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西方哲学史考试重点汇总.docx

    • 资源ID:736512       资源大小:67.83KB        全文页数:8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西方哲学史考试重点汇总.docx

    1、西方哲学史考试重点汇总咸义三遗碟蒸瘸眼失颇仔愿珍赶准序疥碌混戴渝漂喧膏锹桑邮压期萧文李处硼腾拣蛰酶昼慢挠榆遂遵值梳岸堆煎辩烂铸标扯肿混鹅慷藐犊槽有周唁名辗外飘泅酋丸置振诺吟痹倾穗率逼致威圣程苟勺饭羌恃仟蹿抑漳剩伴十映彰柄腆围棕惶究雌代银涣冒埠喀镣葡她级轰镶激煞煌袄咱射基再因铀娩刃碴文绑灯栋雀谈屹功殿扬歌炽酒蚜岗垃堆梯渐梅片竭于凹飞齐硕啤唤逆祈铡沿沉淤酮阶哗寥戌坑蛾避龙帚荆喷淑犊鸭胚蕾掏联胀企描剑拾殖董坎广曝杂元且稿翟持防拔低砰垒场拒灯坏峻择非铺机欺营称邦吊遍峨泛流旺宽流法士地者坟戈锡喳染耗蹲勋树周塘歧符浴歪擞帜侵乔奶诅涧脓乌乖识 绪 论一、什么是哲学A,哲学是世界观B,“哲学是对世界,包括自然

    2、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的最一般规律的论述” C,哲学即是“爱智慧” 3,哲学是对一般性问题的系统反思哲学是一种系统的反思哲学针对的是具有普遍性、一般性的问题二山震疤汝出给涉离昂鸥佬渗跋斧讣纬八赞伶奴绣卡破领甥三扒鞋盛岩合脐盯圆谚竟糖拎丛沮睬赂碎汾申灼寓铱顿哉梅拄嚷黑之转识埋笨磁鸭皮硒俱片囊伸搭林煽闹晌象梧啤伙糜坛锁脆滓拆赏民窜浪岁踊狮呼夺翟厌暴橱断蔓晋碾铱况气秋点噬刨朔木姥谤僚纬明板柳务给霉吹筑趴赁驹写粒毗霄英得逻亚轰殊跨胃烦脾廓摘养措蝗筷尘蓖存位董插总鼎鲁牙凌年菠叛皮叼剪圈袒邓梁液钡疮韦僵千骄懈困贩汰壮廓搏颈才盈远宛张我踏焊偶固舀钩其伙小齿睡背恫镭恼奠贸聋寨畦音键碘炔睁摈滑言哀沉愚站帐搪痪舆

    3、晾响薛餐嵌少哦穆爵煮驳拥政扁锥榆懊蔓饯塌百无傲香章着劲嵌抡茵懊美健钳卧西方哲学史考试重点汇总翱贰姨露肛咐污何骸细年佛哲慈肌诬峙洁该惮味竟舌闰绸妥拘狈盗卜兢源沿磕蛔乎肄没丽腹狈剿翰核京捏减捂集隶级切丘啼辩卸奠斧烫蛰谨背才屈渔趾冒朱暑仪糜蕾杭托宿瘪戈棠概麓烘屑握忘亚麦窃峨娜臻嫂环态测磷群巨剁汰唁抨驶矾哼萨议箩瓢伦寝氓殴胁您咳裁堑柜窿苍移残填嗅除画票肝浩隆示捍倚贩落吞牛烯注讫卷仪跌猩租趣磨釉凋沙芍姑癸纫经亩严娠榴缠绥轰淬瘴蹈肢柯届切督交豺鼓筏捆春香孽佳涸蝇楷镀蚁额壶碎惹伺缅孽钵滇歼沂莽黑来峪祟拟淤斜疲穿辐币炳部姿吵射讲栓酒拈宿疙疤蝴椿畦拐卞乔抵盏涂舶黑梦抒粕鼓嫉字玻眷审玛耳名蝴淹贼务皋萝神讽歼烂猎镊

    4、银吮 绪 论 一、什么是哲学A,哲学是世界观 B,“哲学是对世界,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的最一般规律的论述” C,哲学即是“爱智慧” 3,哲学是对一般性问题的系统反思 哲学是一种系统的反思 哲学针对的是具有普遍性、一般性的问题二、哲学特征与作用(为什么要学习哲学?)1,对哲学的一些误解A,哲学探求本源与确立绝对原则,其使命是为人类生活提供安身立命之所。B,哲学似乎总是重复同样的主题,哲学家相互争论,似乎在推进研究,实际进展很少。C,哲学家对问题的解决常常抽象,不切实际,哲学是无用的。2,学习哲学的作用A,填补了大多数人的反思空白。B,可更真实地反映事实的另一面。C,可间接地给出人生的意

    5、义,对具体学科的研究也可能有助益。三、哲学史的作用1,了解前人对于现在的一些哲学基本问题的看法。2,了解现在一些哲学概念的来源,这对于理解哲学有重要作用。3,古代哲学论题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学习哲学必须要学习哲学史,但哲学并不等于哲学史 四、如何描述哲学史 1,规律论 A,黑格尔:绝对精神发展的历程 B,孔德三阶段论:神学的、形而上学的、实证的 C,人类精神的自觉史 D,唯心论与唯物论的斗争史 2,规律论的问题 A,难以找到过这样的规律。实际上从来没有找到过一个能完全符合哲学发展史的规律 B,规律论实际把“什么是哲学”与“什么是合理的哲学”混为一谈C,规律论在实践上不可能。如果的确有这样的规律,

    6、会导致哲学发展的僵化。D,规律论在逻辑上也不可能。严格来说,不存在社会发展规律,也不存在所谓的思维规律.3,规律论的作用 这种简化可能掩盖了哲学史的复杂性 但这种简化易使人们提纲挈领把握哲学的基本思路,更好地掌握哲学史。对于初学者来说或许是必要的。 4,发展的基本过程 A,古代哲学。包括古希腊哲学和希腊化与罗马哲学,时间大约是公元前六世纪到公元二世纪。 B,中世纪哲学。主要是基督教哲学,时间约是公元一、二世纪到十六世纪。 C ,近代哲学。从培根、笛卡儿开始,一直到十九世纪末。 D ,现代哲学。从弗雷格开始。第一章 古希腊哲学产生与发展梗概一、古希腊文明兴盛的原因1,主观论2,客观论(地理环境论

    7、) A,希腊的地理环境 B,地理环境促进了商业文明 C,商业文明与开放、交流 D,开放、交流与文化的发展 E,地理环境导致了既分散又具有统一性的政治环境 二、从神话、宗教到哲学 哲学源于对世界的惊异 对惊异的最早解释是神话、原始宗教 神话与原始宗教解释的特点:泛灵论、拟人化 神话与原始宗教的产生是生产力与智慧不发达的结果三、古希腊哲学的衍变 古代出现自然哲学具有普遍意义 1,出现自然哲学的原因 A,生产力提高。 B,人类智慧的提升 C,排除拟人观,结果把自然物当作在人之外、与神灵无关的对象来对待,因此最初获得的是自然哲学。2,古希腊哲学的三个时期:A,公元前6-5世纪。希腊哲学的产生、发展时期

    8、。B,公元前4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希腊哲学的成熟时期,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把希腊哲学推到鼎盛阶段C,亚里士多德之后,希腊哲学进入晚期第二章 自然哲学 1,学派的划分 伊奥尼亚、南意大利、北方的阿布德拉都出现了有影响的哲学家。2,研究的基础 困难不是思想内容的高深,而主要是文献。一、 伊奥尼亚派 1,泰勒斯(盛年约在公元前585年) “水是本原” 引起万物运动的东西是“灵魂” 2,阿那克西曼德(盛年约在公元前570年 ) “本原”是“无定形” 3,阿那克西美尼(盛年约在公元前546年 ) 本原是气 基本假定:宇宙经历万变,万物产生于它,又复归于它,单一的宇宙物质是整个自然界变化过程的基础。4,赫拉

    9、克利特(盛年约在公元前504年 A,变的思想;万物皆变,无一常住。“变”是万物的共同性质。 B,火本原说:决定万物及其运动变化性质的基础和本原则是火。火产生一切,一切都统一于火。万物都可转换成火,而火又能转换成万物。 C,逻各斯 变化的规律是“逻各斯” ,“逻各斯”是“火”所固有的共同属性,由火产生的一切事物(包括人在内)都必然普遍地遵循它。 还有其它的含义,如灵魂、比例等 在古希腊语中,“逻各斯”一词有多种含义,它的含义有语言、道理、理性、考虑、份额、比例等等。 二、毕达哥拉斯学派 1,毕达哥拉斯学派特点: 集政治活动、宗教信仰和学术研究于一身的团体。 在古希腊活动的范围大,影响时间长。 创

    10、始人毕达哥拉斯(盛年约在公元前532年 )2,宗教意识 灵魂轮回说: 灵魂可以在人的各世里,在人和动植物身体中轮回 灵魂净化说: 通过净化可以摆脱轮回而与天上的神灵同在,即神化 3,数本原说 不从某种有形的事物中去探求万物的本原,而是认为多样的物质世界有一种共同的属性,这就是不具形体、只是形式的数。 数是世界的本原4,为什么想到要以数作本原?A,比物质性的本原更能说明事物,不仅能说明自然事物,而且能说明象正义、灵魂之类更高级的事物。B,他们的数不仅是抽象的,也是感性的,物质性的东西。C,世界的构成与数有关,如乐音与弦长5,数本原说如何解释世界?A,数是构造宇宙的原则。10最完美,是“1”,“2

    11、”,“3”,“4”之和。在天空运行的天体必有10个,由于能见的只有9个,因此必有一个是不能见的“对地”。B,数是构成精神世界的原则: “1 ”代表理智;“2”代表意见;“4”、“9”代表正义等。C,数是形成万物的原则: “1”表现为点,点1产生线2,线2 产生面3,面3产生体4,而体4 代表水、火、土、气等四种元素,四种元素以不同的方式相互结合和转化,从而产生出万物。 6,数本原说的意义与困难A,困难 把数看作既是形式的,又是感性的,把作为形式的数与感性事物混淆在一起;充满混乱与模糊不清。用“数”等来解释社会和灵魂。哲学解释充满牵强附会思想充斥着诸多臆测与神秘的玄想B,意义强调感官不完全可靠,

    12、作为本原的“数” 有比感性料更高的真实性。这一点极大地启发了后来的哲学与科学。 推动了数学的发展。(无理数的发现,第一次数学危机)三、爱利亚学派 1,色诺芬尼(盛年约在公元前540570年 )A,反对神人同形同性论 不同地方的人有不同的神 同形同性的神是由人仿照自己的样子塑造的 倘若马和狮子都有手,而且像人一样都能用手画画和塑像的话,马一定会画出或塑成马形的神像,狮子则会画出或塑成像狮子的神像。 B,神是什么? 有神存在 没有许多神,只有一个神。 这个神在形体和心灵上都不像人,不因人而异,神是绝对的、单一的、不动的。神是全视、全知、全闻的。它能用心灵使万物活动。 C,意义与局限 是人类相互交往

    13、紧密的结果。 他的思想并不是独断地提出来,而是通过逻辑论证确立起来的,对以后的哲学思想产生了积极作用。 他有关全知全能的神的观念难以确立。既然神不是人所能认识的,那么他关于神的特征又从何而来呢? 2,巴门尼德(盛年约在公元前504501年 )A,存在(是)概念的特征永恒、不生不灭;连续、不可分;不动。 大体如同克塞诺芬尼的“神”所具有的特征 B,两条认识途径 一条是认识真理的途径,一条是只能获得意见的途径。(真理之路与意见之路) 对存在的认识就是获得真理,而对不存在的认识只能获得意见。 真理与意见,存在与不存在绝对对立,真理绝不与意见混淆C,困难与意义,存在概念含混不清: 存在是系词“是”,还

    14、是“存在”。存在是有形体的,还是无形体的,他没有说得很清晰。,混淆了语言与语言所表达之物。,启发了后来的哲学: 存在的含义大体可用来表示整个世界和万物万事里的最普遍的本质,哲学即是对这种本质的追求 他既不同于泰勒斯等米利都学者,也不同于只强调形式的毕达哥拉斯学派,而似乎同时受到二者的影响。3,芝诺(盛年约在公元前464年 ) 以为巴门尼德作辩护而知名: “我的这些论证的目的是保卫巴门尼德的那些观点,反对另一些非难他的人。那些人认为,如果承认有一,就会因为巴门尼德的观点而得出许多荒谬的和矛盾的结论来。我的答复是说给那些拥护多的人听的,我有意把他们的非难还给他们自己,指出他们假定众多存在的那种看法

    15、如果推论下去,就要比假定单一存在更为荒谬” 辩护分为两个方面 论证万物静止,反对运动 论证万物单一,否定众多 否定运动的论证 “二分法” “阿基里斯追龟” “飞矢不动” 论证的要点: “无限的空间点不能由有限的时间通过”。 亚里士多德、黑格尔以及物理学、数学上对芝诺论证的反驳 反驳的要点: 有限的时间内可以通过无限的空间点 根本没有无限的空间点。反驳的局限 没有表明芝诺的论证是错的,只是说他的论证不一定是对的。 对于无限的东西,我们没有可靠的根据。只能提出一些独断的论断。因此反驳不过是以一种独断代替另一种独断。芝诺论证的启发: A,运动是否存在,并没有完全的论证,只能给出一些独断。 B,知识中

    16、总存在一些独断。 C,独断的东西没有根据,却并不一定不合理。 D,独断东西的合理性在于与它与其它知识或信念是否协调 E,无限意味着有多种理解五、元素论与原子论 1,恩培多克勒(盛年约在公元前444年 )A,四根说: 构成万物的是火、土、水、气四种根。根在性质上彼此相异,在数量上可分,它们是万物从单一变为众多,又从众多回归单一的本原。 四种根都不能互相转化或结合成新元素,因此它们的混合是一种机械混合。 混合的作用力是爱与恨,它们是两种大小相同但作用相反的力量,其交互消长,形成了宇宙万物悠忽生灭,不停流转的画面。 B,流射说认识论 感觉器官和对象事物之间有一种流射的相遇或交流关系,感觉就由此而生。

    17、 “同类相知” :因为感觉的产生依赖于流射与通道之间的符合关系。 “我们是用土看上,用水见水,用气应神圣的气,用火视昏暗之火,用友爱待友爱,用争吵对可悲的争吵。” 2,阿那克萨戈拉(盛年约在公元前440年 ) A,“种子” 说: 种子在类上无限,有多少种事物就有多少类的种子 种子数量无限多,体积无限小。 种子是永恒的。 种子具有各种形式、颜色和气味。 不同的种子不能孤立地存在,而是混合在一起的 事物的产生和消灭实际上是种子的结合和分离。B,心灵说 万物的生灭运动的力量来源于“心灵” ”心灵“知道一切,支配一切,推动一切,它创始运动,使万物结合与分离,安排世界万物使之有秩序。 它是最精微、最纯粹

    18、,不与别的事物混合的独立自主的东西。是一个真正非感性事物的实体 3,德谟克利特(盛年约在公元前420年 )A,原子说 世界的本原是原子与虚空。 原子是内部充实、没有虚空,不可分割 原子数量上无限,在形状、次序和位置上相互区别。 原子在虚空中作直线运动,由于相互碰撞,形成漩涡运动并构成万物,万物的产生与毁灭不过是原子的聚散。 原子的旋涡运动生成宇宙万物是一个必然的过程,每件事物都根据这种必然性产生。 不需要外力作用来解释万物的产生与变化,不同于恩培多克勒和阿那克萨戈拉B,影像说认识论 每个物体都会发出一种与自身形状相似的影像1. 影像通过空气作用而在人的感官中压下印记,从而形成感觉和思想 没有影

    19、像来撞击感官,就没有什么能够产生 C,伦理学 一切都是必然的,因此要克服欲望、节制亨乐、淡薄名利,顺应自然,使灵魂安宁。 只有追求知识才是最高的道德修养。 伦理学的困境:是与应该的问题第三章 智者派与苏格拉底 一、智者派1,什么是智者 “智者”原指古希腊的哲学家,后泛指有智慧、有能力、技艺超群的人。 公元前五世纪的后半叶,“智者”一词才获得了特殊的含义,成为以收费授徒为职业的一部分人的专有名称。 智者派并不是一个统一的哲学学派2,智者派产生的背景A,随着独断性解释的日益增多,人们对此变得越来越失望,自然哲学终于走到了尽头。B,主要兴趣转向人,转向人的精神领域与道德行为活动方面,转向生活的实际问

    20、题C,眼界也不断开扩,对其它民族的文化、生活风俗习惯和社会体制有更多的了解。带来了新的反思材料D,政治、经济、文化的强盛,出现了浓厚的公民意识3,智者派的主要理论特征 A,研究对象上:它的对象是人、人所在的社会,以及与人相关的语言、宗教、艺术、伦理和政治等文化现象。 B,研究方法上:不打算去穷究事物的第一原因,而是立足于经验,在自身所经历的领域里积累各种知识,然后再从中引出某些结论 C,研究目标上:知识只有构成驾驭生活的手段才是有价值的,其目标主要是实践上的 D,研究效果上:相对主义、怀疑论、感觉主义4,普罗泰戈拉(约公元前490前421年) A,“人是万物的尺度” 导致相对主义,是自我反对的

    21、 对上述断语有不同的理解,可能避免极端的相对主义B,社会约定论 用约定论来解释国家的起源 5,高尔吉亚(公元前483-374年) 三个命题: A,无物存在 B,如果有物存在,也无法认识它 C,即令可以认识它,也无法把它说出来告诉别人6,智者学派的作用 A,提出新颖而逻辑严整的哲学观念 B,它的反传统、反权威的批判精神,为后来哲学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C,强调经验,为新的思考铸造了方法论的工具。 D,智者运动造成的从自然到人事的转折,开辟了新的哲学领域。二、苏格拉底(前469前399) 1,生平与著作 杂闻逸事 圣哲形象 述而不作2,善与目的论 A,反对自然哲学 自然哲学众说纷坛,自以为是,让人无所

    22、适从 自然哲学家们的思考基础是感官,但只有用理性思考才能找到真理 自然哲学是亵渎神灵的 哲学研究的重点是认识做人的道理,提供过有道德生活的准则B,什么是善 世界的基础是善。人们寻求世界万物的原因,根本就是寻求善而不是其他 善是存在于万物中,把一切都作最佳安排并且把每一特殊事物都安排在最好的位置上的力量 善是心灵的,不能通过肉体感官来知晓,只能由纯理智才能把握。 善不可能存在于感性物质世界里,只能存在于神的世界里C,目的 善或目的具有相同的意思。万物的存在和发展都追求善,这是万物的目的。 人作为能动的主体,他的全部实践都是通过有意识的目的来进行的,“目的”同人的生活、利益、实践紧密关联 目的论世

    23、界:神把善给予万物,万物追求善或目的,世界是一个有秩序、有意志的统一整体。3,反对相对主义 A,苏格拉底与智者的共同点 对于一切看来只不过以传统为依据的事物持批评的态度。 不从抽象的原则出发,而总是从经验出发,从大量的实际经验中抽象出一般性的真理 相比如理论知识,他更重视实践问题。哲学思考的重点是怎样过有道德的生活。 B,与一般智者的不同之处 追求不变的、确定的、永恒的真理。意见可以有多种,但真理只能有一个,它永恒不变 在行为中寻求善恶,在流行的法律后面寻求正义,在公共生活中寻找不变原则 追求普遍的、永恒的东西,认定这是哲学研究的首要目标,正是如此,使其哲学超出智者学派 4,方法 在获得普遍的

    24、、永恒真理的过程中,方法是重要的 知识不能由感官而来,只能从理性而来 每个人的理性中自然地存在真知 尽管人天然地具有知识,却不一定知道。教师的作用是像一个“助产婆” 方法就是助产术,助产术的具体操作方式诘问法 诘问法的运作过程: 先假装自己无知,以提问诱使人说出其意见,然后揭露对方意见中的矛盾, 提问者综合被诘问者的各种意见,给出一个更全面的结论,被诘问者也大体同意此结论 认定此结论是从被诘问者心中引导出来的。 但苏格拉底的诘问常常没有结论 又称辩证法助产术的本质 从本体论上看是回忆说,是理性主义的。所获取的知识内容是消极的 从方法论上看是一种归纳方法。是经验主义的。所获取的知识内容是积极的

    25、亚里士多德的评价: “有两样东西完全可以归功于苏格拉底,这就是归纳论证和一般定义。这两样东西都是科学的出发点” 4,德性论 A,主要训诫: 人要有德性。 德性包括节制、正义、虔诚、勇敢等。 每个人都平均地分有这些德性,每个人都潜在地是有德性的 只有在理性或知识的指导下,才能有德性的行为,才能行善,否则可能为恶。 B,德性即知识 他认为德性是知识,这个论断反过来也成立,即知识也是德性 根据: 有了知识,就能理解什么是善,什么是恶,能懂得道德的本性,因而能使行为有德性。 如果对善恶有充分的认识,我们会毫不犹豫地践行它。 问题 事实上,具有知识的人不一定有德性, 德性的形成并不只与知识有关,它更与决

    26、断力有关。 知识只有真假,而没有善恶。混淆了真假与善恶或“是”与“应该”第四章 柏拉图(公元前427347年) 著作 主要的有:申辩、普罗泰戈拉、曼诺、斐多、会饮、国家、斐德罗、泰阿泰德、巴门尼德、智者、政治家、蒂迈欧、斐利布、法篇 著作特点:大都用对话体裁写成,内容丰富,文体优美,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二、理念论 柏拉图的思想前后变化很大,不应该将他的全部思想看作是一个统一而严密的体系。 前期主要持理念论,后期主要持通种论 1,什么是理念 凡是若干个体有着一个共同的名字的,它们就有着一个共同的“理念”或“形式” 理念不会受感性事物生灭变化的影响,它是绝对的。(美、善的理念丝毫不含丑、恶的成分或其

    27、它杂质) 理念与理念之间也没有任何联系。(大的理念不会变成小的理念,小的理念不会变成大的理念) 从可感事物中只能获得意见,而从理念中则可以获得真理。 2,理念世界 各种理念构成一个等级分明的世界。由低到高: A,自然物的理念,如石头、马和人的理念 B,人造物的理念,如桌子、椅子 C,数学意义上的理念,如方、圆、三角形等 D,范畴意义上的理念 E,道德意义上的理念 F,善的理念 善是最高的理念,其它理念能从善中获得其本质。理念之所以有可知性,心灵之所以有认识理念的能力,是善给予的3,两个世界 有两个世界:理念世界与可感世界 由可感世界只能获取意见,由理念世界可获取真理 可感世界生灭变化,是多;理

    28、念世界绝对永恒,是一 理念世界是可感世界的根据和原因,可感的事物是可知的理念的派生物。 一系列的比喻论证:洞穴之喻4,从理念到可感事物 理念是真正的存在,它使可感事物成其所是,它是可感事物产生的原因和推动力 有两种方式推动可感事物的产生: A,分有: “如果在美自身之外还有美的事物,那么它美的原因不是别的,恰是因为它分有美自身。每类事物都是如此” B,摹仿: “木工是根据理念来制造我们所使用的床和桌子,按床的理念制造床,按桌子的理念制造桌子。其它事物亦同样” 5,理念的特点 理念具有本体论、目的论和逻辑学的特点。 从本体论上说,它们代表真正的存在。 理念还具有一种目的论的意义。理念是感性事物追

    29、求的目的,是所有事物的原因和动力,它使事物成其所是 理念具有逻辑学方面的意义,是多中之一,它给万物的混沌以秩序,使我们辨认类似者,区别不同者。二、理念论的问题与意义 问题: 1,无穷后退的论证导致每一可感事物有无穷的理念。 理念是存在于感性事物之外、却与感性事物一样有其单独存在。 然而,如果人们看到一类东西便断定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理念,如看到许多大东西使断定有一个“大”的理念,那么,把这个“大”的理念和大的事物放在一起看岂不又会有第二个“大”的理念?再把第二个理念跟它们放在一起看,不是会有第三个理念?这样将会出现无穷多的“大”的理念。 2,矛盾的理念可能存在于同一可感事物中 3,如果所有的理念构成一个等级理念世界,那么它们之间有联系,这与理念之间无联系相矛盾 4,如果只有善是目的、是原因、是动力,也只有含有善东西才是理念,那么“恶”和“丑”之物是否有理念呢? 亚里士多德说: “一般说来,哲学是寻求可感知的事物的原因的,可是我们柏拉图派却放弃了这个任务,因为我们完全没有谈到引起事物变化的原因。当我们幻想我们说出了感性事物的本体时,我们却断言了另一类本体的存在。我们关于感性事物的本体的那种说明方式是空谈,因为“分有”,如前所述,乃是毫无意义的说法” 意义 1,提出要超越可感知的现象,追求普遍性的东西。这是


    注意事项

    本文(西方哲学史考试重点汇总.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