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煤矿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 技术设计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资源ID:728871       资源大小:36.46KB        全文页数:2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煤矿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 技术设计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四季分明,寒暑变化有序,年降水量主要受季风影响,春、秋、冬三季干旱少雨,夏季多雨,年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的1.54倍。据气象资料:历年最高气温42.6(1966年7月19日),最低气温-18.8(1955年1月3日),历年平均气温14.9.历年最大降雨量1323.6mm(1964年),历年最小降雨量737.9mm(1966年),年平均降雨量733.1mm;月最大降雨量357mm(1957年7月),连续最大降雨量285.2mm,最长连续降雨天数9天(1964年4月13日21日),最大一次降雨量175.4mm(1995年7月13日)。历年最大蒸发量2825mm(1959年),最小蒸发量1490.5mm

    2、(1964年),年平均蒸发量1888.53mm;月最大蒸发量408.90mm(1959年7月,月最小蒸发量40.7mm(1957年1月)。平均绝对湿度13.5mm,平均相对湿度67%;冰冻期一般为11月至次年3月,最大冻土深度22cm,最大积雪厚度16cm。风向随季节而变,春夏季多东南风和南风,秋、冬季多西北风和北风,最大风速达24m/s,平均风速2.8m/s。(二)地震有史记载,河南省发生的八次大地震中,七次对本区有较大破坏。据国家地震局编制的地震烈度区划图,本区属六度地震烈度区。1975年至1993年18年间,汝州、郏县、禹州三地发生28次地震,震级一般2.13.5级,最大4.7级。五、自

    3、然和生态环境概况自然和生态环境受地形地貌所控制。丘陵地区荒坡和植被面积大,耕地面积小。表土为残坡积物,厚度小,地质差,种植有玉米,大豆、红薯等。植被以槐树为主,其次有粟树、果树等。山涧河谷平原全部为耕地,表土厚,土质好,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其次有玉米,大豆、红薯。经济作物以烟叶为主。区内工业落后,仅有小型采石厂、粘土砖厂,经济不发达。六、矿区煤炭生产及规划概况平煤集团属国有大型企业集团,其核心部分共有14座生产矿井,年设计能力20.26Mt,2002年实际生产原煤(包括已改制的独立子公司三环公司、香山公司、天力公司)23.69Mt,其中主焦煤产量达到了10.00Mt以上。拥有洗煤厂9座,年入洗

    4、能力计16.20Mt,其中炼焦精煤洗煤厂6座,入洗能力10.40Mt,新投产选煤厂一座,即十三矿洗煤厂,设计能力为1.80Mt/a。四座综合利用自备电厂,装机容量130MW,核定容量为185MW。本矿井南邻八矿、十矿,西北与十三矿相邻。八矿为立井开拓,目前开采水平-430m,开采丁、戊、己组煤。矿井核定生产能力3.0Mt/a,2002年实际产量2.14Mt;十矿为立井开拓,两个水平开采,一水平标高-140m,二水平标高-320m。主采戊、己组煤层。矿井核定生产能力2.4Mt/a,2002年实际产量2.46Mt/a;平十三矿1993年开工建设,2001年正式投产。设计生产能力1.8Mt/a。采用

    5、一对立井、两个水平、采区上下山开采的开拓方式。2002年实际产量1.3Mt。八矿、十矿均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十三矿为高瓦斯矿井。矿区煤炭生产计划目标是到2005年原煤产量稳定在22.00Mt/a以上,其中己组煤产量10.76Mt/a。七、现有水源、电源概况(一)水源井田水源丰富,地表水源如汝河、潘庄水库、孙庄水库等,均为当地农田灌溉水源。地下水有寒武系灰岩含水层,太原组下段灰岩含水层,己16-17煤底板灰岩含水层,己16-17煤顶板砂岩含水层,戊9-10煤顶板砂岩含水层,均可作为矿井供水水源。(二)电源平顶山市现有姚孟和平顶山两座火力发电厂,总装机容量1425MW,这两座电厂与华中电网联网,除

    6、供本市用电外,大部分电力经超高压系统外供。矿区电源主要来自平顶山市电业局所辖的贾庄、计山、肖营和孙岭变电站的110kV和35kV系统以及平煤集团公司所辖的谢庄110kV变电站。贾庄220kV变电站的供电电源主要来自姚孟电厂,并以220kV送电线路与丹江电站相联,变电站主变压器容量2120MVA,其110kV和35kV侧与平顶山电厂联接,是平顶山电厂上网的主要变电站。贾庄变电站担负着矿区东部矿井的供电。谢庄110kV变电站的供电电源分别来自计山和肖营110kV变电站,主变压器容量220MVA+63MVA,电压为110/35/6kV。谢庄站担负着矿区中部矿井和企业的供电。孙岭110kV变电站供电电

    7、源一回引自宝丰变电站,另一回以110kV线路与朝川110kV变电站相连。孙岭站担负着矿区西部矿井的供电。矿区现有四座综合利用自备电厂,总装机容量130MW。目前,公司所辖谢庄110kV变电站一座和35kV变电站15座,共安装33台主变压器,安装容量总计392.4MVA,其中16台主变在运行,运行容量为199.7MVA。本矿井主供电源取自贾庄变电站至十三矿变电站110kV的贾张线,备用电源取自十三矿110kV变电站。平顶山市电业局已出具关于平煤首山一矿供电意向的复函,电源可靠。第二节 地质特征一、地质构造(一)地层井田属半隐伏地区,地表仅出露部分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八煤段、石千峰组及三叠系下统刘

    8、家沟组地层。依据地表出露与钻探揭露,地层自下而上为寒武系上统崮山组;石炭系上统太原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上统上石盒子组、石千峰组;三叠系下统刘家沟组及第四系。总厚约1400m。其中石炭系上统太原组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为含煤地层。由老到新分述如下:1、寒武系上统崮山组(3g)地表未出露。据区域资料厚度为85160m,钻探揭露最大真厚度96.92m。以灰色浅灰色厚层状白云质灰岩为主,具细晶质及糖粒状结构,局部夹薄层泥岩或砂质泥岩,裂隙及小溶孔发育。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2、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据钻探揭露厚度71.5787.42m,平均77m。由深灰色石灰岩、泥岩、细中粒砂岩及煤组成

    9、。底部为浅灰深灰色铝质岩及铝质泥岩,与下伏崮山组不整合接触。3、二叠系(P)地表仅出露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八煤段及石千峰组地层。八煤段地层在白石山背斜南翼张庄煤矿西有零星出露。石千峰组一段(平顶山砂岩)在井田中部白石山背斜轴附近出露;石千峰组二四段地层于井田北部灵武山向斜和南部李口向斜轴部附近有出露。(1)下统(P1)1)山西组(P1s):为本区主要含煤地层,下起二1煤底板老君堂砂岩底界,上至砂锅窑砂岩底界。厚度73.6097.71m,平均85m。由灰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细中粒砂岩及煤组成。其中下部的二1煤层为主要可采煤层。与下伏太原组整合接触。2)下石盒子组(P1X):下起砂锅窑砂

    10、岩底界,上至田家沟砂岩底界。厚度292.85354.35m,平均321m。由浅灰色灰色中细粒砂岩、粉砂岩及含紫斑泥岩、深灰色泥岩和煤组成。按含煤性及沉积旋回划分为三个煤段(三五)。其中三煤段中上部的三9-10煤为全区可采煤层,三11煤及四煤段中部的四6煤为大部可采煤层,四2煤为局部可采煤层。与下伏山西组整合接触。(2)上统(P2)1)上石盒子组(P2S):下起田家沟砂岩底界,上至平顶山砂岩底界。厚度296.15335.30m平均312m。由浅灰色中、细粒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泥岩及薄煤组成。按含煤性及沉积旋回划分为三个煤段(六八),无可采煤层。与下伏下石盒子组整合接触。2)石千峰组(P2sh

    11、):下起平顶山砂岩底界,上至金斗山砂岩底界。厚度309.62342.83m,平均320m,岩性主要为砂岩及砂质泥岩。按岩性特征自下而上划分为四段,一段平顶山砂岩为煤系上覆的良好标志层。4、三叠系下统刘家沟组(T1L)出露于井田南部李口向斜轴及北部灵武山向斜轴部附近,厚度约130m。紫红色及褐红色中粒砂岩,厚层状,成分以石英为主,次为长石及岩屑,次棱角次圆状,分选中等,硅质及铁质胶结,具大型板状交错层理及缓波状层理,局部层面见浪成波痕,含较多铁质红色斑点,风化后形成大小不均的“凹”坑,称“大红班砂岩”或“金斗山砂岩”。与下伏石千峰组整合接触。5、第四系(Q)分布于白石山背斜两翼平缓的山坡及冲沟两

    12、侧、平地等地带。厚度0156.00m,由暗黄色、棕黄色粘土、砂质粘土、含砂质粘土及砾石组成。与下伏地层不整合接触。(二)煤系地层井田含煤地层由石炭系上统太原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下石盒子组及上统上石盒子组地层组成,总厚度795m,含煤53层。1、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一煤段底界为铝质泥岩段与下伏寒武系地层之间的不整合面,上界为二1煤底板老君堂砂岩底界。厚度71.5787.42m,平均77m,井田内地层东部相对稍厚。由深灰色厚层状石灰岩、泥岩,中细粒砂岩及煤层和铝质岩、铝质泥岩组成。含石灰岩810层,含煤14层(一1一14)。依岩性组合特征由下向上分为四个岩性段。铝质泥岩段:厚度1.978.

    13、23m,平均6m。下部灰岩段:厚度16.2533.66m,平均25m,含煤46层(一1一6)。中部砂泥岩段:厚度15.1129.93m,平均20m,含煤4层(一7一10)。上部灰岩段:厚度19.7535.82m,平均26m,含煤4层(L11L14)。2、二叠系(P)二八煤段二叠系含煤地层自下而上划分为下统山西组,下石盒子组和上统上石盒子组,各组上界依次为砂锅窑砂岩、田家沟砂岩和平顶山砂岩的底界,其间均为整合接触,总厚度718m。划分为七个煤段,含煤39层,其中山西组为二煤段,下石盒子组为三、四、五煤段,上石盒子组为六、七、八煤段。1)山西组(P1S)二煤段为主要含煤地层,厚度73.6097.7

    14、1m,平均85m,井田内49线以西相对较厚。含煤4层,其中下部的二1煤为主要可采煤层,其余均不可采。山西组自下而上划分为二1煤段,大占砂岩段、香炭砂岩段和小紫泥岩段。2)下石盒子组(P1X)为主要含煤地层,厚度292.85354.35m,平均321m,井田内白石山背斜轴附近相对较厚。划分为三、四、五煤段,含煤23层,其中三9-10为全区可采煤层,三11为大部可采煤层,其余均为局部可采或不可采煤层。(2)上统上石盒子组(P2S)厚度296.15335.30m,平均312m,井田内49线以东地层相对较厚。划分为六、七、八煤段,共含煤12层,均不可采。(三)构造平顶山煤田位于华北古板块南缘,属华北板

    15、块内崤熊构造区,陕(县)平(顶山)断陷分区,平顶山断隆带。平顶山矿区位于平顶山煤田东段,主体构造为一枢纽向北西倾伏的宽缓向斜构造李口向斜。1、井田构造特征(1)基本构造特征首山一矿井田位于平顶山矿区李口向斜北翼东段。井田主体构造为一轴向320的宽缓背斜即白石山背斜,其南、北翼分别为李口向斜北翼和灵武山向斜南翼,地层走向一般为290320,倾角北东翼稍陡,南西翼较缓,一般变化在820之间。详见图1-2-1,井田构造纲要图。井田内已探明断层14条(正断层13条,逆断层1条),大部分位于井田西部沟李封断层(F14)旁侧,为北北东和北东东向两组正断层,共11条,落差745m,雁形排列,带平移性质;其余

    16、地段断层稀少,仅在井田东部白石山背斜轴附近发育一条正断层和一条逆断层。(2)构造复杂程度井田内14条断层中,落差100m的1条(即F14);落差30m的6条(即F1、F6、F7、F9、F12、F13);落差3015m的5条(即F2、F3、F8、F10、F11);落差15m的2条(即F4、F5)。切割二1煤的14条,切割三9-10煤的12条。除F9正断层及F13逆断层出露地表外,其余均为隐伏断层。断层特征及控制程度详见表1-2-1。已探明孤立断点22个。其中切二1煤层19个,切三9-10煤层15个。落差628m。井田构造复杂程度属中等偏简单。(3)构造对煤层开采的影响褶曲及断层对煤层开采有一定的

    17、影响。1)对煤厚的影响褶曲宽缓,仅使煤层产状发生变化,对煤层厚度变化影响不大,煤层厚度等值线与褶曲形态无明显相关关系。小断层不仅破坏了煤层的连续性,而且使煤层厚度局部地段发生较大变化。2)对煤层顶、底板的影响白石山背斜轴部及断层附近滑面、裂隙发育,岩体破碎,降低煤层顶、底板的稳定程度。3)对水文地质、瓦斯地质及地温状况的影响白石山背斜轴部及沟李封断层附近,富水性较好,与两翼水文地质条件形成一定差异。高沟逆断层沟通了顶、底板水力联系,沟李封正断层使两盘发生水力联系。白石山背斜轴部及沟李封断层附近造成瓦斯逸散,形成瓦斯风化带,并使地温梯度增大。2、井田主要构造简述(1)褶曲1)白石山背斜位于井田中

    18、部,为井田主体构造。轴向320,井田内南东起于白石山南,向北西经尖山至康家门被沟李封断层错断,向南东倾伏。井田内长6.0km,两翼基本对称,北东翼稍陡,倾角10-26,南西翼稍缓,倾角8-15。背斜西部沟李封断层东侧被小断层切割,破坏较严重,东部轴部被高沟逆断层切割,造成南西翼陡,北东翼缓。已查明。2)灵武山向斜该向斜轴为井田北部边界,轴向320,井田内东起铁李寨园,向北西经塔王庄、灵武山至沟李封被F9及沟李封断层错断,长约6.0km。该向斜为北西收敛仰起,南东倾伏的宽缓向斜,两翼不对称,南西翼较陡,倾角1025,北东翼缓,倾角10183)李口向斜该向斜轴为井田南部边界,轴向315,南东段轴向

    19、为290井田内南东起于焦赞寨与孟良寨之间,向北西经柳树沟至平上出井田,井田内长6.0km。为南东端收敛仰起,向北西倾伏的宽缓向斜。两翼基本对称,北东翼倾角512,南西翼倾角820,轴部地层倾角平缓。(2)断层1)F1正断层位于井田西部沟李封断层东侧白石山背斜轴部,长0.85km。走向30,倾向南东,倾角6979,落差034m,南东盘下降,北西盘上升,切割白石山背斜轴,为隐伏断层。2)F2正断层位于井田西部沟李封断层东侧白石山背斜北东翼,长0.3km。走向20,倾向南东,倾角7274,落差029m,南东盘下降,北西盘上升,为隐伏断层。3)F3正断层位于井田西部沟李封断层东侧白石山背斜北东翼,长0

    20、.33km。,倾向北东,倾角7072,落差017m,北东盘下降,南西盘上升,为隐伏断层。基本查明。4)F4正断层,倾向北西,倾角64-66,落差011m,北西盘下降,南东盘上升,为隐伏断层。5)F5正断层位于井田西部沟李封断层东侧白石山背斜轴部,长0.36km。走向40,倾向北西,倾角67-68,落差012m,北西盘下降,南东盘上升,为隐伏断层。6)F6正断层位于井田西部沟李封断层东侧白石山背斜南西翼,长0.35km。走向70,倾向南东,倾角6570,落差031m。南东盘下降,北西盘上升,为隐伏断层。7)F7正断层位于井田西部沟李封断层东侧白石山背斜南西翼,长0.40km。走向65倾向南东,倾

    21、角5869,落差031m,南东盘下降,北西盘上升,为隐伏断层。8)F8正断层,倾向北西,倾角6769,落差026m,北西盘下降,南东盘上升,为隐伏断层。9)F9正断层位于井田西部沟李封断层东侧,井田内长0.75km。,倾向北西,倾角7174,落差045m。北西盘下降,南东盘上升,向北东延展出井田。井田内基本查明。10)F10正断层位于井田西部沟李封断层东侧白石山背斜北东翼,长0.31km。走向25,倾向北西,倾角6573,落差021m,北西盘下降,南东盘上升,为隐伏断层。11)F11正断层位于井田东部白石山背斜轴南西翼轴部附近,长0.47km。倾向北西,倾角6277,落差027m,北西盘下降,

    22、南东盘上升,为隐伏断层。12)F12正断层位于井田西部沟李封断层东侧白石山背斜南西翼,长0.95m,走向南北,倾向东,倾角6875,落差037m,北西盘下降,南东盘上升,为隐伏断层。13)F13(高沟)逆断层位于井田东部白石山背斜轴附近,长约2.1km。走向315, 倾向北东,倾角4755,落差040m,北东盘上升。南西盘下降,在中部三、四煤段切割白石山背斜轴,基本查明。14)F14(沟李封)正断层为本井田和十三矿边界,井田内长5.5km ,走向5540,倾向北西,倾角6878,落差0150m,中段落差大,向两端变小。北西盘下降,南东盘上升,切割白石山背斜和灵武山向斜。主要断层特征见表121。

    23、二、煤层及煤质(一)含煤概况井田属石炭二叠纪煤系。含煤地层为上石炭统太原组,下二叠统山西组及下石盒子组、上二叠统上石盒子组,总厚度795m。自下而上划分为八个煤段,含煤53层,常见22层,煤层总厚度22.85m,含煤系数2.77%。井田可采煤层五层,分别为:山西组二1煤层、下石盒子组三9-10、三11四2、四6煤层,其中全区可采两层(二、三9-10煤);大部可采两层(三11、四6煤);局部可采一层(四2煤)。其余煤层偶尔可采或不可采。可采煤层总厚度11.86m,可采含煤系数1.49%。(二)精查地质报告与平煤集团公司对井田主要煤层编号对照详见表122。井田主要煤层编号对照表表122精查地质报告

    24、编号平煤集团公司编号备 注五2丙3四6丁5-6四2丁7三11戊8三9-10戊9-10二1二21己16-17己15二11一5庚20(三)可采煤层赋存特征1.己16-17(二1)煤位于山西组下部,上距香炭砂岩(SX)24m,下距L9灰岩顶界12m,煤层直接顶板以砂质泥岩、泥岩为主,偶为细粒砂岩、粉砂岩;底板以泥岩为主,局部为细粒砂岩,偶见炭质泥岩伪底。煤层穿见点38个,全部可采,煤厚2.7610.22m,一般5.007.00m,平均6.15m;局部分岔为己16-17(二11)、己15(二21)煤。见煤点中,煤厚小于3.50m的1个,大于8.00m的4个,3.508.00m的33个。该煤层以厚煤层为

    25、主,次为特厚、中厚煤层。煤层结构简单,38个见煤点中,含夹矸的26个,分岔的9个,既夹矸又分岔的2个。夹矸12层,夹矸厚度0.030.65m,一般0.150.30m,平均0.27m。夹矸岩性为泥岩及炭质泥岩。 煤层厚度总体变化不大,且有一定规律可循。由北向南,厚煤区相对薄煤区均呈近东西向条带相间排列。反映在走向上则表现为煤厚的波浪式变化;倾向上煤厚在分岔区变薄的特点十分明显。 分岔区己15(二21)煤层在井田中南部以4719-5118-5510孔一线为中心,呈东西部较窄,中部较宽的近东西向条带分布,井田内分岔带长5.5km,中部最宽2.9km。己15煤厚度1.804.71m,平均3.50m,距

    26、己16-17(二11)煤3.21m。己16-17(二1)煤层等厚线及分岔范围详见图1-2-2。综上所述,己16-17(二1)煤层属于厚煤层,结构较简单,为稳定较稳定煤层。全区可采,为井田主采煤层。2.戊9-10(三9-10)煤层位于下石盒子组的三煤段上部,上距戊8(三11)煤层6m,下距砂锅窑砂岩(SS)91m,煤层直接顶板以砂质泥岩、泥岩为主,偶为细粒砂岩;直接底板以泥岩为主,局部为砂质泥岩、粉砂岩。煤层穿见点38个,全部可采,煤厚0.905.15m,平均2.64m。见煤点中,薄煤点2个,厚煤点6个,中厚煤点28个(不包括4710,4803孔断层影响点),该煤层以中厚煤层为主,次为厚、薄煤层

    27、。煤层结构较简单,见煤点中含夹矸16个点,含矸13层,夹矸厚度0.080.79m,一般0.100.30m。煤层厚度由北向南具逐渐变厚趋势,在走向上反映较为明显,倾向上,井田南部白石山背斜两翼具不同的变化趋势:白石山背斜轴至李口向斜,煤层逐渐变厚;白石山背斜轴至灵武山向斜,煤层有变薄趋势。戊9-10(三9-10)煤层等厚线图详见1-2-3。综上所述,戊9-10(三9-10)煤层属于中厚煤层,结构较简单,为较稳定煤层。3.戊8(三11)煤层位于下石盒子组三煤段上部,上距丁7(四2)煤层55m,下距戊9-10(三9-10)煤层6m。煤层直接顶板以泥岩、砂质泥岩为主,局部为细中粒砂岩;底板以砂质泥岩、泥岩为主,偶为细粒砂岩。穿见点38个,见煤点29个,可采点25个,零点、炭质泥岩及不可采点13个,煤厚01.76m,平均0.89m。煤层不可采范围分布于451549105107孔一线,5155勘探线之间区段及4714孔附近。可采区东西长5km,南北宽3.1km,面积约15.4km2,可采区煤厚0.971.76m,平均1.20m。煤层结构简单,见煤点中仅3个点含1层夹矸,厚度0.050.49m,夹矸岩


    注意事项

    本文(煤矿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 技术设计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