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广西桂林市逸仙中学届高考历史复习 专题三 古代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资源ID:7554023       资源大小:31.50K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广西桂林市逸仙中学届高考历史复习 专题三 古代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南方盛产青瓷。3造纸业:建业和扬州是当时南方的造纸中心。南方商品经济比北方相对活跃。隋唐1江南地区的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水稻产量大面积提高,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2农田灌溉:隋开凿大运河,唐设专职官员管理水利事业。江南兴修水利超过六朝总和。筒车是新的灌溉工具。3江东出现便于水田耕作的曲辕犁。4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茶叶成为生活必需品,唐政府征收茶税。1产地分布广。丝麻织品遍布全国;中原和江南分布众多的瓷窑;铁产地有一百多处。2生产规模大,产量多。能制造当时世界上有“海上霸王”之称的海船;唐初洪州造五百艘海船。3分工细,品种繁多,出现新产品。如丝织品中有绫绵等;陶

    2、瓷业中的唐三彩,唐代青瓷中出现秘色瓷。4技艺水平高,融入外来风格。冶铸业中普遍采用切削、抛光、焊接等工艺;造船业中使用推进器的战舰(最早使用机械动力的轮船雏形);丝织业吸收波斯织法和图案风格。1商人的足迹遍及全国,有接待客商的店肆。2水运以运河和长江为主。3隋铸五铢钱,“开元通宝”成为唐通用货币。4市场发达。有固定的“市”;政府设官管理物价和征税;出现最早银行雏形“柜坊”,比欧洲早六七百年;唐后期出现夜市;农村定期举行草市。5允许外商来华贸易。长安和洛阳是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全国商业和国际大都会。长江流域的扬州、益州在唐后期成为著名工商业城市,有“扬一益二”之说。明清1明代棉花种植由江南推向江

    3、北。2明代由国外引进的玉米、甘薯,在清代不断推广,成为高产农作物。3清前期,棉花、蚕桑、茶叶、油料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形成专业生产区域。1生产工具革新,提高质量和生产效率,如明代嘉兴的“纱绸机”。2生产技术提高,增加产品种类。双色套印技术推广。3分工日益细密,促进行业社会新分工。如江南织染业。4生产规模扩大,产量大幅度提高。明中后期,广东佛山冶铁业日出铁产量高。5新的生产关系出现。明中后期,以苏州为中心的江南丝织业中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清朝前期缓慢发展。1国内市场扩大,大量农产品、手工业品投入市场。2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快。3北京、南京是全国性商贸城市,汇集各地特产。4商品经济渗入农村,江

    4、浙地区出现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1北京、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2全国出现数十座较大的商贸城市。重点讲解1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1)南移原因: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南方相对安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北方战乱,北方人民南迁,增加了南方农业劳动力,并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统治者推行劝课农桑、奖励耕织等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南方人民和北方南迁人民的辛勤劳动;政治中心的南移(如南宋)对经济重心的南移也有一定影响等。(2)南移过程:六朝时,特别是东晋南朝时,江南农业得到开发,为以后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打下了基础。隋唐时期江南地区的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水稻产量大面积提高,成为重要的产粮区

    5、;安史之乱后,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唐朝后期,扬州、益州成为长江流域的两个商业都市,有“扬一益二”之称。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明清时期,稳固地形成南方经济领先于北方的格局。(3)南移特征第一,北方人民的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体现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最高水平;第二,南移趋势往往出现在国家分裂、或封建割据、或封建战乱时期。第三,政治中心的南移对经济重心的南移有一定的影响。2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1)国家统一或局部统一的实现,形成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2)统治者推行正确的经济政策,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3)水利是农业的命脉,重视兴修水利,是促进农业发展的

    6、一个重要原因。(4)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5)统治者推行对外开放的政策,既能增加税收,又促进经济的发展。(6)统治者积极推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既能加强各民族之间的友好交往和经济文化交流,促进边疆地区的开发,又能推动内地经济的发展。(7)广大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最直接因素。3古代人口迁移的流向和作用流向:(1)少数民族内迁。(3)内地迁往边疆。(4)华人外流。(5)外族内流。原因:(1)政府移民实边。(2)少数民族学习汉族文明内迁。(3)躲避战乱。(4)海外谋生。作用:人口迁移促进了民族大融合,有利于各族人民经济文化的交流,提高了各民族的素质。人口迁移

    7、也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和南洋经济的发展。古代北方人民大批南迁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开发和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到南宋时,南方成为我国重要的经济重心。4明清时期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1)产生条件:在农业、手工业新发展的基础上,商品经济空前活跃。(2)标志:明朝中期以后,在商品经济比较活跃的以苏州为中心的江南丝织业中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机户雇佣机工进行生产。这种“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实质是一种雇佣与被雇佣关系,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最初萌芽。(3)清朝前期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表现在,手工工场的规模扩大,分工细密;具有资本主义萌芽的部门和地区增多。(4)阻碍资本主义发展因素:其根

    8、本原因是腐朽的封建制度的阻碍。农民遭受残酷的封建剥削,极端贫困,因而无力从市场上购买手工业品。地主和商人将赚来的钱大量用于买房置地,严重影响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封建国家设立众多关卡,对商品征收重税,并严格限制手工业生产规模。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几次禁止海外贸易。(5)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断了中国资本主义正常发展道路。技巧方法(1)注意从纵向、横向两个方面进行复习。横向即单元复习,把某个历史阶段有关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情况进行综合复习;纵向即是把各个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按农业、手工业、商业等相关内容罗列起来进行纵向比较复习,以便从中找出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便于加强记忆。(2)一定时期

    9、社会经济发展是这一时期政治的集中反映,要注意分析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特别是统治者调整政策的目的在于缓和阶级矛盾,巩固封建统治。(3)本专题内容在高考考试大纲中变化比较大,要根据最新的考试大纲进行复习。考题解析【例1】(2000年全国高考题)下列各项,在后世又曾大规模增修或扩建的工程是郑国渠 都江堰 赵州桥 长城 大运河A B C D【思路串讲】我国古代重要的工程建设,在历史上都曾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其中,长城、大运河在不同时期统治者根据自身需要,曾进行过大规模的增修或扩建,如长城就有秦长城、明长城等;大运河有隋运河、元运河等。【标准答案】D【例2】(2001年全国高考题)历史上曾有“天下之盛,扬

    10、为首”之说,扬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是在 A东晋 B唐朝 C南宋 D明朝【思路串讲】唐朝在安史之乱后,北方陷入藩镇割据局面,南方相对稳定,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南方商业贸易的发展和城市日益兴起,这些城市大多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和沿海地区。扬州地处长江和运河的交汇处,商贾如织,吸引了许多大食、波斯等国的商人在此经营珠宝生意,商业十分繁荣。市内的商业活动已不受日落的限制。同时,益州(今四川成都)是西南的政治、经济中心,商业也很繁荣。当时有“扬一益二”的说法,这反映在唐朝后期,扬州的经济地位已超过长安、洛阳。【标准答案】B【例3】(2003年全国高考题)我国古代用木炭冶炼生铁始于A西周 B春秋时期

    11、 C战国时期 D西汉【思路串讲】冶铁业的发展水平直接体现了古代文明的发展程度,我国是世界上较早掌握冶铁技术的国家。春秋战国时期冶铁技术水平的提高和铁器大量用于战争、水利、农业等方面,直接刺激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使用木炭做冶炼燃料是当时提高铁质的重要技术。但教材中没有某一时期用木炭作燃料这一叙述,需要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判断。【例4】(2004年全国高考文综题)城市的发展水平可以反映一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回答例(1)(3)题。(1)下列关于唐长安城的表述,正确的是 宫殿宏伟,街道整齐 注重城市绿化,建有排水设施 突破“坊”“市”界限,商业活动没有区域限制 是当时的国际大都会 A B C D【思

    12、路串讲】唐都长安是当时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当时国际性的大都市。唐都长安商业活动中限定在“市”里,且有严格的时间限制,故排除即可。(2)宋朝张择端所绘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当时哪一城市的繁华景象? A苏州 B东京 C泉州 D临安【思路串讲】北宋时期最繁华的商业城市是东京,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反映的是宋都东京的繁华景象。(3)呼和浩特城建成于明朝时期,这座城市的修建 A适应了明王朝对蒙古作战的需要 B加强了蒙古地区与内地的贸易往来 C密切了满蒙关系 D表明蒙古放弃了游牧生活方式【思路串讲】呼和浩特是明朝后期,鞑靼与明修好,恢复封贡互市而建,是中原与蒙古地区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例5】(2004

    13、年广东高考题)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农业迅速发展,其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水平较高,起到推动作用 B北方人口南迁并带去先进生产技术 C江南越人开始从事农耕生产 D江南的气候、土壤对农业发展有利【思路串讲】南朝时,江南经济发展的因素很多,如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北方战乱,北民南迁,农业劳动力增加,并带去先进的工具和技术;统治阶级为保证国用,调整政策,重视生产的发展。但主要原因是生产技术的进步。【例6】(2004年广东高考题)唐代中日交通的主要港口城市是 A明州 B扬州 C泉州 D广州【思路串讲】唐代扬州既是重要的工商业城市,也是对外交往的重要港口。唐

    14、时,对外交往有海路和陆路之分。从海路方面来讲,从登州和扬州出发,到达日本、朝鲜。【例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买卖)而足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摘自史记货殖列传材料二 (东晋建立后)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区域之内,晏如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之年),则数郡忘饥。会土(会稽郡)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上地,亩值一金,荆城(荆州)跨南楚之富,扬部(扬州)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摘自宋书卷五十四材料三 朝廷在故都时(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

    15、为东南根柢。语曰:“苏常熟,天下足。” 摘自陆游集材料四朝代南方北方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西汉247068519.8%998578580.2%唐代392041543.2%514852956.8%北宋1122476062.9%662429637.1% 摘自杨远西汉至北宋中国经济文化向南发展回答:(1)材料一反映南方经济状况如何?材料二、三、四反映南方经济有哪些发展?(2)上述材料反映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3)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思路串讲】从材料中撷取信息,然后使用这些信息去解决问题。处理表格也是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一个基本手段。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进行综合分析、概括得

    16、出结论。【标准答案】(1)西汉南方地广人稀,耕作方式落后,交换不发达;东晋南方地广野丰,农业产量提高,工商业发展起来;唐代南方户口增加,数量接近北方;宋代南方户口数量大大超过北方,农业迅速发展,国家赋税仰仗南方。(2)随着南方经济的发展,我国古代经济重心从北方转移到南方(或南方经济的发展超过了北方)。(3)南方社会相对安定;人口增长,增加了劳动力,特别是北方农民南迁,带来了较进步的生产工具和技术;政府注意农业生产,重视兴修水利。【例8】(2003年全国高考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中后期有人作醒世词描绘世态人情:“世间人睁眼观见,论英雄钱是好汉。有了他诸般趁意,没了他寸步也难。人为铜钱,游遍

    17、世间。求人一文,跟后擦前。” 材料二 明中后期“奴富至数百万,初缙绅皆丑之,而今则乐与为朋矣”;“缙绅家之女(婚嫁)惟财是计,不问非类”。 林居漫录 材料三 明中后期上海人陆楫反对“财节则民可与富”的禁奢主张,认为“吴越之易为生者,其大要在俗奢。市易之利,使其相率而为俭,则逐末者归农矣”。 蒹葭堂杂著摘抄 材料四 “大贾富民者,国之司命(掌握国家命脉)也”。 王夫之:黄书 上述材料反映了这一时期的怎样一种社会风气与观念?结合当时历史背景指出这种风气与观念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思路串讲】明中后期,随着农业、手工业生产的发展,商品经济空前活跃,工商业市镇繁华,在江南等局部发达地区的丝织业等手工业

    18、生产部门中,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与此同时,思想文化领域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本题依托教材四条原始材料,要求通过解读这些具体材料,分析概括出反映当时社会风气与观念的核心要点,并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对其进行评价,得出蕴含的道理及对今天仍有一定启示效果。【标准答案】拜金、重商和倡奢。冲击传统等级观念,刺激商品经济发展;助长统治阶级的腐朽倾向(或激化阶级矛盾)。【例9】(2005年北京高考文综题)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是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 据清苏州府志记载,自明朝万历年间,掌握纺织专业技能的人口开始进入苏州城。清晨,这些有技术的“机工”伫立桥头,等待拥有织机和机房的“机户”雇佣

    19、。这种现象也出现在江南其他一些城市。 试述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及历史作用。【思路串讲】材料中提供的信息是“掌握纺织专业技能的人口”、“机工”、“机户”可知,在清朝前期的苏州资本主义萌芽在成长中,由此根据问题逐项回答。【标准答案】原因:人身依附关系松弛,粮食产量增加,分离出劳动力从事专业化和商品化的生产,城市独立的手工业工场兴起。 历史作用:江南一带稀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误区诊断本专题与当今我国“三农”问题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密切的关联,且内容较多,在高考中几乎每年都一定量的试题出现,应是我们复习的重中之重。为此,要区分各个时期经济发展的情况。要注意教材在本专题有关各个时期经济发展情况的地图如

    20、水利工程分成、重要手工业产地、城市及反映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的图片等。要注意经济发展与统治政策调整的关系。要学会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相关理论分析经济发展的原因。要突出历代经济发展特点。【例10】(2005年苏、锡、常、镇一模卷)战国时期的著名水利工程主要分布在现今哪些省份 A山西、四川 B江苏、安徽 C陕西、四川贵州、江西误点:一是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二是水利工程所处地理位置。辨极:战国时期兴修的水利工程主要李冰父子在今四川兴建的都江堰,水工郑国在今陕西修建的郑国渠。答案:C【例11】东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特点是 A新式农具层出不穷 B南北经济趋向平衡 C农作物新

    21、品种得以广泛种植 D经济重心开始南移一要区分不同时期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二,最大的干扰项是经济重心南移。辨析:我国南方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东晋南北朝,隋唐,两宋尤其是南宋,南方逐渐发展为我国的经济重心移。B【例12】促使春秋晚期,井田制走向瓦解的最重要因素是 A青铜工具的大量使用 B冶铸业的发展进入新阶段 C各诸侯国的政治改革 D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一是井田制瓦解的原因;二是工具的使用。井田制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其走向瓦解的原因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这一时期生产力的发展表现在铁农具和牛耕技术的革新方面。D【例13】对隋唐商业活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邸店为远距离和大宗商品交易提供服务B

    22、柜坊是为大量货币存放和借贷服务的机构C唐朝后期出现对“日中为市”古风的突破D隋唐的商业代表了我国古代历史上商业的最高水平一是理清邸店、柜房、“日中为市”的概念;二是商业活动的水平。隋唐时期,商业活动的内容很多,除题目备选项中涉及到的“邸店”、“柜房”、“日中为市”到“夜市”外,还有货币、农村的草市等,但这些均不能代表古代中国商业的最高水平。【例14】(2005年苏、锡、常、镇一模卷)唐朝时期的扬州和明清时期的苏州,城市发展有什么特点?试分别概述其原因。一是对唐后期扬州和明清时苏州城市的特点;二是分析形成扬州、苏州城市特点的原因。扬州是唐朝后期著名的工商业城市,处于长江和运河交汇处,水路交通发达

    23、,且是对外交往的重要港口;苏州是明清时期著名的工商业发达的城市,在商品经济发展情况下,稀疏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最初萌芽。唐朝后期,扬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其经济地位超过长安和洛阳;出现夜市。明清时期,苏州丝织业发达(苏州蚕桑业发达),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扬州地处运河和长江的交汇处,水陆交通发达;江南物产的集散地;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埠。苏州农业、手工业发达,商品经济的发展。自主感悟 真题演练1(2004年南京二模题)南朝时期,促使江南经济开发,南北经济趋向平衡的最主要原因是 A北方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的南迁 B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的共同开发 C统治者推行劝课农桑发展农业的政策 D南朝政治中心皆

    24、位于江南地区2青瓷中最著名的秘色瓷出现于 A商周 B魏晋 C隋朝 D唐朝3(2004年镇江二模题)下列经济现象在中国历史上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扬一益二” 编户齐民 “民年五十,免役收庸”更名田 A B C D4(2004年南通一模试题)下列涉及到封建生产关系调整的改革是 管仲改革 王安石变法 改土归流 摊丁入亩 A B C D5明朝时期,太湖地区出现大量“以机为口,以梭为耒”的家庭;苏州震泽镇及近镇各村居民“尽逐丝绸之利”,松江地区男女几乎均以棉织为业,景德镇有制瓷窑近1000多座。综合上述现象,可以直接说明的结论是 A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地区性社会分工扩大 C手工业生产力提高 D商品经济高度

    25、发展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有关明清时期苏州地区经济)迨至嘉靖末、隆庆间末富居多,本富益少。 引自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者,又十之二三矣。 引自何良俊四友斋丛书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引自苏州府风俗考材料二 乾隆帝给英王的敕谕曾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梁廷楠粤海关志卷23嘉庆帝的上谕说:“天朝富有四海,岂需尔小国些微货物哉?”清代外交史料雍正九年(1731),广东布政使杨永斌奏:定例,铁锅不许出境

    26、货卖,而洋船私带,禁止尤严。违者,船户人等照例治罪,官役通同徇纵,照徇纵废铁例议处。嗣后令海关监督详加稽查。至船商煮食器具,铜锅砂锅俱属可用,非必尽需铁锅,亦无不便外夷之处,于朝廷柔怀远人之德意,并无违碍。得旨:铁不许出洋,例有明禁,而广东夷船,每年收买铁锅甚多,则与禁铁出海洋之功不符矣。杨永斌所奏甚是,嗣后稽察禁止及官员处分商人船户治罪之处,悉照所请行。粤东既行查禁,则他省洋船出口之处,亦当一体遵行,永著为例。 清世宗宪皇帝实录卷113请回答:(1)概括材料一所反映的苏州经济的新现象。(2)根据材料二,指出这种新的经济现象发展缓慢的原因,以及它对中国历史发展的主要影响。(3)举例说明这种新现

    27、象在思想文化领域中的反映。7(2005年全国高考文综题二)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回答(1)(4)题。(1)春秋时,楚相孙叔敖主持修建芍陂,推动了所在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该水利工程位于A成都平原B河北平原C渭河平原D淮河流域(2)隋朝大运河的一段利用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开凿的古运河。这一段是A永济渠B通济渠C邗沟D江南河(3)筒车在中国古代南方农业生产中发挥过重要作用,这一灌溉工具创制于A三国时期B南北朝时期C唐代D南宋(4)新中国的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建成于A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B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十年期间C文化大革命期间D改革开放时期

    28、名师押题预测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我吴市民,罔藉田业,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百数人嗷嗷相集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饔餮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 西台漫记记葛贤材料二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浮食奇民,朝不谋夕,得业则生,失业则死,臣所睹记,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 明神宗实录卷361材料三 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织文曰缎,方空曰纱。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缎工


    注意事项

    本文(广西桂林市逸仙中学届高考历史复习 专题三 古代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