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中历史14古代的经济政策试题新人教必修2.docx

    • 资源ID:743092       资源大小:21.46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中历史14古代的经济政策试题新人教必修2.docx

    1、高中历史14古代的经济政策试题新人教必修2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第卷一、选择题。本卷共12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吕氏春秋审分记载:“今以众地者,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迟也。”上述现象产生的直接影响是A.井田制瓦解 B.工商食官制度形成C.分封制破坏 D.土地私有制的确立2.土地制度是古代的主要制度。汉代以后地券或地契是买卖双方私人之间所立的文契。此外还有政府官方发给田地所有人的产权证明文件。这主要说明A土地买卖相当频繁 B土地所有权登记制度已出现C体现了“耕者有其田” D土地所有权完全由国家控制3.在谈到中国古代某一制度时,新全球史提出

    2、:“其目的在于确保土地的平均分配,以避免出现类似于汉朝的土地兼并。这项制度根据土地的贫瘠和受地者的需要将土地分配给个人及其家庭。”据此可以推断出这一制度A自曹魏开始实行至唐朝废止B从根本上阻止了土地兼并C平均分配了全国土地D反映了封建国家与大地主之间的矛盾4.汉武帝时期,改变了过去郡国贡献各自为政的办法,统一派遣宫吏将所要征收的贡赋,折成当地出产丰饶的土特产品收上来,一部分运往京师供应朝廷,另一部分像商贾那样运往需要这些物品的地区转手获利。这一措施A.解决了封国对中央的威胁 B.改变了政府税收的主要来源C.体现了政府的抑商政策 D.抬高了部分地区的商品价格5.禁榷制度是中国古代政府对某些特定商

    3、品实行专营的制度。宋人韦骧评述道:“榷财之制非古也,自汉武始之矣。晋、魏、隋、唐以来,皆沿而为法,盖后世财用浸阔,不可一日无榷也。”禁榷制度A强化君主专制是前提B有利于增长国家财政C弱化了重农抑商政策D是历代王朝采用的经济政策6.圣历三年(700年),官员崔融上奏曰:“上自天子,下至庶人,莫不挥以鸾刀烹之鹤鼎,所以充庖厨”,“今若禁屠宰恐违圣人之达训,紊明主之善经。且如江南诸州,乃以鱼为命;河西诸国,以肉为斋。一朝禁止,百姓劳弊,富者未革,贫者难堪”。崔融的主要目的是A反对朝廷的禁屠宰政策 B强调南北饮食风俗差异C主张消除社会贫富分化 D倡导饮食结构丰富多样7.下表信息反映出汉武帝时期实行盐铁

    4、官营唐宋时期政府不仅不排斥手工业者和商人的经营活动,相反,把手工业者和商人纳入国家专卖制度中的生产环节和销售环节,国家只在批发环节上控制商品经营明清时期国家对盐实行专卖,其他商品都可以自由经营A政府实行计划和市场相结合的政策B政府专卖制度已严重影响到商业发展C民间贸易完全突破了官府的限制D政府对工商业经营管理方式的调整8.伊恩莫里斯在西方将主宰多久一书中写道:“大多数中国皇帝担心的,不是自己如何获得更多财富,而是外贸可能使不受欢迎的商人阶层致富。”为此明清皇帝采取的政策是A海禁和闭关锁国 B工商皆本 C重农抑商 D断绝中西贸易9.明朝官员谢杰在虔台倭纂中指出:“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

    5、禁则商转为寇,始之禁禁商,后之禁禁寇。禁之愈严而寇愈盛。片板不许下海,艨艟巨舰反蔽江而来;寸货不许入番,子女玉帛恒满载而去于是海滨人人皆贼,有诛之不可胜诛者。”该作者旨在强调海禁政策A激化中日矛盾B阻断中外经济交流C加剧内忧外患D防范东南沿海倭患10.清代前期实行“海禁”政策,只开一处对外通商。此处是A.上海 B.广州 C.天津 D.厦门11.清代海关货税除正税外,还有各种数倍于正额的附加征课。1810年,一艘由西方进入广州的(一般规模)船,需要交纳的税费包括:正税、付征收人员净费、规银、进口规银、放关规银、拨归慈善用的粮道放关银、海关检查员各种小费等等,总计3278.463两银。清政府的税收

    6、政策A.体现了闭关锁国的政策 B.提高了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C.保护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D.反映了对海关的严格监管控制12.在世界步入近代时,中国日益落伍的直接原因是A.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B.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C.明清时期的闭关政策 D.商品经济发展不充分第卷二、非选择题。本卷共2小题。1314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宋代,土地买卖和转移加快,中小地主增加,官田已不再是主要的土地占有形式,大多数土地被大官僚、大地主兼并占有,形成私人田庄,有少部分土地归自耕农所有。宋代租佃制更为普遍,地主和佃农签订一年或几年的租佃契约,出让土地使用权以收取地租

    7、。宋刑统和敕都确认租佃制度,维护地主的权益。宋律规定,租佃契约到期,租佃关系结束,农民可以另租土地,地主可以另佃。契约未到期,禁止佃户逃离,也不允许地主私自处置佃农,不得随意撤佃。佃户欠租,官府要以强力帮助地主索取。尽管当时佃户的法律地位很低,但与“部曲制”的部曲(唐以前地主豪强私家的部属、家仆,身份地位比奴婢略高)相比,地位和处境好一些。宋朝的租佃制材料二 在永佃制之下,农民有很大的经营自主权,能真正地根据自身和市场的需要,决定种什么和种多少。有利于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长期投资和农地保护。中国宋代的永佃制(1)根据材料,概括宋朝租佃制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永佃制

    8、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历史意义。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夫明王治国之政,使其商工游食之民少而名卑,以趣(趋)本务而寡末作。韩非子五蠹材料二 唐宋以来,适应商业发展的需要,统治者曾推行了一系列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和保护商人利益的政策措施,但这只是在“重农抑商”大背景下的局部性变动与调整。部分学者将这些政策措施称之为“恤商”政策,很显然,如果没有“抑商”,何来“恤商”。刘颜东抑商还是重商:中国古代商业政策再认识材料三 当然,不能否认重农抑末思想在宋以后至清代的长期存在。在一般士大夫甚至皇帝的议论中都有其地盘。但应当加以强调的是这样一个事实:所有议论都不曾改变经济上官、商分利的政策原则。人们喜

    9、欢举雍正五年发布的一份诏书作为清代抑商的证据。的确,他说了“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之类的话,但是,他对于农民“群趋为工”的现象并不主张强行抑制,而是训谕地方官“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遂成风俗。虽不必使为工者尽归于农,然可免为农者相率而趋于工矣”。郑韶重农抑商是“固定国策”吗?(1)根据材料一,概括韩非子对“商”的认识。(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宋以来统治者的商业政策并指出出现这种复杂情况的原因。(3)根据材料三,指出宋以后对“商”的思想和政策的看法。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作者认为雍正五年发布的诏书能否作为清政府实行抑商政策的证据。(4

    10、)综上材料,研究者应如何全面认识古代中国商业政策的复杂性。人教必修2 第1单元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参考答案及解析1. 【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的经济政策。材料大意是:现在用许多人耕种土地,共同耕作就缓慢,这是因为人们有办法藏匿自己的力气,分开耕作就迅速,这是因为人们无法藏匿力气,无法缓慢耕作。集体耕作积极性低,效率低下,所以直接影响是导致井田制瓦解,故A项正确;工商食官制度形成于西周时期的商业政策,与材料不符,故B项错误;分封制是随着井田制的瓦解而遭到破坏的,故C项错误;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是井田制瓦解的影响,故D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土地所有制

    11、【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2. 【答案】B【解析】材料可知土地买卖的存在,但是体现不出来土地买卖频繁,故A项错误;材料中出现“地券或地契”、特别是“还有政府官方发给田地所有人的产权证明文件”充分说明土地所有权登记制度的出现,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耕者有其田,故C项错误;产权证明文件也不能说明土地所有权完全由国家控制,封建土地主要还是归地主所有,故D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土地所有制【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3. 【答案】C【解析】材料中论述的是均田制。均田制实施的时间是自北魏到唐朝,故A项错误。均田制不可能从根本上遏制地主兼并土地,故B项错误。均田制主要是分

    12、配地主多占土地,不是平均分配,故C项错误。均田制体现了封建地主所有制下国家土地与地主土地之间的矛盾,故选项。【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4. 【答案】C【解析】材料措施没有触及封国势力,故不能起到解决封国对中央威胁的作用,故A项错误;从“改变了过去郡国贡献各自为政的办法,统一派遣官吏将所要征收的贡赋,折成当地出产丰饶的土特产品收上来”,可知政府仅对郡国所交贡赋内容做了改正,没有改变税收的主要来源,故B项错误;从“一部分运往京师供应朝廷,另一部分像商贾那样运往需要这些物品的地区转手获利”,可知政府贩卖商品,是与商贾争利,体现了抑商政策,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政府抬高物价的内容,故D项错误。【考

    13、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重农抑商”【题型】选择题【难度】较难5. 【答案】B【解析】材料不能体现君主专制为专营制度前提的信息,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盖后世财用浸阔,不可一日无榷也”可知,随着财政支出的增加,榷财制度的作用日益明显,故B项正确;材料突出专营制度的重要性,并未体现弱化了重农抑商政策的信息,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榷财之制非古也,自汉武始之矣。”可知,专营制度始于汉武帝时期,故D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重农抑商”【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6. 【答案】A【解析】崔融认为“今若禁屠宰恐违圣人之达训,紊明主

    14、之善经”,反对朝廷的禁屠宰政策,故A项正确;崔融的观点涉及南北饮食风俗差异,但不是其主要目的,故B项错误;崔融的观点没有反映出消除社会贫富分化的主张,故C项错误;崔融的观点涉及饮食结构丰富多样,但不是其主要目的,故D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重农抑商”【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7. 【答案】D【解析】题目提供了西汉、唐朝和明清三个时期政府在商业方面的相关政策,通过这些政策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历代王朝的商业政策存在一个动态变化,即在严格控制商业活动的同时政策逐渐放宽。那么,在各个选项中,能够反映历史动态变化、政府控制和政策放宽两方面特征的,只有

    15、D项。【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重农抑商”【题型】选择题【难度】较难8. 【答案】A【解析】本题以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为切入点,考查阐释历史事物能力。关键信息:“而是外贸可能使不受欢迎的商人阶层致富”。注意题干问题是“采取的政策”,容易误选C项,题干主要针对外贸问题,因此,B项正确。【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海禁”政策【题型】选择题【难度】较易9. 【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禁之愈严而寇愈盛、于是海滨人人皆贼足以证明该

    16、作者旨在强调海禁政策反而会加剧内忧外患,当然海禁政策的目的本来是解决内忧外患的,结果是适得其反,反而加剧了内忧外患,所以本题答案就是C项。【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海禁”政策【题型】选择题【难度】较难10.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了我国明清时期的“海禁”政策。清代前期实行“海禁”政策,上海、天津和厦门都不是对外开放的口岸,故排除ACD三项;唯一对外开放的口岸是广州,故选B项。【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海禁”政策【题型】选择题【难度】较易11. 【答案】A【解析】题干中提到海关货税十分繁重,可以有利于减少外国商品进入

    17、中国,从而体现出了闭关锁国政策,故A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到中国产品出口国外,故B项错误;1810年中国的民族工业还并未出现,故C项错误;题干中体现不出清政府对海关的严格监管控臸,故D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海禁”政策【题型】选择题【难度】较易12.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旨在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明清之时,中国实施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开始落后于世界潮流,致使步入近代的中国日益落伍,C项正确。A项与此无关,排除。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原因之一就是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商品经济发展

    18、不充分也与闭关锁国政策实施有关,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海禁”政策【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13. 【答案】(1)租佃制更为普遍;法律确认;维护地主的利益,佃户地位有所提高:地主与佃户形成相互依存的关系。(2)原因:土地私有制;土地买卖;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开垦荒地时耕种者投入的成本;改良农田以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意义:松弛了人身依附关系;佃户社会地位有所提高;传统的阶级结构开始发生变化;佃户耕种自主性增强,生产积极性得到提高;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也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解析】(1)分析材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为本题主要考查点

    19、。回答时注意结合材料“宋刑统和敕都确认租佃制度,维护地主的权益”、“宋律规定,租佃契约到期,租佃关系结束,农民可以另租土地,地主可以另佃。契约未到期,禁止佃户逃离,也不允许地主私自处置佃农,不得随意撤佃”等方面分析解答。(2)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为本题主要考查点。要注意联系材料信息“在永佃制之下,农民有很大的经营自主权,能真正地根据自身和市场的需要,决定种什么和种多少。有利于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长期投资和农地保护。”和宋代史实,从经济结构和阶级结构的变化及社会的进步等方面分析回答。【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土地制度【题型】综合题【难度】一般14.

    20、 【答案】(1)认识:减少从事工商业人数;压低工商业者社会政治地位(抑商)。(2)政策:总体抑商,局部恤商。原因:抑商是保护小农经济维护统治的需要,恤商是适应商业发展的需要。(3)看法:重农抑商思想;官、商分利政策。证据:不能。原因:因为雍正不主张强行抑制私人工商业而主张劝导百姓重农。(4)方法:要多角度认识。【解析】本题考查了我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和商业的发展。(1)由“使其商工游食之民少而名卑,以趣(趋)本务而寡末作”可知韩非子认为应该通过“名卑”即压制社会地位的方式减少从事工商业的人数,让更多的人从事农业。(2)由“统治者曾推行了一系列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和保护商人利益的政策措施。但这只是

    21、在重农抑商大背景下的局部性变动与调整”可知,唐宋时期统治者在不改变“重农抑商”大前提的情况下,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商业的发展。根据所学内容可知,抑商是封建统治者保护小农经济、稳定专制统治的根本需要,推动商业发展则是适应了当时商业发展的需要。(3)由“重农抑末思想在宋以后至清代的长期存在所有议论都不曾改变经济上官、商分利的政策原则”可知宋代以后仍然坚持重农抑商政策,但是在该政策之下还坚持了官、商分利的原则。根据材料三观点可知,作者认为雍正五年发布的诏书不能作为清政府实行抑商政策的证据。由“他对于农民群趋为工的现象并不主张强行抑制”可知作者认为雍正帝并不主张强行抑制私人工商业,而是训谕地方官劝导百姓重农。(4)材料一体现了重农抑商思想,材料二体现了重农抑商政策下的官、商分利原则,材料三则体现了雍正帝并不是强行进行抑商,由此可见对待我国古代的商业政策要结合当时的具体情况进行多角度认识,不能脱离当时实际进行主观臆断。【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重农抑商”【题型】综合题【难度】较难


    注意事项

    本文(高中历史14古代的经济政策试题新人教必修2.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