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润滑油市场概况.docx

    • 资源ID:7513926       资源大小:68.32KB        全文页数:2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润滑油市场概况.docx

    1、润滑油市场概况目 录1 国内润滑油市场总量一览表 P12 2001主要城市润滑油品牌市场份额排名(前5名) P13 我国润滑油市场分布 P14 我国汽车发动机用润滑油的使用现状调查研究1 P2-55 外商在华投资设厂状况 P56 2000年润滑油市场概况及平面广告策略分析 P6-97 行业重组推动中国润滑油市场发展 P108 中国润滑油市场对外国公司尚未有利可图 P10 访美国炼油集团润滑油部总裁HarveyL.Golubock9 外商在华润滑油市场拓展业务的态势 P11-1510 国内润滑油现状及分析(一) P16-1711世界主要地区润滑油市场概况 P18-2012华东润滑油市场分析专题信

    2、息 P21-2213中国润滑油企业如何增强市场竞争力 P22-3014 长城润滑油集团公司备战WTO历程 P30-331、国内润滑油市场总量(万吨) 年 度 1996 1997 1998 1999 全国产量 228 231 218 342 其中石化集团 185 185 93 106 石油集团 39 43 125 142 其他 4 3 94 进口 17 17 18 18 出口 14 10 2 7 消费量 231 238 234 353 备注:1999年产量包括地方调和厂的产量,其它年度不包括。 数据来源:2000年中国市场年鉴,中国商业出版社。2、2001年主要城市主要润滑油品牌的市场份额最新排

    3、名(前5名) 城市 前5名品牌排行 合计市场份额 北京 长城、壳牌、美孚、埃索、道达尔 79.4% 上海 海牌、壳牌、美孚、长城、加德士 85.8% 广州 美孚、埃索、壳牌、BP 、嘉实多 68.6%3、我国润滑油市场分布单位名称 1996年实际占有率% 1998年实际占有率% 中石油 72.5 68.1国外石油公司 6.1 11.3地方小调和厂 16.3 12.3进口 3.2 5.6再生循环油 1.9 1.7总计 100.0 100.0我国汽车发动机用润滑油的使用现状调查研究(一)前言 随着我国汽车拥有量的逐年增多(增长速度为15.4),特别是在不久的将来轿车逐渐进人家庭,对汽车发动机用润滑

    4、油的需求量不断增大,如何净化我国润滑油市场、加强油品的质量监督,汽车用户如何正确选择与使用一定牌号的发动机润滑油,在用油过程中如何经济合理地进行换油等问题日益严重,急待解决和不断完善。针对以上情况,我们从1995年11月至1996年3月历经4个月在全国范围内调查了中国发动机润滑油使用环境、市场、质量监控体系、用户知识水平、换油周期及换油标准等综合状况,分析指出了各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相应的解决方案。我国汽车发动机用润滑油的使用环境2.1 调查对象和范围这次调查主要是针对用户的,尤其是直接与润滑油接触的汽车司机和汽车修理工。调查在全国范围内进行,遍布27个省、市和地区,共有300辆汽车,其中

    5、国产车约占90,进口车占10;轿车占46,客车占10,卡车占21,其余占13;1990年以前出厂的约占45,1990年以后出厂的占55。2.2 汽车运行环境 调查结果表明中国汽车润滑油的使用环境是比较复杂的。 道路状况 中国的公路分布很不均匀。华北及沿海地区公路状况较好,有高级公路通过,且公路分布较密,均有多条国道通过;东北及华中地区次之;西北及西南地区公路状况较差,面积大但国道较少,城市多为柏油路,道路条件较好,山区较差。 气温特点 东北部的气温较低,冬季较长。夏天最高温度达40,冬季最低温度达-39度左右,大部分地区有较长时间的风沙天气;南方地区气温较高,夏季长,冬季短,夏季最高温度在40

    6、左右,冬季最低温度在一6度左右,空气较湿润,风沙天气少,但雨季较多。 运行情况 3%的汽车为出租车和公交车,长期处于开开停停状态;西北部地区车辆行使多为山区;东北部则多为灰沙大场所;南方及沿海地区多为平原,车况较好。 用户信息 目前中国汽车直接用户主要为企事业单位的汽车司机、出租车公司的汽车司机,约占97,仅有3为私人汽车拥有者。我国润滑油的市场状况3.1 生产能力调查中发现,用户使用的发动机润滑油中进口油约占17.67,国产油占67,混合使用的占15. 33。国产车一般用国产的润滑油,进口车一般使用进口的润滑油,但是目前国产高级汽车也使用进口机油。国产润滑油在品种质量上与国际上的差距是比较大

    7、的。美国汽油机油已普及SG级标准,正在推广SH、Sl级机油,而我国在中高档发动机润滑油中主要是QC、QD级中档油,约占8090,而高档油的比例很小。在发动机油中,主要是单级油,多级油仅占10左右,目前仅有极少数厂家用进口的SG级油,QE、QF级油在市场上不多。近些年来我国润滑油产量的增长速度(4以上)一直高于国际的平均增长速度(2左右),目前我国润滑油综合生产能力列世界第三位。我国国产机油在品种与质量上基本已能满足用户的需要,但是近年来进口油品大量增力,销售能力已达我国润滑油当前销售量的20。目前的进口机油主要是美孚、加德士、壳牌等。3.2 用户用油情况 (1) 我国主要车型用油情况我国的汽车

    8、行业由于不断引进国外的汽车生产技术,生产的高级车辆越来越多,对润滑油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进口汽车大部分需要SF级以上的油品,有些汽车生产厂家已明确提出需用SG级。我国汽车不同车型用油状况见表1。 表1 主要车型用油状况 系列车型 车辆性质 生产厂 使用油级别 相应国际标准级别东风EQ140 卡车 二汽 QC SC解放CA15 卡车 二汽 QB SC解放CA141 卡车 二汽 QD SD东风改型 卡车 二汽 QF SE SF桑塔纳 轿车 上海 QF SF标 致 轿车 广州 QF SF切诺基 吉普车 北京 QF SF奥 迪 轿车 一汽 QF SF富 康 轿车 二汽 QF SF夏 利 轿车 天津 Q

    9、E SE(2) 用户的知识水平由于目前我国汽车所有权的特殊情况,造成不同类型的用户对汽车发动机润滑油的使用和更换等方面的知识各不相同,对汽车综合保养的责任心也不一样,一般来说,个人车用户对汽车综合保养和使用方面的知识水平要比其他性质的用户高些,但总的来看,目前我国汽车用户对汽车发动机润滑油的合理更换和正确使用方面的知识是很贫乏的。这是造成润滑油使用混乱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次调查中表明,大部分用户对许多汽车发动机(一些性能结构参数)和润滑油(理化性能和换油周期等)方面的知识了解非常少,对合理更换发动机润滑油的重要性的认识程度也不够,见表24。 表2 用户的发动机知识 项目 不了解此项选择的用户比例

    10、发动机型号 53%发动机生产厂 63%发动机压缩比有无 49%曲轴箱正压通风装置 40%有无尾气净化装置 40%有无废气循环系统 45% 发动机冲程系数 41%表 3 用户对车辆的保养知识项目 不了解此项选择的用户比例换油时废油是否清洗干净 34%是否经常维护空气滤清器 10% 是否定期更换机油滤芯 10% 是否每天检查润滑油量 28% 是否使用劣质冒牌机油 23%(是) 使用劣质冒牌机油后的主要危害 20% 表 4 用户的润滑油知识项目 不了解此项选择的用户比例润滑油牌号 9%润滑油生产厂 42%润滑油质量级别 57%润滑油粘度级别 46%发动机油箱所需加的油量 9%润滑油平均消耗量 33%

    11、换油准则 7%定期换油周期 24%按质换油周期 46%是否对在用油定期取样检查 80%是否采用快速油质检验方法 60%常用快速油质分析仪生产厂及型号 100%是否按质换油 44%是否润滑油变黑作为换油的单一指标 46%(是)是否检验油的理化指标 87%(水分、闪点、粘度、酸质、铁含量、正戊烷不溶物) 外商在华投资设厂状况外国公司名称 投资方式 规模万吨/年 地点 建设情况 1 Mobil 独资 5.0 天津 97.1投产2 Mobil 独资 7.3 江苏太仓 97.9投产3 Shell 独资 3.5 天津 97.9投产4 Shell 独资 5.0 浙江 已生产5 Shell 合资 2.0 湛江

    12、 98投产 6 Esso 独资 5.0 天津 已生产 7 Caltex 合资 1.0 上海 已生产 8 Caltex 独资 5.0 天津 97.10开工9 Jomo 独资 1.0 山西 已生产10 Sunoil 合资 5.0 深圳 已生产 11 Fuchs 合资 0.5 营口 已生产 12 Fuchs 独资 0.5 上海 已生产13 东方石油公司 合资 0.8 广州 已生产14 东方石油公司 合资 1.0 大连 已生产 15 东方石油公司 合资 5.0 上海 建设中16 日本石油公司 合资 2.0 天津 已生产 17加拿大热润滑油公司合资 0.5 济南 建设中2000年润滑油市场概况及平面广告

    13、策略分析(慧聪汽车商务网袁泉)一、2000年中国车用润滑油市场的主要特点 纵观2000年国内车用润滑油市场,主要有三个特点: 1宏观环境转佳,需求量增长幅度加大 今年以来,国家政府扩大内需、调整结构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积极作用下,就汽车行业来讲,汽车保有量较以往有大幅增长。促使国内车用润滑油市场一改虽有增长,但涨幅一度低落的局面。据统计,今年国内润滑油需求量为330万吨,增长率为4.76%。 2. 产品结构由中低档油品向中高档油品转变 一直以来,我国国内车用润滑油市场以中低档油品为主,这与我国汽车市场中低档汽车集中的产品结构相适应。但近几年来,随着国民收入的增长和消费观念的转变,我国汽车产业有了

    14、较快 的增长,产品结构也有新的变化。 一方面,国家为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明确鼓励家庭购买汽车并出台汽车消费有关政策,如开征燃油税、消费税和整顿价外收费,乱收费,提倡汽车消费信贷等措施以拉动汽车市场需求的增长,其结果是直接促成了今年桑塔纳2000、别克、帕萨特等中高档轿车的热销。另一方面,环保政策对汽车尾气排放的控制越来越严格,汽车发动机必须长期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从而提高了润滑油对发动机性能保护的要求。 以上两个因素,推动了润滑油的市场需求向中高档的转化。 3. 市场竞争愈演愈烈,分销网络、售后服务日渐重要 我国加入WTO的日期日益临近,可以想到,随着市场的开放,国际著名品牌的直接进入,市场竞

    15、争必然加剧,并将直接体现在产品质量、等级,服务和分销渠道/分销网络上。从产品到销售,从销售到售后服务,随着WTO而来的有威胁也有机遇,它同时也带来国际润滑油市场全新经营理念 ,促进润滑油市场根本格局的发展和变化,企业兼并和结构调整。 二、2000年中国车用润滑油市场存在的问题 据调查,我国的润滑油市场存在以下问题: 1润滑油产品种类繁多,品牌集中 目前,我国润滑油市场上,各种产品种类繁多,但品牌较集中,在上述五大城市中,进口品牌美孚、埃索和壳牌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国产品牌则以长城、海牌和南海为主。 国外品牌在质量上有明显优势,各城市用户普遍反映是质量好、性能可靠,品牌知名度高,包装精美,市场宣

    16、传到位,其中最受欢迎的品牌中,美孚、埃索、壳牌稳居前三名,主要原因是质量优,对发动机保护性能好。 国内品牌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价格低廉上。用户在质量尚可的前提下,对其评价为价格低廉,经济实惠,而国外品牌的价格相对偏高。调查也显示虽然用户喜欢质量好的国外品牌,但经常购买的仍是国产名牌,这里价格是主要因素。 从2000年我国车用润滑油市场的发展势头看,中高档汽车对润滑油的档次的高要求,推动我国润滑油生产必须提高质量,向中高档油品的生产靠拢,与国际接轨。势必促使外商在中国境内进行更大规模投资,生产本地化,到了那时国外品牌的产品价格将与国内拉平,甚至可能低于国内同种产品的价格。 2. 终端分销渠道规模小,

    17、专业化程度低 车用润滑油市场的终端分销渠道呈现多样性,这种变化与用户实际购买润滑油渠道选择呈分散趋势相吻合。除了传统的维修站和零售店外,润滑油专卖店、换油中心、快修店和加油站等,在润滑油分销渠道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在渠道的多样性上,国外品牌,尤其是美孚、埃索、壳牌,占有较明显的优势。国外品牌的分销渠道规模不大,覆盖范围不广,主要是因为其规模生产能力还未形成,构建分销网络成本太高,同时,国内润滑油市场中高档油品的需求量不大,发展前景不明朗,国外企业部分持观望态度。但其渠道专业化程度高,运行效率很高,管理有效,网络基础坚实。 国内润滑油品牌在分销渠道上,规模不大,带有明显的地域特点。此外,国内品

    18、牌的分销渠道由于专业化程度不高,不易管理,信息回馈不通畅,因而产生了诸多问题。 三、2000年中国润滑油市场促销活动及平面广告策略研究 促销是市场营销的重要一环,目前车用润滑油市场上常用的促销手段包括;质量保证,改善售后服务、销售服务,特价销售,样品陈列和展示,有奖销售等等,其中质量保证是分销商促销的首选,而加强服务,在价格上实实在在的优惠也成为吸引顾客的主要手段。 总的来讲,除了质量保证得到一定程度的运用外,其它促销手段在销售过程中并没有很好的利用,厂商和分销商联合推出各式促销活动仍有很多可操作的地方。比如上海地区,样品陈列和展示是分销商的第二选择,因为在产品形象外观日益重要的今天,越来越多

    19、的商家已经意识到了样品陈列和展示的重要性。 为产品作广告无论对厂商、经销商都是品牌宣传、市场推广的主要手段。 通过对2000年车用润滑油市场平面媒体广告投放策略的研究,可以了解广告投放的区域、时间序列分布,最受欢迎平面媒体等。 1.最受欢迎的十种平面媒体 润滑油广告的投放主要集中在发行范围广,知名度高的大众媒体和专业媒体上。大众媒体主要是指面向一般读者,发行范围较广的全国性和地方性媒体。就润滑油广告而言,这类媒体上的广告投入量比较大。 根据慧聪国际汽车市场研究所的广告监测数据表明:2000年,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的润滑油广告投放费用分别为36.40万元、30.00万元和16.47万元,

    20、排在第三、五、十位;广州日报、北京青年报和北京晚报分别为53.62万元、22.52万元和22.08万元,排在第一、六、七位(按广告投放费用总量)。 2.平面媒体广告投放时间序列 从全年统计结果看,第二季度和第四季度是润滑油平面媒体广告投放的高峰期,分别为249.19万元和224.20万元,占总量的32.78%和29.49%,广告的频数为239次和230次,占总量的27.99%和 26.93%。 从各月看,4月份和12月份是高峰期,投放量分别是122.28万元和117.13万元 ,频数为81次和100次。 第一季度的广告投放量虽然不多,但是其中的变化却很大,2月的广告投入量是23.72万元而3月

    21、增为92.57万元,增长了2.9倍,信息数也有巨变。这表明一年中,润滑油平面广告的竞争投放是始于3月份,企业在制定广告策略时,应根据自己的市场竞争地位,确定最佳的广告投放进入期。 3.平面媒体广告投放区域分布 按广告投放量,全国性平面媒体投放量为319 .28万元占第一位。 华北地区和中南地区分别为126.62万元和115.01万元,占第二、三位。这两个地区经济发达,汽车保有量和增 长率较高,如天津、石家庄、广州、深圳等地,润滑油市场大,因此厂商和经销商在此地的广告投入量比较大,但广告投放频次很少,可见,该地区润滑油广告的投放力度较高。 西南和西北地区由于生产力落后,经济发展落后,汽车及其相关

    22、用品的市场规模很小,厂商及经销商在这些地区的广告投放量很少,投放频次也很少。 华东地区主要是指江苏省的南京、无锡等,山东省的济南、青岛、威海、烟台等地和苏州、杭州,扬州,宁波等地,这些地区工业基础好,经济增长稳定,属于我国经济发展的第二梯队,汽车业发展前景很好,如1983年3月29日,中国重型汽车工业企业联营公司在济南成立,汽配市场广阔,对润滑油生产厂商和经销商有极大的吸引力,同时,由于华东地区消费不高,广告投放量虽然不大但频率很高,频数高达221次,与全国性媒体相同。行业重组推动中国润滑油市场发展据最新分析,1999年中国合成润滑油基础油的销售额为5.07亿元,预计2007年将达到8亿元。尽

    23、管短期内的增长还有些阻力,但市场的变化已经让投资者看到了新的投资机遇。中国的汽车工业已经提出使用高效,环保燃料,加氢裂化基础油将从目前的市场环境中受益,因为加氢裂化基础油可以提高燃料的经济性。工业预测师胡洋认为,新兴加氢裂化基础油市场预计将快速增长,虽然现在市场上可供的这类基础油还不多,但是只要政府决定加大这类投入,情况就会大为改观。由于中国即将加入WTO,为满足全球化业务需要,中国的合成润滑油基础油生产商和销售商将被迫调整市场战略,市场参与者必须开拓并建立新型的更为有效的市场销售网络以满足最终用户的要求。与国外竞争对手不同,中国的合成润滑油企业长期以来一直深受支离破碎的石化和化工行业体系带来

    24、痛苦。但现在两大石油公司合并了小企业并开始直接在市场上竞争。可以预见,两大集团之间的合作又竞争的关系将使原来落后局面有所改变。行业重组将使中国的合成润滑油产业进入长期欣欣向荣的发展阶段。在这份分析报告里,提及了合成润滑油基础油的绝大部分市场,包括PAO,PAG,酯,聚异丁烯,加氢裂化基础油和磷酸酯。摘自:人民网2001/6/7 中国润滑油市场对外国公司尚未有利可图美国炼油集团润滑油与特殊产品部总裁HarveyL.Golubock认为中国润滑油市场对外国公司尚未有利可图。外国公司在赚钱之前有许多工作要做,包括基础设施建设、销售网络建立。目前,中国尚未有大量润滑油需求,就人口总量看,私车数量依旧很

    25、少。与每年420万吨的基础油生产能力相比,1999年润滑油市场仅仅维持在290万吨的水平。未来的市场非常有吸引力。由于政府鼓励私人购车,而且居民收入提高,润滑油需求将快速增长。据统计,今年中国汽车产量预计达到73.6万辆,比去年增长22.7%。业内人士估计,2010年中国润滑油的需求比目前产量增长1倍达到600万吨。而国内大多数炼油厂产品不能满足高质量标准,且技术开发落后。尽管中国公司占国内润滑油市场70%的份额,但高等级产品市场的大半份额被外国公司占据。Golubock认为开发中国市场最好的办法是与国内公司联手,将外方的先进技术和中方的市场知晓相结合。但中国市场的挫折可能会降低外方扩大中国市

    26、场的积极性。其中之一就是中方的贸易伙伴必须持有进口许可证,而目前仅为少数几家垄断。尽管中国政府对市场的控制可以理解,但对于合法公司的出口来说就很困难。同时在关税降低上,促使产品销售或直接生产更加容易。即使加入WTO后,对润滑油征收的28.5%关税还应当降低。外商在华润滑油市场拓展业务的态势 前言 高品质润滑油可以有效地降低机械损耗,减少故障损失,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减少能源消耗,节约设备维护费用,能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我国是仅次于美、俄两国的世界第三大润滑油生产国,也是第三大成品润滑油消费国。我国现有个基础油生产厂,多个大小调合油厂,生产能力约.M t / a,其中过剩以上。润滑油

    27、市场呈现以下格局: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SINOPEC)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CNPC)的市场占有率为,乡镇企业,外国石油公司。我国这两大公司的高档油要与外国石油公司竞争,中低档油要于乡镇企业调合油厂竞争。国外石油公司是自年我国润滑油市场放开后来华拓展润滑油业务的,本文主要叙述他们在华商务活动的特点和变化趋势。投资办厂,美商捷足先登高质量润滑油需要高质量的基础油,好的基础油需要具备高粘度指数和凝点、低温流动性、安全性及添加剂感受性。西方石油公司因受工业革命较早影响在这方面技术成熟、经验丰富,他们纷纷在华以独资、合资形式建润滑油生产厂,以期获得较大市场份额,其中美国公司捷足先登,显示出较强竞

    28、争实力。美国有润滑油生产厂家,生产能力为.t/a,居世界第一。进入我国润滑油市场的外国润滑油品牌主要是美孚、壳牌、埃克森(Mobil、Shell、Esso),它们在我国使用的洋品牌润滑油中占。作为美国最大的润滑油生产商和世界润滑油基础油的重要供应商,美孚在华投资的第一个润滑油生产厂-美孚石油天津有限公司润滑油调配厂,调配、灌装、打包全部由计算机控制,并建有精密化验室,进行产品分析和质量控制。年月日,美孚在太仓的大陆第二座润滑油生产厂投产,与该厂配套的还有一座km长、可停泊kt船舶的美孚独资码头。随着珠江三角洲一个油库的投入使用,共有个埃克森的油库为其对华销售提供支持。年,埃克森在天津和宁波开始

    29、建设润滑油调配厂,年产量设计为kt。加德士现在我国经营着个润滑油服务中心以及个油品库-东莞、深圳、珠海各一个。年月在天津开工建一个年产kt的独资润滑油调配厂。此外,加德士还通过拥有上海高桥润滑油调配厂的股权促进其润滑油产销,该厂年生产润滑油kt。在大陆,加德士经营着个加油站。在香港,加德士通过个加油站销售汽油、柴油和润滑油,并在香港青衣岛建有kt的海上储油库,还有一个kta的润滑油调合厂。壳牌设在香港的青衣油库,耗资亿多美元,是壳牌最大的单项油库投资,为港澳及华南地区供应油品。在大陆,壳牌已投资数千万美元,发展润滑油业务,包括在天津的年生产能力为kt润滑油的独资工厂。在浙江乍浦兴建年产能力为万

    30、多吨的合资润滑油调配厂,而壳牌在广东湛江的合资润滑油公司已开始为我国用户生产润滑油,壳牌已在华十几个主要城市设立了办事处,并在全国多个城市指定了近百家壳牌润滑油特约经销商。1986年8月我国外经贸部批准埃尔夫在广州建一套kta船用及非船用润滑油调合装置。年,埃尔夫在我国的润滑油子公司开始营业。其它外资润滑油企业的分布的情况为:Jomo在山西建成kta独资润滑油调合厂。东方石油公司在上海、天津、大连以合资形式建设了kta、kta、kta润滑油调合厂。 Sunoil在深圳建成kta合资润滑油调合厂。加拿大热润滑油公司在济南参加建设一年产kt润滑油调合厂。美、英、日、德石油公司在华已投产和将投产的润滑油调合厂建成后,产品将占我国润滑油市场的以上。目前,外国石油公司正在我国建设的调合油总生产能力已超过kta。到年我国润滑油市场可能面临的局面事,有.t油品为外国石油公司占有。 车用润滑油市场竞争激烈我国对车用润滑油的需求以每年的速度增长,远


    注意事项

    本文(润滑油市场概况.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