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连霍高速公路洛阳至三门峡(豫陕界)段改扩建工程.docx

    • 资源ID:763530       资源大小:398.15KB        全文页数:5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连霍高速公路洛阳至三门峡(豫陕界)段改扩建工程.docx

    1、连霍高速公路洛阳至三门峡(豫陕界)段改扩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建设单位:河南省高速公路发展有限公司评价单位: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二九年四月目录第一章改扩建工程概况31.1 项目地理位置及路线走向31.2 现有工程概况41.3 改扩建工程主要技术指标41.4 改扩建工程规模51.5 交通量预测结果61.6 投资及工期安排61.7 改扩建工程实施意义6第二章环境现状评价82.1 自然环境82.2 社会环境92.3 生态环境92.4 声环境102.5 地表水环境102.6 环境空气102.7 项目现在主要环境问题10第三章环境影响预测评价结论123.1 社会环境影响123.2 生态环境影响1

    2、23.3 声环境影响133.4 水环境影响133.5 环境空气影响14第四章主要环保对策措施结论154.1 设计阶段154.2 施工期154.3 营运期16第五章结论17第一章改扩建工程概况1.1 项目地理位置及路线走向连霍高速公路洛阳至三门峡(豫陕界)段改扩建工程基本在原路基础上进行改扩建,路线走向与老路基本相同。路线起点 LK10+551(原洛三高速公路设计桩号)位于宁洛高速公路与连霍高速公路交叉处任村枢纽互通立交西侧(连霍桩号 K705+840),与郑洛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终点相接,向西经新安县城北,设新安互通式立交,再向西经过庙头乡北,跨越县道 X004,设义马互通立交,继续向西经过渑池

    3、县城北, 设渑池互通立交,一路继续西行过三门峡市南,在 RK134+926 处设三门峡互通立交,作为三门峡市西出入口,在该互通西侧 0.75 公里处接原三门峡至灵宝高速公路设计起点(桩号 K135+500),路线继续西行过陕县城北、灵宝北,在豫陕交界处(连霍桩号 K900+957,原三灵高速公路设计桩号 K205+937)与连霍高速潼关至西安段起点相接。路线推荐方案为 LK+RK+K 线,从东向西先后经过新安县城北、义马市北、渑池县城北、三门峡市南、陕县城北、灵宝北,路线全长 195.056 公里。项目地理位置参见下图。1.2 现有工程概况现有连霍高速公路洛阳至三门峡(豫陕界)段路线全长 19

    4、5.167 公里,为山岭重丘区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路基宽 24.5 米,设计行车速度 100 公里/小时。现有高速公路全线设大桥 6 座,大桥 50 座,中桥 10 座,涵洞 270 道;互通式立交 9 座,分离式立交 42 处。现有高速公路有三门峡、渑池、灵宝、豫陕界服务区 4 处,渑池西停车区1 处,另设 1 处超限站和 1 处省界收费站。其中豫陕界服务区和渑池西停车区为 2007 年新建,三门峡服务区和灵宝服务区在 2007 年进行了扩建,在新建和扩建中,均考虑了高速公路的改扩建,并按双侧加宽八车道方案进行了预留。豫陕界收费站刚改造过,本次改建不予考虑;超限站在老路南侧,本次改扩建不影响

    5、。1.3 改扩建工程主要技术指标扩建项目处于山岭重丘区,改扩建标准为双向八车道高速公路,路基形式为整体式局部分离式路基,加宽形式为大部分单侧加宽、起终点段双侧加宽。其路幅按双向行驶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划分,内侧每边两车道供小客、大客、小货车行驶,外侧每边两车道供中货、大货、重型货车行驶,计算行车速度100 公里/小时。本项目改扩建按照标准八车道高速公路路基宽度:双侧整体式加宽路基 41 米,单侧整体式加宽路基 19.5+L 米(其中 L 为新老路基中央分隔带宽度),单侧分离式路基宽度 20.5 米。全线所有路基、路面、桥涵等均按标准八车道建设。具体指标如表 1-1。项目指标名称单位改扩建工程一综

    6、合指标1里程km195.0562地形山岭重丘区3公路等级标准八车道高速公路单侧整体式加宽单侧分离式加宽双侧整体式加宽4设计速度Km/h100100100二路基指标1路基宽度m24.5+L+19.520.5412行车道宽度m43.7543.75243.753中央分隔带宽度mL02表 1-1改扩建工程主要技术指标表项目指标名称单位改扩建工程4左侧路缘带宽度m0.751.020.755硬路肩宽度m3.03.023.06土路肩宽度m0.750.7520.757路基设计洪水涉率1/1001/1001/100三路线指标1一般最小平曲线半径m7002最大纵坡43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m10000/4500四桥隧

    7、指标1桥面净宽m19.2519.50219.252桥涵设计车辆荷载公路-级3桥涵设计洪水频率1/100(特大桥为 1/300)4隧道宽度m17.75五路面指标1路面面层类型沥青混凝土2路面横坡21.4 改扩建工程规模连霍高速公路洛阳至三门峡(豫陕界)段改扩建工程路线全长 195.056 公里,原路基宽 24.5 米,本次改扩建采用在原路基基础上分左侧加宽、右侧加宽、分离式路基和双侧加宽改扩建形式组合,单侧加宽段 183.472 公里,双侧加宽段 11.584 公里。单侧加宽或近距离分离路段加宽部分路基宽度 19.5+L(中央分隔带)米,分离式路基路段路基宽度 20.5 米。改扩建工程实施后,全

    8、线共设特大桥 8 座共 9031.16 米,大桥 78 座共27668.30 米,中桥 7 座共 579.16 米,涵洞 226 道;互通式立交 9 座,分离式立交 41 处,通道 207 座,天桥 97 座。扩建工程新增占地总面积 8898.012 亩;全线计价土方为 2724.2852 万立方米,计价石方为 555.1241 万立方米;素混凝土桩处理地基 9.705 公里,灰土桩7.932 公里,灰土垫层处理 34.828 公里;加宽部分新建路面 3409.078 千平方米, 补强老路路面 3906.765 千平方米;防排水圬工总量 563897 立方米。改扩建工程全线主要工程量见表 1-

    9、2。序号工程量名称单位改扩建工程一路基工程1路基土方立方米27242852(计价方)路基石方立方米55512412排水防护工程圬工立方米5638973素混凝土桩处理地基公里9.705表 1-2改扩建工程主要工程数量表序号工程量名称单位改扩建工程灰土桩处理地基公里7.9324灰土垫层处理地基公里34.8285占地亩8898.012二路面工程1沥青砼路面千平方米3409.078(加宽新建)3906.765(老路补强)三桥梁、涵洞1特大桥桥长米/座9031.16/8大桥桥长米/座27668.30/782中桥桥长米/座579.16/74涵洞道226四交叉工程1互通式立交处9(局部改建)2分离式立交桥长

    10、米/座41(部分拆除或改建)3通道道2074天桥座97(部分拆除或改建)1.5 交通量预测结果拟建项目各特征年交通量预测见表 1-3。表 1-3项目各特征年交通量预测表序号起点终点2013202020271起点新安互通3037963150797512新安互通新安互通3939361527773133新安互通新安互通3507160872813534新安互通观音堂互通3109364325715155观音堂互通三门峡东互通3019462845792946三门峡东互通运三高速枢纽互通3119768802724057运三高速枢纽互通三门峡西胡同3150467314798858三门峡西胡同灵宝至卢氏高速枢纽

    11、互通3599464924607819灵宝至卢氏高速枢纽互通灵宝互通30079465046291910灵宝互通灵宝西互通29107450056089111灵宝西互通豫灵互通28436439705949012豫灵互通终点2851144085596461.6 投资及工期安排本改扩建工程全长 195.056 公里,投资估算总金额为 1071544.6563 万元, 平均每公里造价 5493.5232 万元。改扩建工程预计于 2009 年 10 月开工建设,2012 年 10 月底竣工通车。1.7 扩建工程实施意义本改扩建工程响应国家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增长的政策,能够提高通道服务水平,保障连霍高速公

    12、路的畅通,对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将起到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第二章环境现状评价2.1 自然环境(1)地形地貌: 工程沿线岩土类型较多,地形起伏,沟壑纵横,地形地貌十分复杂,大致可分为 3 个地段:起点至新安段:属黄土覆盖的中低山重丘地形,属邙山山脉,多呈梁、峁地貌,局部呈黄土塬地貌,冲沟发育;新安至三门峡段:属黄土中低山地带,其西段间有侵蚀起伏山峦,属崤山山脉,地势起伏较大,沟谷发育,局部呈鸡爪地形,地质灾害较多;过青龙涧河至三门峡地带属崤山山前的黄河河谷平原;三门峡至灵宝豫陕省界段:位于秦岭余脉北麓,汾渭地堑的东延部分,地形复杂、地势南高北低,由南向北逐渐呈阶梯状下降。该区南部是

    13、陡峭的秦岭山脉,海拔高度大都在 1000 米以上,山高坡陡。秦岭山脉北侧,地势急剧下降,形成山前洪积扇裙及山间河流冲积平原。由南向北依次为黄土台塬,塬面平坦,略有起伏呈波状和带状近东西向分布。塬面普遍高于山前洪积扇裙,故使山脉与台塬之间形成一个近东西向延伸的槽形低洼带。由于南北向河沟切割,台塬边缘树枝状冲沟发育,切割深度为20120 米。台塬北侧,依次为黄河三级、二级和一级阶地及黄河漫滩和河床。地形除在不同级阶地接触处呈陡坎下跌外,余者相对平坦,沿路线各阶地地面标高约 320540 米之间。(2) 气象:项目所在区域地处北暖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冷暖适中,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干冷同

    14、季。洛阳地区大陆性季风气候特征明显, 四季分明,多年平均气温 13.9,降雨多集中在 7、8、9 三个月,年平均降水量 600700 毫米。三门峡地区气候温和,阳光充足,降水较少,气候干燥,降雨多集中在 6 至 9 月,年平均降水量 550800 毫米。(3) 地质地震:本项目范围内属于华北地震活动带,沿线断裂构造发育,大型断裂较多。根据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本项目沿线地震动峰值加速度有东向西先后为 0.01g 、0.05g、0.10g、0.15g,对应地震基本烈度分别为、度。(4) 河流水文:地表水:项目沿线属黄河流域黄河水系、伊洛河水系,路线跨越的河流主

    15、要有金水河、洪阳河、涧河、青龙涧河、苍龙涧河、好阳河、泓农涧河、大沙河、阳平河、枣乡河、十二里河、双桥河等。地下水:项目所在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受地质构造条件所控制,并和地形、地貌、水文等条件密切相关。据河南省地矿厅水文地质资料,路线区浅层地下水属 HCO3Ca、HCO3CaMg、HCO3CaMgNa 型水,矿化度一般小于 2 克/升,属于淡水,按地下水侵蚀性标准判定,可不考虑地下水对构筑物的侵蚀性。2.2 社会环境1) 项目影响区中洛阳市经济较发达,国内生产总值最高,但三门峡市所辖的义马市人均 GDP 最高,达到 45018 元,陕县人均 GDP 则最低,仅有 16662 元。沿线各县市第一产业

    16、比例均较小,农业经济在社会经济中地位呈逐步走低的趋势第二产业比重较高。总体来说,本项目沿线的直接影响区经济发展不是很均衡。2) 本项目不穿沿线城市总体规划区。现有连霍高速公路两侧均为农村地带, 实施农林间作。2.3 生态环境1) 评价区地处豫西黄土丘陵地区,洛阳市下辖的新安县和三门峡市下辖的义马市、渑池县、湖滨区、陕县、灵宝市境内。路线所经区域大部分属岗坡旱 地,农业自然条件差,肥力差,产量低,部分路段林地分布较多,以果园为主。工程局部路段靠近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由于现有连霍高速公路通 车多年,已经形成了一个典型的交通廊道。这一交通廊道已经对区域生态系统 形成明显的分割。2) 通过对

    17、公路沿线地区的植被调查表明,拟建项目所在区域为豫西黄土丘陵地区,人类活动频繁;地形也多为丘陵,无大型山体,天然的次生植被类型相对较为贫乏,主要是以酸枣、荆条之类植物为主组成的耐旱的灌丛。栽培的人工群落占据景观中的优势,主要类型有农作物、果园、防护林、行道树、村落周围的人工林群落等。3) 拟建项目沿线地区的土地利用格局有一定的差异,但总体上耕地所占比重较大,其中新安县、义马市、渑池县和湖滨区都是以耕地所占比例最大。总 体上,沿线区域以林地、滩涂水面和未利用地为代表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以耕地、园地和建设用地为代表的农业生态环境各占一半。4) 连霍高速公路洛阳至三门峡(豫陕界)段改扩建工程位于黄河南岸,

    18、距河道数百米到数公里不等。其中距离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比较近的路段为:马谢附近(K135-K138)距离保护区边界约 100m-500m;西寨附近(K153-K156)距离保护区边界约 300m-500m;高柏到盘东附近(K184- K190)距离保护区边界约 100m-500m;双桥河大桥附近(K201-K203)路段距离保护区边界约 200m-500m。5) 现有公路的绿化情况良好,在公路沿线两侧、中央隔离带、互通立交、服务区及边坡均进行了绿化,其中中央隔离带绿化以常青防眩树木为主,边坡绿化以植草为主,互通绿化则草坪、灌木及乔木相结合。6) 评价区内土壤主要为褐土、红粘土和砂土 3

    19、 大类,共 6 个土属。2.4 声环境项目为扩建项目,经对沿线敏感点声环境质量进行监测,现有高速公路交通噪声对沿线声环境敏感点存在不同程度的干扰。1) 在平路基情况下,在无建筑物遮挡时,噪声衰减规律为:距道路中线距离增加一倍,噪声衰减约 4dB(A),该衰减值略大于理论线声源距离增加一倍衰减3dB(A),原因为随着距离增加,除了距离衰减外,还有地面吸声增大了衰减量, 但由于监测时间为冬季,植被稀疏,因此地面吸声衰减一般。2) 24 小时测点昼间均可满足 4(a)类标准、夜间部分时段噪声级略超 4(a)类标准,但超标较小。以等效声级计,昼夜噪声相差不大,且均可满足 4(a)类标准, 分析昼夜噪声

    20、相差较小原因为昼夜车流量比较接近的缘故。2.5 地表水环境沿线河流仅王庄水库各项水质监测因子可满足相应水质指标,其它河流水质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水质超标的河流中,pH 值和石油类均可满足相应水质指标,但CODMn、NH3-N、SS 等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超标。超标原因是监测时节为冬季枯水期,河流水量很小,流速缓慢,甚至有断流现象。2.6 环境空气项目沿线环境空气主要以 TSP 污染为主,各测点 TSP 均超标,超标率为100%,最大值超标倍数为 0.5 倍。超标原因是项目监测时段正值冬季,植被稀疏,而风吹扬尘较大,汽车尾气造成的影响相对较小,各测点 NO2 均未超标。断面衰减监测结果显示,距离

    21、现有道路越近,TSP 和 NO2 监测浓度值越大, 但均可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2.7 项目现在主要环境问题现有工程已经营运多年,根据现场调查和环境现状监测,工程沿线绿化良 好,生态恢复工程效果明显;立交、通道数量基本可满足沿线居民的通行需求; 桥梁、涵洞工程可满足区域内水系正常流通和农业灌溉系统正常使用的要求。 因此,现有工程生态环境、水环境、社会环境等方面基本不存在环境问题。目前,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现有道路交通噪声对沿线居民的正常休息有一定干扰影响。另外,降雨集中时节,通道内会积水现象,影响附近居民通行。第三章环境影响预测评价结论3.1 社会环境影响(1)

    22、 本改扩建工程响应国家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增长的政策,能够提高通道服务水平,保障连霍高速公路的畅通,对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将起到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2) 本改扩建项目的路线选择遵循了“靠城不进城”的原则,距离沿线乡镇较近,但均不从沿线城镇的规划城区内穿过,现有公路两侧均为绿化林地或农业区域,高速公路改扩建对沿线城镇规划影响较小。(3) 项目新增永久占地和拆迁,会对受影响的群众造成较大影响,在采取合理的补偿和安置措施后,将大大减轻公路扩建新增占用土地和拆迁对居民生活的影响。3.2 生态环境影响1) 拟建项目的改扩建工程对公路红线范围内的中央分隔带、互通立交和服务区的绿化植被基本

    23、没有影响,对路基边坡的绿化虽然会全部破坏,但施工结束后会立即恢复,从数量上和质量上都不会减少。因此项目建设对植被的影响主要是造成现有公路红线外占地范围内的植被损失,减少了路侧的绿化面积, 使局部区域的植被覆盖率有所降低,群落生产力降低。2) 由于拟建项目主要是在现有高速公路的基础上进行改扩建,双侧拓宽路段每侧的占地宽度仅 8.25m,两侧仍有 10-30m 的防护林,整体式单侧拓宽占地宽度为 19.5m,最多仅损失一侧的防护林。局部新建路段主要为荒山灌草丛, 且桥梁、隧道所占比例较大。因此总体上,拟建项目对植被的影响并不明显, 对区域生态环境系统的综合生产力不会产生较大的影响。3) 虽然局部路

    24、段距离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较近,但由于拟建项目完全沿现有高速公路扩建加宽,没有新建路段,现有高速公路对自然保护区的影响已经存在,项目建设在采取保护措施后对该湿地保护区的物种资源及生态环境基本没有影响,局部还可以减缓现有高速公路的影响。4) 本项目建设将使沿线各市县的耕地数量有一定程度的减少,但由于拟建项目是改扩建项目,所以项目占用耕地数量并不大,沿线各市县中,耕地减少比例均小于 0.12%。从沿线各市县农民的人均耕地面积变化情况看,项目建设前后,农民人均耕地面积减少 0.002 亩/人,相对目前人均耕地现状,人均耕地损失面积较小。总体而言,本项目建设不会改变项目沿线区域的农业生产布局和

    25、种植结构,对沿线农业生态的影响较小。5) 根据取土、弃渣场的设置原则,结合沿线的环境特点,特提出以下一些要求: 禁止靠近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路段设置取土场、弃渣场。距离保护区 500m 以内的路段为:马谢附近(K135-K138);西寨附近(K153-K156);高柏到盘东附近(K184-K190);双桥河大桥附近(K201-K203)。西江特大桥桥梁施工弃浆不得随意堆置,禁止将弃土弃渣堆置在西江堤岸内侧, 最高水位线以下的滩涂、岸坡。禁止在金水河等 II 类水体堤岸内侧,最高水位线以下的滩涂、岸坡设置取土场、弃渣场。 禁止将弃土、弃渣堆置在河道内,影响河流水文、河道防洪。沿线耕地资源

    26、宝贵,禁止在沿线 K41-K45、K60-K67、K72-K75、K112-K115、K132-K148、K165-174 和 K191-195等基本农田集中分布的区域取土、设置弃渣场。3.3 声环境影响施工期:公路施工期各种施工机械具有高噪声、无规则的特点,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大,在采取相应的降噪措施和施工管理措施后,其影响较小。但由于沿线敏感点密布且距公路均较近,施工噪声对沿线居民的影响不应忽视。营运期:现有高速公路交通噪声对沿线声环境敏感点存在不同程度的干扰, 改扩建后,根据营运期噪声预测计算结果,公路交通噪声将对评价范围内村庄 及学校的声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随着中远期公路交通量的增加,

    27、交通噪 声对沿线敏感点的影响逐渐增大,需要根据敏感点的特征采取相应的降噪措施。3.4 水环境影响改扩建工程施工期对水环境的污染主要来自于桥梁加宽、扩建时对水体的搅混和油污染,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排放,以及施工土料被暴雨冲刷进入地表水体从而对水环境的不良影响。其中桥梁施是影响沿线水体水质的主要施工过程,采用先进环保的施工工艺、采取必要的污染防治措施,可以将影响控制在较小的范围内。施工营地的生活污水(主要是粪便污水)应集中收集处理,并积极鼓励当地居民还田,施工场地砂石材料的冲洗水应通过临时沉淀池加以沉淀处理后方可排入沿线非敏感水体。在严格采取上述后,则项目施工对沿线水体的影响较小。营运期桥面径流对沿

    28、线河流的影响轻微。3.5 环境空气影响施工期:拟扩建公路施工期的环境空气污染主要来自施工现场中未完工路 面、堆场和进出工地道路以及沥青摊铺时的烟气和动力机械排出的尾气污染, 其中以粉尘污染和沥青烟气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突出。通过对堆场、未铺装路 面进行经常的洒水作业,合理选择灰土搅拌站的位置并采取严格的全封闭作业, 可将对环境空气的影响大大减轻。营运期:项目建成营运后,主要大气污染源是汽车尾气。根据类比分析, 营运中期前汽车尾气对沿线大气环境影响较小,但营运远期随着车流量的增加, 影响将逐渐增加,公路沿线一定范围内 NO2 浓度可能超标。这种影响可以通过加强公路两侧的绿化、不断采用清洁能源缓解。

    29、第四章主要环保对策措施结论4.1 设计阶段(1) 合理设置改扩建工程临时用地(施工场地、施工营地、施工便道等)范围,施工营地尽量租用当地民房,以减少新建营地对土地资源的占用和对环境的破坏。(2) 下阶段优化取土方案,最大限度减小对耕地资源的占用。(3) 建议委托专业单位开展下阶段的环保设施设计工作,保证环保措施有效防治污染。4.2 施工期1. 生态环境(1) 严格控制施工占地范围,严禁砍伐征地范围以外的树木;(2) 施工结束后及时清理临时占地,以便植被恢复;(3) 取土场取土前收集表土,取土后覆盖表土,并加强经营管理,及时进行排灌、施足底肥,以缩短取土场恢复期,并减小水土流失。(4) 临时用地首先考虑复耕,对于难于复耕的临时用地首先考虑种植经济作物,其次考虑植树树木,最后考虑恢复为水塘。2. 声环境施工期噪声影响是短期行为,施工管理是防治和缓解噪声影响的主要途径。通过严格的施工管理与组织、合理安排施工时间、敏感点路段夜间停止高噪声 机械施工、学校路段施工避开教学时间、在敏感点对应路段与施


    注意事项

    本文(连霍高速公路洛阳至三门峡(豫陕界)段改扩建工程.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