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小学数学科研组听课记录簿.docx

    • 资源ID:738273       资源大小:69KB        全文页数:2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小学数学科研组听课记录簿.docx

    1、小学数学科研组听课记录簿听课记录学校:上沙完小 2017年 10 月 13 日科 目数学授课教师肖浪年级五年级听课人 全体数学教研组老师课型新授教学内容商的近似数教 学 过 程一、复习 1按“四舍五入法”,将下列各数保留一位小数 6.037.98 2按“四舍五入”法,将下列各数保留两位小数 8.7857.6024.0035.8973.996 做完第1、2题后,要让学生说明其中小数末尾的“0”为什么不能去掉3. 计算0.38*1.14(得数保留两位小数)二、新课 1教学例7:教师出示例6,口述图意,再列式计算当学生除到商为两位小数时,还除不尽教师问:“实际计算钱数时,通常只算到分,应该保留几位小

    2、数?除的时候要除到哪一位?为什么?横式应该怎样写出?教师板书.教师问:表示计算到“角”需要保留几位小数?除的时候要除到哪一位?应该约等于多少?教师要让学生想一想:“怎样求商的近似值?”我们学习班了求积的近似值和求商的近似值,比一比这两者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2P23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 1、求下面各题商的近似数: 3817 3242 246.4132、P26第10题第(1)题。 四、作业:P26第10题第(2)题、第11题。教学评议夏玉婵:肖老师的这节课思路清晰,环节紧凑,重难点突出,设计合理,引导得也很到位。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一堂值得学习的教改示范课。刘桂:教学目标明

    3、确、具体,问题设计层次性强,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案变学案,以学定教。充分体现通过师生、生生、学生与教材的之间的多向互动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肖咏梅:老师课堂激情高,师生关系融洽,教学环节紧凑,重点突出,难点突破,课堂效果好。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能够创造性的运用教材,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教学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自学中进行独立思考。左国胜: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并充分给足学生思考、交流、合作的时间和空间。夏海军:在课堂中安排一定时间留给学生自己看书和思考。 听课记录学校:上沙完小 2017年 10 月 25 日科 目数学授课教

    4、师肖浪年级五年级听课人全体数学教研组老师课型新授教学内容小数除以整数教 学 过 程一、复习准备: 计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24441632138015二、导入新课:引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喜欢锻炼吗?经常锻炼对我们的身体有益,请看王鹏就坚持每天晨跑,请你根据图上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出示例1:教师:求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怎样列式?(22.44)观察这道算式和前面学习的除法相比有什么不同?板书课题:“小数除以整数”。三教学新课:教师:想一想,被除数是小数该怎么除呢? (1)生:22.4千米=22400米 224004=5600米 5600米=5.6千米(2)还可以列竖式计算。教师

    5、:请同学们试着用竖式计算。计算完后,交流自己计算的方法。追问:24表示什么?商的小数点位置与被除数小数点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理解后回答“因为在除法算式里,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面,也就是说,被除数和商的相同数位是对齐了的,只有把小数点对齐了,相同数位才对齐了,所以商的小数点要对着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问:和前面准备题中的224除以4相比,224除以4和它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怎样计算小数除以整数?(按整数除法的方法除,计算时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四、巩固练习 完成“做一做”:25.26 34.515五、课堂作业:练习三的第1、2题教学评议夏玉婵:

    6、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善于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实施分层教学。肖咏梅:让学生畅所欲言学习数学知识、体验探究知识,感受成功的喜悦,个性得到发展。 夏海军:教态自然,用普通话教学,语言精练并带有一定鼓动性,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讲解清楚,精讲多练,充分体现以学为主,先学后教,以练为主,以导为辅的教学原则。注重教学过程评价,对学生的评价中肯。 左国胜:板书工整、合理,但是老师要擅长使用多媒体听课记录学校:上沙完小 2017年 9月 26日科 目数学授课教师夏玉婵年级六年级听课人全体数学教研组老师课型新授教学内容圆的认识教 学 过 程一、 寻宝游

    7、戏出现圆师:小明在寻宝游戏中得到的提示是:宝物距离左脚有3米。想一想宝物可能在哪里呢?刚才所发纸上的红点代表小明左脚的位置,一厘米代表一米的话,你能在纸上试着找出宝物的位置吗?师:PPT出示宝物可能存在的位置,形成一个图形。学生都认出是圆。师:宝物可能在哪里呢?师:宝物在圆周上。师:这是怎样的一个圆呢?(半径为3m的圆)师:知道半径,还有一个词直径。半径是3m,那直径呢?(6m)师:告诉小明,宝物是在半径是3m或直径是6m的圆上,可以吗?(圆心在小明左脚,半径为3m的圆上)师:为什么要补充圆心在左脚呢?(因为开始就告诉是在离左脚3m的地方)二、圆的特征师:宝物可能在的位置为什么就是这样的一个圆

    8、呢?师:要很好地回答这个问题,需要从圆的特征上去找,那么圆有什么特征呢?前面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时候,往往是从边和角来研究的。但是圆没有角,这时候该怎么研究呢?(半径一样长,直径也一样长)墨子:“圆,一中同长也”,难道只有圆是一中同长吗?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是不是一中同长呢?(不是)师:谁来说说为什么?(中心到顶点是一样长的,到边上是不一样长的,而圆是一样长的)圆,没有角,是一条曲线组成的。那我们再看看这个图形(椭圆),没有角,也是曲线组成的,它是圆吗?(不是,因为它不是一中同长)师:这样看的话,圆的特征用“一中同长”概括就行了。我们的祖先总结出这个特征,比西方要早一千多年。(

    9、哇。)师:谁能用古老的语气来把这句话读一读。(古人、思考的味道)师:现在重新看这个问题,宝物所在的位置为什么就是一个圆呢?就是因为它满足圆的特征“一中同长”,所谓“一中”就是指左脚的位置,同长就是3m。思考:关于让学“定义”和经历“定义化”的改变。在本节课中圆的半径、直径的定义及其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一笔带过的,学生尤其是后进生能掌握圆的这些基本知识吗?本课淡化了这些概念的“定义”,相反却非常重视对这些概念本质的理解:是什么(小明“寻宝”):在思考与尝试中初步感知“圆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初步感知确定“圆”的两个核心要素:圆心、半径。为什么是圆:通过与正多边形的对比研究,再一次感悟到

    10、“圆”之所以为“圆”的关键是所有半径都相等。三、画圆,总结做研究的方法师:会画圆吗?古人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所以我们是用圆规画圆,既然大家都会画,老师就不教大家画圆了。任务:自己用圆规画一个直径是4cm的圆。师收集学生画的圆,展示并评价。画一个直径为4cm的圆,应该是一样大的,那怎么有大有小呢?看来,用圆规画圆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应该怎么画呢?小组交流一下。展示原始的圆规(树枝)和现代的圆规,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是半径还是直径?(半径)我来画一画,把头紧一紧,为了不让它乱动,固定圆心。为什么我们不能随手画一个圆,用圆规才能画成一个圆呢?(用圆规画可以确定圆心和半径)这样画的原因也是根据圆的特

    11、征来的。师:研究一个新的事物的时候,我们只要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为何这样做这四个问题去研究。不仅向学生传授知识,更在无形中向学生们传授着获取知识的“金钥匙”“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为何这么做”这四个做研究的必要步骤。思考:通过画圆,再次感受圆的特征,深刻体会圆。四、到生活中去,研究篮球场上的圆,引出另外一把研究的方法。师:出示篮球场照片,篮球比赛是怎么开始的?为什么篮球场的中间是一个圆?(公平)(因为圆一中同长)师:大圆是怎么画出来的?(用布条画)这个想法不错,我把你的想法展示出来。怎么做我们知道了,再想想为什么这么做呢?研究问题的规矩,有成就的人往往还会再问一个问题,一

    12、定这样做吗?“一定这样吗”。这五个问题以一个暗线的方式贯穿着全课,让学生学会分析,学会反思。体会着爱因斯坦的名言:“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问。”师:我们再看这个问题,离左脚3m的地方,一定是圆吗?(不一定,还有可能在脚底下3m。ppt出示球。圆和球的对比。圆和球有什么不同?(圆是平面的,球是立体的)圆,一中同长也;球,一中同长也。师:找找生活中的圆。教学评议刘桂: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来展开教学,所以艾老师在本节课开始时,先让学生来找圆,这样一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体现了学科间的联系。夏海军:通过各种活动,了解到学生的知识的基础,充分了解了学生

    13、的认知起点以后,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教学,学生已经会的,就不必过分强调,对于学生还未理解的,就可以放手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中获取新知。肖浪:课堂上学生动起来了,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用起来了。肖咏梅:教师能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和情感投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左国胜: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交往互动的过程。教师能有意识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夏玉婵:谢谢各位老师点评。我认识到小学数学教学应该不仅关注“是什么?”和“怎样做?”还应该引导学生去探究“为什么”和“为什么这样做?”这样才更好的凸显“数学是思

    14、维的体操”这一学科特色。应该带领学生经历从现象到本质的探究过程,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问题意识。听课记录学校:上沙完小 2017年 9月 27日科 目数学授课教师夏玉婵年级六年级听课人全体数学教研组老师课型新授教学内容分数乘法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导入、设疑激趣。 1、 列算式,再说说整数乘法的意义。(1)5个12是多少? (2)3个14是多少? 2,口算让学生模仿整数乘法列出算式100这题结果是多少?今天我们学习了分数乘以整数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二)、探究新知。1,例题幻灯片出示例1(教材38页)中长方形直条图形,注明长1米,用色涂出米。问:小方做3朵这样的花,一共用几分之几米绸带?你能用

    15、颜色表示出来吗?给学生几分钟时间让学生操作。追问: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列怎样的算式?学生思考两分钟,点名回答,并引导出算式:+10 (或10)问:那么这样计算?这个式子有什么特点?点名引导得出:左边是一个分数右边是一个整数,是一个分数和整数习相乘的式子。(三),探索方法(1)第一个问:想一想3的积究竟应该是多少?我们该怎么办?用已经学习的知识做一做。给学生几分钟思考,之后点名引导得出: 问:在计算式你发现什么规律吗?在计算时,实际上是用什么乘以什么?让学生讨论下,点名汇报,引导得出:计算 时,就是用整数3乘以分数的分子,分母不变,即得结果。(2),第二个问:做5朵呢?需要用几分之几米?先给学生提示

    16、:可以用跟第一个问一样的的方法做,学生可能列出这样的算式: (米)此时,应适时指出:应把分数化成最简分数;在计算时能约分的要先约分。所以(米)(3)归纳总结引导学生,在计算整数乘以分数时,应:用整数乘以分数的分子,分母不变;整数可以和分母约分时,先约分再计算,这样即得最简分数。六、练习PPT习题教学评议左国胜:整篇教案设计得非常精致,不拖泥带水。每一个新知识结束,紧跟着就设计了一组相对应的练习题,使学生知识学得更扎实。边讲边练,讲练结合。 练习形式多样,而且构思新颖。 创“疑”境,激发探究欲望 强调数学学习的实践性与探索性 。刘桂:课件构思精巧,没有花哨的外表,但却与课堂的每一个环节紧密相连,

    17、环环相扣。假如教师出示生活中的分数事例,来表示几分之一,这样的话,学生就能利用今天反学习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肖浪:教者语言干净利落,通过有效提问,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思考。肖咏梅:练习形式多样,而且构思新颖。 创“疑”境,激发探究欲望 强调数学学习的实践性与探索性。夏海军:练习形式多样,而且构思新颖。 创“疑”境,激发探究欲望 强调数学学习的实践性与探索性。听课记录学校:上沙完小 2017年 11月 15日科 目数学授课教师左国胜年级四年级听课人全体数学教研组老师课型新授教学内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教 学 过 程一、 复习引入1、口算352= 183= 2503=2、估算195 217

    18、 39823、笔算24 12 =从刚才的计算中,你还记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1)、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因数的个位对齐;(2)、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因数的十位对齐;(3)、最后把两次乘的积加起来。4、引入我们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板书并出示课时目标)二、 新授1、情景导入同学有没有看过火车呢?那你们有没有坐过火车啊?李叔叔要坐火车去北京,但是他遇到了一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帮帮他好不好?2、教学例1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每小时行145千米。

    19、某城市到北京有多少千米?(1) 理解题意:每小时145千米,用了12小时(2) 题析并列出算式:145 12 = (千米)(3) 估算估算一:把145看成150,把12看成10 ,15010得1500估算二:把12看成10,14510=1450(4)探索计算方法先独立计算,再在小组交流算法,最后全班共享。可能出现:A、口算:先算10小时:14510=1450(千米),再算2小时:1452=290(千米),加在一起:1450+290=1740(千米)B、口算:14512=14543=5803=1740(千米)C、竖式计算 1 4 5 1 2 2 9 0 2乘145的积 1 4 5 10乘145的

    20、积 1 7 4 0(5)讨论归纳讨论:在这么多的算法中,你最喜欢哪种方法?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1.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因数的个位对齐。2.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因数的十位对齐。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三、巩固新知1、基础练习:134232、数学医院(1)13416 (2)246343、13412 17647 42536 23782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教学评议夏玉婵:本节课是一堂计算知识的新课教学。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给学生创设了思考与交流的空间。我在上课过程中更加认识到小组学习在当前教学

    21、中的作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每个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交流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又能迅速学习同伴的长处,取长补短。同时更深刻地认识到对知识传授过程中细节的处理,有可能成为一节课成败的关键。 刘桂:备课时把握住了知识的前后联系。小学阶段对整数笔算乘法的最高要求是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是笔算乘法的开始,两位数乘两位数是笔算乘法的关键。因为两位数乘两位数和三位数乘两位数同是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如果熟练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再恰当的利用知识的迁移,学生肯定会很快的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肖浪:备课时把握住了知识的前后联系。小学阶段对整数笔

    22、算乘法的最高要求是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是笔算乘法的开始,两位数乘两位数是笔算乘法的关键。因为两位数乘两位数和三位数乘两位数同是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如果熟练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再恰当的利用知识的迁移,学生肯定会很快的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肖咏梅:有效的培养了学生认真书写乘法竖式的习惯。(1)教学的板书做到以身作则;(2)要求明确,包括数字间的间距、相同数位如何对齐以及横线的画法;(3)严格要求,作业批改中要求学生按要求书写。 夏海军:没有考虑到学生口算能力的薄弱。学生出错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口算出错,原因之一是乘法口诀背错,比如:三六十二、四八三十六等等;原因之二是

    23、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出错,比如24+8、54+7等等。听课记录学校:上沙完小 2017年 11月 22日科 目数学授课教师刘桂年级三年级听课人全体数学教研组老师课型新授教学内容分数大小的比较(同分母)教 学 过 程 一、快乐导入。 同学们,我们来一起看看,出示一家人吃西瓜图片, 小明吃了 爸爸吃了 妈妈吃了 谁吃的最多,谁吃的最少,能不能给他们排序,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探讨这个问题。 二、快乐探究。 1、如何比较和的大小。 小组讨论:有什么办法可以判断。 小组相互合作,分别在长方形纸上涂色表示出和,再把它们放到一起进行比较。 请几个小组汇报比较的结果。 联系分数的含义提问:是几个?是几个?2个比

    24、3个大还是小? 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比较的? 2、比较和的大小。 (1)比一比:哪个分数大? (2)说说你的理由。 3、巩固练习: 4、引导学生观察每组分数的特点,总结比较几分之几的大小的方法。 (每组分数分母相同,分子不同;分母相同的分数,分子大的分数就大) 三、快乐练习。 1完成教材 第92页“做一做”的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要求说出理由。 教师强调: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了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分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几分,分母是几,表示这样的几份,分子就是几。 2.完成教材第93页“做一做”的第1、2题。 (1)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内说一说比较方法。教师强调;

    25、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就大。 (2)集体交流、订正。 3、回顾课前:小明吃了 爸爸吃了 妈妈吃了, 谁吃的最多,谁吃的最少,能不能给他们排序? 四、快乐总结。今天我们认识了分数和分母相同的分数的比较方法,你有什么收获?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教学评议夏玉婵:基本上完成了预定的教学任务,学生基本接收到了教师的意图。学生参与的较好。但个别学生方法上还需加强。 左国胜:认识较深刻,使用的方法灵活。问题的判断、计算、验证、呈现的异彩纷呈。肖浪:教师数学素养高,范读时营造了很好的氛围,给学生好的示范作用。肖咏梅:夏海军:1.教师准备充分,对课堂驾驭能力强。 2. 教师与学生配合挺好。 3. 小组合作设计很好

    26、,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 4.发现问题及时强调。听课记录学校:上沙完小 2017年 12月5 日科 目数学授课教师夏海军年级一年级听课人全体数学教研组老师课型新授教学内容11-20的认识教 学 过 程 一、新课导入1、师引导观察:老师这里有一幅图片,图中都有什么?他们的数量各是多少?(出示主题图)2、同桌合作:请把你找到的数学信息有顺序的说给你的同伴听。3、全班交流:谁来说说你找到哪些数学信息?4、交通安全教育:小朋友们每天是不是也要过马路?在这幅图中你还想到什么呢? 马路上车来车往,小朋友们过马路要走人行道,并做到一停,二望,三通过。既遵守了交通规则又安全。5、揭题:刚才同学们在图中找到了许多

    27、数,有的是我们学过的10以内的数,还有一些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1120的数。(板书:1120各数的认识)二、新课展开1、数数 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小棒)你能看出我拿了几根小棒吗?猜猜看有几根小棒? 学生猜,师用“太多了”“太少了”“多一些”“少一些”提示。 猜对后全班数一数,请同学们也数出11根小棒,看谁动作最快! 想一想,有什么好主意可以让自己和别人一下子看出小棒有多少根?我们试着摆一摆。 集体交流:总结出好方法。师:说说你是怎么摆的? 展示不同摆法,结合学生说法用课件展示多种摆法。 优化:这么多的摆法,哪一种最容易让人看出是11根小棒?(10根和1根) 小结:真棒!想到的这个方法和数学家想

    28、的一样。为了把这10根小棒紧紧的合在一起,看得更清楚,我们就把这10根小棒用皮筋捆在一起,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皮筋把数好的10根小棒捆在一起。2、数的组成 师:一捆小棒有几根?(10)也就是一个十,我们就说10个一是一十。 师:一捆小棒再添一根,用数几来表示?(11)1个十和1个一组成11,这句话谁还会说? 师:我们用小棒摆了11,知道11是由一个十和一个一组成的。下面老师再给大家一个数(出示数字卡片15)你能用小棒摆一摆,说一说15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吗? 1120的数除了11和15以外,老师这里还有一些数字宝宝,你认识它们吗?(依次出示数卡片)请小朋友从这些数中,选一个自己喜欢的数用小

    29、棒摆一摆,并说说它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指名说摆了几,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哪个小朋友说说你摆了几个十和几个一,让大家猜猜你摆的是几? 3、数的顺序 还记得10以内的数是怎么排列的吗?(生齐背10的排列)提问:这些数字宝宝也想排到队伍里,你能帮它们排排队吗?象这样的排列在哪里还看到过?(直尺)老师有一把直尺,缺了几个数,13的后面是多少?16的前面是多少?11比13大还是小? 17比14大还是小?你发现了什么? (提示:从左往右越来越大,反之越来越小)三、巩固延伸1、比赛:比一比谁翻得快。 找出数学书第8、12、17、20页。介绍好方法,现在往前翻还是往后翻,再翻几张,为什么?数出10张,看看有多厚,再数20张,看看有多厚。2、生活中你在哪里看到过十几的数?四、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又认识了哪些新朋友?教学评议夏玉婵:新的课程观认为“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新教材具有开放性的特点。教师能善于用教材去教,能依据课程标准,因时因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注重联系社会变革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左国胜:教师能合理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对学生的即时评价具有发展性和激励性。刘桂:学生能够自学的内容,教师让学


    注意事项

    本文(小学数学科研组听课记录簿.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