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版浙江新高考选考地理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10讲 大气环境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docx

    • 资源ID:750511       资源大小:471.75KB        全文页数:2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版浙江新高考选考地理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10讲 大气环境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docx

    1、版浙江新高考选考地理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10讲 大气环境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第10讲大气环境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1)热力环流原理及图示c(2)水平气压梯度力b(3)风的形成过程b(4)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移动及图示c热力环流热力环流原理及图示(1)大气运动的原因:太阳辐射在地表的差异分布,造成不同地区气温不同,并导致水平方向上各地间的气压差异,引起大气运动。(2)形成过程A地受热较多,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D处空气聚集,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B、F地受热较少,空气冷却下沉,近地面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C、E处空气密度减小

    2、,形成低气压。水平运动:在同一水平面上,空气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1热力环流形成原理(1)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其形成过程如图所示:空间气压值相等的各点组成的面,称为等压面。等压面凸起的地方是高压区;等压面下凹的地方是低压区。 (2)掌握热力环流要抓住一个过程、两个方向、三个关系一个过程近地面冷热不均空气的垂直运动(上升或下沉)同一水平面上存在气压差异空气的水平运动热力环流。两个气流运动方向a垂直运动热上升,冷下沉。b水平运动从高压流向低压。三个关系a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相反关系。b温压关系:(如上图中甲、乙、丙三地所示)热低压、冷高压。c风压关系:水平方向上,风总从

    3、高压吹向低压。(如上图中处风向所示)等压面图的判读与应用(1)判读大气密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不同高度的大气所承担的空气柱高度不同,导致在垂直方向上随着高度增加气压降低。即PAPC,PBPD。因地面冷热不均,导致同一水平面上出现气压差异,进而等压面发生弯曲,同一水平面上,等压面上凸处气压高,下凹处气压低,即PCPD,PBPA。同一垂直方向上,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区类型相反,若近地面为高压,则高空为低压。(2)应用判断气压高低:如上图中比较同一地点不同高度气压值和同一水平面上不同点的气压值可得:PBPAPCPD。判断下垫面的性质a判断陆地与海洋(湖泊):夏季,等压面下凹处为陆地、上凸处为海洋(湖泊)

    4、。冬季,等压面下凹处为海洋(湖泊)、上凸处为陆地。b判断裸地与绿地:裸地同陆地,绿地同海洋。c判断城区与郊区:等压面下凹处为城区、上凸处为郊区。判断近地面天气状况和气温日较差:等压面下凹处,多阴雨天气,日较差较小,如A地;等压面上凸处,多晴朗天气,日较差较大,如B地。 2三种常见热力环流形式(1)海陆风成因分析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前提和关键。影响与应用:海陆风使滨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夏季气温较低,空气较湿润,是避暑的好地方。(2)山谷风成因分析山坡的热力变化是关键。影响与应用:在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冷的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阻碍了空气的垂直运动,使污染物不易扩散。所以山谷地区不

    5、宜布局有污染的工业。(3)城市热岛环流成因分析“城市热岛”的形成是突破口。影响与应用:一般将绿化带布置在气流下沉处以及下沉距离以内,而将卫星城镇或大气污染较重的工厂布置于城市热岛环流之外。(2019年4月浙江选考)读某地近地面垂直方向气温、气压分布示意图(图中虚线为等温线、实线为等压线)。完成12 题。1若该地位于我国西北沙漠地区,则其成因和空气垂直运动正确的是()A动力辐合上升B热力辐合上升C动力下沉辐散 D热力下沉辐散2易形成这种大气物理状况的是()A夏季白天的内陆湖面 B冬季晴朗夜晚的谷底C夏季晴朗白天的郊区 D冬季暖流流经的海面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该地等温线向上凸出,说明该地气温较

    6、周边地区高,气流在垂直方向上上升,在近地面等压线向下凹,说明该处气压较周边地区低,是受低压系统控制,气流辐合上升所致,是热力原因造成的,故选B。第2题,夏天内陆地区的湖泊气温较周边地区低,气流下沉,形成高压,A错误。冬季岩石降温快,气流沿山坡下沉,B错误。郊区与城市之间,由于城市热岛效应,郊区为高压,气流下沉,C错误。冬季暖流流经地区,气流上升,D正确。故选D。答案:1.B2.D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下图示意北半球中纬某区域的地形和8时气温状况剖面。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度约20 km/h。据此回答34 题。3此时甲、乙、丙三地的大气垂直状况相比较()A甲地比乙

    7、地稳定 B乙地对流最旺盛C乙地比丙地稳定 D丙地最稳定4正午前后()A甲地气温上升最快B乙地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C丙地刮起东北风D甲地出现强劲的偏南风解析:第3题,可以根据气温在垂直高度上的变化判断大气的对流强弱和稳定程度,气温随高度的增加,降温越快,对流越旺盛,大气温度在垂直高度上变化越均匀,表明大气越稳定。读图可知,此时甲、乙、丙三地相比较,甲地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最快,因而对流最旺盛,B选项错误;在垂直高度上,丙地随高度的升高变化最均匀,且变化幅度较小,说明丙地最稳定,D项正确;而甲地和乙地相比较,乙地变化较小,表明乙地比甲地稳定,因而A项和C项都是错误的。第4题,因图中显示的是8时的气

    8、温状况,且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度约为20 km/h,中午时,大约向东移动80 km,届时,甲地气温上升幅度最小,而乙地对流旺盛;丙地将位于低压的东侧,应吹偏南风,甲地将位于低压的西侧,应吹偏北风。综上所述,只有 B项正确。答案:3.D4.B大气的水平运动风1水平气压梯度力促使大气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的力。特点是与等压线相垂直,其方向由高压指向低压。2风的形成过程(1)风空气在水平方向上的流动。(2)影响风向的力:高空风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近地面风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3)影响风速的力:高空风水平气压梯度力;近地面风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1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三种力的比

    9、较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定义由于单位距离上水平气压的差异而产生的使空气水平运动的力由于地球自转而产生的使运动物体发生偏转的力是指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做相对运动时,接触面之间所产生的一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方向垂直于等压线,从高压指向低压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与风向相反大小由气压梯度决定随风速增大而增大,随纬度升高而增大随风速增大而增大对风的影响既影响风速,又影响风向只影响风向,不影响风速既影响风速,又影响风向备注是产生风的原动力无风,亦无地转偏向力无风,亦无摩擦力2.不同力作用下的大气水平运动一般来说,大气的水平运动就是风。在大气水平运动的过程中,因所受的影响因素不同,高空风

    10、和近地面风有较大差异。受力风向图示(北半球)高空风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空气沿水平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合力的方向运动,风向平行于等压线续表受力风向图示(北半球)近地面风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风向平行于这三个力合力的方向,风向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2020宁波选考适应性考试)下图示意某一等高面,M、N为等压线,其气压值分别为PM、PN,M、N之间的气压梯度相同。是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计空气垂直运动时,O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据此回答13题。1若此图表示北半球,PMPN,则O点风向为()A或 B或C或 D或2若此图表示高空等高面,PMPN,则O点风向应考虑两种情况:近地面为;高空由

    11、于忽略摩擦力的作用,风向向右偏转至与等压线平行,即。第2题,高空不考虑摩擦力,所以风向应与等压线平行;若PMPN,则在北半球高空应为,在南半球高空应为。第3题,在近地面,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共同影响风向和风速,其中两力的合力与另一力的方向成180角。答案:1.A2.C3.D下图为某区域8月16日15时和17日2时的气温(单位: )分布状况。据此完成45题。4判断图中甲地较西北部温差大小及其可能的地理事物是()A小湖泊 B小山峰C大城市 D大煤矿516日15时,受局地环流影响,甲地东侧近地面吹()A东北风 B西北风C东南风 D西南风解析:第4题,读图可知,16日15时高温中心位于西

    12、北部地区,局部温度在32 以上;17日2时低温中心位于西北部,局部温度在26 以下,故图中两个时刻温差最大的地点位于西北部。对照两幅图可知,图中甲地降温幅度最小,较西北部温差更小,可能为水域。第5题,根据纬度可知,该地位于北半球,16日15时图中甲地是低温中心,形成高压中心,受局地环流影响,甲地东侧位于高压东侧,近地面吹西北风。答案:4.A5.B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移动及图示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与移动(1)主要形成因素:热力因素和动力因素。(2)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以北半球为例)三圈环流:a为低纬环流;b为中纬环流;c为高纬环流。六个风带(3)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原因:太阳直射点有

    13、规律地南北移动。移动规律:就北半球来说,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南半球则恰好相反。1用递进法推导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及移动第一步:“冷热不均使其动”。在地表性质均一、地球不自转的情况下,在极地与赤道之间形成单圈闭合环流,如下图:第二步:“地球自转使其偏”。在地表性质均一、地球自转的情况下,形成“三圈环流”,如下图:各气压带的高、低性质主要取决于各气压带气流在垂直方向上的运动方向,即上升或下沉,凡盛行下沉气流的区域,必定为高气压带,而盛行上升气流的区域,则必定为低气压带。第三步:“地球公转使其移”。地球公转使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在地表性质均一、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情况下,形成气压

    14、带、风带随季节有规律地移动。如下图所示:2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与特点(1)气压带的分布与特点气压带分布成因特征气流运动属性极地高气压带90附近热力原因冷高压下沉冷干副极地低气压带60附近动力原因冷低压上升冷湿副热带高气压带30附近动力原因热高压下沉干热赤道低气压带0附近热力原因热低压上升湿热(2)风带的分布与特点风带分布风向属性北半球南半球极地东风带6090东北风东南风冷干中纬西风带3060西南风西北风温湿低纬信风带030东北风东南风干热(2020年1月浙江选考)下图为2019年12月某时刻等压线分布图。完成12题。1此时刻甲、乙、丙、丁四地中风力最大的是()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2此时

    15、刻可能出现雨雪天气的是()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答案:1.A2.B3以下两图是某区域近地面天气系统分布图(单位:hPa)。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图表示北半球_(填“冬”或“夏”)季的大气环流状况。(2)乙图表示北半球_(填“冬”或“夏”)季气压带分布状况,判断理由是_。(3)一般来说,A地比B地的降水量要_,C气流来自_气压带。气流C与D相遇后爬升的原因是什么?(4)E地与F地相比,风速较大的是_地,原因是什么?解析:(1)从甲图中可以看出,气压带、风带整体向南移动,而其原因是直射点向南半球移动,所以此时是北半球的冬季。(2)北半球下垫面海陆差异较大,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导

    16、致同纬度地区温度不一样。由乙图中信息可以看出,海洋上出现高压中心,说明此时海洋上气温相对同纬度陆地较低,为北半球夏季。(3)由图可知,A为西风带,B为东北信风带,盛行西风由低纬吹向高纬地区,水汽易冷却凝结,形成降水;信风由高纬吹向低纬地区,水汽不易冷却,因此较干燥,所以A地降水量比B地多。C也是西风带,由副热带高气压带与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的水平气压梯度力产生,由高压指向低压,所以C气流来自副热带高气压带。D为极地东风带,西风带和极地东风带相遇,即形成锋面系统,相对较温暖的、密度较小的盛行西风带来的暖气团被抬升,而相对较冷、密度较大的极地东风带来的冷气团在下层。(4)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

    17、越大,风速越大。从图中可以看出F地等压线较密,风力较大。答案:(1)冬(2)夏 亚欧大陆出现低气压(或太平洋出现高气压)(3)多副热带高C气流暖湿较轻,D气流冷干较重。(4)FF地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洞穴呼吸,指通过洞口及围岩裂隙等呼吸通道,洞穴与外部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不仅是洞穴空气与外部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唯一途径和过程,也是保持洞穴内部环境恒温、恒湿的前提条件。当洞内空气的温度小于洞外大气温度时,空气交换以洞外流入洞内(即吸气)为主;反之,则以洞内流出洞外(即呼气)为主。据此完成12题。1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洞穴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是()A BC D2与洞穴外相比,洞穴内

    18、()A气温较高 B气压较低CCO2浓度高 D风速较大解析:第1题,据材料可知,洞穴内部环境恒温、恒湿,而外部气温变化较大,故白天外界气温高于洞内,结合题目所给“呼气”“吸气”的原理即可判断白天空气从洞外流入洞内,晚上从洞内流出,故D项正确。第2题,由于洞内气体性质相对稳定,而外界气温、气压的变化大,因此无法单一的说洞穴内气温(气压)高低;由于洞内缺乏绿色植物,因此其CO2浓度相对较高;洞内相对封闭,风速较小。答案:1.D2.C下图为某气象科学家绘制的局部地区某时气压分布图(单位:hPa)。读图,回答34题。3图中风速最大的点为()A甲 B乙C丙 D丁4甲、乙、丙、丁四点的风向依次是()A西北、

    19、东北、东南、西北B东南、西南、东南、西南C西北、东北、西北、东南D东南、西南、东南、西北解析: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处附近的等压线最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因而风速最大。第4题,分别过甲、乙、丙、丁四点作垂直于四点切线的垂线,以垂线为基准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3045角,即风向。答案:3.A4.A气团是指气象要素(主要指温度和湿度)水平分布比较均匀并具有一定垂直稳定度的较大空气团。下图示意世界局部地区气团源地和移动路径。读图,回答 56 题。5甲气团()A移动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B为来自中纬度的冷湿气团C给巴西高原带来狂风暴雨天气D生成于太平洋的热带洋面6影响乙气团移动路径的主要是

    20、()A东南信风 B副极地低压C中纬西风 D西风漂流解析: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甲气团由西南向东北方向移动,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方向并不相反;甲气团由西南移向东北,是来自中纬度的冷湿气团,不是生成于热带洋面;巴西高原西部有高大的安第斯山脉阻挡,因此甲气团无法爬升到巴西高原,所以B正确。第6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乙气团位于20S附近,位于大西洋,由东向西移动,故影响乙气团移动路径的主要是东南信风,所以A正确。答案:5.B6.A某地理研究小组于夏季某天对当地一个山谷进行野外考察,他们发现谷地中有一小镇,镇上有利用当地矿产资源发展起来的中型水泥厂。下图为根据考察资料绘制的等压面、等温面及气流运动示

    21、意图(箭头表示空气流动方向)。读图完成12题。1下列时段中,图示气流运动最强烈的是()A47时 B811时C1417时 D2124时2研究小组通过调研认为该地不宜布局水泥厂,其理由是()采矿破坏植被,易造成水土流失水泥厂为传统产业,经济效益低谷地水泥厂排放有害废气易堆积小城镇劳动力短缺,市场需求小A BC D解析:第1题,图示气流显示为谷风,说明是白天,其本质是热力环流。冷热不均是这种现象形成的根本原因,当一天中的气温处于最高的时段时,该气流运动应最强烈。所以选C。第2题,当地不宜布局水泥厂主要从生态环境方面考虑。该地位于山谷地形内,当地矿产资源的开采会破坏地表植被,易造成水土流失,同时水泥厂

    22、环境污染严重,尤其是大气污染,而山谷地形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长时期堆积使当地污染严重。所以选A。答案:1.C2.A我国华北某地西北靠山,东南面海。下图示意该地某月15日11时16日11时近地面气温和相对湿度变化情况。据此完成34题。3据图推断,该地近地面空气中水汽量最多的时刻是()A15日14时 B15日23时C16日0时 D16日11时4该地15日23时16日0时受阵风影响。该阵风的风向与性质是()A西北风;暖湿 B西北风;暖干C东南风;暖湿 D东南风;暖干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15日空气相对湿度高,16日空气相对湿度低;相对湿度越低,空气中水汽量越少,排除C、D两项。空气中的水汽含量

    23、与气温有关,气温越高,饱和空气中的水汽含量越多;读图可知,在15日14时气温明显高于23时,A项正确,B项错误。第4题,读图可知,15日23时16日0时,气温迅速升高,说明气流较为温暖;空气湿度迅速降低,说明气流较干,干燥气流一般由陆地吹向海洋,结合“西北靠山,东南面海”可知,风向为西北风,即气流顺山坡下沉增温,气流暖而干,故B项正确。答案:3.A4.B5下图为等压线图,左图比例尺比右图大,A、B、C、D四处中风力最大的是()AA处 BB处CC处 DD处解析:选A。等压线疏密程度相同,等压距一致,则比例尺越大,风力越大。6(2020舟山质检)下列气压带和风带图(北极上空俯视图,图中圆代表纬线圈

    24、,箭头代表风向),符合北半球西风带分布规律的是()答案:A7当亚欧大陆被高气压控制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副热带高气压带被热低压切断B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冷高压切断C此时我国东部盛行偏南风D此时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向北移动答案:B8南半球的气压带基本呈带状分布,而北半球的气压带则断裂成块状,主要原因是()A北半球季风环流十分典型B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C海陆分布状况不同D地形起伏状况不同答案:C下图为副热带高气压带移动规律模式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9关于甲、乙两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中P点此时受西北风的影响B甲图表示春季或秋季C乙图表示7月份DM气压带为副极地低气压带10关于M、N气压

    25、带的描述,正确的是 ()AM气压带是因为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的BN气压带是因为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的CM气压带是因为近地面空气冷却下沉形成的DN气压带7月份移到赤道以南解析:第9题,甲图中,P点此时受西南风的影响。甲图中副热带高气压带南移,故为1月;乙图中副热带高气压带北移,故为7月。M气压带为副热带高气压带。第10题,M是副热带高气压带,是空气受重力作用下沉形成的。N气压带是赤道低气压带,是因为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的,7月份移到赤道以北。答案:9.C10.B读三圈环流图,回答1112题。11空气上升或流向较高纬度,水汽易遇冷凝结产生降水。图中降水较多的气压带和风带有()Aa

    26、be BbcdCade Dcde12正确反映c气压带两侧大气运动的是()解析:第11题,a为赤道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e为副极地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d为西风带,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第12题,c为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其两侧为西风带(西南风)和东北信风带(东北风)。答案:11.C12.D下图示意太阳直射点位置与某个气压带位置关系。读图,完成1314题。13图示该气压带()A在南半球纬度范围变幅较小B滞留北半球时间小于3个月C徘徊的纬度范围小于20D与太阳直射点位置完全一致14推测该气压带是()A副极地低气压带 B赤道低气压带C极地高气压带 D副热带高气压带解析:第13题,读图可知,该气

    27、压带在南半球纬度范围变幅较小,A项正确;滞留北半球时间大于6个月,B项错误;图中纬线间隔是4,徘徊的纬度范围大于20,C项错误;与太阳直射点位置明显不一致,D项错误。第14题,读图可知,该气压带位于赤道附近,活动范围跨南北两半球,应是赤道低气压带,B项正确。答案:13.A14.B15(2020金丽衢十校联考)滨海地区的风随昼夜更替而风向转换,形成海陆风,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图1中用箭头画出白天的大气运动示意图。(2)由图2可知一年中海陆风出现的天数_(季节)最少,主要原因是该季节_风强盛,从而“掩盖”了海陆风。(3)分析海风对滨海城市大气环境的有利影响。解析:(1)根据海陆热力性质

    28、的差异,白天陆地升温快,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其高空形成高压;海洋升温慢,气温低,空气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其高空形成低压,风总是由高压吹向低压,即近地面风由海洋吹向陆地,高空风由陆地吹向海洋。(2)由图2可知,一年中海陆风出现的天数最少的季节是冬季,每月只有3天左右;主要是因为该季节冬季风势力强盛,“掩盖”了海陆风。(3)从海洋吹向陆地的海风,可以降低城市热岛效应(或降低温度);从海洋上带来大量湿润空气,增加空气湿度,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答案:(1)(2)冬季冬季(3)海风从海洋上吹来,有利于降低城市热岛效应(或降低温度),增加空气湿度,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1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3年11


    注意事项

    本文(版浙江新高考选考地理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10讲 大气环境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