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医学寄生虫学重点整理.docx

    • 资源ID:7456733       资源大小:376.48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医学寄生虫学重点整理.docx

    1、医学寄生虫学重点整理医学寄生虫学重点整理(主要从形态、生活史、致病作用、诊断、流行、防治上分析)一、绪论一、医学寄生虫学包括医学原虫学、医学蠕虫学、医学节肢动物学。二、寄生:两种生物一路生活,其中一方从中获利,而另一方受到损害,这种关系称为寄生。受益一方称寄生物,受害一方称宿主。宿主分终宿主、中间宿主、保虫宿主、转续宿主。3、终宿主:寄生虫的成虫阶段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4、中间宿主:寄生虫幼虫阶段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五、保虫宿主:有些寄生虫的成虫能寄生在人体和动物体内,被感染的动物可成为寄生虫病的传染源,这些动物起着贮存和保护宿主的作用,称保虫宿主。六、寄生虫生活史:寄生虫完成

    2、一代生长发育繁衍的全进程和必要的条件。寄生虫发育到某个特定阶段才能感染人体,并完成其生活史,此阶段称感染期。7、寄生虫对宿主的损害作用(致病作用):掠夺营养、机械性损伤、毒性作用、免疫病理损伤。八、寄生虫病流行大体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动人群。九、传染源:指体内有寄生虫生长、繁衍并能排出寄生虫的人和动物,即寄生虫病患者、带虫者、保虫宿主。10、寄生虫病的防治原则:控制和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动人群。二、医学蠕虫第一章:线虫:一、似蚓蛔线虫:简称蛔虫,寄生于人体小肠,可引发胆道蛔虫及肠阻塞。形态:成虫呈长圆柱形,前段钝,后端尖细,形似蚯蚓,前端有三个突起的唇瓣,呈品字形,唇瓣内缘具

    3、细齿,咬附肠粘膜造成阶段性腹痛。雌虫长20-35cm,尾端尖直;雄虫长15-31cm,尾部向腹面弯曲。受精虫卵呈宽椭圆形,表面有一层凹凸不平的蛋白质膜,卵壳厚,无色透明,内含一椭圆形卵细胞,卵细胞两头有半月形间隙;未受精卵呈长椭圆形,较受精卵大,蛋白质膜及卵壳均较受精卵薄,卵内含屈光颗粒。生活史: 成虫 虫卵 ( 温、湿、暗土中)感染期虫卵幼虫成虫 成虫小肠胃咽喉气管肺右心肝小肠壁静脉/淋巴管小肠寄生部位:人小肠;感染阶段:感染期虫卵;感染方式:经口感染致病作用:幼虫移行至肺部,穿过毛细血管和肺泡壁引发肺组织损伤,称蛔蚴性肺炎。并发症:虫体钻向肠壁开口的管道如胆道可引发胆道蛔虫症;虫体较多时可

    4、引发蛔虫性肠阻塞。实验诊断:检查虫卵:直接涂片法。流行及防治原则:蛔虫流行普遍、感染率高的原因是:一、蛔虫生活简单,不需中间宿主,经口食入感染期虫卵或受虫卵污染的食物即可受到感染。二、蛔虫产卵量大,每条雌虫天天产卵24万个。3、虫卵对外界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4、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适应差。五、粪便管理不妥。二、钩虫:成虫寄生小肠,引发钩虫病。主要分十二指肠沟口线虫(简称十二指肠钩虫)和美洲板口线虫(简称美洲钩虫)。形态:雄虫较雌虫小,尾端角质层膨大形成交合伞。十二指肠钩虫口囊腹侧前缘有2对钩齿,美洲钩虫口囊腹侧前缘有1对半月形板齿,此为二者最主要区别。生活史:成虫虫卵(温、湿、暗土中)杆状蚴丝状

    5、蚴成虫 成虫小肠胃咽喉部气管肺右心 真皮淋巴管寄生部位:小肠;感染阶段:丝状蚴;感染方式:丝状蚴从皮肤钻进人体。致病作用:幼虫可引发钩蚴性皮炎。钩蚴进入肺泡,可引发局部组织出血及炎症病变。成虫以钩齿或板齿咬附于肠粘膜,造成肠粘膜损伤形成小溃疡及出血点,钩虫头腺分泌的抗凝素及咽腺分泌物中的蛋白酶均能抑制血液凝固,有利于吸血。同时虫体常常改换咬附部位,而原创面仍不断渗血,造成慢性失血。亦可引发低色素小细胞性贫血、异嗜症。实验诊断:检查虫卵:饱和盐水漂浮法、粪便钩蚴培育法。蛔虫与钩虫生活史的异同:种类蛔虫钩虫同寄生部位人小肠人小肠虫卵发育环境温暖、潮湿、荫蔽、氧气充足的环境温暖、潮湿、荫蔽、氧气充足

    6、的环境致病幼虫在人体内爬行至肺部幼虫在人体内移行至肺部异感染阶段感染期虫卵丝状蚴感染方式经口感染丝状蚴从皮肤钻进人体3、蠕形住肠线虫:寄生于人体肠道回盲部,引发蛲虫病。多见于过集体生活的儿童。成虫寿命2-4周。形态:成虫:雌虫较雄虫大,雄虫尾部向腹面弯曲。虫卵一侧扁平,一侧略弯曲。双侧不对称,似D形,无色透明。生活史:成虫虫卵感染期虫卵幼虫成虫。当宿主入眠后肛门括约肌松弛,部份雌虫蠕动出肛门,因受到外界温度、湿度及空气的刺激,在肛门周围大量产卵。产卵后雌虫大部份死亡,少数经肛门逆行至肠腔、阴道、尿道等引发异位寄生。寄生部位:回盲部;感染阶段:感染期虫卵;感染方式:经口感染。致病作用:雌虫爬出产

    7、卵,刺激肛周黏膜,引发肛门及会阴部皮肤瘙痒和炎症患者可出现烦躁不安,夜间磨牙、夜惊及食欲消退等。虫体进入阑尾引发阑尾炎,进入泌尿生殖道可引发阴道炎、尿道炎等。实验诊断:虫卵检查:透明胶纸法、棉签拭子法,宿主入眠后2-3小时后进行。流行与防治:一般城市感染率高于农村,感染者是唯一传染源,虫卵对外界抵抗力强。感染方式分自体感染(肛门手口)和间接感染。防治:以预防为主,注意公共、家庭及个人卫生;医治病人和带病者。4、丝虫:我国仅有班氏丝虫和马来布鲁线虫(马来丝虫)。成虫寄生于淋巴系统,引发淋巴丝虫病。形态:成虫:虫体细长如细线,体表滑腻。幼虫,又称微丝蚴,外被鞘膜,体内有许多细胞核,称体核,虫体前端

    8、无体核处称头间隙。班氏微丝蚴和马来微丝蚴的辨别特征如下:特征班氏微丝蚴马来微丝蚴头间隙长宽相等(1:1)长宽(2:1)体核圆形、疏松、排列整齐椭圆形、大小不均,排列紧密、互相重叠尾核无有两个尾核前后排列生活史:成虫微丝蚴腊肠期幼虫丝状蚴成虫 蚊胃 蚊胸肌 蚊下唇夜现周期性:雌虫产出微丝蚴自淋巴系统进入血循环,白天滞留于肺部毛细血管,夜间出此刻外周血液中,微丝蚴在外周血液中夜多昼少的现象称微丝蚴的夜现周期性。出现顶峰:9:00pm-2:00am。成虫寄生部位:淋巴系统;终宿主:人;中间宿主:蚊;感染阶段:丝状蚴;感染方式:蚊虫叮咬;马来丝虫主要寄生于上下肢浅部淋巴系统;班氏丝虫寄生于浅部和深部淋

    9、巴系统。致病作用:主要为成虫对淋巴系统的危害:淋巴结炎、淋巴管炎、象皮肿、丹毒样皮炎。实验诊断:血液检查(外周血)新鲜血涂片或厚血膜染色法;采血时刻为9:00pm2:00am。流行与防治:丝虫病患者和带虫者为传染源。传播媒介:班氏丝虫主要为库蚊,马来丝虫主要为按蚊。防治:防蚊灭蚊是完全消灭丝虫病的重要办法,医治药物主如果海群生(乙胺嗪)。我国曾用海群生掺拌食盐防治丝虫病取得良好效果。第二章:吸虫总论:寄生在人体的吸虫一般有2个吸盘:口吸盘和腹吸盘。生活史均需通过水域环境发育,发育进程一般需要1-2个中间宿主,第一中间宿主多为淡水螺。幼虫阶段进行无性生殖(胞蚴雷蚴)。其生活史须经有性世代与无性世

    10、代的交替,成虫寄生于人和脊椎动物体内,进行有性生殖,虫卵多有卵盖(血吸虫除外)。一、华支睾吸虫:因其成虫多寄生于终宿主的肝内胆管中,故俗称“肝吸虫”,为人体内最小的寄生虫。雌雄同体,似葵花子,睾丸两个,呈分支状。虫卵一端覆有卵盖,卵盖周围有肩峰,另一端有小疣状突起,卵内含有一成熟的毛蚴。生活史: 成虫虫卵毛蚴胞蚴雷蚴尾蚴囊蚴成虫 豆螺、沼螺淡水鱼虾-人寄生部位:肝胆管;终宿主:人;保虫宿主:猫、犬等;第一中间宿主:豆螺、沼螺等淡水螺类;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虾;感染阶段:囊蚴;感染方式:生食或半生食含活囊蚴的淡水鱼虾。致病:少量、短时刻无明显症状,感染程度较重或时刻较长者,可出现胆囊炎、胆管炎、

    11、胆道结石及肝脏损害、消化功能紊乱,严峻者可出现肝硬化。实验诊断:沉淀集卵法。流行及防治:不良饮食适应是本病流行的最主要因素。医治患者和带虫者,消除传染源可预防本病流行。医治药物首选吡喹酮。二、布氏姜片虫:简称姜片虫,寄生于人体小肠,为寄生人体最大的吸虫。能够对肠粘膜造成比较明显的损伤。形态:睾丸两个,高度分支,与肝吸虫相似。虫卵含卵细胞一个,其余为卵黄细胞,为寄生人体最大的寄生虫卵。生活史:成虫寄生部位:小肠;终宿主:人;保虫宿主:猪;中间宿主:扁卷螺;传播媒介:水生植物;感染阶段:囊蚴;感染方式:吃入生的或未熟的含活囊蚴的水生植物和喝生水。实验诊断:直接涂片法。致病:消化道症状,肠阻塞。流行

    12、及防治:姜片虫病的传染源是本病的患者、带虫者和被感染的保虫宿主猪。人群有生吃水生植物的适应是本病流行的关键因素。不生食水生植物、不喝生水是预防本病的最有效办法。吡喹酮是医治本病的首选药物。槟榔亦有良好疗效。3、卫氏并殖吸虫:俗称肺吸虫,卵巢分5-6页,形如指状,与子宫并列于腹吸盘以后。睾丸两个、分支,左右并列于虫体后端1/3处。其第一中间宿主为川卷螺,第二中间宿主为石蟹(或溪蟹)、蝲蛄。囊蚴是肺吸虫感染终宿主阶段,人或其他终宿主因食入含活囊蚴的蟹或蝲蛄而感染。其会穿过肠壁进入腹腔,徘徊于各器官之间。4、日本裂体吸虫:寄生于静脉血管中,故又名“血吸虫”。形态:血吸虫为雌雄异体,但多呈合抱状态。虫

    13、体呈圆柱形,状似线虫。虫卵卵壳薄而均匀,无卵盖。卵内含有一毛蚴。其尾蚴尾部份尾干和尾叉。生活史:成虫虫卵毛蚴母胞蚴子胞蚴尾蚴童虫成虫 钉螺人尾蚴小淋巴管血管右心肺左心肝门静脉肠系膜下静脉成虫成虫寄生部位:肝门静脉和肠系膜下静脉系统;终宿主:人;保虫宿主:牛;中间宿主:钉螺;感染阶段:尾蚴;感染方式:人与疫水接触、人喝入含尾蚴的生水(经皮肤感染);虫卵去路穿过肠壁进入肠腔,随粪便排出、随血流回肝,在肝脏沉着,死亡钙化、在肠壁沉积死亡钙化。雌雄必需合抱才能发育为成虫。致病:尾蚴尾蚴性皮炎,仅见于重复感染者童虫肺部炎症成虫静脉内膜炎,静脉周围炎虫卵急慢性血吸虫病、晚期血吸虫病血吸虫对人体最大的危害来

    14、自于虫卵,虫卵中毛蚴能分泌可溶性虫卵抗原,可引发IV型超敏反映。(1)急性血吸虫病:虫卵周围形成嗜酸性小脓肿(2)慢性血吸虫病:肝脏及结肠壁纤维化(3)晚期血吸虫病3大症状:肝、脾肿大、腹水;门脉高压;胃底静脉曲张。诊断:检查粘液脓血便(直接涂片法)、毛蚴孵化法。流行与防治:含有血吸虫卵的粪便污染水源、钉螺的存在和人群接触疫水是造本钱病流行的重要因素。目前吡喹酮是医治血吸虫病的首选药物。第三章:绦虫虫体由许多节片组成:头节、颈节、和链体。其中颈节为头节后的纤细部份,不分节,具有生发功能,能不断长出新节。靠颈节的称幼节,链体中部为成节,内含成熟雌雄生殖器官各一套,链体后部为孕节,内有充满虫卵的子

    15、宫,可脱落。绦虫成虫无口和消化道,须靠其体壁吸收营养。一、链状带绦虫:又称猪带绦虫,成虫寄生于人体小肠,引发猪带绦虫病,幼虫(囊尾蚴)寄生于猪体,寄生于人体组织能够起猪囊尾蚴病,危害远重于猪带绦虫病。形态:成虫:头节近似圆球形,直径,有4个大而深的杯状吸盘,顶部中央隆起为能收缩的顶突,其上有25-50个顶钩,头节以后是颈节,不分节,有生发作用。虫体结尾孕节仅剩充满虫卵的子宫,每一孕节约含4万个虫卵。子宫由骨干向双侧分支,每侧7-13支。虫卵:呈球形。卵壳薄,易破碎,粪检时常为已脱去卵壳的不完整虫卵,卵壳内为胚膜,较厚,棕黄色,有放射状条纹。胚膜内含球形六钩蚴。生活史:成虫寄生部位:小肠;终宿主

    16、:人;中间宿主:猪、人;感染阶段:囊尾蚴,虫卵;感染方式:吃入不熟的含活囊尾蚴的猪肉感染、吃入虫卵感染囊虫病。感染方式自体内重复感染:因恶心、呕吐使孕节反入肠道。 自体外重复感染:(肛门手口) 异体感染致病:(1)猪带绦虫病(2)猪囊尾蚴病:俗称囊虫病,其危害远大于猪带绦虫病。皮下及肌肉囊尾蚴病游走性结节脑囊尾蚴病癫痫发作、颅内压增高、精神症状,治疗:吡喹酮眼囊尾蚴病虫体死亡可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诊断:观察孕节子宫分支情形即可确诊,并可与牛带绦虫病相辨别。流行与防治:(1)患绦虫病要及时排虫,以避免并发囊虫病。(2)排虫时注意有无呕吐现象。(3)排虫后检查头颈节是不是排除以肯定疗效。二、肥胖带绦

    17、虫:虫卵不会在人体内发育成囊尾蚴,中间宿主只有牛。孕节常单节排出,可主动逸出肛门,猪带绦虫孕节常多节连在一路脱落,被动排出。人体两种带绦虫的形态区别猪带绦虫牛带绦虫头节球形,具有顶突和2圈小钩,25-50个略呈方形,无顶突及小钩成节卵巢分为3叶卵巢分为2叶孕节子宫分支不整齐,每侧7-13个子宫分支较整齐,每侧15-30个致病:牛带绦虫是成虫寄生于人体小肠引发牛带绦虫病。偶可引发阑尾炎、肠阻塞等并发症。其他情形与猪带绦虫大致一致。第二篇:医学原虫概论:为单细胞真核生物,大体结构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组成。生理:具有运动、摄食和生殖能力的原虫泛称为滋养体期,为多数寄生原虫的大体生活型。在滋养体在

    18、必然条件下可形成不活动的包囊或卵囊,以抵抗不良环境。第七章:孢子虫一、疟原虫:寄生人体的疟原虫有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和椭圆形疟原虫。形态:疟原虫别离寄生于人体的肝细胞和红细胞中,红细胞内(红内期)虫体的形态特征及被寄生红细胞的转变,是辨别虫种和确诊疟疾的主要依据。现以间日疟原虫为例进行说明:形态:间日疟原虫各期形态特征如下:滋养体分早起滋养体(环状体)和晚期滋养体(大滋养体,可见薛氏小点)裂殖体分早期裂殖体和成熟裂殖体,受染红细胞可见薛氏小点配子体雌配子体核偏于一侧,雄配子体核位于中央生活史:只有配子体才能在蚊胃中存活。蚊胃期:配子体雌、雄配子体合子动合子蚊胃壁/囊合子/(卵囊子

    19、孢子) 红外期子孢子(速发型子孢子)裂殖体裂殖子 (迟发型子孢子)休眠裂殖体裂殖子 红外期裂殖子 环状体 大滋养体 裂殖子 裂殖体 雌雄配子体在人体寄生部位肝细胞、红细胞终宿主-中间宿主蚊-人感染阶段子孢子感染方式蚊虫叮咬、输血感染、经胎盘感染致病:典型的疟疾发作包括周期性寒战、发烧和出汗三个持续阶段。周期性发作与疟原虫红内期裂体增殖周期相一致。可致贫血、再燃与复发。(1)贫血:原因:红细胞被寄生破坏、脾功能亢进、红细胞溶血、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红细胞生成障碍。(2)再燃与复发:再燃:疟疾动身后,由于残余的红细胞内期疟原虫的抗原发生变异,在必然条件下大量增殖而引发的发作。复发:疟疾初发停止后,

    20、血液中疟原虫已被完全清除,肝细胞内的迟发型子孢子开始其红外期发育,继之侵入红细胞进行裂体增殖,引发临床症状发作。(3)凶险性疟疾:因各类原因延误诊断及时医治的患者或无免疫力的重感染者易引发凶险性疟疾。临床多见于恶性疟患者,也见于重症间日疟,表现为持续性高温、抽搐、昏迷,特点是病情凶险、发病急骤、病死率高。脑型疟(昏迷型)最多见。诊断:血液检查:血膜染色镜检(厚薄血膜法):间日疟和三日虐采血时刻宜在发作后数小时至10余小时,恶性疟应在发作开始采血。因现在正益处于环状体。第三篇:医学节肢动物概论:变态:节肢动物从卵发育为成虫,要通过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生理功能和生活习性等一系列转变,这一进程称变态

    21、。间接危害:医学节肢动物携带病原体,在人与人及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疾病称为间接危害,为节肢动物对人体最主要的危害。传播疾病的节肢动物称传播媒介,其传播的疾病称虫媒病。传播方式有两种:(1)机械性传播:医学节肢动物对病原体仅起着携带、输送作用,病原体在节肢动物体内或体表不发育或繁衍,但具有感染力。如苍蝇传播痢疾、伤寒、霍乱等。(2)生物性传播:病原体在节肢动物体内生长、发育或繁衍,达到必然数量或发育为感染阶段后才能传播给人。分发育式、繁衍式、发育繁衍式、经卵传递式。一、蛔虫生活史:二、钩虫生活史:3、蛲虫生活史:成虫虫卵感染性虫卵幼虫成虫4、丝虫生活史:五、华支睾吸虫生活史:六、日本血吸虫生活史:7、疟原虫生活史:


    注意事项

    本文(医学寄生虫学重点整理.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