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通州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docx

    • 资源ID:7576068       资源大小:26.38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通州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docx

    1、通州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第一章总则第1条 规划背景2007年1月5日市人民政府批复了通州新城规划(2005年-2020年)(以下简称通州新城规划),明确通州新城是重点发展的新城之一,是一个面向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性服务新城。为进一步落实通州新城规划,加快新城健康有序发展,结合通州实际,按照“政府组织、部门合作、专家领衔、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原则,编制通州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第2条 规划指导思想(1) 落实新城总规,强化城市职能。从区域研究入手,明确通州新城的功能定位、空间结构、产业布局等,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区、分层次的深入细致研究,充分保障新城各类职能的优化与完善。(2)

    2、 体现新城标准,突出通州特色。摒弃旧有卫星城的认识,倒入全新的新城思维,高标准规划、建设新城,保障通州新城的发展目标(区域服务中心、文化产业基地、滨水宜居城市)得以实现。(3) 加强规划统筹,重视区域协调。统筹考虑通州新城资源与生态保护、空间发展、经济、社会、文化与旅游等各方面发展的需要,统一部署,合理分配。立足区域条件,城市发展循序渐进,近期、中期、远期均需强化与周围区域的协调,保障通州新城的可持续发展。第3条 规划原则(1) 生态优先,加强总量控制。针对通州新城发展目标与现状问题之间的矛盾,规划强调生态环境建设优先于其它各项建设,为保障全空间生态网络的目标得以实现,需加强对建设用地与人口规

    3、模的严格控制。(2) 系统优先,分区管理。规划编制用地布局应充分考虑各类设施系统与系统之间、各系统部不同要求的需要,科学合理的综合部署,做到不漏项,不重复建设。并从新城、分区、街区、地块的不同层面,做到宏观、中观、微观多层面的规划控制与管理。(3) 公共设施优先,保障城市健康、安全运行。保障三大设施(公共服务、交通市政、公共安全)的落实,深入细致研究各类设施实施的可行性,保障其不被经营性项目所侵占。(4) 有利于政府对城市建设的科学控制与管理。尊重现状已有规划审批情况,注重规划的延续性。对土地储备、一级开发、重点工程、城中村改造等项目进行重点研究,与规划管理进行有效衔接。第4条 规划的重点容(

    4、1) 强化城市职能(2) 优化用地布局(3) 控制建设强度(4) 规划空间形态(5) 落实三大设施(6) 突出地区特色规划的基本依据(1)中华人民国城市规划法(1990年)(2)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2005年)(3)市人民政府对通州新城规划(2005年-2020年)的批复(2007年)(4)市限建区规划(2007年)(5)通州新城规划(2005年2020年)(2007年)(6)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编制技术要点(2007年)(7)市居住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设计指标(市规发2006384号)第5条 规划围通州新城规划(2005年-2020年)确定的新城中心区规划围是155平

    5、方公里,本次控制性详细规划在细核边界后划定新城中心区围是155.57平方公里。第6条 本规划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由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市规划委员会与其分局)负责执行;如有重大调整,须报经市人民政府批准。第二章现状综合分析第7条 限制建设要素根据市限建区规划(2006年2020年),通州新城中心区限制建设要素分为六级,即绝对禁建、相对禁建、严格限建、一般限建、适度建设和适宜建设。(1) 绝对禁止建设要素共1项:分洪口门。(2) 相对禁止建设要素共9项:地下水厂、110KV变电站防护区、220KV变电站防护区、110KV输电线路防护区、220KV输电线路防护区、550KV输电线路防护区、石油天

    6、然气管道一级区、基本农田、河流型湿地。(3) 严格限制建设要素共16项:地下水源防护区、地震活动断裂带、广播电视发射保护区、粪便处理厂防护区、垃圾填埋场防护区、垃圾综合处理厂防护区、污水处理厂防护区、二隔现有和规划林地、一般生态公益林地、一般耕地、一般农地、城市道路噪声一级区、公路交通噪声一级区、轻轨噪声一级区、其他机场噪声影响区、铁路噪声一级区。(4) 一般限制建设要素共17项:地下水严重超采区、地下水源补给区、平原区工程地质较差区、沙土液化区、广播电视发射控制区、微波通道辐射防护区、洪水相对安全区、中心城蓄滞洪区、二隔其他绿色限建区、规划风景名胜区、平原区农田林网、带、石油天然气管道二级区

    7、、城市道路噪声二级区、公路交通噪声二级区、轻轨噪声二级区、铁路噪声二级区。(5) 适度建设要素共6项:地下水一般超采区、地下水环境较不适宜区、平原区工程地质一般区、地震动0.2g地区、重点风沙治理区、石油天然气管道三级区。(6) 适宜建设要素共2项:平原区工程地质较好区、土地沙化区。第8条 土地利用情况结合现状土地利用情况,将新城中心区用地划分为新发展地区、可改造地区和现状保留地区。(1) 新发展地区指以耕地为主,拆迁量较少,开发建设条件较好的地区。主要集中在新城 01、02、03、06、09、10、11片区,总面积约5322公顷,占新城规划总用地的34%。(2) 可改造地区指需要大规模改造的

    8、新城建成区。主要包括城中村、集体建设用地、零散工业仓储用地等,总面积约5044公顷,占新城规划总用地的32.5%。(3) 新城其余的大部分区域为现状保留地区。总面积约2244公顷,占新城规划总用地的14.5%,除部分零散用地需调整外,其余区域以整治为主。第9条 土地使用权属新城现状土地使用权属情况可分为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两类。(1) 国有土地38.5平方公里,占新城规划总用地的25%。(2) 集体土地87.4平方公里,占新城规划总用地的56%。其中:集体建设用地约28平方公里,集体农用地59.6平方公里。第10条 规划审批情况自2004年至今,新城审批项目170项,总用地面积1740公顷;已批

    9、未建项目54项,总用地面积554公顷;所有项目中授权一级开发项目29项,总用地面积约700公顷。第11条 现状综合分析现状城市规模、生态环境与空间形态为通州新城未来发展的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但在用地功能布局、道路系统建设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需通过规划手段加以优化、完善。(1) 01片区:现状以耕地与村镇建设用地为主,是新城的新发展地区。(2) 02片区:现状以耕地为主,是新城的新发展地区。(3) 03片区:现状主要是村镇建设用地和耕地为主,是新城的新发展地区。(4) 04片区:现状以城市已建成区为主。(5) 05片区:现状以城市已建成区为主。(6) 06片区:现状主要是村镇建设用地和耕地为主,是

    10、新城的新发展地区。(7) 07片区:现状以城市已建成区和可改造区为主。(8) 08片区:现状以城市已建成区和可改造区为主。(9) 09片区:现状主要是大型污染企业化工厂,未来将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10) 10片区:现状以耕地为主,是新城的新发展地区。(11) 11片区:现状以耕地和开发区为主,是新城的新发展地区。第三章新城总体规模控制第12条 片区划分与主导功能按照通州新城中心区布局特征,以城市快速路、主干道、河道等为界线,将新城中心区划分为11个片区。片区作为人口规模、建设规模、大型城市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建筑高度等容在分区层次上确定控制数据与相关容的基础平台。(1) 01片区是以生态湿地

    11、保护区为特色,休闲娱乐、商务、高等教育与低密度居住相结合的片区。(2) 02片区是以高等教育为区域特色,以高尚居住为主体的片区。(3) 03片区是引导发展科技创新与文化产业,以居住为特征的片区。(4) 04片区是通州新城西部门户地区,以居住、区域零售为特征的片区。(5) 05片区是以运河为轴线,以文化产业为特色,商务金融为主的综合服务中心。(6) 06片区是以行政办公、休闲娱乐、医疗康体为主的片区。(7) 07片区是以区域商贸为特色的城市居住新区。(8) 08片区是以体育、休闲为主导功能,辅以中高密度居住的片区。(9) 09片区是新城远景发展的中心之一,城市预留发展备用地。(10) 10片区是

    12、以专业会展、主题公园为特征的商务娱乐新区。(11) 11片区是以土地集约利用示的都市工业与新型住宅、湾古镇旅游为主的片区。第13条 街区划分依据城市主次干道等界线,对新城中心区11个片区继续划分到规划街区,每个街区的用地规模约24平方公里,共56个街区。(1) 街区是具体落实公共设施、交通与市政基础设施、绿化、城市空间形态等的基本单元。(2) 街区是控规编制和局部调整研究的基本单元。(3) 街区宜作为今后城市综合管理的基本单元,是城市基础资料统计的基础单位,并以此为基础,建构城市综合信息平台。第14条 人口规模控制按照通州新城规划(2005年-2020年),通州新城中心城区规划人口为90万,预

    13、留达到百万人口规模的发展空间。根据各片区的用地功能等具体情况,确定各片区的规划人口控制规模为:(1) 01片区9.7万人,02片区13.4万人,03片区9.3万人,04片区14.3万人,05片区16.6万人,06片区5.56万人,07片区27.4万人,08片区9.9万人,10片区6.7万人,11片区3.3万人。(2) 按照通州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总建筑规模估算,新城中心区规划居住人口容纳量约117万人。为保证该地区生活配套设施逐步完善并达到合理的规模,本规划以居住人口容纳量核定各类配套公共设施的规模。第15条 片区规模控制新城中心区围约为155.57平方公里,其中01片区11.4平方

    14、公里,02片区10.66平方公里,03片区11.84平方公里,04片区8.33平方公里,05片区14.94平方公里,06片区23.71平方公里,07片区15.31平方公里,08片区9.52平方公里,09片区11.58平方公里,10片区12.06平方公里,11片区26.19平方公里。第16条 建设规模控制新城中心区规划建筑规模约为9200万平方米。其中公共设施3200万平方米,居住4200万平方米,市政130万平方米,仓储126万平方米。第四章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第17条 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是体现“国际城市”和“宜居城市”的重要容,是展示政府管理水平的重要场所,是新城街区层面控制性详细规划的重点。要严

    15、格限制现有公共服务设施的用途变更和用地流转,对不符合发展要求的现状设施进行改造,提升服务水平;新建设施适度超前、留有余地。第18条 教育设施通州新城教育设施包括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1) 基础教育:全面改善托幼、中小学等基础教育设施的办学条件,进一步整合资源,调整布局。按照市居住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设计指标落实基础教育设施建设。规划期末总用地约260公顷,建筑规模约210万平方米。(2) 高等教育:优化整合现有的包括普通高校、民办高校、成人高校的高等教育设施。(3) 职业教育:结合新城产业发展需要加强职业教育建设。第19条 文化娱乐设施(1) 引入市场机制,在进一步加强现状文化设施综合利

    16、用的同时,多渠道新增文化设施(2) 合理进行文化设施的布局,保障社区文化设施的建设。(3) 加强现有文化设施的改造和设备的完善,提高文化设施的利用效率,严禁挪为它用。(4) 规划文化设施用地196公顷。第20条 体育设施(1) 加快体育设施的建设,提供多种类型的体育活动场地;加强社区健身场地建设,支持全民建设运动。(2) 增强新城学校、机关团体部体育设施的开放度和对外服务的时间。(3) 规划体育设施用地91公顷。第21条 医疗卫生设施(1) 医疗卫生设施包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设施两大体系。(2) 完善以区域综合医疗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特色专科医院为辅的医疗服务设施体系建设;完善以疾病控

    17、制、预防保健、医疗急救和卫生监督设施为主的公共卫生设施体系建设。(3) 规划医疗卫生设施用地133公顷。第22条 社会福利设施(1) 社会福利设施包括养老院和残疾人康复中心。(2) 建立并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满足预防、保健、医疗、护理等综合健康需求,对现有养老设施进行改造提高服务水平。(3) 规划社会福利设施用地20公顷。第23条 邮政设施(1) 邮政设施包括邮政局、邮政支局和邮政所三级设施。(2) 邮政所可不独立占地,建议配合各街区的公共设施综合设置,每处建筑面积应达到200平方米。(3) 规划邮政设施用地12公顷。第24条 公共绿地(1) 公共绿地系统包括区域公园、居住区公园和带状公园与

    18、游园。(2) 加强居住小区部与工业区部绿地建设,加强滨水区域部与周边环境绿化廊道的联系,全面优化新城绿化生态环境。(3) 结合名木古树、文物保护单位与传统风貌保护区设置公共绿地,使绿地与文化遗产有机结合。(4) 规划公共绿地17.8平方公里。第五章道路与交通设施规划第25条 道路交通设施应结合城市土地使用规划,根据交通设施布局规划原则,落实各类交通场站基础设施用地,为城市交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硬件”支持,发挥交通对土地使用的引导作用。第26条 对外交通系统通州新城对外交通系统主要包括四个方向:(1) 西方向:与中心城的主要联系通道为:京高速公路、京通快速路、通朝大街、潞苑北大街、北路、路。(2

    19、) 北方向:与顺义新城的主要联系通道为:东六环路、东部发展带联络线、通顺路、采路。(3) 西南方向:与亦庄新城的主要联系通道为:东南六环路、东部发展带联络线、通马路。(4) 东、东南方向:与市、省的主要联系通道为:京哈高速公路、京高速公路、通香路、京津公路、京榆路、通柴东路、武兴路。第27条 新城道路系统(1) 新城道路系统为方格网布局,路网由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组成。规划道路总长度约为734.5公里,其中主干路228.8公里,次干路232.7公里,支路274.3公里,主干路、次干路、支路之间的长度比例为1:1.02:1.2。道路网密度为5.55公里/平方公里。其中干道总长度为461.5公里,

    20、干路网密度为3.48公里/平方公里,支路网密度为2.07公里/平方公里。道路用地率为 %。(2) 应严格执行城市干路系统规划,保证城市干路系统的完整性、连续性和畅通性。(3) 城市支路可根据实际建设的需要,在修建性详细规划中做适当调整,但必须保证应有的路网密度以与道路用地率。(4) 新城主干路道路红线宽度为40米70米;次干路道路红线宽度为30米45米;支路道路红线宽度为15米30米。(5) 道路横断面的布置要为合理组织行人交通、公共交通、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交通以与公交乘降等创造条件;应尽量保留道路中间与两侧树木,改善城市景观。第28条 公交场站设施(1) 按照公交枢纽、保养场、中心站、首末站等

    21、层次安排公交场站规划用地与建设。(2) 通州新城共规划一级公交枢纽5处、二级公交枢纽7处,总用地面积为26.8公顷。一级公交枢纽包括:新东站枢纽,占地5公顷;东关枢纽,占地0.6公顷;辛庄、潞城、北关枢纽占地各为3公顷。二级公交枢纽包括:宋庄、潞苑东路、庄、群芳南街、家湾枢纽占地各为2公顷;梨园枢纽占地1公顷;北苑枢纽(现状北苑公交站)占地1.2公顷。(3) 通州新城规划公交保养场1处,位于新城北部,占地为5公顷。(4) 通州新城共规划公交中心站7处,总用地面积为16.88公顷,其中各庄、宋庄、东小营、田府、家湾中心站占地各为2.5公顷;武夷花园中心站(现状的武夷花园首末站),占地为1.52公

    22、顷;土桥中心站(现状土桥长途汽车站),占地为2.86公顷。(5) 通州新城共规划公交首末站19处,其中现状保留6处,规划新增13处,总用地面积约为9.31公顷。第29条 停车设施(1) 通州新城应采用地面停车场、地下停车库、停车楼相结合的方式解决机动车停车问题。(2) 通州新城规划设置社会公共停车场60处,其中新东站规划公共停车场占地面积将结合新东站规划统一考虑,其余公共停车场共提供2.56万个停车位,总用地面积为45.1公顷。(3) 在通州新城共规划7处P+R停车场,总用地面积为9.5公顷。第30条 加油站通州新城共规划加油站21处,其中现状保留4处,规划新增17处,共计用地3.73公顷。第

    23、31条 轨道交通规划通州新城共规划5条轨道交通线路,其中地铁线路4条,市郊铁路1条。(1) M1线:规划为地铁线路,其西起石景山区苹果园站,向东经过定福庄边缘集团、东至家湾工业区。(2) M1支线:规划为地铁线路,其北起M1线土桥站,南至规划会展区和主题公园。(3) M6线:规划为地铁线路,其西起海淀区田村,途经定慧寺、西八里庄、阜成门、西四、门、东八里庄,东至通州新城东部新区。(4) M6支线:规划为地铁线路,目前有两个比选线位,其一:西起M6线北关站,东至新城东北部组团;其二:西起北路,沿规划潞苑二街至新城东北部组团。(5) S6线:规划为市郊铁路,其北起密云新城,经过怀柔新城、顺义新城、

    24、通州新城、亦庄新城,南至永乐。(6) 轨道交通车辆段:通州新城共规划5处轨道交通车辆段,其中现状保留1处,规划新增4处,总用地规模为83公顷。第32条 铁路系统规划(1) 规划新东站位于通州新城,规划规模按10座站台18条到发线预留。以接发东部、东北部方向的客运专线、快速和直达列车为主,同时承担市郊列车到发作业。(2) 在通州新城主要有3条干线铁路通道经过,分别为:京承线通道:至,京承快速铁路与之并用通道,规划为4线铁路。京线通道:至,京哈高速铁路、京快速铁路与之并用通道,规划为4线铁路。京津快速铁路通道:至,规划京津快速铁路与京津第二通道并行设置,规划为2线铁路。第33条 公路客运主枢纽规划

    25、在通州新城土桥地区规划一处公路客运主枢纽,该枢纽用地为6公顷。第34条 公路货运主枢纽规划在通州新城规划一处一级货运枢纽,位于东北部组团,主要承担市东部物资集散与集装箱转运的功能,用地规模约为30公顷。第35条 步行和自行车专用道结合公园、绿地、水域等城市景观规划设置步行和自行车专用道路,并考虑开放封闭小区以保持步行、自行车路的连续性,提高步行、自行车的可达性,建立安全、便捷、舒适、美观、富有吸引力的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使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在未来城市交通体系中继续扮演重要角色。第六章市政基础设施规划第36条 坚持适度超前、突出重点、提高资源储备的原则,加大投资力度,加快市政设施的建设,提高市政

    26、基础设施的承载能力,为首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第37条 供水(1) 规划新建通州南水北调地表水厂,位置在新城西南部高新产业基地西侧,远期供水规模为60万立方米/日,占地30公顷。(2) 规划新建通州地下水水厂(包含调调蓄水池和供水泵站),位置在六环路以东,现状化工厂地区,供水规模为3万立方米/日,占地2公顷。(3) 规划新建与中心城DN1200毫米输水管相配套的调蓄水池和泵站,位置在温榆河和铁路相交处的西侧,供水规模10万立方米/日,占地4公顷。(4) 规划将新城运潮大街南侧现状通州地下水厂供水能力由6万立方米/日扩建到9万立方米/日,位置在现状水厂的南侧,扩建需要占地1公顷。

    27、(5) 规划在新城围新打5眼补压井,井位分别布置在东北、东部、东南和西南地区,每口井单井出水量50立方米/小时。第38条 供电(1) 根据市现行的各类公共建筑用电指标与城市电力规划规用电指标,进行用电负荷预测。经计算,规划区总用电负荷约为1600兆瓦。(2) 现状通州新城的供电电源为通州220千伏变电站。规划改建现状通州220千伏变电站,新建4座220千伏变电站(通州西北、通州东、梨园、梁各庄)。对现状7座110千伏变电站进行增容,在建与新建14座110千伏变电站。(3) 考虑新城的发展,可对部分现状高架线进行改道,现状线路在替代线路建成后方可退出运行。新建电缆以入地敷设为主。第39条 燃气(

    28、1) 通州新城的燃气主要用于炊事、采暖,并有部分工业与其他用气。经预测,2020年通州新城天然气需要量约为6亿立方米/年。(2) 通州新城现有八里桥超高压调压站。(3) 规划预留一座天然气储罐站(老公庄),占地4公顷。(4) 预留一座俄罗斯天然气门站,占地3.8公顷。(5) 规划新建三座天然气超高压调压站,其中4.0兆帕超高压调压站2座(通州、通州南),占地5000平方米/座,2.5兆帕超高压调压站1座(珠江新城),占地2500平方米/座。(6) 规划新建一座高中压调压站,占地约1500平方米。第40条 供热(1) 根据通州新城各项用地建筑面积与现行采暖热指标进行计算,2020年通州新城的总热

    29、负荷约4300兆瓦。(2) 根据热源的形式与能源的选择分类,通州新城主要包括三河电厂供热区、燃煤燃气混合供热区与清洁能源供热区。(3) 考虑三河电厂的供热能力与供热管网的经济性,在电厂供热区新建5座燃煤调峰锅炉房。其中2号区一座,占地5公顷;3号区一座,占地4公顷;5号区一座,占地4公顷,6号区两座,占地均为4公顷。(4) 燃煤燃气混合供热区新建5座燃煤集中锅炉房,主要为对老城区现状燃煤锅炉房进行整合,以解决其现状分散燃煤锅炉房热效率低、污染重等问题。其中,4号区两座,占地分别为3公顷和3.5公顷;7号区一座,占地3.5公顷;8号区一座,占地3公顷;11号区一座,占地1.2公顷。另外对11号区

    30、工业区现状燃煤锅炉房进行原址改建,以达到环保排放要求。第41条 信息(1) 根据城市基础设施专业规划指标研究中各类建筑的电信、有线电视规划指标进行预测,设备容量占用率取80,需要交换机容量227万门,有线电视端口约110万个。(2) 保留现状电信局所,规划新建44座电信局所,局所容量为500015000门/座,建筑面积100150平方米/座,可结合公建安排。(3)保留现状有线电视信源机房,6号区新建1座有线电视信源机房,占地1000平方米。保留现状的10座有线电视二级站所,新建有线电视二级站所3座,建筑面积300平方米/座,可结合公建安排。第42条 环卫(1)目前通州新城的生活垃圾主要由大杜社垃圾卫生填埋场处理,该垃圾填埋场的日处理能力为200吨,预计使用年限为2009年。(2)根据通州新城规划人口进行预测,2020年新城日产垃圾约1200吨。(3)通州区区域需新建一座垃圾填埋场,以解决通州新城的生活垃圾处理问题。(4)在通州新城设大型垃圾中转站1座,占地约1.5公顷,主要负责转运通州新城的垃圾。规划垃圾中转站与相邻


    注意事项

    本文(通州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