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视频基础知识详细讲解Word文档格式.docx

    • 资源ID:7567059       资源大小:2.74MB        全文页数:3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视频基础知识详细讲解Word文档格式.docx

    1、所以帧率25FPS时,隔行扫描就是50场每秒。模拟时代在全世界电视信号标准并不是统一的,电视场的标准有很多,叫做电视信号制式标准。黑白电视的时期制式标准非常多,有A、B、C、D、E、G、H、I、K、K1、L、M、N等,共计13种(我用的是D和K制)。到了彩色电视时代,制式简化成了三种:NTSC、PAL、SECAM,其中NTSC又分为NTSC4.43和NTSC3.58。我国彩色电视采用的是PAL制式中的D制调幅模式,所以也叫PAL-D制式。有兴趣的可以XX百科“电视制式”来详细了解。另外你可能会发现,场的频率其实是和交流电的频率一致的。比如我国的电网交流电的频率是50Hz,而电视制式PAL-D是

    2、50场每秒,也是50Hz。这之间是否有关联呢?可以告诉你的是,的确有关联,不过建议大家自己去研究。如果确实不懂的同学可以我。彩色信号又是怎么产生的呢?其实有了基础的黑白摄像技术之后,人们就一直想实现彩色摄像。早在1861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就论证了所有彩色都可以使用红、蓝、绿三种基色来叠加生成。但是感光器件只是对光线敏感,但是对颜色却无法识别。为了实现对颜色的识别,人们用分光镜加滤光片的方式,将光线分解成为三种基色的纯色模式。然后分别对三个基色的纯色亮度进行采集,然后再把信号叠加实现了对彩色信号的采集能力。色彩信号是如何表达的?因为原来黑白电视的时候,基本上只需要一路信号就可以还原图像(同

    3、步信号后面讲)。但是有了彩色之后,一路信号能否表达一副完整的彩色图像,以及如何表达呢?彩色电视出现之后,为了兼容早期的黑白电视信号(也就是黑白电视机可以接收彩色信号,但是只显示黑白),科学家引入了YUV色彩表示法。YUV信号有多种叫法,可以称作色差信号(Y,R-Y,B-Y),也可以称作分量信号(YCbCr,或者Component、YPbPr)。它是由一个亮度信号Y (Luminance或Luma),和两个色度信号U和V组成(Chrominance或Chroma)。黑白电视只使用亮度信号Y,彩色电视可以额外使用两个色度信号,来实现彩色效果。但是YUV信号是怎么来的呢?首先,是因为考虑到黑白电视兼

    4、容,所以基础信号仍然采用亮度信号。而颜色表达本身是通过RGB三基色的叠加来实现的,为了能够将YUV信号可以还原成三基色RGB色彩值,数学家利用了色差算法,即选取一路Cr信号和一路Cb信号。Cr信号是指RGB的红色信号部分与RGB亮度值之间的差异,Cb信号是指RGB的蓝色信号与RGB亮度值之间的差异。所以YUV信号有时候也表达为Y,R-Y和B-Y,所以也叫色差信号。为什么YUV色彩会延续至今?如果大家平时经常拿手机拍摄视频,你可以把拍摄的视频文件传输到电脑上,然后用MediaInfo软件打开,你会发现很多关于视频的参数信息。而这些参数信息里面,你一定会发现手机拍摄的视频色彩也是使用YUV信号模式

    5、。为什么不用RGB来表达?现在早都没有黑白电视了啊?其实不必考虑兼容性的原因,因为你无论是什么信号模式拍摄的视频,只要是数字化的信息文件形式,都可以与播放设备的信号模式无关。因为播放设备在播放视频文件时需要解码,再进行渲染。这时候不管什么信号模式还是色彩空间,都能转化成设备兼容的方式。至于为什么YUV信号模式一直会持续至今,最主要的原因不是因为兼容性考虑,而是YUV信号有个巨大的优势,就是节省带宽。这在数字媒体领域是很重要的。人眼的视觉特点是,人眼对于亮度信号最为敏感,对色度信号敏感度要弱一些。所以可以适当减少色度信号的容量,也不会被人眼观察到差异。就好比音频里面的MP3压缩格式,是将耳朵不敏

    6、感的频率信号容量降低或去除掉,以大大降低文件的大小,但是人耳却基本听不到差异。至于YUV信号是如何做到降低信息容量的,可以看下面的引文:YUV主要的采样格式有YCbCr 4:2:0、YCbCr 4:2、YCbCr 4:1:1和 YCbCr 4:4:4。其中YCbCr 4:1 比较常用,其含义为:每个点保存一个 8bit 的亮度值(也就是Y值),每 2x2 个点保存一个 Cr 和Cb 值,图像在肉眼中的感觉不会起太大的变化。所以, 原来用 RGB(R,G,B 都是 8bit unsigned) 模型, 1个点需要 8x3=24 bits(如下图第一个图),(全采样后,YUV仍各占8bit)。按4

    7、:1采样后,而现在平均仅需要 8+(8/4)+(8/4)=12bits(4个点,8*4(Y)+8(U)+8(V)=48bits), 平均每个点占12bits。这样就把图像的数据压缩了一半。以上容引自XX百科“YUV”条目。限于篇幅原因,对于YUV的各种采样模式不再祥加描述,大家可以参考XX百科中的详细解释。如有不懂的同学可以我。数字化时代的视频技术视频技术发展到了数字化时代,其实原理上并没有太多变化。这也就是为什么前面要提到模拟时代视频技术的知识的原因。但是数字化的视频技术,虽然基础原理没有改变,但是各方面的性能和功能有了很大的提升。这些就重点讲一下数字化之后的视频技术有了哪些突破:彩色摄像的

    8、演进前面讲到,实现彩色摄像其实是把光线分解成为三个基色分别取亮度值,但是这种结构比较复杂,成本也高。因为实现彩色摄像需要有一个分光用的棱镜,然后采集光线必须要用到三片感光器件(CCD或CMOS)。这种结构带来第二个不好的地方就是结构会比较庞大,不利于小型化微型化。后来呢,德国人拜耳发明了一种滤镜,是一种马赛克滤镜。将含三基色的马赛克滤镜覆盖在感光器件上面,这样就可以实现用一片感光器件来采集三种颜色,同时也取消了分光棱镜这种结构。这样下来,不仅成本降低了,结构也简化了。有了这种技术之后,摄像设备就可以越做越小,现在集成在手机上的摄像头整体厚度只有23毫米,尺寸只有13毫米。当然在专业领域,高端的

    9、摄像机仍然采用分光棱镜加3CCD的技术,原因不是他们不愿意改,而是3CCD的色彩丰度更好。而且专业摄像机CCD技术也从IT型发展到了FIT型,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查看一下SONY公司关于FIT型CCD专业摄像机的介绍来了解。总而言之,就是民用领域和专业领域发展方向不一样,所以路线也不同。场概念消失在模拟电视时代,受限于显像管技术原因,采用的是隔行扫描技术来还原图像显示。但是现在都是平板电视了(液晶电视、等离子电视、激光电视),电视的成像方式不再是一条线一条线的扫描,而是一次性全画面呈现。所以现在的视频拍摄一般都没有场的概念,当然为了向前兼容,在视频文件信息中,你会看到扫描模式的参数。利用手机拍摄的

    10、视频文件,其扫描模式的参数都是Progressive,就是逐行扫描的意思。采样率和采样精度大家都知道模拟和数字的最大差别就是信息存储和传递方式,一个是模拟量一个是数字量化的。那么数字化对于连续过程的量化就必须用到采样过程,也可以理解为片段化。例如音频数字化,就是把音频在每个很小的时间间隔上获取音频的信息然后进行数字量化,最后把所有连续采样的数字量化数据组合,来形成最终的信息。视频也是这样,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把获取到的图像进行数字量化,然后连续的数字量化的集合就是一段完整的视频文件。但是视频的采样率并非是大家理解的那样,每秒钟产生25帧的图像,采样率就是25Hz。实际上,ITU(Interna

    11、tional Telecommunications Union,国际电信联盟)在CCIR 601标准中,对于视频的采样标准有了明确的界定:一、采样频率:为了保证信号的同步,采样频率必须是电视信号行频的倍数。CCIR为NTSC、PAL和SECAM制式制定的共同的电视图像采样标准:f s=13.5MHz这个采样频率正好是PAL、SECAM制行频的864倍,NTSC制行频的858倍,可以保证采样时采样时钟与行同步信号同步。对于4:2:2的采样格式,亮度信号用fs频率采样,两个色差信号分别用f s/2=6.75MHz的频率采样。由此可推出色度分量的最小采样率是3.375MHz。二、分辨率:根据采样频率

    12、,可算出对于PAL和SECAM制式,每一扫描行采样864个样本点;对于NTSC制则是858个样本点。由于电视信号中每一行都包括一定的同步信号和回扫信号,故有效的图像信号样本点并没有那么多,CCIR 601规定对所有的制式,其每一行的有效样本点数为720点。由于不同的制式其每帧的有效行数不同(PAL和SECAM制为576行,NTSC制为484行),CCIR 定义720484为高清晰度电视HDTV(High Definition TV)的基本标准。实际计算机显示数字视频时,通常采用下表的参数:电视制式分辨率帧 率NTSC64048030PAL、SECAM76857625三、数据量:CCIR 601

    13、规定,每个样本点都按8位数字化,也即有256个等级。但实际上亮度信号占220级,色度信号占225级,其它位作同步、编码等控制用。如果按f s 的采样率、4:2的格式采样,则数字视频的数据量为:13.5(MHz)8(bit)+26.75(MHz)8(bit) = 27Mbyte / s同样可以算出,如果按4:4:4的方式采样,数字视频的数据量为每秒40兆字节!按每秒27兆字节的数据率计算,一段10秒钟的数字视频要占用270兆字节的存储空间。按此数据率,一680兆字节容量的光盘只能记录约25秒的数字视频数据信息,而且即使当前高倍速的光驱,其数据传输率也远远达不到每秒27兆字节的传输要求,视频数据将

    14、无法实时回放。这种未压缩的数字视频数据量对于当前的计算机和网络来说无论是存储或传输都是不现实的,因此,在多媒体中应用数字视频的关键问题是数字视频的压缩技术。由上述引文可知,YUV的采样率和采样精度,是数字视频从模拟向数字化过渡中兼容性的解决方案。延续了模拟视频以行为单位扫描的机制(模拟视频没有分辨率概念,只有行的概念)。由于这套标准是面向数字电视广播系统制定的统一标准,一般只在广播电视领域中才会看到,而在其他的数字化视频体系中基本没有体现。比如你在视频文件信息中找不到关于采样率的参数。视频分辨率视频分辨率也是数字化视频时代的主要特征,由于模拟视频采用线扫描机制,也就是按行显示图像,而每一行的视

    15、频线中并没有进行数字量化,所以模拟视频都是以多少行来界定的。比如PAL制式采用576行,NTSC制式采用480行。到了数字化时代,为了量化视频的具体信息,就必须对每行的信息进行采样并量化,就形成了分辨率的概念。如果采用PAL制式的视频,每行量化的图像点为768个,那么分辨率就是768576。也就是说把PAL制的视频图像可以分解为768576个像素点组成。虽然简单的看视频分辨率的概念挺简单的,但实际上并没有那么简单。原因就是数字化视频的应用领域非常的多,从最早的广播电视应用,到监控安防,到互联网应用,后来又到了高清数字电视,以及移动互联网等等。而因为涉及的行业很多,每个行业都会制定自己的标准,所

    16、以就形成了对视频图像分辨率的定义有了很多标准。我们就拿最常见的广播电视、监控安防为例:大家在计算机领域也都有接触过分辨率的概念,比如VGA(640480)、SVGA(800600)、XGA(1024768)、SXGA(12801024)、SXGA+(14001050)、UXGA(16001200)、WXGA(1280800)、WXGA+(1280854/1440900)、WSXGA(16001024)、WSXGA+(16801050)、WUXGA(19201200)等等。现在最高的标准是WQUXGA(38402400)。这个标准最早是由IBM制定的模拟信号的电脑显示标准,后来被各厂家继续沿用和

    17、升级。再后来被VESA标准化组织统一制定。但是为什么分辨率就不能是简单的数字,非要在前面弄一堆字母呢?这一堆字母绝对能把一大群人搞晕掉。原因在于制定一个输出的分辨率,并不是简单的设置有多少个像素点,而是还要考虑到实现这个像素点成像的方法。包括色阶多少、带宽多大、扫描方式怎样,如果深入的讲还有电路形式、增益控制、时序方式、寻址方式等等。如果没有详细制定这些图像是如何生成的,那么各个厂家之间的产品可能很难兼容,也就不会见到今天如此发达的计算机市场了。同样的道理,制定标准化的分辨率和实现方式,有助于行业的统一和兼容。监控安防领域有什么分辨率标准呢?下面请看:图像格式色度取样个数色度取样行数Sub-Q

    18、CIF128966448QCIF1761448872CIF352288176Half D1704352D1(4CIF)16CIF14081152704这里解释一下,CIF是 Common Intermediate Format 的缩写,即通用影像传输视频会议(video conference)中常使用的影像传输格式,是ITU H.261协议中的一部分。大家可能发现了,每个分辨率的色度取样个数和行数都是对应分辨率的一半。没错,因为这个标准因为考虑到摄像头的性能和传输的性能影响,采取的是间隔像素采样和隔行扫描机制,而间隔像素采样通过插值进行补齐。不过这些参数貌似现在很难见到了,为什么呢?很简单,因

    19、为监控安防现在都是高清化了,都是D2、D3这种级别的,对应分辨率是720P和1080P这一类。那么在广播电视领域,对于分辨率的定义又是怎样呢?前面已经提到了关于PAL制和NTSC制式的视频分辨率标准,另外还有一个SECAM制式,SECAM的分辨率为720那么你会发现SECAM制式和PAL制的行数是一样的,只有每行的分辨率不同。这是由于SECAM调制载波方式不同造成的。在标清电视时代,对于分辨率方面理解与现在其实有所不同。比如SECAM制式每帧图像是625行,但是分辨率是720576,也就是只有576行。是因为视频信号传输过程中分帧正程和帧逆程,而帧逆程就是回扫,反向回去。在视频信号正常显示时,

    20、需要消除行帧逆程扫描对画面的干扰,所以就变成了576行。到了高清时代,数字电视推出了HDTV标准,它对于显示分辨率的定义为1280720逐行扫描,也就是俗称的720P;19201080隔行扫描,也就是俗称的1080i;1080逐行扫描,也就是所谓的1080P。当然高清数字电视已经逐渐普及了,目前正在面向4K高清过渡,也就是所谓的UHDTV(Ultra High Definition Television,超高清数字电视)。UHDTV草案定义了两个分辨率标准,及4K(38402160)和8K(76804320),支持50Hz、60Hz、和59.94Hz三种帧率,只采用逐行扫描。UHDTV采用正交

    21、采样,像素纵横比(PAR)为1:1,显示纵横比(DAR)为16:9。关于像素纵横比和显示纵横比的概念,相对比较简单,这里就不做解释了。如果不清楚的可以搜索一下,当然同样也可以我。关于信号同步信号同步是在广播电视领域中非常重要的技术,因为它如果出现问题,你的电视画面一定是没法看的,比如下面这种情况:产生这种画面的原因,在于信号没有同步。导致行扫描时,没有在指定的位置。要想图像容在正确的位置显示,就必须提供同步信号来进行约束。而不管是模拟电视时代,还是在数字电视时代,不管是电视机还是显示器都需要信号同步。同步信号一般有两种,分别为场同步(VSYNC)和行同步(HSYNC)。不论是什么类型的信号接口

    22、,都包含有一个或两个同步信号。VGA信号线的引脚定义另外一种形式的VGA接口,也叫RGBHV接口DVI接口引脚定义专业设备中的专用视频同步接口虽然有很多设备如电视机的复合信号输入(Composite)、HDMI输入,显示器的DisplayPort输入,专业设备的SDI和HD SDI输入,都没有专门的视频场同步和行同步信号接口,但并不是说这些信号不需要同步。而是这些信号接口把场同步和行同步信号已经调制到了信号中。也就是说我们平时见到的视频信号接口中,并非只有纯粹的视频信息,还包含了很多的信息,比如同步信号、时钟信号(TC,TimeCode)、CEC控制信号、HDCP保护信息、SerialCloc

    23、k设备与分辨率识别信息等。视频编码与压缩视频编码与压缩,是数字化视频非常重要的技术,以至于它直接影响到视频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如果没有视频编码技术的不断提高,我们今天也不可能在方方面面享受到视频的便利性。首先,视频编码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远超过对音频和图像压缩的难度。其次,视频编码是一个多级压缩的过程,而非单一压缩方案。当然如果不是有着这么复杂的一项工程,视频文件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大的多。我们来举一个例子:按照CCIR 601的视频信号采集标准,一个标准PAL制式电视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按照常见的非专业级采样标准4:0(你想支持更高的也不行啊,民用级的设备做不到更高的采样率),则每秒钟产生的视频

    24、容所生成的数字文件为21MB。那么1分钟的视频文件有多大呢?1260MB那么大。那如果按照RGB色彩表达方式,720576分辨率,每个采样点3个基色,每个基色是8bit数据,每秒25帧画面。得出来的结果是7205763825=237.3Mbit=29.67MByte。那么1分钟的视频就是1780MB我想从来没有用户见到过1分钟的视频会生成这么大的文件吧。这还仅仅是标清,如果是高清1080P的话,那就是69.5TB!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即便是不压缩视频,采用YUV颜色来存储信息,比起使用RGB颜色来存储信息,容量还是要小一些的。所以也可以说YUV颜色方式算是视频编码的最初一级压缩方法。这里面需

    25、要穿插一个话题,关于色阶。色阶的意思,就是颜色从无到最大时,中间的过渡梯级有多少。假如说亮度的黑白信号,色阶为2时,那么它就只有两种颜色,全白和全黑。那如果变为256级是(比较常见的色阶标准),结果就是下面这样:同样的RGB三基色中,每种颜色都有色阶。8bit数据能够存储256个色阶,那么RGB三基色就可以实现1677万种颜色,也就是24位色。注:计算机颜色体系中有32位色,实际上是24位色之外增加了一个8位的Alpha透明层,所以也叫RGBA。那能不能使用更高的色阶呢?大于256级色阶好不好?当然好了,不过一般的显示器不支持。但是的确是有高色阶的显示器,目前色阶最高的显示器可以支持10bit

    26、颜色信息,也就是1024级色阶。当然价格是不可想象的!EIZO GX540医学显示器,1024级色阶黑白显示器,价格不明,但不会少于10万元(当然也有彩色的10bit显示器,那更是天价)SONY BVM-X300主控监视器,OLED显示10bit彩色,可以显示10亿种颜色价格嘛,我记得大概是36万多吧还有得告诉大家一个不好的消息,一般民用的低端显示器采用的TN型液晶面板,都是6bit的,也就是RGB每种颜色只有64级,一共可以显示颜色只有26万种。当然你可以选择32位色模式,只不过它的1677万种颜色,是通过插值换算出来的,并不是真正的1677万种颜色。真正支持1677万种颜色的显示器,其实也

    27、不是很便宜的。画面压缩如果每一帧的视频画面,按照RGB颜色保存的话,文件会非常大。例如PAL制视频画面所产生的文件有1.2MB。如果将每帧的视频画面压缩,那么可能大大减小视频的文件大小。而我们所知的最常见图像压缩算法就是jpeg。JPEG 是Joint Photographic Experts Group(联合图像专家小组)的缩写,是第一个国际图像压缩标准。首先JPEG压缩是对图像的YUV色彩分量进行分别编码,所用的编码主要算法是DCT(DCT for Discrete Cosine Transform,离散余弦变换)。它是与傅里叶变换相关的一种变换,它类似于离散傅里叶变换(DFT for D

    28、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但是只使用实数。DCT是一种非常高压缩率低失真的压缩算法,可以将图像压缩至1/5到1/10大小,而且画质基本没有太大变化。那么利用JPEG压缩算法,原本每帧图像大小为1.2MB,现在就变成了180KB左右,减小了很多。而每秒钟的视频大小就变成了4.4MB,1分钟的视频就是263MB。顿时小了很多。使用这种算法的视频编码方式叫做Motion JPEG,也叫MJPEG。注意,视频压缩里面也有个比较知名的方法叫做MPEG,但不等同于MJPEG,两者截然不同。运动压缩虽然通过JPEG算法,可以将视频变小了好几倍,但是还是比较大。对于传输来说和存储来说,门槛还是太高了,只能适合像广播电视行业这种专业机构使用。那么还有什么办法可以把视频文件压缩的更小呢?那就是帧间压缩方法。说到帧间压缩,那必须提到一个组织。MPEG(Moving Pic


    注意事项

    本文(视频基础知识详细讲解Word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