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宇宙中的地球第3节 地球的运动2.docx

    • 资源ID:7275585       资源大小:1.67M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宇宙中的地球第3节 地球的运动2.docx

    1、宇宙中的地球第3节 地球的运动2高三一轮复习导学案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编写人备课组长审核年级审核序号时间2014.5.28学生姓名一、考纲考点及高考动向1地球公转的规律、黄赤交角、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2光照图的判读二、知识回顾与框架构建(一)地球的公转概况1.方向:以 为中心, 运行,图示多表示为 时针方向。2.轨道:是一个_圆,太阳位于其一个_ _上。地球公转轨道面叫_面。3. 周期:恒星年,约 (时长),是地球公转的周期;太阳年,约 ,是太阳直射点 的周期。4.速度: (1月初)最快; (7月初)最慢每天向东移动约_。(二)黄赤交角1.含义:地球自转平面 与公转轨道面 的夹角,大小 3.影响

    2、:太阳直射点在 往返移动。(三)公转的地理意义1.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正午太阳高度:地方时为12点时,太阳光线相对于当地地平面的倾角,是一天中 太阳高度。(2)计算公式,H =900-(所求地和直射点纬度之差)。若所求地点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点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和(3)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纬度变化由 向 递减季节变化夏半年正午太阳高度 ,冬半年 具体变化春、秋分日由 赤道 向两侧递减夏至日 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 达最小值冬至日 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 达最小值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有 次直射,赤道上在 达最大值2.昼夜长短的变化:分布

    3、规律(以北半球为例,南半球相反)夏半年(3.31-9.23)1.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2.夏至日 昼 ,夜 ,北极圈内出现 冬半年(9.23-3.21)1.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2.冬至日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内出现极夜春分日与秋分日全球 ;各 小时赤道 3.四季的更替:(1)原因: 的存在是产生四季的根本原因。(2)表现: 和 的季节变化。(3)夏季为一年中白昼 、正午太阳高度 的季节。4.五带的划分:以 和 为界线,热带为 之间,有 的地方;南北寒带在 以内,有 现象。能力拓展 日照图的判读(1)南北半球确定 对于侧视图,通常是上北下南,而对于俯视图或有关变式图,根据地

    4、球自转的方向来判断南北半球是常用的有效方法。根据“北逆南顺”来判断。如下图,甲为北半球,乙为南半球。从经度排列上看,东经度由西向东数值增大,西经度由西向东数值减小。下图中甲为北半球,乙为南半球。(2)太阳高度的确定 太阳高度由直射点向四周逐渐降低,直射点的太阳高度为90,晨昏线上为0。直射点位于昼半球的中心。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晨昏线与某纬线相切,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昼半球中间经线度数,太阳直射点的纬度90相切点所在的纬度(直射点与发生极昼的地区在同一半球)。(3)地方时的确定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为18时。昼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正午12时

    5、,夜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0时。(4)昼夜长短的确定纬度变化。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则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越往北,昼越长,北极地区出现极昼,极昼范围是北纬(90直射点的纬度数)及其以北地区;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越往南,夜越长,南极地区出现极夜,极夜范围是南纬(90直射点的纬度数)及其以南地区。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则相反。季节变化。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则北半球各地昼渐长,夜渐短;直射点向南移动,则北半球各地昼渐短,夜渐长;无论直射点怎样移动,赤道上终年昼夜等长。昼弧与夜弧的比例昼和夜的经度数比昼长昼弧经度数/15(正午12时日出时间)2夜长夜弧经度数/15(子夜24时日落时间)2温馨提示:(1)

    6、正午日影朝向和长短变化:正午日影的朝向取决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由于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周年往返移动,正午日影朝向不仅随空间,而且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日影始终朝北(北极点和北极圈及其以内的极夜期除外)。北半球夏至日,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正午日影最短。北半球冬至日,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日影最长。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的日影始终朝南(南极点和南极圈及其以内的极夜期除外)。北半球冬至日,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正午日影最短。北半球夏至日,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日影最长。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回归线上只有

    7、一次),直射时日影最短(日影与物体本身重合)。(2)日出、日落方位和日出、日落时日影朝向在北半球春、秋二分日,全球各地太阳从正东升起,正西落下。因此日出时日影朝西,日落时日影朝东.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于夜,全球各地(极昼极夜区域除外)太阳从东北方升起,西北方落下。日出时日影朝向西南,日落时日影朝向东南。从春分日至夏至日,随着太阳直射点北移,太阳升起和落下方向也逐渐北移;从夏至日至秋分日,太阳直射点南移,太阳的升落方向也逐渐向南移。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在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短于夜,南半球反之。全球各地(极昼极夜区域除外)太阳从东南方升起,西南方落下,因而日出时日影朝向西

    8、北,日落时日影朝向东北。从秋分日至冬至日,随着太阳直射点南移,太阳的升落方向也逐渐南移;从冬至日至第二年的春分日,太阳直射点北移,太阳的升落方向也逐渐北移。地球上出现极昼的地区,北半球太阳正北升,正北落,南半球太阳正南升,正南落。 南北极点上,出现极昼期间,太阳高度在一天中是不变的。(即太阳周日视运动轨迹总是与极点的地平圈平行,太阳在一天中没有升起和落下)。由此可见,太阳的升落方向(日影的朝向与升落方向相反)不仅随空间而且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从赤道开始,随着纬度的升高,太阳的升落在南北方向上的变化幅度也逐渐增大。【对应例题】例1、读下图,回答题。图中正确表示2008年元旦地球所在公转轨道位置的

    9、是 ( ) A B C D依据图,当地球位于轨道位置时,下列叙述可能正确的是( ) A地球公转速度由快转慢 B地球公转速度达一年中最大值C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 D海南岛上高大椰子树树干的影子消失例2、下图中XOY为地轴,MN为赤道,EF、EF为回归线,ST、ST为极圈,读图回答:(1)目前黄赤交角在图上是 ( )AXOF BTOF CFON DTON(2)按地球上“五带”的划分,图上ST与EF之间为 带。(3)当太阳直射点在图上自MN向北移动到EF,再由EF向南移动到MN的过程中,在ST及其以南范围内,有极夜现象出现的地区变化规律是什么?(4)为了研究黄赤交角对地球自然环境的

    10、影响,假设黄赤交角为0,这时地球上将可能会出现的自然现象是(多项选择) ( )A太阳终年直射赤道 B各地全年昼夜平分 C各地气温都五日变化D各地都无四季变化 E无大气环流现象 F自然地理环境无区域差异(5)假设黄赤交角变为35,这时,地球上北半球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将自 纬线向南、北降低;在地球上“五带”的划分中,与现在相比,范围将扩大的是 。例3、右图各线示意不同纬度地的白昼长度变化。读图,回答题。若图中地位于北半球,则a点时刻应为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右图五地中 ( )A地纬度高于地 B地位于赤道附近C地、地白昼长度变幅最大 D地位于极圈之内例4、下图是位于120E经线上不同

    11、纬度三地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读图回答-题。三地的纬度从高到低的排序是A. B. C. D.此日昼长时间从短到长的排序是A. B. C. D.例5、下图表示“27N某地坡向(坡度为10)对地表获得太阳辐射的影响”,纵坐标表示该地坡面与地平面获得太阳辐射量的比值(仅考虑地球运动和地形因素),完成(1)(2)题。(1)该地坡向对地面获得太阳辐射影响最大的季节是()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2)若坡度从10增大到15,则a点的数值将()A增大 B减小 C先减小后增大 D先增大后减小【高考链接】(2009年高考重庆卷)下图为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地球从甲运行到乙期间,重庆的正午

    12、太阳高度()A逐渐减小 B逐渐增大C先减小后增大 D先增大后减小2当地球在甲位置时()A黄河流域进入汛期 B南极昆仑站正值极夜(10年江苏卷)图2为6月22日与l2月22日地球表面四地正午太阳高度。读图回答34题。3四地按地球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排列依次是A甲、乙、丙、丁 B乙、丙、丁、甲 C丙、丁、甲、乙 D丁、甲、乙、丙4四地自北向南捧列,依次是 A甲、乙、丙、丁 B甲、丙、丁、乙 C丁、乙、丙、甲 D甲、丙、乙、丁 (2010年全国卷)据报道,某年3月9日,我国科考队在中国北极黄河站(7855N,1156E)观看了极夜后的首次日出。完成57题。5当日,科考队员在黄河站看出日出时,北京时间约

    13、为 A.10时 B. 13时 C.16时 D 19时6 当日,日落于黄河站的A. 东方 B.西方 C. 南方 D北方7据此推算,黄河站此次极夜开始的时间约在前一年的 A. 9月2130日 B.10月1日10日 C. 10月1120日 D10月2130日(2011安徽文综)图11为某地住宅建筑冬夏正午日照示意图,完成89题8该地可能是A.刚果盆地 B.撒哈拉沙漠南缘C.巴西高原 D.北美洲五大湖地区9仅考虑地球运动,图示窗户、屋檐搭配对室内光热的影响有 利于夏季遮阳,冬季采光冬至到春分,正午室内的日照面积逐渐增大春分到夏至,正午屋檐的遮阳作用逐渐增强利于减少室内能源消耗A. B. C. D.(2

    14、011四川卷)下图为经纬网图。图中A点位于南纬68度,AB为晨昏线的一段;此刻,北京处于白昼;近期,C地日出时刻越来越早。据题设条件回答1011题。10.此刻,与北京日期不相同的是A.圣保罗 B.华盛顿 C.开普敦 D.莫斯科11.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该日,大约在7月中旬B.该日,C地太阳从东南方向升起C.该季节,正值尼罗河枯水期D.该季节,马达加斯加岛白昼比塔斯马尼亚岛长(13年福建)福建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可调节窗户遮阳板,实现教室良好的遮阳与采光。图5示意遮阳板设计原理,据此回答1213题。图512.遮阳板收起,室内正午太阳光照面积达一年最大值时A. 全球昼夜平分 B. 北半球为

    15、夏季C. 太阳直射20S D. 南极圈以南地区极昼13. 济南某中学生借鉴这一设计,若两地窗户大小形状相同,则应做的调整是安装高度不变,加长遮阳板 安装高度不变,缩短遮阳板遮阳板长度不变,降低安装高度 遮阳板长度不变,升高安装高度A. B. C. D. 【巩固练习】1下面表示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中,正确的是()2读“地球公转及其轨道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公转轨道是正圆B地球运行至A点时大致是1月初C地球从A点出发回到A点所需的时间是365天5时48分46秒D地球过A点时的运动速度略小于B点32011年国庆节这一天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和移动方向是()A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 B在南半球并向南

    16、移动C在北半球并向南移动 D在南半球并向北移动4冬至日,下列四个城市中夜最长的是()A哈尔滨 B北京 C武汉 D海口5北半球某城市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45,为保证建筑物底层居室有良好的光照条件,南北两幢楼间距与楼高关系至少应是()A楼高的2倍 B楼高的3倍 C与楼高相等 D楼高的4倍右图中A、B两地同在40N纬线上,读图回答67题。6若北京时间同一时刻两地杆影的指向如右图所示,则可知B地位于A地的A东南方B西南方 C正东方 D正西方7若图中A地某日正午的杆长和影长相等,则当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A5S B5N C2326S D2326N读“夏至日四地昼长时数和正午太阳高度图”,完成89题。

    17、8图中标注有明显错误的一地是()A地 B地 C地 D地9当北京时间为8时45分时,地正好日出,则地的地理坐标是()A60N、30E B45S、30WC60N、75E D13S、75W10读“夏至日太阳照射投影图”,完成下列各题。(1)E点的地理坐标为_,AE为_(晨线或昏线)。(2)此时中国南极长城站(62S,58W)是_月_日_时(区时)。(3)C点在B点的_方向,C点的日落时刻是_时,昼长是_小时。(4)此时的地方时:B是_时。(5)当天,赤道上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_。11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若AB为晨线,日期为月日前后,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2)若DF为昏线,此时为(节气),此时北京

    18、时间为。(3)在乙图中绘出当甲图DF为昏线时的光照情况(绘太阳光线、晨昏线,用斜线标出夜半球),并判断乙图中G点太阳高度,其依据是_。12.“地球部分地区昼夜分布示意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其余部分表示白昼。读图回答问题。(1)据图判断,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甲、乙、丙三地的月份与日期是_。(2)比较甲、乙、丙三地,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最小的是_地。(3)一年中甲、乙、丙三地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是_。A甲地最大 B乙地最大C丙地最大 D三地相同(4)甲、乙、丙三地至少需要再过_小时才能全部进入新的一天,届时甲地的地方时是_日_时。13. 下图为地球某日太阳光照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其

    19、他地区为白昼,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该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_,出现极夜现象的纬度范围大致是_。(2) 此时,北京时间是_月_日_时。(3) 此时,赤道与晨昏线相交点的经度分别为_和_。(4) 此日后地球公转速度_(加快或变慢)。(5) 此时,与上海处于相同日期的经度范围为 (6) 此日,会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A黄赤交角略微变小 B东京白昼时间比悉尼长C上海的日出时间比北京晚 D上海的正午太阳高度一年中最小E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呈反时针方向流动 F地球自转线速度从北回归线向南、北递减【拓展提示】光照图的判断方法:(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的依据为:从地球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为逆时

    20、针,从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分、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50;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50。(3)确定地方时:a.熟记几个时间: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为正午12点,即昼半球中央经线为12点; 夜半球中央经线为24点或0点;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b.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依据每隔150,时间相差1小时

    21、,每隔10相差4分钟,转换成时间;然后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4)判断昼夜长短:a.太阳直射的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白昼越长b.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昼长=(昼弧份数/全球总份数)*24小时 或:昼长=(昼弧度数/360)*24小时(5)判断正午太阳高度:参考答案例1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了地球公转的运行轨迹、二分二至日的判读,并能能够掌握地球的公转方向、公转速度等知识的相互关系。同时需要注意与探究点中的要点4中两幅图的差异。解析:2008年元旦即1月初,位于图中的。当地球位于轨道位置时,即太阳位于北回归线到赤道的移动过程中,地球公转速度由慢转

    22、快;地球公转速度较慢;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的位置是夏至日。海南岛位于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可能出现太阳直射现象,高大椰子树树干的影子消失。答案:D D例2命题意图:本题综合的考查了黄赤交角、五带的划分、当太阳直射点移动与极昼极夜范围的关系、黄赤交角的影响等知识,综合性较强且试题比较基础。同时需要注意(2)题必须注明南(北)温带;(4) 黄赤交角为0,即地球直起身子运行;(4) 大气环流一般指“全球气压带、风带和季风环流”。解析:(1)题中要知道黄赤交角为黄道面与赤道面的夹角。图中MN为赤道面,EF为黄道面,所以MOE和FON应为黄赤交角。(2)题考查“五带”划分。南北回归线之间

    23、为热带,南北极圈内为寒带,而极圈与回归线之间为温带,则ST与EF间为北温带。(3)题则考查了太阳直射点移动与极昼极夜范围变化的关系。(4)题当黄赤交角变为0时,太阳终年直射赤道,全年都是昼夜平分。由于太阳直射赤道,各地也无四季变化。但一天中太阳高度有变化,因此气温仍有日变化。由于热量存在纬度差异,仍然有大气环流现象。各地由于气温不同,环流形势不同,则自然地理环境仍有区域差异。(5)题,黄赤交角变为35时,则南北回归线为35S和35N,南北极圈纬度变为55S和55N,由此知“五带”中热、寒带范围将扩大,温带范围则缩小。答案:(1)C (2)北温 (3)开始,出现极夜的地区逐渐扩大,太阳直射点至E

    24、F时南极圈及以南地区全部为极夜;之后,出现极夜的地区逐渐缩小 (4)A、B、D(5)35N 热带和寒带(或北寒带、南寒带)例3命题意图:本题用简单的几条线代表了不同纬度的白昼长度变化情况,从而考查了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综合性较强,体现了当今考考对宇宙部分考查的方向,应引起足够重视。解析:地位于北半球,根据图中显示,a点时刻昼夜等长,只有春秋分。而随月份增加,白昼变长,说明太阳直射点北移,a点时刻应为春分。地全年昼夜等长,一定是赤道,纬度最低(0),A、B选项错。地没有极昼现象,不可能位于极圈内。纬度越高,白昼长度变化幅度越大,所以只有地、地白昼长度变幅最大是正确的。答案:A C例4、命题意图:

    25、本题考查了正午太阳高度与纬度的求算关系及昼长的变化规律,题目基础但比较典型。解析:据图可以看出,夏至日正午,太阳均位于三地天顶以南的天空中,说明三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结合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递减,所以三地纬度由高到低为;结合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即可得出此日昼长从短到长的排序为。答案:A C 例5DA从坐标图可以看出1月份时,该地坡向对地面获得太阳辐射影响最大。若坡度从10增大到15,坡面上单位面积所获得的太阳辐射将增多(如下图所示),所以a点的数值将增大。【高考链接】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甲是地球公转的近日点,时间为1月初,从甲自西向东到乙,地球距太

    26、阳越来越远,但并没有到远日点(7月初)。因此,第8题,地球从甲1月初开始到乙,太阳直射点一直北移,重庆的正午太阳高度一直增大。第9题,当地球在甲近日点时,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故选C项。答案:1.B2.C3.(10年江苏卷)解析:该题组主要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年际变化与纬度之间的关系。第3题,纬度越低,地球自转线速度越大,从图中可以看出乙地太阳高度角变化较小,而且普遍比较大,甲地不仅变化幅度大,且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小,丙地太阳高度角最大可以达到90度,丁地则变化幅度偏大,因此答案为B。4.第4题,根据第3题,再依据6月22日和12月22日四地的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推断半球,入甲地肯定位于北半球

    27、,而且在北半球的中纬度,依据就是两点,第一,甲地的太阳高度在冬至和夏至这两天都大于0度而且小于60度;第二,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小于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其余类推。D57.(2010年全国卷)DCB解析:根据材料“某年3月9日,我国科考队在中国北极黄河站(7855N,1156E)观看了极夜后的首次日出。”说明由黄河站由极夜转为有昼夜交替现象,即昼由0小时逐渐增加,根据材料“首个日出”,说明是太阳刚好升起,就得落下,应该为当地地方时的12:00,黄河站与北京时间的经度相差约为108,时间差约为7小时12分,即北京时间约为19:12,故选9题应该选D;而太阳刚好升起,就马上落下,当地时间为12:0

    28、0,此时太阳正好位于黄河站的正南方,故10题选C;根据太阳回归运动黄河站刚好出现昼(即极夜现象结束)的日期是3月9日,离春分日有12天。根据对称原理,也就是说到了秋分日12天以后黄河站刚进入极夜现象,日期为10月2日以后。故11选题选B8. 【答案】D【解析】根据某地住宅建筑冬夏正午日照示意图中正午太阳高度角相差4652,且太阳光全是从南方照射进入房子,可以推出该地位于北回归线到北极圈之间的地区,结合选项只有北美洲五大湖地区符合要求。9.(2011四川卷)10. B 11.D【解析】该题以晨昏线为切入点考查了与地球运动有关的日期、昼夜长短、日出日落时刻、季节、日出日落方位、河流补给等知识,图示区域在赤道以南,此刻,北京处于白昼,AB线以西是白昼,表明太阳直射22N,是北半球的夏季,近期,C地日出时刻越来越早,太阳直射向南移动,南半球的昼越来越长,150W是


    注意事项

    本文(宇宙中的地球第3节 地球的运动2.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