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四章Word下载.doc

    • 资源ID:7548883       资源大小:451KB        全文页数:2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四章Word下载.doc

    1、上海三罢的实现,震动全国,全国22个省150多个城市迅速响应。至此运动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它超越了知识分子范围而成为有广大工人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参与的全国范围的爱国民主运动,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运动主力由学生转为工人,这表明日益壮大的中国工人阶级独立的登上了历史舞台。在全国革命运动的压力下,中国代表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3、五四运动发生的意义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有学生、工人和其他阶级联合起来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其意义在于带有彻底的反帝国反封建的意识;同时工人阶级展示了它强大的力量,独立的登上了历史舞台,从而使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积极的投身到工人组织中去宣扬马克思主义,促进了

    2、马克思主义于工人运动的结合,在思想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成立作了准备。五四运动还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运动的序幕。(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十月革命第一次把社会主义从理论变成活生生的现实,极大的鼓舞了中国人民,给正在苦苦需求出路的中国先进分子,带来了新的希望。马克思主义通过东、西、北三个方向的不同渠道传播到中国:东李大钊、李达等人从日本引入中国;西周恩来、蔡和森等留学法国直接从法德直接输入;北张太雷、瞿秋白等利用赴俄的机会,结合俄国实际宣传社会主义。“五四”前创刊并对传播马克思主义起了较大作用的进步刊物,如新青年、每周评论等,在“五四”后继续传播马克思主义。在“五四”后一

    3、年中,全国又创办了数百种新刊物,其中许多刊物都注意对十月革命、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宣传。这一时期,宣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在全国各地陆续出现。1920年3月,李大钊在北京倡导和成立了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会。1920年5月,相继成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团体,有陈独秀在上海组织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王尽美、邓恩铭等在济南创办的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毛泽东在长沙以新民学会会员为骨干创办的觉悟社等。这一时期,大量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被翻译出版。1920年8月,上海出版了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这是共产党宣言的第一个中文译本。2、五四时期的各种新思想五四运动后,西方各种思潮涌入中国,各种思潮、学派都有人研究

    4、、宣传和信仰,有些还与传统观念相互糅合、掺杂,形成了学说纷起、百家争鸣的局面。在这些学说中影响较大、流传较广的有实用主义、吉尔特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国粹主义、等。实用主义实用主义于19世纪末形成于美国,是美国社会生活的产物和体现。实用主义的的核心观点是主张从人本主义的立场,用经验主义的态度去观察、处理一切问题,而所有效果的意义就在于对人的、人生的有用,这就是实用主义意义论的核心。真理必定是善的,是有价值的,真理必定是对人生有好处、有用的;不善必不真,对人生没有意义的东西决不会是真理。这就是实用主义真理观的核心,其结论便是:真的就是有用的,有用的就是真的。实用主义的缺陷在于它把对个人是否有利、

    5、方便作为衡量人生价值标准的人生观。这种“有用”就是指满足个人的需要和个人的欲望。在对待人生问题上,他把“方便”、“有用”作为评价人生价值的标准,在他看来人生就是投机、冒险,个人不管用什么手段,只要达到“实用”就获得了真理。实用主义的人生观在我国的现实生活中表现为个人脱离国家、社会的需要和人民的利益,置社会道德于不顾,不择手段地捞取个人的“有用”和“实惠”基尔特社会主义基尔特社会主义有叫行会社会主义,是产生于英国20世纪初工人运动中的一种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它主张由工人、工程技术人员组成专门的生产者联合会来管理工业生产,实行产业民主、产业自治,国家则负责产品分配和保证全面消费,以和平地消灭资本

    6、主义,解放劳动者,最终来替代资本主义。起缺陷是没有认识到任何政权的掌握必须经过艰苦的革命斗争才能真正的取得胜利,和平的过渡和取代只是一厢情愿的做法。无政府主义无政府主义(或安那其)它的基本立场是反对包括政府在内的一切统治和权威,提倡个体之间的自助关系,关注个体的自由和平等;它的政治诉求是消除政府以及社会上或经济上的任何独裁统治关系。按照无政府主义的基本理念,人类社会存在数千年的等级制度是不合理的。任何权威机构和个人,譬如政府、教会、政治首脑,都没有必要存在,而且他们的存在阻碍着人类进步。在等级制度下出现的权威和精英们拥有权力,而权力具有天生的腐败性质,拥有权力的人会关注于如何维持扩展自身获得的

    7、权力。作为典型等级制度中权威机构的政府,会拥有替其属民作出裁决的权力,这就意味着个人的自由被无限的缩减。同时,大部分人在服从和期望由权威和精英组成的政府的选择,而失去自我思考的能力和自我选择的权力。 无政府主义它的缺陷在于这种思想以主观主义和个人主义的世界观为基础,反映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一部分破产的小资产者的情绪和愿望,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开展起了很大的阻碍和破坏作用。陈独秀等党的创始人发表了一系列文章,阐明了:一、不能抽象地反对一切强权,反对一切国家。他们指出:“强权所以可恶,是因为有人拿他来拥护强者无道者,压迫弱者与正义。若是倒转过来,拿他来救护弱者与正义、排除强者与无道,

    8、就不见得可恶了。”二、在一个团体、一个社会内,人人都要绝对自由,那是办不到的,也是不可能的。劳动团体的权力不集中,各团体自由自治,这不仅不能打倒资产阶级,而且会被资产阶级所利用,分化瓦解,各个击破,使劳工运动遭到破坏。国粹主义在清末政局动荡不安、革命风起云涌的背景下,出现了一股以“研究国学,保存国粹”为宗旨的社会思潮。国粹派认为,“国粹”是“我们汉种的历史”,包括“语言文字”、“典章制度”、“人物事迹”。他们提倡国粹的目的,一是“激动种性,增进爱国的热肠”,鼓吹“革命光复”;二是从古代“良意美法”中寻找克服和避免资本主义弊端的对策,反对“醉心欧化”。捍卫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 国粹主义其缺

    9、陷在于表现出一种对中国古代文化学术不加分析,不作批判,不分优劣地一律大加赞赏,甚至把封建糟粕也当做精华进行吹捧的过分崇古倾向。譬如,他们一面倡导挣脱家族束缚、争取人性解放,一面又提出“家族伦理不可骤废,若以家族伦理为可废,造成人们思想认识混乱,也削弱了国粹派反封建的锋芒。国粹派在对待西方文化问题上,将反对帝国主义与反对学习西方混淆起来,将批判资本主义弊病与否定西方文化混淆起来,一方面表现出中国资产阶级对西方帝国主义文化侵略的抗议,同时也是过分推崇“国粹”,受传统封建文化束缚而无力自拔的结果。这种对西方文化的偏见,同样不利于近代新文化的建设。五四运动后,大量西方思想涌入中国,可谓百花齐放,极大地

    10、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融和人们的思想解放。各种思想在探索中争论、在选择中取舍,在分化中组合。3、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一批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进知识分子,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同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如同胡适的争论反映了中国要不要马克思主义、要不要进行社会革命的论战,论战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引发了新文化界的重新组合;同梁启超主张的基尔特主义的论战实质是反映了中国是走社会主义道路还是走资本主义道路、是用革命方法还是用改良方法来改造中国,划清了科学社会主义与其他社会主义的界限;同黄凌霜、张伯根的斗争划清了马克思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界限,通过这些争论和斗争使许多先进知识分子完

    11、成了由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进而转变成为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最早成为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继李大钊之后,陈独秀、毛泽东、周恩来、蔡和森、瞿秋白、恽代英、等人在1920-1921年间也先后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在建党过程中,得到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的热情的帮助。在维金斯基的帮助下,陈独秀开始了建党的筹建工作。1920年8月,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在上海成立,陈独秀被推举为书记。10 月,李大钊发起了北京共产主义小组。1920秋,陈潭秋、包惠僧建立起武汉共产主义小组。1920年秋冬之交,陈独秀与毛泽东联系,成立了长沙共产主义小组。1920年12月,在李大钊的帮助下,济南共产主义小组成立,成员

    12、有王尽美、邓恩铭等。1920年12月,在陈独秀帮助下成立了广东共产主义小组。此外,在法国和日本也先后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4、中国共产党纲领的制定(1)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1年7月23日晚,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贝勒路树德里3号秘密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有李达、李汉俊、张国焘、毛泽东、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周佛海等13人,代表着全国50多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也出席了会议。党的主要创始人李大钊、陈独秀因事未能出席。会议由张国焘主持。30日晚,受到租界法国巡捕的搜查后,31日,与会代表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一只游船上继续举行会议,并于当日闭幕。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纲领

    13、、关于当前实际工作的决意,选举产生了党的中央领导机关中央局,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张国焘为组织主任,李大钊为宣传主任。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在中国出现了完全新式的、以共产主义为目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的工人阶级的政党。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工人阶级有了坚强的司令部,“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2)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由于中共一大理论的准备不足,且对当时中国革命的性质和任务缺乏认识,没能制定出切合中国当时实际的民主革命纲领。中国共产党在探索民主革命纲领时,得到列宁和共产国际的直接帮助,中国

    14、共产党接受了列宁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基本思想,开始认识到中国革命必须经历一个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和完成这个革命的反帝反军阀的任务。1922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发表对于时局的主张,提出解决中国纠纷的唯一出路即“只有打倒军阀,建设民主政治”。1922年7月16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有陈独秀、李达、张国焘、蔡和森、邓中夏等12人,代表全国95名党员。大会的中心任务是制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大会宣言。宣言对国际形势的分析,提出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革命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革命对象是国际帝国主义和封

    15、建军阀,革命动力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大会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党的最高纲领是:“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社会”。党的最低纲领,即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中共二大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初步解决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的问题,为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正确的方向。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实际的初步结合,它为中国共产党人继续深入

    16、探索中国道路奠定了基础,标志着创建工作完成。5、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早期运动(1)早期的工人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集中力量领导工人运动在1922年1月至1923年2月,掀起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其中,规模较大的有香港海员罢工、安源路矿工人罢工、京汉铁路工人罢工。1923年2月7日,京汉铁路工人罢工是这次全国工人罢工斗争的高峰,遭到吴佩孚的残酷镇压。二七惨案后,各地工人运动和工会组织也遭到军阀的破坏,全国工人运动暂时转入低潮。(2)早期的农民运动中国共产党在集中力量领导工人运动的同时,也开始注意从事农民运动。在早期的农民运动中,规模较大、影响深远的,是彭湃领导的广东海丰、陆丰农民运动。广东农

    17、民运动的发展,打击了封建地主势力,为以后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统一和巩固提供了重要的条件。湖南也是农民运动兴起较早的地区。1923年4 月,中共湘区委员会派刘东轩到衡山岳北、白果一带发动农民运动,9月,成立了湖南省第一个农会岳北农工会,会员发展到10万人以上。二、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的失败(一)、国民党改组(改组的原因)(1)辛亥革命失败后,为在中国确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制度,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先后发动了二次革命、护国讨袁和护法运动,为再造新民国而不懈奋斗。1922年6月第二次护法运动失败后,孙中山深切认识到依靠军阀是不行的,要依靠党的力量。但当时的国民党成分复杂,党员入党目的不纯,国民党的指导思想、

    18、政治纲领、组织纪律,都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孙中山深感这个党有彻底改造的必要。在孙中山奋斗的历史中,曾多次向帝国主义国家呼吁援助,但结果总是帝国主义国家支持军阀反对他。十月革命后,孙中山和列宁与苏俄政府开始函电往来后就开始同共产国际和苏维埃俄国方面有关人士接触。孙中山深感只有列宁和他领导的苏维埃俄国才能真正帮助中国革命。(改组的力量)(2)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首先集中力量从事工人运动。但是,斗争的事实也表明,中国工人阶级孤军奋战是不能战胜强大敌人的。必须团结广大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民主派,建立广泛的反帝反封建的统一战线,组织人民武装力量,进行武装斗争,才能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1922年8

    19、月,中共中央召开特别会议,专门讨论与国民党合作具体问题。会后,共产国际代表马林、陈独秀、李大钊分别会见孙中山,向他说明中国共产党关于国共合作主张。之后,李大钊等中国共产党人先后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着手帮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改组的进行)(3)在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孙中山开始积极着手对国民党进行改组。1923年10月25日,国民党改组特别会议在广州举行。会议委任廖仲恺、谭平山、胡汉民等9人为新的国民党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负责进行国民党的改组工作,并决定于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年底,李大钊应孙中山之邀到达广州,帮助筹备国民党一大。孙中山联俄联共和改组国民党的工作,

    20、遭到了国民党右翼势力的强烈反对。但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的决心坚定不移,改组工作继续进行。(二)、国共合作的实现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在孙中山的主持下,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到会代表165人,代表的产生,一部分由孙中山指定,一部分由各地党员推选产生。大会重要的成果是通过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宣言的核心部分是第二部分“国民党之主义”,它对三民主义作了新的解释。重新解释的民族主义,增加了对外反对帝国主义,对内主张各民族平等的新内容。宣言指出:“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所谓“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就是“免除

    21、帝国主义之侵略,使中国民族的自由独立于世界”。所谓“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就是“承认中国以内各民族之自决权,于反对帝国主义及军阀之革命获得胜利以后,当组织自由统一的(各民族自由联合的)中华民国”。重新解释的民权主义,主张直接的、普遍的、革命的民权,规定国民不仅有选举权,“且兼有创制、复决、罢官诸权”;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为少数者所得而私”;“效忠于帝国主义及军阀者”,不得享受自由权利。重新解释的民生主义,规定了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的原则。平均地权是由国家通过征税和收买的办法,使土地之增值收归国家,防止“土地之权为少数人所操纵”。对缺乏田地的农民,则由国家给以土地,资其耕作。节制资本是防

    22、止私人资本操纵国民的生计,对具有独占性质或规模过大的企业,要由国家经营管理。国家还要制定劳工法,以改良工人的生活。宣言重新解释的三民主义,具有鲜明的反帝反封建的时代特色,它和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基本是一致,因此,它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成为革命统一战线的共同纲领。大会在经过激烈的辩论后,通过了中国国民党章程草案还确认共产党员及社会主义青年团员可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改组后的国民党,共产党员占执行委员总数的1/4,实际成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反帝反封建的政治联盟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国民党的改组,大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国民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正式

    23、确立,标志着大革命时期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确立。国共合作的实现,无论对中国革命的前途,还是对国共两党的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意义。这次大会成为中国革命新高潮的起点。(三)、国共合作的革命行动1、革命武装的建立长期的革命实践,使孙中山认识到革命军队的重要性,在苏俄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在1924年1月,国民党开始筹备黄埔军校。1924年6月16日,黄埔军校开学,孙中山任军校总理,蒋介石校长,廖仲恺为党代表,第一期学员共645名。其中以黄埔军校部分成员为骨干,从广东、广西、湖南的贫苦农民中招募士兵组建成国民革命军第4军独立团,全团共有2100多人,叶挺任团长,直属于中共广东区委,团内设有

    24、共产党支部,营设党小组,这是共产党领导的唯一的一支正规军队,具有很强的战斗力。在1924年10月在广州平定了商团武装进、1925年2月1日平定了陈炯明军阀在广州的势力、1925年6月11日平定了驻广州的滇、桂军阀。1925年7月1日,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以下通称广东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宣告各军一律改称国民革命军。1925年9月,陈炯明在英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支持下,借东征军回师广州之际,纠集残部,重占东江一带,并企图进犯广州。10月1日,广东革命政府组织第二次东征,蒋介石担任总指挥,周恩来担任政治部主任,在省港罢工工人和东江农民的大力支持下使广东革命根据地得到统一,为北伐战争和工农运动的发展奠定

    25、了基础。广东的统一,促使了两广的统一,1926年3月30日,两广合作宣言发表,广西的李宗仁、白崇禧等表示,桂军接受改编。两广的统一使革命根据地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2、北伐战争(1)北伐前夕的国内形势“五卅”运动后,以广东革命政府为代表的革命势力和以北洋军阀为代表的反动势力之间的斗争日益尖锐。当时的北洋军阀有三大派系:奉系张作霖控制东北、京津地区,拥有军队30万人。直系吴佩孚控制两湖、河南及陕、直的一部分,拥有军队20万人;直系孙传芳控制赣、皖、苏、浙、闽、沪地区,拥有军队20万人。张、吴已在“讨赤”的旗帜下联合孙传芳和西南军阀,准备进攻广东。在这种情况下,国民政府只有先发制人,出师北伐,

    26、才是粉碎北洋军阀反革命“南伐”的最好办法。北伐战争的前奏是援湘作战。1926年3月,吴佩孚调派军队入湘攻打与广东国民政府有联系的唐生智,唐向两广求援。国民政府派第四军、第七军各一部援湘。国民革命军求援作战,很快稳定了湖南战局,揭开了北伐战争。(2)北伐战争的进程(1926年7月1927年3月)根据“先打吴佩孚”的战略方针,两湖成为北伐的主战场。北伐军以叶挺独立团为先锋,投入西路军第四、七、八三个军共5万人参加战斗。在工农及学生群众的大力支持下北伐军捷报频传。1926年7月中旬,进占长沙。随后克平江、岳州,进入湖北作战,8月,北伐军取得军事要隘汀泗桥和贺胜桥两次战役的胜利。之后,北伐军很快攻占汉

    27、阳、汉口及武昌。至此,吴佩孚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吴佩孚的主力即将被打垮时,北伐主战场转向江西。1926年9月上旬,北伐军向江西攻击,很快占领20余县和赣南重镇赣州。10月下旬,北伐军兵分三路克九江、南昌,孙传芳主力大部被消灭。同时,福建战场也取得胜利。北伐军攻占永定后,福建军阀势力急剧分化,纷纷倒戈,北伐军未经大的战斗,即占领闽南各地,1926年12月进占福州。国民革命军开始北伐后,冯玉祥国民军加入国民革命。1926年9月,冯在五原誓师参加北伐,随后国民军经甘肃进军陕西,年底占领陕西全省。1927年1月,北伐军分三路继续进军。2月,东路军进占杭州,3月,北伐军东路军进入上海,中路军的江右军攻占南

    28、京。北伐出师不到10个月,就消灭了吴孙两大军阀的主力,从广州打到武汉、南京、上海,使革命区域由珠江扩展到长江流域。3、工农运动的发展在北伐战争胜利进军推动下,工农运动在全国,特别是湘、鄂、赣等省迅猛发展。在城市,工人运动和工会组织有了较快发展。1927年春,全国总工会会员已由北伐前的120万人增至200万人。1927年1月,在汉口、九江英租界相继发生民众与英国士兵的冲突,民众死伤数人。随即,民众冲入并占领了汉口英租界,国民革命军独立第二师也接管了九江英租界。在民众的强大压力下,2月9日,英国被迫与广州国民政府外交部签订协定,由中国正式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第一次收回租界)在农村,以湖南为中心

    29、的农民运动,急风暴雨般地发展起来。北伐开始时,湖南农民协会会员仅20万人,1926年11月迅猛增至137万人。湖北、江西、广东、河南、浙江等省农民运动也都有很大发展。农民阶级夺取乡村政权,开展减租减息,没收土豪劣绅的土地财产,建立农民自卫武装,否定封建的宗法思想和制度,改良习俗。沉睡数千年的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严重动摇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四)、国共合作的失败1、统一战线内部的斗争 统一战线建立后,国民党内部分化的左、中、右派政治力量围绕领导权问题进行斗争。孙中山1925年3月12日逝世后,斗争日益尖锐起来。1925年六七月间,戴季陶先后发表了孙文主义之哲学的基础、国民革命与中国国民党两本小册子,提出了一整套反动理论戴季陶主义。其核心是反共、反对统一战线。戴季陶给国民党右派提供了反共思想武器,成为他们篡夺革命领导的思想基础


    注意事项

    本文(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四章Word下载.doc)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