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1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4讲 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 资源ID:7395028       资源大小:59.76KB        全文页数:2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1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4讲 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1、(2)军国机要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定夺.(3)康熙帝时,为扩大皇权,在宫内设南书房.2.建立(1)时间:雍正帝时.(2)原因:办理西北军务.(3)职权: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传达诏令.3.影响(1)提高了行政效率.(2)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图示构史中国古代皇权的发展趋势1.明清时期的文化专制(1)八股取士:明清选拔官吏沿用科举制度.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文体严格限于八股文,应考者不能发挥个人见解,故名八股取士.明清统治者用“八股取士”来禁锢知识分子的思想.考中做官的,很多成为皇帝的忠顺奴仆.(2)“文字狱”:清代统治者为防止和镇压知识分子和汉人的反抗,

    2、从其作品中摘取字句,罗织罪名,构成冤狱.2.密折制度密折是将奏文写在折叠的白纸上,外加上特制皮匣的奏折,外人无从得知.密折制度始于康熙晚年,完备于雍正时期.清朝采用密折制度,允许和鼓励四品以上的中央和地方官员,直接向皇帝递密折.密折制度的作用有两个,一是使得朝政进一步黑箱化,增添皇权的神秘感;二是起到了使官员,尤其是同僚,相互告密的作用.3.清代对边疆地区管理实行大事集权、小事放权,保持各民族习俗和宗教信仰的政策.(1)设理藩院(地位与六部相同),主管边疆民族事务,兼管蒙古、新疆、西藏行政.(2)确立对西藏宗教领袖达赖和班禅的册封制度及其继承人灵童转世的金瓶掣签制度(用掣签与金瓶以确定活佛转世

    3、人选),同时确立驻藏大臣制度(驻藏大臣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地区),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3)“改土归流”.从明朝开始,已经出现废除土司实行流官统治的做法.清雍正年间,在西南地区大规模实行改土归流.乾隆时期,大部分土司被废.改土归流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以上做法因地制宜,制度创新,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格局.考点一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1.为什么说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反映了封建制度的衰落(1)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明初废除丞相,权分六部,结束了延续一千多年的丞相制度,皇帝直接操纵政府各部.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掌地方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在思

    4、想上加强专制统治,实行八股取士,使考中做官的知识分子成为皇帝的忠顺奴仆.后来设置的内阁,是专制主义皇权强化的表现,本质是封建政治制度的畸变.除此之外,还实行特务统治、镇压人民、监视官吏.(2)清朝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军机大臣都由皇帝钦定,品级不高,他们跪受笔录,承旨办事,军政大权完全集中于皇帝手中.清代设立军机处使皇权真正成为绝对的最高权威,君臣关系成了彻底的主仆关系.此外,清朝还大兴“文字狱”,加强思想控制;实行密折制,加强皇帝对地方行政的控制.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这些措施,有的是空前的,有的是非正常的,是畸形和极端的.这说明用正常的手段已不能维护君主专制统治,封建制度已走向衰

    5、落.2.唯物史观全面认识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的影响(1)积极影响政治上,有利于民族融合,抵御外来侵略,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与巩固.经济上,有利于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从事大规模的经济活动,为封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各地区、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推动了先进技术在较广阔的范围内传播.(2)消极影响政治上,以强化君主专制为核心,形成了长期的人治传统,民主政治无从发展,极易出现政治腐败现象,形成暴政,派生出庞大的官僚队伍和特权阶层.经济上,封建社会后期,日益束缚生产力发展,妨碍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造成中国社会的落后.思想上,专制统治严重控制思想文化,造成国民

    6、的愚昧与落后,严重阻碍科技进步.要求:分析下面的材料,论证说明明代内阁制度的特点及作用.史料明成祖在位时,大学士官职的设立,填补了皇帝和帝国官僚体制之间的空白,大学士开始在政策问题上备皇帝顾问,这些措施都没有背离明太祖建国的任何基本制度上的设想;相反地,它们倒是弥补了现存制度的缺陷,它们在发挥新出现的皇帝的内廷助手内阁的职能时制度化了.这些炙手可热的翰林学士开始成为皇帝的主要顾问和作为皇帝与官僚政制之间的承上启下的人,他们常常和六部主管官员开联席会议审议国事,他们逐渐地左右了外廷的六部,内阁似乎恢复了以前中书省的气象.美牟复礼剑桥中国明代史提示:特点从地位、职权与皇帝的关系等方面分析;作用从加

    7、强皇权和行政效率方面分析.论证:_答案特点: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职权范围不明朗;权力不断扩大,地位逐步提高;听命于皇帝,服务于皇权.作用:强化了皇权;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行政效率等.1.明朝国家体制的独特性废丞相、罢中书省,是明初政治体制的一个重大变革,也是朱元璋立法创制的一个重要方面.经过以上创制,明朝的国家体制形成了以下格局:“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大理寺、通政司,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洪武实录卷239).”这里的朝廷就是皇帝,而已不同于宋朝皇帝加宰执等于朝廷的政治概念.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发现问题明朝皇帝集国家元首与政府首脑于一身.命题角度明朝君

    8、主专制空前强化的内涵;明朝的制度创新与社会转型;明朝国家体制的特点.2.军机处的运行机制本朝谕旨诰命然惟军机处恭拟上谕为至要.上谕亦有二:明发交内阁,以次交于部科;寄信密封交兵部用马递.其内外臣工所奏事,经军机大臣定议,取旨密封,递送亦如之.且内阁、翰林院撰拟有弗当,又下军机处审定.王昶军机处题名记发现问题军机处的主要职掌是“承旨书谕”,成为中枢核心.命题角度清代内阁与军机处的职责及关系;清朝政治中的决策和行政体制;军机处如何强化君主专制.考点二明清时期中央集权的加强1.明清对元代地方行政制度的继承发展(1)继承:基本上继承了元代的行省制度以及土司制度等地方行政制度.(2)发展明代:改行中书省

    9、为承宣布政使司,降低其品秩等级.地方分权,相互牵制,由布政使司掌民政、财政,另设都指挥使司主兵政,按察使司主刑狱,三机构互不统属,各直隶中枢,凡遇重大政事便共同商讨.整顿地方机构统属关系,实行布政使司、府和直隶州、县和一般州三级统属.清代:清承明制,在内地设18行省;清行省以下机构大都承明制,但其长官称知府、知县;清代边疆地区政治制度因地制宜,因民族而异.2.明代三司制度与巡抚制度的异同(1)相同:处理地方事务,受制于中央.(2)不同:三司制受中央部门领导,分掌地方事务;巡抚制由皇帝直接派遣,统领地方事务.从材料中找出明清时期督抚制演变的特点.材料总督巡抚在明代制度下还尚好,因其必有事才派出此

    10、等官,并且都带一个都御史的衔.这就是说,由中央政府都察院的都御史临时派到地方去办事,所办是巡抚、总督等事.譬如倭寇来了,沿海地方没有总其成的人,就派一个总督或巡抚去,这是临时的.过几年,事情平定了,这官仍旧回中央,机关也撤销了.但一到清代,总督巡抚又变成永久的,在布政使(藩台)按察使(臬台)上面再加巡抚总督,地方行政就愈来愈坏了.我们现在再从历史演变源头上说来,汉时由刺史变成为牧,以及唐代之十道观察使,这些都是由监察官变成地方行政长官的.只有节度使才是军事长官变成行政长官,然而还是意在开边对外的.明清两代之总督巡抚,则是意在对内防乱,不在对外开边.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主要信息:_答案督抚由临时

    11、委派到永久存在;由负责专门事务到负责地方行政;由一般加衔到正式建制.1.广西改土归流的后续治理康熙六十年原任两广总督杨琳将思明州题请改土归流,始属太平府管辖.今该署抚奏称,该州地处极边,邻近交趾,吏目一官万难任此盘错(之区),而太平府知府远在百里之外,鞭长莫及.等语.应如所请,将思明州就近归并思明土府知府管辖,一切钱粮及地方案件令该同知专理,并督率吏目巡捕约束,以专责成.雍乾年间广西部分地区改土归流史料(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发现问题清代前期的边疆管理加深了“明清时期奠定了祖国疆域版图”的历史认识.命题角度清代对西南边疆的管理;改土归流的遗留问题及应对举措;我国封建社会晚期的边疆政策.2.中国古

    12、代地方行政区划管理的原则但即使这样,犬牙交错原则在隋唐也没有完全被放弃.元明清时期,这一原则更发展得淋漓尽致.汉武帝元封五年置十三刺史部,九部在北,四部在南.西晋前期19州,南7北12.至唐贞观元年,分全国为10道,正好5道在南,5道在北.北宋元丰时期23路,南方占14路而北方只有9路.明清时期南北方省区基本是二比一.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发现问题中国古代的行政区划管理具有明显的时空逻辑.命题角度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管理沿革;明清时期地方分级管理原则及历史作用.3.清代中央集权加强的手段清代在布政使上面又设有总督或巡抚,布政使成为其下属,总督、巡抚变成正式的地方行政首脑,这种制度还是一种军

    13、事统治,可是真到军事时期,总督、巡抚仍不能做主,还要由中央另派人,总之清代不许地方官有真正的权柄.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发现问题清代的总督巡抚制既是行政统治也是军事统治,但权力归属中央.命题角度清代总督巡抚制的内涵;明清地方行政管理比较;封建时代晚期的中央集权体制.全国卷5年考题统计时间题号2017全国,272016全国,272014全国,27,402013全国,411.命题点:明代宦官识字与君主专制的强化(2017课标全国,27)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B.皇帝权

    14、力日趋衰落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答案A解析明朝中后期皇帝让宦官参政是为了牵制内阁,这使得识字成为宦官的必要素质,这是中枢决策程序发生异变的结果,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皇权专制的强化,而不是皇权衰落,故B项错误;材料不涉及内阁,排除C项;中国古代决策权力掌握在皇帝手中,D项错误.2.命题点:明代地方行政管理体制的演变(2016课标全国,27)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削弱六部的权限 D.缓解中央与地

    15、方的对立答案B解析题干材料表明原来的三司分属三个机构,各自为政,权力分散;后来的巡抚成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权力相对集中,可以防止三司鼎立而造成的互不统属、运转不灵的弊端,提高了办事效率,故选B.3.命题点:明代内阁制的实质(2014课标全国,27)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A.皇权渐趋衰弱 B.君主集权加强C.内阁取代六部 D.首辅权力失控解析明太祖废除丞相,权分六部并设殿阁大学士.明成祖时设内阁,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或决策机构,它只是皇帝的内侍机构,本身并无决策权,内阁首辅虽有时会操纵朝政,

    16、但其权力并不是来自制度及其职位,而是来自最高统治者的个人支持与信任,故内阁首辅操纵朝政进一步体现了君主集权的加强.明代内阁制的发展天津十二区县重点中学二模)明朝万历皇帝因太子之事与内阁争执长达十余年,最后索性三十年不再上朝,内阁出现了“人滞于官”“曹署多空”的现象,部、寺大官十缺七、六,史称“万历怠政”,这实质上反映了()A.君臣之争引起官场混乱B.内阁对皇权制约强化C.政治体制存在严重弊端D.君主专制弱化答案C解析题干中只提到导致官场出现大量空缺而没有及时补充,并未体现出官场出现混乱,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代内阁制是皇权加强的产物,故B项错误;题干中提到君臣矛盾导致官场空缺无法及时

    17、递补,说明这种政治体制存在严重弊端,故C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明代君主专制加强,故D项错误.明朝君主专制强化过程中的“政经分离”现象(2018全国卷高考模拟)洪武年间,朱元璋虽然在政治上给诸王以极大的权力,但在经济上却主张节俭;永乐后各朝一反朱元璋务从节俭的教导,在政治上实行厉禁的同时,在经济上却鼓励各王府向奢侈的方向发展.这一变化()A.是明朝封建经济发展的产物B.顺应了强化君主专制的需要C.反映了明朝治国思想的转变D.体现了宗族血缘关系的淡薄解析虽然经济发展可能会“一反朱元璋务从节俭的教导”,但与材料中“政治上实行厉禁”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中“一反朱元璋务从节俭的教导,在政治上实行厉禁”这

    18、一变化重点在于政治上皇权的集中,故B项正确;政治上强化君主专制,材料中“经济上却鼓励各王府向奢侈的方向发展”不足以说明明朝治国思想的转变,故C项错误;宗族血缘关系的淡薄,与材料中“在经济上却鼓励各王府向奢侈的方向发展”不符,故D项错误.清代军机处的发展保定二模)乾隆朝入值军机大臣大多为六至七员,嘉庆朝则以四至五员为常.乾隆朝,军机章京的选任范围是内阁及各部院衙门司员.嘉庆时,不但确定了军机章京的员额,而且皇帝开始直接插手军机章京的选任.这反映了清朝军机处()A.人员构成复杂B.日益完善,备受重视C.其官员随时增减D.大臣的职责不够明朗解析根据题目“军机章京的选任范围是内阁及各部院衙门司员”,故

    19、A项错误;题目中是“嘉庆时,不但确定了军机章京的员额”并未说明官员随时增减,故C项错误;根据题目中“皇帝开始直接插手军机章京的选任”强调的是君主对军机处控制权限的不断增强,并未牵涉大臣的职责不够明朗的问题,故D项错误.4.命题点:清代密折制体现的历史时段特征江西五市八校高三联考)清雍正五年浙江布政使孔毓璞请求:“蒙圣谕藩臬(官员)皆赐折奏.仰恳圣恩,赐臣一例用折.”孔毓璞从而获得了越过一切中央机构直报皇帝的密奏之权.材料反映清朝()A.非理性化统治的趋势日益明显B.军机处设立带来保密性的加强C.议政王大臣会议开始受到制约D.地方实力的加强迫使中央妥协解析根据材料“获得了越过一切中央机构直报皇帝

    20、的密奏之权”,体现了超越体制制度,增强主观性的一面,故A项正确;材料不能表明孔毓璞与军机处的关系,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议政王大臣会议,故C项错误;该表述与所学史实专制皇权加强不符,故D项错误.5.命题点:清朝(前期)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贡献成都二诊)康雍乾三朝平定西北等边疆叛乱后,不仅遵循汉族凯旋礼仪,告成于太庙和祖陵,还立告成碑于太学之中,全国各地文庙纷纷仿效.到了乾隆年间,类似的造碑运动达到了高潮.这使得清代()A.民间叛乱日趋沉寂B.文人竞相从军建功立业C.传统礼仪革故鼎新D.大一统意识进一步发展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清代加强统一的措施.造碑运动不能对民间叛乱有实质性作用,故A项错误;

    21、清朝循汉族军礼对文人广泛从军并未产生重大影响,故B项错误;遵循汉族军礼,不能代表整个传统礼仪的革新,故C项错误;材料中平定叛乱受到广泛宣扬,地方造碑运动响应了中央造碑,有利于加强国家的凝聚力,故D项正确.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2017齐鲁名校教科研协作体山东、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考冲刺模拟四,26)民间信仰中城隍是由死去的名人或者有功劳者担任的,并必须是公正无私者.宋代,祭祀城隍列入国家祀典,城隍庙普及各府、州和县.明太祖朱元璋对城隍特别崇敬,更册封京师、府、州、县四级城隍,各地最高官员需定期主祭.这反映出()A.朝廷利用神道为政治服务B.中国古代信仰的多样性C.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D.

    22、宋明两代多任用正直大臣解析城隍祭祀由单纯的民间信仰转变为由封建最高统治者所扶植的官方信仰,联系城隍本身所代表的公正、无私等引申涵义,这很明显是封建统治者在利用神道为其政治统治服务,故A项正确.2.永乐年间,内阁只是一个特命入值的朝臣辅佐皇帝办理机务的处所,六部等部院的政事都直接呈送皇帝.但到宣德年间,明宣宗让阁臣兼任六部尚书并“票拟”皇帝谕旨,经由皇帝“批红”后再经内阁下达部院.材料表明宣德年间()A.内阁成为法定的行政机构B.君主权力受到内阁的制约C.六部权力较明初大为下降D.六部不再直接听命于皇帝解析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故A项错误

    23、;君主权力受到内阁的制约与材料不符,故B项错误;六部权力大为下降与材料中“明宣宗让阁臣兼任六部尚书”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中“由皇帝批红后再经内阁下达部院”表明不再直接听命于皇帝,故D项正确.3.(2017衡阳三模,27)明初规定“凡内外官属衙门官吏,有系父子、兄弟、叔侄者,皆须从卑回避”,吏部选任官员“南北更调,定为常例”;改御史台为都察院,设十三道监察御史,加重其职权;后又设六科给事中,使之成为另一套独立的监察体系.由此可见明代监察制度()A.利于政治风清气正 B.防止了官员的腐败C.开始形成独立体系 D.推动人才选拔公正解析“凡内外官属衙门官吏,有系父子、兄弟、叔侄者,皆须从卑回避”“南

    24、北更调,定为常例”这些规定有利于形成清廉的风气,故A项正确;在封建君主专制之下,无法完全防止官员的腐败,故B项错误;“成为另一套独立的监察体系”可见在此之前已经有独立的监察体系,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到人才选拔制度,故D项错误.4.(2018江西高三调研,27)宣德八年(1433年),提升安南(今越南)州土巡检李保担任州判官,成为当地土司官.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石南龙州(今四川青川等)土知府段龙死,养子段进忠杀死段龙儿子段嘉龙,自任土知府,朝廷派兵镇压并在此地改设流官.以下对明朝做法的分析,正确的是()A.因地制宜,保持西南地区稳定B.改土归流,促进当地经济发展C.统筹全局,推进西南社

    25、会进步D.先设后废,扼制地方武装增长解析明朝在安南地区设土司进行管理,而在石南龙州却改土归流,体现了因地制宜,有利于西南地区稳定,故A项正确;改土归流只是在石南龙州地区,安南地区并没有改土归流,故B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明朝统筹全局,故C项错误;安南地区的土司并没有被废除,故D项错误.5.(2017泸州三模,27)明代政治家丘浚说:“天下盛衰在庶民,庶民多则国势盛,庶民寡则国势衰民生既蕃,户口必增,则国家之根本以固,元气以壮,天下治而君位安矣.”清代乾隆帝说:“承平日久,生齿日繁,盖藏自不能如前充裕,且庐舍所占土地亦不啻倍蓰(数倍).生之者寡,食之者众,朕甚忧之.”这说明()A.人口压力增大,社

    26、会局势开始动荡B.清朝人口大增,社会经济逐渐衰退C.国人普遍重视人口问题D.人口问题影响政治统治解析材料中前者认为人口增多是国家的根本,故A项错误;材料中后者认为人口增多造成社会负担沉重,而非经济衰退,故B项错误;材料中两者不能代表国人全体,故C项错误;材料中两者从不同角度阐述了人口增长与政治统治的关系,故D项正确.6.(2018武汉高三调研,26)(明)景泰三年,皇帝想通过廷议(法定的议事程序)更换太子,由于惧怕朝臣反对,于是赐予陈循等人重金,收买人心,最终达到目的.该史实说明()A.廷议制度提高了朝廷议决效率B.明代君主专制在不断强化C.廷议制度确保了朝廷公正法治D.明代中央决策趋于制度化

    27、解析材料只有廷议的结果,没有涉及廷议的过程,因此不能反映出朝廷议决效率的提高,故A项错误;明代皇帝要通过“重金收买人心,最终达到目的”,反映出朝臣限制了君主的权力,故B项错误;明朝皇帝通过重金收买人心,最终改变廷议结果,因此廷议制度不能确保朝廷公正法治,故C项错误;廷议属于法定的议事程序,其议决结果可能有悖于君主意愿,反映出明代中央决策趋于制度化,故D项正确.7.(2017山西高三第一学期期末,4)明清中央集权制度日益成为古代中国社会进步的障碍,备受批判.但如今却有不少学者对这个延续数千年的制度赞赏有加.其原因是它有利于()A.控制人们思想维护专制统治B.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C.顺应经济发展

    28、的时代潮流D.建立宽松良好的社会环境解析明清中央集权制度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有利于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故B项正确;明清中央集权制度维护小农经济,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没有顺应经济发展的时代潮流,故C项错误;明清中央集权制度加强对人们思想控制,社会环境并不宽松良好,故D项错误.8.(2017安徽江南十校一模,27)清代的木兰秋狝(秋天打猎),是在入关前努尔哈赤、皇太极和入关后顺治各朝经常出猎的传统基础上形成的一项国家大典,可谓清朝的“秋季运动会”.康熙帝在某次行围时强调,从前有人“以朕每年出口行围劳苦军士条奏者,不知国家承平虽久,岂可遂忘武备”;乾隆宣称其行猎目的有三:一是遵循祖制,二是习武练兵,三是怀柔蒙古.由此可见()A.木兰秋狝是清朝一直推行的重要政治制度B.木兰秋狝主要是为了满足君主的娱乐需求C.木兰秋狝的举行有其特定的军事政治意图D.木兰秋狝的制度化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加强解析材料中表明清军入关后康熙乾隆时期的木


    注意事项

    本文(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1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4讲 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