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黄金卷04高考地理卷新高考专用解析版Word格式.docx

    • 资源ID:7336012       资源大小:949.30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黄金卷04高考地理卷新高考专用解析版Word格式.docx

    1、1山东7.74%6青海5.81%2江苏7.57%7新疆(含兵团)5.74%3河北7.11%8河南5.45%4浙江6.66%9内蒙古5.27%5安徽6.22%10山西5.26%4材料信息反映我国光伏发电的现状是 A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区 B光伏发电装机量趋于停滞C发电成本居高不下 D分布式光伏发电发展较快5与集中式光伏发电相比,分布式光伏发电的优点有 受地域限制小 电能在传输过程中的损耗小 受配电系统影响小 发电量大A B C D6新疆、青海、内蒙古分布式光伏发电量全国占比低,其主要原因是 A技术水平低 B太阳能资源匮乏C地广人稀 D缺乏工业生产用电【答案】4D 5A 6C【解析】4根据材料信息,我

    2、国光伏发电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A错误;根据材料信息,“截至2019年6月底,全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18559万千瓦时,同比增长20%”,B错误;随着科技的发展,发电成本降低,C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分布式光伏发电装机同比增长31%”,D正确。所以选D。5分布式光伏发电装机在用户场地附近建设,受地域限制小,正确;大型集中式光伏电站需要远距离输电,输电损耗大,分布式光伏发电,直接上电网,损耗小,正确;根据材料信息“在配电系统平衡调节为特征的光伏发电设施”,所以分布式光伏发电受配电系统影响大,错误;与集中式光伏发电相比,分布式光伏发电发电量小,错误。所以选A。6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但是人

    3、口稀少,一般发展集中式光伏发电,并向东部输送,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 巴塔哥尼亚山脉(下图)的山体特征与末次冰期冰川运动密切相关。与南部相比,该山脉北部山体表面较破碎、山峰海拔较低。研究表明,极寒天气会使冰川冰冻结于岩床上,保护岩床免遭冰川侵蚀。据此完成7-8题。7造成巴塔哥尼亚山脉山体特征南北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末次冰期南部冰川 A分布范围较广 B表面反射率较低C底部温度较低 D下滑的速度较快8巴塔哥尼亚山脉南部山体宽直而其西侧海岸线却破碎曲折。巴塔哥尼亚山脉南部西侧海岸线破碎曲折的原因主要是 河流侵蚀作用强 沿岸风浪强劲 地壳运动较活跃 沿岸浮冰较多A B C D【答案】7C 8B【解

    4、析】7冰川侵蚀是指冰川冰运动过程中对岩床的刨蚀,其侵蚀程度受冰川底部运动的直接影响,与冰川表层关系不大。根据材料“山体特征与末次冰期冰川运动密切相关”,可知巴塔哥尼亚山脉山体特征的南北差异与冰川分布范围、表明反射率无关,故A、B项错误;与北部相比,南部地区纬度较高,气温较低,由于“极寒天气会使冰川冰冻结于岩床上”,故南部的冰川冰更易冻结岩床上,“保护岩床免遭冰川侵蚀”,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下滑的速度”主要取决于高差引起的坡度差异,南部山峰海拔较高,冰川下滑速度较快,但由于“保护岩床免遭冰川侵蚀”使其山体表面破碎程度较低,故D项与题意不符。故选C。8巴塔哥尼亚山脉南部西侧地处盛行西风的迎风一

    5、侧,风浪强劲,海水运动对海岸的侵蚀作用强,使海岸线破碎曲折;此外,该地地处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进一步加剧了海岸线的破碎程度,正确。沿岸地区河流较少,侵蚀作用不明显;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度较高,浮冰较少。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太阳落下地平线并不完全代表夜晚来临。天文学意义上的夜晚,是从太阳落到地平线以下18开始计算的,此时太阳的暮光消失,夜晚真正来临,这才是开始观测星空的正确时间。近年来,青海省冷湖镇附近的赛什腾山成为天文爱好者观测星空的理想之地。下图为冷湖镇及周边区域地图。据此完成9-11题。9太阳落下地平线,并没有真正进入夜晚,其主要原因是 A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 B大气对地面的

    6、保温作用C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 D由地球自转运动引起的10春分日,天文爱好者到赛什腾山观测星空的开始时间,不应早于北京时间 A18:00 B19:12 C21:00 D22:4811与藏北高原无人区相比,赛什腾山成为天文爱好者观测星空理想之地的主要优势是 A夜间云量更少 B无城镇光污染C大气透明度更高 D交通较便利【答案】9A 10C 11D【解析】9由于地球有大气层,太阳落下地平线以后,仍有一部分太阳光线被空气分子向四面八方散射,使天空仍然亮着,A项正确。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主要表现在昼夜温差上,B项错误。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发射作用,需要在太阳还没落到地平线上,C项错误。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

    7、交替,太阳的东升西落的现象,D项错误。故选A。10根据题意,要完全进入夜晚,需要等到太阳落到地平线以下18,即要在日落后1小时12分左右,又因为春分日冷湖镇(93E)日落的地方时为18时,由此算出赛腾山观测星空的开始时间为19时12分,可推算出此时北京时间(120E的地方时)约为21时,C项正确,ABD项错误。11本题要求与藏北高原相比,藏北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夜间云量少,人口稀少,无城镇光污染并且大气透明度较高,所以赛什腾山比藏北高原不具有这些优势,ABC项错误。从图中的信息,赛什腾山铁路、公路连接,交通较为便利,D项正确。故选D。秋刀鱼属于冷水洄游性鱼类,对海水温度极为敏感,适温范围为1

    8、024。在北太平洋,秋刀鱼的洄游路线很长,时间跨度也很大。下图为北太平洋秋刀鱼洄游路线示意图,完成12-13题。12日本沿岸秋刀鱼渔场主要分布在 A寒、暖流交汇区 B暖流后万附近C有上升流的区域 D寒流前锋附近13秋刀鱼洄游的时间和区域匹配吻合的是 A春季索饵场 B夏季公海渔场C秋季产卵场 D冬季日本沿岸渔场【答案】12D 13B【解析】12亲潮属于寒流,黑潮属于暖流,因此日本沿岸秋刀鱼渔场是寒、暖流交汇形成的,但由于秋刀鱼属于冷水性鱼类,读图可知其主要分布在亲潮前锋附近的冷水区域,故选D。13由于秋刀鱼属于冷水性鱼类,对海水温度极为敏感,它会随着海水温度季节变化而发生洄游,根据图中纬度差异可

    9、推知,夏季洄游到索饵场,冬季洄游到产卵场,秋季形成日本沿海渔场,夏季形成公海渔场,故选B。巨大的地面温差造成高空水平气压梯度力大,从而使得上层空气快速流动,称为急流。急流可以驱动近地面天气系统的移动。温带急流位于高层中纬西风带,其位置和强度随季节变化而变化,而且其移动路径越弯曲,大气运动越强烈。下图示意某时段北美温带急流。据此完成14-16题。14与夏季相比,冬季北美大陆温带急流 A位置偏北 风速偏大 B位置偏北 风速偏小C位置偏南 风速偏大 D位置偏南 风速偏小15图中温带急流的路径由蜿蜒波动发展为平直移动,往往象征着 A台风形成 B寒潮结束 C沙尘肆虐 D对流加剧16现代商用飞机可利用温带

    10、急流加速,适宜利用温带急流加速的航线是 A北京飞往乌鲁木齐 B香港飞往堪培拉C东京飞往莫斯科 D旧金山飞往纽约【答案】14C 15B 16D【解析】14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气压带风带也会发生季节移动,温带急流也会随着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而移动,与夏季相比,北半球冬季时全球气压带风带的位置整体南移,温带急流位置也应偏南,北半球冬季温带地区地面温差较大,根据材料可知高空气压梯度较大,温带急流风速也应偏大,故C正确。15结合图示100hPa等高线的分布可知I处高空为低压中心,此处I处近地面应为高压中心,受高空温带急流的推进,高空低压中心会向东南方向移动,进而促使近地面高压系统向东南方向移动,该天气

    11、系统自高纬向低纬地区移动,易导致甲地寒潮爆发,故B正确。16温带急流大致流向为自西向东,适宜利用温带急流加速的航线是旧金山飞往纽约,故D正确,北京飞往乌鲁木齐,东京飞往莫斯科,都是飞机向西北飞,香港飞往堪培拉,飞机自北向南飞,都不适宜利用温带急流加速,故ABC错。二、非选择题:共52分。第1719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022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42分。17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题目。(14分)科雷马河是西伯利亚东北部重要的河流(如下图)。西伯利亚东北部的冻土层深厚,河流的曲流形态高度发育。科雷马河每年9月底到翌年5月中旬封冻,下游每年6、7月经常泛滥

    12、。科雷马河的定期渡轮很少,由河口切尔斯基开到南部苏苏曼的客船一年仅一趟,可见当地生活的闭塞(1)请指出科雷马河自南向北依次流经的水平自然带类型。(2分)(2)分析科雷马河下游每年6、7月经常泛滥的原因。(4分)(3)分析冻土对科雷马河中下游曲流形成所起的作用。(4)分析由切尔斯基到苏苏曼的客船一年仅一趟的主要原因。【答案】(1)亚寒带针叶林带、苔原带。(2)每年6、7月气温回升,大量地表积雪融水补给河流;河道弯曲,排水不畅;下游多沼泽,地势低平,泄洪速度慢;上游解冻早,大量流冰壅塞河道形成凌汛,导致河水大面积泛滥。(3)河床之下的底层永久性冻土坚硬,使得河流不易下切侵蚀;靠近河流两岸的上层覆盖

    13、季节性冻土,夏季河流水温高于0,对河岸季节性冻士起着融解作用,导致流水侧蚀作用加强,改变河岸的形态形成曲流。(4)科雷马河结冰期长,一年中能够通航的时间短;两地路途远,往返时间长;流域内人口稀少,客运需求量小。【解析】(1)读图可知,科雷马河纬度高,自南向北流经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和苔原气候,水平自然带类型分别是:亚寒带针叶林带、苔原带。(2)原因:每年6、7月气温回升,地表积雪融水量大,河流流量大;当地地势低平,河道弯曲,排水不畅;下游多沼泽,地势低平,冻土广布,下渗量少,泄洪速度慢;河流自南向北流,冬季气温低于零度,容易产生凌汛,每年上游解冻早,大量流冰壅塞河道形成凌汛,导致河水大面积泛滥。(

    14、3)作用:当地气温低,冻土层厚,河床之下的底层永久性冻土坚硬,使得河流很难下切侵蚀,河床不深;而靠近河流两岸的上层覆盖季节性冻土,每当夏季,河流水温高于0,对河岸季节性冻士起着融解作用,上层覆盖季节性冻土消融,导致流水侧蚀作用加强,随着不断的侧蚀,河岸形态发生改变,不断变得弯曲,形成曲流,所以雷马河中下游曲流发育。(4)原因:当地纬度高气温低,科雷马河结冰期很长,一年中能够通航的时间很短;两地路途远,客船往返时间长;流域内人口稀少,客运需求量小;当地有其他的交通运输方式,速度较快。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多米尼加中央山脉海拔2000m附近分布有热带云林)云林植被有持续性或季节性云雾覆盖

    15、,这里的云林虽然矮小,但是生物多样性丰富,特有物种较多,云林组成与结构复杂,树皮较薄,苔藓植物和蕨类覆盖树冠。树干和地面,中央山脉山顶的松林时常发生林火,但很少殃及云林,云林林火偶发,但往往对云林生态系统产生极强的破坏性,气候变化模型预测多米尼加飓风。强对流等极端天气事件发生的概率会增加,环境专家认为这可能会提高林火发生的频率,给森林防火带来新的挑战,下图示意多米尼加中央山地地形及云林分布。(1)简述该国热带云林分布区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原因。(6分)(2)分析该地云林分布区很少发生林火的自然原因。(3)说明飓风强对流天气可能提高林火发生频率的理由。(4分) (1)地处低纬、信风迎风坡,水热条件优

    16、越;山地相对高度较大,垂直地带性差异大;山高林密,人烟稀少,人类活动破坏较少。(2)地处迎风坡,降水量较大;云林云雾缭绕,空气湿度较大;云林群落层次复杂,植被捕获并截留大量水汽,植被表层湿度较大,不易起火。(3)飓风摧毁林木,导致枯枝落叶增加,可燃物变多;强对流天气常伴随雷暴,雷击易引发林火。(1)生物多样性丰富一般从以下几个角度回答,第一个区域面积大,因为地大物博;第二个区域内差异明显,比如海陆差异,水平差异,垂直差异等。该地区纬度相对较低,水热充足,再根据等高线可知,该地区地势起伏大,垂直地带性明显,又因为地处海岛,海陆环境差异大,并且山高林密,人类活动影响小,综上,生物多样性丰富。(2)

    17、林火需要有可燃物,干燥的环境和火源。该地云林地处信风的迎风坡,降水量相对较多,云林植被有持续性或季节性云雾覆盖并且云林组成与结构复杂,这使得云林的空气湿度大,不易起火。(3)强对流天气主要包括雷暴、强对流雨、飑线等等。其中的雷暴可能会增加云林的火源,第二飓风和飑线等强对流天气容易带来狂风暴雨导致树木倒伏或者死亡,增加了可燃物,提高了林火发生的概率。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沙产业及其可持续发展是个新概念。2009年S公司开始在乌兰布和沙漠腹地开辟水源,改造沙漠为耕地、草场,种植有机玉米、有机牧草近40万亩,为奶牛提供精、粗饲料。通过科学奶牛养殖技术、先进的牛奶生产工厂、标准化的管理体系,

    18、现奶牛存栏2.5万头,日产“高端”有机奶1300吨。销售的每一包有机奶都有追溯码,消费者可随时登陆国家认监委网站在线查询。实现了种植、养殖、加工、销售一体化的沙漠封闭有机奶循环产业链,形成了生态治理、绿色发展、乡村振兴的沙漠治理新模式。下图示意S公司位置及牧场景观。(1)分析在乌兰布和沙漠腹地饲养奶牛的有利自然条件。(2)沙漠地区最大的问题是缺水,推测S公司解决水资源的具体措施。(3)从产业链的角度,分析S公司生产“高端”有机奶的循环经济过程。(1)沙漠地区,土地广阔;昼夜温差大,草料质量高;污染少,病虫害少,奶牛患病少。(2)打井抽取地下水;修水渠引黄河水灌溉;建蓄水库调节水的季节变化;喷灌

    19、、滴灌,提高水的利用率;改良土壤结构减少下渗。(3)牛粪、秸秆还田,种植有机饲料;用有机饲料科学养殖奶牛,用先进的牛奶生产工厂、标准化的管理体系加工牛奶;通过追溯码,为顾客提供食品安全保障;粪便得到处理,且不用农药、化肥,减少环境污染。(1)养奶牛的有利自然条件:沙漠地区,土地广阔,土地租金低;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草料质量高,奶牛产品优质;纬度高气温低,干旱,人口稀少,污染少,病虫害少,奶牛患病少。(2)解决水资源的具体措施:打井抽取地下水,缓解水资源不足;跨区域调水,修水渠引黄河水灌溉;加大资金投入,发展喷灌、滴灌,提高水的利用率;改良土壤结构,减少下渗,保持土壤水分;加强宣传教育,提倡节

    20、约水资源。(3)循环经济过程:把牛粪、秸秆还田,提高农田肥力,种植有机饲料;用有机饲料科学养殖奶牛,用先进的牛奶生产工厂、标准化的管理体系全流程清洁高质量的加工牛奶,确保牛奶质量好,品质高;通过追溯码,为顾客提供食品安全保障,提高消费者信赖;粪便得到处理,且不用农药、化肥,绿色肥料,减少环境污染。(二)选考题:共10分。请考生从2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20 选修2海洋地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水温、水下能见度、风浪等因素会影响潜水活动。红海水下生物景观丰富多彩,是世界顶级潜水胜地,适宜潜水时期长。与设施完善的东南亚等潜水胜地不同,红海多发展“船宿潜水”

    21、,即住在船上至少两日的潜水活动。下图示意红海的位置。分析红海水域适宜潜水的自然条件,并简述红海多发展船宿潜水的原因。【答案】自然条件纬度低,热量充足,海底生物多,水下景色壮观;注入的河流少,含沙量小,水下透明度高;水温高,且季节变化小,全年皆适合潜水;北部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时间长,风浪小,海水平稳。原因岸边经济欠发达,基础设施不齐全,接待能力差;船宿能够延长停留在海上的时间,方便游客前往离岸更远的潜水点。【解析】根据题意,影响潜水活动的因素主要有水温、水下能见度、风浪等。水温上,红海纬度较低,热量充足,海底生物种类丰富,水下景观好。北部地区长期受到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水温高且季节变化小,全

    22、年都适合潜水,风浪小,潜水活动安全。水下能见度取决于含沙量,红海两岸主要是热带沙漠气候,河流汇入较少,含沙量小,水下能见度高。红海多发展“船宿潜水”的原因主要是红海两岸环境较为恶劣,经济欠发达,基础设施不齐全,游客接待服务较差,不利于旅游业发展。而“船宿潜水”既可以让游客感受独特的服务和风景,又可以方便游客到更远的潜水点并且长时间停留在海上,还可以减少基础设施的投入等。21选修3旅游地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近日来爆红的藏族小哥丁真,带红了他的家乡四川理塘。理塘县,和名声赫赫的稻城亚丁、色达、康定一样,都在四川省最西、最高、最大的地级行政区甘孜藏族自治州。近年来,理塘县一直在努力发展旅游,振

    23、兴当地经济。如今,游客们已经能够顺利驾车去往理塘县“格聂之眼”等著名景点。列举丁真家乡典型的自然景观,并为其旅游业的发展献计献策。【答案】自然景观:雪山,湖泊,温泉,和原始森林及草原等。献计献策:加大资金投入,完善道路等基础设施,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理塘知名度;与周边著名景点广泛开展合作,增加客流量;保护旅游区自然生态环境。【解析】理塘县位于四川省最西、最高的地区,地处青藏高原东麓,雪山连绵,湖泊、温泉众多,加上人口稀疏,植被垂直地带性显著,有着较为原始的森林和草原。要发展该区域的旅游,首先需要迎合现今的自驾游趋势,加大资金投入,

    24、完善交通通信的基础设施,提高当地旅游接待的能力,同时加强旅游接待服务能力,提高服务质量,打造旅游服务品牌,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知名度。保护当地生态环境,保护旅游资源,加强与周边地区旅游景点的联系,互联互通,增加客流量。22选修6环境保护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煤炭是我国生产生活中最重要的能源。煤炭资源的开采方式主要有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两种,露天开采使地表植被破坏,地下开采易引起地面塌陷,这两种方式都会对地下和地表的水资源造成较大的破坏,尤其在无序开采的小型煤矿区表现最为突出。分析煤炭开采对当地水资源产生的破坏,并提出相应的水资源保护措施。【答案】对水资源的破坏煤炭开采(开矿)使地表植被破坏,地下

    25、水下渗少,导致地下水资源减少;煤炭开采易引发地面沉降和地表塌陷,造成地表水资源大量流失;煤炭开采深度加大,导致地下水水位急剧下降,造成生产生活用水困难;在煤炭开采过程中煤炭及煤矸石的无序堆放,造成水资源污染。措施:关停高耗水、高污染的小型煤矿;对矿区排放的水进行循环利用,建立完善的水污染处理系统;加强水资源监测,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矿区及时进行地表植被保护与恢复;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水资源保护意识。【解析】破坏:露天开采使地表植被破坏,使得地表植被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能力降低,导致地下水资源减少,调蓄洪峰的能力降低,地下开采容易破坏地下水的结构和流向,干扰地下水环境,不合理的开采易引起地面塌陷,导致地表水的流失,开采过后的煤炭废料的无序堆积也会造成地表和地下水的污染。从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着手,主要包括经济措施,政策措施等。文字中说:尤其在无序开采的小型煤矿区表现最为突出加强排查与管理,关停一些不合法不合规的小煤矿;露天开采要注意及时的回填和复垦;完善法律法规,对矿区的生产和水资源进行密切的监测,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大家的水资源的保护意识。


    注意事项

    本文(黄金卷04高考地理卷新高考专用解析版Word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