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广州市海珠区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 资源ID:7323074       资源大小:34.09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广州市海珠区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1、广州市海珠区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广州市海珠区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本试卷共8页,24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等信息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相应信息点在答题卡上涂黑。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

    2、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组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 羸弱/输赢 矜持/擎天 角色/天涯海角B. 元宵/霄汉 繁殖/咫尺 折本/摧眉折腰C. 泥淖/棹歌 观瞻/沾襟 撒谎/撒手人寰D. 通牒/间谍 慰藉/攻讦 要塞/茅塞顿开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中国古人有着“安土重迁”的固有观念,长期以来我们批判与讽刺这种意识,认为是小农经济下产生的落

    3、后观念。但在今天却发展到“乐不思蜀”的程度,无论农村还是城市,孩子们往往不喜欢自己的故土,乡村孩子艳羡城市,城市孩子仰望国外,甚至厌恶、鄙弃自己的故土,恨不得远走高飞,唯恐避之不及,这反映出我们中小学乡土意识与乡土文化教育的严重缺失。A. 安土重迁 B. 乐不思蜀 C. 艳羡 D. 甚至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只有对核电池的回收、流通和制造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并严格执行,这一具有广阔前景和美好未来的新能源才能用于现实生活。B. 面对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我国的经济在第一季度还能够保持稳步增长,表明我国应对经济危机的调控措施和抗危机的能力不断提高。C. 业界分析认为,这个新鲜出炉

    4、的花都CBD,无论在区域经济、交通路网、公共服务、绿地配套方面必将为花都房地产业带来更多实质性的利好。D.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指出,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四省市40个城市的“超级经济区”有望带动中国区域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认识语文生活的重要性,不仅是政治学、社会学、语言学的重要任务,也是语文研究者、语文教育者的重要任务。 没有高质量、高品位的语文生活,就不可能有幸福而和谐的社会生活。 当这一概念被应用于语文教育领域之后,有人可能会把它同语文这个科目简单地联 系起来,以为语文生活就如同语文课堂那样狭窄。 其实不然,只要稍微用心思考一下

    5、就会发现,在教育普及的今天,在语言信息技术广泛介入日常生活的今天,几乎很少找到完全不使用语言文字的场合。 语文生活是一个新概念,十几年前才由国人提出,用于语文教育领域还是近年的事情。 因此可以说,语文生活是人类最为重要的社会生活之一。A. B. C. D. 二、本大题8小题,共3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7小题。(王)安石,临川人,好读书,善属文,曾巩携其所撰以示欧阳修,修为之延誉;擢进士上第,授淮南判官。故事,秩满许献文求试馆职,安石独否。调知鄞县,通判舒州。文彦博为相,荐其恬退,乞不次进用,以激奔竞之风;修荐为谏官,安石皆以祖母年高辞。修以其须禄养,复言于朝,召为群牧判官,改度

    6、支判官。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辨博济其说,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于是上万言书,其大要以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败,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以合先王之政矣。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耳。”先是,馆阁之命屡下,安石辄辞不起,士大夫谓其无意于世,恨不识其面;朝廷每欲畀于美官,唯患其不就也。及赴是职,闻者莫不喜悦。(节选自纲鉴易知录宋纪)注:馆、馆阁:北宋以后掌管图书、编修国史之官署。宋沿唐制,置“昭文馆”、“史馆”、“集贤

    7、院”三馆和“秘阁”、“龙图阁”等。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好读书,善属文 属:连缀,写作B. 不法先王之政故也 法:取法,效法C. 患在治财无其道耳 患:忧虑,担心D. 恨不识其面 恨:痛恨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A. 修为之延誉 文彦博为相B. 安石以祖母年高辞 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C. 复言于朝 于是上万言书D. 士大夫谓其无意于世 唯患其不就也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曾巩将王安石的文章拿给欧阳修看,欧阳修大为赞赏,给王安石播扬美名;但王安石却不愿按照惯例在任职期满后

    8、,通过进献文章申请在朝廷任职。B.文彦博和欧阳修都推荐王安石为官,但王安石都推辞掉了;经欧阳修再次推荐,朝廷任命王安石做群牧判官,后改任度支判官。C.王安石有变革的志向,曾上万言书阐述自己的政治主张,虽被皇帝采纳,但最终未赴任。D.王安石认为,当今天下财力困乏,社会风俗日益衰败,是因为不懂得法度,没有学习先王的政治。(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小题。陈子昂,字伯玉,梓州射洪人。少以富家子尚气决好弋博后游乡校乃感悔修饬初举进士入京不为人知。有卖胡琴者,价百万。子昂顾左右,辇千缗市之。众惊问,子昂曰:“余善此。”曰:“可得闻乎?”曰:“明日可入宣阳里。”如期偕往,则酒肴毕具。奉琴语曰:“蜀

    9、人陈子昂,有文百轴,不为人知。此贱工之伎,岂宜留心?”举而碎之,以其文百轴遍赠会者。一日之内,名满都下。擢进士第,武后朝,为灵台正字。数上书言事,迁右拾遗。武攸宜北讨,表为管记,军中文翰,皆委之子昂。父为县令段简所辱,子昂闻之,遽还乡里,简乃因事收系狱中,忧愤而卒。(全唐诗诗人小传)注:缗:读mn,一千钱称“缗”,同“贯”。8下面的文句断句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少以富家子/尚气决/好弋博/后游乡校/乃感悔修饬/初举进士入京/不为人知B.少以富家/子尚气决/好弋博/后游乡校/乃感悔修饬/初举进士/入京不为人知C.少以富家子/尚气决/好弋博/后游乡校乃感/悔修饬/初举进士入京/不为人

    10、知D.少以富家/子尚气决/好弋博/后游乡校乃感/悔修饬/初举进士/入京不为人知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1)翻译下面的句子。(7分)蜀人陈子昂,有文百轴,不为人知。(3分) 武攸宜北讨,表为管记,军中文翰,皆委之子昂。(4分)(2)请用一句话概括陈子昂怎样使自己“一日之内,名满都下”的。(可完全自己概括,也可引用部分原文)(3分)10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鹧鸪天黄庭坚黄菊枝头生晓来,人生莫放酒杯干。风前横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著冠。 身健在,且加餐,舞裙歌板尽清欢。黄花白发相牵挽,付与时人冷眼看。注:黄庭坚于宋哲宗绍圣二年(1095)贬涪州,后移戒州(令四川宜宾

    11、)安置,在蜀地流徙五年余。这首词作于戎州。(1)词的上阕刻画了主人公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3分)(2)“黄花白发相牵挽,付与时人冷眼看”含义是什么?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答对一空给1分)(6分)(1) ,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曹操短歌行)(2)榆柳荫后檐,_。_,依依墟里烟。(陶潜归园田居)(3)老当益壮,_?穷且益坚,_。(王勃滕王阁序)(4)_,_。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姜夔扬州慢)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小题。“和”文化与中华饮食的发展任何民族的饮食乃

    12、至由饮食折射出的文化特质都体现了这个民族独一无二的文化风范。中华文化的核心理念体现在“和”字上,“和”有“中和”“融合”之意。中华饮食的发展鲜明地体现了“和”文化的思想精髓。中华饮食起源于农耕文明,大量食物来自土地。随着民族文化的交融,汉族逐渐接受了游牧民族的“肉食”饮食方式,扩大了食物范围,丰富了饮食结构。汉唐以后,中亚及东南亚等地的食物品种大量引进,增补了中华饮食品种。近世以来,西方饮食理念与方式得到认同,具有现代特征的中华饮食形态逐渐形成,翻开中国食谱,到底哪种是地道的中国食物或外来食物,人们恐怕已经模糊。大量外来食物品种能够进入中国并转化为饮食的有机部分,不仅在于地理条件与自然气候为其

    13、提供了生长发展的基本环境,更重要的还在于中国人将其放在“和”文化的平台上加以吸纳。在外来食物或饮食方式的同化过程中,中华饮食突显出“本土化”的内在机制与运作模式,而本土性是始终坚持的首要原则。中国南方多水田,北方多旱地。米和面成为中国人的主食,水、旱地中生长的瓜果蔬菜成为与主食相伴的食物,家畜、水产品及野猪等动物大多成为改善人们生活的佳肴。尽管这种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在物质极大丰富后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中华饮食最根本的本土性特质却仍以不同形式存在,且构成中华饮食文化体系最为坚实的基础。在世界上任何一个提供“中式餐饮”的餐馆与酒店中,中国本土化饮食要素不可或缺。只有中国本土性的饮食原料与中国厨艺有机

    14、结合,人们才能真正品尝到中华美食的滋味。中华饮食引进外来食物的过程中,一是接受,二是消融。引进、接受是前提,消融改造是目的。经过消融改造的食物同时被赋予新的含义,融入到传统的中华饮食中。如原产非洲的油料作物“芝麻”,在中华饮食长期实践与探索中还被广泛地用为调味品,与本土饮食有机结合,被加入到许多甜馅、糕点、饼类食品中。中华饮食文化历久弥新,还在于不断汲取周边各民族及域外的有益文化元素,进而推动中华饮食文化的变革。如中餐“合餐制”的形成。自先秦两汉至唐代,进食采用“分餐”方式。南北朝时期,胡人用的被称作“胡床”和“貊盘”的器具开始逐步向中原地区流传。“胡床”即现在的马扎,“貊盘”是一种较大的餐桌

    15、,它们便于餐者起坐取食。这些饮食器具的大范围推广以及对其进一步的改造创新,打破了跪坐而食的局限,形成了围坐合食的进餐形式。而对“合餐制”的全面接受与文化认同,事实上也建构在“和”文化的理念之上。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的功能必然超越物质层面进入精神范畴,并被赋予新的文化内涵。作为人类饮食文化的一种存在样态,中华饮食文化不仅在物质层面上体现了人对世界和自然的深刻认知与利用,更在精神层面上表达了人对美好事物不懈追求的愿望。在全球化时代,中华饮食文化并不会失去自我,而将在人类普遍的文化价值认同之下进一步为世界各国所认同。 ( 摘编自肖向东论全球化视野中的中国饮食)12-13题为选择题,

    16、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选对一项给2分,选对两项给5分,多选不给分)1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5分)A在自然环境的影响下,中华饮食形成了米面为主食、蔬菜肉鱼为副食的饮食结构,具有鲜明的本土性特征。B世界上凡提供“中式餐饮”的餐馆与酒店,都离不开中国本土化的饮食要素,只要有中国本土性的饮食原料和厨艺,人们就能真正品尝到中华美食的滋味。C芝麻引入中国后,广泛地应用为调味品,被加入到许多甜馅、糕点、饼类食品中,这是中华饮食引进外来食物过程中的“接受”环节。D南北朝时期,“胡床”“貊盘”开始逐步向中原地区流传,这些饮食器具的大范围推广和改造创新,方便了人们进餐,也开启了围坐

    17、“合餐”的新时代。E近代以来,西方饮食理念与方式为大众普遍接受,形成了具有现代特征的中华饮食形态,这为现代中华饮食文化进一步为世界各国所认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3根据文意,下列对“中华饮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分)A任何民族的饮食都体现了本民族的文化风范,中华饮食的发展鲜明地体现了中华“和”文化的思想精髓。B中华饮食起源于农耕文明,在民族文化交融的过程中,汉族逐渐接受了其他民族和地区的饮食方式和食物品种,扩大了食物范围,丰富了饮食结构。C在对外来食物或饮食方式的同化过程中,中华饮食的本土性是始终坚持的首要原则,其本土性特质构成中华饮食文化体系最为坚实的基础。D中华饮食引进外来食物,并

    18、消融改造,但为了保持本土性一般不汲取外民族的饮食文化元素。14中华饮食文化的发展在哪些方面体现了“和”文化的思想精髓,请结合文意进行概括。(4分)15重庆火锅以选料广泛,饮餐合一,独具一格而闻名。其底料以麻辣为主,共有20多种原料和香料。其中,最重要的调味料是成都郫县的特产郫县豆瓣;醪糟甘甜可口,是中国的传统饮品;而胡椒、八角等则是外来的香料。近几年,火锅底料又增加了鸡精等调料。请你结合文意,说说重庆火锅如何体现中华“和”文化的特点。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

    19、必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与所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一)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马 灯严 阵我的书房里有一盏古老的马灯。虽然它的玻璃罩上已染满了岁月的风尘,虽然它用铁丝制成的提手和三道铁制的护栏已经锈蚀,虽然它底部的油箱早已干涸,但在我的心目中,它却一直在发着它的光。一位爱好古瓷的朋友说过,在某些夜深人静的时候,他能够听到摆在他房间里的古瓷瓶发出的轻微但却清晰的声音,那些声音组成的旋律,如幽秘的编钟的碎韵,我对此深信不疑。因为我知道,世间所有的人和事,它的是非曲直,有时往往决定于人们恪守心底的那种不灭的理念。真的,看到那盏马灯,有时我

    20、会听到有人叫我,声音永远是低低的,急促的,其中交织着木头轮子敲击着已经冰封的河底的声音。于是,我会看到那盏已经干涸多年的马灯依旧亮着,它那混浊的如古铜一般色调的光,会一直延伸到我的书桌。有一个雪夜,我半夜醒来,忽然被我书房里的一种光所吸引,那分明是雪的映照,可是我却仿佛看到一种光正在我面前延伸。在大别山千回百折的山道上,身着灰色军装的队伍正在夜色中行进,一个手提马灯的少妇站在路口,默默地,一直送最后一个战士从她身边走过,消失于崇山峻岭的那团浓黑之中。那是油菜花开得一片粉黄的江南,西江月正在云中浮沉,一个老渔夫背着一个负伤的战士,在油菜花的掩护下,爬到江边他的小屋。在长江深夜的涛声中,他就是在一

    21、盏马灯的光下,为战士裹起流血的伤口。能忘了我们的那盏马灯吗?多少漫漫的长夜,多少曲折的道路。井冈山的下弦月下,遵义的会议桌上,延安窑洞的鸡鸣声中,它照亮过在中国历史上永远不可磨灭的那些人物,照亮过他们将天下置于掌中谈笑风生的那些音容笑貌,照亮过多少伟大胜利的蓝图,见证过多少伟大诗篇的诞生。能忘了我们的那盏马灯吗?白山黑水,黄土红崖,两湘三晋,五岳三江,那些慈母用泪线缝补的衣衫,那些妻子用挂牵绣制的鞋底,那些独轮车在雪上留下的辙印,那些战士用鲜血书写的决心,有多少是在那盏马灯的微弱的不断闪动的光芒之下留下的丰碑,留下的史诗。能忘了我们的那盏马灯吗?我们望着沉入火海的乡园哭泣过,我们扶着硝烟迷漫的

    22、壕墙沉思过,当我们在雪里掩埋过自己的战友,当我们重新打起那面弹痕累累的旗帜,深深的夜色里,唯有它永不背叛地与我们相依相伴,在最黑暗的时刻,追随于我们的左右。当月明星稀之夜,当杏花春雨之夜,当梧桐叶落之夜,都曾有一盏马灯的光,在其间忽明忽暗,或隐或现地穿行于整个的北国,映照过整个的江南。它以它永远默默无言但却永远执着、永远无比温柔又永远如铁石一般坚定的光,那种浓浓的、黄黄的、有时甚至模糊但却无比忠贞的光,照亮我们伟大的历史。灯光里,轻轻的一句话,默默的一张纸,心的跳动,血的奔腾,和对朝阳的呼唤与对明天的向往交结在一起。现在有多少美丽的灯啊,那一片一片的辉煌,曾使多少人心醉身迷,可是你知道那楼头每

    23、一盏灯的光里,都有我们当年的那盏马灯的光啊!深深地看一眼我们面前的许许多多的普普通通的灯火吧,希望你永远能从中看到我们中国的普罗米修斯之火我们那盏曾经照亮过一代人的道路的普普通通的马灯。我的书房里有一盏古老的马灯,它锈蚀了,但它依旧年轻,它干涸了,但它依旧发光。它的光已经融入今天所有的灯光里,所有的灯火里。它像当年一样默默地跟随着你,守护着你。只要我们不丢掉这盏马灯,不丢掉马灯精神,我们便能通过所有的黑夜,走向新的黎明。 (选自严阵散文选,文字有删改)16请理解“我的书房里有一盏古老的马灯,它锈蚀了,但它依旧年轻,它干涸了,但它依旧发光。”的含义。(4分)17“能忘了我们的那盏马灯吗?”在文中

    24、出现了三次,请分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有哪些作用?(5分)18文章结尾说“只要我们不丢掉这盏马灯,不丢掉马灯精神,我们便能通过所有的黑夜,走向新的黎明。”请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中国职业教育的先驱黄炎培1903年春,川沙小学举行开学典礼,这是黄炎培教育生涯的发端。作为校长,黄炎培只尽义务,不领薪水。他还亲自上讲台,每天讲课3小时。在他的努力下,这所小学办得如火如荼,人们以自己的孩子能入川沙小学为荣。1906年,黄炎培创办了浦东中学。从设计蓝图到监督施工,黄炎培都冲在第一线。所有教师的遴选、聘用,都由他把关、拍

    25、板。黄炎培在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提出了“勤、朴、诚”人生修养三要点。革命家张闻天、文学家叶君健、物理学家王淦昌、翻译家卞之琳、教育家夏坚白、会计专家潘序伦、历史学家范文澜、导演谢晋以及蒋介石的两个儿子蒋经国、蒋纬国,都曾就读于浦东中学。该校在当时享有“北南开,南浦东”的盛誉。辛亥革命后,黄炎培任江苏省教育司长,在充分的调查研究基础上,拟出了科学、严谨、可行的江苏今后五年间教育计划书,全力以赴进行落实,使得江苏省很快成为中国最有成就的省份,为教育界树立了楷模。黄炎培从中国的实际需要出发,在国内外进行多方考察。1914年2月,他以申报记者身份在安徽、江西、浙江考察教育,历时95天,写成黄炎培考察教育

    26、日记第一集。同年9月,他又到山东、北京、天津考察教育,历时36天,写成黄炎培考察教育日记第二集。1915年,他又随中国实业考察团在美国考察了25个城市52所学校,历时三个月,广泛接触各界人士(包括总统威尔逊、大发明家爱迪生),尤其注重考察美国的职业教育。1917年,他还到日本、菲律宾考察,历时两个月。黄炎培由此获得了“中国教育界的徐霞客”的美誉。黄炎培考察的重大收获是更加肯定了职业教育的战略意义,他下定决心要在中国大力推行职业教育。1917年5月6日,中华职业教育社在上海正式成立,黄炎培担任办事部主任。职教社诞生以后,逐渐形成一个完整、宏大、有机的体系,它的触角伸展到许多领域,成果之丰硕,实属

    27、罕见。光是一个中华职业学校,从1918年创立到1952年被轻工业部接管,培养毕业生多达7000人以上,其中不乏名人,包括数学家华罗庚、社会活动家徐伯昕、经济学家顾准、演员秦怡等等。在长期致力于职业教育实践的基础上,黄炎培不断地发展、深化着自己的职业教育思想。黄炎培于1913年发表学校教育采用实用主义之商榷,批判封建教育脱离生产的弊病,提倡教育与学生生活、学校与社会实际相联系,倡导重视实物教学、直观教学。这篇文章是黄炎培对于自己教育主张的第一次系统阐述,成为黄炎培职业教育的理论雏形。在实用主义基础上,黄炎培进一步提出了“大职业教育主义”,即办职业教育必须联络沟通教育界和职业界,参与全社会的活动和

    28、发展,积极地寻求职业教肓对于外部环境的适应。至此,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基本成熟。黄炎培的教育思想散发着浓厚的平民气息。他认为,社会的组成,以人民为基本和主要的力量。要使社会健全,必先注意人民的教育。黄炎培崇尚简朴生活。他从不添置家产,卧室就是会客室。国难当头之时,黄炎培要求职教社同志勤俭节约,不浪费一滴水一度电,用过的信封还要使用背面。抗战胜利后,职教社总社迁回上海,由于国统区物价飞涨,民不聊生,黄炎培不得不卖藏书、字画以资生活。杜月笙听说了,送两千大洋资助他,黄炎培却把这笔数目不小的钱全部捐给了职教社,自己依旧卖字。黄炎培的朋友江恒,曾经用“侠骨慈肠、锦心绣口”一语评价他。对此评价,黄炎培当

    29、之无愧。终其一生,他淡泊从容地面对人世沧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在他的心中居于重要地位的永远是国家、人民、职业教育。他用一生的执著追求和光辉事业,完美地诠释了“利居众后,责在人先”八个字。(摘编自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主编的从中小学讲坛成长起的杰出人物)19如何理解黄炎培是“中国教育界的徐霞客”?(4分)20黄炎培一生完美地诠释了“利居众后,责在人先”八个字,请从教育实践的角度分析他“责在人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5分)21.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对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成为重要的国策。请结合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谈谈你对我国发展职业教育的看法。(6分)五、本大题2

    30、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22. 下面是2013年12月10日环球时报对“中国是不是世界强国?”的调查,请根据要求完成题目。(6分)表1:中国是世界强国吗?受访国家英国美国俄罗斯韩国菲宾律澳利亚大南非巴西认同比例74260455604526076960(1)请用一句话概括表1的结论。(3分)表2:中国具备世界强国的现有条件世界强国必备条件经济实力政治及外交实力军事实力文化实力中国现有实力百分比73343236222(2)根据表2的内容,你认为中国要早日成为世界强国该怎样做?请写条建议。(3分)23前不久,在一次电视台举办的策划会上,主任对一名实习生说:“麻烦你开完会给大家订盒饭,按人头,我请

    31、客。”不料该实习生却说:“对不起,我是来实习导演的,这种事我是不会做的。”实习生的说法,你是赞成还是反对?请你写出理由,不少于50字。(分)六、本大题1小题,60分。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某报社记者对中学生在学校使用手机的情况进行了广泛调查,其中“你认为中学生在学校使用手机利大还是弊大?”这一问题主要有三种代表性看法:学生普遍认为:现代信息社会,手机是了解外界信息、沟通情感、学习和娱乐的重要工具,没有手机简直无法生活。家长认为:现代社会比较复杂,大部分孩子又是独生子女,通过手机家长可以及时和孩子联系,对孩子的安全和需要有及时的了解;但也担心孩子控制力差,玩手机会影响学习。大部分教师则认为:智能手机出现后,大部分孩子在手机上耗费的时间过多


    注意事项

    本文(广州市海珠区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