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甘肃电大教育管理(本科)专业.doc

    • 资源ID:7239436       资源大小:150KB        全文页数:2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甘肃电大教育管理(本科)专业.doc

    1、甘肃电大教育管理(本科)专业毕业论文论文标题:浅谈庆阳市在校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预防挽救策略分校(工作站) 庆阳 教 学 点 届 别 08春教管本科 姓 名 刘文婷 学 号 081060126 指 导 教师 脱建华 是否申请学位 否 论文完成时间 2009 年 12 月 7 日 甘肃电大“试点”公共事业管理(教育管理)专业(专科起点本科) 08级毕业论文指导教师指导记录表分校 庆阳 教学点 指导教师 脱建华 学生姓名刘文婷学 号081060126专 业教育管理第一 次 指 导指导时间: 2009.9.26.指导内容: 召开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安排会,就毕业论文和个案研究报告做出具体要求,明确完成时间。

    2、第 二 次 指 导指导时间: 2009.10.13指导内容: 选题 论文选题过大,选择符合本专业要求的题目,以小见大,进行论述。第三次指导指导时间: 2009.10.25指导内容: 第一稿选题符合所学专业要求,但论文结构不合理,内容有部分缺失,论据不充分。第四次指导指导时间: 2009.11.13指导内容: 第二稿论文无成因、分析,表现。第五次指导指导时间:2009.11.25指导内容:第三稿论文结构基本合理,层次清楚,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参考文献不规范。修改后,按电大要求尽快打印上交。甘肃电大“试点”公共事业管理(教育管理)专业(专科起点本科)_级毕业论文成绩

    3、评定表分校:庆阳 班级代号: 081060003 学生姓名: 刘文婷 学号:081060126 指导教师评语及建议成绩该文选题符合本专业要求,结构合理,层次清楚,观点正确,论据充分,论文格式规范,语句通顺。论文所阐述的内容对学校合作教学有一定的参考作用。初评成绩:65分指导教师(签名):脱建华2009 年 12月 7 日答辩情况答辩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情况1在校青少年犯罪的成因?语言表达清楚,能抓住重点,回答基本正确。2.作为教师,你是如何教育、转化失足的青少年?3你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答辩小组评语及答辩成绩答辩通过,成绩评为65分答辩主持人(签名): 2009 年12 月 15 日答辩小组成员(签

    4、名)房选民 脱建华 马秋梅分校初审意见 同意答辩小组意见。 专业负责人(签名):马秋梅 2009 年12 月 15 日省校复审意见复审人(签名): 年 月 日说明:1.答辩小组小组成员均应签名(盖章)。答辩小组不应少于3人。2.此表附于论文封面之后。3.此表由分校、工作站自行复制。目 录开题报告 8内容摘要 9关 键 词 9正 文 9一、在校青少年违法犯罪成因调查分析9二、在校青少年犯罪心理与调适方法15三、在校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预防挽救策略18参考文献 26开题报告一、选题意义和目的青少年犯罪已成为世界的第三大公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制约因素之一。据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显示,青少年犯罪

    5、总数占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14岁至18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又占到青少年犯罪总数的70以上。尤其是近年来在校青少年犯罪率不断上升,使校园这片传授知识、培养人才的圣地与净土被污染,使青少年原本美好的年华变成了灰色的记忆。为了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中央综治办、共青团中央、中央宣传部、教育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全国妇联、中国关工委等20个部委共同实施“为了明天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程”,主要围绕加强广大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做好重点群体的管理、帮教工作;净化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营造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良好氛围

    6、等四个方面的工作内容,确定了深化“青少年违法犯罪社区预防计划”、实施中小学校“校园净化工程”、组织实施少儿文化建设工程、大力推进“大中城市工读学校建设工程”、深入实施“千校百万”进城务工青年培训计划、巩固和发展家长学校、扎实开展中小学校兼职法制副校长工作、完善少年司法制度等十项重点工作,深入开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甘肃省也在扎实推进“为了明天工程”,加强了青少年违法犯罪诸方面的研究,为我进行“在校青少年违法犯罪成因及预防挽救策略研究”提供了前提条件。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的生力军与接班人。青少年的法律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国民素质的提高,关系到

    7、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关系到国家民主与法制的推进。搞好青少年法制教育,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它不仅是提高青少年自身素质,确保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同时也是振兴中华民族的需要。在校学生是青少年的主流。学校是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主阵地,是青少年步入社会的必经之路,在青少年健康成长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学校作为青少年受教育的主要场所,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明确涉及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责任的有二十四条之多。因此,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是学校必须履行的法定职责。以预防在校青少年违法犯罪,建立学生的公民道德、价值观念意识,探讨新的历史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为目的,旨在调研分析市内

    8、外在校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成因,研究总结预防、挽救、遏制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的策略,为制定和实施与青少年违法犯罪相关的具体政策及预防对策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构建学校、家庭、社会齐抓共管的青少年法制教育网络,增强青少年遵纪守法的意识,提高青少年法律素质,从根本上促进社会治安状况的好转,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并促进当地社会的和谐稳定与经济的又快又好发展。我校是一所庆城县北部开发区的新建小学。由于学校处于城乡交界处,加之周边环境的混杂与学生家长文化素质的普遍偏低,在2005年9月,也就是刚刚建校一月内,就发生了2期9人学生团伙偷盗案件,为学校的治校重锤一击。本着构建和谐安全的育人环境,让孩子们健康成长的目的,

    9、我进行了此项研究。参加本研究和实验的年级主要以庆华小学、逸夫小学、团结小学的五、六年级学生与庆城中学、陇东中学、西川中学等校的初一至高三学生,共有实验班32个,实验学生2100名。本项研究目的为:1.总体目的本研究以学生的健康发展为本,以培养健全的人格为目的,通过探寻在校青少年犯罪的成因,总结预防、挽救对策,构建学校、家庭、社会齐抓共管的青少年法制安全教育网络,初步形成齐抓共管格局,促进受教育者心理健康,培养学生良好品德,使犯罪孩子改邪归正,健康成长,让其他学生引以为戒。进而基本解决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教学生做人的问题,为创建文明、卫生、安全、和谐的庆阳做出贡献。2.具体目的一是使庆华小学、逸夫

    10、小学、团结小学、庆城中学98%以上的学生明辨是非,抵御邪恶,沿着健康的轨道成长;二是使庆阳市90%以上的青少年进一步自觉抵御违法犯罪行为,使甘肃省乃至更大范围的失足青少年能改邪归正。 二、研究方法我主要运用调查研究法、观察实验法、案例分析法、活动教育法,采用了“五步”、“六式”、“七学会”的操作板式。“五步”即在对学生进行公民道德、价值观念、法制观念教育具体实践时采用的五个步骤:环境熏陶正面引导警示教育综合实践自我提高;“六式”即在进行实践与研究时采用榜样示范、说服教育、情境感染、意志磨励、社会实践、齐抓共管等六种操作方式; “七学会”即学会“忠孝”、学会诚信、学会尊重、学会负责、学会关爱、学

    11、会公平、学会守法。三 、研究进度计划 计划用九周完成毕业论文,具体时间安排如下: 1、第一周,查找资料,初步确定论文选题,与指导老师商讨论文题目。 2、第二周,根据论文题目进一步查找资料,完成开题报告及论文提纲,交指导老师批阅。 3、第三周继续查阅资料,完善论文提纲。 4、第四周,依据论文提纲完成论文初稿,交指导老师批阅。 5、第五周,完成论文修改稿,交指导老师批阅。 6、第六至八周,完成论文三稿。 7、第九周,定稿打印,准备答辩。四、论文提纲一、在校青少年违法犯罪成因调查分析(一)基本情况调查比较(二)调查发现的学生新特点(三)犯罪缘由分析思考二、在校青少年犯罪心理与调适方法(一)逆反心理的

    12、影响 (二)性心理的影响 (三)闭锁心理的影响 (四)归属需求的影响 三、在校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预防挽救策略(一)筑实家庭防线,让家庭为“花季”营造温馨的港湾1取消孩子在家中“特殊”地位。2科学地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与管理3.营造温馨、友爱的家庭氛围。4.实施家庭安全承包制。(二)巩固学校防线,让学校为“花季”撑起保护的大伞。1.更新教育观念。2.提高教师素质。3.转变教育行为。(三)加强社会防线,让社会为“花季”保驾护航。1.强化教育、净化环境,从源头上遏制青少年违法犯罪。2.完善立法,健全机制,为青少年的成长做好法制保障。3.开辟新领域,构建防治体系,严防青少年的违法犯罪。4.加强研究,侯建策

    13、略,做好失足青少年的帮教工作。(四)筑牢自我防线,让花季少年成就自我。1.力行“十诫”,用自律筑牢自我防线。2.掌握应对技能,用法律武器保护自我。五、参考文献1.青少年犯罪原因及其对策作者:邹光全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陇东报第20卷第3期。2.构建和谐社会与青少年犯罪预防作者:曹文慧 武警学院陇东报第21期第4期,出版时间:2005年8月。3.略谈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社会原因及司法对策作者:邵 磊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报第1期,出版时间:2005年3月。4.对开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思考作者:梁志强 贵州教育 出版时间:2005年17期。5.司法与犯罪心理学作者:邱国梁 出版社:中国检查出版社

    14、出版时间:1998年庆阳市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预防挽救策略08春教管本科 20081620060126 刘文婷 内容摘要 在校学生是青少年的主流。学校是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主阵地,是青少年步入社会的必经之路,在青少年健康成长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学校作为青少年受教育的主要场所,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明确涉及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责任的有二十四条之多。因此,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是学校必须履行的法定职责。我们进行在校青少年违法犯罪成因及预防挽救策略实验研究以预防在校青少年违法犯罪,建立学生的公民道德、价值观念意识,探讨新的历史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为目的,旨在调研分析市内外在校

    15、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成因,研究总结预防、挽救、遏制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的策略,为制定和实施与青少年违法犯罪相关的具体政策及预防对策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构建学校、家庭、社会齐抓共管的青少年法制教育网络,增强青少年遵纪守法的意识,提高青少年法律素质,从根本上促进社会治安状况的好转,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并促进当地社会的和谐稳定与经济的又快又好发展。关 键 词 青少年犯罪 成因分析 相应对策 一、在校青少年违法犯罪成因调查分析青少年犯罪已成为世界的第三大公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制约因素之一。据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显示,青少年犯罪,其中14岁至18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又占到青少年犯罪总数的70以上。我市的情

    16、况也大致如此。近期,我们组织人员对2005年以来某市法院办理的在校学生犯罪案件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案件情况向该区十所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学校发放了3000份调查问卷,认真剖析在校学生犯罪的原因,提出了建立在校学生犯罪预防机制的对策。具体如下:(一)基本情况调查比较2005年下半年至2006年年,某市法院受理起诉涉嫌犯罪的在校学生共43人,其中,抢劫32人、故意伤害6人、盗窃4人、强奸1人。如下表:2005下半年2006年受理起诉在校学生犯罪案件情况表(单位:人)年 份犯罪性质年龄户籍合计抢劫故意伤害盗窃强奸未成年成年本市外来2005年下半年8862712006年上半年2215521932022006

    17、年下半年1391218513合 计43326413310403从办理的案件情况来看,在校学生犯罪特点表现为:一是犯罪呈上升趋势。2005年下半年受理起诉的在校学生只有8人,2006年上半年急升到22人,2006年下半年也多达13人。二是恶性暴力犯罪增多。以抢劫、故意伤害等暴力性犯罪为主,其中,抢劫占总数的74.4%,故意伤害占总数的14%。三是犯罪趋于低龄化。在43名犯罪的在校学生中,未成年人有33人,占总数的76.7%。2005年下半年在校学生犯罪的最小年龄为16岁,人数为2人,占该年在校学生犯罪总数的25%;2006年上半年最低年龄为15岁,人数为9人,占该年总数的40.9%;2006年上

    18、半年最小年龄再降为14岁,人数为5人,占同期在校学生犯罪总数比例高达50%。四是犯罪方式多以结伙作案为主。这些人员有的跨年级、班级,有的来自同一地区、同一学校,有的出自同一个宿舍,有的校内外勾结,时分时合。五是作案次数多,手段趋于成人化。一些在校学生违法犯罪时由于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多是“屡抓屡放”。有些在校学生在犯罪预备阶段的策划和犯罪过程中组织实施显得成熟老练,犯罪手段不亚于成年人犯罪。如犯罪嫌疑人李某故意伤害一案,李因其女朋友杨某与被害人刘某性问题发生纠纷,遂纠合其他三人到出租屋对被害者进行殴打,致被其死亡,并将尸体抛于附近小巷,手段相当残忍。六是犯罪目的不稳定。在校学生由于自身的生理、

    19、心理特殊性,使他们违法犯罪的目的往往带有盲目性、随意性。(二)调查发现的学生新特点1.独生子女越来越多随着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落实,独生子女逐年增多,他们被两代家长视为“掌上明珠”,把对他们的痛爱变成“溺爱”,把对他们的关心变成“包办”,导致他们性格逐渐变得十分刚愎。 2.单亲家庭子女越来越多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思维发生变化,离婚率不断上升,单亲家庭子女越来越多,他们得不到父母的亲情,甚至不少孩子失去了父爱和母爱。干脆把教育子女的义务甩给了学校,他们缺乏自律力,多数孩子性情变得孤辟。 3.“以我为中心”者越来越多 独生子女“小皇帝”的地位居高临下,单亲家庭子女 “天马行空,独来独往”。“以

    20、我为中心”的劣根性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逐渐形成,严重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发展与健康成长。 4.抗挫折能力差者越来越多 由于溺爱,多数学生动手能力差,抗挫折能力更差。他们受不起丁点儿苦,经不起打击,心理十分脆弱。对别人有反感,一次考试失利,就会消极不堪。他们只适应于一帆风顺,在逆境中就无所适从。 5.“价值观发生变化大”者越来越多 其特点主要表现是在价值上追明星,在消费上讲品牌,在接受新观念上喜欢新潮前沿,在了解知识上广泛猎奇。 6.逆反心理越来越严重 其特点主要表现在随着社会的不断开放,国家法规的不断完善,学校管理的不断加强,对他们的行为的约束表现出越来越强烈的逆反心理。随着以上六种类型学生的逐年增

    21、多,广大教育工作者无疑面临一种新的挑战。(三)犯罪缘由分析思考1.主观因素 青少年因其生理和心理诸因素都处于“变化活跃期”,也可以说是“热变化”状态,加上其生活经历也比较简单,对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各种“情景”都很难有正确的把握,只要“一不小心”就很容易误入歧途。通过问卷调查发现,52.8%的学生认为:吸烟、早恋、奇装异服、沉迷网络游戏等是当前在校学生比较突出的不良行为;64.7%的学生认为沉迷网络游戏是其中最突出的不良行为。调查中也发现,维系不良行为需要超出日常的费用,在家里不能满足其需求的情况下,这些人只好四处想办法弄钱。调查中得知,89.2%的学生表示自己没有自觉学习法律知识,导致不懂法、不

    22、知法,是非界限不明,罪与非罪认识不清,法制意识淡薄。所以,我们认为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自身原因主要是: 道德意志薄弱青少年时期,是心理发展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青少年正处在高度的社会化进程中,身心发展都尚未定型,可塑性很强,拒腐蚀的能力较差,如果受到外部条件的不良诱惑和熏染,就容易走向反面,形成“孤注一掷”、“偏激浮躁”、“报复仇视”等心理,甚至沦入违法犯罪的深渊。 是非、法制观念淡薄由于青少年的社会阅历浅,缺少必要的是非观念和法制意识,在他们心理上最容易表现出:一是重感情。往往以哥们义气代替健康的友谊,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主见, “从众同流”心理严重,不知不觉就造成了违法犯罪;二是

    23、易冲动。往往不能克制自己的情绪,感情用事,以致造成明知故犯的严重后果。 价值观念扭曲由于受社会消极因素的影响,一部分青少年形成了畸形的价值观:“浓缩人生”、“老实吃亏”、“法不责众”等错误的价值观,而互助友爱、无私奉献却被他们视为傻瓜,自私自利、唯权唯钱成为了他们的价值取向。不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必然导致不良的行为,成违法犯罪的心理动因。2.客观原因.家庭的不良影响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在孩子的整个成长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这么说,家庭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有什么样的家庭环境就会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真可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现代社会,随着

    24、物质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精神文化生活内容更为丰富。现代家庭 在经受各种诱惑的同时,也逐渐在发生变异。这对孩子幼小心灵产生了重大冲击,各种心理“畸形”的孩子应运而生,给整个社会造成了压力。这主要表现在:家长的生活方式不当或行为不端。如家长挥霍浪费、无限制地给予孩子零花钱、参加赌博、封建迷信活动等,对孩子产生了潜移默化的不良影响,给其违法犯罪心理的形成提供了物质条件和思想基础。家长监护不力,寄存、留守孩子较多。这是近几年来出现的一个新现象,父母打工在外或因工作太忙,无暇顾及孩子,就将孩子寄存在别处外婆家、奶奶家、亲戚处,让孩子从小就感受不到他们的爱,给孩子心灵造成了阴影。形成“妒忌心理、孤僻性格”

    25、,使外界的不良诱因有了可乘之机。据资料记载,近几年的各类青少年犯罪中,寄存、留守孩子犯罪数占到了2030%的比例,而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家庭环境恶劣。父母离异已成为现代文明社会中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据统计,近年我国离婚率每年以30%的速度递增。父母离异后,许多孩子无人照管,即使有人照看,也是要遭受到“后妈”、“后爸”的冷眼和排斥,给孩子心理留下痛苦的创伤,形成孩子“仇恨心理”“报复心理”。 家长教育方法不当。家长无原则的溺爱、袒护,使孩子对自己不良行为产生“合理感”,让孩子形成“以为恶小而为之”的心态,等孩子问题成堆后则采用极端粗暴的压制,甚至是棍棒交加,赶出家门。许多青少年的失足与此有关,最

    26、初是长辈的喜爱、夸奖,周围人们的称赞,使孩子产生了唯我独尊、目中无人的态度。等到罪错成堆,家长感到没面子,就采取无情地谩骂毒打。这样孩子就从对不良行为的“合理感”未经任何思想转化突然变成“犯罪”,成为大众指责的对象,引起了孩子剧烈的心理矛盾,随即产生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将孩子“推”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这可以说是现代父母教育孩子的一个怪圈。 学校教育的缺陷一是学校教育。二是学校管理机制不完善。有的学校对学生的学习、食宿等环节管理松懈;对学生喝酒、抽烟、赌博等不良习惯制止教育不力。三是校园文化建设薄弱。一些学生在学习压力猛增的同时,厌学情绪骤增,思想上的“盲点”得不到开导,充沛的精力得不到合理的宣泄

    27、,社会上的“黄、赌、毒”就乘虚而入,侵蚀他们的心灵。学校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不够,如果说家庭是孩子心灵成长的土壤,那么,学校就是孩子心灵成长所需的营养,是塑造孩子美好心灵的生态场。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教育生态,必将对孩子心灵后天的成长产生重要而积极的影响。但如果教育方法不当,也可能使学生染上不良行为,甚至违法犯罪。我们通过调查分析得出学校教育的缺陷主要表现为:教育思想不端正。调研得出,学校不同程度存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重知识灌输,轻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等。有些学校变相地分快、慢班,不当分配教育资源。由于升学的压力,倡导了好多年的素质教育改革又成了完全的形式主义,依然被应试教育的反弹所占

    28、据,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随意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学习压力重,厌学情绪严重,甚至为保少数“尖子生”而将后进生拒之门外,遭受歧视,导致学生厌学、逃学,甚至流入社会参与违法犯罪活动。近几年来,青少年犯罪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低龄化”,其重要原因就是大部分青少年中学毕业后,升学不能,又不愿进入职业技术教育,只好走向社会不分是非“随波而混”。学校监管不力。一些学校管理不善,规章制度不健全,对学生的不良行为不能进行及时的帮教处理,对后进、顽皮学生缺乏爱心、耐心,鼓励表扬的少,批评指责排斥的多;有的学校对问题学生处置不当,放任不管,或以劝退、勒令退学等方式,将其推向社会。导致问题沉积,校风不正,甚至产生违法犯罪团体。教育方式不当。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教育、性知识教育及法制教育,已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然而,从现实来看却不容乐观,95%以上的基础教育在这方面还是一片空白,即使少数学校有,也只是做个样子,完全放在“副科边缘”的位置。另外,少数教师对违纪学生缺乏耐心的说服教育,动不动就施用体罚和变相体罚手段,轻则讽刺挖苦、罚做作业、状告家长,重则谩骂殴打、处予罚款、赶出学校,致使学生畏惧,最后干脆逃学,流入社会参加不健康的活动,或者违法犯罪。 社会诱因的侵蚀社会是一个大染缸,在一定层面上也诱导了青少年的违法犯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


    注意事项

    本文(甘肃电大教育管理(本科)专业.doc)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