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文艺心理学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

    • 资源ID:7391718       资源大小:49.40KB        全文页数:3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文艺心理学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

    1、25、阿恩海姆在文艺心理学上的贡献,不仅是提出了“知觉概念”,而且在研究绘画时,还提出了著名的(简化原则)。26、在马斯洛看来,人的最高需要是(D、自我实现)。27、体验的核心是(C、情感)。28、优美体验主要是愉悦情感,而崇高体验的特征是(带有痛楚和狂喜成分的激情体验)。29、李白诗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说明的文艺心理学现象是(B、移情)30、一般说来邮购生于贫困家庭或身体有残疾的艺术家,更多的体验是(C、缺失性体验)31、最早注意到艺术创作中的癫狂状态的是(柏拉图)32、反映事物本质化属性的范式被称为(属相范式)33、“陌生化”谈文学语言组织的新奇或反常特性的角度是(读者的阅读效果

    2、)34、母题与主题的基本区别是(母题是一种程式化、惯例化的文学传统)35、艺术接受主体可以被视为(体验的二度阐释者)。36、心理时空的首要特征是(超越性)。37、惯例经验对艺术的接受的影响是(正负面影响都有)38 批评家作为特殊的接受者, 不仅有攻击性气质,丰富想象力、强化简化能力,而且需要(知觉敏锐)39现代心理学的开创者是费希纳40文艺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命题是审美体验4120世纪影响最大的文艺心理学流派是精神分析文艺心理学43文艺心理学研究的哲学基础应当是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44弗洛伊德认为一切艺术家无不是白日梦型的幻想者,这种认识是c揭示了艺术家创作动力的来源46“格式塔”的意思是

    3、形式、形状、要义指“完形47马斯洛认为与高峰理论相对的理论是高原体验48经验与体验的差别是【B体验使用头脑,经验使用心理】52艺术品外在形式生成的一条基本规律是c审美相似律53一般说来,形象范式的生成主要与个人作用有关的是无意识54文学语言的本色化是指与人的本来面目相符55中国古代诗词中常用“人生如朝露”来感叹人生短暂,这种语言表述被称之为惯用语56著名画家莫奈的名画日出说明艺术家需要知觉敏锐57、提出“认知失调”这一理论的是费斯汀格58、现代心理学和产生是以(费希纳)为代表的实验心理学的出现。59、20世纪初期就试图运用西方心理学来阐明文艺创作现象并写出红楼梦评论的是(王国维)60、提出“出

    4、入说”的是(王国维)。61、文艺心理学研究的哲学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62、现代心理学的开创者是(费希纳)。63、文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A审美主体在一切审美体验中的心理活动)。64、诗歌、音乐、舞蹈三位一体的最根本原因是(节奏)。65、作为艺术技巧的拟人手法直接脱胎于(原始思维)。66、高原体验是(马斯洛)提出的。对于感受到的敬畏与神奇做出平静的、稳重的积极反应,是一种平和而又持续的欢心心境。67、愧疚体验与艺术家的道德水准有密切关系,还与之有关的心理特征是(情感 )。68、动机簇活动中最复杂和最具代表性的形式是(双重趋避式动机冲突)。69.以下属于实验心理学派的有A.贝里尼

    5、B.费希纳C.吉布森E.泽基,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荣格、阿德勒、拉康;格式塔(完形心理学)派:考夫卡、阿恩海姆;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社会文化心理学维戈茨基、列昂捷夫、鲁利亚。70、最早注意到艺术创作中的癫狂状态的是古希腊的柏拉图。二、多项选择题1.郭沫若认为诗歌等于以下哪些相加A.想象B.情调C.直觉D.适当的文字2.文艺心理学研究的方法有A.实验法B.观察法C.问卷法D.心理测试法E.内省法3.艺术家的超越性具体表现为(A.超越现实功利C.超越世俗趣味D.超越自我的个体存在4.下列诗句表达了人生苦短的有A.对酒当歌人生几何B.人生譬朝露,居此多屯蹇C.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D.人生若

    6、尘露,天道邈悠悠5、文艺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有A、艺术家心理学B、创作心理C、艺术作品中的心理蕴含D、艺术接受中的心理活动6、体验的生成性特征有、互渗性、意象性、回忆是其重要的形式7、文学语言的构成法则包括:内指性:是文学语言组织的一个普遍的和基本的特征,是文学语言的无需外在验证而内在自足的特性。音乐性:指文学语言组织所具有的富于音乐效果的特性。陌生化:指文学语言组织的新奇或反常特性。本色化:是与文学语言本来面目相符的特性。8、对艺术接受过程产生积极能动的作用的接受主全的条件包括( )、心理图式、自性定向、心理时空、惯例经验9集体无意识向潜动机转换的关键点有B原型意象c自主性E梦幻形式10、文

    7、艺心理学研究方法主要有:A、经验的C、实证的D、归纳的11、中国古代有丰富的文艺心理学见解,以下属于中国古代文艺心理学观点的是A、虚静说B、童心说D、兴会说12、郭沫若认为诗歌等于以下哪些相加A、想象B、直觉C、情调D、适当的文字13、文艺心理学研究的方法有A、实验法B、观察法C、问卷法D、心理测试法E、内省法14、皈依体验的三种类型包括:向宗教归依、向自然归依、向童年归依。15、艺术的心理蕴含主要是指艺术的发生以及作家、艺术家运用艺术技巧的过程中所特有的心理原因、动机及其一般规律。它包括节奏、模仿、拟人。三、名词解释题:1、文艺心理学:是文艺学或美学的一个分支,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创作、文

    8、学作品、艺术接受中的问题。其研究的核心对象是审美体验。2、审美体验:是文艺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命题。体验是一种心理活动,它指向的是人的生命,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它是以经验为基础的,是对经验带有感情色彩的回味、反刍和体现。3、愧疚体验:当个体因自己的某种行为违反内心的道德准则而引起的愧悔、内疚、自责的心理反应。4、动机冲突 :指一个动机簇内各种子动机的矛盾纠葛。5、心理治疗:6、审美相似律:是使人将本来与人无涉的外在事物变为主观存在,再由主观存在升华为新的客观存在的心理规律。它主要包括因果相似律和结构相似律两种主要形式。7. 艺术体验:是艺术家(创造者)在经验中见出意义,思想和诗意的部分,体验来自于经

    9、验,但有包涵生命的意义,深刻的思想,动人的诗意。8. 俄底浦斯情结:是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依德提出的学说,指每个男孩都有弑父恋母的情结,这是根据他的泛性论得出的结论。或又称“恋母情结”。9. 艺术创作的潜动机:指艺术家从事创作时内心的某种无意识驱动力量,)主要特点是驱动性和潜动性。10. 母题:是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因素,可以指一个事件,一种模式,一种手法,一种叙述程式或某个关键语,必须是一种程式化惯例化的文学传统。11、高峰体验 :是马斯洛自我实现理论中的重要概念,指人在进入自我现实和自我超越状态时可能感受到的一种欢乐至极的体验。也就是自我实现的创造活动中最激动人心的时刻,是人存在的最完美,最和

    10、谐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中人有一种如痴如醉的感觉,人把自然领悟为真善美,这种体验具有超功利、超时空和超生死的性质。12、崇高体验:是艺术家经由自然或社会的某种外在刺激所唤醒的压抑在内心的带有痛楚和狂喜体验的心理成分。13、形象范式:是艺术形象特殊的内在结构,它从心理到文本都包含着主体情感方面的“意蕴”、“精神”、 “气质”等。总是体现或高雅、或沉静、或热烈、或忧郁的种种心灵情调。14、心理常态:是指接受者能够主动地适应接受对象从而理想的欣赏和获得审美愉悦。15、潜意识:是人类精神活动最深层和最原始的部分,在这个层面里充满着不容于社会的各种本能和欲望,它们时刻想冲出前意识和意识的层面表现出来,然而,

    11、意识的抑制和压迫作用强迫它们留在潜意识深处。(弗洛伊德)16、集体无意识:是那种由某种潜在体验的普遍性而形成的人类悟性的基本模式或原形贮存。(荣格)17、原形:是集体无意识中的一种倾向,是心理经验的一种先在决定因素,它使个体以其原本祖先当时面临的类似情景所表现的方式去行动。18、自卑情结:指来源于器质性缺陷的自卑感,后来兼指种族歧视造成的少数民族儿童的的自卑感。(阿德勒)19、同形性:简化要求意义的结构与呈现这个意义的式样的结构之间达到一致,这种一致性被格式塔心理学家称为同形性。20、自我实现:是指人的自我发挥自我完善的一种欲望,也是一种使自己潜能得以实现的倾向。21、唤醒理论:唤醒理论又称为

    12、“规范与审美愉悦的关系理论”,由英国心理学家贝里尼提出,他发现,随着刺激重复出现和时间的推移,表象间的新奇性呈逐渐下降趋势,引申到审美领域,引发审美愉悦的唤醒有两种:一是渐进性唤醒,二是亢奋性唤醒22、超越体验:艺术家的超越体验,指的是他们(艺术家)超越实用功利和超越个体实存时的经历和酷爱。超越体验表现为:超越现实功利,超越世俗趣味;超越自我的个体存在。23、对立原理:生物学家达尔文提出的学说,他认为,人和动物的表情动作,都遵循着“对立的原理”,某种表情动作是以与之相反的表情动作为条件的。24、童年经验:就是一个人在童年的生活经历中所获得的心理体验的总和,包括童年时的各种带有情绪色彩的感受,印

    13、象,记忆,知识,意志等.童年体验在作家创作心理的体验生成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25、渐进唤起理论:英国心理学家瓦伦汀、贝尔纳、海尔森的实验审美心理理论认为,人们的审美情趣,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慢慢的调动起来的,无论从作家创作角度讲,还是从读者接受一方面看,都有一个心理唤起过程,即由简单过渡到复杂,由直白进入曲折,又慢慢发展到紧张的渐进过程。26、缺失性体验:指主体对各种缺失(精神的和物质的)的体验。三、判断分析题:1、自我体验与角色意识二者之间有统一,又有矛盾。(对)第一:自我体验是体验的自我意识,是人将自己当作独立的生命个体来自我观照、审视、谛听时产生的深沉情绪,而角色意识则至特定的社会境遇、

    14、职业、理想人格、趋同心理、文化认同等因素在人的内心世界中形成的种种归法。(2分)第二、从上述二者的概念中可以看出,前者强调的是“不同”,后者强调的是“不同”,后者要求“同”,这是是矛盾,但二者在艺术作品中通过艺术家的作品可以得到一定成都的结合和统一。在创作过程中,艺术家一方面反复体验、关照着自己的生存境遇与情绪积累,寻求独特的感受方式与表达方式,另一方面又扮演着某种社会集团的代表者,努力成为某种集体主义的思想情感的代言人。2、经验即体验。(错)经验是作为人的生物的与社会阅历的个人见闻和经历及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体验是经验中见出意义、思想和诗意的部分。经验是一种前科学的认识,它指向的是真理世界,

    15、而体验则一种价值性的评判和领悟。它指向的是价值世界。经验是体验的基础,体验是对经验的意义和诗意的发现和升华。3、艺术接受中的异态表现是不正常的。4、.艺术家的神秘体验和宗教体验是完全相同的。因为:(1 )艺术家的神秘体验和宗教体验虽然有相似之处,但两者之间也有实质性的差别。(2 )具体而言,艺术家的神秘体验仅仅指它具有超普通感官和逻辑理性的特点,但它是对本质正确的反映;而宗教的不可知论是对人的感受能力和认识能力的否定。艺术家的神秘体验只表明美感经验的特殊性,并不否定美感经验正确反映世界的可能性。5.艺术接受总是有心理图式的存在(对)(1 )艺术接受总是在接受者已有的心理,体验基础上进行的。接受

    16、者的心理并非一张白纸,而是既有图式的存在。2 )所谓接受者的心理图式指接受者在接受之前已经存在着一种先在的心理定向。6.“愤怒出诗人”是正确的说法。(1 )所谓“愤怒出诗人”,是指艺术家的情感越丰富,则越容易创作出优秀的艺术品。(2 )艺术家的体验对创作有重要的影响,而体验又是多种多样的,其中缺失性体验对艺术创作尤有意义。7.弗洛依德的文艺心理学观点积极因素和消极影响并存。(1 )一方面,弗洛依德第一个把研究的视线深入到无意识之中,比较完整地揭示了创作的动力,艺术家的心理气质,从而为人类提供了非常丰富而富有启迪的见解。(2 )另一方面,弗洛依德的文艺心理学具有非社会学倾向,夸大性本能的作用等消

    17、极因素。8、艺术家的癫狂状态就是常人的精神分裂。9、中国古代文艺心理学缺乏,文艺心理学完全是西方的舶来品。()。答:不对。因为人类自从有了审美的能力,有了文学和艺术,也就有了美学思想,也就有了文艺心理学思想。如中国古代的“虚静说”、“发愤著书说”、“兴会说”等。10、中国现代文艺心理学的真正开创者是朱光潜。()正确。因为中国现代文艺心理学开始走向成熟,出现了新的高潮,其代表是朱光潜。他的文艺心理学一书的发表,标志着中国现代形态的文艺心理学的形成,可谓中国现代文艺心理学的开山之作。11、文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审美主体的一切心理活动。)因为审美主体的心理活动有很多,如想象、联想等。而文艺心理学研究

    18、对象是审美主体在审美体验中的一切心理活动,是一种体验性质的。12、文艺心理学与文艺学的关系最密切。因为文艺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的关系最密切。普通心理学是文艺心理学的基础,为文艺心理学的研究提供一般理论、观点和方法。离开了普通心理学,文艺心理学就很难完成。13文艺心理学就是从文艺的角度心理学。(X)错。“文艺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它是用文艺创作和文艺接受的现象来阐释心理学的原理。“心理学文艺学”或“心理学美学”,是文艺学或美学的一个分支,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文艺创作、文艺作品和文艺接受中的问题。我们现在所研究的“文艺心理学”实际上是属于后一种。14母题即主题。所谓母题,是指文学作品中反复

    19、出现的因素,它可以是一个事件、一种模式、一种手法、一种叙述或某个惯用语,因此母题必须是一种程式化、惯例化的文学传统。而主题是文学作品的中心观念。母题和主题有明显的区别。但是两者也有联系。母题可以通过主题而形成,当主题成为程式化、惯例化后,主题也就成为了母题四、简答题:1.体验在文学活动中有哪些美学功能?体验在文学活动中有以下美学功能:(1 )体验使艺术形象具有生气勃勃的活力;(2 )体验使艺术形象具有诗意的超越,超越有两层意思:对对象本身的超越,对传统和成见的超越,解释。2.艺术沉思是心理功能是怎样的?艺术沉思是创作冲动的思绪之流如惊涛般涌过之后的一种深沉的平静。(1 )英国诗人华兹华斯说:“

    20、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它起源于平静中回忆起来的情感。“这句话基本上涉及了艺术沉思的整个心理过程;(2 )“在平静中回忆起来的情感”揭示了艺术沉思所需要的心理条件,解释;(3 )在平静的心境中,对被压抑在心理深层的情感储备加以“回忆”,就是艺术沉思对情感的初步把握,也就是艺术情感的初级生成。3.艺术形式是如何征服题材的?艺术形式征服题材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 )题材情感作为一种刺激,引发人们情感的兴奋。(2 )形式在题材的* 求下出现,形式情感和题材情感发生“对抗”,冲突,最终形式情感征服了题材情感。(3 )形式情感改造征服题材情感的最终心理反应,是情感的舒泄与升华。(2 分)4.艺术接受中的

    21、异态表现有哪些?艺术接受中的异态表现主要有两种情况:(1 )是由情感引发的幻觉效果,任何艺术都程度不同的创造着各式各样的幻觉效果,一个正常的接受者能够在意识到这类幻觉的同时实现对这类幻觉的参照再认和情感体验。然而,在特殊的触因作用下,幻觉对于现实的合一,产生了艺术接受的异态。(2 )明显的认知失调,在社会心理学中,有关环境、个人以及个人的行为认知、观念和新年的总和,是一个有结构的认知系统,各个认知元素之间存在着相应的特殊联系,他们之间一旦出现不协调,就会导致了认知失调,主体会产生不适、不悦、紧张、焦虑和忧郁等情绪反应,有可能产生一种保护自我的文饰倾向,而文饰倾向作为一种心理的防御机制,本身是诱

    22、发变态心理的一种可能性。5、简述弗洛伊德关于梦的学说。答、(1)、梦有巨大的压缩作用;(2)、梦总是呈现视觉形象,绝少有抽象、无形的思想,在梦里最为活跃和流动不定的总是与记忆相关的情绪性表象,具有很强的可再现性。(3)、梦中的视觉形象几乎都是处于在一种高度紧张的“戏剧性”中,也就是说,它与日常生活中的情形形成了相当鲜明的对照,因而是一种移位了的东西。(4)、梦有相当的象征意义,特别是与性有实质的联系。6、艺术体验的生成的特征。(1)、体验生成的互渗性;(2)、体验生成的意向性;(3)、回忆是体验生成的重要形式。7、模仿对人类审美心理的生成、艺术美的创造有何作用?首先,模仿的行为促进了手的进化和

    23、技能的提高;其次,模仿的活动培养了原始人捕捉形象和鉴察形式美的眼睛;第三、模仿的操作锻炼了人类祖先的审美心理素质。9、社会文化历史学派文艺心理学有什么重要特征?社会文化历史心理学派自觉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指导来研究心理现象,既注重视人的心理活动的机制,又强调人的心理活动的社会制约性,既关注个体心理,也重视社会心理,其中又特别地突出活动在心理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10、艺术沉思是如何将自然情感转化为艺术情感的?首先,人处于强烈自然感情状态时,艺术沉思是无法进行的。因为艺术沉思是意识对自身心理状态的反向把握,是主体将自己的内心世界作为客体来参照。这时,心理距离使人获得审美心境,从而为艺术沉思创造了条

    24、件。其次,在平静的心境中,对被压抑在心理深层的情感储备加以回忆,就是艺术沉思对情感的初步把握,也是艺术情感的初级生成。11、母题同民族文化心理有什么关系?母题不是单一作品中表现的某个作家个人化的或偶然的思想观念或情感体验,而是具有人类普遍性与历史延续性的情感模式或经验模式。特定文学作品中的母题是该民族文化审美心理的集中体现,它以审美的方式展示了一个民族的成员对于人与世界的独特态度和把握方式。12、艺术接受与自性(或人格)的变动关系是怎样的?首先,人格的稳定性方面已经暗示了一种变化可能,尽管这一可能是困难重重的;其次,人格的内在性方面要求变化的内在性方面要求变化的动力是来自心灵深处的东西,否则只

    25、会是浮光掠影,一切如故;第三,人格的一致性方面暗示了这样一种可能:如果某些心理势态真正的被内化,那么它就会在既定的方向延伸出来,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和发展。最后,人格的个体差异方面反映了人总是有意或无意的以别人为参照,尽管艺术所显示的参照性世界不宜也不可能代替现实世界的参照,但是,艺术所提供的参照也是一种独特的参照,是主体可能必须投入的独特世界。13格式塔文艺心理学派是如何解释文学创作过程中的心物关系的?阿恩海姆认为,外在的、物质性的东西能够表现内在意蕴,这是由于在非物质的心理事实与物质的物理事实之间存在有结构上的相似性。当人们看到某种客观物体或景物时,这些客观物体或景物的结构形态会通过观察者的视

    26、觉系统在大脑皮层上引起生理力的活跃,这种生理力就构成了类似物体或景物的内在形式。当这种生理力的内在结构形式被观察者的心理亿体验到时,尽管观察者体验到的是自己大脑皮层上的变化,但他却认为是体验到了来自物体或景物的性质。在心与物之间有了这层大脑皮层生理力的变化为中介的关系,心理事实与物理事实便被沟通了。艺术家正是利用心与物之间的这层特殊关系来为自己所要表现的心理事实寻找外在同构物,而艺术欣赏者借助于这种特殊关系便可以透过外在同构物去体验艺术家所欲表现的心理内涵。14体验有哪些特征?它与艺术活动有哪些同构关系?体验的生命性与艺术的心灵性。艺术是艺术家个体生命体验的转化状态,艺术的心灵性就是艺术家生命

    27、体验的表现形式。体验的情感性与艺术活动的意蕴性。情感是体验的核心,艺术之所以需要情感体验,就在于体验能赋予事物以意蕴。体验的“忘我”与艺术的“移情”。移情就是我们把自己的情感移植到事物里去,其结果是使事物更接近我们、更亲切、更易被我们理解,艺术活动中的体验,也就是一种忘我性的体验。体验的“反刍”与艺术的“诗意”。体验的反刍是产生美感的必要条件。体验的生命性、情感性、“移情”和“反刍”等特性,与艺术活动中的心灵性、意蕴性、“忘我”和“诗意”等特性,是同构对应的。15简述潜动机的品格。(或潜动机的主要特点)潜动机,指艺术家从事创作时内心的某种无意识的驱动力量。潜动机的主要特点有二:驱动性。从本质上

    28、来说,潜动机是推动艺术创造的强制驱动力,被潜动机支配时,艺术家别无选择,被迫前行,好像冥冥之中被一只强有力的手推着走。潜在性,即无意识性。从表现上来说,这种强大 驱力从何而是主体意识自我难以省察的。16批评家的心理特征有哪些?攻击性气质。优秀的批评家首先是一个不安分的挑剔者,一个读者日后能否成长为批评家,其初始与其说取决于他鉴赏力的高低,毋宁说取决于他是否是一个富有挑剔个性的人物,是否是一个攻击性很强的人物。想象力。不仅艺术家需要丰富的想象力,批评家也同样如此。但是批评家的想象力与艺术家的想象力有其不同之处。强化和简化的能力。所谓强化能力是指批评的过程中,批评家倾向于强化对象,强化对象被称颂的优点,强化对象被攻击的弱点,把某种现象强化为本质,把某一特征强化为基本特征。简化是指批评家对艺术家和艺术作品的选择、舍弃,使文学史上的真正优秀作家和作品得以保存下来。这一能力是少数优秀的批评家才具有的能力。知觉敏锐。长期的文学批评实践,养成


    注意事项

    本文(文艺心理学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