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版高中地理中图版选修6配套教学案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一节.docx

    • 资源ID:7281229       资源大小:159.69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版高中地理中图版选修6配套教学案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一节.docx

    1、版高中地理中图版选修6配套教学案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一节第一节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学习目标定位1.正确理解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发展阶段。2.举例说明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形成正确的环境伦理观。一、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发展阶段1.第一阶段人类畏惧、崇拜自然。2.第二阶段人类无视自然,试图主宰自然(1)原因:农业的出现,人类对自然的依赖性大大减弱;工业文明提升了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2)人与自然:人类在战胜自然的同时,盲目乐观,开始把自己当成世界的主宰,无视自然的存在。(3)环境问题:人与环境对抗开始出现,如在局部地区毁林开荒和过度放牧,引起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物种减少,生态系统变得简单和脆弱;工业排

    2、污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等。3.第三阶段人类开始寻求与自然协调发展(1)原因:人类在长期与环境的共存和斗争中逐渐认识到,只有保持同环境的平衡和协调,才能生存和发展。(2)人与自然:人们确立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3)标志:1972年第一次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通过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思考1.古代,人类畏惧、崇拜自然,因此没有环境问题出现,你认为呢?答案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在古代,有自然灾害,人们的群体采集和狩猎也会给生物资源造成破坏,引起部分物种灭绝,这些都会产生环境问题,只是这种环境问题对人类的威胁并不严重。2.19世纪末,人类认为自己是“自然之王”;20世纪末,人类把自己看作是“自

    3、然之子”。请谈谈你对这种观念变化的理解。答案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末,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由“自然之王”到“自然之子”。人类这种观念的变化,说明了人与环境关系趋向和谐,人类已经认识到人类源于自然,必须有意识地保护自然。二、形成正确的环境伦理观1.传统伦理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范和约束。2.环境伦理观:人类生活在地球上要与自然环境保持和谐与平衡关系。3.环境伦理观与传统伦理观的区别:不仅表现在人类行为中人与人的利益关系上,而且还表现在人类与自然的利益关系上。思考3.环境伦理观的含义是什么?它涉及哪些问题?答案环境伦理观的含义:环境伦理观主要是指人对自然的伦理。它涉及人类在处理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时,什

    4、么是正当、合理的行为,以及人类对于自然应当承担怎样的义务等道德问题。探究点一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发展阶段读“人类文明发展的四个阶段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是畏惧和崇拜的阶段是()A. B. C. D.(2)区域性环境问题蔓延到全球出现在_阶段()A. B. C. D.(3)培根有一句名言:“要命令自然,就要征服自然。”该观点反映的是哪个阶段的人地关系思想?在这种观点的指导下,人类对自然的态度是什么?(4)人类开始寻求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阶段是()A. B. C. D.答案(1)A(2)C(3)或工业文明阶段。无视自然、征服自然。(4)D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发展阶段人类与环境的关系随

    5、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人类对环境的影响也不相同。如下表:阶段生产力与科技水平人地关系对环境的影响第一阶段低下人类畏惧、崇拜自然影响很小,局部地区生物资源受到一定的破坏第二阶段提高人类无视自然,试图主宰自然环境问题从根本上影响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态系统变得简单脆弱,环境污染严重,环境问题从区域蔓延到全球第三阶段很高人类开始寻求与自然协调发展人类反思自己的行为,确立了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环境问题开始改善读“人类社会演进和人地关系两幅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甲图所示的三种社会形态中,哪些属于乙图所示人地关系原理的范畴?(2)在我国江南丘

    6、陵地区广泛修建梯田,直接造成的生态环境变化有哪些?(3)列举中国古代不利于生态平衡的农业生产活动并分析其原因。答案(1)农业社会、工业社会。(2)森林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变得脆弱。(3)农业生产活动:放火烧山,围湖造田。原因:古人对生态环境认识的局限性。解析本题提供人类社会演进和人地关系示意图,考查不同时期人地关系、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重要知识。第(1)题,乙图所示人类开发环境力度加大,并造成了一定的环境问题,这些环境问题已经影响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即人地矛盾开始并已经激化。在原始社会由于人口数量少,生产力落后,不会出现此种情况。第(2)题,我国江南丘陵山区,由

    7、于降水多,土壤侵蚀严重,如果广泛修建梯田,必然带来森林减少、生态系统更脆弱,由于植被破坏也会造成水土流失加剧。第(3)题,古代由于人们不能正确地认识人地关系,为了扩大耕地面积,往往直接放火烧山、围湖造田,从而导致生态平衡的破坏。探究点二形成正确的环境伦理观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可是我们不要过于得意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我们的每一次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的这种胜利,第一步我们确实达到预期的结果,但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意想不到的结果,常常正好把第一个结果的意义又取消了。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想得到耕地把森林都砍完了,但是他们却想不到这些地

    8、方今天竟因此成为荒芜不毛之地”(1)美索不达米亚等地区成为“不毛之地”是出现了怎样的环境问题?会造成怎样的后果?(2)美索不达米亚等地区成为“不毛之地”的过程是人类在怎样的环境观指导下行为的必然结果?这种环境伦理观为什么容易导致严重的环境问题?(3)美索不达米亚等地区环境的变迁说明人与环境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4)通过美索不达米亚等地区环境的变迁,你认为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应怎样做?答案(1)土地荒漠化。可利用的土地面积缩小、土地产出减少;土地养育人口的能力降低,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2)传统的伦理观(或征服论发展观)。人类从环境中获得的资源和能源超过了环境的供给能力,向环境排放的大量废弃物超过了

    9、环境的自净能力。(3)一方面,人类依赖于自然界而生存和发展;另一方面,人类可以改造环境,环境又反作用于人类,二者具有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4)尊重与善待自然、关爱人类并尊重个人、兼顾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利益。关于“正确环境伦理观”的理解(1)环境伦理的含义环境伦理主要指人对自然的伦理。它涉及人类在处理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时,什么是人类正当、合理的行为,以及人类对于自然应承担怎样的义务等道德问题。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的环境伦理是不一样的。(2)正确的环境伦理观核心思想是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和谐主要内容基本要求主要依据尊重与善待自然必须做到尊重地球上的一切物种,尊重自然生态的和谐稳定,顺应自然规律自然界既

    10、是人类的生存环境,又给人类提供物质和能源,容纳人类产生的废弃物关爱人类并尊重个人解决环境问题,保护地球环境,取决于全人类的共同努力,关心个人必须首先服从关心全人类的大局环境问题不仅仅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而且涉及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利益与关系的调整。环境问题如同社会政治、经济问题一样,存在着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利益以及价值观的冲突兼顾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利益我们应该坚持可持续发展思想,对子孙后代的利益以及未来价值予以更多的考虑,并从后代人的立场上对我们当前的环境行为作出道德判断与自然界其他生物一样,人类同样具有繁衍和照顾后代的本能。人类不同于其他生物之处在于除了繁衍和照顾后代之外,还

    11、意识到对后代承担的道德义务与责任评价下列活动是否符合正确的环境伦理观,并说明理由。(1)为促进粮食高产,多施化肥。(2)渤海湾实行伏季休渔政策。(3)天津放飞500万只园林害虫的天敌周氏啮小蜂,除害效果明显。(4)建立自然保护区。(5)大力发展私家车。答案(1)不符合。过多施用化肥易造成土壤板结。(2)符合。伏季休渔可促进鱼类繁殖和生长。(3)符合。生物治虫无污染,利于生态平衡。(4)符合。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5)不符合。易导致环境污染和交通拥挤。1.下列社会发展阶段与人地关系的搭配,错误的是()A.第一阶段人类畏惧、崇拜自然B.第三阶段人类无视自然,试图主宰自然C.第一阶段人类萌发

    12、过“天人合一”的思想D.第三阶段人类开始寻求与自然的协调发展答案B解析第三阶段: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类开始理智地认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确立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即人类开始寻求与自然的协调发展。2.人类认为自己是“自然之王”的文明时期是()A.后工业文明 B.农业文明C.采猎文明 D.工业文明答案D解析18世纪至新技术革命时期,人类对自然的态度是征服自然,以人的自身发展为核心,破坏自然,使区域性的环境问题蔓延全球。该时期,人类已进入工业文明时期。3.关于一定历史时期人地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采集狩猎文明时期,人类受环境的制约比较小B.农业文明时期,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调C

    13、.产业革命后,人地关系开始出现矛盾,局部地区产生环境问题D.到了近代,人们对人地关系的认识逐渐走向系统化和科学化答案D解析在采集狩猎文明时期,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无法摆脱自然的控制,受环境制约比较大。农业文明时期,随着生产技术的提高和种植范围的扩大,不合理的耕作、灌溉和放牧等活动,使局部生态环境受到破坏。产业革命后,人类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能力加强,人与自然对抗性增强,出现了全球性的环境问题。近代,人类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并且这种认识逐渐走向系统化和科学化。4.下列不符合正确的环境伦理观的是()A.征服自然B.人是自然界生物链上的一个环节C.人是自然界食物链上的一个环节D.人与自然协调

    14、发展答案A解析正确的环境伦理观认为人类必须与其他生物保持和谐与平衡的关系,人只是自然界食物链或生物链上的一个环节,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而不是征服自然。5.读“经济发展与环境关系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所示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污染程度都较低的时段是_,其形成原因是_。(2)AC时段经济与环境的关系是_,这一时段属于人类社会_时代。此时的人地关系思想为_。(3)经济不断增长,环境污染程度较低的理想年代,应是图中所示的_时段,其形成原因是人类进入信息社会,人类谋求与环境_发展的结果。答案(1)A点以前此时人口数量较少,生产规模小,利用自然资源和向环境中排放的废弃物都在环境所承受的范围之内(

    15、2)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同步增长工业化人类征服自然(3)B点以后可持续解析本题通过经济发展与环境关系示意图考查读图能力以及对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理解。从图中可以看出,A点以前经济发展水平和污染程度都较低;AC时段随着经济的增长,环境污染程度也随之加剧;C点以后经济继续发展,但环境污染程度降低;到B点以后,环境污染水平处在较低水平,而此时段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实现了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究其原因,环境问题的本质是发展问题,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及人类对人地关系认识的逐步成熟,环境问题最终会在发展过程中解决。课时作业基础过关下图反映的是东汉时期狩猎、生产的情景,上半部分是戈射图,两个猎手正在向疾飞的群鸟弯

    16、弓瞄射。下半部分是收获图,描写农夫们收割、采实、挑运的劳动场面。回答12题。1.图中反映的是人类社会的()A.采猎文明时期 B.农业文明时期C.工业文明时期 D.后工业化时期2.关于这一时期人地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征服自然,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B.崇拜自然,对自然环境高度依赖C.改造自然,开发利用土地、水等资源D.追求生态文明与人地和谐答案1.B2.C解析第1题,我国东汉时期人们从事的主要是农耕活动,当然,部分地区仍有狩猎活动,但是总体而言,已进入农业文明阶段。第2题,农业文明时期,人们通过耕作、灌溉、施肥等农业技术手段,作用于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气候资源,生产出稳定而可靠的食物

    17、。征服自然的思想形成在工业文明时期,崇拜自然是盛行于生产力极为低下的采猎文明时期的思想。由于认识水平较低,农业文明阶段形成了天人合一的可持续发展萌芽,但是还没有达到追求生态文明的境界。3.下列叙述的排序,同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顺序相一致的是()休养生息,永续利用人定胜天,世界主宰观风雨雷电而知天地之恩A. B.C. D.答案C解析反映的是第三阶段人类开始寻求与自然协调发展,反映的是第二阶段人类无视自然,试图主宰自然,反映的是第一阶段人类畏惧、崇拜自然。根据人地关系的发展阶段出现的先后顺序,应该选C。4.发达国家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的关系可以用图表达的曲线(a表示经济发展,b表示环境质量)为()答案

    18、D解析发达国家在发展的早期,只顾经济的发展而不顾环境,所以经济的发展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此阶段环境质量是呈现下降的趋势,后期经过对环境的整治,所以环境又有所好转。5.以下反映了人地关系和谐发展的是()A.伦敦烟雾事件 B.渤海伏季休渔C.华北地区超采地下水 D.赤潮的发生答案B解析A、D两项均是由人类排放过多废气、废水而导致的;过量开采地下水,会引起地面下沉等生态问题;实行伏季休渔制度有利于鱼类的再生,符合人地关系和谐发展的要求。6.下列符合正确的环境伦理观的是()A.草原发展畜牧业,载畜量越多越好B.山地丘陵植树造林,严禁砍伐C.封山育林,定期开禁D.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促进农业高产稳产答

    19、案C解析超载放牧会造成草原退化;山地丘陵植树造林可保持水土,但不能严禁砍伐;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会造成土壤污染、水污染,A、B、D都不符合正确的环境伦理观的要求。7.下列行为中可以提高环境质量的是()A.垃圾集中填埋或焚烧B.扩大耕地面积,提高粮食总产量C.用菜篮或布袋买菜D.大规模围垦洞庭湖答案C解析环境质量是指环境因素受污染影响的程度。垃圾集中填埋或焚烧会影响地下水或空气的质量;盲目扩大耕地面积,必然会导致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生态破坏;大规模围垦洞庭湖,会造成对湿地的破坏。8.当前,全球资源短缺,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为了尽可能保持南极这片净土,人类在南极地区的合理活动是()A.停止在南极

    20、洲的一切活动B.进行适宜的科学考察C.对各种资源进行实验性开采D.对各种资源进行商业性开采答案B解析南极洲资源非常丰富,但其环境效益相对于经济效益来说更为重要。并且南极地区自然条件差,生态一旦破坏,极难恢复。但是进行适宜的科学考察是必要的,便于人类更广泛地认识我们所生存的地球环境。9.读“世界人口、资源、环境污染相关曲线图”,完成下列要求。(1)人口曲线呈_趋势。(2)资源曲线呈_趋势。(3)污染曲线呈_趋势。(4)三条曲线的发展趋势,说明当前世界上人口、资源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是_。(5)为保持适度人口规模,降低资源和环境压力等,我们必须走_道路,实现_、_、_。答案(1)上升(2)下降(3)上

    21、升(4)人口增长快、资源环境压力过大,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导致恶性循环的危险(5)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阅读下列材料,完成1012题。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第43个“世界地球日”主题)地球上各个荒无人烟的角落几乎都有了捕鲸船的“足迹”,它发现了大量不为外人所知的洋面和岛屿。如今欧美的兵舰在那些地方纵横驰骋,他们大约应该为早期的开发者捕鲸者鸣炮致敬吧!(椎尔威尔白鲸)打死虎,打死豹。分肠肚,分骨头,饱饱吃,啾!啾!啾!(傣族古歌谣欢乐歌)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10.四段文字中,描述采猎文明时期生活场景的是()A. B. C. D.

    22、11.材料描述的生产场景体现人类对自然的_态度()A.依赖自然 B.改造自然C.征服自然 D.善待自然12.亟待解决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出现在材料_描述的文明时期()A. B. C. D.答案10.C11.C12.A解析第10题,四则文字依次描述了后工业文明、工业文明、采猎文明和农业文明时期的生产、生活场景。第11题,在工业文明时期,人类对自然的态度是征服自然。第12题,亟待解决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出现在后工业文明时期。13.你认为下列哪个观点是正确的()A.技术进步能解决人类面临的所有问题B.人类的发展来自于对自然的征服C.人类活动都会对生物群体带来灾难D.人类对自然的维护就是对自身的保护答案D解析

    23、技术进步能解决人类面临的所有问题,人类的发展来自于对自然的征服,这两个选项体现了人类无视自然、试图主宰自然的思想,人类已经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如果人类活动尊重客观规律,合理、适度、有效的改造自然,也会对生态系统起到保护甚至促进的作用。人类与环境之间应是和谐共生的伙伴关系,所以对自然的维护就是对自身的保护。14.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的指导下,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下列叙述不利于发展低碳经济的是()A.参与“地球熄灯一小时”活动B.提倡有节制地使用私家车C.科技创新、降低能耗、提高能源利用率D.在空调房

    24、里使用电动跑步机进行健身活动答案D解析由题干低碳经济的理念可以看出,在空调房里健身,耗费的能源多,不利于发展低碳经济。15.读甲、乙两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甲漫画反映出的全球环境状况是_。(2)漫画中的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_。(3)将下列选项序号填入图乙中方框的相应字母后面(每个选项限填一次)。提高环境质量 人类与环境协调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矛盾物质资料生产 协调A_,B_,C_,D_,E_,F_。(4)从以上材料判断下面关于人类的环境观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与自然界处于一种依附或顺应的关系B.自然环境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C.人们不能等待大自然的恩赐,不断地向大自然索取是人

    25、们的任务D.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人天共存”“人地归一”答案(1)自然环境承受压力过大(2)人口增长过快(3)(4)D解析第(1)(2)题,通过观察漫画中的信息可知其主题围绕“环境承受压力过大”,产生的原因是人口增长过快。第(3)题,结合教材知识和关联图中的相互关系进行判断。第(4)题,可持续的环境观应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16.下图为“我国华北某沿海地区景观剖面示意图”,图中海岸为沙质海岸。读图回答问题。(1)分别说明图中甲、乙、丙三处植被的主要生态功能。(2)近年来,该地区的荒草地不断开垦为农田,指出可能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答案(1)甲: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乙:降低风速、阻挡风沙;丙:固沙阻浪。(2)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盐碱化;水污染。(答出两点即可)解析(1)甲地坡度较大,易发生水土流失,所以甲处植被的主要生态功能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乙地靠近海洋,夏季来自海洋的风速大,所以乙处植被的主要生态功能是降低风速,阻挡风沙;丙地海浪侵蚀海岸,所以丙处植被的主要生态功能是固沙阻浪。(2)考查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荒草地开垦成耕地,破坏植被,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华北地区农业需要灌溉,易造成土地盐碱化;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造成水污染。


    注意事项

    本文(版高中地理中图版选修6配套教学案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一节.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