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学年福建省永安一中德化一中漳平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1.docx

    • 资源ID:7347143       资源大小:349.04K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学年福建省永安一中德化一中漳平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1.docx

    1、学年福建省永安一中德化一中漳平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1“德化一中、永安一中、漳平一中”三校联考20172018学年上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二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本试卷分第卷和第卷两部分第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儒家崇尚知仁行义的谦谦“君子”;墨家推崇分人以财、助人以力的“兼士”;法家则以循名责实、公正无私的“铁腕”实行者为道德极峰。这说明先秦士子A. 提倡政治参与意识B. 注重个人道德修养C. 主张规范伦理道德D. 讲究胸怀宽容博大【答案】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兼士”、道德极峰等均强调了人道德修养。2. 有战国时期

    2、思想家认为:“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这位思想家是A. 孔子B. 孟子C. 庄子D. 王阳明【答案】B【解析】题干的意思是人不用学习就能的,是良能;不用思考就知道的, 是良知。结合所学可知是孟子的性本善,故本题答案选B项;其他思想家没有材料中体现的思想,排除。点睛:孟子的主张主要有性本善,仁政,民贵君轻等;复习诸子百家思想,要注意总结儒墨道法在治国方面、个人修养和哲学认识方面的主张,从人性认识、治国理念共通、价值观等角度比较共通和相反之处。3. 吕思勉先生说:“大同时代的境界,永存于人类记忆之中。不但孔子,即先秦诸子,亦无不如此。”如孔子主张“克已复礼”,老子幻想

    3、回到“小国寡民”的社会去,墨子主张“兼爱”思想。先秦诸子回归三代的复古情绪,主要反映了A. 先秦诸子开历史倒车的落后思想B. 社会的进步与付出的代价之间的矛盾C. 社会变革是历史发展的潮流D. 先秦诸子学说的多样性,复杂性【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先秦时期诸子思想是当时社会变革在思想领域的变革,不是历史的倒退,故A项错误;材料中“克已复礼”,老子幻想回到“小国寡民”的社会去,墨子主张“兼爱”思想。先秦诸子回归三代的复古情绪,充分说明当时社会进步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故B项正确;社会变革是历史发展的潮流不是材料中反映的主旨,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先秦诸子思想复古性,不是复杂性,故D项错误。考点:中国

    4、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诸子百家思想【名师点睛】诸子百家思想中相互对立的观点(1)治国上,儒家主张“仁政”,反对严刑峻法;法家主张法制,强调严刑峻法。(2)在人性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荀子主张“性本恶”。(3)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荀子主张“制天命”,人定胜天;庄子主张“顺自然”。(4)在人生态度上,儒家主张积极入世,强调社会责任;道家主张“逍遥”的人生态度,主张避世,强调“超脱”。4. 董仲舒主张:“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足以贼民者,天夺之。”对此解释正确的是A. 皇帝有时要依天行事B. 天意与人事没有联系C. 皇帝的权力来自人民D. 儒家试图用天来约束皇

    5、权【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中的“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可以看出董仲舒将儒家的德治上升到天命的高度,督促统治者要施行德治。故选D。A依天行事,说法绝对;B明显错误,不符合题意;C与材料中君权神授思想不符合。5. 据汉书百官公卿表载,西汉自宣、元以后,任职丞相者共18人,其中就有14人以明习经学起家。上述现象A. 是“独尊儒术”的结果B. 表明经学已成为统治思想C. 说明丞相素质得到了提升D. 有助于广大平民参与政治【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汉代丞相大多是儒生,这是西汉武帝实行的“独尊儒术”的结果,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丞相的身份,而不是反映儒学已成为正

    6、统思想,排除B。丞相素质得到提升表述过于片面,与材料主旨强调汉代丞相大多是儒生不符,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有助于广大平民参与政治,而是强调汉代丞相大多是儒生,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A。点睛:抓住材料关键信息“西汉自宣、元以后,任职丞相者共18人,其中就有14人以明习经学起家”,运用所学知识逐一分析选项即可知道答案。6. 陆九渊强调发明本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藐视一切权威,王守仁讲求理于心,主张“心即理也”,这说明陆王心学A. 反对儒家思想对人的束缚B. 否定儒家经典的权威地位C. 强调自身的修习与领悟D. 主张自由阐释儒家经典【答案】C【解析】心学都是从内心进行反省,达到

    7、良知,故C正确;A中束缚不符合心学思想特点;B中否定不符合事实;D中自有阐释错误。7. 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父亲让仆人转告贾府私塾老师说:“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A. 孔子权威地位动摇B. 理学居于统治地位C. 科举制没落D. 反映宋代现实生活【答案】B【解析】明清时期,理学居于统治地位,从题干中“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的信息可以看出,“四书”更受重视,故B项正确;明清时期,儒学仍是官方的正统思想,孔子的权威地位不可能动摇,A项错误;C项在题干信息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红楼梦是清代小说,它揭示了专制王朝

    8、和封建社会走向败落的必然历史命运,是资本主义萌芽的曲折反映,不是反映宋代生活,故D项错误。点睛:宋明理学重视主观意志的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品格起了积极作用。宋明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8. 北宋的词家,前期如晏殊、欧阳修、张先、柳永等全都是南人,后期的苏轼、黄庭坚、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也多数生长于江南或其周边。对此现象合理的解释是A. 北宋时期开始出现文化中心南移B. 南方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文化兴盛C. 北宋时期出现学术中心南移趋势D. 宋词具有南方文学的地域性特征【答案】

    9、D【解析】材料表明宋代文化中心实现了南移,故“开始”表述不当,排除A;由于我国是在宋代实现经济重心的南移,南方经济的发展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但材料只涉及文化的部分方面,排除B;C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表明词具有南方文学的地域性特征,故选D。9. 一些本草书中曾记载服食“金丹”可以长生不老;服食黄连、芫花等可以成仙不死。李时珍严肃地批评说这是“方士谬言”大豆,古方称之能解百毒,但临床用之如何,并不十分清楚,李氏意欲通过自己的试验,判断其是否能解百毒。于是他先用大豆解毒,但“每试之大不然”,说明大豆解毒功能不确切,后来加入甘草,结果“其验乃奇”。这说明李时珍A. 专注于中药药物的研究B

    10、. 证实大豆能够解毒C. 纠正了前人的错误说法D. 注重经验的积累【答案】C【解析】“批评说这是“方士谬言”“大豆解毒功能不确切,后来加入甘草,结果“其验乃奇”说明李时珍字啊本草纲目中纠正了前人在医药方面的一些错误,故C正确;其他说法不符合题意,排除。10. 春秋战国时期,采用了杠杆原理的桔槔得到了普遍应用。隋唐时期,人们发明了类似于不倒翁的行酒令的工具,俗称“酒胡子”。明代利用声音反射原理建造了天坛“回音壁”。(如下图所示)这些现象反映了A. 中国古代科技发明主要应用于生产B.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呈现多样性C. 明代科技更加注重总结D.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偏离了正确方向【答案】B【解析】“酒胡子

    11、”利用的是杠杆原理,“回音壁”利用反射原理,体现出古代科技运用生活和建筑等方面,说明古代科技使用和发展呈现出多元性特点,故B正确;A材料中没有体现,并不是主要;C中经验总结不符合题意;中偏离方向不符合事实。11. 上海师范大学萧功秦教授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的意识。其中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指的是A. 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的意识B. 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C. 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的主张D. 辛亥革命的民主共和思想【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和所

    12、学知识可知是地主阶级抵抗派代表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主张通过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打败西方侵略者,B正确;明末清初依然没有摆脱传统的思想,A项错误;洋务运动仅仅学习西方的器物,没有涉及思想,C项错误;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应该是思想方面,“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说明并不是辛亥革命民主共和的思想,D项错误。所以选B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的潮流向西方学习魏源的主张12. 五四运动后期,李大钊指出:“大凡一个主义,都有理想与实用两个方面”,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本国的具体问题的解决“有不能十分分离的关系”。材料表明A.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具有实用性B. 李大

    13、创重视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理论体系C. 马克思主义已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D. 李人钊迈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步【答案】A【解析】从材料“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本国的具体问题的解决“有不能十分分离的关系”中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具有实用性,故A项正确,B项与材料相反;C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出。13. 五四运动前三天,美国哲学家杜威来华讲学,一待就是两年。1920年英国哲学家罗素来华讲学,停留一年。1922年德国哲学家杜里舒来华讲学,停留数月。1924年印度文豪泰戈尔应邀访华,停留一个多月。这些现象反映出A. 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B. 新文化运动的发展C. 哲学教育受到国人重视D. 中国政治

    14、领域的巨变【答案】B【解析】从五四运动之后来华人士数量来看,新文化运动起到了明显的发展,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错误,这些外国人士与马克思主义无关;C选项错误,泰戈尔是文学巨匠,与哲学无关;D选项错误,材料表现的是文化领域。14. 1916年,陈独秀在新年报上写到:“立宪政治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多数国民之自动,惟日仰望善良政府、贤人政府,其卑屈陋劣与奴隶之希冀主恩、小民之希冀圣君贤相施行仁政无以异也。”其主要意图是A. 启发国民的现代政治意识B. 宣传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C. 抨击袁世凯复辟帝制行为D. 反对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立宪政治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多数

    15、国民之自动”,说明陈独秀认为应该培养公民的政治意识。故答案为A项。陈独秀此时尚未宣传马克思主义学说,抨击袁世凯复辟帝制和反对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与材料反映出的主题不符,排除BCD项。15. 某学者指出:1850年到1899年,中国人翻译的自然科学尤其是应用科学方面的著作在数量上超过翻译社会科学和古典文学方面的著作。比例为4:1;1902年到1904年,后者以2:1的比例超过了前者1912年到1940年,后者比前者多两倍。这一现象折射出近代中国A. 社会科学逐渐衰落B. 由表及里、逐步深入地学习西方C. 科技发展举步维艰D. 没有找到适合国情的近代化模式【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自然科学”、“应

    16、用科学”到“社会科学”说明近代国人向西方学习是一个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的历程,即由表及里、逐步深入的过程,故B项正确。材料显示是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故A项错误;科技发展在材料中没有提及,故C项错误;中国人向西方学习,最终找到一条适合中国革命模式的道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故D项错误。 【点睛】近代前期向西方学习为主线的思想解放潮流近代前期,中国思想界的主流是向西方学习。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师夷长技”,处于“器物层面”;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仿行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制度,处于“制度层面”;资产阶级激进派则掀起新文化运动,主张学习西

    17、方的思想文化,处于“思想层面”。“向西方学习”屡次碰壁,先进的中国人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走社会主义道路。16.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他的)民族主义里,有德意纳粹与法西斯精神之优点,而无其缺失。民生主义里,有苏俄共产政权向往之长处,而无其偏病。民权主义又把英美政党代议制度之理论,释回增美。”在钱穆看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A. 是一个西方思想的大杂烩B. 中国传统政治与西方政治的完美结合C. 是合乎世界政治新潮流的D. 脱离中国传统政治,全盘西化的产物【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是强调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吸取了合乎世界政治新潮流的精华

    18、部分,是是合乎世界政治新潮流的,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更多的还是中国国情的产物而不是西方思想的大杂烩,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强调传统政治,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更多的还是中国国情的产物而不是全盘西化的产物,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的评价17. 最近几个月,中央政治局听了中央工业、农业、运输业、商业、财政等三十四个部门的工作汇报,从中看到一些有关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的问题。提出这十个问题,都是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19、。”这段论述出自A.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B. 论十大关系C. 新民主主义论D. 论人民民主专政【答案】B【解析】由“中央政治局听了中央工业、农业、运输业、商业、财政等三十四个部门的工作汇报,从中看到一些有关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的问题”“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有关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论述,故本题答案选B项;A项是国民大革命时期的;C项是延安时期的;D项是关于政治建设方面的。18. 1920年9月,上海劳动界刊登的一个工人的宣言中写道:“将来的社会,要使它变个工人的社会;将来的中国,要使它变个工人的中国;将来的世界,要使它变个工人的世界。”该材

    20、料主要反映了A. 上海已成为中国工人运动的中心B. 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工人运动的影响C. 中国工人阶级即将登上政治舞台D. 中国工人阶级认清了中国社会的性质【答案】B【解析】材料“1920年9月”“将来的中国,要使它变个工人的中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工人运动的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故B项正确;1919年五四运动,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上海就已经成为工人运动的中心,故AC项错误;D项错误,中共二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的国情。点睛:解题的关键是“1920年9月”这个时间点。19. 1985年5月,国家科委向国务院提出了“关于抓一批短、平、快科技项目促进地方经济振兴”的请示,在请示中引用了中国

    21、的一句谚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星火计划”由此诞生。“星火计划”的寓意为科技的星星之火,必将燃遍中国的农村大地。该计划的提出是为了A. 适应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目标B. 改变农村经济建设粗放式经营的状况C. 推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D. 配合“科教兴国”战略的全面实施【答案】B【解析】“科技的星星之火,必将燃遍中国的农村大地”说明该计划有利于改进当时农村经济粗放型特点,故B正确;A不符合现代化战略思想特点;C属于1992年以后;D是1995年以后。20. 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对应正确的是史实结论A“司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大航海时代B京张铁路通车标志着中国第一条铁路建成C

    22、“南优2号”育种成功有助于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D物种起源发表标志着人类进入科学时代A. AB. BC. CD. D【答案】C【解析】进入大航海时代是指南针使用,故A错误;中国第一条铁路是唐胥铁路,故B错误;物种起源发表标志着生物科学新时代,故D错误,本题选择C正确。21. 在1958年夏天,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研究所提出把蛋白质人工合成作为重点研究项目,在上海和北京的几次科技展览会上,党中央和上海市委都希望他们加速实现该项目,在研究所内部,青年同志也要求项目提前并确定具体合成对象(1965年最终合成)据此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 冒进的风气助推了科技发展B. 科学大跃进在全国掀起高潮C. 新中国的科

    23、研力量主要是青年D. 大跃进时政府加大了科研投入【答案】A【解析】解题时需要紧扣“1958年”“加速实现该项目”“青年同志也要求项目提前并确定具体合成对象”科学领域存在大跃进的风气,再 “结合1965年最终合成”说明了推动了科技的发展,故A项正确;材料中仅是涉及到上海、北京,无法说明在全国掀起高潮,故B项排除;材料中仅是阐释青年的要求,并不能说明其实主要的科研力量,故C项排除;材料中无“政府加大投入”的表述,故D项排除。22. “古代世界相隔很远的地区,在大约同一时候都开展着高度的哲学活动。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这段话旨在强调中

    24、国与希腊A. 哲学水平有高有低B. 各自在孤立地发展C. 发展道路存在差异D. 历史发展的相似性【答案】D【解析】和古希腊哲学家同一个时期的是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此时我国哲学家研究的是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关系,儒道思想即能体现这一点。说明历史相似性,故选D。A中有高有低显然不符合事实;B中孤立发展错误;C中差异不符合材料主旨。23. 文艺复兴思想家主张人追求财富和现世的幸福,启蒙思想家考虑“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从中可以看出启蒙思想家思考的问题与文艺复兴时期相比,突出强调了A. 构建民权政府B. 批判神权统治C. 鼓吹人性解放D.

    25、主张平等自由【答案】A【解析】从材料分析,启蒙思想家思考的问题与文艺复兴时期相比,突出强调了构建理性王国来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故A项符合题意。B、C项是共同点,不符合题意,可排除;D项是不同点,但与题干材料无关,不符合题意,可排除。24. 有学者认为,王阳明心学对朱子理学的改造正如在西方马丁路德对基督教神学的改造具有同等的价值与地位,称其为“中国的马丁路德”。主要是因为二人A. 都重视个人的主体作用B. 都反对教权对人们的束缚C. 都打破了正统思想的权威D. 都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题干材料“王阳明心学对朱子理学的改造正如在西方马丁路德对基督教神学的改造具有同

    26、等的价值与地位”反映了王阳明主张心外无物,马丁路德主张信仰上帝即可得救,二人的相同点在于都重视个人的主体作用,故A项正确。王阳明没有反对教权的思想,故B项错误。王阳明心学对朱子理学的改造没有打破正统思想的权威,故C项错误。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只符合马丁路德,故D项排除。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王阳明思想;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宗教改革25. 在14世纪,许多对古代罗马文化有浓厚兴趣的博学学者定居于意大利的富裕城市中,这些城市的统治者和豪商巨贾,对来自各方的诗人、学者、艺术家,竟相延纳,加以庇护,给他们提供多方面的帮助:优越的创作机会及条件,高层的社会交往以

    27、及对作品的推许等。这说明A. 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出现在意大利B. 意大利反对基督教禁锢人性C. 文艺复兴源于意大利有上层支持D. 意大利有着独特的文化环境【答案】C【解析】A选项说法过于绝对,无法从材料得出这一结论;B选项材料没有体现,故排除;C选项说法正确,从材料中统治者的行为就可以看出;D选项不是材料主要体现的内容,故排除。26. 14世纪中叶,欧洲爆发“黑死病”大瘟疫,当时整个英国有四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人遇难,整个欧洲大的有2500万人死亡。人们开始公开讨论瘟疫的根源。曼彻斯特的大主教威廉姆斯埃丁顿给他的教士们写了一封信:“人类的纵欲是多么可怕如今它变本加厉,这理所当然地要激起神的愤怒。这

    28、场灾难就是神明对人类这众多罪恶的惩罚。”宣称“黑死病”是上帝在惩罚人类罪恶的大主教埃丁顿,不久也染黑死病身亡。这可能会在民众中产生促进历史发展的积极影响是A. 恐俱绝望,万念俱灰B. 质疑宗教,祟尚科学C. 推崇理性,反对教会D. 逃离欧洲,寻求出路【答案】B【解析】“恐俱绝望,万念俱灰”“逃离欧洲,寻求出路”不属于促进历史发展的积极影响,排除AD;由“宣称黑死病是上帝在惩罚人类最恶的大主教埃丁顿,不久也染黑死病身亡”,大主教也不能摆脱“黑死病”,使人们怀疑宗教的说教,进而祟尚科学,故B正确;启蒙运动“推崇理性,反对教会” ,C时间不符合题意。27. 艺术家们通过健康的理性和强烈的道德感,对希

    29、腊罗马文物中代表着高尚美德的形象加以复原并改造,由此而试图改造世界。在某些历史学家看来,这正反映着18世纪末启蒙运动的理想已达到最高境界。这种创作A. 是文艺复兴时期文艺的典型特点B. 说明恢复古代民主是启蒙运动的目标C. 反映了西方积极进取的时代精神D. 说明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相辅相成【答案】C【解析】“理性和强烈的道德感”“试图改造世界”与启蒙运动思想家主张相符,该思想蕴含着积极向上的精神,故C正确;A与材料中启蒙运动思想不符合;B说法不符合启蒙运的目标;D中相辅相成不符合事实。点睛:文艺复兴强调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宗教改革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人文主义得到

    30、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启蒙运动以理性为武器,反对专制、教权和封建特权,倡导科学、自由和平等,为资本主义社会勾画了蓝图,促使近代人文精神发展到高峰阶段,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28. 下表列出了19、20世纪之交,物理学上有重大意义的实验发现年代人物贡献年代人物贡献1895伦琴发现X射线1900维拉德GAMMA射线1897汤姆发现电子1901考夫曼电子的质量随速度增加1898居里夫妇发现钋和镭1902勒那德光电效应基本规律这些发现A. 弥补经典力学在认识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方面的不足B. 宣告了量子论这一现代物理理论的诞生C. 从根本上动摇了牛顿创立的经典力学D. 促使人们冲破原有物理学理论

    31、的框架【答案】D【解析】这些发现与经典理论之间的矛盾,迫使人们冲破原有理论的框架,摆脱经典理论的束缚,在微观理论方面探索新的规律,建立新的理论,故D正确;材料没有宏观世界的发现,排除A;1900年普朗克首先提出量子概念,量子论诞生,B错误;这些发现量子论适用于研究微观世界的物理现象,并没有根本上动摇了牛顿经典力学,C错误。29. 1860年,斯旺制成了一个碳丝电灯,遗憾的是他未能获得使碳丝保持长时间工作的良好真空环境,直到1878年,英国的真空技术发展到合乎需要的程度,他才发明在真空下用碳丝通电的灯泡,并且获得英国专利。上述史实告诉我们A. 技术成熟是科学发明的重要条件B. 专利保护对发明创新必不可少C. 真正伟大的发明必须走人百姓家D. 斯旺才是电灯泡真正的发明者【答案】A【解析】“遗憾的是他未能获得使碳丝保持长时间工作的良好真空环境”“直


    注意事项

    本文(学年福建省永安一中德化一中漳平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1.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