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语文湖北省襄阳四中龙泉中学宜昌一中荆州中学四校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docx

    • 资源ID:7465484       资源大小:173.12K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语文湖北省襄阳四中龙泉中学宜昌一中荆州中学四校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docx

    1、语文湖北省襄阳四中龙泉中学宜昌一中荆州中学四校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命题人:宜昌一中 何洋 孙雪敏 彭丽 审题人:龙泉中学 李祖龙 本试题卷共8页,六大题18小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先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

    2、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5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第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丑中之美庄子及其后学以“道”的自然无为为美,其根本表现是在个体人格的自由上。因而,在庄子及其后学看来,人的外形的丑丝毫也不妨碍他具有精神的美,以至得到人们的爱慕。庄子一方面赞赏他理想中的“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的“神人”,另一方面又丝毫不歧视形体残缺丑陋,却具有精神人格美的人。在中国美学史上,也是庄子第一个明确地谈到了丑的问题,指出了在丑的外形之中完全

    3、可以包含超越于丑的形体的精神美。德充符中通过许多寓言说明了这个道理。卫国的哀骀(ti)是一个奇丑的人,“以恶(丑)骇天下”,然而“丈夫与之处者,思而不能去也;妇人见之,请于父母曰与为人妻,宁为夫子妾者,十数而未止也”。鲁哀公和他相处不过数月就想请他当宰相。庄子以文学的夸张笔法,描写了这个奇丑者得到了包括妇女在内的许多人的爱慕,同时又借孔丘之口说明了他之所以得到爱慕的原因:“非爱其形也,爱使其形者也。”而所谓“使其形者”就是精神。人们之所以爱这个奇丑的人物,就是爱他的“全德”,爱他的精神美。“闉(yn)趾支离无脤(shn)”“瓮盎大瘿(yng)”都是一些腰弯及于脚趾、形体残缺没有嘴唇、身上长着像

    4、盆瓮一样大的瘤子的奇丑人物,然而前者说卫灵公,后者说齐桓公,都得到了赏识和喜爱,以至卫灵公、齐桓公看起那些形体齐全的人来,反而觉得“其脰(du)肩肩(瘦小样子)”,矮小可怜了。庄子认为,这是“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的缘故。这些奇丑人物,由于他们有人格精神上的美,所以人们就忘掉了他们形体的丑陋,看上去反而比形体健全的人更加高大了。庄子看到了人的内在精神美能够压倒和克服外在形体的丑,“形骸之外”的美高于“形骸之内”的美。在追求着个体人格自由的庄子眼里,就连汲汲于仁义、不懂得自然无为之道的孔子,虽然形体健全,但较之于被砍掉了一只脚,却懂得自然无为之道的“兀者叔山”,在精神上是遭受了无可解救的“天刑”的

    5、。在庄子看来,这种精神上的刑残比肉体上的刑残更加可悲。庄子一点也不忽视形体的美,但更加重视精神的美。这种对于人的精神美的高度重视和追求,后来在魏晋时期的美学中得到了发展。从艺术史上看,庄子认为在丑怪的形相中可以包含强烈的精神美的思想,曾对中国艺术的发展产生明显的影响。五代人物画家禅月大师贯休的人物画就是一个典型的实例。贯休是禅宗的信奉者,曾被皇家授予师号。而禅宗的思想,是同道家的思想密切联系着的。贯休所画的人物,其形相十分怪异甚至丑陋,却又使人感到有一种内在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力量。“其名作十六帧水墨罗汉,骨相奇特古怪,为前代所找不出的。例如有庞眉大目者,孕颐隆鼻者,倚松石者,坐山水者。以之与阎立

    6、本的帝王图相对照,虽则坚实劲拔的笔致,略有相似,而人物的形态完全不同。阎氏的人物庄严肃穆,是一种士大夫社会的正型。而贯休的人物怪骇突兀,宛如战斗时神经紧张的一种变型”。完全可以说,在中国美学史上,对丑怪之美的肯定,为庄子美学所特有。这也是一般浪漫主义美学所共有的特色。而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美学,则是排斥丑怪之美的。 (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在德充符中,庄子以文学的夸张笔法,塑造了一批形貌奇丑无比的人物,他们都得到了妇女的爱慕和国君的赏识重用。B庄子及其后学认为人的外形的丑并不妨碍他具有精神的美,这是因为他们尊崇以“道”的自然无为为美,其根本表

    7、现是在个体人格的自由上。C在庄子看来,形貌奇丑的人物,由于他们有人格精神上的美,所以人们就忘掉了他们形体的丑陋,看上去反而比形体健全的人更加高大了。D庄子虽然认为“形骸之外”的美高于“形骸之内”的美,但并不排斥形体与精神双美兼得的现象的存在。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庄子借孔子之口说出了哀骀得到爱慕的原因,这是为了更有力地反驳以孔子为代表的排斥丑怪之美的儒家美学。B阎立本笔下的人物庄严肃穆,体现的是形体美与精神美相统一的儒家的美学标准,而贯休笔下的人物怪异甚至丑陋,与儒家美学的追求迥乎不同。C庄子寓美于丑的美学思想对后代中国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明显的影响,这是因为禅宗

    8、的思想,是同道家的思想密切联系着的。D贯休笔下庞眉大目、孕颐隆鼻的罗汉形象与庄子笔下的“闉趾支离无脹”“瓮盎大瘿”一脉相承。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在庄子看来,孔子所遭受的“天刑”指的是他在精神上只知汲汲于仁义、不懂得自然无为之道。B巴黎圣母院中雨果笔下的卡西莫多与庄子笔下的“闉趾支离无脹”“瓮盎大瘿”在形体的丑及人格精神的美上都有相近之处。这体现了一般浪漫主义美学所共有的特色。C在中国美学史上,庄子第一个明确地谈到了丑的问题,并对丑怪之美予以肯定,这是对占统治地位的正统儒家美学的完全否定。D庄子兼重形体美和精神美,但更重视对精神美的追求,这一点后来在魏晋时

    9、期的美学中得到了发展。【答案】1A 2C3C【解析】1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2试题分析:解答这类题,关键是依靠题干找准答题区间,着重研读某一段落。一定要注意熟悉原文的大致内容,二是在弄清题干要求的基础上,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照分析,辨清意思是否有差异。因果不当。“禅宗与道家思想的密切联系”只是贯休创作思想的渊源,并非“产生明显影响”的原因。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3试题分析:做这种题学生必须养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迅速搜寻到每个选项所涉及的段落,然后仔细比较选项的说法是否与原文一致。正统儒家美学肯定形体美而排

    10、斥丑怪之美,庄子肯定形体美但更重视丑怪之美,可见在“肯定形体美”上二者是一致的。庄子的思想对儒家美学起到了补充作用,而非“完全否定”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武阳县君程氏墓志铭司马光治平三年夏,苏府君终于京师,光往吊焉。二孤轼、辙哭且言曰:“今将奉先君之柩归葬于蜀。蜀人之祔也,同垄而异圹。日者吾母夫人之葬也,未之铭,子为我铭其圹。”因曰:“夫人之德,非异人所能知也,愿闻其略。”二孤奉其事状拜以授光。光拜受,退而次之曰:夫人姓程氏,眉山大理寺丞文应之女,生十八年归苏氏。程氏富而苏氏极

    11、贫。夫人入门,执妇职,孝恭勤俭。族人环视之,无丝毫鞅鞅骄居可讥诃状,由是共贤之。或谓夫人曰:“父母非乏于财,以父母之爱,若求之,宜无不应者。何为甘此蔬粝,独不可以一发言乎?”夫人曰:“然。以我求于父母,诚无不可。万一使人谓吾夫为求于人以活其妻子者,将若之何?”卒不求。时祖姑犹在堂,老而性严,家人过堂下,履错然有声,已畏获罪。独夫人能顺适其志,祖姑见之必悦。府君年二十七犹不学,一日慨然谓夫人曰:“吾自视,今犹可学。然家待我而生,学且废生,奈何?”夫人曰:“我欲言之久矣,恶使子为因我而学者!子苟有志,以生累我可也。”即罄出服玩鬻之以治生,不数年遂为富家。府君由是得专志于学,卒为大儒。夫人喜读书,皆

    12、识其大义。轼、辙之幼也,夫人亲教之,常戒曰:“汝读书,勿效曹耦,止欲以书生自名而已。”每称引古人名节以厉之,曰:“汝果能死直道,吾亦无戚焉。”已而,二子同年登进士第,又同登贤良方正科。辙所对语尤切直惊人,由夫人素勖之也。始夫人视其家财既有余,乃叹曰:“是岂所谓福哉!不已,且愚吾子孙。”因求族姻之穷者,悉为嫁娶振业之。乡人有急者,时亦周焉。比其没,家无一年之储。夫人以嘉祐二年四月癸丑终于乡里,享年四十八。轼登朝,追封武阳县君。呜呼,妇人柔顺足以睦其族,智能足以齐其家,斯已贤矣;况如夫人,能开发辅导成就其夫、子,使皆以文学显重于天下,非识虑高绝,能如是乎?古之人称有国有家者,其兴衰无不本于闺门,今

    13、于夫人益见古人之可信也。 注:祔f,合葬 (选自苏洵集附录卷上)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退而次之曰 次:编次,撰述B生十八年归苏氏 归:出嫁C由夫人素勖之也 勖:勉励 D比其没,家无一年之储 没:失去5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程氏“孝恭勤俭”的一组是( )(3分)无丝毫鞅鞅骄居可讥诃状 独夫人能顺适其志子苟有志,以生累我可也 即罄出服玩鬻之以治生夫人喜读书,皆识其大义 乡人有急者,时亦周焉A B C 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苏洵在京城去世后,苏轼和苏辙兄弟二人告诉前去吊唁的司马光,他们要将父亲的灵柩送回四川老家安葬。B有人

    14、劝说程氏向苏家父母求得一些财物,而程氏认为虽然可以求得,但是害怕有人说自己的丈夫而没有接受这个建议。C苏轼和苏辙兄弟小时候,都是由程氏亲自教育的。程氏经常告诫他们,不要效仿同辈人仅仅想要让人知道自己是个读书人罢了。D司马光认为女子如果能做到使家族和睦,善于治理家事,就已经很贤惠了,而程氏在此基础上,还能做到勉夫教子,可谓见识高远。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万一使人谓吾夫为求于人以活其妻子者,将若之何?(5分)译文:_ (2)因求族姻之穷者,悉为嫁娶振业之。(5分)译文:_ 【答案】4D 5A6B7(1)但万一让人说我的丈夫是向别人求取财物来使妻儿活命的人,那又将怎么办呢

    15、?(2)于是寻求生活困窘的族人和亲戚,都为他们嫁女娶妻,救济他们,使他们有产业。【解析】4试题分析:此题可以将各个解释放入各自的中具体语境(上下文语境)中去贯通文意,解释准确而无滞碍之处者应是正确的。D项“比其没,家无一年之储。”从原文的下句“夫人以嘉祜二年四月癸丑终于乡里,享年四十八”大意可知,“没”应同“殁”,死。所以,选择D。考点: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5试题分析:解答这类题的思路是,将所给例句逐句进行分析,筛选出符合题干“孝恭勤俭”要求的句子,然后再对照编组情况进行判断选择,答题时也可以用排除法,将明显含有不符合题干“孝恭勤俭”要求文句的选项直接排除,以节省答题时

    16、间。写其持家之才,写其教育孩子,写其善良助人。所以,正确选项是A。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6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应为向自己的父母求得一些财物。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7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参考译文:治平三年的夏天,府君苏洵在京城逝世,我前往吊唁。他的两个儿子苏轼、苏辙边哭边说:“我们将护送先父的灵柩回四川安葬。四川人合葬的风俗是同一座坟冢而不同的墓穴。从前,我母亲安葬时,没有为她写墓志铭,请您替我们为她写一篇墓志铭吧

    17、。”于是我说:“夫人的贤德,不是别人所能知晓的,希望你们能告诉我有关她的大概事迹。”苏轼、苏辙两兄弟便把记录母亲事迹的事实材料恭敬地拜送给我。我恭敬地接受,回到家中,撰述如下:夫人姓程,是眉山大理寺丞程文应的女儿,十八岁时嫁到苏家。程家家境富裕而苏家极其贫穷。夫人嫁过来以后,秉持妇道,孝顺、恭谨、勤劳、节俭。同族人从各方面观察她,没发现她有丝毫不快、傲慢等可以指责的样子,因此大家都认为她很贤惠。有人对夫人说:“你父母并不缺少钱财,凭借你父母对你的疼爱,假若你去向他们请求资助,应该没有不答应的。为什么甘心吃这样的粗食呢,难道不能够说一句话吗?”夫人说:“是的。如果我向父母请求资助,父母确实没有什

    18、么不能答应的。但万一有人说我的丈夫是向别人求取财物来养活妻儿的,那又将怎么办呢?”最终也没有向父母开口请求。当时苏洵的祖母尚在世,年老而性情严厉,家人经过堂下时,都非常小心谨慎,即便这样发出脚步声,他们也害怕被责怪。唯独夫人能顺从迎合她的心意,祖母见到她就高兴。苏洵到二十七岁还不知道学习,有一天,感情激昂地对夫人说:“我看自己现在还是可以发愤求学的。然而全家要依赖我生活,如果我求学,将会断绝生活来源,怎么办呢?”夫人说:“我很早就想说这件事了,只是不想让你认为是因为我才学习的!你如果有志向,就让我来承受生活的劳累吧。”于是拿出所有服饰器玩,卖掉它们来经营家业,谋求生计,没有几年就成了富裕之家。

    19、苏洵因此能够专心致志完成学业,最终成为一位学问渊博的人。夫人喜欢读书,能理解书中的大道理。苏轼、苏辙小时候,夫人亲自教导他们,经常告诫他们说:“你们读书,不要效仿同辈人仅仅想要让人知道自己是个读书人罢了。”常常称述援引有关古人名誉节操的事例来勉励他们,她说:“你们如果能为正道而死,我也没什么忧愁悲哀的。”不久,二子同年考中进士,又同时考进贤良方正科。苏辙答辩语言尤其恳切率直,使人惊异,这都是夫人平时对他勉励的结果啊。先前,夫人看自家的财物已经有盈余,就感叹说:“这难道就是所说的福气吗?这种情况不停止的话,将会使我的子孙被钱财蒙蔽啊。”于是寻求生活困窘的族人和亲戚,都为他们嫁女娶妻,救济他们,使

    20、他们有产业。对于有急难的同乡人,也时常周济他们。等到夫人逝世的时候,家中没有可供一年使用的财物储备。夫人于嘉祐二年四月癸丑在家中去世,享年四十八岁。苏轼进入朝廷,夫人被追封为武阳县君。唉,作为女子,如果她的温柔和顺从能够使家族和睦,她聪明才智能够治理家事,这就已经是贤能了;更何况像夫人这样,还能启发开导教育帮助成就了自己的丈夫、孩子,使他们都能凭借文学才能被天下人所知、尊重,如果不是见识思虑高超过人,能像这样吗?古人说国君和士大夫们的兴盛衰败没有不来源于妻子的,今天从夫人来看,更可见古人的话是可信的。(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客发笤溪(清)叶燮客心如水水如愁,容易

    21、归舟趁疾流。忽讶船窗送吴语,故山月已挂船头。8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中归客的情感变化。(5分)9第三句原为“忽讶推蓬吴语是”,请简要分析改后句子的妙处。(6分)【答案】8由愁转喜。(1分)作者乘舟归乡,面对滔滔江水,引发了思念家乡的无限愁情;(2分)突然间,船窗外传来家乡话,一抬头,家乡的山月正好高悬船头,顿时,归家的惊喜之情油然而生。(2分)9改句变主动为被动。(1分)原句推篷而闻吴语,是作者主动行为在先;(2分)改句写语声送入船窗,作者完全是被动的,这样写更能表现船行的迅速,(2分)以及猛然之间已回到家乡的意外的惊喜。(1分)(抓住“送”字来分析,答出拟人手法,表现诗人归家心切,突出听到吴

    22、语后的意外惊喜也可给分)【解析】8试题分析:问的是感情变化,那么就一定是两种以上的感情。在此前提下,我们再次阅读诗歌内容,很容易找到开头的一个“愁”;从首句“客”字上,我们又看出作者的游子身份,而此时作者正在飞舟赶回故乡,从一个“讶”字可以看出的首先是“惊讶”,还有什么呢?显然,末句说,故乡的月亮已经挂在船头了,话语间的“惊喜”十分清楚。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的感情能力,能力等级E。9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查学生诗歌语言品味能力的题目,是典型的炼意题,炼意题主要是出语新颖,语带深情,寓含深意,句含修辞等等。如果是原本,大家很明显的感到“吴音”是作者自己推开窗子听到的,而现在的本子,则显然含有

    23、拟人的修辞,那是窗子带来的,多么活泼,暗中也写出自己的心早已飞回故乡,是窗子带来的吴音才唤醒自己的似箭般的归心。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品味诗歌语言的能力,能力等级E。(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 ,谣诼谓余以善淫。(屈原离骚)(2)舞幽壑之潜蛟, 。(苏轼赤壁赋)(3)地崩山摧壮士死, 。(李白蜀道难)(4) ,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5)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锦瑟)(6) ,唯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答案】(1)众女嫉余之蛾眉兮 (2)泣孤舟之嫠妇 (3)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4)万里悲秋常作客 (5)只是当时已惘然(6)东船西舫悄

    24、无言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乙 选做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前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树 下铁凝自从儿子去北京念大学,老于连烟都戒了。不久,老同学项珠珠调至老于的城市做了副市长。于是,老于的老婆就说,能不能跟市长说说,给咱们找两间有暖气的房。老于说,怕不好开这个口。此时全家正吃晚饭,老于盯住女儿的双手,手肿着,青一块紫一块的。再看看孩子的耳朵,也冻了。女

    25、儿前不久刚参加全省高中组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拿了个第二,回家后她对老于说,她的目标是北大、清华,非这两个学校不考。明年女儿高中毕业,最关键的一年,老于拿什么来支持女儿的关键时刻?也许真应该去找老同学项珠珠副市长。第二天他特意早些上班,趁同事们还没进教研室,他给项副市长打了电话。电话里的项珠珠很热情,问老于是不是有什么事找她。这边老于连连说着没事没事真没什么事,声音挺大,就好像谁说有事谁就是诬陷了他似的。那边项市长说有事也没关系只要她能帮忙。这边老于仍高声坚持说没事,只是想见面聊聊。这晚老于骑了五十分钟自行车,从城郊赶到项副市长家。在项副市长温暖的家中,项珠珠就穿了一件薄薄的开司米圆领衫。老于一下

    26、子意识不到这些,他甚至看不见客厅里都摆列了些什么。房间阔大,地板很亮,果盘里的水果鲜美,杯中的绿茶馨香这些和老于无关,或者,越是置身此情此景,老于便越要使自己的谈话配得上这气氛和这气氛中的女市长。他于是就谈文学。他想起中学时的项珠珠是喜欢文学的,初次把陀思妥耶夫斯基介绍给她的正是他老于。果然,如今的项珠珠对文学仍然保持着并不虚假的爱好,她很轻易地就说出了一大串当代作家的名字和他们的小说,并和老于探讨这些作家的作品。老于谈着自己的见解,他发现项珠珠脸上是信服的神态,她的表情使老于很满意自己,当他满意自己的时候也开始焦虑:房子呢?房子的请求他究竟什么时候才能开口呢。他滔滔不绝地讲着,却也发现自己越

    27、来越无法对付自己,心中的另一个老于在同他捣蛋。他的话题越是宽泛,他说出房子的可能就越是狭窄;他谈话的内容越是高雅,他的房子问题就越是俗不可耐;他越是想说出房子的事,就越是说不到房子上去。他不知道他这是怎么了,他在点点滴滴、一分一寸地折磨自己枪毙自己,他同情自己又痛恨着自己,可是他必须一直往前讲。时间已经十一点了,他的事还没说呢,可他已经没有理由再说下去了。他站了起来,项珠珠也站了起来。以她的经验和洞察力,会猜出他是有求于她的,于是她又问老于真的没有别的事么?没有没有没有真的没有老于边摆手边大步向门口走,叫人觉得你若再问反而是你对他的不礼貌了。项珠珠没有再问。出得门来,老于的脑子很乱。他解开棉袄

    28、领扣,让冷风吹一吹他那燥热的心。他推起自行车在便道上走了几步,站在一棵龙盘槐下。他是来求项珠珠解决两间带暖气的房子的,可他一晚上都说了些什么呀!他不能再将这请求原封带回家去。他应该说出来,他必得说出来,他鼓动着自己又朝龙盘槐靠近了一点儿,他把这棵树想成了项珠珠,他对着树说出了他那难以启齿的请求。他把满心的重负卸在了这棵树下,然后骑车离开了它。老于回到家时,已是夜半时分。他站在院子里没有立即进屋,因为他发觉自己又把另一个难以启齿的请求带回了家来:他准备请求老婆和女儿再也别让他去请求副市长了。(节选自铁凝作品集)(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A老于想请中学同学项

    29、市长帮忙却不好意思开口,但女儿正处于学业的关键阶段又让他觉得自己必须开口。整个故事就在这两种心理的交叉冲突中展开。B作者运用语言、神态、动作描写来刻画老于,如电话联系项市长时“声音挺大”,“高声坚持说没事”,显示出他说话时的自豪心理。C小说使用第三人称的视角,叙述方式灵活;平实细腻的语言描写,展现了老于内心矛盾复杂的斗争和辛酸无奈的心理。D看到项市长家房间阔大,地板很亮,果盘里的水果鲜美,杯中的绿茶罄香老于自感寒碜,为迎合项市长的爱好,只好大谈文学。E老于最后对一棵龙盘槐倾诉,反映了知识分子维护自尊的心理,也直接批评了当今项市长之类的干部目中无人、脱离群众的现实。(2)作品的第四段是如何表现老

    30、于的心理的?请简要分析。(6分)答:_ (3)作品主人公老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答:_ (4)请结合全文,探究“树”的深刻意蕴。(8分)答:_ 【答案】(1)AC(答C给3分,答A给2分,答D给1分;答BE不给分) (2)(6分)运用了对比手法,展现了老于既自尊又自卑的矛盾心理,将物质困顿而精神充足的底层知识分子刻画得非常形象到位。(2分)一方面,他带着妻女的期望,被逼无奈,来向项副市长提出请求;另一方面,他又试图通过谈论文学等来掩盖自己有求于人的目的。(2分)这种极度矛盾的状态,才会使他“一分一寸地折磨自己枪毙自己” 以至于“同情自己又痛恨自己”。(2分)(3)(6分

    31、)生活在底层而又自尊心极强的知识分子。现实生活中感到困惑,心灵受到损伤。深爱自己的家人。为了供儿子念大学,老于连烟都戒了。想到今年是女儿高考的关键一年,他还是打算硬着头皮去找老同学请求解决两间有暖气的房子,以此来支持女儿。做事犹豫不决。自认为难以向项副市长开口,为了家人还是决定去求项副市长;打电话给项副市长,但又坚持说没事,只是想见面聊聊;见了面又只谈文学,始终没说出房子的事情。(每点2分)(4)(8分)树是老于真实生存状态的见证者。在这棵树下,有着知识分子清高的人格。树是老于最好的倾诉对象。老于面对“树”倾吐了苦水和欲求。树是老于“请求”的对象,有“遮蔽”“庇护”的作用。树不仅能遮蔽物质世界的伤害,还能满足精神上的自尊。树象征“权力阶层”。像项副市长一类的政府官员,应该成为人民的“大树”,让像老于


    注意事项

    本文(语文湖北省襄阳四中龙泉中学宜昌一中荆州中学四校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