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14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学案Word格式.docx

    • 资源ID:7521880       资源大小:78.70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14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学案Word格式.docx

    1、(2)弊端: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轻巧识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归纳为“一、二、三、四”一个背景:战争。两个特点:“战时”和“共产主义”。三个结果:战争胜利、经济危机、政治危机。四点内容:余粮征集制、企业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实物配给制。教材整理2新经济政策(1)经济战争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亟须恢复社会经济。国家无力直接领导和组织所有企业的生产。(2)政治: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满与日俱增,频繁发生暴动。2目的:解决国内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仍归国家所有;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恢复私人小企业流通由产

    2、品交换转为允许自由贸易4.意义(1)理论意义:找到了一条使落后的俄国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途径,即确立与落后的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2)实践意义:受到广大工人和农民的支持,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课中思考阅读教材P65课中思考题,思考:新经济政策的依据是什么?【提示】主要依据是1921年苏俄的实际国情,也就是列宁所说的“我们在1921年春天遭到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教材整理3斯大林时期的经济1确立(1)时间:20世纪30年代中期。(2)途径:经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实施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逐步取消了新经济政策,确立了新的经济

    3、体制。2特点(1)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2)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3)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4)主要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3评价(1)积极作用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突出成就,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1937年,苏联的工业生产总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为日后战胜德国法西斯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2)消极影响片面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导致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长期僵化地执行计划指令,压抑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阻碍苏联经济的进一步发展。(3)二战后诞生的社会主义国家大都照搬这种体制,因此被

    4、称为“斯大林模式”。误区警示“斯大林模式”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斯大林模式所建立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工业化道路,是苏联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和创新,但它不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不适合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对二战后苏联的发展也是不利的。知识网络史论要旨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战胜了国内外的敌人,但是引起了农民的不满,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2.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市场、货币关系发展经济,调动了人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苏维埃政权得到支持和巩固。3.20世纪30年代中期,苏联确立了“斯大林模式”,对苏联及其

    5、他社会主义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探究点一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和实质史 料解 读史料一1921年 3月,布尔什维克第四次代表大会通过新经济政策。政策主要提到七点:国有工业仍为国民经济之基础;小工业及手工业应得到充分发展;可以自由出卖其制品及承受定购;苏维埃全力支持人民之日常需要品的生产;自由贸易废除粮食法定价格,实行市场价格;企业可以出租给私人或外资。苏联简史结合“国有工业、自由贸易、出租”等关键词,来判断新经济政策在所有制、流通等领域的调整。史料二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

    6、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大国崛起解说词结合“商品、货币、市场”等信息分析理解。【史料应用】(1)根据史料一分析说明苏联新经济政策调整的表现。【提示】恢复发展私人小企业;允许农民自由支配余粮;允许自由贸易;允许资本家经营企业。(2)新经济政策对马克思主义有哪些突破?【提示】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和货币关系,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史论拓展】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和实质1特点(1)利用商品、市场、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2)在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3)新经济政策是对社会主义经济传统观念的一次重大突破,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

    7、丰富和发展。2实质在国家掌握主要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允许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恢复和发展,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恢复发展经济,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探究点二“斯大林模式”史料一斯大林在论述苏联的工业化时说:“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做迟了,就要失败。” 斯大林选集下卷抓住史料信息“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战争日益逼近”“保卫国家”回答。史料二希特勒微笑着声称要在莫斯科红场举行庆祝的仪式,但很快他就笑不出来了,德军不仅被全线遏止,而且开始遭遇反攻。希特勒不明白,已经失去西部工业基地的苏联,为什么会

    8、越战越强?关键在于理解苏联“越战越强”的原因。史料三关于斯大林经济模式的两幅漫画跛脚的巨人注意漫画信息“厂长斯大林”、“命令”、“跛脚的巨人”等。(1)史料一中斯大林认为苏联的工业化道路同资本主义国家有何不同?主要理由是什么?【提示】不同:首先发展重工业。理由:苏联面临战争的威胁,为了保卫国家,必须优先发展重工业。(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史料二中希特勒的疑问。【提示】苏联经过两个五年计划,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成为世界工业强国;某一地区工业区的丧失不会改变苏联整个国家的工业格局。(3)结合史料三中的图片和所学知识,概述斯大林经济模式存在的问题。【提示】依靠行政手段干预经济发展,长期执行计划指

    9、令,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经济结构比例严重失调。【史论拓展】“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原因及教训1原因(1)根本原因:苏联以小农生产占优势的社会经济结构、经济文化落后。(2)客观原因:过渡时期阶级斗争激烈,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帝国主义包围下险恶的国际环境以及战争的危机感。(3)主观原因:斯大林对党内斗争的错误处理方法以及理论上的失误。(4)历史原因:长期的封建专制遗留下了大量的个人专断和个人迷信的残余。2教训(1)制定政策时一定要坚持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原则。(2)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农、轻、重按适当比例均衡发展。(3)制定农业政策必须考虑农民的利益。(4)计划和市场都

    10、是发展经济的手段,必须结合起来。(2015全国卷)1930年苏联粮食产量为835.4亿千克,1931年降至694.8亿千克;1930年苏联粮食出口483亿千克,1931年增至518亿千克。这表明苏联()A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做出贡献B农业投入不足造成粮食供不应求C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D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解题模板】抓关键解答本题要结合斯大林体制的弊端理解排易误材料中体现的是粮食产量下降,出口反而增加,没有涉及粮食供不应求的现象;从粮食出口量增加体现不出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这一现象;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是粮食产量下降的一个原因,但与粮食出口量增加无关,B、C、D

    11、三项错误验结论由材料可知苏联粮食产量减少,粮食出口增多,反映出在粮食减产的情况下增加粮食出口量,实际是苏联人民缩减口粮支持国家粮食出口换外汇发展工业,A项正确【答案】A1“当人民忍饥受饿,失业现象日益猖獗的时候,凡是隐藏一普特余粮的人,都是穷凶极恶的罪犯”这是列宁写给彼得格勒工人的信中对于某一政策的描述。符合这一政策的是()A它是暂时的,只是为了应付战争B它实现了苏俄向共产主义的直接过渡C它使苏俄的国民经济和工业生产迅速恢复D它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并得到苏俄人民热烈拥护【解析】由材料中“凡是隐藏一普特余粮的人,都是穷凶极恶的罪犯”可知是实行余粮征集制,属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符合“战时共产

    12、主义”政策的只有A项,B、C、D三项的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2(2015福建学业水平测试)1922年,苏联农民在交纳了粮食税后还有不少的余粮可供自由支配。据此判断当时苏联实施() 【导学号:72040092】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政策D社会主义工业化政策【解析】由题干信息“粮食税后余粮可供自由支配”可以判断是新经济政策。【答案】B3“新经济政策一执行,混乱和饥荒马上就开始平息下去了,城市恢复了生机,市场上的商店又开始有了产品的供应了,物价也随之下降。那时党的口号是学会做生意。”这里的“学会做生意”主要指()A实行粮食税制度B允许商品买卖,实行自由贸易C恢复和发展私人企业D宏

    13、观调控与计划相结合【解析】“学会做生意”是指新经济政策允许商品买卖,实行自由贸易的措施,使城市恢复了生机,物价随之下降。4(2016全国甲卷)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4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我们从中能学到什么?。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 【导学号:72040093】A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B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C农业集体化保证城市供应D公有制显示出优越性【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信息。材料的核心信息是1932年以后美国人对苏联的关注增多了,因为这一时期苏联的工业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而美

    14、国深受经济危机的影响,美国人希望从苏联的建设中找到解决经济危机的办法,故选B项。A项错误,经济危机并未波及苏联,故排除。C项与美国农业生产的相对过剩矛盾,美国不需要考虑这一问题,故排除。D项与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矛盾,排除。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国内战争爆发后,苏维埃政权控制的地区仅占全国面积的1/4,失去了粮食和煤炭的主要产地。劳动人民忍受着饥饿的折磨。材料二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方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和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苏联兴亡史材料三(美国)大资本家亨利福特到

    15、俄国开办企业,这个坚决反共的老头子在俄国修建了一个汽车工厂。尽管他一向与布尔什维克主义为敌,却对这笔生意颇为满意。哈默传(1)根据材料一,概括十月革命后苏俄面临着怎样的处境。(2)材料二说明苏俄的经济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3)材料三中福特作为美国资本家为什么能在当时苏俄办企业?福特为什么对这笔生意颇为满意?【解析】第(1)问,“处境”从材料中概括提炼即可。第(2)问,由材料中的时间“1921年”和列宁的话不难判断苏俄经济政策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第(3)问,结合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即可回答。【答案】(1)苏维埃政权处境艰难,物资严重匮乏。(2)用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国

    16、家资本主义。(3)福特在苏俄办企业的原因:1921年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外国人在苏俄开办企业。福特对这笔生意颇为满意的原因:苏维埃政府按照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保证了外国商人有利可图,有钱可赚。学业分层测评(十四)(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1(2016福州高一检测)20世纪20年代初期,苏俄农村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即人们想拿鸡蛋等实物换些盐、面包等物品,却不愿意要卢布。这是因为()【导学号:72040094】A农民交纳粮食税后的余粮归个人所有B私人商业已经完全禁绝,自由贸易被取消C很多人感受到国家垄断贸易的做法已经改变D废除实物分配制的影响扩大到各个地区和行业【解析】20世纪20年代初期,苏

    17、俄由于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取消了自由贸易,再加上卢布迅速贬值,才出现题干中的现象,B项正确。A、C、D三项属于新经济政策,与题意不符。2下面为苏俄19171919年粮食征购量表,该现象()年份1917年1918年1919年粮食征购量7 340万普特10 790万21 250万A.反映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B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C体现了农业生产效率的大幅度提高D体现了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解析】由题干中的时间“19171919年”可知,苏俄当时实施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征集制,保证了战争的胜利。A、C、D三项与史实不符,排除。3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

    18、,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它反映出苏俄农民对哪一政策的不满()C斯大林模式D赫鲁晓夫改革【解析】由材料中的关键词“土地属于我们”可以看出,农民拥有土地等,但是却不完全拥有土地的产品粮食等,指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下的余粮征集制。41921年,苏俄实行的新经济政策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其原因是实行了() 【导学号:72040095】A粮食税 B余粮征集制C全面国有化 D农业集体化【解析】新经济政策在农业方面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纳税后剩下的粮食由农民自己支配,从而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5(2015浙江学业水平测试)在苏俄实行某一政策后,

    19、农民可以公开售卖他们的产品。零售店和雇工少于20人的小工厂又可以在私营企业主的经营下营业,重工业、银行和矿山则仍然保留在政府手中。由此可见当时苏俄实行的是()C农业集体化方针D自由放任政策【解析】由材料信息“公开售卖他们的产品”“小工厂又可以在私营企业主的经营下营业”可以判断是新经济政策。6(2015云南学业水平测试)“每一双皮鞋或每一件内衣,都要由中央调配”、“计划就是法令”。这说明斯大林时期经济体制的特点是()A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B多种所有制并存C扩大国营企业的自主权D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由中央调配”可以判断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能力提升7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造

    20、成农、轻、重比例失调的最主要原因是() 【导学号:72040096】A国家从农民身上取走的东西太多,农民生产积极性受损B片面发展重工业C轻工业发展品种单调和布局不合理D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解析】苏联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片面强调发展重工业,忽视了轻工业的发展,并用牺牲农业的办法来促进重工业的发展。这一系列措施导致了农业和轻工业发展的滞后,出现了农、轻、重比例失调的恶果。8下图反映了苏联1913年与1940年工业生产中钢铁、煤炭、石油工业的变化,从中能得到的历史结论有()苏联工业化获得了迅速发展为反法西斯战争奠定经济基础实现了轻、重工业的协调发展是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必然结果A BC D【解析

    21、】1940年的苏联正处在斯大林领导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斯大林模式的突出特点是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导致农业和手工业长期落后,故错误。由图片来看,1940年的工业生产较之1913年获得大幅度增长,这为后来的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正确。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导学号:72040097】材料一列宁曾说:“社会主义就是消灭商品经济。”“只要仍然有交换,谈什么主义都是可笑的。”后来,他又说:“商品交换失败了必须再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国家调节买卖业和货币流通业,商品交换没有得到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材料二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

    22、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叶书宗关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 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1)材料一反映了列宁的经济思想发生了什么变化?为此,苏俄的农业政策作出了怎样的调整?(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改变”。(3)从苏俄经济政策的调整和变化中,我们能得出什么有益的启示?【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信息可以回答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回答第二小问。第(2)问,根据材料信息“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提示,可得出两者过渡方式的改变;再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所有制结构、计划与市场关系两方面比较两者的变化。第(3)问,从国情、客观规律角度出发解读即可。【答案】(1)变化:由排斥商品经济到依靠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力。调整: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2)改变:改变了新经济政策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路线,实行直接过渡;改变了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形式,实行单一的公有制;改变了计划和市场调节并存的模式,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3)在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过程中,要从本国的国情出发,充分利用商品价值规律来加快经济发展的进程。


    注意事项

    本文(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14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学案Word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