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上海滨江125规划.docx

    • 资源ID:7385052       资源大小:37.59K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上海滨江125规划.docx

    1、上海滨江125规划沪府发201271号关于印发黄浦江两岸地区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现将黄浦江两岸地区发展“十二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上海市人民政府2012年7月26日黄浦江两岸地区发展“十二五”规划为推进“十二五”期间黄浦江两岸地区发展,根据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一、历程回顾、综合开发现状和发展展望黄浦江两岸地区综合开发正式启动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黄浦江两岸开发工作领导小组的大力推动下,市、区各有关部门按照“百年大计、世纪精品”的总体要求,锐意进取、奋力拼搏,黄浦江两岸地区开发取得了显著

    2、成效,“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基本实现。“十二五”时期,黄浦江两岸地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必须紧抓发展机遇,应对各种挑战,实现发展的新突破。(一)历程回顾1.战略启动期(2002年2003年)以2002年1月市委、市政府宣布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启动为标志,黄浦江两岸地区开发正式上升为全市重大战略。市黄浦江两岸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以及申江两岸开发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宣告成立,市级层面的黄浦江开发管理主体和开发主体逐步到位。黄浦江两岸地区综合开发相关系列研究逐步展开,两岸地区总体规划和结构性规划启动编制。黄浦江两岸开发建设管理办法等相关政策集中出台,开发审批程序管理办法、非居住房屋拆迁

    3、补偿规定等各项制度标准及适用政策逐步实施。2.基础建设期(2004年2007年)以2004年年初上海国际客运中心项目、外滩风貌延伸段整治工作启动为标志,黄浦江两岸地区加快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土地收储和出让工作有序展开,耀华地区等部分地块开始拆迁收储,北外滩、原卢湾沿江等多个沿江开发单元有序出让。市政设施、滨江绿地项目陆续开工,外滩隧道、人民路越江隧道等交通设施以及东昌滨江绿地等滨江绿化景观项目开始大规模集中建设。东昌财富广场、外滩源、上海国际客运中心等一大批重点功能项目集中开工建设。3.世博配套期(2008年2010年)围绕上海世博会的筹办和举办,以2008年世博园区内各个展馆集中建设和“迎世博

    4、600天行动”为契机,黄浦江两岸地区加速推进开发建设。世博园区内主要场馆和服务设施加紧建设步伐,“一轴四馆”主体建设相继完成,世博园区内各项参展建设任务有序开展。建设完成了一批世博园区周边道路、水闸、电力等配套基础设施。完成了世博周边区域、黄浦江水域及两岸纵深地带的环境整治美化。(二)综合开发现状1.初步形成黄浦江两岸地区的开发思路和规划体系黄浦江两岸地区综合开发积极探索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开发思路和规划体系逐步形成。黄浦江两岸地区综合开发实施“三步走”战略,确定了南浦大桥地区(含世博会选址地区)、十六铺-东昌路地区、北外滩-上海船厂地区和杨浦大桥地区四个重点地区。多层次、分领域

    5、的规划体系初步形成,完成了中心段和南、北延伸段的结构性规划,18个单元通过了控详规划审批,10个单元正在或基本完成控规编制,22个单元开展了不同程度的城市设计,完成了黄浦江水上旅游码头布局规划、黄浦江两岸轮渡布局规划等多份专项规划。2.初步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沿江产业集聚带黄浦江两岸地区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以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建设为引领,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打造沿江现代服务业集聚带。以土地收储为抓手,生产功能逐步向外转移,动迁单位约3000家(不含世博园区),完成浦钢集团、耀皮公司、龙华机场、上海水泥厂等大中型企业的搬迁,实现土地收储约600公顷,促进了沿江产业结构和布局的调整,为沿江

    6、产业向服务型经济转型腾出了空间。完成土地出让面积约155公顷,为金融服务业、航运服务业、商贸物流业等服务经济发展提供了平台。陆家嘴金融核心区与外滩金融集聚带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东昌路及外滩风貌延伸段等新金融集聚区发展良好。以北外滩航运服务业集聚区为主的沿江航运服务产业带建设步伐加快,集聚航运相关企业达3000家以上,多家航运业龙头企业总部、功能性机构及服务中介机构相继落户。3.初步形成集旅游、文化于一体的休闲功能体系黄浦江两岸地区依托丰富的文化、景观资源和突出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水上旅游、文化旅游、工业旅游,加快完善文化设施布局,积极培育文化创意产业,不断丰富和提升沿江地区的旅游文化休闲等功能。

    7、上海国际客运中心建成并投入运营,累计接待邮轮约420艘次,到访游客约41 5万人次;吴淞口国际邮轮码头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浦江游览规模和影响逐步扩大,新十六铺码头和十六铺旅游中心同时投入营运,2010年,浦江游览游客总数达444万人次(不含世博园区)。三岔港游艇基地项目前期工作积极推进。世博园区“一轴四馆”、东方体育中心、外滩源、老码头等一批文化体育休闲项目相继建成。4.初步形成交通便捷、保障有力的基础设施体系黄浦江两岸地区综合开发以来,重点围绕世博配套工程建设,不断推进道路交通设施、码头岸线设施和相关保障设施体系建设。在道路基础设施方面,完成西藏南路越江隧道和耀龙路桥等16条隧道和多座桥梁设

    8、施建设,新建路、桥、越江隧道约79公里,建成十六铺交通枢纽。在沿江码头岸线设施方面,对防汛设施的景观融合及建设形态进行积极的创新探索,建成5处世博水门,完成公平路轮渡站、复兴东路轮渡站扩建及多个旅游码头改扩建。在各类保障设施方面,相继建成杨树浦港泵闸等3个泵闸、水闸项目及上海船厂地区雨水泵站等7个泵站项目;完成南市水厂等2个水厂改扩建、提篮桥变电站等3个变电站以及中山东二路地下空间和黄浦区生活垃圾中转项目。5.初步形成国际化大都市的新景观和新地标黄浦江两岸地区大力推进滨江绿化带和亲水岸线的建设,并逐步对公众开放,以世博园区为代表的沿江景观正成为上海城市的新地标。滨江岸线和绿化带陆续建成,新增亲

    9、水岸线约17公里,新建滨江绿地约295公顷,建设完成连续的滨江绿带约22 5公里。其中,徐汇滨江绿地、上海船厂滨江绿地、外滩滨水区综合改造工程、炮台湾湿地公园等项目已建成并对公众开放。沿江环境景观综合整治成效显著,以“迎世博600天行动”为抓手,完成世博周边区域及杨浦大桥至川杨河之间的黄浦江水域及两岸纵深约500米区域的环境整治。初步形成疏密相间、高低错落的城市天际轮廓线和沿江建筑景观群,沿江各区段坐落了代表上海不同时期不同文化的地标性建筑,“飞碟”状的世博演艺中心和斗拱结构的中国馆成为上海城市建筑发展中的新坐标。6.初步形成市区联手、合力推进的体制机制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在实践中探索和创新,逐

    10、步形成了与实际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市黄浦江两岸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对黄浦江两岸开发总体谋划,下设办公室对综合开发行使组织、协调、督促和检查的职责,并通过内部征询制度,加强与相关单位的沟通配合,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积极支持和配合,形成了合力推进开发的良好格局。市区联手运作模式实施良好,在政府层面,建立了市、区浦江办的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市、区之间的沟通交流;在企业层面,通过资本纽带,组建市、区合作的滨江开发公司,共同推进滨江区域的开发建设。以黄浦江两岸开发建设管理办法为核心的沿江开发政策体系初步建立,沿江开发涉及的土地开发模式及适用政策进一步明确。回顾9年历程,黄浦江两岸地区综合开发所取得的成绩

    11、来之不易,所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一是坚持“百年大计、世纪精品”,始终将综合开发放到全市重大发展战略的高度进行统筹谋划,正确处理好眼前与长远、规划与建设、局部与全局之间的关系,做到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开发、高质量建设。二是坚持“规划先行、科学控制”,积极借鉴国际著名滨水城市的建设和运作经验,制定两岸地区总体规划方案并严格执行,保证综合开发的整体性和科学性。三是坚持“聚焦重点、有序开发”,充分考虑沿江各区域的现实条件和开发的紧迫性,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由易至难、由点到面推进,保证了开发的有序性。四是坚持“以人为本、造福于民”,将公共环境的营造与广大市民群众的需求结合起来,确保滨江公共空间和环境建设及

    12、利用的公共性、开放性、连续性,让人民共享两岸综合开发的成果。五是坚持“保存风貌、传承历史”,注重对沿江历史文化的传承,以及对历史地段和历史建筑的风貌保护和利用,对旧建筑进行更新改造并加以合理利用。六是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积极发挥政府在综合开发中的主导作用,并通过开发单元和组建合资公司等市场化运作机制,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积极性。七是坚持“市区联手、合力推进”,依托领导小组和联席会议制度的统筹协调体制,依托资本项目合作的市场运作机制,建立起市与区之间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推进两岸地区的有序发展。此外,沿江地区的居民和企业对综合开发工作的充分理解、全力支持和积极参与,也是全面实现黄浦江两岸地区

    13、“十一五”发展目标的有力保证。(三)发展展望1.新机遇与新挑战“十二五”时期,是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全面推进“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的重要时期,世博后续效应持续释放,经济发展方式逐步转变,将为黄浦江两岸地区在新的历史起点实现全面发展创造重要机遇和发展空间。一是“四个中心”建设加速推进。“十二五”期间,上海响应国家战略要求,加快推进“四个中心”建设,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不断提升在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中的核心城市地位。以金融、航运、贸易为龙头的高端商务以及为之配套的现代服务业将加快集聚,进一步推动黄浦江两岸地区加速由传统工业经济向现代服务经济功能的转变,逐步形成“四个中心”建设

    14、与黄浦江两岸开发互动融合的发展格局。二是世博后续效应持续释放。上海世博会在黄浦江两岸的成功举办,大大提升了上海的国际影响力和黄浦江的知名度。“十二五”期间,上海世博会在促进经济、社会、科技、文化发展等方面的综合效应将进一步显现,绿色发展、人文关怀、文化传承等世博理念,低碳技术、信息技术、智能技术等世博科技,以及世博经验的延续和世博园区的后续利用,将极大丰富黄浦江两岸地区新一轮发展的内涵,引领和带动黄浦江两岸的品牌形象、服务功能和国际化程度的加快提升。三是上海进入转型发展新阶段。“十二五”时期,上海将围绕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服务经济,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着力增强

    15、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不断提升现代化和国际化水平。特别是中心城区将进一步提升高端服务功能,推进城区升级改造,加强跨行政区统筹管理,成为传承历史文脉、彰显城市魅力、发展服务经济的重要区域,有利于黄浦江两岸地区进一步发挥空间资源和环境优势,加快推进功能提升、品质建设和统筹发展。同时,也要清醒的认识到,在新的发展形势下,黄浦江两岸地区未来发展仍面临不少挑战。如开发的整体性和协调性有待加强,各区段的空间联系和交通连接有待深化,沿江各区的产业定位有待进一步明晰。这些,都需要在下一步的发展过程中加以完善。而针对开发融资成本上涨和难度不断加大、土地收储政策发生调整、土地功能转换难度增加等难题,则需要用创新的方法

    16、和体制来加以破解。此外,加强统筹协调管理、调整发展思路、完善规章制度的需求也更加迫切。2.功能开发新阶段“十二五”时期,黄浦江两岸地区发展将步入功能开发与基础开发并重的新阶段。在发展重心上,要由基础设施开发建设为主向产业功能培育与基础设施开发建设并重转变。进一步加速岸线功能调整、土地用途转换和产业结构升级,依托逐步建成的功能性、载体性重点项目,加快发展旅游休闲、商务商业、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和综合服务功能。同时,相关基础设施开发建设也要有序推进、不断完善。在发展方式上,要由分头推进向整体协调与联动发展转变。进一步促进沿江各区交通、市政、生态环境、社会事业等公共资源的统筹协调和共建共享,更加注重

    17、沿江各区域城市设计、形态建设、功能开发的有机融合与衔接,更加注重发挥重大项目的标杆效应,更加注重沿江区域与腹地区域以及黄浦江两岸之间的联动发展。二、“十二五”发展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十二五”时期,黄浦江两岸地区要紧密结合建设“四个中心”这一国家战略,立足上海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战略布局,以全局眼光和国际视野,谋划发展蓝图和目标方向。(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推进“四个率先”的要求,围绕建设“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总体目标,立足“百年大计、世纪精品”和“以人为本、造福于民”的宗旨,充分发挥世博后续效应,以优化空间格局、培育产业功能、拓展公共空间、塑造文化品牌、

    18、完善基础设施和改善生态环境为重点,推动黄浦江两岸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在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发挥引领作用。(二)基本原则体现提升发展。牢牢把握“四个中心”建设和世博后续效应带来的机遇,加强产业功能培育和环境品质重塑,促进综合功能、产业能级和社会效益的全面提升。体现协调发展。立足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促进滨江与腹地之间的联动发展、两岸之间的互动发展、区段之间的错位发展、水陆之间的融合发展,增强区域发展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体现复合发展。充分发挥滨江区域独特的资源禀赋优势,在规划设计、开发建设和运营管理中,注入复合发展的理念,促进产业、功能、业态的多元化和综合化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区

    19、域整体价值。体现有序发展。处理好全局与局部、长远与近期、目标与实际之间的关系,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分类推进,把握开发时序,控制开发节奏。体现共享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打造连续、可达和高品质的公共空间,增加公共绿地,优化生态环境,成为百姓亲近自然、享受生活的重要场所。体现绿色发展。树立生态绿色的发展理念,加强环境保护,推进生态建设,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积极建造低碳建筑,有效控制和减少污染物排放,探索低碳实践的先行先试。体现持续发展。注重传承历史文化和面向未来,坚持“延续城市文脉、营造城市特色”,打造上海文化新地标,成为体现城市历史文脉和人文底蕴的象征。(三)目标规划期限为2011年至2

    20、015年,展望至2020年。规划范围为吴淞口到闵浦二桥之间的黄浦江两岸流域,两侧岸线长度约119公里,规划控制面积约144平方公里。全面构筑以功能提升为引领、创新突破为动力、统筹协调为保障、民生共享为宗旨、低碳绿色为理念的现代化开放滨江地区,建设成为上海“四个中心”重要核心功能区,与上海“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地位相适应的世界著名滨江发展带,大众公共活动的高品质体验地。成为上海“四个中心”重要核心功能区。提升功能、优化布局,建设成为承载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国际贸易中心核心功能和体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重要区域。成为全球知名的世界级滨江发展带。塑造形象、打造品牌,建成与

    21、上海“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地位相匹配的世界级滨江发展带。成为大众公共活动的高品质体验地。营造良好的滨江公共环境,增强大众休闲活动体验感和公共活动参与性,建设成为市民公众亲近自然、休闲娱乐、享受生活的高品质场所。具体为:世博园区、外滩-陆家嘴地区和徐汇滨江等重点区域的标志性项目基本建成。同时,确保中部地区基础设施基本建成、滨江公共开放空间基本贯通,流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使黄浦江两岸地区成为上海服务经济和综合服务功能的重要发展轴。综合服务功能显著增强。加快推进功能载体建设,新建公共建筑150万平方米。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重要核心功能区的地位进一步提高,金融、航运和各类总部机构进一步集

    22、聚。“三游”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到2015年,浦江游船年接待游客数达到400万人次以上,邮轮年游客数达到60万人次左右。专业服务、科技研发及高端配套服务实现较快发展。区域经济发展保持领先。对全市经济发展的带动引领作用进一步凸显,各项经济增长指标领先全市平均水平,现代服务业比重不断提高。基础设施体系日益完善。加快滨江道路网络和越江交通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桥隧通车道数量约100条,重点区域初步建成便捷高效的沿江公共交通体系,中部地区基础设施和防汛墙改造基本完成。生态休闲环境更加优美。滨江绿地建设继续加速推进,杨浦大桥至徐浦大桥间的沿江绿地全面建成,新建滨江绿地180公顷、亲水岸线20公里。沿线水环

    23、境质量持续改善,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下降10%。“十二五”时期黄浦江两岸地区发展的主要指标序号指标名称单位属性2015年预计1累计新建公共建筑面积万平方米预期性1502年浦江游船游客数万人次预期性400以上3年接待邮轮游客数万人次预期性604累计实现贯通的亲水岸线长度公里约束性205累计完成桥隧通车道数量条预期性1006累计完成防汛工程改造长度公里预期性407累计新建滨江绿地面积公顷约束性1808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削减率%约束性10三、“十二五”发展主要任务和重点工作“十二五”时期,黄浦江两岸地区发展要在优化空间格局、培育产业功能、拓展公共空间、塑造文化品牌、完善基础设施、改善生态环境等

    24、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一)构筑合理有序的发展格局加强全域统筹和分类指导,整合空间资源和各类要素,发挥重点区域的引领带动作用,形成定位导向明确、要素配置合理的发展格局。1.构筑“一轴、两带、三区”的功能格局按照分工有序、整体发展的原则,以黄浦江为轴线,串联各功能性区域,优化资源配置,加速产业聚集,构建“一轴、两带、三区”的功能发展格局。形成一条生态景观轴。以黄浦江为轴线,凸显生态景观功能,体现现代城市设计理念,加强绿化景观开发,构建优美的滨水天际线,促进人文、建筑和空间的结构平衡,建设水绿相映的城市生态景观轴,成为面向社会大众、适宜旅游休憩的公共活动空间。打造两条集聚发展带。挖掘水上和岸上旅游资源

    25、,推进景观建设和旅游码头建设,加强水陆联动和资源整合,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开发创新旅游产品,进一步凸显“三游”经济、观光休闲、文化展示、民俗风情、商务会展等功能,着力打造与世界著名旅游城市相匹配、体现国际大都市滨水特色的旅游休闲集聚带。依托现有产业集聚基础,重点发展金融、航运、会展、旅游、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建设外滩金融集聚带、陆家嘴金融城、北外滩航运和金融服务集聚区、徐汇滨江综合商务区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努力打造体现上海国际大都市形象的高端服务集聚带。优化三类发展导向区。根据沿江各区域的现状基础、开发进度和区位特点,划分南部地区、北部地区和中部地区,明确相应的发展导向。中部地区北至定海桥

    26、-金桥路、南至上中路-华夏西路(中环),以产业功能提升为发展导向,进一步集聚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产业能级,完善综合配套服务,强化服务和辐射能力,成为高端要素集聚、服务功能突出、都市魅力凸显的现代服务集聚区。北部地区北至吴淞口、南至定海桥-金桥路,以产业功能调整为发展导向,加快推进功能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向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转变,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升级,成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转型升级主导区。南部地区北至上中路-华夏西路(中环)、南至闵浦二桥,以规划控制引导为发展导向,加快完善规划编制、加强规划管理,合理引导、适度发展,为推进功能转型和结构调整预留空间,同时着力改善居住质量、加快提升环

    27、境品质,成为支撑城市转型发展的战略功能拓展区。2.推进功能开发重点区域发展按照“整体提升、重点突破”的原则,大力推进世博园及周边地区、“外滩-陆家嘴-北外滩”地区和徐汇滨江地区三个功能开发重点区域的功能开发和形态建设。世博园及周边地区。世博园地区包括沿江W17和E22单元,面积6 68平方公里,其中红线范围5 28平方公里,协调区范围1 40平方公里。世博园周边地区包括浦东耀华滨江ES2单元、三林北区ES4单元,总面积4 75平方公里。要最大程度发挥世博后续效应,突出公共性特征,围绕国际交流核心功能,形成文化博览创意、总部商务、高端会展、旅游休闲和生态人居为一体的上海21世纪标志性的世界级中央

    28、活动区,具体体现为大型企业总部和国际机构集聚地、国际文化创意交流中心、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和国际性旅游会展目的地。文化博览区。结合工业遗存保护保留,引进大型博览活动,推进上海世博会博物馆等标志性文化设施建设,形成反映中国工业文明、凸显上海文化特色的博物博览馆群,形成引领全市文化发展,国内顶尖、世界一流的博览文化集聚区。城市最佳实践区。结合建筑、空间保留与城市理念传承,引进培育全国乃至全球知名的创意型企业、工作室、大师入驻,综合设置演出、展览、论坛等多元文化元素,塑造集创意设计、城市论坛、交流展示、产品体验等为一体,具有世博特征和上海特色的文化创意街区。国际社区。延续世博村功能,发展生态居住,提供高

    29、星级酒店、公寓式酒店、商务酒店、公寓等多样居住类型,完善各项生活与工作配套设施,营造人性化、生态型的生态环境、打造具有国际文化内涵和多元生活方式的国际社区。会展及其商务区。结合“一轴四馆”改造利用,以中国馆为核心,完善会展配套服务及商务功能,举办大型国际性会议、论坛和精品专业主题展览,发展会展商务和总部经济,完善商业、文化娱乐、体育休闲、餐饮、酒店及公寓等,形成国际会展及其商务集聚区。后滩拓展区。充分利用已有场馆过渡使用,保持地区持续人气和活力,依托湿地公园,深化生态理念,引入公共活动,形成融生态、文化、商务、居住等功能为一体的公共活动区,并先行开展卢浦大桥西侧商务拓展区的规划方案研究和开发。

    30、耀华地区。促进耀华地区与世博园地区的互动发展,形成集总部经济、现代居住、文化休闲及国际高端消费于一体的滨江综合功能区。三林北区。深化功能业态和城市设计研究,适时推进地区建设。突出公共性与生态性特征,形成以运动休闲、文化传播、教育科研、金融商务、居住及生态环境等功能为一体的公共活动区。“外滩-陆家嘴-北外滩”地区。包括外滩地区、十六铺地区(W11)、董家渡地区(W13、W15)、陆家嘴地区(E14)、上海船厂地区(E12)和北外滩地区(W9),总面积约3 82平方公里。要率先完成基础开发和城市形态塑造,增强高端要素集聚和辐射能力,提升高端服务功能,改善环境品质,基本建成外滩金融集聚带、陆家嘴金融

    31、城和北外滩航运和金融服务集聚区,形成与上海国际大都市建设相适应、具有全球金融航运要素资源配置能力的核心中央商务区。外滩金融集聚带。按照高度复合、高度集聚、高效开发、高端产业的发展要求,融入低碳理念,凸显绿色标准,进一步加强规划引导,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大力发展以金融为核心的高端服务业,全面提升高端商业、文化创意、旅游休闲和居住功能,基本建成新型金融机构的集聚地、金融延伸服务业的制高地、金融生态环境的特色地和金融文化的传承地。陆家嘴金融城。按照以金融市场体系建设为核心、以先行先试和营造环境为重点的总体要求,加快“上海中心”、中国金融信息大厦等重点工程建设,探索陆家嘴金融城管理新模式,提高区域内部交通便捷度,进一步提升商务楼宇商业配套水平。北外滩航运和金融服务集聚区。依托区位优势和发展基础,以航运、金融、贸易融合发展为方向,大力发展高端服务业,形成企业成群、产业成链、要素成市的服务业发展集聚效应,形成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现代航运服务体系,促进邮轮经济加快发展,完善旅游、购物、娱乐、文化创意等配套服务,形成以财富管理为特色的金融服务体系,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和金融中心的重要功能区域和中央商务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注意事项

    本文(上海滨江125规划.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