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复习提纲安徽省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考点整理.docx

    • 资源ID:7322522       资源大小:70.56KB        全文页数:4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复习提纲安徽省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考点整理.docx

    1、复习提纲安徽省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考点整理人教版历史必修一(依据安徽省2015年学业水平考试纲要整理)专题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西周宗法制 A含义: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内容:以嫡长子继承制(最大特点)为核心 大宗和小宗有相对性;血缘关系和政治关系相结合,嫡长子与分封下去的众子有双重关系,在亲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又是君臣关系,族内小宗必须服从大宗。形成森严的社会等级。(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作用: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2西周分封制 A目的:为加强和巩固周朝统治 内容:周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

    2、先代贵族,建立诸候国。诸候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等。评价:积极性: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局限性:造成了周后期诸侯割据争霸,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关系:相辅相成、互为表里。】3郡县制 A产生发展:始见于春秋战国,秦始皇推广到全国;特点: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意义: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巩固中央集权制。4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B形成(形成于秦朝):首创皇帝制度,确立了皇位世袭,皇帝独尊和皇权至上

    3、的特征。建立一套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政权组织,即三公九卿制。三公即丞相(处理政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和太尉(管理军务)。诸卿分掌各项具体事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地方推行郡县制。影响: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统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促进封建经济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中华民族的形成都起来重要作用;但皇帝专权,易滋生腐败和暴政,在封建社会末期,消极作用比较明显。5清朝军机处 A设立:雍正年间为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设立军机(房)处.职能: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 特点:简、精、速、密影响:提高中央集权的行政效率,军政大

    4、权完全集中于皇帝手中,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6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C加强:明太祖废除丞相,权分六部;明成祖设内阁。康熙设南书房,中枢机构一分为三;雍正设立军机处,君主专制推向顶峰。影响:一方面有力维护了中央集权,保持了政局稳定、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另一方面,国家的命运随着君主能力强弱而兴衰,压抑思想文化进步,压制民主人权,阻碍封建社会转型为资本主义社会,到明清中国开始落后于欧美国家。专题2 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1 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 A1840年-1842年,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56年18

    5、42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北京条约。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大大加深,并割占台湾。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危害(1)南京条约 1842年8月 中英内容:割香港岛 赔款2100万银元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协定关税。注:鸦片战争后,列强还攫取了领事裁判权(破坏司法主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居住及租地权,“巡查贸易权” (破坏了领海主权), 传教权危害:打开了中国大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马关条约 1895年 中日内容:割辽东半岛

    6、、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危害: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反映了帝国主义国家对外资本输出新要求,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3)辛丑条约 1901年9月 中国与西方11国内容:赔款4.5亿两;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区;拆毁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扎要地;禁止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修订商约。危害: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 A三元里抗英斗争(1841年5月,占据广州四方炮台的英军到三元里

    7、抢掠,当地人民奋起反抗。三元里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第一次自发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抵御外侮的爱国精神)太平天国运动 黄海海战(1894年9月的黄海海战是中日甲午战争中双方海军的一次决战。海军提督丁汝昌、定远舰管带刘步蟾、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经远舰管带林永升等爱国将领率领清军与日军展开了英勇抗争)义和团运动 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马关条约中“割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的消息传到台湾,台湾人民在爱国志士邱逢甲、徐骧 领导下组成义军,与刘永福的黑旗军并肩作战。此后,在日本统治台湾的50年里,台湾人民争取回归祖国的斗争从未停息过)抗日战争。3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B

    8、英勇不屈的精神 不怕牺牲的精神 团结一致的精神 不畏强暴、自强不息、艰苦奋斗4侵华日军的罪行 A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屠杀南京平民和放下武器的军人超过30万人。潘家峪惨案。成立研究细菌战的“七三一部队,三光政策5中华民族团结抗战的主要史实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正面战场的主要战役有:凇沪会战(粉碎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太原会战与平型关大捷(太原会战是国共合作抗战的典范,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首次大捷)、徐州会战与台儿庄战役(正面战场最大规模战役)、武汉会战(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敌后战场主要战役有:百团大战(1940年,彭德怀帅八路军在华北地区,提高八路军威

    9、望)6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地位 C 是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斗争,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第一次取得了完全胜利;捍卫了民族尊严,为民主革命在全国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为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专题3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 天朝田亩制度A颁布:1853年,太平天国制定颁布了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天朝田亩制度,作为天朝的建国纲领。目的:满足农民得到土地的愿望,建立绝对平均主义的理想社会。内容: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原则,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根据“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原则,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国库。评价

    10、:A、革命性:反映了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是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B、落后性:太平天国要建立的仍然是小农经济,这违背历史发展潮流。C、空想性:它体现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2 资政新篇A颁布:1859年,太平天国颁布了洪仁玕提出的资政新篇。目的:为了振兴太平天国。内容: A、政治:加强中央集权,依法治国,广开言路。B、经济: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C、文教卫:开设新式学堂等,建立医院等。D、外交:中外自由通商,平等往来。评价:A、进步性(意义):这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带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B、局限性:由于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加之战争环

    11、境,未能真正推行。3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 A(1)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成立:1905年日本东京。 领导人:孙中山。 性质: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政治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即三民主义)(2)、武昌起义的爆发时间:1911年10月10日。 参加力量: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结果:占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各省纷纷响应,清朝统治土崩瓦解。(3)、中华民国的成立概况:1912年1月1日在南京成立。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定都南京;五色旗为国旗;以中华民国纪年,1912年为中华民国元年。政权的性质: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革命政府(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191

    12、2年3月,孙中山颁布了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目的:为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内容: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主权在民、否定君主专制制度),国民享有人身、言论、著作等自由和请愿、诉讼、选举被选举等项权利(体现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权利);参议院行使立法权;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行使行政权;司法权由法院独立行使(三权分立的原则)意义: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性质) 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政体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是近代民主化进程的里程碑4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B性质: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政治: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势力,结束了封建君主专

    13、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人民获得一些民主自由权利。思想: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经济: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创造条件。最主要的历史功绩是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5五四运动 A时间:1919年5月4日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中心及主力:以6月3日为界,前期的中心在北京,主力是学生;后期的中心在上海,主力是工人。五四运动初步胜利的表现:北洋军阀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亲日卖国贼的职务,中国外交代表团也拒绝在和约上签字。意义:五四运动是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

    14、的革命运动(性质),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共成立奠定了基础.6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A成立条件:a、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阶级:工人阶级的壮大c、思想:马克思主义的传播d、组织: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e、共产国际的帮助成立标志: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后转至浙江召开)。一大的主要内容:党的名称“中国共产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中心任务领导工人运动。成立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7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C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新在:新的

    15、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新的奋斗目标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社会目标。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8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过程 A国民革命(1)1924年初,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国民革命运动由此兴起。(2)国民革命的高潮:北伐战争,时间是1926年(3)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分别制造了四一二政变和七一五政变。七一五政变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4)意义:是近代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5)失败原因:由于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由

    16、于年幼的中国共产党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对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国民革命最终失败。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率领革命军在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这也是“八一”建军节的历史由来。1927年9月,毛泽东发动秋收起义。红军长征及意义长征的主要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时间:19341936年会师: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同在陕北的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结束。意义: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粉碎国民党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冲破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克服雪山草地的自然险阻,战胜党内的分裂危机中共宣传了自己

    17、的政治主张,广泛地播下了革命的火种为中国革命锻炼和保存了一大批骨干遵义会议时间:1935年1月内容: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意义:是中共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妥善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矛盾和分歧,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国共第二次合作1937-1945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解放战争1946-1949年,战略反攻标志: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区;战略决战: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解放南京9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B(1)胜利标志:新中国的成立。(2)

    18、伟大意义:结束中国人被剥削、被压迫和被奴役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建立了新民主主义国家,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创造条件。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推动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正确解放的斗争。它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经验(或革命的基本规律):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经过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道路。专题4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A(1)时间、地点:1949年10月1日、北京,开国大典。(2)意义: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为国家

    19、的政治建设逐步展开奠定了基石 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一个新纪元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A建立: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主要成果: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内容:确定了国家的性质(人民民主国家)、根本的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规定了公民权利和义务(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权力机构全国和各级人大;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 确立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原则(特点):体现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意义: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法律保证,开创人民民主新阶段)地位:是新中国的政体、是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中国民主政治的

    20、核心。意义:为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3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A确立与发展:1949年,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人民政协代行人大职能结束;作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并成为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1956年,“长期共存,相互监督”方针的提出。标志着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意义:作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法宝之一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A内容:就是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设立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由当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的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

    21、自治权利。目的:为保证祖国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保证各民族的平等地位和共同发展。实施:先后建立内蒙古(1947)、新疆、广西、宁夏、西藏(1965)意义:A、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B、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C、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三大民主政治制度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的主要成就 A民主:重建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民主自治制度;建立和完善基层民主政治制度法制:建设方针“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2、法律体系形成;民主政治建设趋法律化、制度化。6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A20世纪60年代中期,党内指导思想出现严重的“左”倾错误,毛泽东对形势作了错误的估计,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和助长了毛泽东的错误,导致“文化大革命”的发动。“文化大革命”期间,造反派无视国家法律,肆意冲击和破坏民主法制,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迫害致死,造成了新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冤案。社会秩序遭到严重破坏,人民的民主权利被肆意践踏,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遭受巨大挫折。因此,必须坚持依法治国的方略,将党和国家的决策纳入正确的法制轨道,做到“依法行政”。公民的行为必须遵守法律的各项规定,做到“有法必依”。这样,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全面发

    23、展提供有力的法律保证,才能真正保障人民的正常生活和行使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7“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 B提出:80年代初,邓小平针对台湾问题提出内涵:“一国”指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两制”指大陆实行社会主义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统一的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原则/前提:一个中国。意义:是一项大胆的、创造性的构想;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最佳道路;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际上解决争端提供新途径。实践:首先在香港成功应用: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意义:洗雪国耻,为澳门回归提供成功范例。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9实现祖国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

    24、意义 B有利于祖国领土和主权的统一完整;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利于综合国力的提高;有利于国际地位的提高。专题5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1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 A1949年同苏联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访问印度和缅甸重申意义: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1954年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身份参加瑞士日内瓦会议1955年万隆会议(亚非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会议圆满成功。意义: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飞国际会议;中国:加强与亚非联系,同更多国家建交。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过程:首次提出

    25、: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进一步阐释:1954年,中印、中缅联合声明 最终定型: 1955年亚非会议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意义: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 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的基本准则。3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A原因:亚非拉国家纷纷独立,支持中国恢复合法席位 美国孤立中国政策逐渐破产。中国综合国力上升、国际地位提高 是中国长期坚持和平外交的结果.概况: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大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意义:是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中国外交事业的重大胜利。使中国在国际事务中能发挥更

    26、大的作用,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大大增强了第三世界在联合国的力量。4中美关系的正常化和中日建交 A 中美关系正常化(1)原因:20世纪70年代世界局势发生了新变化,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的共同要求(2)过程: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签订中美联合公报,阐述了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和只有一个中国的原则,并确认从台湾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目标。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标志着中美之间结束了二十多年的敌对状态,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8年12月中美双方签订了中美建交公报,在公报中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1979年元旦,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从此

    27、实现了两国关系的正常化。中美交往以来,台湾问题始终是影响中美两国关系发展的障碍,只有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恪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精神,中美两国才能有着健康、正常的发展。中日建交(1)直接原因:中美关系的缓和的推动。(2)建交:1972年日本田中角荣首相访华,双方发表声明,宣告中日建立外交关系。中美、中日关系的改善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1)结束中美、中日长期敌对的历史,有利于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稳定。(2)打破了美国遏制新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使我国打破了长期的外交僵局,开创了外交新局面。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

    28、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 B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参加地区性国际组织活动:2001年,在上海举办了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发展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关系:2001年参与组建上海合作组织,加强与俄罗斯、中亚政治经济合作。专题6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1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 A梭伦改革时间:公元前6世纪初内容:A、按财产的多寡划分四个等级。B、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各等级公民均可参加;建立四百人会议最为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第四等级不能入选四百人会议;成立陪审法庭。C、废除债务奴隶制。意义: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克利斯提尼改革 时间:公元

    29、前6世纪末内容:以10个行政选区取代4个部落;设立 “五百人会议”;成立十将军委员会。意义: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正式确立。伯里克利改革 时间:公元前5世纪中期内容:除十将军(最高的军事机构)以外,各级官职向所有公民开放;公民大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每个公民在会上都有发言权和表决权;陪审法庭(最高的司法机关)是最高法院,国家为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调动公民的参与政治的积极性)意义:雅典民主制度发展到“黄金时代”,顶峰。2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B雅典的民主政治使雅典公民都有机会参与国家政治事务,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贵族专权的局面。雅典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在专制盛行的

    30、古代世界率先建立了较为健全的民主制度。雅典民主的理论与实践,为近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3罗马法的主要内容 A(1)十二铜表法内容:涉及法律诉讼的程序、债务、家庭关系、财产继承、宗教以及犯罪和刑法等方面。评价:局限性:搀杂着原始、落后的古老习俗。保留了某些维护贵族特权的不合理法规。进步性: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限制贵族特权,保护平民的利益。是罗马成文法发展史的起点。 (2)公民法特点: 范围:专门适用于罗马公民的法律。操作:注重形式,程序繁琐,缺乏灵活与变通。内容:侧重于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等,但私法规范不够完善(3)万民法特点:范围:适用于罗马境内各族人民; 操作:简洁灵活、实用有效 内

    31、容:注重调解贸易以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评价:适应帝国时期新的社会发展要求,使法律具有更大的适用范围,成为巩固罗马统治的重要工具。(4)查士丁尼法大全标志罗马法体系的形成4罗马法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 A罗马法是罗马统治的有力支柱。它为国家权力提供法律依据,稳定了社会秩序,保护了统治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 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这有利 于调整社会和经济生活中的纠纷,缓解社会矛盾。特别在罗马帝国时期,罗马法律制度渗透到国家各个角落。稳固了帝国的统治。但是,罗马法也保护奴隶制度,维护奴隶主对奴隶的剥削和压迫。5法律在人类生活中的价值 B(1)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强有力工具,规范人们的行为,巩


    注意事项

    本文(复习提纲安徽省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考点整理.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