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

    • 资源ID:7295028       资源大小:35.57KB        全文页数:3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

    1、2.查找、收集有关世说新语及刘义庆的资料。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出示课题,感受文言文: 1、出示课题“杨氏之子”,说说题目的意思吗? “杨氏之子”的意思就是姓杨的人家的儿子。 说明:“之”是助词,相当于“的”。 2、读读课题,这个课题的语言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学生可能回答:不太好懂;像古诗的语言 教师小结:这是古代汉语,也叫文言文。3、大声地朗读课文,感受文言文和现代汉语到底有什么差别,有什么不同。4、自由的说说你感受到的差别和不同。学生可能的回答:很难读通顺;有些字没见过,不好认;意思不懂;句子很短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进行教学:(1)学习生字“惠、曰、禽”,认读多音字“为

    2、(wi)”、“应(yng)”。(2)结合课文中的有关字词,讲解一些简单的文言文和现代汉语比较的知识,比如:有些古汉字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文言文中多是单音节词等。二、熟读课文,理解意思:1、大声反复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随机检测学生读课文的情况。2、边默读课文,边看注释,说说每一个句子的意思。教师要注意指导有困难的学生,了解学生的困难所在。3、课堂交流,落实每一句话的意思。比较困难的句子,可能需要教师重点指导:“为设果,果有杨梅。”省略了主语,前面要加上“小孩”。“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难点是“夫子”的理解。课文的意思: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中的小孩九岁了。孔君平去看望小孩的父亲,父亲不在家,

    3、就把孩子叫了出来。小孩摆出水果招待客人。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对小孩说:“这是你们家种的水果吧。”小孩应声回答:“我没听说孔雀是您的家禽呀。”三、质疑问难,背诵课文:1、默读课文,说说意思,还有哪些有疑难?2、背诵课文第二课时 一、想象情境,感情朗读:1、朗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出示句子: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读读这两个句子,想象当时的情境,说说当时两人会是怎样的神情?说话时会用怎样的语气?(孔君平可能是神态很随便,甚至有些看不起小孩,认为他还是一个孩子,说话的语气可能有些傲慢、随意;杨氏之子很机智、神采飞扬,说话语气有挑战性。结合自己的想象和理解,试着

    4、有感情的朗读这两句话,要读出两人不同的语气。二、深入理解,体会语言:1、思考:你觉得杨氏之子的机智表现在哪里?(1)“应声答曰”说明反映很快,不假思索。(2)“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没有正面说杨梅不是我们家的,而是巧妙的从“夫子家”说起,寓意孔雀不是你们的家禽,杨梅当然就不是我们家的。2、讨论:(1)杨氏之子这样的回答,你觉得好不好?(2)生活中还有没有这样说话的例子,说一说。三、拓展延伸,综合学习:阅读“综合性学习”,明确这次综合性学习的活动要求。(1)搜集积累在表达上很有特点的语言,比如:歇后语、谚语、幽默故事、古今笑话等。(2)搜集和拟写提示语、广告语。(3)收集相声、评书或影视剧的

    5、精彩对白,试着演一演。板书设计 文言文 10 杨氏之子 杨梅 简练 孔君平 孔雀作业设计一、读拼音,写词语。ling gu cng ( ) ( ) ( ) 二、选择正确的读音,打“”。梁国杨氏(s sh)之子九岁,甚(shn shng)聪惠。孔君平诣(zh y)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wi wi )设果,果有杨梅。”儿应(yng yng)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qn qng)。三、选词填空。爱慕 爱惜 珍惜1、桃子、石榴、苹果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 )之心。2、我们要( )今天的幸福生活。3、我们要( )粮食,( )农民用汗水换来的劳动成果。四、给加点字选择

    6、正确的解释。闻:(1)听见;(2)听见的事情、消息;(3)有名望的;(4)用鼻子嗅;(5)姓。1、你好,今天有幸能见到你本人,真是百闻不如一见啊!( )2、西湖是全国闻名的风景区。3、你知道吗?今天晚间的新闻真让人寻味。4、你闻出这是什么味了吗?5、闻家的人都搬到外省去了。五、认真读短文,理解下列词句。1、聪惠: 2、此是君家果:3、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六、请用“”标出下列句子朗读时的恰当停顿。11.晏子使楚一、学习目标: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面不改色、安居乐业”等词语。2、分角色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4、理解句子间的逻

    7、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二、教学重难点:1、体会晏子语言的巧妙,并从他机智的回答中体会人物的特点。2、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三、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查询、学习晏子的故事。2、PPT课件2课时五、教学过程:一、简介背景,揭示课题1二千多年前,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个群雄纷争的春秋战国时代,其中齐国和楚国是大国。说到齐国就会让人想起一个人,他虽然身材矮小,但能言善辩,口才极好,被派到其它国家执行外交任务,帮助齐国解决了许多外交上的争端。他就是“晏婴”,人们都尊称他为“晏子”。(说明“子”是古代对有学问有贡献的男性的尊称,比如:孔子、孟子等。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他的文章晏子使

    8、楚(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2你能根据自己的预习向大家介绍一下晏子吗?3“使”是什么意思?课题又是什么意思呢?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求:(1)根据拼音,读准生字词的读音,把课文读通顺。(2)想想课文讲了什么事?2检查自学情况(1)生字新词(注意“大夫”的读音,现在读“di fu”,是“医生”的意思,过去读“df”,是官职的称呼。(2)请同学读读难读的段落,检查课文读通情况。(3)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三、研读楚王,感受前后变化1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呢?请画出有关的句子。(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门旁边开了一个五尺来高的洞,让晏子从这个洞进去。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

    9、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2(屏幕出示这几句话)我们来读读这几句话,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楚王对晏子侮辱到了极点。挖狗洞让晏子钻,讽刺他身材矮小。说齐国没有人,就是说晏子无能。故意在晏子面前审问盗贼,嘲笑齐国人没出息。而且从“瞅”、“冷笑”、“笑嘻嘻”等词也可以看出楚王对晏子及齐国的侮辱。楚王的用意很明显,侮辱晏子,侮辱齐国,以达到长楚国威风的目的。3有感情地朗读。4他的目的达到了吗?请浏览课文,把他每次侮辱晏子的结果画出来。(楚王只好吩咐大开城门,迎接晏子。楚王只好陪着笑。楚王听了,只好赔不是

    10、,说:“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5你又体会到了什么?(三句话中都有“只好”一词,说明楚王不得不甘拜下风。6最后的结果是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有感情地朗读这几句话。四、引向深入:那晏子是怎样达到反侮辱的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第二课时一、研究晏子语言,体会智慧引: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最后都反被晏子侮辱。那么晏子是怎样实现反侮辱的呢?让我们跟随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走近这个历史上熠熠生辉的人物,去感悟他的语言艺术,去体会他的铮铮铁骨!1从三个故事中任选一个,找出晏子的话,想想晏子的话到底有什么样的威力,能化楚王对他的侮辱为尊重呢?2学生自由读课文,自主探究3汇报交流:(一)第

    11、一个故事 “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1)学生通过推理得出这句话的意思是“楚国是狗国”。楚王不想当“狗王”,自然就大开城门,迎接晏子进来了。(2)晏子这句话发挥了它巨大的威力,分析一下,你认为晏子聪明在哪里?(晏子将计就计,将五尺来高的洞定位为“狗洞”。有了“狗洞”一说,自然就引出了“狗国”之说。(3)感情朗读:晏子说这句话的时候,会是怎样的语气呢?(不卑不亢、绵里藏针)(二)第二个故事句一: “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

    12、,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了呢?(1)引导学生抓住“住满”、“就是一片云”、“就是一阵雨”、“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等理解“齐国人多”。(2)“大伙把袖子举起来,就连成一片云;人们都甩一把汗,就能够下一阵雨。”这三个分句分别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你知道是什么吗?(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摩肩接踵)(3)晏子的这一说法又巧妙在哪里呢?(采用夸张说法,说明齐国人多,反驳了楚王“齐国没有人”一说。(4)感情朗读。句二:“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1)学生通过推理得出这句话的意思是“楚国是最下等国家”。(2)在

    13、这里晏子能实现反侮辱,有何秘诀?(晏子先编出一个“规矩”,然后顺着楚王的意思,说自己是最不中用的人,贬低自己,从而达到贬低楚国的目的。(3)有感情朗读。(三)第三个故事 “大王怎么不知道哇?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1)学生通过推理得出这几句话的意思是“楚国的社会风气不好”。(这句话对于学生来说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可先引导学生理解两个“水土”的不同意思。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因为气候、土壤等条件好,淮北的橘树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因为气候、土壤等条件不好,从而理解第一个“水土”是指“气候、土壤等条件”。同样道理得出,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说明齐国社会环境、社会风气好,齐国人一到楚国,就

    14、做起盗贼来了,说明楚国社会环境、社会风气不好,从而理解第二个“水土”是“社会环境、社会风气”的意思。(2)有感情地朗读。4小结:晏子运用夸张等修辞及类比推理等方法,让自己的语言有理有据,靠他的三寸之舌,反驳了楚王的侮辱,维护了自己的尊严,也维护了齐国的尊严。所以到最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二、研究晏子神情,体会智慧1从晏子的语言中,我们感受到了他能言善辩的口才和超人的智慧,我们还能从哪里看出他的智慧吗?请再读读课文,找找写晏子的句子,细细品味一下。2学生自学后交流:(1)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说可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说晏子“想了想”,而是用了“看了看”?(只是看了看,就想对对策来了,说明晏子

    15、智慧超群。(2)晏子严肃地回答晏子装作很为难的样子说晏子在楚王面前说这一段话时为什么要严肃呢?后来为什么要装作很为难的样子呢?(3)哪知晏子面不改色,站起来,说从“面不改色”中读懂了什么?晏子不改的是什么?(超人的智慧和爱国的情怀)三、角色朗读,课堂表演1分角色朗读三个故事。2学生选择其中一个故事,分组讨论,组织表演,教师提醒注意语言、神态、动作等几方面的表演。3评价。四、布置作业:1复述课文。2读晏子春秋,感受晏子的语言艺术。板书设计晏子使楚 侮辱 楚王 晏子 (仗势欺人) 回击 (聪明机智) 尊重作业设计:一、看拼音写词语。w r wi fn i xio qi fn ch x do zi

    16、xio x x pi b n j l y( ) ( ) ( )二、比一比,再组词。敞()准()陪()臣()敝()淮()赔()矩()三根据意思写成语。(1)大伙把袖子举起来,就连成一片云。 ()(2)人们都甩一把汗,就能够下一阵雨。(3)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四、按课文内容填空。1、有一回,齐王派大夫晏子去 楚国。楚王仗着自己 ,想乘机 晏子,显显楚国的 。晏子凭着自己的 和 ,对楚王的侮辱一一进行了反驳。从此以后,楚王 晏子了。2、楚王知道晏子 ,就故意在城门旁开了一个五尺高的洞。而晏子说 ,楚王只好叫人打开城门迎接他。五、根据下列句子的意思,填上与“叫”意思相近的词。1、

    17、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 )大夫取笑了。2、访问上等的国家,就( )上等人去。3、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 )你来呢?4、楚王只好( )大开城门,迎接晏子。六、课文内容理解选出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针对楚王的发难,晏子运用了类比推理的方法进行反驳,使楚王陷于尴尬的境地。B、晏子在席间的对话表现出其超人的智慧与胆识。C、从文末楚王的话语可以看出,楚王尚能知错认错。D、晏子用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句话强调环境对人的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12.半截蜡烛一、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法国一家母子三人机智、勇敢地保护情报的过程。2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情、心理活动等的

    18、阅读,感受伯瑞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和镇静,体会法国人民的崇高爱国主义精神。3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及表现能力。二、教学重难点体会母子三人语言、深情、活动等所表现出的沉着、机智、勇敢。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1课时(一)、导入课题,了解二战资料同学们,今年是全世界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67周年,在60 多年前,爆发了一次全球性的战争,这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简介二战。(二)、检查预习,理解故事内容1、师:这些数字是那么地触目惊心。而侵略者的行径同样激起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极大仇恨。从老人到孩子,他们都参加了反法西斯的斗争。4、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半截蜡烛就是发生在当时的一个真实故事

    19、。(板书课题)来,齐读。齐读课题。读了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2、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读课文。提醒学生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课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件什么事?3、检查词语、说说课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件什么事?要求讲清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大致情况。(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一家人沉着地和德国军官一次又一次地周旋,保护装有绝密情报的半截蜡烛的事。(三)、深入阅读,体会人物语言一、感知内容1、结合课文说一说,这是怎样的半截蜡烛?(关系到国家利益的、关系着伯诺德夫人一家的命运的“绝密”)(1)出示句子“最后,她终于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2)这个主意绝妙在哪里?透过这个绝妙的主意,你体会到了什么

    20、?2、过渡:可是,一天晚上,这绝妙的主意却经受了一次极其严峻的考验。学生自由读3-7小节,围绕这半截蜡烛,看看故事情节发生了几次令人紧张的变化?交流,把握三处:(1)、当德军把蜡烛点燃(2)、当德军把吹熄的蜡烛重新点燃(3)、当端走的蜡烛被德军夺回。半 截 蜡 烛点燃 重新点燃 夺回吹熄端走端上楼3、文章情节富有如此曲折的变化,可以用哪些成语来形容?(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二、研析情节是呀!这是一场没有硝烟而又惊心动魄的战斗。请同学们读读课文,想一想在这些危机关头,伯诺德夫人一家人是如何与德军周旋的?1、自学课文,要求:(1)画出描写伯诺德夫人一家动作、语言的句子,认真读一读,体会当时

    21、的那种气氛。2、组织学生交流学习收获。先看伯诺德夫人是怎么做的?(1)出示句子: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儿女,急忙从厨房中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 “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熄。在母亲的行为中,你看出了什么?抓住“急忙”“轻轻”和说的话,体会镇静和急中生智。(2)你还看出什么?出示句子:“伯诺德夫人知道,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同学们,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结束的仅仅是他们一家三口吗?这小小的半截蜡烛关系着一家三口的性命,更重要的是与国家的利益息息相关!假如你就是伯诺德夫人,你心中会想些什

    22、么(蜡烛就这么点着,情报很快就会暴露,怎么办呢?不行,我得赶快想个好办法!(3)尽管情况危急,伯诺德夫人内心十分焦虑,但她还是怎样的说?伯诺德夫人 地说“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指生读。学生说说自己的理由。教师小结:同学们,这就是我们的伯诺德夫人,明明心急如焚,却能表现得这样镇定自若。真是了不起。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4)小结:出示句子“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似乎”能不能去掉?是的,危机只是暂时过去了。蜡烛又被中尉重新点燃,形势再一次变得严峻起来。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蜡烛越来越短,火焰离金属管更近了,危机更严重了,能不能让这半截蜡烛继续燃烧下去?(不能!)那面对这样的情况,她的儿子挑起了重担

    23、,我们看看,杰克采用的是什么方法?这时候大儿子杰克慢慢地站起来,“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些柴来生个火吧。”说着伸手端起烛台朝门口走去,屋子里顿时暗了许多。说说你的感受。感受 “慢慢”杰克让自己显得更平静,更自然些,不让敌人看出破绽。(生说)师:同学们,杰克能有这么镇定自若的神情、动作、语言,你们能知道他站起来前,心里想了些什么?2、师:以天冷为由也想把这半截蜡烛转移到安全的地方。你觉得杰克的表现怎样?(很勇敢。很镇定、特别从容。3、师:你还从哪儿也能看出他的勇敢、镇定?出示:在斗争的最后时刻,他从容地搬回捆木柴,生了火,默默地坐待着。指名读,杰克是不是真的要生火?既然端不走半截蜡烛,为何还要生火

    24、?、他要去搬柴时在想些什么?、他搬回柴时又想些什么?为什么说是斗争的最后时刻?杰克默默地坐待着什么“厄运”?从这句你又感受到什么?4、引读:面对即将到来的厄运小男孩是如此从容 如此镇定,真让人佩服呀!谁再读读这一句?生读。教师:在孩子的心中,已经到了斗争的最后时刻,气氛怎么样?(紧张) 课文是怎样描写的?1、出示句子:烛焰摇曳,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 为什么说它是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似乎”能不能去掉?此刻你有怎样的感受。让学生感受时间的紧迫,当时气氛的极度紧张。是啊,蜡烛在一寸寸燃烧,厄运在一步步逼近,每一声滴答声都仿佛是一记重锤敲在伯诺德夫人一家的心上,能用

    25、一个四字词语形容此时的险情吗?(千钧一发、危在旦夕、万分危急)。3、师叙述:时间每过去一秒,危险就增大一分,此时的蜡烛就像是屋子里的一颗定时炸弹。伯诺德夫人一家的心都被揪紧了。谁能通过朗读把当时的紧张气氛读出来。蜡烛越烧越短,厄运一步步逼近,我们不禁为伯诺德夫人一家的命运担忧。但是故事的最终结局却是“峰回路转”,令人意想不到。同学们,是谁最终保住了秘密,保住了一家人?(齐答)她的努力为什么能成功呢?大家先自己读课文想一想,看看能够找到几点理由。自己研究,然后交流,(提示:可以抓住“娇声”、“司令官先生”、“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杰奎琳很机智,让敌人感受到她的可爱,产生对她的怜爱之情,话语中还避免了说蜡烛,避免了敌人的怀疑,而后拿蜡烛留下比较亮的油灯顺理成章。哪位同学愿意读读杰奎琳的话?(生读)同学们,你觉得他是在用什么语气读的?生:(甜美、娇气、天真、纯洁)指名读。小女孩此时面对的是一群杀人不眨眼的恶魔,可她的脸上却始终带着百合般的笑容,在这灿烂的笑容背后,小女孩有着一颗怎样的心?勇敢 镇定自若时间刚刚好,敌人最终都没有怀疑到这半截蜡烛上,是一家三口的共同努力化解了这场可怕的危机。(四)、总结全文,加深认识1、那么在保护蜡烛的过程中,他们难道没有害怕没有紧张吗?为什么能这么镇定地与敌人斗智斗勇呢?板书:机智勇敢、热爱祖国师


    注意事项

    本文(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