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A期末 通用技术考试卷.docx

    • 资源ID:7448667       资源大小:55.30KB        全文页数:2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A期末 通用技术考试卷.docx

    1、A期末 通 用 技 术 考 试 卷陵水高中一年级通用技术期末考试卷 班 号、姓名 分数 一、阅读与分析(30分)请阅读教材第三章第一节及88页小结与评价,结合实例回答下面的几个问题。1、 确定设计课题主要有两个步骤,分别是什么?答:2、提出设计课题的依据是什么?答:3、进行设计定位的依据是什么?答: 二、案例与分析(30分)有些教师在黑板上板书习惯用白色粉笔“一白到底”,而在讲台上同学们准备的彩色粉笔一直不用。请结合色彩应用的效果与设计的安全性原则进行分析,并给学校与这些教师提出合理的建议。三、识图题 (40分) 这是结合课本70页图312重新绘制的零件设计图,请指出:1、 重新绘制时已改动了

    2、几处,具体是: 2、新图中水平的尺寸线有几条?(答: );竖直的尺寸线有几条(答: );尺寸界线有几条(答 );这一零件的总长度是 米。3、有两线段长度未标出,请列出式子并计算出值来。(注意:图中比例不很合理,以各位同学的计算结果为准。)x = y =第四章“展现设计成果”教学实施方案设计陵水中学 王 琇 教学分析 内容分析 在技术设计活动中,发现了一个值得解决的问题,提出了设计课题;接着的工作是进一步明确设计的具体要求,进行设计定位,完善设计课题。再接下来的工作是制定设计方案,当设计方案出来以后,需要根据设计方案制作原型或者模型,来展现设计,交流并检验设计思想及过程。而在动手制作原型或模型之

    3、前,了解一些有关材料、工具、设备以及工艺方面的常识,是十分必要的。这一章的学习就从材料的分类与性能开始,接下来就学习工具、设备与工艺常识。最后才进行原型或模型的动手制作学习。对象分析 技术设计活动是一项创新活动,需要热情,更需要冷静。而在设计活动的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热情过量而冷静不够。尤其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段发展的原因,喜欢表现自己。当理解了一些技术设计知识、有了确定的设计课题,马上就要将设计的原型或者模型制作出来。这是可以理解的,但由于同学们所具有的技术设计能力还很待提高,教学中这时有必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分析与讨论,学习材料、工具、工艺等方面的知识。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学习

    4、展现设计成果必须具备的知识。了解材料可以分为天然、合成与混合三类;了解材料的强度、弹性、韧性、硬度等几种物理性能。了解在设计活动中选择材料时需要考虑的内容。了解木工、钳工的工具及设备。对工艺的一般过程等有一定的认识。了解原型与模型制作中的看图、备料、下料、构件制作、组装等技术活动的最基本知识。过程与方法 经历技术设计活动中材料的分类、性能等常识的研讨,初步认识合理选择材料的方法。经历对木工、钳工的工具、设备、工艺常识等的最初步了解。体验原型或模型制作活动中的看图备料、下料画线、锯割、构件制作、组装等工作的研讨。情感态度价值观 提高对技术设计工作过程的了解与认识,体会技术设计工作要考虑多方面的问

    5、题,体会技术设计工作的艰辛。培养正确的从事技术设计工作态度,能够安全而又负责任地参加技术设计活动。培养严谨、守信、勤俭、进取的良好品质。培养不怕困难,不屈不挠的意志。感受解决技术设计问题所取得的劳动成果及其喜悦。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不同材料的物理性能研讨。2、技术设计活动中材料的合理选择研讨。 3、工具、设备、工艺常识的初步认识。4、培养良好的从事技术设计工作的品质。难点1、 木工、钳工的工具、设备等使用技术学习与提高。2、 学生实验操作场所安排与操作指导方法的提高。3、 同教学重点4。 课前准备教具一、木工工具:1、锯子;2、刨刀;3、羊角锤;4、手斧;5、钉冲;6、卷尺等。二、钳工工具

    6、:1、曲尺;2、样冲;3、画规;4、画针;5、钢锯;6、锉刀等。三、各种材料:1、玻璃杯;2、木块;3、铝合金;4、混纺布料;5、塑料制品等。四、学生实验材料与工具。 五、安全卫生药品等。第一节 材料 教学实施方案设计第1课时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说 明 提出:第三章的学习已结束,我们研讨了哪些问题? 思考悟出:体验设计实践中设计课题的确定、设计方案的制定、设计的表达与交流等。 回忆学习过的知识。 对于技术设计活动来说,在设计方案确定出来后,下一步的活动是什么?(板:第四章) 参看教材,思考悟出:制作原型或模型,来展现设计。 引出第四章的学习讨论。 (板:展现设计成果)要制作原型或模型,

    7、首先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讨论:工具;工艺;图纸;材料;自己动手;委托加工等。 引起讨论,激发学习兴趣。 课本是从什么开始研讨的? 回答:从材料开始学习研讨。引出第一节学习。 板出:第一节 材料 进行阅读教材。 学习新课程。常见的材料如何分类?(板出:一、材料的分类) 回答:有三类。 研讨材料分类。天然材料有什么特点?(板:1、天然材料) 讨论:1、取材于大自然。 2、保持着原本特质。 天然材料的学习研讨。合成材料又叫人造材料,有什么特点?(板:2、合成材料) 讨论:1、人为地把不同物质经化学方法或聚合作用而成。 2、特质与原料不同。 合成材料的学习研讨。混合材料又是什么?(板:3、混合材料)

    8、 讨论:是天然材料与合成材料的综合。 混合材料的学习研讨。 分别示出小木板、砂子、水泥块等,引出分类的讨论。 讨论:木板是天然材料;水泥块是混合材料。 技术活动,材料分类的加深认识。 材料品种很多。下面认识其性能。(板出:二、材料的性能)。提出,材料的性能可以分为哪些性能? 讨论:1、物理性能,2、化学性能,3、加工性能。 进行材料性能分类研讨。 基本的物理性能首先要研讨的是什么?(板:1、强度) 是强度,指材料承受外力而不被破坏的能力。 引出物理性能强度的研讨。 强度又可如何分别?(板:抗压 抗拉 抗弯 抗剪 ) 看书讨论:有抗压;抗拉;抗弯;抗剪强度等。 从抗压等四方面遂一进行研讨。强度下

    9、面要研讨的是什么?(板:2、弹性) 讨论:是弹性,指材料受外力作用时,改变了形状,当外力消失后又能恢复原来的形状。 开展对物理性能弹性的研讨。弹性下面要研讨的是什么?(板:3、韧性) 讨论:是韧性,指材料抗冲击震动的性能。易敲碎是韧性差。 开展对韧性的研讨。韧性后还有什么要研讨?(板:4、硬度) 讨论:硬度,指材料抵抗刮削、切割或磨损的能力。 开展对硬度的研讨。硬度后要研讨的是什么?(板:延展性)讨论延展性,是指材料受折、锻、压等外力,被改变形状或被延伸,而材料没有遭受破坏的性能, 开展对材料延展性的研讨。 物理性能还有其他的吗? (板:6、其他)还有耐久性、传热性、导电性等。介绍其他性能。

    10、不同的物品需要其制作材料有不同的物理性能,请同学们看97页例子,展开讨论。 思考、讨论:几方面的强度,还有弹性、韧性、硬度等。 进行课堂技术活动练习。 大家讨论很投入,但时间关系,就要下课了。请回去把自己的认识填入97页表格。 结束讨论,收拾课本等。 安排课外技术活动,下课。 板书设计第四章 展现设计成果第一节 材料 一、材料的分类 1、天然材料 2、合成材料 3、混合材料 二、材料的性能 1、强度 抗压 抗拉 抗弯 抗剪 2、弹性 3、韧性 4、硬度 5、延展性 6、其他 第2课时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说 明 同学们,上一课我们研讨的内容是材料的什么? 思考:材料的分类与性能。 复习巩

    11、固。 接下来的内容是什么?(板:三、几种常用材料简介) 几种常用材料简介。 引入新课学习。 举起不同的物品问:这是什么材料制成的?答:钢材、铝材、木材。 激发学习兴趣。先来认识最常见的是木材。板:(一)木材 思考:由树木加工而成。被广泛应用,是传统、天然材料。 展开对木材的研讨。 木材种类繁多,性能差异很大。 看书,听介绍。介绍木材种类等。 举起杉木问,有同学知道这种木料的名称吗? 答:是杉木。引导学生参加讨论这种木料一般都用来制作什么? 门窗、桌面等。研讨轻、软木材。这种木料的性能怎样?(板:1、质地较软的木材) 讨论:木质轻而软;木纹顺而直;容易加工;钉钉子时木板不易开裂;变形小等。 加深

    12、对轻、软木材的研讨。有没有质地较硬的木材?讨论:象荔枝;紫京;绸木等。了解较硬木材。 这种木材一闻就有一股香味,有同学知道这是什么木材? 是樟木,学校中就有。比杉木稍硬,但不及荔枝等。 讨论软硬适中的木材。(板:2、软硬适中的木材)这种木料的用处、缺点各是什么? 是制作家具的上等材料;缺点是易变形。 继续研讨软硬适中的木材。 举起夹板问,可有同学知道这是什么木材? 是人造板材。 介绍胶合板。 (板:3、人造板材)这种材料有什么应用? 房子装修、门板、家具等。 讨论人造板材。 人造板材还有其他的吗? 纤维板;刨花板;饰面板。继续研讨人造板材 接下讨论金属材料。示实物 板:(二)金属材料 看钢材、

    13、铝材、进行议论。 展开对金属材料的研讨。黑色金属与有色金属如何区分? 含铁与不含铁。 继续讨论。 接下来讨论塑料,板:(三)塑料 观看塑料制品 展开对塑料的研讨。 怎样的是热塑性塑料? 物态变化可循环。热塑性塑料研讨 什么样的是热固性塑料? 物态变化不可循环。热固性塑料研讨 材料种类是这么多,设计时如何选择材料呢?(板:四、设计时如何选择材料) 思考:1、材料自身的特性与设计产品相适应;2、材料与人、环境的有机联系。 展开对选择材料的研讨。 选择材料时要考虑的问题有7点,请大家进行阅读与讨论。 阅读9596页,展开讨论。 联系教材学习如何选择材料。 这一节课,我们了解木材、金属与塑料三种材料。

    14、哪一位同学还能举出还有什么材料?用途又是什么?玻璃;河砂;竹子;泥土;贝壳;海水等。 以身边的材料为例进行学习讨论。 材料这一课教材用了两节课研讨,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思考、讨论。 学习小结。 请同学们课后根据上面的讨论认识,填写97页表格。收拾课本,结束研讨。 布置作业,下课。板书设计第一节 三、几种常用材料简介(一) 木材 1、质地较软的木材 2、软硬适中的木材 3、人造板材 (二) 金属材料 (三)塑料 四、设计时如何选择材料第二节 工具与设备常识 教学实施方案设计 第1节课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说 明 要制作原型或模型来展现设计成果,首先要具有的当然是材料。有了材料,接下来的活

    15、动应是什么呢? 思考、讨论:接下来的活动是准备必要的工具与设备。 激起对工具与设备常识学习的兴趣。 本章第二节是介绍工具与设备的常识。(板:第二节 工具与设备常识)问:同学们,大家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工具或设备? 思考、讨论:在绘制三视图时用刻度尺、圆规、铅笔等工具;在作物理实验时使用学习设备等。 进行新课程的研讨。 学生的任务是学习,所使用的工具设备当然是学习的工具与设备。而同学们可知道老师手中的锯子是木工使用的还是钳工使用的?(举起实物提问) 讨论:答,钳工、木工等。 引导对木工工具设备的研讨。 我们先来认识木工的工具设备,(板:一、木工工具及设备)谁先来说说木工使用的有什么手工工具?(板:木

    16、工手工工具) 答:锯子、锉刀、刨子、凿子、斧头、羊角锤、钉冲、卷尺、铅笔、墨斗等。 遂一示出木工手工工具实物,介绍其使用。 锉刀是做什么用的? 讨论:当锯子用钝了,要用锉刀来磨。 增加对手工工具的认识。 砂纸是用来干什么的? 讨论:擦平、擦滑产品表面。 继续研讨。 油石是用来干什么的? 讨论:磨刨刀、凿子、斧头等。 继续研讨。 工具的讨论暂告一段落。下面讨论木工常用的设备,(板:木工常用的基本设备)还是请哪一位同学来说说所知道的木工设备。 讨论:工作凳、工作台、钻孔机、带锯床、盘锯床、平刨机、木工车床等。 认识木工常用的基本设备。 我们已初步了解木工的工具与设备,请大家谈一谈,使用木工工具或设

    17、备首先要注意的是什么问题? 思考、讨论:是安全问题。 认识使用工具时,安全保护的重要性。 这一节课你认识了什么? 进行讨论。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第二节 工具与设备常识一、 木工工具及设备(一) 木工手工工具简介(二) 木工常用的基本设备 课前准备1、 木工工作凳; 2、木工锯子; 3、木工手斧; 4、木工刨子; 5、羊角锤; 6、钢卷尺; 7、木工铅笔; 8、墨斗; 9、木工凿子; 10、木工曲尺;11、木工角尺; 12、钳工钢锯等。第2节课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说 明 上节课已介绍了木工工具及设备。现在来介绍钳工工具及设备。板:(第二节 二、钳工工具及设备)钳工是工人队伍中的重要工种,

    18、有哪一位同学对钳工有所认识,请谈一谈。 思考、讨论:工作一般与钳台或虎钳有关。是工人队伍中最灵活垢一部分,可以完成各种机械加工所不便完成的一些工作,应用十分广泛。 引起对钳工工作的认识。 我们遂项来介绍钳工手工工具及量具。板:(一)钳工手工工具及量具 看书、听介绍。 新课研讨。 示出画线工具,遂一认识与进行介绍与讨论。讨论:1、画针;2、画规;3、冲样;4、直角尺。 认识钳工画线工具。 再来认识手锤(示出实物)。 讨论:手锤是钳工常用的锤子,也叫榔头。 认识钳工敲击工具。 现在来认识錾(示出实物)。 讨论:常见的有三种錾子,是扁錾、尖錾、油槽錾。 认识钳工常用的錾子。 现在来认识钳工锉刀(示出

    19、实物)。 讨论:有普通钳工锉刀与专用的异形锉刀。 了解钳工常用的锉刀。 再来认识手工攻丝工具(示出实物)。 讨论认识:丝锥,头锥;二锥;绞手。配合使用。 了解手工攻丝工具。 再来认识钳工套丝工具(示出实物)。 讨论认识:板牙;板牙架。 了解套丝工具。 钳工的手工工具先介绍到此。接下来我们要了解钳工的基本设备。板:(二)钳工常用的基本设备 看书、听介绍。 进行钳工设备的学习。 钳工最常用的基本设备有什么?我们县城中有没有? 讨论:谈认识。 激起对钳工设备学习的兴趣。 钳台在课本上是放在第一位的,它的作用是什么? 讨论:安装虎钳,放置工件、工具等。 了解钳台的作用。 虎钳的作用又是什么的? 讨论:

    20、夹持工件,以便配合锉、攻丝、套丝等。 了解虎钳的作用。 砂轮机的作用又是什么? 讨论:磨削錾子、钻头、刀具等。 了解砂轮机的作用。 钻床的作用又是什么? 讨论:钻孔、扩孔等。了解钻床的作用。 使用钳工设备工作时,首先注意什么? 讨论:安全,要注意个人的身心安全、也要注意设备的安全。 提高对安全保护的认识。 在钳工的工具与设备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什么? 讨论:工具有什么;设备有什么。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第二节 二、钳工工具及设备(一) 钳工手工工具及量具(二) 钳工常用的基本设备 课前准备1、 画针;2、画规;3、冲样;4、直角尺;5、手锤;6三种錾子;7、钳工锉刀;8、丝锥;9、绞手;10、

    21、板牙;11、板牙架;12、钳台;13、台虎钳;14、砂轮机等。第三节 工艺常识 教学实施方案设计 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说 明 这一章已学习了材料、工具、设备等常识。接下来第三节要研讨的课题是什么? 看书、讨论,是工艺常识。 引入新课程。 提出并板出:(一、什么是工艺)课本上介绍的最古老的工艺是什么工艺? 讨论:工艺是生产过程中的程序、方法和技巧,它体现了生产活动中的技术等(107页,三点); 原始的石器制作工艺。 学习新课,了解工艺的概念与最古老的工艺。 技术性较强的生产部门都会怎么样对待工艺? 讨论:制成技术文件,以指导生产实施。 加深对工艺的了解。 工艺有什么特点? 讨论:各行业都

    22、自有;技术总会有工艺相适应。 再加深对工艺的了解。 现在来认识生产工艺流程。 看书:108页。 了解工艺流程。 什么是工序?课本上介绍的流程有多少道工序? 讨论:是技术工作的顺序或程序;有7道。 了解工序。 实际上,每个操作步骤的具体操作方法,都属于工艺范畴。工艺过程又是什么?板:(二、工艺的一般过程) 讨论:工艺过程是将材料转换成设计产品的过程。不同材料、不同产品的工艺过程有所不同。 了解工艺过程。 工艺过程有哪些环节? 讨论:一般可以分成6个环节。工艺过程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什么? 讨论:是备料。遂个了解环节 第二、第三个环节是什么? 讨论:形成坯件与零件加工。 接上 第四、第五个环节是什么

    23、? 讨论:部件制作与总装配, 接上 最后的环节是什么? 讨论:表面涂饰。 接上 现在来了解常用工艺。板:(三、常用工艺简介) 看书。109页。 了解常用工艺。 工艺种类繁多,大家最常见的是什么工艺? 讨论:木工工艺。包括锯割、刨削、砍削、钻削等。 了解木工工艺。 还有什么是钳工工艺? 讨论:钳工工艺包括锯、锉、錾、刮、钻孔、攻丝等。 了解钳工工艺。 接着什么是机械加工艺? 讨论:使用各种工具或各类设备对各种零件所进行的加工工艺。 了解机械加工工艺。 具体的种类有哪些? 讨论:车工;刨工;镗工;铣工;磨工等工艺。 深入了解机械加工工艺。 机械加工工艺后还有什么工艺? 讨论:焊接、铸造、锻造、冲压

    24、、热切割等计7种工艺。 深入了解常用工艺。 大家最熟悉的工业产品是什么? 讨论:桌椅;自行车。 课堂技术活动。 在生产过程中采用了哪些工艺? 讨论:木工、表面涂覆处理等。 同上。 课后请将同学们最熟悉的产品名称、工艺填写到111页表格上。下课。 整理收拾教材。结束本节课研讨。 板书设计 第三节 工艺常识一、 什么是工艺 二、工艺的一般过程 三、常用工艺简介 第四节 原型与模型的制作 教学实施方案设计 第1节课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说 明 本章最后一节课程为什么要根据图纸把实物做出来? 思考、讨论:检验自己的设计。 引出对新课探究的兴趣。 板:第四节(1) 原型与模型的制作问:用模型代替原

    25、型,要满足什么条件? 思考、讨论:能够满足对产品的测试,评价,交流的目的即可。 学习新课。 如选择木材制作多功能学习用品盒,制作的步骤首先是什么? 讨论:要准备材料、工具、图纸等。 开始制订制作活动方案。 课本介绍的第一项是什么? 看书,回答,是看图备料。 学习看图备料。 板:一、看图备料从备料图中怎样可以确定木板的厚度? 看书、讨论:左右围板长都是210mm,隔板长只有190mm,可见木板厚10mm。 展开讨论。 笔筒用广囗瓶代替,按本地的实际,还可用什么代替? 思考、讨论:可用竹筒代替。 继续讨论。 看图备料后是要进行什么活动? 答:下料。 讨论下料。 板:二、下料下料活动有两项,分别是什

    26、么? 看书、回答,是画线与锯割。 深入讨论下料活动。 锯割有什么要领? 看书、讨论,113页,(四点) 同上。 下料的下一步骤是什么? 是制作构件。 构件制作研讨。 板:三、构件制作 制作构件的第一步是做什么? 是确定联接方式。 讨论制作构件方案。 课本上介绍的联接方式是怎么样的? 讨论:是边搭榫加钉和胶的方法联接。 继续讨论制作构件方案。 联接方式确定后,接下来的工作又是什么呢? 讨论:是刨削。 同上。 刨削工作结束后,下面的工作又是什么呢? 讨论:是榫头画线。 同上。 榫头画出线后,接下来当然是做榫头了。这时要注意什么? 讨论:做榫头要注意的事项。 同上。 椎头做好后,接下来的工作是什么?

    27、 讨论:是组装。 组装活动研讨。 板:四、组装 组装的顺序怎么样? 讨论:组装先后顺序。 同上。 组装完工后,还有没有工作?是什么工作? 讨论:油漆;装笔筒;还要进行评价。 其他工作研讨。 此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 讨论: 课堂小结。 布置课外技术实践活动。同学们可以用硬纸代替木板来制作。 整理课本,准备下课。 结束本课学习。 板书设计: 第四节(1) 原型与模型的制作 一、看图备料 二、下料 三、构件制作 四、组装第四节 原型与模型制作研讨 第2节课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说 明 同学们,在原型与模型制作实践活动中,哪些是最值得研讨的设计技术问题。大家可有兴趣讨论。 开始讨论 尺寸大小;

    28、材料选择; 表面装饰; 工艺选择等。 引出对新课学习的兴趣。 板出:第四节(2)原型与模型制作研讨。从112页,看图备料开始,可发现有什么疑难处? 看书,讨论。备料图与配料单编号5、隔板规格不一致。在备料单中隔板宽90应是100。 讨论隔板宽度尺寸大小。 可有同学知道通用技术课本宽度尺寸是多少?板:尺寸讨论 测量,回答。210mm。 测量技术实践活动。 按课本提供尺寸,盒子能不能平整地装下这种尺寸的书本? 宽度只有190mm。不能装下这种课本。 继续讨论备料问题。 怎么样才能装下这种课本? 改变材料尺寸。 继续讨论。 如何改变? 隔板长度变为215mm。 同上。 为什么比课本宽度多出5mm。

    29、有一定的活动空间。 同上。 还有没有要改变尺寸的?左右围板的长度都要变为235mm。 同上。 还有没有要改变的? 编号1、底板的宽度210mm也要改变为235mm。 同上。 再就是备料时锯路所在问题的讨论。可有同学知道下锯时的“留墨”与“骑墨”? 讨论:留墨是锯路沿着墨线外沿;骑墨是墨线在锯路中间。 讨论备料中的墨线问题。 板:留墨与骑墨 示出实物让学生辩认。 讨论,辩认是留墨还是骑墨。 辩认活动。 在备料中应是留墨还是骑墨。 讨论,是留墨。 技术讨论。 在榫头锯割时应怎么样? 讨论,也是留墨。 技术讨论。 在什么情况下要骑墨? 讨论,锯路较细,没有互相要求配合时。 同上。 还要讨论的是安全问题,为什么要讨论这个问题。板:安全问题 讨论:木工工具都是很锋利易伤人的。 继续讨论。同学们请讨论这一节课学习了哪些问题?讨论:尺寸;墨线如何确定;安全。课堂小结。 接下来的活动是怎么


    注意事项

    本文(A期末 通用技术考试卷.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