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人教版生物第五单元第一章各种环境中的动物 教案文档格式.docx

    • 资源ID:7197103       资源大小:37.53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人教版生物第五单元第一章各种环境中的动物 教案文档格式.docx

    1、靠哪种鳍来保持平衡?靠哪种鳍保持前进的方向?)2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在观察鱼鳍的作用时,我们发现,虽然我们大致判断了各种鳍的作用,但由于鳍的相互协调,所以有些问题仅凭观察难以得出结论,这时就需通过实验来探究。自学教材P4-6,然后小组讨论,确定本小组具体的探究问题。(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讨论探究思路,制定探究方案。(a、用捆扎鱼鳍的方法进行探究b、用模拟实验的方法等)说明:通过小组讨论,确定探究思路后,要制定具体的探究计划,写出材料用具和方法步骤。(4)实施探究方案第一种方案:用捆扎鱼鳍的方法进行探究。注意:捆扎时不要过于用力,以免使鱼受伤。认真观察鱼在游动时的前后变化,作好观察

    2、记录。第二种方案:用模拟实验的方法。可以参考教材中的制作方法,实验时学生要认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分析探究过程和结果,得出自己的结论。(5)表达和交流以小组为单位,将各小组的结论在全班进行交流,并反思实验中的得失。总结出鱼的各鳍在游泳时所起的作用。明确:上述实验可有多种实验方案,如果是用捆绑鱼鳍的方法,可以分小组分别对鱼的胸鳍、腹鳍背鳍和尾鳍等进行捆绑,也可以用模拟实验进行探究,得出的结论是胸鳍或腹鳍起平衡的作用;胸鳍还有转换方向的作用。背鳍对鱼体的平衡起着关键的作用。尾鳍可以产生前进的动力,同时还可以决定运动的方向。3拓展反思:(1)有人说,鱼只靠鳍进行运动,这种说法完全吗?不完全,自然界中

    3、大多数鱼类的运动主要靠躯体体的左右摆动,击动水流,产生运动的动力,各种鳍在鱼的运动中起辅助作用。(2)与实验法相比,模拟实验的方法有哪些优缺点?优点:一是可以解决不能或不便用直接实验方法解决的难题;二是模拟实验是将模型的实验结果类推到实验对象,以揭示有关的事实或规律,这样可以提高效率,节约资源、资金和时间。缺点:其研究结果易受模型的局限,得出的结论不一定完全可靠。学习任务二:描述鱼的呼吸过程1再次观察鱼缸里的鲫鱼,观察它的口和鳃盖后缘交替张合的动作,思考鱼是怎样进行呼吸?2用吸管吸取一些墨汁,把墨汁慢慢地滴在鱼口的前方,观察墨水流动的情况。3轻轻掀起鳃盖,看一看鳃的形态和颜色,思考,鳃为什么是

    4、鲜红色的?鳃丝为什么既多又细?4通过相互交流,归纳整理,鱼鳃的哪些特点对水中呼吸是至关重要的?5拓展反思:1)鱼离开水后,很快就会死亡,原因是什么? 2)在生活中怎样判断买来的鱼是否新鲜?对于这一任务,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科学探究的思路,我们设计了如下学习过程:先观察,猜测鱼的呼吸过程;然后通过观察墨水的流动认识呼吸的具体过程;再通过观察鳃的形态和颜色,理解鳃的呼吸原理;最后进行归纳。在理解鳃丝的结构可以增大与水的接触面积时,可以用一支毛笔浸到水中进行模拟。毛笔放到水中,细毛展开,提起毛笔,细毛收拢。拓展反思是对上面探究活动的辩证反思和延伸补充,这里要明确:当鱼离开水时,鳃丝会相互黏结在一起。

    5、几片鳃相互覆盖,减少了与空气接触的表面积,加上空气干燥,这时鱼会因为不能从空气中得到足够的氧气而窒息死亡。学习任务三:总结鱼类的主要特征1根据任务一和任务二中的内容,尝试总结鱼类的主要特征?体表被有鳞片,用鳃呼吸,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以此来适应水中生活。2拓展反思:(练习一)海马身体侧扃,全身无鳞,躯干被骨板包围,有脊柱,在水中能以直立状前进,有鳍,用鳃呼吸,终生生活在水中。海马是鱼吗?是。海马虽然是身体外形奇特,但是海马有鳍、用鳃呼吸,有由脊椎骨构成的脊柱,而且是终生生活在水中,由此可以判断海马属于鱼类。学习任务四:了解其他水生动物1观察视频资料,认识形形色色的水生动物。2自学

    6、教材P89,认识教材中的各种水生动物,并完成下面的表格。动物类群主要结构特点举例腔肠动物软体动物甲壳动物爬行动物哺乳动物3你还能举出其它种类动物的例子吗?学习任务五:认识水域环境的污染现状及其给水中生物带来的危害1观察有关水域污染的录像或图片(如太湖等),分析当前造成水域污染的主要原因?2你的家乡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吗?请你描述一下污染的情况。3你认为应该如何保护和改善当前的水质污染的现状?(三)系统总结(引导学生对本节知识进行总结,构建知识体系。(四)尝试应用在生长有较多藻类的池塘中,常常看到鱼在黎明时浮头、跳出水面,而天亮以后,鱼便停止浮头。思考一下这是什么道理?(五)诊断评价1鲫鱼背面呈色,

    7、腹面呈色。鲫鱼的身体(圆形、侧扁),体呈。体表覆盖,呈状排列,体表(干燥、有粘液)2鱼鳃位于两侧,外有保护,共有对鳃,颜色。当水流经鳃丝时,溶解于水里的进入鳃丝中的毛细血管里,而血液中的扩散出毛细血管,排到水中。3鱼是适应 生活的一类动物,它们的体表常常被有 ,用 呼吸,通过身体 左右摆动击动水流产生前进的动力,其它鳍起着 作用。4.李东将鲫鱼的胸鳍剪掉,再把鲫鱼放入水中观察,发现鲫鱼仍可游泳,但行进路线异常,鱼体失去了平衡而侧翻,这说明胸鳍的作用主要是( )A.保持身体平衡 B.产生前进动力C.保持前进方向 D.控制鱼体沉浮5.鲸生活在海洋中,但它是用肺呼吸,而且是胎生、哺乳的,所以它应该属

    8、于( )A.鱼类 B.两栖类 C.鸟类 D.哺乳类6.以鲫鱼为例,说明鱼类为什么能生活在水中,而且必须生活在水中?(鱼类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是:鲫鱼的体色是背深腹浅的保护色,不容易被水域上下的敌害发现;身体呈梭形,可以减少鱼在水中运动的阻力;体表覆盖鳞片,既有保护作用,又减少水的阻力;鱼体两侧各有一条侧线,它对水的温度、流向、水的化学成分都有感知作用;用鳍辅助游泳,鳍是一种特化了的适于水中运动的器官,离开水,鱼儿就无法运动;用鳃呼吸,鳃上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溶解于水中的氧能直接进入鳃;有的鱼类如鲫鱼有鳔,它能调节鱼体的比重,帮助鱼停留在不同的水层。(2)鱼儿离不开水的原因是:因为它们的构造和功能都

    9、特化了,与水生生活有着特殊适应的关系,如鳍是特化了的运动器官,离开了水鱼就无法运动。又如鳃是呼吸器官,离开了水,鱼就得不到氧而死亡,因此鱼必须生活在水中。第二节 陆地生活的动物继水中生物的动物之后,本节介绍了陆地生活的动物,与水中环境相比,陆地环境主要有干燥、缺少水的浮力作用、空气为游离状态、环境多变、昼夜温度变化大等特点。教材先从总体上列举了各种类型的生物对陆地环境的适应,然后分别介绍了无脊椎动物中的代表、土壤穴居生活的环节动物蚯蚓,和脊椎动物中的代表哺乳动物中的兔。对于蚯蚓的学习,教材要组织学生做好教材中的实验,通过实验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通过观察认识蚯蚓的形态结构,然后在分析的基础上归纳

    10、总结出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对于兔的学习,要引导学生认真完成观察与思考,分析兔的恒温的原因及意义,与食草相适应的特点,以及神经系统的特点,进而总结出兔与陆生生活相适应的特点。对于动物栖息地的保护,在组织学生自学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可以给学生补充一些环境破坏的例子,或者让学生说一下身边的例子。从而强化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1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说明陆地生活的动物与陆地环境相适应的主要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特点。2描述蚯蚓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特点、概述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阐明蚯蚓在运动、呼吸等方面与其陆地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3阐明兔适应陆地生活的特点,概述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4强化“生物与生活环境相适应”

    11、的观点。关注动物栖息地的保护。三、学习重点、难点1重点: (1)陆生动物适于陆地生活的特点(2)描述蚯蚓与陆生环境相适应的特点(3)概述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4)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2难点:兔适于陆地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4三、教学过程观察P12页图片,描述这些动物的栖息环境。你还能再举出一些生活在陆地上的其它环境中的例子吗?思考:上面列举的动物的生活环境与前面学习的水域环境在生物的生活方面有何不同。这里是用教材中提供的各种图片进行的引入,也可以利用各种陆地生物的视频进行引入,进而反思这些陆地环境与水域环境相比,有哪些区别?比较水生环境与陆生环境的不同点,举例说出陆地生活的动物是如何适应陆地

    12、环境的?1自学教材P13页,完成下表。生活环境温差变化湿度浮力氧的存在状态复杂程度水生环境陆地环境与环境相适应的结构对于上面的表格,在此设计了三行,在对比了水生环境和陆地环境的基础上,举例分析陆地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结构特点。在教学中也可以将这一过程分解成两步完成。在些要明确:与干燥的环境相适应动物具有外骨骼、鳞、甲等;与缺少浮力相适应,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与游离态的氧相适应,具有专门的呼吸器官气管和肺等,有的可以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与陆地环境的复杂多变相适应,具有了发达的感觉器官、神经系统,能对多变的环境及时作出反应等。对于陆地环境的温差变化,各种陆地生物是如何相适应的?温差变化也是水

    13、生环境和陆地环境的一大区别,教材中在此处没有提到,但在教材用书中有所提及,因此,把它设计在了这里是为后面兔恒温特点和蚯蚓的深土穴居的生活习性作铺垫。在举例时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恒温动物,二是变温动物的冬眠,三是蚯蚓的深土穴居等。描述蚯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1学生观察和饲养蚯蚓,各小组描述采集蚯蚓的环境,介绍并展示蚯蚓观察器的制作方法及饲养过程。(说明:设计蚯蚓观察器并不难作,教师要组织学生分组完成,完成后在班内进行展示。教师要提醒学生认真观察采集蚯蚓的环境,这对分析蚯蚓的生活习性有所帮助。2探究活动:观察和实验(1)描述蚯蚓的生活环境。(2)思考:蚯蚓适于在怎样的环境中生活?它的生活习

    14、性(包括食性)是怎样的?为什么蚯蚓要在潮湿土壤的深层穴居?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描述蚯蚓生活环境,然后教师明确:蚯蚓生活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的土壤中。以植物的枯叶、朽根和其他有机物为食。深层潮湿的土壤能为蚯蚓提供适宜的生存、生活的环境及繁衍的条件,一般包括适宜的温度、湿度、气态氧、食物和便于避敌的栖息场所等。(3)观察蚯蚓的外部结构特点,按照教材中的观察步骤进行观察,并认真记录观察结果。(4)观察蚯蚓的运动。以小组为单位,按照教材的步骤进行实验,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同时作好观察记录。(5)思考:身体分节有什么意义?蚯蚓的体节和刚毛在运动中各起什么作用?在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要使蚯蚓体表保持湿润?大雨

    15、过后为什么蚯蚓会纷纷爬到地面上来?身体分节,可使身体运动灵活、自如、转向方便。刚毛的末端,可与周围环境粗糙的表面相接触,蚯蚓靠体壁中的环肌、纵肌协调作用,并以刚毛相配合,来完成它的运动。蚯蚓没有呼吸系统,要靠能分泌黏液而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大气中的氧可溶于体壁的黏液中,再进入蚯蚓体壁的毛细血管中进行气体交换。体表干燥则无法完成上述功能 。大雨过后,过多的雨水会将土壤中的空气排挤出去,于是穴居在土壤中的蚯蚓被迫爬到地表上来呼吸。(6)总结:蚯蚓有哪些适于陆地生活的特点;尝试总结环节动物的共同特征。并举出其它的环节动物的例子。从生活环境、呼吸、运动等方面进行总结。共同特征是:身体有许多彼此相似的环

    16、状体节构成,在海边泥沙中穴居的沙蚕和在水中生活的水蛭也是常见的环节动物。举例说出家兔适应陆生环境的特点,总结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1观察兔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图,并与人体内部结构图相比较,思考:为什么兔能保持其体温不随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体温恒定对于动物适应陆地环境有什么意义?兔能保持恒定体温是因为兔具有保温结构、产热机制,就产热机制来说,体现在具有完善的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消化系统。体温恒定对于动物适应多变环境的意义:体温恒定是恒温动物通过自身的相应结构和生理调节实现的。陆地环境多变,温差变化大,温度影响动物的分布、生理和繁殖。催化动物体内多种化学反应的酶,也受温度变化的影响。体温恒定则有利

    17、于代谢的正常进行,有利于动物的区域分布、生存和繁衍。2观察兔的牙齿和消化道的特点,对比狼的牙齿和人的消化道,有什么差异,这与兔的生活习性有什么关系?牙齿和消化道的特点是与兔的食草生活相适应的。3观察兔的神经系统和大脑的图片,分析说明这与兔的陆生生活有什么关系?兔有发达的大脑及遍布全身的神经,使它们能够灵敏地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迅速做出相应的反应。4学生总结家兔与陆地生活适应的特点?从运动、体温恒定,大脑发达,适于食草的结构特点等方面进行总结。5尝试总结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被毛,胎生哺乳。举例说明陆生动物栖息地的现状,增强保护动物栖息地的意识。1学生汇报自己调查和搜集的当地动物栖息地保护的现状

    18、及措施等资料阐述2教师介绍我国或当地的1-2种濒危陆生动物的名称,并尝试用你所了解的知识分析它们濒危的原因。(如大熊猫或者其他生物。小组内交流)(四)诊断评价1、下列生物中牙齿分化为门齿、犬齿、臼齿的是 ( )A.青蛙 B.家兔 C.家鸽 D.犬2.鲸生活在海洋中,但它是用肺呼吸,而且是胎生、哺乳的,所以它应该属于( )3、观察与思考:取一条活的蚯蚓,放在玻璃板上,观察:(1)用手触摸蚯蚓身体腹部,感觉 。用放大镜观察,可以看到腹部有许多小突起。(2)蚯蚓在玻璃上运动比在纸上运动的速度要 。(3)在实验的过程中,应经常用浸水的湿棉花球,轻轻地檫蚯蚓体表,这是因为蚯蚓是靠 呼吸的。4、牙齿对动物

    19、的生存和生活具有重要意义,生活在南极的海豹在冰下游泳时,隔一段时间就要用牙齿咬破坚冰,浮出水面呼吸空气,海豹牙齿的损坏即意味着死亡的来临。人的牙齿损坏以后,不仅影响食物的消化,而且会引起疾病,给人带来极大的痛苦。图3是某动物上、下颌骨及牙齿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与牙齿有关的问题。(1)与该动物牙齿相比较,人的牙齿多了哪一种?其作用是:_。患龋齿时,若病菌侵入_会引起剧烈的疼痛。举出一种你自己保护牙齿所采取的措施:_。(2)根据该动物牙齿的分化情况可以推断:该动物最可能是_食性动物,推断的理由是_;从此图可以推断该动物消化管的特点是_ _。5、家兔用 呼吸,心脏 腔,血液循环包括 和 ,家兔的

    20、体温 ,消化道中有发达的 ,有发达的 及遍部全身 的,所以对外界变化敏感。6、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五)课外实践作业1通过调查,了解蚯蚓在自然界有什么作用?2以“陆生动物如何适应环境”为题写一篇300字的小论文。第三节 空中飞行的动物空中飞行的动物是一类能够把活动范围延伸到大气圈的一类动物,但这类动物仍然要依附于陆地生活,所以它们既是陆生生物,又适于飞行。它们有哪些适于飞行的特点呢?教材分别介绍了鸟类的特点和昆虫的特点,然后进行拓展延伸,介绍了有些动物跨越多种环境的特点,引出了两栖动物。关于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教材主要安排了探究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观察鸟的实物、模型和图片的基础上,总结出

    21、鸟的外形、翼、肌肉和骨骼等方面与飞行相适应的特征。组织学生通过分析教材中的相关资料得出鸟的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与飞行生活相应的特点。教学中要明确,分析资料也是探究的一种方式。对于昆虫的学习,作为会飞的陆生无脊椎动物,教材主要介绍了昆虫的运动方式和运动器官,及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外骨骼,同时外骨骼又具有对身体的保护和支持作用,对于昆虫的翅,可以引导学生把各种各样的昆虫的翅和鸟翼相比较,在比较两者的异同点的基础上,分析翅对昆虫的生活和分布有什么意义?进而总结昆虫的主要特征和节肢动物的共同特征。对于跨越多种环境的动物,要引导学生多举实例,在大量实例的基础上,认同生物圈中的许多动物的活动都是跨越

    22、多种环境的。然后明确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1阐明鸟、昆虫等适于空中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2概述鸟类、节肢动物和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3尝试独立完成“鸟适于飞行特点”的探究活动和对昆虫翅的“观察与思考”。4认同动物的生活可能跨越多种环境,并举例说明。重点: 鸟类、节肢动物和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完成完成“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的探究活动 列举动物生活可能跨越的多种环境难点: 学生独立进行探究活动 用辩证的观点来分析动物与环境的关系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竟自由”;“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鸟是我们人类追求自由的象征。我们经常看着天空的小鸟发出这样感叹,要是我有一双翅膀那该有多好!2为什

    23、么鸟能飞向蓝天呢?通过有关鸟的诗句引入,能在学生脑海中形成一种美感,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同时引入本节主题:鸟有哪些与飞行相适应的特点?探究鸟适于飞行的特点1世界上有9000多种鸟,除了鸵鸟和企鹅外绝大多数都善于飞行,鸟类为什么会有这么强的飞行能力呢?2提出问题:鸟的身体有哪些适于飞行的特点?3作出假设:(你准备从哪些方面进行探究)从体形、飞行器官、肌肉特点、骨骼特点、消化特点、循环特点和呼吸特点等方面进行探究。4制定并实施计划:(1)参照教材中的提示,对鸟的实物或模型、图片、骨骼模型进行认真观察,并做好观察记录。(2)小组内讨论分析鸟在体形、飞行器官、肌肉特点和骨骼特点方面有哪些与飞行相适应的

    24、特点。外形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与空气的阻力;有专门的飞行器官翅膀,翅膀上的羽毛排列紧密,互相重叠,展开呈扇形;鸟的胸肌发达,能给鸟提供飞行的动力;胸骨上有较大突起,有利于发达的胸肌附着。(3)分析教材中的资料,思考鸟的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各有什么特点。鸟类的食量大,消化能力强,可以为鸟类提供足够的能量;而且由于直肠短,因此食物残渣可以随时排出体外。鸟的心脏相对于体重的比例比人大得多,心搏次数也比人快得多,因此运输营养物质和氧的能力强。鸟的身体里有气囊,与肺相通,可以使鸟在呼气吸气时都进行气体交换,提高了呼吸的效率。5根据上面的探究,归纳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归纳时可将上面的结论分身体

    25、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进行分类。6拓展延伸:(1)气囊除了能辅助呼吸外,对于飞行来说,还有什么作用?可以起到散热降温的作用。(2)飞行对于鸟的生活有何意义?飞行使鸟类扩大了活动范围,有利于觅食和繁育后代。描述昆虫的运动方式,举例说明昆虫的结构特点1自学教材P24,说出昆虫的运动方式?昆虫有三对足,能爬行;有的昆虫的足特化成跳跃足,能跳跃;大多数昆虫都有翅,能飞行。2通过观察各种昆虫的翅的图片,认识各种昆虫的翅,比较与鸟翼的结构的异同,说出适于飞行的特点。昆虫的翅与鸟的翼都有用于飞行的扇面形结构,这些结构的运动都是由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在空气中都可以产生向上的升力和前进的动力;相对于自身身体的大小来说,都具有轻、薄、表面积大的特点,有利于通过扇动空气产生飞行的动力。3以蝗虫为例,分析昆虫的形态结构特点。身体分部、运动器官、外骨骼的作用。可根据课后练习2中的内容,描述昆虫的特点。如: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三对足和两对翅,头部有一对触角,有外骨骼。4列举节肢动物的例子,出示蜘蛛、蜈蚣、虾、蟹的图片,并和蝗虫的结构相对比,分析归纳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除昆虫外,蜘蛛、蜈蚣、虾、蟹也是节肢动物,它们的共同特征是: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总


    注意事项

    本文(人教版生物第五单元第一章各种环境中的动物 教案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