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西洋江镇地方志简志.docx

    • 资源ID:7220973       资源大小:419.62KB        全文页数:2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西洋江镇地方志简志.docx

    1、西洋江镇地方志简志湖南省乡镇街道志邵阳市卷隆回篇西洋江镇区域概况西洋江镇地处隆回西南边境,位于东经1101511038,北纬2702740。东抵六都寨镇和大东山林场,南邻横板桥镇,西倚洞口县石柱乡和醪田镇,北毗大水田乡,版图似葫芦状,东西长4.3公里,南北宽18.2公里,总面积99.4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3.48%。西洋江镇区域图西洋江镇境区在解放前,除大岭、张家庙、米家、茶岭15组、东湾1、2、3、4、5、6、8、9组、新潮1、2、8、9、10组、拱桥、金湾等少数村属武冈县辖治外,其余绝大部分村属隆回县辖治。武冈所辖治的区域于1950年4月划入隆回县,并入隆回第二区,驻地六都寨(六都寨辖

    2、21个乡)。1952年4月划为第二区,驻地在苏家洞,苏家洞二区分设26个行政乡;1953年7月至1956年5月仍属隆回二区(苏家洞)改设为18个行政乡。现时境内的大岭、斜岭、苏河、石塘、五星、永宁、星子坪、水西当时均为乡。1956年6月至1958年9月,苏家洞二区并入六都寨办事处,境内分设星子坪和石塘两个大乡。星子坪乡驻笔架山,辖治星子坪、马坪、徐家铺、永宁、长丰、水西6个小乡;石塘乡驻地石塘,辖治五星、大岭、石塘、苏河、东山、斜岭6个小乡,1958年9月至12月,境区建立人民公社,即五星人民公社,辖37个农业社,61个生产队。1959年1月至1961年6月,大水田公社于1958年底并入五星人

    3、民公社,驻地在斜岭,辖区分设14个生产大队,即石塘、和平、水西、沅江、五星、大岭、太平、斜岭、苏河、碧山、新潮、长塘、星子坪、马坪。1961年6月至1961年12月,原苏家洞辖石塘人民公社和星子坪人民公社,1962年1月至1978年6月境区划归横板桥区辖治,境内设立苏河、五星、碧山3个人民公社,辖27个大队。1978年7月至1984年4月,五星公社并入苏河公社,柳山公社并入碧山公社,1984年5月,柳山公社与碧山公社分开,苏河公社原状不变,同年5月,分别建制为苏河乡和碧山乡(其中柳山公社的拱桥村仍归碧山乡)。1995年隆回县撤区并乡,境区由2个乡合并为1个乡,即改为西洋江乡,驻地在新潮,共辖2

    4、8个村。2001年1月,西洋江撤乡改制建镇为西洋江镇,辖2个居委会,26个村。至此,西洋江镇境区形成现在的疆域规模。镇人民政府驻新潮开发区,距县城39公里。辖拱桥、长塘、南路、水西、金湾、茶岭、东湾、湖桥、米家、田凼、石塘、砚田、中车、里仁、星月、苏河、田心桥、新东、双江、碧山、永宁、章几塘、星子坪、枫木岭、远山、大岭26个村和新潮、张家庙2个居委会,372个村(居)民小组, 9810户,总人口41435人。西洋江镇处于雪峰山东麓,资水上游,白马山脚下,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多为山地和丘陵地形。镇区属中亚热带,气候温和,多年平均气温在16.9,最高气温39.2,最低气温-11.3,日照时数154

    5、0小时,无霜期281天,温和舒适的自然条件非常有利于动植物的生长繁衍。多年平均降雨量1314.8毫米,多年平均蒸发量1373.3毫米,降雨量分布不均,以46月较为集中,约占全年总雨量的48.2%。镇内主要河流有西洋江河。西洋江河流经远山、田心桥、苏河、星月、石塘、中车、田凼、茶岭、湖桥、东湾、金湾、张家、米家、新潮、水西村,全长15.2公里,河床平均宽40.5米,流域面积0.6075平方公里,年平均流量11立方米/秒,上游高山深谷,激流湍急,水能资源丰富,平均坡降4.73%。木瓜山水库一级电站、二级电站、三级电站、碧山电站在没有建成之前,远山电站、星月电站、中车电站、田凼电站、湖桥电站、东湾电

    6、站、米家电站、星月、中车、石塘、田凼、湖桥、东湾、米家、水西水轮泵都是利用西洋江水的坡降而建。境内耕地面积24057亩,其中水田占14857亩,旱土占4699.4亩,粮食作物主要有稻谷、红薯、玉米、小麦、大豆等,油料作物主要有油菜籽、花生、芝麻等,经济作物主要有烤烟、油茶等,水果主要有柑桔、桃、枣、柿子等,蔬菜主要有萝卜、白菜、辣椒、大蒜、生姜以及多种瓜类和豆类。境内林业面积94932亩,主要木本植物94科633种,其中乔木260种,灌木323种,藤本50种,主要树种有马尾松、柏木、白花泡桐、香椿、杉木、油桐、油茶;竹类13种,竹亚科有阔叶箸竹、箸竹 、水竹、毛竹、箭竹、方竹、墨竹、桂竹、实心

    7、竹 、青皮竹、慈竹。果类39种。近年新增木类有白桦、广玉兰、山东油桐、鸟株、桂花。随着加强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和森林资源的恢复,生态环境的逐渐改善,野生动物资源越来越丰富,野生畜类主要有野免、黄鼠狼、獐、果子狸、狐、穿山甲、野猪、豪猪、竹鼠等,禽类主要有野鸡、斑鸠及多种鸟雀,爬行类主要有蛇、龟、蜥蜴等,家禽家兽品种繁多,有鸡、鸭、鹅、猪、牛、羊、狗、马、兔等。矿产资源主要有煤、铁、磷、铀等。经济发展境内经济快速发展,稳步提升。解放前,长期的封建社会制度,压抑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农田水利建设无法形成规模,无法排涝抗旱,农业生产完全“靠天讨呷”,病虫害无法防治。民国时期,水稻亩产稻谷二百公斤以下,旱灾、

    8、洪灾、虫害严重年份,几时颗粒无收,禽畜饲养甚少,户平饲养生猪在一头以下,绝大多数农民的生活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把农业生产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来抓。提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以粮为纲全面发展。1952年,境内开始组织“互助组”(低级社),有临时互助组76个,常年互助组10个,入组农户584户。1953年组织临时互助组149年,常年互助组12个,入组农户933户。1954年组织临时互助组195个,常年互助组121个,入组农户2305户。1955年组织临时互助组75个,常年互助组153个,入组农户2296户。1954年,成立8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

    9、社,入社农民2305户,入社田土1034亩。到1956年,境内建成初级社68个,入社农民2442户,入社田土14575亩。1955年底建成高级农业社3个,入社农户512户,经营土地3325亩。1956年冬初级社并社升级,建立高级社31个,入社农户达4822户。1958年10成立“人民公社”。 10月1日,宣布成立五星人民公社,在石塘段氏宗祠门前召开“万人大会”,各地农民敲锣打鼓、结队舞狮、踊跃庆祝。人民公社成立后,高级社的田土山水、耕牛农具等一切生产资料都统统归人民公社所有。从此再没有私人和平资料,没有“单干户”。生产分配实行以“人民公社”为核算单位进行分配核算。农民称“呷大锅饭”。以大院落为

    10、单位办“公共食堂”统一开餐。实行“生活集体化、组织军事化、生产战斗化、所需粮食在全公社之内各院落之间实行统一调配”。农民称“一平二调”,历经3年。1961年4月停办公共食堂,下放养猪场,允许私人养猪,实行“三级”所有(公社、大队、生产队),以队为基础的农村经济体制,将土地、劳力、耕牛、农具固定到生产队(称“四固定”),土地、山林和部分水利设施由生产队经营。同时将屋前屋后部分土地划给农民做自留地(菜园地、饲料地),1963年实行以生产队为基本生产经营单位。农户的自留地(七厘地)一般划分一、二类土地,饲料地(一分地)一般划分三类土地(山坳上的土地)。水田、旱土、山林和山塘等固定到生产队,以生产队为

    11、基本核算单位。社员参加生产劳动,按“工分制”计算劳动报酬,粮食作物的分配比例,一般按“四六开”(人口60%,工分40%),但也有“三七开”(人口70%,工分30%)。1974年,积极响应毛主席“农业学大寨”号召,开荒造田,改河造田,石山变良田,增加耕地面积;推广农业机械化、半机械化,使农业生产的发展,逐步建立在大科学发展的基础上。1982年,境内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简称“大包干”)土地按人口承包到户,以家庭为单位生产经营,核算分配。“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改革开放以来,工业迅速发展,先后发展茶叶厂、炼铁厂、石灰厂、塑料厂、砖厂、搅拌站、制衣厂、化工厂等企业五十余家

    12、。2014年,西洋江镇党委政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稳中求快”为原则,全力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健康,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两位数增长。全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3亿元,同比增长11.5%。财税收入440.79万元,占总任务的114.78%,其中地税完成374.39万元,国税完成66.4万元,实现了按季均衡入库,达成了保工资、保稳定、保运转、促和谐、求发展的目标。完成工业总产值5.33亿元,同比增长11.2%;工业利润总额1035万元,同比增长13%;实交税金153万元,同比增长11%;工业固定资产投资7500万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5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532元,同比增长8%。

    13、种植业。种植业是西洋江镇农业经济的支柱。新中国成立前,种植业产值约占农、林、牧、副、渔五业总产值的66%,新中国成立后,到1965年“文化大革命”前期,种植业总产值比重保持在60%左右。“文化大革命”期间,提出“抓革命、促生产”,突出抓粮食生产,“以粮为纲”,多种经营有所忽视,种植比重上升,最高的1971年上升到70.5%。七十年代中期,强调全面发展多种经营,各大队兴办经济场,大面积栽种柑桔、蜜桃、良种梨、花生、西瓜、豆类、约材及烤烟等经济作物,粮食种植比重有所下降,回落到60%左右。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业经济结构逐步调整,农业种植业产值比重又有所下降,1987年至2012年稳定在55%左右。

    14、粮食作物以种植水稻为主,还种植玉米、花生、豆类。新中国成立后,政府鼓励农民种植水稻以双季稻为主,间植中稻。1956年开始,试种双季稻,1958年广泛推行,1964年后推行“蒸气育秧”培育早稻秧苗,双季稻面积增加到50%以上。1973年全面推广双季稻,粮食生产大幅度提高。1975年开始试种“杂交水稻”。水稻品种方面,1966年前均为高秆品种为主,早稻主要有陆才号、南特号、莲糖早、雷火粘等.晚稻有高脚番子、浙江9号、白米冬粘、红米冬粘等。中稻有胜利籼、万粒籼、晚年红、广东麻等。一般早稻亩产160公斤左右,中稻亩产在200公斤左右,晚稻100公斤左右。1966年起,早稻大面积推广矮杆种,一般品种是“

    15、南特号”、“团粒矮”、“南陆矮”,晚稻推广“农垦五八”,中稻推广“珍珠矮”、“广场矮”等矮杆品种。1968年,境内水稻生产基本实现矮杆品种化。70年代初的早稻品种有“矮南早一号、青小金、红世早、二九青、井冈山一号、广解九号、浙富一号”等。晚稻品种主要有:“苏州青、农虎六号、农垦五八”等。中稻品种保持“珍珠矮、广秋矮”等。1975年起,中稻基本上是杂交水稻。80年代开始种植“湘矮早九号、湘早籼二号、二九丰、湘矮早十号”。中晚稻全是杂交品种。水稻的高杆改矮杆,产量倍增,常规稻改杂交稻产量又增加一倍。杂交早稻年均455公斤,杂交晚稻亩产平均355公斤,实现了亩产稻跨“双纲”的宏伟目标。2000年以后

    16、,境内全部施用优质稻品种,米质好,产量高,一般亩产600700公斤以上,解决了农民呷饭问题。2014年,西洋江镇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形成了以烤烟生产、双季稻种植为主的种植业业产业链。全年完成粮食播种面积3.1万亩,总产达1.2万吨;双季稻种植面积500亩,湖桥、东湾等2个双季稻集中连片示范点得以巩固。进一步加大对烤烟产业的扶持力度,烤烟种植面积4268亩,交售烟叶5200担,产值655.2万元,拓宽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渠道。新建100亩百合种植科普示范基地。养殖业。西洋江境内的养殖生产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元朝末年至明朝初年期间,大多数人从河北、江西迁入西洋江境内,带来牛、马、猪、羊、狗、猫

    17、、鸡、兔、鹅、鸭、骡、驴等家禽、家畜,其种类大都遗传至今。新中国建立后,党和人民政府把“农、林、牧、副、渔”五业并举,摆在同等重要位置。在乡社设立领导管理机构“畜牧站”,在村(大队)设“赤脚兽医”。乡镇畜牧站配备大中专学历的技术干部进行管理。推广饲养及疫病防治新技术。扶持资金、药物,使畜牧业迅速发展,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上升,山羊、菜牛、鸡、鸭、鹅等高蛋白畜禽产量日增,新增添了鹌鹑、肉鸽、珍珠鸡、娃娃鱼等新项目。境内涌现出了大批畜禽养殖专业户和重点户,养殖向着集约化、商品化方向迅速发展。境内在旧社会就有养猪的传统。俗说“穷不离猪,富不离书”。养不起猪,就是穷得不象样了。旧社会

    18、由于粮食生产产量低,养猪的经济效益也不高,养猪的数量也不多。解放前期,户平养猪不到一头。1950年到1957年,牲猪圈养量增长快。1957年户平增长0.5头。年底户平出栏猪1.5头。1985年,国家取消牲猪派购任务,敞开购销,牲猪生产开始向专业化、商品化发展。1986年,隆回县定为瘦肉型猪生产基地县,西洋江镇饲养瘦肉型猪的专业户如雨后春笋般空前猛增,之前饲养本地猪、宁乡猪的顿减。1991年普查,淘汰劣种公猪,引进大约克、长白、杜洛克、汉普复猪等外血良种公猪。1998年,境内出栏肉猪33000头,各村出现了少量养殖专业户。2001年以后,国家又对饲养母猪户实施奖励政策,生猪生产又上新台阶。200

    19、2年,国家实行税费改革,取消生猪屠宰税后,生猪生产更进一步发展。生猪生产成为了西洋江境内的支柱产业。2014年养殖业发展势头良好,牲畜存栏2.2万头,家禽存栏21万羽,生猪出栏6756头,新增规模养殖户4户,特别是蔡绍龙在星月村开办的养猪场,养猪500余头,为隆回县最大规模的养猪场之一。林业。境内植物种类繁多,树种资源丰富。新中国成立以后,林业进入新的历史时期。19501957年贯彻“普遍造林,重点造林”的方针,以封山育林为主。在此期间,出现过土改和农业合作化两次毁林开荒和乱砍滥伐森林的破坏,森林资源明显减少,水土流失面积有所增加。19581960年,以“大炼钢铁”为首的“大办农业”、大办公共

    20、食堂、“人民公社化运动”搅乱了林权,使境内森林资源遭受前所未有的惨重破坏。1962年,境内保有林要比1957年减少64.31%,木材蓄积量比1957年减少78.02%;楠竹总数量比1957年减少81.36%以上,水土流失面积增加了42%。19641979年政府贯彻休养生息、压缩采伐的方针,林业逐步得到恢复,但由于体制的原因,管理粗放,忽视植树造林,森林资源始终短缺,连本地的建筑用材都保证不了,绝大部分用材需要从外地购入。1980年起,贯彻中央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完成林业“三定”(稳定林权,划定农户自留山,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工作,开放木材市场,建立林业站和木材检查站,开展飞播造林,飞防灭虫,退

    21、耕还林,并逐步改为以造林为主,以封山育林为主。2010年开展林权制度改革,重新勘界、定界,落实山权,为发展境区林业创造了一个和谐的环境,从而调动了农民发展林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林业生产出现一个崭新的局面。2004年境内林业用地94932亩,森林覆盖率60.39%。从林种分布看,镇内以松、柏、杉等用材林和楠竹为主,用材林面积5097.7亩,占有林地面积的53.7%,楠竹面积2562亩,占有林地面积的27%。经济林以果林、油料林为主,面积为479亩,防护林为393亩。至2012年,镇内共完成退耕还林面积70848亩。宜林荒山荒地造林12000亩,坡耕地退耕还林面积占境内耕地面积的52%,其中坡度在

    22、25度以上的耕地15957亩,坡度在1625度的10961亩,坡度小于15度的10745亩。镇内大树树杆直径80厘米以上或百年以上的古木大树共存113棵。工业企业。改革开放后,农村普遍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小手工业者活跃起来,自发办起了木材加工厂、家具厂等。20世纪80年代,个体私营企业、服务业、交通运输业发展迅速。21世纪初,乡镇企业实行改制,采用租赁承包、吸引外资、资产重组、股份合作等形式转为民营、私营企业。西洋江镇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了瀚森纸业、金鑫化工厂、永兴塑料厂、西洋江中心家具厂、水牛山园艺厂、碧山加油站、苏河加油站、友联商贸有限公司等二十余家企业,其中瀚森纸业由我镇培育壮大后

    23、成功入驻隆回县工业园,成为全县唯一一家由乡镇推荐入园的企业。2012年共完成工业总产值3亿元。2014年,突出工业主导地位,结合本地实际,支持中小型乡镇企业落户、发展,以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为突破口,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鼓励现有企业逐步扩大规模,进行升级改造。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5.33亿元,同比增长11.2%;工业利润总额1035万元,同比增长13%;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4.8亿元,同比增长14%。新增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1家,即新潮环保砖厂,年产值达1000万元。商业贸易。西洋江商贸活跃,有新潮、张家庙、星子坪、石塘、星月五个集市。1950年,碧山机关新潮村只有一条不到40

    24、0米的单双面街道,街道上只有几座土砖砌成和木材建筑的店铺,一家副食品店、一家理发店、一家豆腐店、一家染纺店、一家铁匠铺,1958年新增了一个杂货铺。20世纪70年代,国营供销社扩大了经营范围,卖副食,还供应布匹、化肥、农药、柴油,境内有五星供销分社、苏河供销分社、碧山供销分社。从1996年到2012年,在镇中心新潮开发区设立农贸市场一个,招商引资147万元,开发商业门面106个,摊位474个。2009年市场沿张家开发区延伸400米,规划商业门面110个,规划为家电、建材、修理、装饰等一条街;在新潮开发区以农贸市场为中心形成商贸小区。石塘农贸市场、星月农贸市场正在进行升级改造。2014年西洋江镇

    25、大力发展商贸、物流、娱乐等现代服务业,新增服务型企业3家,共投资600余万元。其中,隆回友联商贸有限公司主营日用百货,鸿惠大酒店经营范围包括餐饮、住宿、KTV等,西洋江城乡物流公司为广大群众提供便捷的快递服务。基础设施水利。解放前,西洋江镇水利设施少,水电是空白,全境仅有山平塘200余口河坝,溪坝30余处,蓄水坝水量150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8000亩,占水田的15%,靠自然降水灌溉的水田面积占总水田面积的50%以上。1950年到2012年的60多年中,境内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小型为主,以蓄为主,社队自办为主”的方针,兴修山河水库,又出现了两次热潮,共投资上千万元,投工上百万个,

    26、兴建了一大批水利水电建设工程。到2012年,境内建成4座小型水库,18座微型水库,69座中小型河溪坝,193口山塘,35处电排,11处水轮泵,干渠20条,总长38公里的灌溉渠道;添置40台抽水机内燃机,3000余台小型潜水泵;蓄引提引总水量190.4万立方米,为解放前的1.3倍。有效灌溉面积16845亩。在解决缺水的同时,还针对水土流失严重、地下水位高、冷浸田多的问题,因地制宜开展综合治理,排除地下水,改造低产田,使境内旱涝保收面积达到17225亩。境区还利用较丰富的水能资源,建成水电站4个,装机9台,总容量5550千瓦,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1990年起,政府投资、群众集资建设自来水工程。2

    27、005年,完成砚田、里仁、永宁、星月、田凼等村的自来水工程建设。2006年完成茶岭村自来水工程建设。2007年,按照境内统一安排部署,投资26万元,完成米家、砚田、星月、张家4个村的人畜饮水解困工程。2012年,投资110多万对碧山、水西、长塘、新潮等村实施了安全饮水工程,解决了3880人的安全饮水问题。2014年完成新潮集中供水工程及砚田、米家、大岭等3个村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解决了9800余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完成南路、水西、砚田、金湾、石塘等5个村的五小水利惠民工程和塘冲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完成渠道维修、清淤280余处,投入300万元。投资3000万元的木瓜山渠道建设改造工程基本完工。公路、

    28、电力、邮电。新中国建立前,境内只有三条驿道,交通极为不便。1968年开始修建横板桥至苏河公路,公路长24公里。1970年开始修建木瓜山公路,全长6.8公里,1976年修建碧山至丁山、碧山至洞口花桥公路,南有新潮至横板桥,北有新潮至木瓜山,西有新潮至花桥,东有新潮至丁山,东南西北成十字形四方通车,西洋江镇正是十字坐标的正点,南来北往,东去西归无不经过西洋江境地。20世纪80年代宾,镇区从镇到村,从村到组公路全部建成通车,到2010年,结合农田基本建设,大小机耕道四通八达。县道马麻公路自南向北贯穿西洋江,境内全长13.8公里,公路沿线有拱桥、岚麓、新潮、张家、东湾、米家、湖桥、茶岭、田凼、石塘、中

    29、车、星月、苏河、田心桥、远山15个村。境内有桥梁21座。1973年,东湾村开始根据西洋江水流从高到低,修建了第一座水利发电站,装机15千瓦,机房座落在东湾村老鼠铺,本村居民和五星中学、五星小学、五星供销社都用上了电灯照明(110伏低压电)。1977年后镇区内相继修建了湖桥村水电站、中车村水电站、米家村水电站。1985年石塘村开始使用中国航天工业部068总部805分部的高压电。1985年后,木瓜山水库一级电站装机4台容量3800千瓦,二级电站装机3台1500千瓦,碧山电站装机2台250千瓦,共计装机9台,总容量5550千瓦。境内多次电网改造,建成20公里主线、208公里支线供电线路,配变压器88

    30、台,境内户户用上了高压照明电。2014年,西洋江镇人民政府稳步推进农村电网管理体制改革,已与各村(居)签订了由自供区纳入国家大电网实行同网同价协议,欠费清缴、纠纷调处等各项工作有序开展,荣获2014年度全市农村电网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先进单位。配合县重点项目工作,东风水库导流隧洞贯通、围堰截流已完成和灌区渠系配套工程基本完成;宝莲风电项目已并网发电。1951年县邮电局在田凼村油铺街上宁名芳家设立邮电代办所。1958年邮电所迁至五星公社社址(斜岭刘氏宗祠)有总机一台,摇把式电话10部,步行投递本境内信件、报刊、包裹等物。70年代,搬到张家村,配有自行车运送信件、报刊、包裹等物。其时总机一台,保险柜一

    31、个,摇把式电话机120多部(机关单位装设)。1985年又搬迁到新潮村,租赁民房办公,设备较齐全,有摇把式电话机200多部。1998年9月30号分成邮政所和电信所两大家,分管各自的业务项目。1995年11月,县移动公司开通了手机通信业务,镇内当时由电信支局经营手机通信。2002年,移动公司在西洋江境内建基站3个,采取专用光缆传输信号,辖2个中心网点5个小网点,以“神州行”优惠卡值拓展业务,市场还有移动电话卡,可装无线联系移动座机电话,可装宽带电脑。2014年,境内移动手机用户49060户,移动电脑用户172户,手机放号132139扩展至159189,联通手机用户4778户,仅次于移动用户。城镇建

    32、设。2000年1月经上级民政部门批准为建制镇后,西洋江镇制定了西洋江镇2000年2025年总体规划。规划的总体目标是:把西洋江镇“农贸城镇”建设为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的“工、农一体城镇”,镇区面积为0.56平方公里,近期(2000年)人口0.3万人(镇内),远期规划0.81万人。集镇总体布局,不依托老区,大力发展宽自东往西,长从南往北,重点发展中部,然后再呈十字形发展,东到碧山,西到水西桥,南起南路,北至东湾,形成块状结构,中部为商业区、居住区,北部为远景发展方向。重新规划兴建新潮街道,街中心路宽36米(比县城路宽2米),公路两侧各建设有宽80公分的沿街花坛,1.2米深的封闭式盖板下水道,宽2.

    33、4米的人行道(能通小车),中心街的出入口和新丁公路出口处3个休闲花坛,占地面积和空地面积9600平方米,老街、新街成“品”字形连成一体。镇区内有初中、中心小学各1所,中心幼儿园1所,有卫生院1所,驻有政府各种办事机构,有电视台、电站、加油站、车站等设施。2014年,西洋江镇进一步加大城镇建设,位于新潮居委会的教育城建综合项目已完成征地110亩,宽32米的主干道茶山路的硬化工程已开工建设;投资600万元的公租房项目已完成周围道路、下水道及围墙建设,各项审批手续正在办理中。西洋江镇新潮开发区街道一角新农村建设。西洋江镇党委、政府按照城乡一体化的指导思想,加快新农村建设。重点规划建设好石塘、星月开发区道路和市场。2011年投资10.7


    注意事项

    本文(西洋江镇地方志简志.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