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语文课程教学论.docx

    • 资源ID:7423533       资源大小:70.82KB        全文页数:5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语文课程教学论.docx

    1、语文课程教学论 西方课程一词源于拉丁语,原意是跑道,转义为学习路线,引申为有组织的知识体系。19世纪,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把课程一词用于教育学,意思是教学内容的系统组织。狭义的课程是学科的同义语 广义的课程是指为各级各类学校实现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它的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包括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而营造的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v 成都市文翁书院校园v 成都市草堂小学 成都 金沙 小学的阅读活动大厅。为学生布置的创作园地。v 重庆谢家湾小学,教室走廊磁砖,孩子们的作品v 树立大语文课程观,是开展语文教学的先决条件。v 在语文课程的各个要素当中,语文课堂教学是核心,语文教学实践是关键

    2、,语文教学环境是保证。 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时的全部行为方式。其中包括呈示、对话、辅导等主要行为方式和激发动机、课堂管理、交流、期望等辅助行为方式两大类。思考v 教师在教学中应扮演哪些角色?四、语文课程教学论的性质v 综合性边缘学科v 应用性理论学科第二节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和基本内容 认识语文课程与教学现象 基本任务 揭示语文课程与教学规律 指导语文课程与教学实践绪论 语文课程教学概论导论 第一编 语文课程与教学总论 v 第一章 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发展 第二编 语文课程论v 第二章 语文课程设计v 第三章 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理念v 第四章 语文课程的价值转型与目标重建 v

    3、第五章 语文课程资源第三编 语文教学论v 第六章 语文教学设计v 第七章 阅读教学v 第八章 写作教学v 第九章 口语交际教学与语文综合性学习v 第十章 语文课程的教学评价第三节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演变v 孕育于教育学时期(1902-1918)v 国文教授法时期(1918-1924)v 国文教学法和国语教学法时期(1924-1939) v 语文教材教法时期(1939-1978)v 语文教学法和语文教学论时期(1978-1989)v 语文教育学时期(1989-1997) v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时期(1997-) 第四节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学习方法v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v 学习与训练相结合v 集中

    4、与开放相结合v 历史与现状相结合思考与练习v 讨论:什么样的教师是最糟糕的?什么样 的教师是最悲哀的?v 用自己的话概括语文课程的内涵。v 在教学中,教师应扮演好哪几个角色?技能训练v 熟悉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冀教版7、8、9年级语文教材。重点复印7、8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以后的教材。v 选取自己喜欢的一篇课文进行详细的文本解读。包括作者创作的背景、写作缘起、文本的内容、结构层次、中心主旨、表现手法、表达方式、写作特色等。 要求:本周完成说课稿(说教材部分),并练习说课。下周在微格教室分小组展示。第二章 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发展 语文课程的发展可分为三个大的历史时期 v 古代语文课程与教学(1840年

    5、以前) “传统语文课程与教学” v 近现代语文课程与教学 (1840年1917年1949年)v 当代语文课程与教学 (1949年)第一节 古代语文课程与教学 中国古代的教育中,并无独立的语文课程。语文教学是与政治、经济、历史、哲学、伦理学以及自然科学的教育等融为一体的。是综合的人文学科。v 文选读本是我国古代用来进行读写训练的主要教材。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是南朝梁太子萧统编的文选,又称昭明文选。其后影响较大的还有宋代真德秀编的文章正宗,谢枋得编的文章轨范,清代吴楚材、吴调侯编的古文观止,姚鼐编的古文类辞篡、孙洙编的唐诗三百首等。各类文选读本,所选的大都是各个朝代的名家名篇,有利于学生阅读和仿

    6、作习文。二、古代语文课程与教学的经验 识字教学v 集中识字,为读写打基础 v 识写分开,先识后写,多识少写v 使用韵语和对偶,便于朗读、记诵。 v 正确处理“文”与“道”的关系。v 联系日常生活 v 激发儿童的兴趣 阅读教学v 重视朗读诵读v 提倡多读熟读v 强调记诵积累v 讲究存疑精思v 突出精讲多练v 注重综合素养v 教与读书方法写作教学 v 注重基本功训练 (练习属对、议论文片断)v 多读多写多改v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v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 v “读十篇,不如做一篇” v 精于改文:其一,先生改文要“随其立意而改之”,避免沮挫学生的才思。其二,批改要精当,“唯可改

    7、之处,宜细小笔削,令有点铁成金之妙,斯善矣”。其三,要教学生懂得改文之方。v 作文从模仿入手v 朱熹:“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文。益学之既久,自然纯熟。” v 先放后收v 谢枋得主张:“凡学文,初要胆大,终要心小由粗入细,由俗入雅,由繁入简,由豪荡入纯粹。初学熟之,开广其胸襟,发舒其志气,但见文之易,不见文之难,必能放言高论,笔端不窘束矣。” 三、古代语文课程与教学的主要问题 v 语文教学的性质和目的问题 大学中说:“大学之法,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学记中说:“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v 教学内容问题 v 教学方法问题 第二节 近现代语文课

    8、程与教学v 一、语文单独设科v 鸦片战争前后,有志有识之士的变法革新主张打破了中国的封闭状态,也带来了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的变革。 v 1902年,清政府颁布了张百熙所拟的钦定学堂章程,产生了新的学制,是为“壬寅学制”,但没有实行。次年又颁布了由张之洞、张百熙、荣庆合订的奏定学堂章程,这就是“癸卯学制”。这是我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经政府正式颁布、在全国范围实际推行的现代学制。v 癸卯学制的内容包括改私塾为学堂,引进自然科学,增设外语,实行分科教学等,语文也随之开始单独设科。这是我国现代教育的起点,也是语文这门学科独立的起点。v 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小学教育为两级九年初小五年高小四年。初小读经讲经,中国文

    9、字,占全部课时的五分之一;高小读经讲经,中国文学,占全部学时的三分之一。中学堂学制为五年,继续开设读经讲经,中国文学,占全部课时的四分之一。 “国文”名称出现v 早在辛亥革命前,蔡元培、梁启超等人就认为“中国文字”和“中国文学”所要学的并不限于文字和文学,于是提议将这一学科定名为“国文”。 v 蔡元培等人1902年创办爱国学社,梁启超1906年前后创办长沙女子学堂,就将这一学科称为“国文”。v 辛亥革命后,临时政府于1912年颁布了中学校令施行规则,规定中小学一律开设“国文”课,这是我国教育史上语文学科从古代传统教育的综合性社会学科中独立出来后的第一个正式名称。 1916年临时政府颁布的中学校

    10、令施行细则第三条说:“国文要旨在通解普通语言文字,能自由发表思想;并使略解高深文字,涵养文学之兴趣,兼以启发智德。” 近代语文教育新特点:v 语文教育宗旨的改变v 文道关系的改变v 语文教授法研究的兴起 现代文进入语文教学 v “五四”时期的国语运动和清末民初的白话文运动相衔接,对国语教育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在“白话文运动”和“国语运动”的推动下,北洋军阀政府于1920年通令全国,小学开设“国语”,主要教白话文;中学开设“国文”,仍然教文言文。这在中国教育史上,是现代文第一次进入语文教材,在语文教学中取得了合法地位。 v 现代文进入语文教学并逐渐占有主导地位,是区别现代语文教育与古代语文教育的根

    11、本标志。第三节 当代语文课程与教学一、“语文”名称的出现(新中国成立伊始)v 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根据原华北人民政府教育部教学改革的经验,接受语文教育家叶圣陶等人的建议,决定取消“国语”和“国文”这两个名称,统称“语文”,即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合称。二、全面学习苏联关于 “红领巾”教学的讨论 v 1、推动了教学方法改革v 红领巾的教学核心是启发式与谈话法,这是对现代文教学的深入研究,同时也促进了语文教学的整体改革。v 2、建立了现代文教学模式v (1)题解,作者介绍、时代背景等。v (2)讲解生字生词、学生质疑问难等。v (3)分析课文,结构分析、人物形象分析、重点难点分析等。v (

    12、4)总结主题思想。v (5)研究写作特点。 这对普通教师特别是经验较少的教师掌握教学常规、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意义。汉语、文学分科教学实验v “大跃进”时期的语文教育v 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的语文教育 “工具说”理论的确立v “文革”时期的语文教育 v 改革开放以来的语文教育 教学大纲频繁更新,教材建设呈现多样化趋势,教学研究日益活跃,有代表性的优秀教师大量涌现。思考与练习v 为什么古代语文课程与教学思想具有极强的传承性?v 新时期语文课程教学可从传统语文课程与教学中获取哪些智慧?v 针对新时期教育的特点,语文课程与教学应重点实现哪些方面的创新?第一节 语文课程标准概况v (语文)课程标准 ,

    13、又称(语文)课程纲要,(语文)教学大纲,是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颁发的,是规范(语文)课程、指导(语文)教学的指导性文件。v 课程标准的作用是编写教材的依据,是进行教学的依据,是评价学生学业水平的依据,是评估教学质量的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发展历程v 1923年国语课程纲要和1929年国文课程标准(语文独立的第一部)v 1936年中学国文课程标准v 1949年中学语文科课程标准(建国第一部)v 1956年初级中学汉语教学大纲和初、高中文学教学大纲v 1963年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最高)v 明确提出了语文学科的工具课性质。 v 正确阐述了语文教学中“道”和“文”的辩证关系 v 重视基本训

    14、练和能力培养 v 选材重视思想教育的任务 v 1978-1980年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及修订版(恢复过渡)v 1986-1990年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及修订版v 1992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和1996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及修订版v 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03年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现行)第二节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以“课程标准”代替“教学大纲”,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理解和考虑: (一)课程功能从主要关注怎么教转向主要关注教什么。 (二)课程价值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 (三)课程目的从主要关注学

    15、生的智力发展转向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从设计思路看,凸显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课程目标按照“三维五面,九年一贯”的思路来设计,体现了较强的前瞻性设计思路。语文课程标准产生的背景v 国外母语课程改革发展的启示 美国v “美国阅读挑战计划”的目标与实施 每一个8岁儿童都能顺利进行阅读 v 重视培养阅读策略的文学教育v 在综合活动中学习母语日本v 重视培养尊重母语的态度v 改变倾向于详细讲解文学性文章的现状v 重视传统文化的学习(1006个汉字)v 重视语感培养v 重视创新能力的教育英国v 重视经典名著的阅读 小学阶段完整阅读莎士比亚戏剧两部,1900年以前著名作品两部(书目自选),至少要读四

    16、部诗集。v 过程性评价占高考考试成绩的百分之四十。v 考试试题的开放性与选择性,答案的多样性。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v 1999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纲要 具体目标:v 倡导“全人教育”。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v 重建新的课程结构。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v 体现内容的现代化。 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

    17、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v 提倡建构性学习。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v 确立正确的评价观。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v 促进课程的民主化与适应性。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我国语文教育发展历程中出现

    18、的问题v 过分追求语文学科体系的建设,而忽视了语文课程功能的认识v 照搬西方语文教育理念(解词、语法修辞)v 教学过程中过分追求目标的精确性和序列的 完整性v 语文考试试题的标准化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基本内容 v 第一部分“前言”,包括:(1)课程性质与地位,(2)课程的基本理念,(3)语文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v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包括:(1)总目标,(2)阶段目标。v 第三部分“实施建议”,包括:(1)教材编写建议,(2)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3)教学建议,(4)评价建议。v 第四部分“附录”,包括:(1)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2)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3)语法修辞知

    19、识要点。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基本内容 v 第一部分“前言”,包括3项:(1)课程性质, (2)课程的基本理念,(3)课程设计思路。v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包括总目标和分目标。总目标包括5个方面:(1)积累整合,(2)感受鉴赏,(3)思考领悟,(4)应用拓展,(5)发现创新。分目标包括2个方面:(1)必修课程,(2)选修课程。v 第三部分“实施建议”,包括4项:(1)教学建议,(2)评价建议,(3)教科书编写建议,(4)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技能训练v 登陆“人教社”网站下载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v 熟悉课程标准的框架及基本内容第三章 语文课程的性

    20、质和基本理念 认识课程性质的意义v 语文课程的性质是语文课程区别于其他课程的本质属性。它决定着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 教学原则、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v 语文课程教育性质居于首位,成为统帅全局的核心,各种基本观念和具体观念都从性质观中引发出来,与性质观一脉相承。建国以来语文教学大纲关于语文课性质表述的演进轨迹 v 1955、1956年文学汉语分科教学大纲:汉语是“认识社会生活”一种重要的、有力的工具。文学是“对青年一代进行社会主义教育的有力工具”。v 1963年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语文是学好各门知识和从事各种工作的基本工具”v 1978年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

    21、)、1986年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1990年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修订本)“语文是从事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 v 1992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语文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 v 1996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供试验用)“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重要的文化载体。” 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03年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工具性含义 语文是交际的工具,是思维的工具,是学习和工作的工具,是表情达意的工具。 语文课程的人文性 我国古代

    22、,“人文”是与“天文”相对的概念,易贲:“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文的内涵包括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 在西方,“人文”源于拉丁文humanitsa,意为人性或教养,与神学相对。“人文性”则指同人类利益有关的学问,包括语言、文学、音乐、绘画、雕刻、建筑、历史、哲学等,即人文学科。 文艺复兴时期及其后的“人文性”的内涵,则基本上等同于人性论或人道主义,是对人的重视,是人性的张扬。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应具备的特质: 把人文精神的养成作为语文课程的价值取向,并以此来制定语文课程目标和选择语文课程资源;在课程中努力突出为学生发展服务的理念,塑造学生人格,培养创新思维

    23、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创造人道、和谐的教学体系。案例分析v 有位语文教师是这样执教海轮凯勒第四节的。v 师:请同学们静下心来哪些地方令你感动或者令你为之一震,随手画下来。对此你一定会心潮澎湃,有自己独特的感慨,不妨从旁写下来,然后交流,好吗?学生满怀着无限的阅读期待,走进文章的字里行间,潜心会文(五分钟后)师:让大家分享你的阅读收获吧!v 生A:海伦凯勒“拼命摸读盲文,不停地书写单词和句子”,“以至小手指都摸出了血,”这种刻苦用功的精神令我感动!相比之下,我在学习英语记忆单词的时候,就缺少这种恒心与毅力!v 师:结合自身谈体会,很真实。v 生B:“拼命摸”、“不停地写”、“摸出了血”,这些字眼儿的

    24、背后是一种坚韧,是一种执著。v 生C:海伦凯勒默读盲文那感人的一幕,使我想起了因患血管瘤而高位截瘫的张海迪。她躺在床上,对着镜子念外语单词,以至于嘴唇都磨出了血泡。v 生D;这也使我想起了被卢伽雷病固定在轮椅上三十余年的科学巨匠霍金,想起他艰难扣击键盘敲出了震古烁今的时间简史,成为继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物理学家。v 师:你们的谈话使我想起了耳聋后的贝多芬。耳聋,对常人而言是部分世界的死寂,对音乐家而言是整个世界的毁灭!“整个世界毁灭了”,而 贝多芬依然挺立,他用牙齿衔着指挥棒放在键盘上用心灵感应每一个音符,捕音为凤,谱曲为凰,向世界,向冥冥中的命运抗争,奏响了他的英雄交响曲!其实,像司马迁忍受

    25、宫刑写史记,梵高在精神分裂状况下创作向日葵经历过很大的痛苦,才使他们从平凡走向伟大。真可谓“天将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增益其所不能。 那么,从海伦凯勒、张海迪、霍金、贝多芬、司马迁身上,你们得到了什么启迪呢?v 生1:痛苦是伟大的开始。v 生2:一个人战胜敌人一千次还不如战胜自己一次。v 生3;身残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心残。v 师:我们应该心存感激,感激无数身残志坚者给了每一个肢体健全者,更多的直面苦难时的坚守、乐观与勇气。v 评析:教例很好得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v 教师要求学生“逐字逐句地阅读”,“反复地品一品”,“学生怀着阅读期待走进文章的字里行间,

    26、潜心会文”,之后,又要求学生将“独特的感慨”“写下来”, “然后交流”。这一切教学环节就把学生自主地读、写、口语交际的语言实践活动与对文本语言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课文是“言与意”的结合体,要品出“言”中“意”来,就要借助想象,联想,感悟,思维,审美,表达,这就把工具性的本质思想内涵灌注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实践活动之中,显示出语言科的工具性特征。v 还须指出,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并未粘滞在语言的表面意义上,教师强调和肯定的是“哪些地方令你感动”,“让大家分享你的阅读收获”,“结合自己谈体会,很真实”。这是在有意用课文语言中蕴涵的健康积极的情与意来感染和熏陶学生,并启发他们的觉悟,陶冶他们的情操,美化他

    27、们的心灵,健全他们的人格。学生在吸取课文语言的精神营养之中,使自身的精神得以健康地成长。v 其实,教师充分尊重学生阅读主体的权利,提供阅读对话的空间,给予独立思考、自由交流的机会,以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一道畅谈阅读体会,人生感悟。这种从“教教材”走向“用教材教”的教学理念,使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真正得以实现。 v 祝福中四婶先后两次阻止祥林嫂在祭祀时插手酒杯筷子,语境没有变化,但句型却不相同。第一次在祥林嫂再嫁回鲁镇后,四婶的说法是:“祥林嫂,你放着吧,我来摆。”第二次是在祥林嫂想摆脱非人处境,极力挣捐了门槛之后,四婶的说法是:“你放着吧,祥林嫂!

    28、”试分析四婶的两次说法在句型上有什么不同?这种句型变化暗示了什么?通过以上的思考,你看出工具性和人文性是什么关系? 语文课程的理念v 核心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维度:思维品质、思想观念、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个性人格、情感态度、知识视野、学习兴趣和习惯等;知识能力维度:语文的积累、语感、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等;学习过程与方法维度:学习语文的策略方法,语文学习过程的体验与反思。 理念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v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 重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独特感受和体验。不要用教学参考书的“标准答案”来垄断学生的思考,不要用教师的期待

    29、来抹杀学生个性化的表达。v 语文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教师一定要克服“发胖式分析”v 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 注重母语学习的”自然习得性” ,扩大语文学习的外延,听说读写各种能力协调发展。v 语文课程要遵循汉语言文字的特点 汉字是音形义的统一体,汉语没有形态标志,强调整体把握,重视语感培养。 理念三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v 自主学习,是指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的学习方式。v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v 探究学习,是指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强调v 倡导自主学习,在强

    30、调“乐学”“愿学”的基础上,特别要研究如何让学生“能学”“会学”。v 课堂上组织合作学习要注重合作的效果、效率。v 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要建立在对文本的准确理解基础之上。理念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v 语文课程要加强综合性,沟通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沟通与生活的联系。(麦子几月黄)v 语文教师要增强课程的资源意识。v 语文教育要有“大视野”,坚持“三个面向”。v 语文课程的改革,创新是关键。 一堂没有备的课 苏如皋市搬经中学 郁俊生 顶着凛凛寒风,踏着皑皑白雪,想着故乡的榕树,走向沸腾的教室。上课的铃声失去了往日的威严,教室里依旧是一片叫声、笑声。待到我的身影从窗口闪过,同学们才狼奔豸突地窜向座位。一位同学迅速打开了教室门,一个雪团从门檐落下来在地上炸开了花。我知道这是同学们想跟我开个玩笑又怕“炸弹”真的掉到我头上才提前引爆的保护措施。我微微一笑走进教室,并且做了一个快速扫描,只见同学们头发上、衣襟上和课桌上、地面上到处都是星星点点的雪,同学们的头也微微地埋着,有些同学还一边窥视我一边在用眼睛互相交流着。我明白他们的魂早已被雪勾去了,他们正在拼命压抑着自己的兴奋呢。我想,不是说学生是上帝,老师的教学应该围绕着学生转吗?何必强扭着大家在这大雪纷飞的冬日去感受夏日榕树下的阴凉呢,就让大家去拥抱一下白雪公主吧。 于是我开


    注意事项

    本文(语文课程教学论.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