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二期末模拟二DOC.docx

    • 资源ID:7301518       资源大小:63.12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二期末模拟二DOC.docx

    1、高二期末模拟二DOC高二语文期末模拟二第卷(45分)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四十多年前,在贵州下乡当知青的时候,曾经跟着两个年长的朋友匆匆到过一趟昆明,事后却没有对这个毗邻省份留下任何印象。到了现在,我对这个“彩云之南”的历史知识,依然匮乏得很。云南遗存历史资料不足,一方面固然由于 ,(不免难免)受了历史记载的冷落。另一方面,恐怕是因为中国传统的历史记载,原本就只关注汉族中心区域的朝代更叠、风云变幻,常常并不很留意隔山限水的边陲,所以在常见历史文献中,这一区域的记载总是显得支离破碎。特别是那些非汉族人的生活世界,除了好奇或者猎奇的“采风者”,或者奉命巡视边疆

    2、的官吏,偶尔写一些“竹枝词”,画一些“蛮夷图”之外,很少有人真的对它做过深入(考查考察)和仔细描述。 可是随着西风东渐,二十世纪上半叶,西洋和东洋的学者纷至沓来,对中国学术形成了巨大冲击。为什么?因为他们的关注(重心中心)与传统中国学者大相径庭。他们不仅对“中心”的汉族中国有别出心裁的解释,也对“边缘”的满蒙回藏鲜、苗彝羌傣壮都兴趣盎然;虽然对“主流”的儒家一如继往地研究,但对“支脉”的佛教、道教、三夷教、天主教更有巨大的热情; 。这种对于“边缘”“支脉”和“下层”的研究,特别表现在宗教学、人类学、地理学、语言学等领域中。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匮乏 风云变幻 毗(b)邻

    3、B更叠 纷至沓来 记载(zi) C边陲 大相径庭 东渐(jin) D边缘 一如继往 盎(ng)然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免 考察 重心 B难免 考察 中心 C难免 考查 重心 D不免 考查 中心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唐代它“不在文化区域之内”,而宋代又把它划出国境之外 虽然关注历史叙述中通常占据显著位置的“上层”文化,但更关注过去历史文献中往往缺席的“下层”文化 B唐代它“不在文化区域之内”,而宋代又被划出国境之外 对历史叙述中通常占据显著位置的“上层”文化有新的论述,但对过去历史文献中往往缺席的“下层”却更为关注 C唐代它“不在文化区域

    4、之内”,而宋代又把它划出国境之外 对历史叙述中通常占据显著位置的“上层”文化有新的论述,但对过去历史文献中往往缺席的“下层”却更为关注 D唐代它“不在文化区域之内”,而宋代又被划出国境之外 虽然关注历史叙述中通常占据显著位置的“上层”文化,但更关注过去历史文献中往往缺席的“下层”文化4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过去,干果店在元宵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制成各样的冰灯,招徕顾客。 B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这四个密不可分的圈层彼此之间休戚相关,牵一发而动全身。 C这十八个罗汉个个都只有拳头大小,十八个罗汉有的在念经,有的在敲木鱼,有的在打拳它们形态各异,惟妙惟肖。 D

    5、游人熟视无睹“禁止通行”的指示牌,据记者现场观察,仅1分钟就有8人骑自行车从此进入公园。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项是 A不同地区之间存在人员流动,是因为人们要追求更好的经济机会,所以,一个地方的经济禀赋与公共治理水平可以确保该地区的就业机会。 B沈约等人的设计没有达到闭门造车、出门合辙的水平,因为人们对于语音的感受往往不像对音乐的感受那样,全力体验音声的高下低昂长短缓急。 C都说全球在变暖,可是大规模寒潮席卷全球。无论变冷还是变暖,极端天气的变化频率和强度都有愈发强烈之势,而这正是气候变化的集中反映。 D在2016年初全球金融动荡的寒风中,以“创客天堂”形象令世界瞩目的华强北电子一条街

    6、,正经历着一场从“产业创新”向“社会创新”的蜕变。二、(每小题3分,共9分)泰山石敢当 泰山石产于泰山山脉周边的溪流山谷,其质地坚硬,基调沉稳、凝重、浑厚,多以渗透、半渗透的纹理画面而出现,以其美丽多变的纹理又以年代久远的风化外形而著名。泰山石敢当是古代人们对泰山灵石崇拜的遗俗,山石被神话为人格,是我国流传较久远、影响地域广大的典型民俗现象,属于中国的镇物(避邪物)文化。 其主要表现形式是以小石碑(或小石人)立于桥道要冲或砌于房屋墙壁,上刻(或书)“石敢当”或“泰山石敢当”之类字样,以禁压不祥。此俗在民间甚为流行,其象征意义是:以有形的器物表达无形的观念,帮助人们承受各种实际的灾祸危险以及虚妄

    7、的神怪鬼祟带来的心理压力,克服各种莫名的困惑与恐惧。镇物民俗文化具有神秘的俗信气息。 “石敢当”的历史相当久远,石敢当习俗起源于上古时期的灵石崇拜,史书中最早记载见于西汉当时的儿童启蒙识字书急就章:“师猛虎,石敢当,所不侵,龙未央。”宋代仁宗庆历年间,在福建莆田曾发掘出一块唐代大历五年(公元770年)的石刻,上有石铭云:“石敢当,镇百鬼,压灾殃,官吏福,百姓康,同教盛,礼乐张。”宋人施清臣续古丛编记载,当时南方街镇丁字路口上都安置“石敢当”,以压制“邪气”和化解“冲煞”。至南宋末年“石敢当”已完全转变为“辟邪物”,使用地点也扩大至河岸、桥头、村落入口等,功能也涵括至“镇百鬼、压灾殃、止风邪”等

    8、。明代以后,石敢当信仰与东岳泰山崇拜紧密结合,由“石敢当”发展到“泰山石敢当”,其功能也经历了从最早的“镇宅”到“化煞”再到“治病”“门神”“辟邪”“防风”等的转变。石敢当前加泰山,其用意是借泰山之力以增威。清代学者王渔洋在茶香室从钞中记载:“齐鲁之俗,多于村落巷口立石,刻泰山石敢当五字。”近代以降,“石敢当”习俗以泰山地区为中心,逐渐扩散到全国各地(包括台湾省和少数民族地区)和东亚的日本(日本京都民族博物馆就收藏有冲绳出土的泰山石敢当制石)、韩国及东南亚和世界各地的华侨居住区。“泰山石敢当”习俗相传至今,已逐渐革除过去的迷信色彩,表达着人们向往和追求平安吉祥的意愿。 泰山石敢当习俗历经千年而

    9、不绝,主要是因为它与“中国人魂归泰山”的信仰结合在一起,同时也与各地的民间信仰和民俗文化相结合。 “泰山之高,非一石之积”,春秋时代齐国名相晏婴第一个赋予泰山石以文化内涵。他说,要办好国家的事情,需要许多像泰山石一样高尚坚韧的人辅佐。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用“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来歌颂视死如归的精神。宋代著名文学家欧阳修则用“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表达对伟大人格的崇敬。孔子登临泰山以后,建安七子之一的曹植,唐代的李白、杜甫,宋代的苏东坡等都曾登临泰山,颂山石,抒壮志,赋予泰山石以深厚的文化内涵。中国几乎所有的古典文学名著,如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聊斋志异老残游记金瓶梅等,都对泰山石有过

    10、精彩的描述,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名山大川中是绝无仅有的。 泰山石是国泰民安的象征、安邦定国的基础,“一石安则全家安”的信崇意识深入人心,现国内诸多大型建筑物取泰山石为基座台,就是取“稳如泰山,安如泰山”之寓意吧。6下面有关“泰山石敢当”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它是古代的人们对灵石的一种崇拜、一种民俗,属于镇物文化。 B人们在桥道要冲或者墙壁安置石碑或者灵石,目的是禁压不祥。 C以泰山地区为中心,已扩散到全国,乃至东亚、南亚和世界各地。 D这种习俗逐渐由过去的迷信色彩转而成为现在人们对平安吉祥的向往。7下面对石敢当历史与习俗演变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石敢当习俗起源并记载于西汉

    11、时期的儿童启蒙识字书急就章。 B石敢当习俗发展到了南宋末年其功能已完全转变为“辟邪物”。 C茶香室从钞韵记载说明,泰山石敢当的习俗已遍布家家户户。 D泰山石敢当的提法始于明代,流行于清代,其功能也随之扩大。8下面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对石敢当的信仰与后来的人们对泰山的崇拜,使泰山石成为泰山石敢当习俗的首选。 B石敢当的习俗几千年来能够流传至今,除了与我国民间文化有关,更与中国人的信仰有关。 C孔子、晏婴、曹植、苏轼等政治家和文学家都借登临泰山一事来颂山石,赋予泰山石以文化内涵。 D因为泰山石是文化石,所以“一石安则全家安”的信崇意识自古至今广泛地深入人心。三、(每小题3分,

    12、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武承休,辽阳人,喜交游,所与皆知名士。夜梦一人告之曰:“子交游遍海内,皆滥交耳。惟一人可共患难,何反不识?”问:“何人?”曰:“田七郎非与?”醒而异之。遂访其人,东村业猎者也。武敬谒诸家,见破屋数椽,木岐支壁。入一小室,虎皮狼蜕,悬布槛间,更无杌榻可坐,七郎就地设皋比焉。武与语,言词朴质,大悦之。遽贻金作生计,七郎固辞不受。武强之再四,母龙钟而至,厉色曰:“老身止此儿,不欲令事贵客!”武惭而退,从人适于室后闻母言:“我适睹公子有晦纹,必罹奇祸。无故而得重赂,不祥,恐将取死报于子矣。”武深叹母贤,然益倾慕七郎。 半年许,七郎为争猎豹,殴死人命,械收在狱

    13、。武以重金赂邑宰,又以百金赂仇主。月余无事,释七郎归。七郎见武,武温言慰藉,七郎唯唯。家人咸怪其疏,武喜其诚笃,厚遇之,由是恒数日留公子家。馈遗辄受,不复辞,亦不言报。 会武初度,宾从烦多,夜舍履满。武偕七郎卧斗室中,三仆即床下卧。二更向尽,七郎背剑挂壁间,忽自腾出匣数寸,铮铮作响,光闪烁如电。武惊起,七郎亦起,问:“床下卧者何人?”武答:“皆厮仆。”七郎曰:“此中必有恶人。此刀购诸异国,见恶人则鸣跃,当去杀人不远矣。公子宜亲君子,远小人,或万一可免。”武颌之。七郎终不乐,辗转床席。 其时床下有名林儿者,武后为林儿所欺。诉官,邑宰以御史书不应,且为反诬。武无奈之,忿塞欲死。逾夜,忽有家人白:“

    14、林儿被人脔割,抛尸旷野间。”武惊喜,意稍得伸。俄闻御史家讼其叔侄,遂偕叔父武恒赴质。宰不听辨,欲笞恒。操杖隶皆仇家走狗恒又老耄签数未半奄然已死遂舁叔归哀愤无所为计。因思欲得七郎谋,而七郎终不一吊问。窃自念待伊不薄,何遽如行路人?遣人探索其家,至则扃鐍寂然,邻人并不知耗。 一日,某弟方在内廨,与宰关说,值晨进薪水,忽一樵人至前,释担抽利刃直奔之。宰大惊,窜去。樵人犹张皇四顾。诸役吏急阖署门,操杖疾呼。樵人乃自刭死。纷纷集认,识者知为田七郎也。宰惊定,始出验,见七郎僵卧血泊中,手犹握刃。方停盖审视,尸忽然跃起,竟决宰首,已而复踣。衙官捕其母子,则亡去已数日矣。 (节选自聊斋志异,有删改)9对下列句

    15、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武以重金赂邑宰 邑宰:县邑之长,即县令 B遣人探索其家 探索:探询 C与宰关说 关说:通融说情 D值晨进薪水 薪水:俸禄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母龙钟而至 吾尝跂而望矣 B又以百金赂仇主 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 C见恶人则鸣跃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樵人乃自刭死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操杖隶皆仇家走狗恒又老耄签数未半奄然已死遂舁叔归哀愤无所为计 B操杖隶皆仇家走狗恒又老耄签数未半奄然已死遂舁叔归哀愤无所为计 C操杖隶皆仇家走狗恒又老耄签数未半奄然已死遂舁叔归哀愤无所为计 D操杖隶皆仇家走

    16、狗恒又老耄签数未半奄然已死遂舁叔归哀愤无所为计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武承休的梦开头,暗示了田七郎的知恩图报能共患难的可贵品格,为下边的故事发展埋下伏笔。 B田七郎身陷囹圄为武承休搭救,却不说一句感谢的话。从后文可知是因为他已经决定将来武承休有难时舍命相助。 C田母初见武承休就看出武承休将来有难,所以极力阻止儿子和武承休的交往。但在武承休解救了田七郎后却不再阻止两人的交往。 D武承休的叔叔被打死,田七郎却不来安慰,是他认为杀死林儿已经报答了武承休的恩德,于是不再跟武承休交往。第卷(105分)四、(24分)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17、)家人咸怪其疏,武喜其诫笃,厚遇之,由是恒数日留公子家。(5分) (2)方停盖审视,尸忽然跃起,竟决宰首,已而复踣。(5分)14阅读下面一诗宋词,回答问题。(8分)燕山九日作【宋】范成大万里汉家使,双节照清秋。旧京行遍,中夜呼禹济黄流。廖落桑榆西北,无限太行紫翠,相伴过卢沟。岁晚客多病,风露冷貂裘。 对重九、须烂醉,莫牵愁。黄花为我,一笑不管鬓霜羞。袖里天书咫尺,眼底关河百二,歌罢此生浮。惟有平安信,随雁到南州。 【注释】乾道六年(1170年),作者奉命出使金国。为改变接纳诏书礼仪和索取“陵寝”事与金国交涉,慷慨抗节,几近被杀,本词即写于农历九月九日出使期间。双节:使节出行时的仪仗。禹:与尧、

    18、舜齐名的贤圣帝王,曾治理黄河,划定中国九州版图。桑榆:指桑干河(永定河)和榆关(山海关)。天书:南宋至金国的国书。 (1)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4分) (2)请赏析上阕画线句子的表现手法。(答出两点即可)(4分)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论语中子夏谈到人生要多学习,多发问,多思考,从而达到“仁在其中矣”的句子是“ , ”。这句话后来成为复旦大学的校训。 (2)一个人努力了不一定能成功,但只要尽力了,也就没什么可后悔的,这就是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所说的“ , ”。 (3)苏轼在定风波中用“ , ”劝慰同行者,既然大自然的风雨不能改变,不如改变我们的心

    19、态,在雨中吟诗放歌。五、(12分)16“民以食为天”充分反映出中国人的饮食蕴含着丰富的哲学道理。下面这道菜会让食客们领悟到怎样的生存之道?请简要概括。(不超过12个字)(3分)某餐厅推出一道名为“哲学鱼”的菜:把基围虾剖成两半,酿一些五花肉馅在虾里面,再一起塞进煎好的鲫鱼肚里;然后把鲫鱼和另外一些调料一起酿在大鲤鱼肚子里,最后用火烤熟。食客们在吃的过程中体会到自然的生存之道。 17阅读下面的框架图,在空格处填写恰当的词语或者短语,说明我国地区间建立横向生态补偿制度的总体思路。(5分)要按照生态有价的理念,坚持“(1) ,谁保护谁受偿”韵原则,加快完善以补偿(2) 、补偿对象、补偿标准、补偿方式

    20、、监管评估为主要内容的横向生态补偿制度框架,逐步形成补偿(3) 和补偿对象(4) 、补偿标准合理可行、(5) 、监管评估公平公正的制度体系。 18咬文嚼字公布了2015年度中国出现频率最高、覆盖面最广的十大常犯语文差错。请从下面几个方面的错误中任选两个,简明、准确地说明其错误原因。(每条不超过40字)(4分) (1)2015年10月,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但一些媒体在报道新闻时误“或”为“和”,把奖项名称说成“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2)随着阿里巴巴股价大涨,创始人马云身价随之暴增,今年其个人财富增加了185亿美元。这一报道中混淆了“身价”与“身家”的概念。 (3)

    21、足球赛事中把“发角球”误为“罚角球”。 (4)2015年公映的失孤由刘德华等港台明星主演,讲述了一个父亲艰辛的寻子历程。可该片名称在语言学上可谓“不通”。 六、(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春秋那棵繁茂的树王剑冰 两千五百年前的一个秋天,子产死了。 一棵大树的叶子开始下落,像一场庄严的降雪。 整个郑国哭成了一团。远远的还有一个人,哭得声泪俱下:“子产,古之遗爱也。”孔子一哭,树叶子就全落了。 子产执政郑国政务那么多年,死的时候,儿子连安葬的费用都拿不出。郑国人自发捐献,男男女女,甚至有的解下身上的首饰。子产的儿子坚决不收,父亲在世时清廉,死后不能为他抹黑。子产病危嘱托儿子,生不占

    22、民财,死不占民地。人们踏着厚厚的叶子,把子产葬于高高的陉山,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墓没有使用山上美丽的石头,是人们从洧水边带的卵石砌成。 红红黄黄的叶子纷扬着,旋起的风有些冷。一枚叶子在眼前晃,心内有一种晚来的悲伤。登上高高的陉山,那里的树该是好高好高了吧。找寻了许久才看到一块子产呆的地方。四处正在开山采石。子产睡的地方没有苍松翠柏,甚至没有一棵大树。一轮夕阳,苍然于山。子产寂寞了许多年。 郑国所在就是现在的新郑,有水有田的好地方,小麦和大枣都很养人。周围的齐、晋、秦、楚谁不觊觎?诸侯争霸,使郑国兵连祸结。而国内争权夺利,相互倾轧,陷入可怕的困境。多年的停滞和衰败后,子产应运而生,支撑危局。那时候

    23、,百姓开发的耕地,总是被人仗着权势掠走,子产先从整顿田制入手。多占者没收,不足者补足,确定各家的土地所有权。而后改革军赋制度,增加税收,充实军饷,增强国力。接着将一系列法令刻铸于钟鼎,开创公布成文法的先例。改革没有一帆风顺的,子产为政,也有人骂,唱着词编排他。子产只当是落了一身秋风,落多了就抖抖身子。 子产主张国政宽厚仁慈,恩威并施。既以法治国,又施善于民。子产还重视教育,尊重人才。对于晋、楚强权外交,子产毫不惧让,维护郑国利益和独立的尊严。有这样的一位国理,且执政了二十六年,可见百姓和国家得到了多么大的实惠。 子产就是一棵蓊郁的大树,让人感到了他的阴凉。我想沿着一枚叶子的纹路走到子产的内心去

    24、,苍远的岁月,他只活了六十来岁。我觉得他活得很充实,他不需要看谁的脸色,端正了一颗良心,什么都不怕。 子产是受郑国的上卿子皮推荐执掌国政的。子产应该感恩呢,子产感恩的方式就是好好工作,克已奉公。子皮找子产来了,他想让儿子尹何当个邑卿什么的,子产热情地接待了,但很认真地认为,尹何还年轻,缺乏经验,恐怕难以胜任。答应了就等于毁了国家利益,也毁了尹何。看到这里,我有些为子产担心,按现在的话说是不识时务。这时我们该感慨子皮了,子皮听了反而感动了,认为是子产开导了自己,心内忏悔不说,还从这件事看到了子产对国家的忠诚和责任感,就放心地让子产执掌全国政务。这件事好让人一阵思索,那个时代,不仅遇到了子产,也可

    25、以说还遇到了子皮。 子产曾在溱洧河边走,那时的水比现在的还大还清。后来的人就在溱洧河边修了祠堂,纪念这位人们爱戴的圣贤。圣贤不是我说的,古人就说“郑国的子产是不出世的圣贤”。 岁月流逝,子产祠建了毁,毁了建,一直持续了多少朝代,溱洧河水总有那祠堂的倒影。子产祠现在也看不到了,真想到祠中上一炷香啊。在溱洧河边,只能咏诵那些诗篇了,一代代写的诗篇何其多。诗人一定记住了子产的话:“苟利社稷,死生以之。”那是影响中国的十三句名言之一,是后世众多名臣的座右铭。王安石改革时就说过类似的话。林则徐则有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以前对子产了解得不够,自然也是宣传得不够,但古人可都知道,且崇敬无比。

    26、孔子先前这样评价子产:“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还有人说:“子产之德过于管仲,即使是诸葛亮,也不过是以管仲、乐毅自况,不敢比拟子产。”更有将子产奉为“春秋第一人”者,这可是至高赞誉了。 子产又字子美,这让我想起另一个叫子美的人,他或许也是因为崇尚子产而起的名字吧。仰天看一棵树,就看到了子产那个清癯的形象,他有点像杜甫,一点也不高大魁梧,倒有些善和忧怅。但这样让人感到真切,也感到亲切。 子产没有传下多少文字。子产不需要文字的托举了,他本身就是一篇最好的文章。 (选自春秋那棵繁茂的树,有删改)19简析前三个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20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

    27、果。(4分) (1)一轮夕阳,苍然于山。子产寂寞了许多年。(2分) (2)子产只当是落了一身秋风,落多了就抖抖身子。(2分)21请结合全文,从人品、德行的角度概括子产“本身就是一篇最好的文章”的原因。(4分)22王剑冰说自己的这篇散文在“温润”的同时,还需要些“凌厉”。请结合本文从主题、语言、技巧等三个方面任选两个方面,谈一谈你对“温润”和“凌厉”的认识。(6分)七、(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2016年初,80后博士副县长吴奇凌辞职上了热搜,毕竟他有着双学历高学位、多个基层领导岗位锻炼、“三好(工作能力好,口才好,口碑好)县长”、当地政坛新星等众多光环。有人支持,说在遵义市凤

    28、冈县这样的穷县抛弃“金饭碗”更需要勇气,而选择的多元表明时代在进步;当官员辞职不再是新闻,才是更大的进步。有人理解,认为可以体验不同的人生,获得丰富的人生经验。有人不解,都是博士了还要充电?难道不能在工作中边干边学?有人遗憾,如果体制内能更好地解决人才流动,吴奇凌就不必因父母远在武汉年迈重病,自己要“报跪乳之恩,行反哺之义”而辞职。有人不屑,还不是有民营企业给他开出了上百万的年薪 这则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高二语文模拟二一、(15分)1C(Ap,B叠迭,D继既) 2A(“不免”表示由于某种原因而自然导致某种结果

    29、。“难免”表示某种原因很可能导致某种结果,这种结果虽然主观上不愿意它出现,但客观上又很难完全避免。“考察”着重指观察、调查、研究,目的是取得材料,研究事物,如山川、地形、地质、工程、运动、科学研究的对象等等;而“考查”着重指依据一定的标准检查、衡量,目的是评定或审核,对象常是非重大的、多半是人们的所作所为,如成绩、学习、业务、工作、活动、行动、言论等。“中心”“重心”都表示事物的主要部分。“重心”表示事物里最重要、最关键的部分,“中心”表示事 物里周围所环绕的中央部分。) 3B(保持陈述对象一致,句式一致) 4A(B对象不当,应用“息息相关” C不合语境。“惟妙惟肖”指描写、模仿得非常逼真、生

    30、动。应该用“栩栩如生”,多用来形容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D搭配不当,“熟视无睹”不能带宾语)5D(A不合逻辑,B表意不明,C搭配不当)二、(9分)6C(东亚、南亚和世界各地的华人聚居区) 7B(A“起源”应该是在上古时期 C“已经遍布家家户户”有些绝对 D“流行于清代”于文无据) 8B(A“泰山石成为泰山石敢当的首选”于文无据;C晏婴登临泰山,于文无据;D强加因果。)三、(12分)9D(柴薪和饮水 ) 10A(A项,均为连词,表修饰;B项,介词,用/连词,表修饰;C项,连词,表承接,“就”“即”/连词,表转折;D 项,均为助词,表承接,于是,就/表转折,竟然) 11C12D(从小说最

    31、后田七郎舍身为武承休复仇杀死县令可知)四、(24分)13(1)家里人都对他的粗疏感到奇怪,武承休(却)喜欢他的忠实厚道,很厚待他,他从此经常好多天留住在公子家里。(“咸”“怪”“遇”“由是”各1分,句意通顺1分)(2)正要停放来仔细查看尸体,尸体忽然一跃而起,竟然砍下了县令的头,一会儿又倒在地上。(“方”“竟”“决”“已而”各1分,句意通顺1分)附参考译文:武承休,是辽宁辽阳县人。他喜欢结交朋友,所交往的都是些知名人物。在夜里梦见一个人告诉他说:“您的朋友遍天下,都不过是滥交罢了。惟有一人可以和您共患难,怎么反而不去结识呢?”武承休问道:“他是谁呀?”那人说:“不 就是田七郎吗?”武承休醒来感到很奇怪。于是四处访求这个人,(知道)田七郎是东村一个打猎的。武承休恭敬地到田七郎的家里寻访到他,武承休见院内有几间破屋,用木岔支着墙壁。进了一间小屋,看


    注意事项

    本文(高二期末模拟二DOC.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