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传统节日校本教材.doc

    • 资源ID:741896       资源大小:3.06MB        全文页数:4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传统节日校本教材.doc

    1、 -前 言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我国的传统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蕴涵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伦理道德、哲学思想、审美意识、价值观念等,既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具有较强的教化功能。深挖传统节日内涵,建设和弘扬好节日文化,创新节日活动形式,发挥传统节日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效,对青少

    2、年的成长成才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有:除夕、春节、元宵节、立春、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重阳节、中元节、中秋节、冬至、腊八节,解放后国庆节、元旦等也逐渐成为我们的传统节假日。近几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节日资源的教育功能,根据上级指示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编写了本教材,力图通过课程实施取得教育实效。限于水平,迫于时间,难免粗陋。恳请各位领导、专家、同仁、社会有识之士不吝赐教。主 编:杨 勇副主编:高 亮 于永林编写人员:屈宗诗 阴 猛 李建新 吴立平封面设计、插图作者:屈宗诗目 录前言 开发纲要 第一课春节 第二课清明节 第三课端午节 第四课重阳节 第五课中秋节 第六

    3、课国庆节 开发纲要为大力弘扬和培育爱国主义民族精神,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根据上级有关工作部署,决定在我校学生中广泛开展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的传统节日教育活动,弘扬民族精神和培育时代精神。现制订活动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突出传统节日文化的核心意蕴,把握传统节日文化的精神实质,使传统节日成为展示和传播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阵地,成为弘扬和培育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成为满足学生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重要渠道。二、教育目标通过开展传统节日教育活动,引导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美德,培养良好的精神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

    4、操,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认同中华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三、教育内容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和重阳节等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的民族传统节日。四、教育形式1、通过访谈,讲故事比赛,经典诗词诵读,征文比赛,主题班会等形式,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2、把“传统节日教育”列入校本教材的重要内容,有机地引入校本教材,引入课堂,引入课外活动之中,使潜在的功能变为现实的教育功能。3、利用纪念祠等公共场所及民间大型节庆活动,组织学生开展有教育意义的社区实践活动。4、通过广播站、班刊、校刊、标语等等平台,加强传统节日教育的舆论宣传工作民族传统节日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凝

    5、聚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情感。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和重大事件的纪念日是很好的教育资源,学校应当很好加以利用。我校逐步确定“一节日一教育主题”,使学生受到各种良好的教育。学校要通过入团等有特殊意义的仪式,开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统美德、民族精神、集体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和国情教育等,使育人活动系列化、经常化、制度化、生活化。五、具体措施:1、深入挖掘传统节日和重大事件纪念日的教育资源。对传统节日进行梳理,对其教育功能进行准确定位,如春节感恩、元宵节团圆、清明节缅怀先贤、拓展文明、亲近自然、端午节爱国情怀、中秋节爱家孝亲、重阳节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等。2、确定“一节日一教育主题”。如五四青年节永远跟党走

    6、、党的生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建军节向最可爱的人学习、教师节尊师重教、国庆节祖国在我心中。3、通过入团、升旗仪式,以及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名胜古迹、到敬老院义务劳动等,开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统美德、民族精神、集体主义、革命传统和国情教育等。六、主要工作1、我们将一年中的传统节日和重大事件纪念日整理出来,使活动时间、内容一目了然,便于开展工作。我们将挖掘传统节日教育资源的工作,努力打造出“一条爱国主线,串起多彩亮点”的系列化主题教育活动。2、重视挖掘工作。深入挖掘节日的教育因素,适时开展各种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锻炼,获得成功体验,达到抒发真情,感恩祖国,奉献社会的目的,形成“为中华之崛起

    7、而读书”的理念。3、突出传统节日。像端午节、清明节、中秋节、元旦、春节、元宵节等节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应当把他们继承下来。我们深入挖掘其传统的教育因素、文化内涵,并赋予其新的教育意义。4、加强传统项目。像“学雷锋活动月”、五四青年节、七一党的生日、十一国庆节等传统教育项目,我们不但继承好原有的教育作用,还要开拓出更宽更广的教育作用。5、加强内引外联。内部通过入团宣誓、升国旗仪式,外部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社区共建、志愿服务活动等,努力拓宽节日教育活动渠道,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统美德、民族精神、集体主义、革命传统和国情教育等。七、使育人活动系列化、经常化、制度化、生

    8、活化。1、系列化:对今年的节日进行统一的整理,排成一览表,深入挖掘出一条主线的系列化教育。今年是建国60周年,应该以其为主线,其他的为辅助。2、经常化:提前安排,注重过程,把握时机,加强指导,注意提升。3、制度化:分工负责,责任到人;加强管理,评价总结;表彰奖励,通报批评。4、生活化: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用学生力所能及,还能理解接受的方式组织活动,使学生既受到教育,又能愉悦身心,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八、组织领导组长:杨 勇组员:高 亮 于永林 屈宗诗 阴 猛 吴立平第一课 春 节时间:农历正月初一释义:春节是农历的一岁之首,俗称“大年”。 起源:春节的来历,在我国大约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它

    9、是我国民间最热闹、最隆重的一个传统节日。古代的春节,是指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立春”时节,南北朝以后才将春节改在一年岁末,并泛指整个春季,这时大地回春,万象更新,人们便把它作为新的一年的开始。到了辛亥革命后的民国初年,改农历为公历阳历后,便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直到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才正式把正月初一的新年定为“春节”,因而至今仍有许多人将过春节叫过年。 相关传说:年, 人们常把过春节说成“过年”,而“年”的最初含义与今天根本不同。据说,在很古的时候,世界上有一种最凶恶的野兽叫“年”。它生长得比骆驼还大。跑起来比风还快,吼起来比雷还响。它一出来,见人吃人,见畜伤畜,人们的

    10、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天神为了惩罚“年”,把它锁进深山,只许它一年出山一次。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发现了“年”有“三怕”怕红颜色、怕响声、怕火光。于是,有一年腊月三十晚,大伙在门口贴上红纸,不断地敲锣打鼓、放鞭炮,晚上屋子里彻夜点上灯。“年”晚上来来了一看,家家灯光通明;一听,处处放炮声,吓得它不敢进村。白天它又偷偷下山来,见还是户户门上红,遍地咚咚响,吓得它胆颤心惊,调头又跑回去了。从此后,“年”一直没敢再来,据说饿死在深山老林里了。后来,人们才把防“年”、“驱年”,变成安安稳稳地过年了。“年”没有了,但是过年的习俗仍保持着。鲜红的春联,辉煌的灯火,清脆的爆竹,响亮的锣鼓,年年如此。 习俗:包

    11、年饺 守岁 放鞭炮 贴春联 拜年,节假日教育活动设计网络上过春节一、简介 本课是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主题下的基于网络环境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学生通过必要的网络环境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教师在整个活动中发挥“穿针引线”的导向作用,在活动过程中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建议。声、色、光、形并茂的网络资源不仅为学生打开了辽阔的视窗,也使学习过程充满情趣;而迅速便捷的网上学习更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平台,使尝试自主探究型教学成为可能。 了一看,家家灯光通明;一听,处处放炮声,吓得它不敢进村。白天它又偷偷下山来,见还是户户门上红,遍地咚咚响,吓得它胆颤心惊,调头又跑回去了。从此后,“年”一直没敢再来

    12、,据说饿死在深山老林里了。后来,人们才把防“年”、“驱年”,变成安安稳稳地过年了。“年”没有了,但是过年的习俗仍保持着。鲜红的春联,辉煌的灯火,清脆的爆竹,响亮的锣鼓,年年如此。二、教学目标 知道独特的民风民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及一些重大节日的风俗文化,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准备 师生搜集关于我国传统节日的资料,查找相关网站的网址;教师把有关资料下载到局域网中进行整理并制作出全新的学习网页;学生在教师或家长的指导下具备利用Internet在网上浏览、收集种类信息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渲染氛围,导入新课 1、在悠扬的民乐

    13、茉莉花中,课件展示一组反映我国传统的民风民俗的画面,请学生欣赏后说说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动情揭题:从悠悠远古到现代文明,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中华民族形成了许多特有的传统节日、独特的民风民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好吗?(板书课题) 3、中华民族有哪些传统节日,你最喜欢哪个传统节日呢? 点评:悠扬的民乐渲染出古朴清新的氛围,多彩的画面宛如在学生眼前展开了一幅民族风俗的长卷,学生沉睡的记忆被唤醒,对民族风俗文化的亲近、向往之感油然而生。 (二)网络学习,认识春节 1、(课件展示春节的热闹场面)同学们,大家最喜欢的春节到了,让我们一起走入欢快的春节吧! (学

    14、生在教师指导下进入教师制作的“春节网” 浏览学习,该网站的主要板快为:美丽传说、缤纷饮食、多彩活动、心情故事) 2、学生选择感兴趣的内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交流: 讲一讲春节的传说;演一演春节的活动;画一画春节的景象;谈一谈春节的经历; 3、春节是如此多姿多彩,你知道,人们最希望的过年方式是什么吗?出示教材内容“猜猜看”,请学生自由竞猜。 4、设置悬念,引导学生读网上“心情故事”中的到外公外婆家过春节,谈谈感受。 5、请学生再进行“猜猜看”活动,师动情总结:合家团聚仍是人们过年的首选。(配乐常回家看看) 注意:考虑到七年级学生网上搜索水平及语文阅读水平有限,应在课前精选相关资料,自建了板快分明

    15、、富有童趣、便于阅读的虚拟网站。学生如鱼得水般畅游在网络世界,领略着春节丰富的民风民俗。而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汇报交流,更使课堂高潮迭起,充满了春节欢快热烈的气息。 (三)了解其它传统节日 1、教师提供以下网址,请学生根据自己选定的一个传统节日自由浏览: 2、选择同一内容的学生组合成一个小组,作展示准备。 3、各小组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展示汇报。 点评:对于其它的传统节日,本课教学仅要求学生有所了解。所以,我们提供了一些相关网址,让学生直接上因特网浏览学习,广泛涉猎我国的民风民俗,学生收获颇为丰盛。而小组协作学习使学生不仅共享了各自的学习成果,也弥补了个体学习的空白和缺漏。 (

    16、四)课外延伸,编辑小报 以小组为单位继续利用多种途径搜集有关我国传统节日的资料,在教师指导下办一期电脑小报。第二课 清 明 节时间:公历四月四六日 (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那一天) 释义:清明节是我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最适合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清明节的由来与传说: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

    17、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习俗: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缅怀先烈 珍爱幸福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节假日教育活动设计一、活动目的: 通过清明节的主题教育,让同学们了解清明节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另外还通过这次班会让学生了解清明节的一些习俗,清明节的历史由来。通过这次主题教育,还让学

    18、生来缅怀先烈,知道自己现在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二、活动时间:4月2日三:活动地点:各班级四、活动过程:(一:)1.利用交流的形式让同学们知道清明节的由来和清明节的习俗。 (1) 清明节习俗 清明节是传统的纪念祖先的节日,其主要形式是祭祖扫墓。这一习俗相沿已久,据史书记载,秦汉时,墓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汉书 严延年传载,严氏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在清明还归东海扫墓地。随着祖先崇拜和亲族意识的越来越发达和强固,远古时代没有纳入规范的墓祭,也归入了五礼中:士庶之家,宜许上墓,编入五礼,永为常式。朝廷的推崇使墓祭活动更为盛行。古人有描写清明扫墓的诗: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

    19、,泪血染成红杜鹃。民间广为流传的孟姜女寻夫小曲也有三月里来是清明,桃红柳绿百草青;别家坟上飘白纸,我家坟上冷清清。唐代杜牧的名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些诗句都十分真切地反映了当时清明扫墓时的情景和氛围。 (2)祭扫烈士墓 清明祭祖扫墓,是中华民族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品德的具体表现。自古以来,清明扫墓不光是纪念自己的祖先,对历史上为人民立过功,做过好事的人物,人民都会纪念他。清明节祭扫烈士墓和革命先烈纪念碑,已成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形式。 (二)利用影片欣赏的形式让同学们体会幸福生活来之不易。1.小组内交流班会体会。 2.指名让学生体会,及时表扬说得好的同学。 3.引申:第三

    20、课 端 午 节时间:农历五月初五 释义:农历五月初五日为“端午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端午”本名“端五”,端是初的意思。因为人们认为“五月”是恶月,“初五”是恶日,因而避讳“五”,改为“端午”。 来源: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著名爱国诗人,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

    21、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习俗:悬钟馗像: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

    22、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大鬼则穿蓝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问,大鬼奏曰:臣姓钟馗,即武举不第,愿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后,疟疾痊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 挂艾叶菖蒲榕枝:在端午节,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榕枝,制成人形称为艾人。将艾叶悬于堂中,剪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佩戴,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 赛龙舟:当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

    23、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台湾开始有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香港有竞渡,近来英国人也有仿效我国人作法,组织鬼佬队,进行竞赛活动。 吃粽子:荆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唯恐鱼吃掉,故用竹筒盛装糯米饭掷下,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 饮雄黄酒:此种习俗,在长江流域地区的人家很盛行。 游百病:此种习俗,盛行于贵州地区的端午习俗。 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

    24、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歹徒、小偷、坏人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是不是能像革命先烈那样舍身为人呢?我们能不能非常机智的与歹徒等做斗争呢?你都有哪些机智的方法与同学们分享呢? 4.作业:利用假期得时间跟自己的父母去祭扫先祖、参加植树活动,为祖国添绿色。 (三、)师生总结节假日教育活动设计走进端午一、主题活动的提出及意义端午节人们做香袋、包粽子、赛龙舟、忆屈原等习俗,反映我国悠久的文化传统。是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学习语言的好教材。但是现代文明孕育出来的孩子,对中华传统节日的感受和记忆少之

    25、甚少,对传统节日的情感也越来越淡漠,课文中字里行间洋溢出来的端阳气氛与学生的生活有相当距离。尽管学生在课前的预习过程中已收集到相关的一些资料,但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和资料的有限,许多问题仍然得不到满意的答案。于是我们便产生了以“走进端午”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通过这一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中主动地去探寻端午节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既满足了孩子们的求知欲,增长许多丰富的课外知识,还可以使学生在自主合作研究的过程中培养起实践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二、主题活动的具体目标(一)设计思路本次主题活动的设计思路是中华传统节日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为核心,以小课题研究为基本形式,让孩子在老师的帮

    26、助指导下,从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入手自主制定关于端午节习俗的研究课题,通过合作调查、采访、访问、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展示与评价等探索活动,拉近学生与传统节日文化之间的距离,促进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等特征,加深学生对传统节日氛围的感受,增强学生对祖国、对家乡、对人民的热爱之情,增进学生对文化传统知识的探究心理,鼓励学生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二)活动总目标1、认知和技能:(1)通过活动对端午节的来源、食俗、庆祝活动以及关于端午节的诗词、歌谣等习俗有更全面的了解。(2)通过活动,对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步骤有进一步的了解。2、过程和方法(1)通过小课题研究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

    27、题、提出问题,并寻求各种途径处理解决问题,以促进学生实践活动能力的提高。(2)通过小组合作调查、采访、汇报交流促进儿童的协作探究精神、学习交流能力、相互欣赏的意识的生成以及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自我评价能力等的提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以小课题研究的形式,通过合作小组的集体研究,对自己的成果有喜悦感、成就感,感受与他人协作交流的乐趣。(2)通过课题研究,增强学生对祖国、对家乡、对人民的热爱之情,增进学生对文化传统知识的探究心理,鼓励学生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三、活动实施的具体过程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1、活动时间:2课时2、活动过程(1)主题的产生通过端午歌谣以及身边人如何过端午的

    28、录像,使学生在思想和情感上引起共鸣,激发学生想要进一步探究端午节的兴趣,生成本次实践活动的主题“走进端午节”。(2)围绕主题,展开讨论,生成子课题研究的内容并归纳指导A、端午节的习俗:古时人们过端午有哪些习俗?现在过端午又有哪些习俗?保留了哪些,为什么会这样?B、端午节的食俗:端午节食品的种类、所食东西与端午节的关系、端午节食品的材料、端午节食品的制作过程、端午节的食品是否受人欢迎C、端午节的诗词、歌谣:历朝历代有哪些跟端午节有关的诗词、歌谣;谁写的?内容怎样?表现出什么?D、端午节的由来:端午节的时间由来、它的意义、与之相关的传说E、端午节的活动:端午节活动的种类、端午节活动的意义、具体的活

    29、动过程F、端午节的佩饰:有哪些佩饰、材料、有什么作用、制作过程是怎样的?(3)建立课题小组,设计小课题研究方案。A、学生根据一定的要求,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等自由组合成研究小组。B、以小组为单位,初步讨论、设计子课题的活动方案。(教师随即以指导者、参与者、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各小组的活动。)(4)交流课题方案,指导完善。A、小组介绍自己的课题研究方案B、其他小组成员评价并提建议C、教师指导评价D、小组修改、完善,确定课题研究方案(5)教师强调实践活动要注意的问题及事项。A、要注意实践活动的安全。B、准备一些必要的设备。C、采访人员要注意预约时间,文明礼貌,设计好访问提纲。第二阶段 课题实施阶段1、活动时间:课外12周2、活动方法:以小组为单位邀请指导老师或家长一起收集有关资料、采访有关人员,也可个人实践。3、活动过程(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践活动A、按预定的方案采访有关人员。事前准备:明确采访目的,确定采访内容,设计采访提问,确定采访记录形式;电话联系,预约时间;分工准备设备,有需要的邀请辅导老师或家长随去。B、行动实施,进行调查、采访,做好调查记录,写好研究日记、感悟等。C、按预定的时间利用网络资源、图书资源等


    注意事项

    本文(传统节日校本教材.doc)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