_。海是大洋的_与大洋相比,海的面积和深度就_。它们一般靠近_由_与大洋隔离开来。海峡是_ _的水道,通常也是重要的_。学习任务二:看图2-27写出四大洋的名称,观察四大洋的形状总结四大洋的特点1、读图2-27按面积大小写出四大洋的名称_。2、太平洋跨_半球,约占世界海洋总面积的_,在四大洋中_。大西洋也跨_,形状略呈“_”是世界_。印度洋大部分位于_,是世界第_。北冰洋大致以_为中心,介于_、_之间,是四大洋中_、_的大洋。3、阅读教材P26,用“绘图本”铺在图2-28上进行描绘并填出七大洲的名称二、合作共建1、被北美洲、亚洲和欧洲围绕的大洋是( ) 2、被五大洲环抱的大洋有( )A、太

    15、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 北冰洋 3、世界四大洋中,跨经度最广的是(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北冰洋 D、 印度洋 4、四大洋中纬度最高的是(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5、读“四大洋面积比较图”,回答三、系统总结 四大洋四、诊断评价1、右图中地理事物的名称,错误是( )A、A是岛屿 B、B是海峡 C、C是半岛 D、D是大洋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洋是海洋的主体,一般离大陆较远 B、海是海洋的边缘部分,其面积和深度都比洋大 C、海峡是沟通两个海域之间宽度较窄的水道 D、海洋中面积较小的陆地称为岛屿 3、面积最大、水温最高、水体最深的大洋是(

    16、) A、大西洋 B、太平洋 C、北冰洋 D、印度洋4、世界上面积最小的大洋是 ( ) A、太平洋 B、北冰洋 C、印度洋 D、大西洋 5、填出字母代表的大洋名称,并在图上填出。 A_B_C_D_ 五、课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最大的收获是_。感到自己有待加强的是_。 第6课时 学看地形图【学习目标】 : 1、了解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的概念及制作 2、正确理解等高线的定义及其制作 3、会根据等高线的分布情况判断各种不同的地表形态 【学习重点】:1、会根据等高线的形状判断各种不同的地表名称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学习任务一:了解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的概念及制作1、阅读课本P30填空:地图上的

    17、_和_分别表示陆地和水域,绿色代表平原。白色代表冰川。2、阅读课本P30-P31的图2-38、图2-39、图2-40、图2-41对比四幅图找出其区别(1)读图2-41填空:等高线分成设色地形图就是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_,绘制成的地形图。它的优点是_。学习任务二:阅读课本P31的图2-44,正确理解等高线的定义及其制作1、 阅读课本P31的图2-44了解等高线的制作 等高线的定义是:将地图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所成的线(把它写在课本上)二、合作共建1、 阅读课本P31的图2-44,小组讨论探究 (1)读图2-44做活动题1将答案写在课本上总结:等高线越_(稀疏或稠密)表示地形越陡。等高线越_(稀疏或

    18、稠密)表示地形越缓。(2)探究山脊、山谷的等高线特点山脊:等高线向_(高或低)突,山谷:等高线向_(高或低)突2、读图分析题读下列“不同地形的等高线表示状态示意图”回答问题_地形_地形_地形_地形3、读“等高线图”回答(1)图中字母代表的地形形态名称A_B_C_D_(2)EF、FG两个山坡,山坡较缓的是_判断理由是_。4、做地理填充图册P14的第一、二、大题三、系统总结 四、诊断评价1、海底地形多种多样,属于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一般坡度不大,海水不深的是( )A、大陆架 B、海沟 C、海盆 D、大洋中脊2、下列著名地形区与其对应的分布正确的是( )A、刚果盆地大洋洲 B、青藏高原亚洲 C、落

    19、基山脉非洲 D、安第斯山脉北美洲3、在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区域地形类型多为( )A、山地 B、平原 C、丘陵 D、高原4、世界上有“世界屋脊”之称的大高原是( )A、东北高原 B、蒙古高原 C、青藏高原 D、巴西高原5、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1)右图中甲地的海拔是( )A、500米 B、700米 C、200米 D、300米(2)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 )A、300米 B、700米 C、400米 D、100米五、课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最大的收获是_。感到自己有待加强的是_。 第7课时 世界的地形【学习目标】 : 1、正确理解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的概念 2、掌握五种地形的形态特征

    20、及区别 3、识记世界陆地两大著名高山带及组成,了解海底地形的组成 【学习重点】:1、五种地形的形态特征及区别 2、世界陆地两大著名高山带【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学习任务一:正确理解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的概念1、阅读课本P27填空:地表各种_的形态,总称_。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_、_、_、_、和_五种地形。2、读图2-23区别海拔、相对高度的概念(1)地面某一地点高出_的_叫海拔,相对高度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_。(2)读右图完成下列各题: A点的海拔为_米。B点的海拔_米 A点与B点的相对高度为_米在地形图上表示高度的基本方法有两种_、_。地形类型主要特征海拔高低地面起伏共同点平原高

    21、原山地丘陵盆地学习任务二:仔细观察课本P27-P28的五幅不同地形类型的景观图,区别五种地形,学习任务 三:记忆世界陆地两大著名高山带及组成,阅读课本P29的图2-37了解海底地形的组成1、陆地上高峻的山脉主要分布在两大地带:一是_二是_。2、读“世界主要山脉分布图”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山脉及所在的大洲的名称A_山,在_洲 B_山在_洲 C是_山,在_洲 D_山,在_洲 E_山在_洲 2、中国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约_,是世界上_。平原是陆地上 分布相对广阔的地形,占陆地总面积_以上。3、大陆架是_的自然的延伸部分,坡度_水深一般在_米以内。4、完成课本P29的活动题1将答案写在课本上。二、合作共建

    22、 1、读下列地形素描图 ,回答(1)图形A代表地形为_,这种地形海拔最高的是_,图形B代表的地形为_,这种地形面积最大的是_图形C代表地形为_,这种地形最高大的是_其主峰为_峰。三、系统总结 世 界 的 地形四、诊断评价 1、关于五种地形类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丘陵海拔多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 B、山地海拔多在500米以上,坡度较缓,沟谷较浅 C、平原和高原的共同点是地形起伏小D、盆地四周多被山地或高原环绕,中部相对低平 2、关于丘陵的描述,正确的是( )A、峰峦起伏,坡度陡峻 B、按一定的走向有规律的分布C、海拔高,但相对高度低D、有起伏,但坡度和缓3、在右图中填出大陆架、大洋中脊 大陆坡、洋盆五、课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最大的收获是_。感到自己有待加强的是_。 第8课时 海陆变迁【学习目标】 : 1、认识地壳是变动的,并能举例说明 2、了解大陆漂移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3、记住世界火山、地震的两大分布带,并能简要说出世界火山、地震分布带与板块构造的关系【学习重点】:1、大陆漂移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世界火山、地震分布带与板块构造的关系 2、世界火山、地震的两大分布带【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学习任务一:阅读课本P33页,认识地壳是变动的,并能举例说明1、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歇的_


    注意事项

    本文(初一上册地理全册学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