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大学生环保意识论文:大学生生态科技道德教育中的问题探析Word文件下载.doc

    • 资源ID:7609391       资源大小:77.50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大学生环保意识论文:大学生生态科技道德教育中的问题探析Word文件下载.doc

    1、大学生生态科技道德教育的目标是通过启发、引导大学生着眼于人类长远利益,自觉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合理开发利用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共存共荣。高校是国家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阵地,加强大学生的生态科技道德教育,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生态科技道德观,增强生态文明意识,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大学生生态科技道德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为了了解当前大学生的生态科技道德教育状况,我们选择了山东科技大学、青岛农业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在校的90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开展了调查问卷活动。本次调查问卷共发放调查问卷900份,收回852份,其中有效卷为810份,有效率为

    2、95%,调查的结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遍性。通过调查,发现高校已开始认识到生态道德教育和科技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也开始了生态科技道德教育的尝试。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代大学生生态科技道德教育中也存在着一些矛盾和问题,影响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目前,大学生生态科技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1.从教育理念上,高校对大学生生态科技道德教育认识不到位,导致部分大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薄弱和绿色消费意识缺乏。在对大学生日常生活消费方面的调查上,总体来看,大学生的环保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感不强,生态保护意识薄弱。责任感不强的大学生在行动上缺乏毅力,当个人利益和环境利益冲

    3、突时,往往会舍弃环境利益而谋求个人利益。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盲目使用“一次性用品”,这是近年来造成浪费的一大消费现象。卫生筷、饭盒、塑料袋等“一次性”用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这种消费的实质是迫使仍具有使用价值的消费物质退出消费过程,作为废弃物被抛弃。一次性木筷的消费,现在就让中国人一年耗掉500万立方米木材。1 调查表明,一些大学生环保意识淡化,现实生活中即使看到有人浪费水电和扔垃圾的现象,也不会去阻止,原因是他们的生态责任感不强。如果大学生有了科学的生态价值观和明确的生态责任意识,那他们在行为上就会有强大的动力。而生态文明建设的目的就是要确立科学的生态文化价值观,协调好生态价值与人的价

    4、值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2绿色消费主要包括:消费无污染的产品,消费过程中尽量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自觉抵制和不消费那些破坏环境的产品。因此我们要培养大学生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消费方式。2.从教育内容上,高校生态科技道德教育内容不完善。首先,从大学生对科技道德规范及适用对象的了解看,有48.31%的同学对科技道德规范了解一般,更有甚者达13.04%同学不知道科技道德规范,有38.65%同学不知道科技道德规范的适用对象,这充分反映了高校科技道德教育缺失,也说明了科技道德教育内容还很不完善,体系还不完整。其次,从科学应用的两重性来看,大学生对科学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尚可

    5、,但科技伦理道德缺失,说明高校缺乏科技伦理道德教育。调查表明,科技认知水平高的同学能认识到科学本身是中性的,但科学的应用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可以为人类造福;另一方面也可以毁灭地球上一切生命。同时认为科学的应用可以服务于任何目的,它为善还是为恶取决于人。在对“科学上能做到的,就不应禁止”的认识上,有47.65%的同学认为不正确,有25.19%的同学认为要具体分析。科技认知水平较低的同学,如有27.16%的同学不清楚此观点的片面性,还不能正确认识科学应用的两重性,这都是因为没有深刻认识科技与自然的关系所致。大学生对克隆的负效应认识模糊不清,仅仅了解一点占52.84%,还有10%同学选择“不知道”,这

    6、说明了大学生科技伦理道德的缺失。这主要是高校教育与大学生心理需求相脱节。所以,大学生在校期间就必须明确科学应用并不就是自然而然地造福人类的,需要相应的制度、法律、道德制约机制,这也充分说明加强生态科技道德教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3.从教育方式上,高校科技道德教育方式比较单一。在教育方式上,传统高校德育过于注重理论灌输,严重忽视了德育过程的实践性及学生的情感,结果出现了知而不行的现象。调查表明,大学生乐于接受生态道德教育的课堂讲授只占11.59%,学生乐于接受科技道德教育的课堂讲授只占21.25%,大学生更乐于在参与活动中接受科技道德教育,如大学生乐于参与生态道德教育活动的比例是56.52%,大

    7、学生乐于参与科技道德教育活动的比例是43%。又如大学生在科学道德规范方面,对在科研活动中不能弄虚作假的认同率较高,但在具体问题上却知而不行,出现诚信危机。对“在实验数据分析中发现误差不满足要求时,你是否同意修改实验、测试数据”调查表明,有34%的大学生表示坚决不同意,有54%的大学生则表示原则上不同意,这说明绝大多数大学生对在科研活动中不能弄虚作假的认同率较高。但在具体问题上,这一认知却大打折扣,有6%的大学生竟然同意修改实验、测试数据,使其符合要求。这说明还有一部分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诚信的道德认识是模糊甚至错误的,其道德行为与道德认知是不一致的,存在知而不行的现象。因此,大学生生态科技道德

    8、教育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潜移默化的培养大学生的生态科技道德观念,增强其环境保护的使命感,提高遵守科技道德规范的理念,真正做到知行统一。4.从教育管理上,高校科技道德教育管理缺位。调查表明,大学生对草坪的爱护情况是:“从不走”的同学只有27%,“偶尔走”的同学有30%,“很少走”的同学有39% ,竟有4%的同学选择“经常走”;从图3-8可以知道,大学生参加环境保护方面的活动情况是:经常参加的只有23%的同学,选择“偶尔参加”有67%,还有10%的同学选择“从不参加”,这种情况充分了高校在生态科技道德教育管理上的缺位。教育与管理是相辅相成的,管理也是大学生科技道

    9、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渠道。因此,高校应树立“管理也要育人”的思想道德教育理念,正确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态保护意识,积极参加环保活动。二、大学生生态科技道德教育中存在问题的成因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当前部分大学生生态科技道德的缺失,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而关键原因是高校教育的不足,究其原因如下:1.从教育理念上,高校生态科技道德教育理念缺乏前瞻性。目前理工科高等院校,注重科技专业教育,忽视科技道德教育。没有把生态文明素质作为21世纪大学生必备的素质列入培养目标。在教育理念上,注重知识和原理的传授,而忽视了生态科技道德的养成教育。深层意义上的生态科技道德教育理念不足,大学生缺少对技

    10、术利用的理性态度,一些大学毕业生在技术工作的社会适应性上产生很多的困扰,偏颇的价值取向,造成了大学生就业中的伦理道德缺失。由此可见,我国高校的教学理念缺乏前瞻性,对高校生态科技道德教育重视不够。高校各个专业培养的学生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将会在不同的行业担当不同的职责,其中不乏各级决策者和管理者。如果他们没有受过应有的生态科技道德教育,很可能会沿袭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效益的传统模式。3目前高校教学偏重于生态知识介绍,忽视生态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所谓养成教育,就是通过对学生日常行为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培养和训练,使之成为稳定的行为习惯,从而将社会道德和文明规范内化为自身的道德品质。刘湘溶教授

    11、提出:环境伦理教育要顺利进行下去,就必须抓好意识的培养、榜样的感召和行为的引导三个环节的工作。4因此,高校生态科技道德教育就要努力在这三个环节上下功夫,特别要注重大学生生态行为的引导和养成教育。 2.从教育内容上,高校生态科技道德教育内容缺乏时代性。学校德育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不同的时代应赋予不同的内容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因此,学校德育具有鲜明的时代性。高校德育要适应建设生态文明的时代特点,加强生态科技道德教育。我国传统的理工科院校过于重视专业技术和技术的课程设计,忽略人文素养的课程规划,导致高校德育内容缺乏时代性,造成一些大学生漠视生态科技道德,缺乏对待专业技术的应有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行

    12、为的功利性倾向较为突出。这种以专业实用性技术人才的培养代替了全面发展的教育,造成了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缺失,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适应建设生态文明的时代特点,高校生态科技道德观教育的内容应该包括生态道德教育、科技道德教育和科学道德规范三个方面的内容。当前大学生的生态科技道德观不尽如人意,与高校生态科技道德观教育内容不完善、缺乏时代性有很大关系。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对生态观的讲授比较笼统,对生态责任意识和科学道德规范的教育较少。传统德育价值主要是教育学生要尊重他人,要对他人和社会承担责任,却很少教育学生要尊重自然,要对其他生命体和人类未来承担责任。生态责任感是形成生态科技道德行为的强大动力。因

    13、此要把生态责任意识和科学道德规范充实到高校生态科技道德观教育的内容中,使高校生态科技道德教育内容增强时代性。3.从教育方式上,高校生态科技道德教育方式缺乏实效性。在教育方式上,传统德育过于注重理论灌输,不可否认,灌输对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有积极的作用。但对于大学生而言,这是一种由外而内的教育,往往忽视了大学生的情感需求,缺乏人文关怀,因此显得被动性较强,而主动性、自觉性不够,甚至有时会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影响了高校德育的实效。因此要改变以讲授法为主的局面,大力推行情境陶冶法、榜样示范法、实际锻炼法、自我教育法等基本方法创造性地运用于德育教学中,只有运用多样化教学

    14、方式,高校生态科技道德教育才能从平面走向立体,才能提高实效性。4.从教育管理上,高校科技道德教育管理没有形成合力。当前,高校的教学管理和服务部门,对科技道德教育问题没有形成统一认识,没有形成教育合力。科技道德教育是一项复杂工程,需要各部门通力合作才能取得成效。然而,高校对此问题并未能引起高度重视,在教育投入上,注重对校园环境的硬件建设,忽视对大学生进行科技道德意识的教育;由于资金投入少,教材建设滞后,师资培训少,师资素质的低下必然会影响科技道德教育的效果。高校要贯彻科学发展观就应把科技道德教育纳入学校的整体工作中,在学校教学管理等各方面中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总之,大学生生态科技道德观的形成

    15、,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养成的,而是需要长期的培养。生态文明建设中作为承担着传播先进文化和育人功能的高校教育应首先担负起生态文明观教育的任务,应成为生态文明的宣传者、教育者和践行者。5因此,高校有责任教育大学生用自己良好的生态科技道德和崇高的科技行为为人类谋福利,为生态文明建设做贡献。参考文献:1厉以宁.经济学的伦理问题M.北京:三联书店,1995.137. 2方世南.从生态文明的高度夯实社会和谐的自然基础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2006,8(2):13-18. 3彭文武,周巍.大学生生态安全素质培养现状及对策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09(4):167-168. 4刘湘溶.人与自然的道德话语环境伦理学的进展与反思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10. 5张东玲.生态文明建设中大学生科技道德教育的必要性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0(1):62-64.


    注意事项

    本文(大学生环保意识论文:大学生生态科技道德教育中的问题探析Word文件下载.doc)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