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初中历史总复习讲稿.docx

    • 资源ID:7407571       资源大小:24.39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初中历史总复习讲稿.docx

    1、初中历史总复习讲稿初中历史总复习讲稿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第一单元 战国、秦、汉时期单元概述一、 春秋战国时期阶段特征: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制度走向崩溃,封建主度逐步确立的大变革时期1、 社会变革的具体体现(1) 经济变革:铁器和牛耕的推广和使用,使社会生产力飞速发展。(2) 政治变革: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竞相改革,分封制度崩溃,由国君任命县令的制度出现,地主阶级统治代替了奴隶主贵族统治,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3) 思想变革: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古代思想领域活跃,春秋时期的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2、 社会变革的原因(1) 经济原因(

    2、根本原因):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使个体生产成为可能,小农经济兴起。1 铁器和牛耕的开始出现:春秋时期。2 铁器和牛耕的进一步推广:战国时期。3 铁器和牛耕出现的影响: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使个体生产成为可能;新兴地主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2)政治原因:新兴地主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他们要求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3)现实原因:诸侯国争霸的现实需要。二、秦汉时期中国历史阶段特征: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大一统1、统一国家的建立:公园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名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秦始皇建立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确立了我国两千多年封

    3、建王朝统治的基本体制,以后历代王朝基本沿用秦朝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2、统一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西汉是继秦朝之后第二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颁布“推恩令”、强化监察制度等措施,使中央集权得到空前加强,大一统帝国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3、统一国建建立的意义(1)在统一政权的管辖之下,有利于国家政令的统一、经济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为我国长期统一奠定了基础。(2)在统一政权的管辖之下,有利于民族间的交往,促进民族融合,巩固民族团结。(3)有利于加强军事力量抵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独立。(4)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中央政权统筹

    4、人力、物力进行社会生产。考点梳理:考点1 商鞅变法 战功时期社会变革 考点2 秦兼并六国 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 统一国家建立考点3 汉武帝大一统 评价汉武帝考点4 张骞通西域 丝绸之路第二单元 两晋、北魏、隋唐单元概述一、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阶段特征:民族融合1、 促进民族融合的因素:(1) 民族间的交往促进民族融合:五胡内迁和北人南迁,各名族杂居,在冲突与交往中相互学习、相互影响。(2) 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2、 民族融合的具体表现:少数民族和汉族在语言、服饰、血统、生活习俗等方面相互认同。3、 民族融合的影响:使各民族在生产、生活、风俗习惯等方面趋于一致,增强不同民族间的心理认同,有利

    5、于增强中华名族的凝聚力,为隋唐时期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使各民族的生产技术相互交流,促进南方经济发展。二、隋唐时期我国历史的主要特征:繁荣与开放1、繁荣与开放的表现:(1)繁荣表现:政治方面:国家统一,政治长期稳定。经济方面:经济高度繁荣。如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文化方面:建筑艺术、雕版印刷术、文学艺术等。4 民族关系:和谐。5 对外交往活跃:既有国家之间的使节往来,又有民间的频繁交往。(3) 开放表现:1 科技领先世界。2 开放的对外政策: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极为繁盛。3 人员往来:遣唐使,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3、 繁荣与开放的原因:(1) 繁荣社会出现的原因:1 国家统一促进社会繁荣;制度创新促进

    6、社会进步:三省六部制巩固中央集权,科举制度使人才辈出;杰出帝王统治比较清明(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2 统治阶级关注民生(唐太宗进行赋役制度改革、武则天注重减轻农民负担)。3 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民族平等、名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4 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唐朝的繁荣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漂洋过海、不远万里到中国来。5 国家统一、政治长期安定、经济高度繁荣、对外交往频繁促进了唐朝文学和艺术的繁荣。科举制度的创立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2) 对外开放社会特征的成因:唐朝的繁荣对世界各国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唐朝政府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4、 繁荣与开放的启示:(1) 维护国家统一,坚决与分裂祖国的言行

    7、做斗争。(2) 进行制度的创新,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3) 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4) 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原则处理民族关系,有利于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维护国家统一和稳定。(5) 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不动摇。考点梳理:考点1 人口南迁 江南经济开发考点2 北魏孝文帝改革考点3 隋唐科举制度考点4 唐太宗“贞观之治”考点5 武则天“开元盛世”考点6 唐与吐蕃交往考点7 遣唐使 玄奘西行 鉴真东渡第三单元 宋、元、明、清时期单元概述一、 宋元时期阶段特征:多元文化碰撞交融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1、 多元文化碰撞交融表现为:少数民族政权和汉族政权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一个新的民族回族。2、

    8、 社会经济高度发展:(1) 边疆地区得到开发:少数民族建立政权,促进边疆地区发展。(2) 江南经济发展:我国经济重心南移。(3) 宋代海外贸易兴盛。(4) 城市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丰富。3、 经济重心南移:尽管在宋朝时期,政治上没有出现统一强大局面,但经济却在前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并出现一些新的特点:我国经济重心移到了南方。这一变化对以后各朝代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二、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1、结束五代以来长达数百年的民族政权并立局面,成为继秦、西晋、隋以后我国封建历史上又一次大统一的时期,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业进一步开拓。2、它确立的行省制度,有效地管辖了边疆地区,为以后历代沿用。西藏正

    9、式成为中国行政区域。3、忽必烈的改制有利于社会进步和民族融合,更使我国的文化呈现出以中原传统文化为核心的文化认同趋势,元朝是中国古代史上的民族大融合时期。三、明清时期阶段特征:1、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1)抗击外来侵略斗争取得胜利。(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反击战)(2)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斗争。(3)对少数民族实行减免赋税;和少数民族王公大臣联姻、会盟。2、危机的表现:(1)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中国落后和闭塞,导致中国航海事业衰落,打击了中国的民族工商业,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切断了中国同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2)出现一系列侵略中国的战争。

    10、四、明朝和清前期的对外关系1、戚继光抗倭(明)2、郑和下西洋(明)3、郑成功收复台湾(清)4、雅克萨之战(清)5、“闭关锁国”政策(清)明清时期对外关系与唐朝相比,呈现出新特点:中国开始受到外来侵略;中国对外政策转向闭关锁国。考点梳理:考点1 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 经济重心南移 考点2 宋代社会生活 考点3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忽必烈建立元朝 考点4 郑和下西洋 考点5 戚继光抗倭 郑成功收复台湾 雅克萨之战 考点6 驻藏大臣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考点7 “闭关锁国”第四单元 中国古代的科技、思想与文化单元概述一、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时期科学技术在中国和世界科技史上的地

    11、位分期科技史上的地位人物与科技成就秦汉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体系的形成时期。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蔡伦改进造纸术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华佗与“麻沸散”三国两晋南北朝科学技术史上承秦汉,也为隋唐时期我国科学技术的繁荣奠定了基础。数学、农学、等成就也在当时的世界处于领先地位祖冲之与圆周率贾思勰与齐民要术郦道元与水经注隋唐科技高度发展,为宋元时期我国古代科技的发达奠定了基础李春与赵州桥雕版印刷术的发明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宋元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期,处于当时世界闻名的高峰,为全世界、全人类作出了伟大贡献毕昇与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的发明火药广泛应用于军事明清在传统科技领域出现了一批总结性的、集大成的作

    12、品,科学研究呈现出了近代科学研究的一些特点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二、中国古代科技居世界领先地位的原因:国家统一、经济发展、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是促进科技发展的主要原因。三、对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感悟:1、中国古代科技辉煌,在许多领域处于世界前列,推动了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的进步。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炎黄子孙的骄傲。2、先进的科技成就是和国家统一、经济发展、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密切相关的。3、中国古代在科技方面能够取得辉煌成就,与科学家的辛勤努力是分不开得,我们要学习古代科学家刻苦钻研的精神,培养学习科学的兴趣。4、对待中国传统思想文

    13、化的态度:对中华民族所创造的思想文化成果,要继承精华并加以弘扬。考点梳理:考点1 祖冲之推算圆周率 华佗、张仲景和李时珍 水经注齐民要术天工开物 “四大发明” 考点2 都江堰 长城 大运河 赵州桥 北京故宫 考点3 汉字的演变 孔子 “百家争鸣” 史记资治通鉴 书法 绘画 雕塑第二部分第一单元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单元概述一、列强的侵略1、英美等国向中国输出鸦片,鸦片战争,中英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3、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4、俄国同阿古柏勾结企图分裂新疆。5、甲午中日战争,中日马关条约(加深中国民族危机)

    14、。6、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全面加深)。二、中国人民的抗争1、人民的抗争:太平军抗击“洋枪队”,义和团运动。2、爱国官兵的抗争:林则徐虎门销烟、左宗棠收复新疆、邓世昌黄海海战。三、清政府反抗外来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1、根本原因:落后的封建制度难以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英、法、美、俄、日相继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这些国家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并开始了第二次工业革命)。2、其他原因:中国政治制度落后,经济落后,军事装备落后,统治者腐败无能。四、屈辱与抗争的启示1、认识:(从清政府在历次反侵略战争中失败的原因看)清政府的腐败落后是造成中国在反抗列强对华侵略战争

    15、中失败的主要原因,这说明了“腐败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2、认识:(从林则徐虎门销烟、邓世昌以身殉国、左宗棠收复新疆的事迹来看)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3、感悟:我们勿忘国耻,以振兴中华为己任,树立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坚定信念。考点梳理:考点1 虎门销烟 考点2火烧圆明园 俄国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考点3 左宗棠收复新疆 考点4 邓世昌 马关条约 考点5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辛丑条约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起步单元概述一、近代化重要事件及影响阶段事件时间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得地位和作用经济近代化(工业化)洋务运动19世纪60到90年代 洋务运动是中古近代化的开端

    16、。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政治近代化(民主化)戊戌变法1989年 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的爱国的、进步的政治运动,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加快了近代化的进程。辛亥革命1911年 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巨变,它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帝制,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是中国近代化艰难起步进程中的重要环节。思想近代化(民主与科学)新文化运动1915年开始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是近代中国一

    17、场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它将学习西方的进程推进到一个更深层次的全面发展阶段。二、对中近代化的认识中古近代化的过程就是向西方学习的过程,洋务运动是器物方面的学习,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是制度方面的学习,新文化运动是思想文化方面的学习,中国向西方的学习经历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三、失败原因1、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的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洋务运动只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而没有改变落后的封建制度,所以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以失败告终。2、戊戌变法戊戌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极力反对,顽固派的

    18、力量过于强大;采取改良道路不符合制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3、辛亥革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道路在中国走不通。考点梳理:考点1 洋务运动 考点2 戊戌变法 考点3 孙中山 辛亥革命 考点4 新文化运动 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单元概述时间名称时间重大影响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共产党成立1921年7月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使中国革命的面目焕然一新黄埔军校建立1924年 培养了大量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北伐战争1926年 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威震全国。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 打响

    19、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共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创建工农红军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1928年 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长征1934年10月1935年10月 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考点梳理:考点1 五四运动 考点2 中共一大 考点3 黄埔军校 考点4 南昌起义 井冈山会师 考点5 红军长征第四单元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单元概述一、日本侵略中国重大事件事件时间意义九一八事变1931年 标志日本局部侵华战争开始。(标志中国开始局部抗战)七七事变1937年 标志全面侵华战争开始。南京大屠杀193

    20、7年12月 反映了日本法西斯凶狠残暴的本质。二、中国爱国军民抗日斗争事件时间意义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 和平解决,标志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台儿庄战役1938年 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重大胜利。百团大战1940年 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三、解放战争事件内容重庆谈判 国共两党谈判桌上的斗争;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与民主的斗争。三大战役 国共两党之间的战略大决战;消灭了国民党主力。考点梳理: 考点1 九一八事变 考点2 西安事变 考点3 七七事变 考点4 南京大屠杀 考点5 台儿庄战役和百团大战 考点6 中共七大 考点7 抗日战争

    21、的胜利 考点8 重庆谈判考点9 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第六单元 经济和社会生活、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单元概述一、科技人物贡献意义(影响)詹天佑1904年担任京张铁路总工程师,1909年京张铁路通车。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己设计和修筑的第一条铁路干线,它的建成,振奋了民族精神,为中国工程界赢得了荣誉。侯德榜经过反复试验,于1904年发明联合制碱法,被化工界命名为“侯氏制碱法”。为抗战时期的民族工业做出了贡献,使中国的制碱化学工业跃居世界前列,为打破敌人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封锁做出了贡献。二、思想魏源地位近代历史上的著名思想家。代表作海国图志(系统介绍了世界各国地理、历史和科技发展状况的书籍)思想“师夷长技以制

    22、夷”(师夷就是向外国学习,制夷就是抵抗外国侵略,使中国富强兴盛)。影响魏源的思想是对闭关自守的传统观念的挑战,反映了鸦片战争之后,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面向世界,寻求革新救国的方法。严复地位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代表作译述天演论,把西方进化论学说介绍到中国,提倡“物竞天择”的观点思想他认为西方胜过中国的地方,不仅在器械,而且在制度,中国只有实行变法维新,才能“自强保种”。影响严复以西学理论鼓吹变法,震动了当时中国的思想界,推进了维新运动的发展。考点梳理:考点1 张謇兴办实业 考点2 轮船、火车、汽车、电灯、电报、电话、照相和电影 剪发辫 易服饰 改称谓考点3 詹天佑 侯德榜 魏源 严复第三部分 中国

    23、现代史第一单元 中国话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单元概述阶段事件时间标志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10月标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历史结束。巩固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10月标志着祖国大陆基本统一。抗美援朝1950-1953年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为中国赢得了一个相对的和平环境。土地改革1950-1952标志着我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彻底废除。标志地主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在中国消失。考点梳理:考点1 开国大典 考点2 西藏和平解放考点3 黄继光 邱少云 考点4 土地改革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单元概述项目重大事件标志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一五”计划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三大改造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开始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这是20世纪中国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变。考点梳理:考点1 一五计划 考点2 三大改造 考点3 王进喜 邓稼先 焦裕禄


    注意事项

    本文(初中历史总复习讲稿.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