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西方经济学第三版课后答案(第一至第九章)Word格式.doc

    • 资源ID:7555833       资源大小:399KB        全文页数:4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西方经济学第三版课后答案(第一至第九章)Word格式.doc

    1、关于收入变化和相关商品价格变化对需求变化的影响问题,我们将在第四节弹性理论中作更细致的分析。(2)供给与需求是相对应的概念,也是市场上决定价格的两种力量。需求来自消费者,而供给来自生产者。西方经济学在使用供给这个概念时,总是指在生产者在某种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供给市场销售的商品或劳务的数量。供给可以分为单个厂商的供给和整个行业的供给。除商品本身价格外,成本、相关商品价格、价格预期、技术、经济制度和组织、政府政策和一些非经济因素都影响供给。决定供给的一个关键因素是生产成本。如果价格不变而生产该商品的成本下降,生产者大量供给该商品就有利可图。当生产成本相对于商品的售价而言较高时,生产者将提供较少

    2、的供给。如果生产成本超过了商品的价格,该生产者就会退出该行业。生产成本主要取决于投入品价格和技术进步。如果工资提高或原材料价格上涨,生产成本就会上升。技术进步,将会降低单位产出所需的投入品的数量,从而使生产成本下降。一种商品价格的变化可以引起对相关商品供给变化。相关商品既可能是生产性替代品,也可能是生产性互补品。一种商品的生产性替代品(substitute in production)是指可以替代这种商品进行生产的另一种商品。例如,一家汽车制造厂既制造轿车又制造卡车,如果卡车的需求提高而使价格上涨,整个工厂就会转向生产卡车,从而轿车的供给就会下降。一种商品的生产性互补品(complement

    3、in production)是指必须和这种商品一起生产的另外一种商品。例如,某一屠宰工厂在生产牛肉时,也生产了牛皮。当牛肉的价格上升时,牛皮的供给就会增加。对未来价格的预期会对供给产生影响。如果生产者预期未来商品价格将会下跌,他会增加现在的供给而减少未来的供给;反之,如果他预期未来商品价格将会上涨,他的供给行为会恰好相反。技术、经济制度和经济组织对供给的影响是通过改变生产率而体现的。生产率是指每单位投入的产出。生产率提高表现为单位产出所需的投入品数量的降低,或者单位投入的产出数量的增加。技术进步、或采取更有效率的经济制度和经济组织会提高生产率,从而降低成本,增加供给。如果生产率下降,那一定是由

    4、于技术退步,或者是由于经济制度和经济组织出了毛病。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外生变量如政府的政策、资源状况、天气情况、战争等都会对供给产生影响。2.说明需求量变动和需求变动的区别及供给量变动和供给变动的区别。答:为了说明由商品本身价格变化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化和由其他因素变化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化,西方经济学强调需求量变化(Change in the Quantity Demanded)和需求的变化(Change in Demand)之间的区别。前者是指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由商品本身价格变化而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在几何图形上表现为在原有的同一条需求曲线上点的位置的移动。后者是指当商品本身的价格保持不变时,影

    5、响需求量的诸因素中的一个或几个发生变动对需求量变动的影响,在图形上它表现为需求曲线整个位置的移动。同分析需求的变化一样,微观经济学也区分了供给的两种变化:一种是供给量的变化(Change in quantity supplied),是在同一条供给曲线上供给量对应不同价格的点的运动;另一种是供给的变化(Change in Supply),是供给曲线整个位置的移动。3.均衡价格是如何形成的?市场价格机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把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放在一起可以说明均衡价格的形成,两条曲线的交点被称为均衡点,均衡点上的价格和数量分别被称为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西方经济学用“均衡”来说明市场需求和市场供给这两种

    6、相反力量变化影响市场价格变动的趋势,以及市场价格变动影响需求和供给变动的趋势。如果市场需求大于市场供给,市场价格将会提高,根据需求定理和供给定理,价格提高,使需求减少,供给增加,一直到市场需求量等于市场供给量为止。相反,如果市场供给大于市场需求,价格下降将会增加需求,减少供给,直到两者相等为止。当需求量等于供给量时,价格不再具有变动的趋势,而处于一种相对静止的均衡状态。马歇尔把这种使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的价格称之为均衡价格。均衡价格有时又被称作市场出清价格(the market-clearing price),因为在这种价格水平下,买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正好与买者愿意而且能够出售

    7、的数量相等,即不存在过度需求,也不存在过度供给,市场处于均衡状态。均衡价格是在市场供求关系中自发形成的,而均衡价格的形成过程就是市场价格机制的调节过程。市场的价格机制是指价格具有的调节市场供求达到一致而使稀缺资源按需要的比例配置的内在功能。当市场价格偏离均衡价格时,市场上会出现需求量和供给量不相等的非均衡状态。一般来说,偏离的市场价格会自动地回复到均衡价格水平,从而使供求不相等的非均衡状态会逐步消失。如果社会上每一件商品和劳务都能实现供求平衡,按需要配置稀缺经济资源这一基本的社会经济问题就会自动地解决,而无须计划和政府干预。4.如何理解弹性原理在价格机制理论中的作用?弹性理论是价格理论的一个主

    8、要组成部分。弹性理论通过比较精确地测量需求量和供给量与影响它们的各种因素之间的数量关系,丰富了对市场供求法则的认识,为价格理论进一步运用于说明一些现实问题提供了新的分析工具。需求价格弹性与总收益总收益是指生产者在市场上出卖一定商品所获得的货币收入总额,它等于商品的价格乘以商品的销售量,即:TR=PQ,其中,TR表示总收益,P表示价格,Q表示销售量,这里假定生产者的销售量等于市场对该商品的需求量。从公式可以看出,总收益是由价格P和需求量Q两个因素决定的,需求价格弹性恰恰就是测量Q对P变化的反应程度的概念。因此,总收益的变化与需求弹性的大小有关。在市场上,我们看到,生产者为追求货币收入最大化往往采

    9、取两种定价战略:提价和降价。如果不了解弹性理论,就会犯这样一个常识性的错误:提价会提高货币收入,而降价要减少货币收入。其实,由于不同商品的需求弹性不同,货币总收益的变化未必总是与价格的变化成正比。具体说,有两种情况:第一,如果需求是富于弹性的(Ed1),价格下跌提高总收益,价格上涨减少总收益。第二,如果需求缺乏弹性(Ed1),价格下跌减少总收益,价格提高增加总收益。在市场上,各种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存在很大差别,一种商品的价格弹性也随时间、地点和价格的变化而变化。价格提高,总收益不一定增加;价格降低,总收益不一定减少。因此,厂商要想制定使总收益最大化的价格,就必须对商品的弹性作出比较准确预测与估

    10、算。需求的价格弹性与赋税的归宿问题在西方国家,政府对许多商品征消费税,赋税使价格上涨,因此赋税的结果将由生产者和消费者两方面共同负担。弹性原理可以解释赋税的归宿问题。赋税的归宿是指赋税最终的经济负担,即赋税是主要由消费者负担,还是由生产者来负担。一般来说,如果相对于供给来说,需求是缺乏弹性的,那么赋税就向前转嫁给消费者;如果供给比需求缺乏弹性,那么赋税就向后转嫁给生产者。需求的收入弹性与恩格尔定律需求的收入弹性对于分析一国或一个家庭的消费结构及其变化趋势,具有重要的意义。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就是根据计算收入弹性系数,得出了著名的恩格尔曲线和恩格尔定律。恩格尔根据统计资料详细地研究了食物方

    11、面的支出与总支出的关系,从而发现了家庭消费的一个重要规律,即食物在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与家庭收入成反比,就是说,一个家庭越穷,家庭收入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食物开支所占的比重会越来越小。该规律后来称之为“恩格尔定律”(Engels Law),这意味着食物开支的收入弹性小于0。同大多数经济学定律一样,该定律是在假定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才成立的;除了其他因素以外,价格是假定不变的。恩格尔系数是根据恩格尔定律而得出的比例数,公式表示为: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总支出恩格尔系数的取值为大于0和小于1,该系数越是接近于1,表示该家庭越穷;越是接近于0,表示该家庭越富。恩格

    12、尔定律和恩格尔系数既可以反映一个家庭、地区或国家的生活水平和富裕程度,又可以反映其消费结构变动的趋势,是进行生活水平和消费结构比较研究的一个重要指标。5.运用供求原理解释“丰收悖论”(即丰收通常会降低农民的收入)。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农产品的供给弹性大于它的需求弹性。就供给来说,农产品的产量在很大程度因受气候影响而波动很大。随着农产品供应量的变化,农产品的价格也经常起伏不定,而农产品价格的大起大落又会影响第二年农产品的供应量,使其随之大起大落。农产品的价格和产量经常起伏波动,说明农产品的供给曲线弹性很大。就需求而言,由于农产品是生活必需品,对它的需求弹性很小。下图说明,如果让农产品的价格

    13、和产量由自发的供求关系来决定,就会出现这种情况:农民丰收使产品的供给曲线由S1向右移至S2。由于需求曲线缺乏弹性,致使价格由P1大幅度下降到P2,而需求量却仅仅由Q1增加到Q2。由于农产品均衡价格的下降幅度大于农产品均衡产量增加的幅度,最后致使农民的总收入量减少,总收入的减少量相当于图中矩形OP1E1Q1与OP2E2Q2的面积之差。6.什么是供求定理?结合现实经济生活的实例给予说明。供求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可以用“供求定理”(Law of Supply and Demand)来概括:第一,需求增加,使均衡价格上升;需求减少,使均衡价格下降。第二,需求增加,使均衡数量增加;需求减少,

    14、使均衡数量减少。因此,需求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第三,供给增加,使均衡价格下降;供给减少,使均衡价格上升。第四,供给增加,使均衡数量增加;供给减少,使均衡数量减少。因此,供给的变动与均衡价格呈反方向变动,而与均衡数量呈同方向变动。7.分析价格管制政策的原因及其影响。西方经济学认为,均衡价格是在市场上自发形成的,因而具有自动地调节供求使之一致的内在功能。因此,价格机制的作用是完美的,对价格形成机制的干预和破坏,将导致供求比例的失调,出现严重的经济问题。但是在西方国家,政府出于某种目的经常通过规定价格的上限或下限来干预某种商品的价格形成机制。固定价格的经济学分析干预市场价格形成机

    15、制可能出现的结果,从而论证政府对价格管制政策(最高限价和最低限价)所产生的经济问题。(1)最低限价与过剩最低限价,又叫支持价格(support price),价格地板(price floors),是政府为了扶植某一行业的发展而规定的该行业产品的最低价格。最低限价总是高于该产品供求关系自发形成的均衡价格。在西方,由于农产品价格的波动性和农民的特殊利益,最低限价政策经常被用于农产品的价格上。它有时也被用于要素的价格上,如最低工资法。最低限价必然会导致供给量大于需求量,出现过剩问题。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对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产品实行长期的最低限价政策,支持了农业长期稳定的发展,但也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16、最低限价实行之后,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政府如何处理过剩的农产品。政府按最低限价收购农产品,对于剩余农产品,政府要么储存起来,要么销往国外。为了减少储存开支,政府也会采取限制种植面积,使供给曲线左移到均衡价格等于支持价格为止。但这样会使消费者的利益受到损害。二战后,美国政府通过“援助”、“粮食用于和平”、“粮食武器”等各种途径,千方百计扩大剩余农产品出口,就是为了解决农产品供大于求的问题。(2)最高限价与短缺西方国家由于经济、政治或社会原因会对某些产品、劳务或生产要素价格强制实行限制价格。最高限价,又叫价格天花板(Price Ceilings),是指政府为限制某些商品和要素价格上涨而规定的最高价格

    17、,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消费者利益。如西方政府为了增加贫民的福利,经常采取房租限价政策,规定房租不得超过规定的最高标准。再如,对垄断公用事业的价格管制也通常采取最高限价政策。最高限价会造成供给短缺和过度需求。由于价格被限制,不能上升,从而不能通过价格上升减少过度需求,因而出现该商品供给的短缺。解决短缺的办法是:第一,排队;第二,实行配给制。但是这两种办法仍不能消除过度需求,因此,西方经济学认为,最高限价必然导致黑市交易的出现和利用最高限价和均衡价格的差额进行投机活动。另外,供给短缺又会造成卖方市场,使商品质量和服务态度变坏。二战后美国纽约市实行房租最高限价政策,使房主无利可图,不仅出租房屋数量急

    18、剧减少,而且房主拒绝投资修缮房屋,致使有的经济学家认为,房租最高限价政策对城市建设的破坏作用比希特勒的炸弹还要厉害。8.什么是恩格尔定律?分析该定律所具有的经济意义。后来一些西方经济学家根据经验统计资料提出,不仅食物支出方面存在着上述递减情况,衣服等生活必要支出也存在着类似的情况。不仅如此,正如恩格尔自己所强调的,他的定律对经济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食物是农业的主要产品,因此,食物在总消费所占比重的下降,意味着农业在总生产中所占的比重将下降。“均衡增长”,即各部门的同速增长,是不可能的。在合理的假设条件下,农场主和农业工人的数目不仅会相对减少,而且会绝对减少,人口将从农村流向城市。如果这些调整进

    19、行得不够迅速,农业部门的人均收入就会低于非农业部门的人均收入。9.运用蛛网定理解释对农产品的支持价格政策。蛛网定理适用于这样一类商品市场,即生产所需的时间较长,其产量依据销售时的预期价格,而实际市场价格则取决于销售时的供应量。供给和需求由于时间间隔而分离,因此经济变量所属的时间必须明确地表示出来。具体来说,蛛网定理的基本假定是:第一,所生产的产品需要一定的生产周期。生产决策一旦确定之后,不到下一个周期是不能改变的。第二,从需求函数来看,本期的需求量决定于本期的价格。以Pt和Qdt分别代表本期的价格和本期的需求量,则需求函数为:Qdt = f(Pt)。第三,从供给函数看,本期的产量QSt是上一期

    20、价格Pt-1的函数,即: QSt=f(Pt-1)。一般来说,农产品的供给弹性要大于需求弹性。而这意味着市场价格变动对供给量的影响大于对需求量的影响。如此,价格和产量波动幅度逐渐加剧,形成一个向外扩张的蛛网,越来越背离均衡点。所以,农产品的蛛网往往是发散的。于是,农产品价格在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的情况下,经常发生蛛网型波动,从而影响农业生产的稳定性。政府运用支持价格政策对市场进行干预,可以消除或减轻农产品在市场上经常出现的这种蛛网型波动的现象。二、计算题1.根据统计研究结果,1998年美国小麦生产的供给曲线为:Qs=1944+207P。对美国生产的小麦的需求曲线为:QD 3244283P。式中,价

    21、格是以美元/蒲式耳为单位来计算的;数量是以百万蒲式耳/年为单位的。(a)该年每蒲式耳小麦的均衡价格是多少?小麦的均衡数量是多少?(b)小麦的需求价格弹性和供给价格弹性分别是多少?(c)假设干旱使小麦的供给曲线向左移动导致小麦的价格上涨至每蒲式耳3美元,计算的需求量和需求的价格弹性分别是多少?2.假设各种价格水平上对照相机的需求量和供给量如下表:一架照相机的价格(元)80100120每年需求量(万架)200180160每年供给量(万架)190(a)画出照相机的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b)计算价格在80元100元之间和在100元120元价格之间的需求价格弹性。(c)计算价格在80100元之间的供给价

    22、格弹性。1.解:(a)联立小麦的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方程Qs=1944+207PQD=3244-283PQs =QD=Q解得 Q2493,P2.65(b)均衡点的需求价格弹性:Ed=Q/QP/P=Q/PP/Q=-283(2.65/2493)=-0.3均衡点的供给价格弹性:Es=Q/QP/Q=207(2.65/2493)=0.22(c)将小麦的价格P每蒲式耳3美元代入需求曲线的方程QD=3244-283P,解得QD=2395;新均衡点的需求价格弹性:(3/2395)=-0.3542.解:(a)照相机的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如下图所示:(b)80元100元之间ED=Q/P(P1+P2)/(Q1+Q2)

    23、 =(200-180)/(80-100)(100+80)/(180+200)=-0.47100元120元之间ED=Q/P =(180-160)/(100-120)(120+100)/(160+180)=-0.65(c)80100元之间ES=Q/P =(180-160)/(100-80)(80+100)/(160+180)=0.53第三章 效用论与消费者行为1.分析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的异同之处。西方经济学把消费视为欲望的满足过程,因此,解释消费者行为的理论基础是效用论。最早解释消费的效用理论又叫基数效用论。这种理论揭示了效用与消费需求的基本关系,但在如何衡量效用的问题上却存在着致命的缺陷。但

    24、是,从历史和逻辑的顺序上说,它却是效用论的起点。物品所具有的这种满足人类欲望的能力,西方经济学称之为效用(Utility)。基数效用 (Cardinal Utility) 论是西方经济学最早也是最粗糙的效用理论,这种理论认为,可以用基数即1.2.3衡量商品的效用,就如同衡量物体的重量、体积、长度一样。测量效用大小的单位叫做效用单位(Util)。效用是人们的主观心理感觉,实际上是没有办法测量的。后来的一些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认识到效用不能由基数来衡量,但他们又认为,效用论是分析消费需求的重要工具。因此现代西方经济学家用序数效用取代基数效用,以弥补后者之不足。序数效用论认为,虽然消费者不能说出自己对某

    25、种商品的效用量究竟是多少,但他可以说出自己对不同商品的偏好的顺序。例如,他可以说出对A商品的偏好甚于B,对B的偏好甚于C,或者对A和B的偏好是相同的,等等。因此,可以用序数词第一、第二、第三来对消费者的偏好进行比较和排列。这种理论叫序数效用理论(Ordinal Utility)。序数效用论强调相对效用,而不像基数效用论注意绝对效用。前者并不意味着后者所推出的结论是错误的,它们二者仅从不同的角度来认识和揭示效用的特征。以序数排列比以基数排列所受到的限制要少,例如,某一消费者在电影和戏剧两种消费品之间进行选择时更乐意去看电影,但又说不出看电影比看戏剧能多得多少效用单位的满足,用序数效用论就可以解决

    26、这个问题。消费者均衡是指消费者通过购买各种商品和劳务实现最大效用时,既不想再增加、也不想再减少任何商品购买数量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效用论认为,一个理性的消费者的目的是在既定的收入下通过购买各种商品和劳务的选择来实现效用最大化。消费者均衡就是表示消费者实现这一目的时的心理满足状态。序数效用论的消费者均衡的条件是: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两种商品的价格比率,即:MRSXY = Y/X = P/PY此式表示,消费者主观的边际代替率等于市场上客观的价格比率。如果把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解释为它们的边际效用之比,那么,序数效用论的消费者均衡就与基数效用论的消费者均衡完全一致,其公式为:Y/X = MU/MUY = P/ PY 或Y/X = MU/ P = MUY/ PY2.什么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说明边际效用递减的原因和该规律对消费者选择的影响。.答:边际效用(Marginal Utility,记作MU)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追加一单位某商品的消费所能增加的总效用,它是理解消费者行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公式为:MU=TU/Q,即总效用增量与商品增量之比。西方经济学认为,边际效用是随着某商品消费次数的增加而递减的,即最初一个单位商品的消费给消费者的满足程度为最大,以后逐次增加


    注意事项

    本文(西方经济学第三版课后答案(第一至第九章)Word格式.doc)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