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四年级语文上册表格教案.docx

    • 资源ID:7370394       资源大小:514.63KB        全文页数:18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四年级语文上册表格教案.docx

    1、四年级语文上册表格教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四年级要完成由中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通过学习,要能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中年段的教学目标,为高年级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个基础除了扎实的语言文字的基础外,还包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特别是学生在低年级、中年级养成的学习习惯,不管好与坏,到了高年级是不大容易改变的。所以说,四年级是很关键的一个学年。本册教材的基本结构本册教材仍以专题形式组织内容:导语、课例(精读课文、略读课文、思考练习、阅读链接、资料袋)、词语盘点、语文园地(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展示台或成语故事等)。 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 本册通过精美的选文,在语言学习过程的熏陶和

    2、感染中,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在识字写字、课文阅读教学、口语交际、作文、综合性学习等学习和活动中,达到中年级的上阶段教学目标。 本册学习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认字200个,会写200,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临摹字帖。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 6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7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

    3、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8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把内容写得比较清楚、比较具体。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9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提出不懂的问题,开展讨论,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落实教学目标的基本措施:一、营造自主学习的情境。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放松身心,又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具体的学习目标上,通过有目的学习,慢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本册教科书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了具体的学习情境,这种学习情境的创设主要是通过“对话”的方式来实现的。 1、学生与文本对话 学生阅读课文,通过想象文中的描写建立生活影像,通过对照文中人物

    4、的心灵来净化自己的心灵,实现有意义的阅读。通过对文章结构形式的揣摩和推测,理解文章的内容,达到和人物心灵沟通的境界。 2、学生与文本作者对话。 作者写文章是和读者交流,学生边读书边理解,就是在和作者交流。通过引导使学生的思想和作者的写作意图达成一致,读明白作者的想法。 3、学生与学习伙伴对话。 人教版教科书,在“语文园地”中安排了两个学习伙伴:一个是小林,一个是小东。其实,学生完全可以把其中一个想象成自己,另一个就是自己现实生活中的学习伙伴。学生通过阅读这样的对话,能够进入学习情境,也能激发自己的想象,能通过学习伙伴的对话,碰撞出思维火花,从而点燃学习语文的热情。 4、学生与自己的心灵对话。

    5、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别人有的感觉我有没有呢?别人看到的景象我能不能看到呢?教科书的编者就是用这样的阅读提示语,给学生一个具体的环境,给学生一个心灵的启示,让学生去问问自己。教科书通过具体的语言,为学生营造了学习环境。最终使学生达到和周围人和自然万物的对话,启迪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进而掌握语文学习的规律。二、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语文学习有其内在的规律,语文学习也有一个基本的步骤。教科书的呈现方式就是让学生从内心触摸到语文,在实际的语文学习中能习得方法,慢慢找到学习规律。 人教版教科书有着自己的教科书话语表述系统,这是不同于教师教学的话语系统,同时又指导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从学生学习的角度

    6、而言,学生容易接受的是亲切的和自己交流的语言。人教版教科书在这一点尤其突出,“我想”“我要”“我一定”,从学生的角度进行设计,给学生更多关注,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指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表现在语文学科中,应该是什么样的呢?人教版教科书给出了很好的答案。每个单元前都有“导语”,课与课之间有“链接语”,精读课文中“泡泡语”,有的导入学习活动,有的指导学习活动,有的提出学习目标,有的提示学习方式,能引导学生自己阅读。教科书努力把对学习的指导隐含在文字背后,不是指手画脚的说教,而是和风细雨的点拨。“教科书通过自己的表述方式,指引学生应该逐步建构起这样的语文学习过程

    7、。这个学习过程的主要方式就是自主、合作、探究。以自读课文和相互交流为基础,欣赏语言对文章内容及表现形式进行评价,同时获得审美体验。在感悟语言、积累语言的基础上领悟表达。理解内容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学会表达是语文学习的目的,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会不断的产生问题、解决问题。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通过各种各样的学习活动,即使没有教师的指导,也会慢慢学会学习。 课题四年级第二单元第5 课 古诗三首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 3.能解释诗中重点词语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本诗所描绘的景色。 4.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教学

    8、重点理解古诗的意思。教学难点感悟诗的意境 教学准备1PPT 课件 2学生自学生字词,熟读古诗。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1.课件出示洞庭湖图片。师: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这样一幅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佳作。2.板书课题(望洞庭刘禹锡);齐读课题。3.创设情境。请听,他正在吟诵呢!(多媒体出示诗和配乐朗诵。)二、学习诗文(一)交代学习古诗的方法“五读法”。(二)运用“五读法”读古诗。1.一读读通,咬准音。检查自学效果,正音:洞dng磨m$2.二读读懂,知大意。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诗人月夜遥望洞庭湖的美丽景色。)3.三读读精,解词义。指名读第一、

    9、二句(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根据书后注释练说诗意。重点理解“潭面无风镜未磨”。诗中把什么比作什么?读第三、四句(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根据注释说意思。重点理解“白银盘”“一青螺”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4.四读读会,悟意境。配乐读古诗,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用上一两个形容词来说一说。5.五读会读,有感情。(进行配乐朗读。)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三、总结同学们,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前往观光旅游的人很多。我们将来要有机会,可以去看看洞庭湖,好好领略一下祖国的锦绣风光。练习作业设计想象洞庭湖中描绘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板书设计湖面 镜未磨

    10、 银盘 热爱之情君山 青螺相关知识链接 洞庭湖介绍:洞庭湖在湖南省北部, 长江南岸, 为中国第二大淡水湖,古称“云梦泽” 。跨湘鄂两省,它北连长江、南接湘、资、沅、酆(fng)四水,号称“八百里洞庭.现水面被分割为东洞庭湖、南洞庭湖、西洞庭湖三部分。 洞庭湖的风光极为秀丽,许多景点都是国家级的风景区,如:岳阳楼、君山、杜甫墓、杨么寨、铁经幢(chung)、屈子祠、跃龙塔、.面积约3900平方公里。二次备课教学反思课题四年级第二单元第6 课 观潮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新词,重点理解天下奇观、横卧、水天相接、横贯、浩浩荡荡、犹如、如同、山崩地裂等词语的意思。会用“逐渐”“恢复”造句。有感情地

    11、朗读课文。2、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对语言的感悟能力。、通过感受钱塘江大潮来时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1、学会本课个生字2学习抓住重点句子,按课文的表达顺序理解课文的内容。教学难点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抓特点的观察方法。教学准备搜集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教学过程(一)吟诵古诗,导入新课:1.同学们,古代诗人王在晋曾经在望江台中写道: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水自天来。唐代大诗人刘禹锡也曾经写道: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的脚步去钱塘江观潮。2.引导学生体会“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观”

    12、字各是什么意思?(二)自主读文,探究识字:1自由小声读课文,画出生字和新词,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生字。2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自学生字的情况,争取做到把字音读准确。3全班齐读生字和新词。4全班共同交流生字中比较复杂的字形和容易读错的字音。教师重点强调“卧”字的第六笔是“竖折”。5朗读全文,力争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三)指名读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全班纠正读错的字音。(四)再读课文,理清段落层次1先按自然段阅读,弄清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再按“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来之后”划分段落层次。2请按作者观潮的过程给课文分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概括介绍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第二段(第2自然段)潮来之

    13、前,作者观潮的时间、地点及观潮人的心情。第三段(第3、4自然段)潮来之时,作者听到的声音和看到的景象。 第四段(第5自然段)潮过之后江面上的情景。全文也可分为两段。第一段(1自然段)写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第二段(25自然段)写观潮的经过。分三层:第一层(2自然段)写潮来之前。第二层(3、4自然段)写潮来之时。第三层(5自然段)写潮过之后。(五)变换身份,释疑解惑1同学们,你们在课前都搜集了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现在就请大家来做一名“小小地理勘探家”,结合你自己搜集到的资料,看看刚才同学们提的问题你能解决哪一个,想想钱塘江大潮为什么被称作天下奇观?2学生结合资料,认真研读,充分交流。3同学们,

    14、你们真是一个个成功的地理勘探家,看来,学习课文的时候,适当地搜集一些课外资料对于了解课文的内容很有帮助啊!0(六)布置作业: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2朗读课文。3继续搜集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练习作业设计一. 在带点字的正确读音后面划“”。笼罩(lng lng)薄雾(b bo)余波(b p)风号浪吼(ho ho)二. 写近义词。霎时()昂首()颤动(三、填空:鼎查()部,再查()画,第六笔是_“人声鼎沸”的意思是_“屹立”的意思是_四、比较词语填空(1)奔腾沸腾只见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起来了。霎时,潮头()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地涌来。(2)恢复重复这个动作,他掌握不好,

    15、()几十次以后,终于成功地完成了。掌声雷动,过了好久,剧场才()平静。(3)观赏欣赏妈妈站在花坛边,()着盛开的牡丹。我们到音乐厅()音乐。(4)期待等待党和人民()我们快快长大。地下资源()我们去开发。五、把下列句中用得不妥的词改过来。(1)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时隐时现。(若隐若现)(2)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的滚动,顿时人声沸腾。(人声鼎沸)(3)过了很久,钱塘江才重复了平静。(恢复)板书设计 观潮 潮来前 潮来时 潮来后相关知识链接钱塘江简介:钱江潮也称“钱塘潮”、“海宁潮”、“浙江潮”。钱塘潮(Qiantang Tide)最壮观的海潮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涌潮有三

    16、处:山东青州涌潮、广陵涛和钱塘潮。清费饧璜(1664-年)广陵涛辩云:“春秋时,潮盛于山东,汉及六朝盛于广陵。唐、宋以后,潮盛于浙江,盖地气自北而南,有真知其然者”。钱塘潮比广陵涛出现的时间晚一些,至迟在东汉就已形成。王充论衡?书虚篇提到“浙江、山阴江、上虞江皆有涛”。又说当时钱唐浙江“皆立子胥之庙,盖欲慰其恨心,止其猛涛也”。但是,王充只说“广陵曲江有涛,文人赋之”,没有说赋钱塘江潮。可见,东汉时,钱塘潮远没有广陵涛出名。估计,当时还未形成钱塘观潮风俗。二次备课教学反思课题四年级第二单元第7 课 火烧云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词,积累10个词语;会用“必须”一词造句;会照样子写“ABB”

    17、形式和用某种事物命名的表示色彩的词。2、能抓住课文中表现叙述顺序的句子了解叙述顺序。了解课文是按火烧云的“出现变化消失”的顺序叙述的。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理解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特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教学准备1PPT 课件 2学生自学生字词,熟读课文。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简介作者、出示课题。自然界里有许多奇丽的景象,引动了无数的作家、诗人去描绘它们,赞美它们。今天我们学习的火烧云是已故的优秀女作家萧红的作品。谁来简单介绍一下萧红。(萧红是三十年代的青年女作家,曾受到过鲁迅先生的关怀和帮助。)二、读课题,

    18、自学课文。1读准生字字音,读通课文。2按“上来了、变化极多、下去了”给课文分段。板书:上来了(1-2)变化极多(3-6)下去了(7)三、指名按段读文,并请同学思考问题。1人们为什么将一种云称为“火烧云”?课文中的哪句话点明了题意?(第一段第2节)出示: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2自由反复朗读这句话,从词入手,请你谈谈你读懂了什么?(同桌讨论)从这句话看出火烧云有什么特点?(红)“烧”的意思和作用?(“烧”字写出了火烧云的颜色、速度(动态)、范围以及“火烧云”名字的由来。)除了“烧”字写出了火烧云的特点,这句话中还有哪些词也表现了火烧云的红?(红彤彤、一直、烧、好像

    19、着了火)3边朗读边体会这些词的作用。四、导学第一段。1个别朗读第一节、思考:红红的火烧云的形成需要怎样的条件?你从哪里看出来?(傍晚晚饭过后;夏季乘凉)2引读: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大白狗变成,红公鸡变成,黑母鸡变成,小白猪变成了,老爷爷的胡子变成。(1)它们的颜色为什么都变了?(2)出示:“紫檀色”注意“檀”的右下字形。(3)为什么黑母鸡变成了“紫檀色”?(黑+红=紫,紫檀木就是那样的颜色,看彩图左上角。)(4)出示课后题3:读一读,比一比,体会排比句的作用:霞光照得动物的颜色都变了。大白狗变成红的了。红公鸡变成金的了。黑母鸡变成紫檀色的了。像这样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

    20、,语气一致,意思紧密关联的短语或句子连成一串的修辞手法,叫“排比”。指名一人读第一句,一人读二、三、四句,比较、体会。(突出了地面上的景物在霞光映照下颜色变化的奇妙。)3人们对火烧云的出现是什么态度?(“笑盈盈”)4请你带着笑意朗读第一段。五、小结、读文。1今天我们读通了课文,给课文分了段,并且学习了第一段。2朗读全文。六、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2抄写词语。练习作业设计一、读拼音写词语 Xia guang gao shou pu tao qie zi gui xia huang hu ( ) ( ) ( ) ( ) ( ) ( )二、辨别组词跪 ( ) 秒( )茄( )寿( )忽( ) 脆 (

    21、) 纱( )加( )涛( )惚( )三、照样子写词语笑盈盈 ( ) ( ) ( ) ( )恍恍惚惚 ( ) ( ) ( ) 一模一样 ( ) ( ) ( ) 跃然上来了 (12)火烧云 变化极多(36)下去了(7)相关知识链接萧红简介:萧红(19111942),中国现代女作家,原名张迺莹,曾用笔名悄吟,黑龙江呼兰县人。幼年丧母。1927年在哈尔滨市第一女中读书,开始爱好文学和绘画。1930年,为反对封建包办婚姻,逃离家庭,开始过流浪生活。1932年到达上海,与鲁迅相识,来往密切。1933年写了跋涉、旋风等短篇。1935年她的代表作中篇小说生死场出版,这是最早反映东北人民在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下生活

    22、和斗争的作品之一。它引起当时文坛的重视,鲁迅为之作序,给予热情鼓励。1936年去日本养病,写了短篇小说 牛车上、家族以外的人、孤独的生活等。抗日战争爆发后,她回国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写了散文集旷野里的呼喊。后应李公朴之邀到山西临汾,在民族革命大学任教。她于1940年去香港,抱病勤奋写作,完成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等作品。1942年因患肺病逝世于香港。她的作品还有马伯乐、小城三月,短篇集牛车上、朦胧的期待等。1958年出版了萧红选集。二次备课教学反思课题四年级第二单元第8 课 四季童话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积累词汇。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课文中的好好词佳句、了解课文是怎样描写出四季

    23、的特点的,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学习抓住课文重点部分,读懂文章内容,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是看样把重点部分写具体,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挂图、生字卡教学过程一、审题导入。课题是“四季童话”,这童话中的主要人物都有哪些?为我们讲述了怎样的童话?请同学们自读课文。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1、默读课文,借助注音读准生字。2、在小组里互动学、记。弦读xian不要读成xuan均匀读junyun区别记忆。3出示课件上:认读词语三、自学思考、感悟。1、童话中四季的主人公是谁?分别讲了他们怎样的故事?从这些故事中你都知道了四季的哪些特点?2、把你喜欢的语句、段落

    24、找出来,细细品味,想一想,哪想一想:哪些句子或词语让你印象最深?你是从哪些地方了解到季节的特点的?3、有声有色地朗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部分多读读。四、交流。1、把自己思考好的,理解了的问题与大家交流一下。课件出示:春景 春姑娘爱笑,笑出一个暖暖的太阳春姑娘爱哭,一撇(pi)嘴就细雨沙沙。春姑娘爱跳舞,把舞会办得漂漂亮亮。 2、 细读课文,找出反映夏娃娃这些特点的语句出示课件:夏娃娃是个调皮的孩子,夏娃娃是个热心的孩子。夏娃娃也有粗心的时候3、出示秋景:思考 为什么说秋姐姐最喜欢吃果子?学生找出句子,指导朗读4、出示冬景 雪花,纷纷扬扬地撒下。撒的很轻柔,很恬静,很均匀,很有层次。5、让我们再次

    25、来领略四季景色吧(出示课件)你能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概括四季的特点吗?五、朗读全文,整体感知小结:这是一首介绍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变化的诗歌。它以拟人的写法,抓住四季的特点,生动地描绘了迷人的四季景色。四季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多美丽的景象,你们喜欢四季吗?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六、作业1、朗读练习2、背诵课文指定的段落。练习作业设计一、抄写下列词语。彩霞_ 清凉_ 恬静_ 均匀_ 二、把句子补充完整。1.春姑娘爱笑,笑出_。2.小燕子的剪刀舞,_,_,_。3.夏娃娃是个_的孩子,他常常捧出_,当镜子玩儿。照得_,照得_,照得_。4.秋姐姐挎着_,开始_。5.雪花,_地撒下。撒得很_,很_,很_,很_

    26、。6.冬哥哥说美,是_。板书设计春8四季童话 夏 美 秋 冬相关知识链接1、词语解释。笋芽:竹笋。是竹子从地里钻出的嫩芽。盐巴:食盐。由海水或咸水湖中的水晒干而成。桂花:一种叫做木犀的常绿小乔木或灌木开出的魄或暗黄色的花,供观赏,又可做香料。恬静:安静;宁静。均匀:分配或颁布在各部分的数量相同。2、语文同步读本指导:引导学生自学海滨小城、。这两篇课文都是描写家乡美丽的自然景色。海滨小城描写了家乡的海边和城市景色,字里行间充溢热爱、赞美这情。一碗水则表达了作者对泉水为动物和村民们带来好处的感激之情。自学时通过“读一读想一想”要求学生仔细阅读,学会概括主要内容。二次备课教学反思课题四年级第二单元语

    27、文百花园二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如何区别形声字,能记住它们,正确使用它们。2.让学生区别带有“静”字的近义词,能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使用。3.熟读诗歌,积累气象谚语、指导写周记。4.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教学重点1、分类积累词语。 2、能够清楚、明白地把一件事介绍清楚。教学难点1、练习把句子写具体。2、能够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选择一件寒假中的事记叙,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教学准备收集气象谚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提出学习要求二、指导学生学习,落实训练内容(一)比一比,组成词。1.学生自由填空。2.小组汇报,全班交流。3.说出每组词语各自的特点。4.小组交流: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5.你还能说出类似的词语吗?6.补充练习。(二)


    注意事项

    本文(四年级语文上册表格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