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自然辩证法概论》思考题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

    • 资源ID:7548796       资源大小:104KB        全文页数:2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自然辩证法概论》思考题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

    1、2、科学技术工程观。科学技术工程观使人们对科学技术与工程的总体看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工程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反映了自然观与社会历史观的统一。3、科学技术工程方法论。科学技术工程方法论研究科学技术工程活动中的普遍性方法的性质与规律。4、科学技术工程与社会。科学技术工程与社会主要研究科学技术工程与社会的关系,追求科学、技术、工程和社会四者的协调发展。学科性质:1、自然辩证法就其学科性质而言,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带有哲学性质的学科。2、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中,自然辩证法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之间,既是并列的关系

    2、,同时又体现和渗透于这些部分之中。3、自然辩证法又不同于普遍的哲学原理,它在科学技术的具体学科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原理之间,居于一个中间层次。4、自然辩证法是自然科学、技术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反思性的特点。2试述自然辩证法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意义。现代自然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科学管理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决定性因素,是使物质文明建设走向新阶段的主要支柱。对我国来说,自然科学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将在根本上决定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是关系到迅速增强国力和民族振兴的大事。而自然辩证法为现代自然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管理(包括科技管理)提供理论基础、科学思维方法

    3、和科技方法论的指导,促进知识形态的自然科学技术向物质生产力转化,缩短科技成果运用于生产建设的周期,有力地推动着物质文明建设的发展。自然辩证法为繁荣自然科学技术与制定国民经济发展战略规划、战略部署和进行科学预测及决策等提供科学理论根据。学习、研究和运用自然辩证法指导科学研究及进行现代化管理,会促进科学、技术、经济、社会的改革和协调发展。第二讲: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第一节:概述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即从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第二节:概述现代自然观三方面新发展的思想渊源和形成基础,重点讲授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的内容与意义,分析三者之间的联系,在讲授中要突

    4、出强调科学发展观战略思想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在实现中国梦伟大进程中,生态自然观是指导建设美丽中国的基本理念。1.什么是自然观?简述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形成的历史过程及其基本想和特征。自然观是人们对于自然界的根本看法或总的观点,它既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演变经历了三个阶段: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的基本特点是直观性、思辨性和猜测性。它的产生,标志着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已冲破原始神话和宗教和藩篱,开始运用理性思维去探索自然的本质和规律。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摒弃了古代朴素辩证法自

    5、然观的直观性、思辨性和猜测性,是巨大的进步,对于近代自然科学和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有历史性的贡献。但它的局限性表现在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不彻底性。基本思想: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万物的本原;意识和思维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时间和空间是物质固有的属性和存在方式;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之中;在自然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人类和人类社会;随着人类实践活动的深入,出现了“人化自然”,是人的现实的自然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特征表现为:(1)实践性。它主张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实践对认识自然界起到决定作用。(2)历史性。它主张自然界的历史是人类生成

    6、的历史和自然界对人的生成作用的历史,认识自然界也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过程。(3)辩证性。它以实践论为基础,达到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自然史和人类史的统一、人的受动性和能动性的统一、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的统一。(4)批判性。它取消了牛顿的“第一推动说”,批判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等人的错误观点,是“唯一把自觉的辩证法从德国唯心主义哲学中拯救出来并运用于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历史观”。2简述系统自然观的基本思想以及自然界系统演化的特点。系统自然观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概括和总结了自然界系统的存在和演化规律所形成的总的和根本的观点。它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发展的当代形态之一。系统自然观的基本思想:物质观:开始把具有

    7、复杂性特征的事物作为研究对象,注重结构、相互关系及其演化.时空观:进一步明确时空与物质的关联,表达时空与物质的复杂关系.演化观:强调事物的生成、演化以及对初值和环境的极端敏感性.生命观:以“自组织”的观点,揭示事物会自发自主的从非生命演化出生命.环境和条件观:强调事物与环境的互动.系统观:把世界看作系统,注重整体性、关联性。(最显著、最根本的)系统自然观的特征主要体现在:提出了系统的存在和演化思想;强调了自然界的复杂性与简单性、生成性与构成性、线性和非线性的辩证统一。3什么是人工自然?简述人工自然的发展历程和规律。人工自然:人类实践所及从而改变了的那部分自然界。人工自然是人类为了满足自己的价值

    8、或目的需要,在社会实践中运用科学技术特别是工程技术,通过采取、加工、控制等活动创造的相对独立存在的一种特殊自然。发展历程:人工自然是在人的起源以后产生并发展起来的,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历程。第一,采取起源于蒙昧时代的采集和野蛮时代的种植和狩猎活动。第二,加工起源于蒙昧和野蛮时代(如旧石器时代的打制石器和新石器时代的磨制石器),真正开始于文明时代。第三,控制起源于古代人对水等自然力的控制。第四,各种保障活动也经历了一个发生和发展的历程。发展规律:第一,人类的自然属性及其生物学规律在人工自然的创造与发展历程中始终存在并自发的起作用。第二,天然自然物质运动的规律在人工自然的创造

    9、与发展历程中始终存在并自发的起作用。第三,人类不是消极被动而是积极主动地遵循天然自然的规律,具有选择地应用天然自然规律。第四,人工自然的创造与发展不仅应用天然自然规律,而且还要应用社会规律。第五,人工自然的创造与发展还要遵循其自身的规律。4论述生态自然观与生态文明的关系。P20第三讲:马克思主义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概述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思想的历史形成,重点讲授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思想的基本内容、科学的本质与特征、科学发展的基本模式及基本动力。概述科学方法论的历史形成、基本立场和基本原则,重点讲授科学研究的一般性方法。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思想的基本内容。答案1:一、揭示了科学的社会本质。马克思和恩格斯是

    10、通过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科学技术的历史,从社会对科学的需求,看到科学本身就是一种社会现象,从而揭示出科学的社会本质。他们打破了传统的把科学与社会分割开来的片面观察方法,指出:历史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察,可以把它划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但这两方面是密切相连的,只要有人存在,自然史和人类史就彼此相互制约。讲人类史和自然史的“相连”“相互制约”,是指科学和社会是密切联系和相互作用的。二、 科学是“知识的形态”的社会生产力马克思和恩格斯从科学和物质生产的密切关系,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科学的力量”也是“另一种生产力”。在他们看来,“劳动生产力是由多种情况决定的,其中包括:科学的发展水平和它在工艺上

    11、应用的程度”。科学是“知识的形态”的社会生产力,是自然科学应用于生产,“并进入生产过程”“变成了直接的生产力”。三、揭示了科技的自然来源科技是一种创造,这种创造不是无本之木,空穴来风,而是深深扎根于客观世界的,是在自然环境里的创造,所以,科学活动的主体客体工具都是自然界的。四、阐述了科学发展的动力在多种社会因素下,物质生产是科学产生和发展的实践基础。恩格斯在致瓦博尔吉乌斯的信中说:“如果像您所说的,技术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科学状况,那么科学却在更大更多的程度上依赖于技术的状况和需要。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还说:“经济上的需要曾经是,而且越来越是对自然

    12、界的认识不断进展的主要动力”。五、论述了科学的社会作用科学是一种社会活动,一种特殊的生产,对社会发展具有重大作用。马恩认为,科学是“历史的有力杠杆”,“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科学作用于社会所产生的影响是极其深刻的,自然科学和现代工业一起变革了整个自然界,结束了人们对于自然界的无知和蒙昧;把自然科学并入生产过程,大大提高生产率;科学与哲学的相结合,产生了唯物主义;科学与实践的结合,产生了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六、对科学研究方法的认识马恩从哲学反思的角度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把科学研究方法与哲学方法进行类比:“对人类生活形式的思索,从而对它的科学分析,总是采取同实际发展相反的道路。

    13、这种思索是从事后开始的,就是说,是从发展过程的完成的结果开始的。”“正如一切科学的历史进程一样,总是要经过许多曲折,才能达到它们的真正出发点。科学和其他建筑师不同,它不仅画出空中楼阁,而且在打下地基之前就造起大厦的各层住室。”这是对科学研究的计划性和目的性的说明。科学研究不是随心所欲,人们在进行相关研究之前,早就有思想中有各种各样的预设。答案2马克思、恩格斯从总体上考察技术,提出了对技术的理解、技术与哲学的关系、技术是直接生产力、技术与生产的关系,技术的历史作用以及技术异化等多方面的重要思想。一、对技术的理解马克思、恩格斯立足于实践考察技术,反对仅仅从外在有用性和工具这些方面来理解技术,认为技

    14、术在本质上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工业的历史和工业的已经生成的对象性的存在,是一本打开了的关于人的本质力量的书,是感性地摆在我们面前的人的心理学。”技术在本质上体现了“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工艺学揭示出人对自然的能动关系,人的生活的直接生产过程,从而人的社会生活关系和由此产生的精神观念的直接生产过程。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机器的利用方式必然是与资本主义制度结合在一起的。资本家掌握着机器,也就同时掌握着压迫工人的条件。这种结合不仅控制了工人,也控制了资本家,导致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科技异化现象。因此,马克思认为对技术本质的思考不能只是局限于社会应用层面,而应透过技术系统在社会上的巨大能量,深入发掘

    15、其深层意涵。马克思认为,科学与技术都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在这一层面上科学与技术是统一的。技术(机器)无非是物化的科学、溶入资本的科学,它们不过是科学的一种特定形态;而科学由知识形态演化为机器形态,也只是其外在形态的一种发展。马克思还指出,“一般科学水平和技术”是“对人本身的、一般生产力的占有,是人对自然界的了解和通过人作为社会体的存在来对自然界的统治,总之,是社会个人的发展。二、技术是现实的生产力马克思在进行政治经济学研究时,对科学技术的生产力性质进行了分析,首次明确提出了自然科学是生产力的思想。“资本是以生产力的一定的现有的历史发展为前提的在这些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马克思还对科学这种特

    16、殊形态的生产力进行分析。“固定资本的发展表明,一般社会知识,已经在多么大的程度上变成了直接的生产力,从而社会生活过程的条件本身在多么大的程度上受到一般智力的控制并按照这种智力得到改造。它表明,社会生产力已经在多么大的程度上,不仅以知识的形式,而且作为社会实践的直接器官,作为实际生活过程的直接器官被生产出来。这说明,社会生产力不仅以物质形态存在,而且以知识形态存在,自然科学就是以知识形态为特征的一般社会生产力。它与物质形态的直接生产力有区别,但又是相辅相成的。自然科学可以而且能够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物质形态的直接生产力,表现为自然科学作为知识和智力因素对生产力诸要素的渗透。依靠自然科学理论对劳动力

    17、的渗透,可以极大地提高生产能力。具体来讲,作为生产力要素中最积极和活跃的劳动者,其作用的发挥越来越取决于自身的科学技术水平。随着大工业的发展,人的直接劳动在生产过程中所占的比重日益降低,因为少量劳动就可以生产大量产品,虽然人类劳动质的方面不可或缺,但与科学技术的作用相比已处于从属地位。劳动资料的改进更大程度地依赖于科学技术。在马克思看来,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生产工具和技术条件,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了什么,而是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去生产,正是这种意义上,人类社会被划分为石器时代、铁器时代、蒸汽机时代、电气时代以及自动化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拓宽了原有生产资料的新用途,提高了生产资料的利

    18、用率和多样性转化,还使许多原本不可能的资源进入了劳动对象,从而使劳动对象不断扩大。三、技术的生产动因马克思在考察从手工工业到工场手工业,从工场手工业到机器大工业的技术史之后,认为“自然科学本身自然科学是一切知识的基础的发展,也像与生产过程有关的一切知识的发展一样,它本身仍然是在资本主义生产的基础上进行的,这种资本主义生产第一次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为自然科学创造了进行研究、观察、实验的物质手段。由于自然科学被资本用作致富手段,从而科学本身也成为那些发展科学的人的致富手段,所以,搞科学的人为了探索科学的实际应用而相互竞争。另一方面,发明成了一种特殊的职业。因此,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扩展,科学因素第一次被

    19、有意识地和广泛地加以发展、应用并体现在生活中,其规模是以往的时代根本想象不到的。在这里,马克思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的生产动因。马克思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十分强调社会需要特别是社会物质生产的需要是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他认为,古代科学的产生首先源于社会生产的需要。古埃及人由于计算尼罗河水的涨落期的需要,产生了埃及的天文学。同时,由于尼罗河水泛滥而重新丈量土地的需要,产生了古埃及的几何学。由于农业灌溉、手工业生产的发展,加上航海和战争的需要,产生了古代的静力学。马克思还详细考察了磨、纺织机、蒸汽机等技术的历史发展,认为它们都是源于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需要。恩格斯考察了整个自然科学发展史,认为“在中世纪

    20、的黑夜之后,科学以意想不到的力量一下子重新兴起,并且以神奇的速度发展起来,那么,我们要再次把这个奇迹归功于生产。他指出,如果说“技术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科学状况,那么,科学则在更大得多的程度上依赖于技术的状况和需要。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分析说明,科学的发展首先在于生产的推动作用。生产需要是科学发展的基本动力,是近代科学得以奇迹般地发展起来的全部秘密。四、技术的社会功能(1)技术是产业革命的重要推动力量恩格斯指出,“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他把科学首先看成是伟大的历史杠杆,看成是最明显的字面意义而言的革命力量。一方面,科学革命的出现,打破了宗教神学关于自然的观点,使

    21、人类的关注回到人类自身。“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来说的生成过程。自然科学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方面的发展以实证性使人类摆脱了神学的束缚,人类是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并创造着历史。“自然研究当时也在普遍的革命中发展着,而它本身就是彻底革命的。另一方面,科学与技术的结合推动了产业革命。“产业革命是由蒸汽机、各种纺纱机、机器织布机和一系列其他机械装备的发明而引起的。各种工具机、动力机和制造机的发明和应用改变了传统零散、小规模的手工工场的生产模式,推动了集中的、大规模的、高协作度的工厂生产模式。(2) 科学技术是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革命

    22、化的因素马克思、恩格斯除了对科学推动生产力发展做出历史考察之外,还阐述了科学技术在整个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指出,“机器的发展则是使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革命化的因素之一”首先科学技术的发展必然引起生产方式的变革,“机器表现为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引起的一般生产方式的革命。马克思认为,科技的应用除了提高了生产率,还拓宽了生产资料的利用范围、提高了生产资料的利用率和多样性转化。马克思以化学工业为例,指出它把以前几乎毫无用处的煤焦油转化为苯胺染料和茜红染料,甚至转化为药品,“使那些在原有形式上本来不能利用的物质,获得一种在新的生产中可以利用的形态。其次,科学技术的发展必然引起生产关系本身的变革。“随着新生

    23、产力的获得,人们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随着生产方式即谋生的方式的改变,人们也就会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手工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恩格斯较早地认识到了科学技术的历史作用,提出“科学和哲学结合的结果就是唯物主义(牛顿的学说和洛克的学说同样是唯物主义的前提)、启蒙运动和法国的政治革命。科学和实践结合的结果就是英国的社会革命。科学应用于生产实践,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从而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而生产关系的变革会导致社会革命的发生。五、技术异化技术异化是指人们运用科技活动实现自身目的的过程中,科学技术成为一种独立的力量,转化成一种外在的、异己的敌对的力量,反制人类,使人性扭曲

    24、和畸形发展。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中,有关技术异化的思想大多潜在地包含于其劳动异化理论之中。(1)劳动异化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首次提出“劳动异化”概念,用以阐述私有制条件下劳动者同自己的劳动产品、劳动活动、类本质和他人相异化的关系。马克思认为,在机器大工业条件下,机器的运用和分工形式的改变使工人沦为机器的附庸,失去了手工业时代的劳动技艺性和创造性。工人的异化在资本主义社会以极其尖锐的形式表现出来,“机器具有减少人类劳动和使劳动更有成效的神奇力量,然而却引起了饥饿和过度的疲劳。新发现的财富的源泉,由于某种奇怪的、不可思议的魔力而变成贫困的根源。技术的胜利,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

    25、换来的。(2)资本主义制度是技术异化的根源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技术异化的根源并不在于技术本身,而是在于科学技术的资本主义应用。资本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统治力量,追求剩余价值的最大化是资本的本性。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扩展,科学因素作为生产要素第一次被有意识地和广泛地加以发展、应用并体现在生活中,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也加强了对工人的压榨、剥削,马克思对这一异化状况进行了尖锐的揭露,“机器就其本身来说缩短劳动时间,而它的资本主义应用延长工作日;因为机器本身减轻劳动,而它的资本主义应用提高劳动强度;因为机器本身是人对自然力的胜利,而它的资本主义应用使人受自然力奴役;因为机器本身增加生产者的财富;而它的资本主

    26、义应用使生产者变成需要救济的贫民”。资本主义制度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技术异化现象。(3)技术异化的影响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技术异化对自然、社会和人类自身造成巨大影响。首先,人工自然的开拓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改变了自然的本来面貌,打破了原有的良性自然平衡,引发了人口膨胀、环境污染、生态危机、能源短缺等严重问题。马克思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类的私欲膨胀,资本家为了利润只愿伐树不想造林,最后使土地荒芜,造成人与自然关系恶化。恩格斯从中得出结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意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

    27、的结果又消除了。其次,统治阶级设计和操控着机器生产程序和国家机构,而被统治阶级在技术上处于劣势,不得不忍受各种不合理的制度安排。但同时,统治阶级所营造的技术体系,有可能被转化为反对统治阶级自身的力量。在阶级对抗中,无产阶级有机会学习和掌握先进技术,从而打破统治阶级的技术体系,构建新的社会技术体系。因此,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走向灭亡的趋势时指出,“资产阶级无意中造成而又无力抵抗的工业进步,使工人通过联合而达到的革命团结代替了他们由于竞争而造成的分散状态。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最后,技术异化造成了人的主体地位的丧失。在机器大工业生产中,机器通

    28、过在自身中发生作用的力学规律发挥技能和力量,工人的活动都是由机器的运转来决定和调节的。马克思不仅强调大机器生产方式下的分工改变了工人和劳动对象之间的关系,造成了工人从属和依附机器体系的被动局面,还指出技术异化对工人身体的摧残。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机器技术进步又导致工人工作日延长、劳动强度加大。“在这种永无止境的苦役中,反复不断地完成同一个机械过程;这种苦役单调得令人丧气机器劳动极度地损害了神经系统,同时它又压抑肌肉的多方面运动,夺去身体上和精神上的一切自由活动。机器是科学技术的产物,但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已经迫使工人成为其奴隶,科学技术对工人来说表现为“异己的、敌对的和统治的权力”马克思主义对科

    29、学的本质与特征是如何认识的?课本p303科学发展的基本模式和动力是什么?(课本36,资料1,3不同)(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科学发展模式及动力的分析1.科学发展所呈现的两种趋势(1)恩格斯指出,当自然科学研究经过一段搜集材料和分析材料之后,就会向整理材料和综合材料过渡,从而形成科学理论。“经验的自然研究积累了庞大数量的实证的知识材料,因而在每一研究领域中系统地和依据其内在联系来整理这些材料,简直成为不可推卸的工作。同样,在各个知识领域之间确立正确的关系,这也是不可推卸的。于是,自然科学便走上理论领域”。(2)自然科学对较简单的运动形式进行了充分的研究之后,就会向研究较复杂的运动形式过渡。自然科

    30、学的发展具有内在的逻辑进程,即从研究最低级的运动形式的力学开始,不断上升发展,最后过渡到研究高级运动形式的生物学。“当我把物理学叫做分子的力学,把化学叫做原子的物理学,并进而把生物学叫做蛋白质的化学的时候,我是想借此表示这些科学中的一门向另一门的过渡,从而既表示出两者的联系和连续性,也表示出它们的差异和非连续性”。2.科学发展的渐进过程与革命过程恩格斯认为,在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第一个阶段,自然科学虽然取得了十分迅速的增长,但从总体上说,这时主要表现为经验知识的量的积累,是一种渐进性的发展。但当这种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自然科学就发生了根本性的质变,即从经验知识的积累阶段(或经验材料的收集阶段)发展到整理经验材料的阶段,即理论自然科学的阶段。没有第一阶段经验


    注意事项

    本文(《自然辩证法概论》思考题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