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中国与人均GDP一万美元国家和地区社会保障制度比较研究.docx

    • 资源ID:7353617       资源大小:96.43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国与人均GDP一万美元国家和地区社会保障制度比较研究.docx

    1、中国与人均GDP一万美元国家和地区社会保障制度比较研究中国与人均GDP一万美元国家和地区社会保障制度比较研究1、中国与人均GDP一万美元国家和地区经济制度与发展的比较1.1、中国GDP与其它国家GDP的比较1.1.1、 GDP总量的比较1.1.2、 人均GDP的比较1.2、比较结果如果用最小二乘法经行拟合中国与其他国家经济增长趋势,这在短期内是有效的,不过对长期的预测我认为是不准确的。发达国家人均GDP 现在定义一万美元左右,刚算了下刚出布的数据,中国现在人均GDP 4300美元, 差一半还不止,民富则国富才能发达,东洋鬼子人均GDP是我们天朝的九倍,美国佬是我们至少15倍,连韩国都是是我们的

    2、两倍半。世界各国消费率演变反映全球经济发展形势。按照国民经济支出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GDP)是由投资、消费和净出口三驾马车拉动的,三者在 GDP中所占的比重分别构成投资率、消费率和净出口贡献率。由于世界各国人均收入水平和经济制度等方面的差异,世界各国消费率高低不一、特点各异。与此同时,受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化的影响,世界各国消费的相互联系也在日益加深,并在总量上和结构上呈现出一些共同的特点和趋势。总体上看,世界各国消费率的增长与GDP同步或略高于GDP的增长,平均世界各国消费率稳中趋升。绝大多数国家在经济达到中等收入水平后消费结构升级加速,消费率通常会出现一定幅度的上升,然后稳定在一个比较高的水

    3、平上,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与国际消费率比较,我国的消费率显然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并长期呈下降趋势,明显偏离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一般趋势和标准结构。因此,积极扩大消费需求,逐步提高消费率,是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 世界各国消费率变化的基本趋势与特点 纵览世界各国消费率的演变,大体呈现以下基本趋势与特点:一是消费同步或略高于GDP增长,消费率稳中趋高。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1986-1995年,发达经济体实际GDP年均增长3,私人消费增长31;1996-2005年,发达经济体实际GDP年均增长28,私人消费增长29。在这两个10年中,私人消费均高于实际GDP增速01个百分点,反映

    4、了私人消费略微超前于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同样,在前后两个10年中,最终国内需求分别增长3和29,也都保持同步或略高于实际GDP的增长速度。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作为一个整体也呈现了类似的趋势。由于私人消费占据全部最终消费的绝大部分,其增长速度整体上快于GDP的增速,世界平均消费率因此总体趋于上升。近年来,这一趋势更为明显:2000年世界平均消费率为772,2001、2002年分别上升到783和 796。世界投资率的变化也可以反衬出消费率上升的趋势。1990年以来,世界平均投资率已从24降至2002年的199,按照世界最终国内需求基本同步于GDP增长的趋势可以判断,此期间世界平均消费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

    5、。在14个代表性国家中,只有中国投资率呈不断提高趋势,澳大利亚、新西兰、尼日利亚、巴西和美国等5国基本稳定,而英国等其他8个国家均呈明显下降趋势。同样,储蓄率指标也可以反衬即期消费倾向和消费水平的变化趋势。世界平均储蓄率总体上同样在低走,2000年为228,2001、2002年分别降为217和204。二是居民消费增长快于政府消费。发达经济体在1986-1995年和1996-2005年期间,私人消费即居民消费年均增速比公共消费即政府消费分别高09和08个百分点。其中,美国居民消费增速更高于政府消费,即分别高14和18个百分点;欧盟居民消费增速也分别比政府消费高06和 04个百分点。只有日本在泡沫

    6、经济破灭以后,居民消费疲软,而政府为振兴经济极力扩大公共消费,导致政府消费年均增速分别高于居民消费01和13个百分点。发展中经济体总体上居民消费增速也快于政府消费。正是由于居民消费增速较快,其占GDP的比重即居民消费率稳中趋高,大多数经济体都达到较高水平,成为最终国内需求的主体或绝对主体。 三是消费率在人均GDP达到1000-3000美元阶段会有显著上升,此后基本趋于稳定。根据美国经济学家钱纳里等在发展的模式 1950-1970年中采用多国模型所给出的标准结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NP)不同水平时的消费变化呈动态分布。以1964年的美元来衡量,居民消费率在人均GNP低于100美元时(中值70美

    7、元)为最高,达到779,为贫困型高消费。此后,随着人均GNP提高到1000美元,居民消费率开始直线下降,累计下降162个百分点。但是,当人均GNP迈过1000美元门槛以后,居民消费率的图景出现了转折性变化,开始步入上升阶段。本文分析中大多采用GDP数据,由于人均GNP与人均GDP的数值差距不大,因此一般认为,消费率与人均GDP的关系与上述结论接近。通过对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实证考察,在人均GDP从1000美元通向3000美元左右的工业化中期阶段,通常都伴随居民消费率一定程度的攀升。比如,美国1942年人均GDP首次超过 1000美元,到1962年达到3144美元,20年间年均经济增长49,GDP总

    8、量相应从1618亿美元提高到5865亿美元,增长262倍;同期,人口增加51678万人。按照支出法核算,同期美国居民消费率从1942年的549提高到1960年的63,18年间提高了8个百分点,从占 GDP的一半多一举上升到接近23的水平。 四是当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以后,消费结构升级显著加快。根据钱纳里等的标准结构,在人均GNP超过1000美元以后,食品和衣着类等生存型消费比重下降,发展享受型消费比重迅速上升。代表居民食品、饮料、烟草等消费支出比重的恩格尔系数,从100美元以下时的532下降到1000美元时的284,降幅达248个百分点。在人均GNP达到1000美元以上(中值1500美元

    9、)时,恩格尔系数降幅趋缓,仅下降16个百分点。另据对17个主要国家、地区数据的分析,在人均GDP1000-3000美元阶段,恩格尔系数平均从41下降到32。其中衣着类消费小幅下降,平均下降 19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发展享受型消费总体上呈上升趋势。 五是东亚出口导向型经济体大多消费率偏低。多数东亚出口导向型经济体是明显的例外,其消费率居于较低水平,而且没有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增加而明显提高。据世界银行的统计,2003年韩国、香港地区、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的消费率与1985年各自的消费率相比,均有一定幅度下降,其中泰国和马来西亚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只有印尼和菲律宾消费率居较高水平,并总体呈上升趋势。

    10、日本尽管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消费率有明显上升,但在人均GDP处于 1000-3000美元阶段,消费率也不升反降。日本人均GDP从1965年的1071美元增至1973年的3372美元,年均增长15;但 1965-1973年,日本消费率却下降了5个百分点,居民消费率也同步下降了5个百分点。 消费率变化的国际比较 通过与国际平均水平和各国消费率的广泛比较,可以发现我国消费率居于世界较低水平,明显偏离了世界消费率变化的一般趋势和标准结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近20年我国最终消费与居民消费年均增速低于GDP年均增速,与此期间世界消费同步或略高于世界GDP增长的基本趋势相悖。据计算,19

    11、86-2004年,我国名义GDP年均增长1574,而最终消费和居民消费年均名义增长仅为1455和1448,最终消费和居民消费分别低于GDP年均增长119和126个百分点。考虑价格因素,1979-2004年最终消费实际增幅更低于GDP增幅24个百分点;进入20世纪 90年代后,消费增长低于GDP增长的幅度进一步扩大。 第二,我国消费率大大低于国际平均水平。与国际平均消费率高位稳定并趋于微升的趋势相比,国家统计局统计显示,我国消费率仅在 1978-1981年有一定幅度上升,即从621上升到675,居民消费率从488升至531;此后长期趋于下降,1997年最终消费率降至582,居民消费率降至465;

    12、2003、2004年最终消费率又进一步降至554和536,居民消费率则降至433和 419。与此同时,世界平均消费率却从2000年的772上升到2003年的79。与钱纳里等的标准结构中工业化中期阶段的消费率65相比,我国目前消费率也要低12个百分点。 第三,世界银行关于各大洲26个代表性国家的数据显示,1985-2003年间我国消费率不仅低于发达国家,而且也低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多数欧洲国家平均消费率在70-80之间,由于它们均属于高收入国家,其最终消费率的一般趋势是高位稳定或略有提高。比如,英国从1985年的 8071提高到2003年的8663,提高将近6个百分点。只有卢森堡是例外,其消费率

    13、从1985年的7793降到2003年的 6111,下降近17个百分点,从较高水平行列降到中低水平行列。北美洲三国都在高位稳定的基础上略有提高,其中同一时间美国和墨西哥的消费率分别提高235和81个百分点。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也都稳居高位并略有提升,2002年消费率分别达7847和7817。非洲的埃及和南非也是稳中趋升,2003年消费率分别达到8477和8143的高位。拉美的阿根廷、巴西、智利、秘鲁四国的平均消费率也分别在70-80之间,虽有一定波动,但始终稳定在高于70的水平。与上述国家相比,我国的消费率大约要低10-20个百分点。 第四,我国消费率在东亚出口导向型经济体中位列较低。200

    14、3年世界银行数据显示,我国内地最终消费支出在GDP中所占比重为5305,比日本的7443低21个百分点,比韩国、香港地区和泰国分别低15个百分点左右,比马来西亚低46个百分点,比新加坡低026个百分点。 第五,与印度相比消费率也有较大差距。印度同是人口大国,其消费率绝大多数年份一直稳定在77-78之间的较高水平,最低为1995年的7467,最高为1998年8031。而同一时期,我国平均水平不超过60,比印度低近20个百分点左右。 几点启示 世界各国消费率演变的一般趋势和标准结构反映了各国经济的普遍规律和要求。在如何对待和培育消费需求方面,世界各国各地区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我们从中可

    15、以吸取很多有益的启示: 第一,逐步提高消费率符合世界经济发展的一般趋势。我们应当遵循世界经济发展的规律,积极扩大消费需求,增加居民收入特别是工资性收入,优化消费的制度环境,使消费保持同步或略高于GDP的增长率,稳步提高消费率,使居民消费逐步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第二,东亚出口导向型经济体过于依赖外需和投资,其本身明显的脆弱性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发展。尽管东亚出口导向型经济体在一定历史阶段内,由于出口高增长和高投资率的支撑而实现了更快的经济增长,但亚洲 金融危机 的教训表明,单纯依赖高投资率,国内消费需求状况长期得不到改善,必然加重经济增长对国际市场的过度依赖,一旦国际金融市场出现风吹草动或

    16、出口下降,就有可能引发国内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乃至金融经济危机。美国近十年来人均GDP基本没有变化过,唯一变化的就是政府的财政赤字。因为他们是发达国家,就是经济增长乏力的意思。另外一方面他们为了提高生产效率淘汰工业,导致社会财富转移减少。我从几个观点来阐述下中国近十年GDP增长的决定因素:中国廉价劳动力资源广大 13亿人口 、中国矿产资源丰富利于开发利用、中国政府大利开放外商来华投资建厂积极有效、中国有效的货币改革推动全面金融发展、中国积极投入大量资金建设铁路,高铁,高速公路。中国以上30年的发展基本上是靠出口使中国富裕起来的。从人均来看 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人均GDP4000美圆,与日本、美国4万

    17、美圆的人均收入比还差相当远。中国30年33万亿的GDP成果7成多靠的是出口获得 ,而美国的GDP比重8成靠的是内需获得。未来20年,2010年-2030年中国的经济将从低赢利代工厂全面转向高科技产品行业发展,第三产业也是未来的主导,就是服务业,简单的说就是扩大内需要市场,增加民众消费。所以温总理为了全面发展中国提出扩内需,将是未来中国主要发展目标。中国在2010年的人均GDP大约是4300美元,可是这是税前价值。中国的各种税费大约是人均价值的35%,同样的欧美的人均税负大约是8%左右如荷兰,比利时等国家还要少一点。小日本就更少了大约在3%-5%要是富人有的可以达到15%,棒子们就更少了,中产阶

    18、级也只有3%左右,(韩国中产阶级大约年收入在10万美元以上)。 所以中国的第一穷在高举不下的税负。就以食品为例,一个在超市常见的面包或馒头,在中国就要缴纳多达15项税负,最高的面制食品增值税15%;在美国这类食品的生产和销售税负不足5%;而在韩国日本根本不用交税,国家为了稳定物价还要对多要依赖进口的食品进行补贴。 在中国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大有人在,在经济利益的推动下很多大学扩招增招特招,找来找去,也没看有几个是和的工作岗位的大学生毕业。各个学校之间为了防止好坏的学习的差异凸显,都多冠冕堂皇的实施什么军事化管理,不是封校就是晚上禁足之类的,比比皆是。看起来不可笑吗,都是20多岁的成年人竟然要向幼

    19、儿园一样的管理,让人不禁想是中国人比较金贵,还是中国人脑子都进水了。同样是大学欧美大学从来没有听说什么封校之类的纪律啊,相反人家的课程全要理论联系实际,在学习的相关课程以后要想毕业,还有进行一定数量的社会实践培训同样的考核也很严格。在韩国日本这种实践课程更是从小的幼儿园就开始进行,不论是小学大学都是一样的。这样更是凸显了中国各种学校把经济利益放在第一位想法,同时也扼杀了中国下一代的创造利。 所以中国的第二在不重视知识人才和创造力。就以中国的名人为例;搜狐总裁张朝阳,他可以说是中国有为青年的代表,可是他的成功也正是明确的证明了中国被抹杀的一代创造力,实际上的搜狐是张朝阳在美国进行注册的,公司的启

    20、动资金也不张朝阳的而是他在美国留学时联系的风险投资,所以搜狐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在中国经营赚钱的美国公司,公司的所有主要股东都是美国人。如果不是中国不重视这方面的投资,张朝阳为是要从美国联系投资啊!还有就是中国近几年的各种山寨产品更是凸显了中国对知识的轻蔑。 中国的第三穷是在政策被滥用上,这个之举一个例子,2008年中期国家上调股票投资的印花税,从1上调到3,为了防止造成股市大幅波动,同时也防止有人为逃避税负上涨提前退市,中国政府对印花税上调时间一直保密,最后在大家都认为风波已过的时候,在2008年5月31日0点0分0秒的进行股票网络系统升级,这样就保证了税费上调的平稳进行。 这之中中国政府在一夜

    21、之间,就收到大约九千万元的税金。可以说中国政府为了收税是无所不用其极啊!这个就是外国更没法比了。也许等我们民众什么时候有房住,有车开,有存款,那个时候就是发达国家了,我觉得需要一百年,因为这就是实情,发展需要民族团结奋进,现在的学生整天不学习,毕业不去奋斗,没有民族意识,真愁人啊。虽不至于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但至少我们也要为家族,自己奋斗,做一个有民族意识的人,中国经济任重而道远。2、中国与人均GDP一万美元国家和地区社会保障制度比较2.1、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或曰社会保险计划、社会保险制度)起源于19世纪八十年代俾斯麦执政时期的德国。 当时的德国,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由于

    22、种种原因,资本家和工人的矛盾已经激化到一触即发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铁血宰相俾斯麦被迫转向了软化工人与调和阶级对立的政策。在德皇威廉一世的支持下,帝国议会通过了法令,先后于1880年、1884年和1889年颁布了疾病保险法、工伤保险法和老年保险法三项法案。 其后,各资本主义国家陆续予以仿效。而社会保障制度真正全面建立和发展是在美国罗斯福总统实行新政时期。这与本世纪二十、三十年代经济大萧条,以及凯恩斯福利国家理论的诞生是分不开的。 1929年至1933年发源于美国的经济大萧条,持续时间长达5年之久,几乎席卷了所有资本主义国家。它对资产阶级传统的自由经济理论(认为市场具有完善的自我调节的机制,政府

    23、的财政应以收定支、平衡预算)和政策给予了极大的冲击。对此,凯恩斯从有效需求不足的理论出发,主张国家要扩大干预经济的能力,可以实行财政赤字政策,增加社会福利开支、降低利率,以提高有效需求。在三十年代,该主张由美国罗斯福总统首先采用。最初,其主要侧重于兴办公共工程和实行失业救济。1934年,罗斯福任命了一个经济保障委员会,并责成该机构起草一个综合的标准福利立法草案社会保障法案。它在世界上第一次正式使用了社会保障一词(Social Security,或译作社会安全),也是西方世界第一个相对比较完整的社会保障制度。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处于经济恢复时期,在凯氏理论的影响下,一大批学者和

    24、专家提出了重振计划。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著名的贝费里奇计划,即英国伦敦学院院长和劳工介绍所所长贝费里奇的社会保障计划和国民健康服务法等,由此构成了英国战后的社会保障体系。1948年,英国首相艾德里公开宣称英国已建成福利国家2。 而后,在西方经济恢复和高速发展(经济年增长速度为5)的条件下,西欧各国均纷纷开始向福利国家迈进。瑞典后来居上,以其完整的社会保障与综合福利项目,取得了福利国家典型的称号。 由此可见,西方发达国家实行的社会保障体系,在本质上是由政府主导实施的综合福利项目体系。它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和雇主,具体实施主要依赖于政府立法与制定标准,由第三方代理行使各种保障资金的行政配给。这也就是

    25、说,无论从社会保障的理论基础到实施方式,它均完全不同于现代保险业;且其组织和运行方式与险费测算等技术的发展并无密切关联。因而,美国社会保险署对社会保障制度的解释为根据政府法规而建立的项目,其以现金支付的形式(收入保障)或提供服务的形式(如住院、治疗、医疗保健等,称为实物补助),对受保人及其家属因老年、疾病、死亡、工伤、生育、失业等造成的收入损失,至少提供一部分补偿。这类项目的基金主要来源于政府和雇主,且多呈强制性。就此而论,西方学者认为:社会保险,尤其是健康保险一词并不准确,这是有道理的2.2、中国社会保障体制的主要内容 社会保障体制 一社会保障体制定义:是在政府的管理之下,按照一定的法律和规

    26、定,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以社会保障基金为依托,为保障人民生活而提供物质帮助和服务的社会安全制度。 社会保障体制是以国家为主体,一句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对公民在暂时或者永久性失去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生活发生困难时给于物质帮助,保障居民的最基本生活需要,它的意义并不是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共产主义社会的特点,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也施行社会保障,不是为了共同富裕,只是为了安定社会,缓解资本主义矛盾)。 二社会保障体制内容: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优抚安置,社会互助等.其中社会保险是最重要的部分. 三社会保障体制意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保障体制在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安全方面发

    27、挥着特有作用 1、它能弥补市场分配存在的不足,维护社会收入分配的相对公平.对缓解社会矛盾,协调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稳定,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2、它能解除劳动者的后顾之忧,为他们创造安心工作的心理环境. 3、只有建立健全同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才能促进我国的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才能保证社会的稳定.4、有利于扩大内需经济发展就业扩大收入增加扩大内需的良性循环2.3、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总体思考从逻辑上讲,任何制度的建立都应当先设计再建设,至少在建设之前应该有一个框架性的思路。但是,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在原有设计被明显放弃的情况下,却始终缺乏长远性的总体考虑。在一定程度上,对整

    28、个中国社会保障制度进行宏观审视,已经成为当前中国社会政策的当务之急。2.3.1、存在问题与原因分析简单观照,近十几年尤其是明确提出经济体制转型任务之后的十年,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整体设计曾经出现过一个比较明显的变化过程。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第一次就新时期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构成进行了阐述,指出: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互助和个人储蓄积累。以后1995年、1996年中共中央和全国人大关于经济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文件中,又重申了这样的观点。但是,1998年开始,随着劳动和社会保障

    29、部的组建,官方文献中“社会保障”一词的内涵和外延均发生了很大变化,过去“六部分”的说法不仅再也没有在官方文件中出现,实际上被完全放弃,而且代之以“要使社会保险制度、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相互衔接、相互补充,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见中发199810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做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的通知)的提法,以后又进一步演化为“三条保障线”的说法。由于“三条保障线”被认为只是“目前条件下有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还不是社会保障制度的全部,官方文件中又再也没有就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的构成发表过任何论述,所以,关于整个中国特色社会

    30、保障制度的总体框架问题,便被悬置起来。由于关于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总体框架这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被长期悬置,目前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实践中,已经出现了一些明显的问题。这些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是:一、概念使用和某些提法相当混乱,不少保障项目定性不清、目标不准,没有具体的实施步骤。比如,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社会保险内涵交叉,经常混用;“三无”对象和“五保”供养实质是社会救助却名之为社会福利;住房救助在实践中演变成部分人新的社会福利;社会保险的福利色彩十分浓厚;发行彩票被定义为弥补政府财政不足的重要手段;有人提出社会福利产业化、老龄事业产业化口号等等。二、部门之间、制度之间、上下级之间缺乏沟通、缺乏协调

    31、,导致整个社会保障制度层次性不强,支离破碎,甚至出现某项保障制度受重视的程度随着不同社会群体政治呼声的大小、部门势力的大小或者某领导人个人影响的大小而发生变化的情况。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三、非制度化特征十分明显。集中表现在:法制化水平不高,即使已有法规也严重缺乏执法力度,保障制度难以落实;有些保障项目中政府、社会、家庭、个人责任不清,保障效果难以到位;政府职能错位,不同部门、不同层次的政府责任不明确,同时出现越位和缺位现象;资金筹措不规范,对地方财政的社会保障出资缺乏有效监督;发动社会力量不充分与过分依赖社会力量的情况并存。同时,整个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具有明显的应急特征,突出表现为头痛医头脚痛医

    32、脚,比如在解决下岗职工、退役军人的问题上,在解决拖欠公务人员工资的问题上等等。四、整个社会保障制度存在明显的结构性缺陷。比如所谓社会保障只覆盖城市而不包括农村,社会救助制度未得到足够重视,社会保险保障水平过高而保险层次单一,职业福利未纳入政府视野,家庭福利制度付诸阙如,社区保障作用被过分夸大,等等。五、社会保障工作的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突出表现为没有形成一支从研究到操作的专业化队伍。不少保障项目的立法缺乏研究成果的铺垫,很多新的措施缺少前期论证(如时间储蓄制度、志愿者制度),对现有政策法规实行情况的评估难以进行,社会工作职称体系难以建立,大学社会保障专业、学科设置不尽合理,等等。简要分析造成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缺乏总体设计和框架性关照的原因,大致有以下三点:首先,各有关方面对社会保障制度重要性的认识尚未达到应有的高度。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根源在于对效率优先、兼顾


    注意事项

    本文(中国与人均GDP一万美元国家和地区社会保障制度比较研究.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