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单元课时练第六单元.docx

    • 资源ID:7650105       资源大小:98.93KB        全文页数:2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单元课时练第六单元.docx

    1、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单元课时练第六单元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单元课时练第六单元21庄子二则(一)北冥有鱼01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北冥(mng)鲲(kn) 徙(x) 抟扶摇(tun)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抟:盘旋飞翔 扶摇:旋风(2)亦若是则已矣 是:这样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北冥有鱼“冥”同“溟”,海4辨析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1)息 去以六月息者也(气息,这里指风)生物之以息相吹也(气息)(2)为 其名为鲲(叫作)化而为鸟(成为)(3)之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的)鹏之徙于南冥也(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4)其 其名为鹏(

    2、代词,它的)其视下也(代词,代大鹏)其正色邪(用在选择问句中,表示选择)(5)而 化而为鸟(连词,表顺承)怒而飞(连词,表修饰)5下列句子中,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B)例:南冥者,天池也A后遂无问津者B齐谐者,志怪者也C亦若是则已矣 D似与游者相乐6翻译下列句子。(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用力鼓动翅膀飞翔起来,它的翅膀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2)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这只鸟,海动风起时就将迁往南海。(3)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大鹏往南海迁徙的时候,翅膀拍打水面,能激起三千里的浪涛,它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4)野马

    3、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5)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7填空。(1)本文选自庄子集释。作者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2)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北冥有鱼节选自内篇中的逍遥游。题目是编者加的。(3)出自本课的成语有:扶摇直上、鹏程万里。02课内精读阅读全文,回答问题。8作者主要通过鲲鹏变化、鹏飞南冥两个故事来说明“逍遥”的真正含义。9庄子的文章意境开阔,想象奇特,能够运用大量幻想的、传

    4、说的和现实的事例来阐明自己的观点,使文章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请谈谈你对本文中想象手法的理解。【示例】在想象中夸张。如对鲲、鹏形象的描写,“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显现出其浩大的声势和广阔的意境。在想象中对比。作者列举野马、尘埃等“小”的形象,和鲲鹏作对比,以大小对立来阐述物皆有所恃的道理。在想象中寄寓情感。作者如此醉心“逍遥”,并将这种想象具体化,实则是蕴含了自己对理想的强烈追求。10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主旨是:世间万物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的,是不自由的。请结合这一主题,谈谈你从中获得了什么启示。【示例】自由是相对的,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自由。只有遵守法纪

    5、,懂得自律的人,才会有自由的空间和生活。03拓展阅读【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乙】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鷃笑之曰:“彼

    6、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注释】斥鷃:斑鸠之类的小鸟。1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怒而飞 怒: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2)志怪者也 志:记载(3)去以六月息者也 息:气息,这里指风(4)此亦飞之至也 至:极点12翻译下列句子。(1)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穿越云层,背负青天,这样以后打算南飞,将要到南海去。(2)此小大之辩也。这就是小和大的区别。13结合【甲】【乙】两文,简要分析鹏和斥鷃的形象。大鹏硕大无比,“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大鹏有崇高理想,“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

    7、里”,追求广大、高远、自由、无可束缚也无可企及的“逍遥游”。斥鷃不能理解大鹏展翅高飞的理想境界,目光短浅,它们认为“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就是飞翔,不必像大鹏一样飞到九万里高空。附【乙】文参考译文:穷发(沙漠)的北边有一片海,叫作天池。有一种鱼,它身宽数千里,没有知道它的身长的,它的名字叫鲲。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鹏,(它的)背如同泰山(那么高大),翅膀就像垂在天边的云,乘着旋风,像蜷曲的羊角一样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青天,这样以后准备南飞,要到南海去。斥鷃嘲笑它说:“你将飞往什么地方呢?我腾空而上,不过几仞(一仞为八尺)就下来,飞翔在蓬草、蒿草之间,这样的飞翔也是快活到了极点啊

    8、。你将飞往什么地方呢?”这就是小和大的区别。(二)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01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濠梁(ho)鲦鱼(tio)循其本(xn) 汝安知鱼乐(r)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安知鱼之乐安:怎么,哪里(2)固不知子矣 固:本来(3)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全:完全,肯定(是这样)(4)请循其本 循:追溯3翻译下列句子。(1)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2)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肯定是这样!(3)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的快乐而再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4下列句

    9、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D)A庄子与惠子 游/于濠梁之上B安知/我不知/鱼之乐C子/固非/鱼也D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解析:D.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02课内精读阅读全文,回答问题。5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从自由活泼的生命中由衷地感受到愉悦的心境。6这一场辩论中,你欣赏庄子还是惠子?为什么?【示例一】欣赏庄子,因为庄子能以愉快的心境对待周围的事物,追求天人合一,推崇自然,机智善辩。【示例二】欣赏惠子,因为惠子机智好辩,善于抓住对方话语中的漏洞,对于事物有着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03拓展阅读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

    10、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子知之乎?夫鹓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食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吓我邪?”(选自庄子秋水)【注释】相梁:在梁国为相。国:国都。练食:干净的竹米。醴泉:甘美的泉水。吓:拟声词,发怒时的叫声。7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庄子往见之见:拜访(2)或谓惠子曰 或:有人(3)非练食不食 食:吃(4)非梧桐不止 止:停止,休息8翻译下列句子。(1)非梧桐不止,非练食不食,非醴泉不饮。不是梧桐不栖息,不是干净的竹米不吃,不是甘美的泉水不喝。(2)今子欲以子之梁国吓我邪?现在你想用

    11、你梁国宰相的职位来“吓”我吗?9用自己的话说说“惠子恐”的原因。因为有人对他说,庄子是来代替他当梁国宰相的。(意对即可)10庄子所讲故事中的“鹓”“鸱”“腐鼠”分别指什么?庄子,惠子,惠子的相位。11点明庄子所讲故事含意的是哪句话?通过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庄子怎样的性格?“今子欲以子之梁国吓我邪?”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庄子鄙视权贵,视高官厚禄如粪土的性格。附参考译文:惠子在梁国当宰相,庄子去拜访他。有人告诉惠子说:“庄子到梁国来,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子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庄子)三天三夜。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你知道吗?鹓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不栖息,不是干净的

    12、竹米不吃,不是甘美的泉水不喝。在此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从它上方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发出吓的怒斥声。现在你想用你梁国宰相的职位来吓我吗?”22礼记二则(一)虽有嘉肴01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旨(zh)兑命(yu)学学半(xio)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弗食弗:不(2)虽有至道 至道:最好的道理(3)不知其善也 善:好(4)教然后知困 困:困惑(5)然后能自反也 自反:自我反思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学学半“学”同“敩”,教导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1)虽有嘉肴古义:即使今义:虽然(2)不知其旨也古义:味美今义:主旨(3)教学相长古义:教与学

    13、今义:教书5下列句中加点的“其”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C)A择其善者而从之B弗食,不知其旨也C其此之谓乎D弗学,不知其善也(解析:C项“其”是副词,表推测,大概。其他三项均是代词。)6翻译下列句子。(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也不知道它的好处。(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因此只有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别人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困惑。(3)故曰:教学相长也。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7填空。(1)虽有嘉肴选自礼记正义。礼记,相传是西汉(朝代)经学家戴圣(人名)编纂的,是战国至秦汉(时期)间儒家(学派)论著的汇编。(2)本文的中心论

    14、点是:教学相长也。02课内精读阅读全文,回答问题。8“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强调了什么问题?强调了亲身学习的重要性。9本文说理逻辑严密,条理分明,说说作者是怎样论述文章的中心论点的。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设喻类比,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接着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出“教学相长”的中心论点。10“教学相长”与“学学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分别是什么?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相同点:两者都强调了“教”是学习和提升的重要环节。不同点:前者是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来说明教和学二者是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后者则只从教的角度来说明教和学的关系,是对前者的补充论证。二者关系:前者是

    15、全文的观点,后者是作为引用论据来补充强调观点的。11学完本文,你获得了哪些启示?【示例】只有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以后才能知道有理解不了的地方。教和学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应该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03拓展阅读(六盘水中考改编)【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乙】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16、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节选自荀子劝学)【注释】中(zhng)绳:合乎拉直的墨线。輮(ru):通“煣”,用火烤使木条弯曲。暴:通“曝”,晒干。参:通“叁”,多次。1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不知其旨也旨:味美(2)然后能自强也 强:勉励(3)学不可以已 已:停止(4)故木受绳则直 故:所以,因此13翻译下列句子。(1)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14【甲】文运用了类比的写作手法,引出了阐述的论点教学相长(也);【乙】

    17、文则开头就提出了论点“学不可以已”,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比喻论证或举例论证。15请联系学习生活,谈谈你读了这两篇短文后的感受。答案略。(要求:提出观点、看法;阐述理由;联系学习生活,紧扣文章内容)附参考译文: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木材直得可以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煣的工艺把它弯曲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多次检

    18、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机智,行为就不会有差错了。(二)大道之行也01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选贤与能(j)讲信修睦(m)矜、寡(gun) 男有分(fn)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选贤与能能:才干出众(2)讲信修睦 修:培养(3)不独亲其亲 亲:父母(4)不独子其子 子:子女(5)矜、寡、孤、独、废疾者 寡:老而无夫 者:的人(6)男有分 分:职分,职守(7)盗窃乱贼而不作 乱贼:作乱害人的事 作:兴起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选贤与能“与”同“举”,推举(2)矜、寡、孤、独、废疾者“矜”同“鳏”,老而无妻4指出下列句中词类活用现象。(1)不独亲其亲亲:名

    19、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亲(2)不独子其子子: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子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1)大道之行也古义: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今义:宽阔的路(2)女有归古义:女子出嫁今义:归来,归属(3)盗窃乱贼而不作古义:害人今义:小偷,窃贼6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A故人 不独亲其亲B货 恶其弃于地也C是故 谋闭而不兴 D是谓 大同(解析:A.故 人不独亲其亲。)7填空。(1)总领全文的语句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照应此句的是:是谓大同。(2)出自本课的成语有:鳏寡孤独、夜不闭户、天下为公。8翻译下列句子。(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2)选贤

    20、与能,讲信修睦。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3)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4)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5)男有分,女有归。男子有职业,女子有归宿。(6)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财货,憎恨把它扔在地上,但并非自己想私藏。(7)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力气,恨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多出力并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8)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因此奸诈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盗窃、作乱害人的事情不会发生。(9)故外户而不闭。

    21、是谓大同。所以门从外面带上而不关闭。这就叫作“大同”社会。02课内精读阅读全文,回答问题。9找出文中的排比句、对偶句,并说说其表达效果。【示例】排比句: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对偶句: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结构整齐,语势增强,描绘了大同社会的美好社会状态。10文章从哪几个方面论述了“大同”社会的特征?从人才的选拔任用、公民的道德素质、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三个方面论述了“大同”社会的特征。11结合全文,谈谈你对“大同”社会的看法。【示例】古代的理想社会就是要求所有人无私心杂念,做事出于公心,讲求诚信,与人为善,每个人的聪明才智都得到发挥,所有人都能得到照顾,社会安定无犯罪现象,做到“夜不闭户

    22、”。作为新世纪的中学生,我们应从自身做起,从小树立“天下为公”的理想,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道德水平,争做有文化、有良知、有社会责任感的人。03拓展阅读【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大道之行也)【乙】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于物,

    23、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以起也。(节选自荀子礼论)【注释】穷:困境。分:区分、辨别。屈:竭尽。1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天下为公为:是(2)矜、寡、孤、独、废疾者 孤:幼而无父(3)故制礼义以分之 故:所以(4)以养人之欲 以:来13翻译下列句子。(1)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使老年人能够善终,中年人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够顺利地成长。(2)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使人们的欲望决不会由于物资的原因而得不到满足,物资决不会因为人们的欲望而枯竭。14【甲】文首先对“大同”社会的纲领进行说明,接着具体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最后指出“大同”社会的

    24、美好;而【乙】文则主要阐述了礼制产生的主要原因。15根据【乙】文,说说荀子是从哪几个角度阐释礼制产生的原因的。避免天下混乱;确定名分;平衡人的欲望;使物资和欲望相互制约。附【乙】文参考译文:礼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呢?回答说:人生来就有欲望。如果想要什么不能得到,就不能没有追求;如果一味追求而没有标准限度,就不能不发生争夺;发生争夺就会有祸乱,有祸乱就会陷入困境。先王厌恶祸乱,所以制定了礼义来进行区分,以此来调养人们的欲望、满足人们的要求,使人们的欲望决不会由于物资的原因而得不到满足,物资决不会因为人们的欲望而枯竭,使物资和欲望两者在互相制约中增长。这就是礼的起源。23马说01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

    25、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祗(zh)骈死(pin)槽枥(l)食马者(s) 外见(xin)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限标2处)(2)才美/不外见(限标1处)3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故虽有名马故:所以虽:即使(2)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祗:只,仅奴隶人:奴仆(3)骈死于槽枥之间 骈死:(和普通马)一同死 槽枥:马槽(4)一食或尽粟一石 一食:吃一次或:有时(5)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且:犹,尚且(6)食之不能尽其材 材:才能、才干(7)执策而临之 临:面对4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同“饲”,喂(2)才美不外见“见”同

    26、“现”,表现5辨析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1)策 策之不以其道(用马鞭驱赶)执策而临之(马鞭)(2)其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代词,代指“千里马”)其真无马邪(表示诘问,岂、难道)其真不知马也(表示推测,恐怕)(3)之 奴隶人之手(结构助词,的)马之千里者(定语后置的标志,无实义)(4)能 虽有千里之能(才能)安求其能千里也(能够)(5)而 而伯乐不常有(连词,表转折)执策而临之(连词,表修饰)6翻译下列句子。(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日行千里的马,吃一次有时可以吃光一石粮食。(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想(让它)和普通马一样尚且不能得到,怎么要求它能日行千里呢?(3)策之不

    27、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用马鞭赶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它,却不能让它竭尽才能,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4)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知道千里马吧!7填空。(1)韩愈,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州)人,自谓郡望昌黎,故世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2)“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如我们学过的爱莲说也是这种文体。马说通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3)贯穿全文的中心句是:其真不知马也。02课内精读世有伯乐,

    28、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8请用原文语句填空,梳理文章结构。(1)提出问题: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2)分析问题:千里马命运: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千里马遭遇: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3)得出结论:其真不知马也!9文中的“

    29、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分别比喻什么?“伯乐”喻指善于识别、发现、任用人才的人,“千里马”喻指有才华、有才能的人,“食马者”喻指愚妄浅薄、昏庸无能的封建统治者。10“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是什么句式?其作用是什么?反问;加强语气,表达了对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不平之意及愤懑之情。11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怀才不遇之情,对封建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愤懑、控诉之情。03拓展阅读【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选自韩愈马说)【乙】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三。(选自战国策燕策一)【注释】涓人:国君的近侍。安事:何用。捐:花费。期年:满一


    注意事项

    本文(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单元课时练第六单元.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