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对倍数和因数单元教学的几点思考doc.docx

    • 资源ID:7497713       资源大小:27.98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对倍数和因数单元教学的几点思考doc.docx

    1、对倍数和因数单元教学的几点思考doc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九单元倍数和因数教学分析稿主讲人:殷雪梅小学王锡才一、 单元教材基本分析本单元安排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许多自然数的知识之后,系统地教学分数的意义和 性质之前,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丰富自然数的知识,了解自然数之间存在的倍数与因数 关系,体会自然数都有因数,而且不同自然数的因数个数是不同的。这些内容还能为 以后教学分数知识作必要的准备。研究倍数与因数一般在非零自然数范围内进行,可 以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因此,教材在底注中给予明确的规定。教学内容分四部分编排。 第707 3页教学相关的自然数之间的倍数与因数关系,求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的 方法;第747 7

    2、页教学5、2、3的倍数的特点,以及偶数、奇数等知识。第7 8 7 9页教学素数与合数的概念和判断方法。第808 2页整理全单元的知识并组织 综合练习。二、 教学重难点的认识及处理意见教学重点是学生经历探索数(本单元指非0自然数)的有关特征的活动,认识 倍数和因数;能在1至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倍数,以及100以 内某个数的所有因数;知道么5. 3的倍数特征,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么5或3的 倍数;知道奇数和偶数、素数和合数。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充分利用学 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出倍数和因数的概念,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2. 充分利用“百数表”,引导学生通过操作

    3、、观察、比较和分析,自主发现并归纳2. 5和3的倍数的特征。3.适汽控制认识素数和合数的教学要求。要注意由易到难,学 生能初步判断一个数是素数还是合数;对素数与合数的判断仅限制在50以内的数。 4.通过不同的形式适半丰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激发进一步探索的愿望。教学难点是使学生在探索数的特征的活动中,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和 归纳等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验证猜想,或对结论的合理性作必要的说明;进一步发 展数感。教师在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空间,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 猜测、归纳、操作,并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感受数 学思考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增

    4、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三、 对重要教学情景(境)安排说明第70页的例题从12个相同的正方形拼长方形开始教学,学生对这个活动已经 很熟悉,几乎人人都知道有不同的拼法,都能顺利地拼出三种不同的长方形。教材根据各种拼法中每行正方形的个数与行数,把三种拼法分别表示成4X3=12、6X2 = 12和12Xl = 12o以4X3=12为例讲了 12是4的倍数,也是3的倍数,4和3都是 12的因数。又让学生说出6X2=12、12X1 = 12里存在的倍数、因数关系。这道例 题有两个编写特点:第-个特点是作为研究对象的三个数学式子都从具体的操作活动 中提取出来,有助于学生联系现实情境和实际经验体会倍数与因数的含义

    5、;第二个特 点是给学生举一反三的机会,用4X3=12里学到的倍数、因数知识解释6X2=12、 12X1 = 12这两个式子里的倍数与因数关系,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这道例题要注意,倍数与因数是一种关系,客观存在于两个具体的IH然数之间。 因此,要通过完整的语言来表达关系,让学生体会这种关系,如4是12的因数、12 是4的倍数,不能说成4是因数、12是倍数。第71页的两道例题分别是教学找一个数的倍数和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虽然 内容不同,教学方法却非常相似。即利用初步建立的倍数与因数的概念,联系己经掌 握的乘除法口算,让学生在探索中找到方法。!1!四、对课本主要例题、课内练习及

    6、课外作业的选用建议教材第71页教学找3的倍数,采用的思路是“3和任何非零自然数的乘积都是3 的倍数”。这一思路容易理解、容易操作,与建立倍数、因数概念的大背景保持一致。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从“3的倍数是怎样的数”想起,先形成找3的倍数的思路,然后 从小到大一个一个地找,并按顺序写出来。还要理解例题在写出3的倍数时为什么用 了省略号。“试一试”独立找2和5的倍数,一方面巩固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另 一方面通过3、2、5的倍数可以发现有关倍数的一些规律。如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 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等。在若干个实例中寻找共同特点, 总结成规律,虽然仍旧是不完全归纳,但对小学生来说

    7、巳经是比较科学的方法了。在找36的因数时,如果沿“乘积是36的然数都是36的因数”这个思路就能 得出“想乘法算式”这种方法,这条思路容易形成,在操作时往往不大顺畅。如果按 “36除以哪些日然数没有余数?”这个思路想就能得出“想除法算式”这种方法,这 条思路一旦形成,方法易于操作。因此,例题从因数的概念出发,利用()X ()= 3 6这个式子先让学生明白,找36的因数就是写出这个式子的因数。然后联系除法 的意义,引导学生利用除法求36的因数。在找36的因数时,无论想乘法算式还是想除法算式,学生一般都从无序到有序, 从有重复或遗漏到不重复不遗漏。教学要承认学生实际,允许他们经历这样的过程。 先按自

    8、己的思路、用自己的方法写36的因数,能写几个就写几个,是什么顺序就什 么顺序。然后在交流中相互评价,删去重复的,补上遗漏的,并组织学生认真讨论“怎 样找才能不重复不遗漏”,体会过程、总结方法、提升水平,学会有序地思考和寻找。还有一点需要指出,标准要求学生能够写出10以内自然数的倍数、100以 内然数的因数。教材在编写时认真落实了这些规定,在“想想做做”里没有编排找 较大然数的倍数的练习题。适量出现一些稍大的数(如30),写出它的全部因数。教材第二部分教学5、2、3的倍数的特点。判断一个数是不是5的倍数,是不是 2的倍数都是看这个数的个位上是几,方法是一致的。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要 看它各位

    9、上数的和是不是3的倍数,特征和判断方法与5的倍数、2的倍数完全不同。 所以这部分教材分两段编写,把5和2的倍数的特点合并在一道例题里教学,把3 的倍数的特点安排在另一段里教学。两段教材都是“寻找特点利用特点判断”的 教学线索,给学生很大的自主活动空间。第74页例题先在百数表里5的倍数上画、2的倍数上画,于是表 里出现两列画的数和五列画“O”的数,其中一列数上画“”也画“O”。 这些符号有利于学生分别观察5的倍数和2的倍数,发现表现在个位上的特点。也便 于发现哪些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结合2的倍数,联系以前讲过的双数和 单数,列举了哪些数是偶数、哪些数是奇数。这道例题安排的操作活动和提出

    10、的问题 难度都不大,教学时要尽量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建构自己的认识。“想想做做”的安排很有层次。第1、2题是简单的判断,初步应用2的倍数与5 的倍数的特点,起巩固知识的作用。第3、4题按要求组数,第3题组成的是两位数, 没有明确每名学生都要全部、有序地写出符合要求的数,可以通过交流达到全部、有 序的要求。第4题组成的是三位数,“你排出了哪几种”这个问题对有条件的学生要 求有序思考并排出所有的数,对少数有困难的学生应尽量多排出几种,并向同伴学习 有序的思考方法。第5题通过在数表中涂色,体会4的倍数一定是2的倍数,2的倍 数不都是4的倍数。发现3的倍数的特点比较难,第76页例题充分研究学生

    11、的思维习惯和学习需要, 作了五步安排:第一步在百数表里3的倍数上画,这项活动让学生看到3的倍数与2的 倍数、5的倍数不同,分散在表的各行各列里。由此产生猜想,3的倍数的特点可能 与2、5的倍数不同。第二步提出“个位上是3、6、9的数都是3的倍数吗”这个问题,学生可以在百 数表上看到画的数的个位上并不都是3、6或9,还有其他数。许多个位上是3、 6、9的数上没有画,它们都不是3的倍数。学生还可以任意写出一些个位上 是3、6、9的数,逐一检验是否是3的倍数。这一步的目的是让学生更清楚地知道, 3的倍数的特点不表现在它的个位上。第三步为学生指点新的探索方向。把3的倍数用计数器的算珠表示,看看用几颗

    12、珠。先找较小些的两位数,再找更大的数。通过计算表示各个数所用算珠的颗数,初步发现算珠的颗数总是3、6、9、12等,这几个数都是3的倍数。这一步对发现3 的倍数的特点关系很大,学生也乐意进行,要适当多安排一点时间。第四步把算珠的颗数转化成各位上数的和,发现3的倍数的特点,这一步是教学 难点。要引导学生从“数的某一位上是几,计数器的那一位上就拨几颗珠”这一事实 理解计数器上算珠的总颗数就是这个数各位上数的和。从算珠的颗数是3的倍数推理 出各位上数的和是3的倍数。第五步是“试一,试”,通过不是3的倍数的数,各位上数的和不是3的倍数的研 究,从另一个角度验证上面发现的规律是正确的。教材设计的五步教学过

    13、程是连贯的,步步深入、逐渐逼近数学的本质内容。既有 对例证的细致研究,又有反例作验证,是科学而严密的过程。“想想做做”里的习题数学思考的含量都比较高,除了第1题利用3的倍数的特 点进行简单判断外,其他习题都需要仔细地想一想。如第2题要准确理解题意,“除 以3有余数”即不是3的倍数的意思。第3题在方框里填数字的时候,要依据3的倍 数的特征进行推理,而且答案是多样的,在每个方框里都有3个数字可填。第5题是 组成三位数,首先要从四张数字卡片中选择3张,而且3张数字卡片之和必须是3 的倍数,有两种选择,分别是5、6、7和0、5、7O然后再有序地把选出来的卡片排 一排,组成三位数。前一种选择能排出6个不

    14、同的三位数,后一种选择只能排出4 个不同的三位数。这些习题不要急于得出答案和结论,要注重过程,提供充分的时间,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或合作学习。教材第三部分教学素数和合数,教学活动的线索是:分别找到2、3、5、6、8、 9等然数的因数一按因数的个数把这些然数分类一接受素数、合数等数学概念一 应用数学概念判断50以内的然数是素数还是合数。这些活动难度都不大,学生都 能进行。在按因数的个数把、2、3、5、6、8、9分类时,可能需要稍微点拨,明确 分类的标准。在讲述素数、合数概念时,语言必须准确。这部分教材有三个特点:一是在写2、3、5、6、8、9的因数时充分利用学生的 巳有能力,让他们在独立写因数的过

    15、程中体会这些数的因数个数不同;二是用填空形 式引导学生把2、3、5、6、8、9按因数的个数分类,避免教学中出现不必要的枝节; 三是主要使用“素数”这个名词,“质数”只是带了一带。这对学生无所谓,教师在 开始阶段可能不习惯。“想想做做”第1题利用1120各数,让学生再次经历认识素数和合数的过程。 要通过例题、“试一试”和这道题,让学生记住20以内的八个素数:2、3、5、7、 11、13、17、19o至于更大的素数就不要求记忆了。练习六整理和应用全单元教学的数学知识:第24题练习2、5、3的倍数的特征,其中两道题是数学问题,一道题是实际 问题。数学问题的形式容易引起对有关数学知识的回忆,实际问题的

    16、形式反映了数学内容在现实生活中的存在和应用。先安排数学问题,再安排实际问题,有助于学生在 解决实际问题时运用有关的数学知识。第4题有一定的综合性,能发展思维的条理性,培养全面考虑问题的能力。学生对奇数与素数、偶数与合数往往混淆不清,第6题是为了区分这些概念而设 计的。先在120各数中用圈出素数、用圈出偶数,回忆素数的意义和 偶数的意义;再回答题中的两个问题,体会它们是不同的概念。要注意的是,两个问 题都是看着表格呈现的现象回答的。其中的“2”既画了 ,又画了 ,这 就表明素数里有偶数,偶数里有素数。教学时既要引导学生主动区分不同的概念,正 确回答问题,又不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抽象的,甚至文字游戏式

    17、的机械操练。第7题对学生来讲有两个特点:一是涉及了几个数学概念,有连续的自然数、连 续的奇数、3的倍数等,二是两个问题都是微型课题,题目中的“找一找、算一算” 指点了研究方法。第10题把五个数分别写成两个素数相加的形式。这五个数都是偶数,其实任何 一个大于2的偶数都可以写成两个素数相加的形式。如果学生有兴趣,可以继续尝试。2课时2课时1课时2课时五、 单元教学课时安排1.倍数和因数 2.L 5和3的倍数的特征3.素数和合数 4.练习六 六、 单元教学资源推荐教学设计:小学数学教学网“教学资源” “教学设计”:网址:http:/www. xxsx. cn/item. asp?SmallClass

    18、ID=ll&ItemID=l 114教学视频:小学数学教学网“教学资源”网址: http:/www. xxsx. cn/item. asp?ScallClassID=10&IteinID=3948七、典型课例评析张齐华老师执教的因数和倍数教学过程:一、认识倍数和因数师:一起看大屏幕,数一数,几个正方形?(12)第一个问题是如果老师请你把 12个正方形摆成一个长方形,会摆吗?行不行?能不能就用一道非常简单的乘法算 式表达出来?生:1X12师:猜猜看,他每排摆了几个,摆了几排?生:12个,摆了一排。师:(屏幕显示摆法)是这样吗?第二种摆法我们只要把他旋转一下就跟第一种 怎么样?(一样)。我们可以把

    19、他忽略不计。还可以怎么摆?同样用一道乘法算式表 达出来?生:三四十二师:这一次每排摆了几个,摆了几排?(屏幕显示摆法)同样第二种摆法也可以 省。还有吗?生齐:2X6师:张老师来猜测一下同学们脑子里怎么想的,有同学可能想每排摆6个,摆2 排。也有同学可能想每排摆2个,摆6排。(屏幕显示摆法)同样第二种摆法也可以 省O师:还有不同的想法吗?每排能摆5个吗? 12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能摆3种不 同的乘法算式,千万别小看这些乘法算式,今天我们研究的内容就在这里。咱们就以 第一道乘法算式为例,3X4=12,数学上把3是12的因数,以往我们把他叫约数,现 在叫因数,3是12的因数,那4 (也是12的因数,)

    20、倒过来12是3的倍数,12 (也 是4的倍数)。同学们很有迁移的能力,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研究的因数和倍数。师板书:因数和倍数师:这儿还有两道乘法算式,先自己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行不 行?师:谁先来?生说略W:刚才在听的时候发现1X12说因数和倍数时有两句特别拗口,是哪两句啊?生:12是12的因数,12是12的倍数。师:虽然是拗口 了点,不过数学上还真是这么回事,12的确是12的因数,12 也是12的倍数。为了研究方便,以后来探讨因数和倍数的时候所说的数都是什么数 啊?生:自然数师:而且谁得除外。生:0师:好了,刚才我们己经初步研究了因数和倍数,屏幕显示:试一试:你能从中 选两个数

    21、,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因数和倍数?行不行?先自己试一试。3、 5、 18、 20、 36生说略。二、探索找因数倍数的方法师:看来同学们对于因数和倍数己经掌握的不错了。不过刚才张老师在听的时候发现一个奥秘,好几个数都是36的因数,你发现了吗?谁能在五个数中把哪些数是 36的因数一口气说完?生 1: 3、 18师:还有谁?生 2: 36师:3、18、36都是36的因数,只有这3个吗?生1: 1生2: 4生3: 6师:其实要找出36的一个因数并不难,难就难在你有没有能力把36的所有因数 全部找出来?能不能?张老师作一下详细说明,因为这个问题有点难度,你可以独立 完成也可以同桌完成,下面你选择你

    22、喜欢的方式,可以合作,也可以单干,想-想怎 么不遗漏,注意了,半你找出了 36的所有因数,别忘了填在作业纸上,如果能把怎 么找到的方法写在下面更好。学生填写时师巡视搜集作业。师:张老师找到了 3份不同的作业,大家仔细观察这三份作业,可有意思了。我 把他命名为A、B、C师板书。A: 2、 4、 13、 12、 18、 36B: 1、 2、 4、 3、 6、 9、 12、 18、 36C: 1、 36、 2、 18、 3、 12、 4、 9、 6师:关于A这种方法你有什么话要说?(学生纷纷举手)能不能从正面的角度说 一说,这个同学找出的因数有没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学生沉默)一点都没有我们值 得肯定

    23、的地方吗?你先来。生1:都对的师:有没有道理?看来要找一个人的优点挺困难的。生2:写全了生大声说:没有!师:正好触及了大家的公愤,看来要找一个人的优点不太好找了,是吧?其实这 个同学挺不容易的,他己经找出不少了,对不对?说说有什么问题?生:没有写全,少了 3、6、9。师:大伙来思考一下,6、9这两个因数是36的因数吗?看来这个同学是没有找 全,没有找全仅仅是因为粗心吗?是因为什么?生:36H-4,只写了 4,没写9师:他的意思是说用除法来做的话,找一个数的因数,一个个找,还是两个两个 找?生齐:两个两个找。生2:先把1写在头,36写在尾,然后再把2写中间,这样依次写下去,这样比 较美观。师:张

    24、老师提炼出两个字:顺序,好象还不仅仅是因为粗心的问题,没有按照 一定的顺序。师:第二个同学有没有找全,有没有更好的建议送给他。生:他应该把4、3调换一下。师:做了一个微调就不仅仅是美观的问题,更带给我们一种寻找的有序。第三个同学是最没有顺序的,什么1、36, 2、18 了,你们觉得有道理吗?师:你想提出抗议吗?你们觉得有顺序吗?(有)你自己来说?生:他们那样还要头对尾头对尾的,像这样直接就可以写了。师:有没有听明白,也是同样一对一对出现的。生:大小没有排,B大小排完后从小到大很舒服。师:你看你那个舒服吗?生:舒服师:正是因为你的质疑,他把方法说了出来。他用了什么?生:乘法口诀师:非常感谢同学们

    25、给出的发言,正是你们的发言让我们感受到了如何寻找-个 数的因数,有没有问题。师:虽然这个同学找到了尝试完了 1,找到36、尝试完了 2,找到18、3、12、4、 9、6,自然数有很多,那你的7、8没有试,你怎么知道找全了呢?生1:找到开始重复就不找了生2:我认为应该找到比较接近如5、6, 7、8找到比较接近就可以了。师:体会体会1、学生:36、2、学生:18、3、12、4、9、6这两个因数在不断 接近,接近到相差无几。生:生:直接找更大数的所有的因数,这个同学很厉害,己经在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 在找一个因数的个数了。师:通过刚才的交流,有办法了吗?有没有方法不遗漏。试一个。20生齐:1、2、4、

    26、5、10、20再试一个:15,写在练习纸上。学生汇报师:寻找一个数掌握的不错,这节课还要研究倍数呢。会找一书的倍数吗?找一 个小一点的,3的倍数,谁来找一个。生:21、300师:你能把3的倍数全部写下来吗?生:不能。太多太多了。师:那怎么办?写不完可以用省略号表示。试试看。学生练习纸上完成,汇报。师:同学们虽然找的答案差不多,但脑子里的方法各不相同。我想听听你是怎样 找的?生 1: 3X1、3X2师:能理解吗?生 1: 3 + 3=6、6 + 3 = 9师:有理吗?不要小看加3T,告到数大的时候也比较方便。生:略师:寻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掌握了吗?试一试。7的倍数学生练习纸上完成:50以内7的

    27、倍数。师:谁来说说这一次你找了哪几个?生:7、14、21、28师:为什么不加省略号?生:因为给了一个限制。师:任何然数的倍数是无限的。会寻找一个数的因数吗?生:略三、感受倍数和因数的神奇奥秘师:透出一个信息,关于因数和倍数是不是蕴藏了很有意思的规律,下面这题 就隐藏了一条规律。屏幕显示:老师这有9颗珠子全部放到十位和个位,1颗放十位, 另外8颗放个位。这样就得到几?(18)要是不这样放,你还能得到其他的两位数吗?生 1: 27生 2: 36师:把你知道的两位数跟同桌说一说。学生同桌说,师:如果把你们说的两位数按一定顺序排出来,就得到了这样的一 排数,是这样吗?屏幕展示:18、 27、 36、

    28、45、 54、 63、 72、 81仔细观察9颗珠子拨的两位数,你发现了什么?生:都是9的倍数师:9颗珠子拨的两位数都是9的倍数,8颗珠子拨的两位数都是(8的倍数)师:发现了什么? 9颗珠子拨的两位数都是9的倍数,8颗珠子拨的两位数(不 一定都是8的倍数),7颗珠子、6颗珠子呢?其实这里的学问没有同学想的那么简单, 张老师给大家布置一个小任务,自己在草稿本上画一画珠子,看看6颗5颗4颗拨出 的两位数到底和珠子的个数有什么关系?这里蕴藏着非常丰富的规律,等待着同学们去发现。其实不仅在计数器上找到一些有趣的规律。师:张老师问一个问题,好不好? 1T00这100个数,思考一下,哪个数的因数 最多?生

    29、1: 1生 2: 99师:还有谁要发表的?生3: 9师问生2:为什么认为99的因数最多?生:9是最大的。师:张老师公布一下答案:60师:可以一起找一找。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比99多多了。是不是数越大,因 数就越多。你们知道一小时有多少分? (60分),一,分=60秒,这里的60和刚才的 60有关系吗?这里的60就和100以内的因数有关系,你们相信吗?特意给大家带来 一本书。书的名字叫数字王国,学生读有关资料。师:相信了吧,其实张老师一开始也是特别不相信,咱们历法上面的1小时二60 分,一分=60秒的进率竟然和100以内的数的因数有着这么大的关系,这本书详细记 载着为什么一年有12个月,一天有2

    30、4小时,同学们知道为什么用12、24作为进率, 道理是一样的。数学中发现的规律师:更有意思的在后面,张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个数,数学家把6称为完美数。 想知道为什么吗?用最快的速度说一说6的因数?生:1、2、3、6师:把6划去,1+2+3=6,又回到了 6本身,正是因为这样的数非常特别,所以 数学家把这样特点的数称为是完美数。数学家找到了第一个完美数,就会去找第-个 完美数,猜猜看,找到了没有?今天张老师不把答案直接告诉你们,我透露一下资料 好不好?第二个完美数比20大,比30小,而且还是一个双数,好猜了吧。数学上的 规律不是一下子直觉说出来的,那么这样先来说一说双数:22、24、26、28,猜猜

    31、看, 可能是谁?学生试这四个数。师:写出所有的因数,然后把自己给去掉。师:正确答案应该是22,我们一起来找一找,人们开始找第三个完美数,想知 道第5个吗?师板书。为什么这么惊讶?同学们惊讶的背后张老师体会的过老,刚才 找一个也花了一分多钟,要从几十亿数中找出这6个完美数,数学家们要付出多大的 心血。你觉得什么力量使数学家们去不断努力?生:好奇心师:数学家们能透过枯燥的数学本身看到里面的东西,就像我们今天这堂课一样,透过数字蕴藏着大量丰富的规律。高斯曾经说过的把数学比作科学的皇后,数论 是数学皇后头顶上的皇冠,我们研究的只是数论中的最最基本的一些小常识,换句话 说这堂课我们没有摘取数学皇后头顶上的皇冠,我们摘取的只是皇冠上一小粒一小粒 的珠子评析:7、镖堂充儒了丰富多彩的攵化信息。关彳埼堂襟的攵化气&,夏相当渗座的,花老师一死唆阅了系的资料,遂行了 创造樨的组合和优化,对激或岩吱的岩目於趋是大彳盼处的。”杜教器九颗株6的奥 秘,神奇的定JL徵,社岩吱在系知系觉彳感受到了微岩的奥秘。只彳彳了攵化&, 徵皆才变得彳了灵瑰,而有系会社皆吱象到相煤无嗑,只会乐在其彳。a老啊罢于引导,社岩*岩会思旁花老师喜彳捕捉岩吱点言过程彳的信息,教师丈胆地社骨吱白巳我出M6的&教 衣M的偌教,再通过对几件系同作业的比软,一步又一步,屐次话晰地得出我因微衣


    注意事项

    本文(对倍数和因数单元教学的几点思考doc.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