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1庄子二则教案0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资源ID:7192173       资源大小:114.85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1庄子二则教案0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拟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诸子百家著作中就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外国寓言作品,著名的有古希腊的伊索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和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2)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内篇7篇为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一般认为是其门人和后学者的伪作。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鲁迅先生称赞“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

    2、也”(汉文学史纲)。郭沫若也评价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庄子与鲁迅)因而他的作品被人称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逍遥游是庄子的代表篇目之一,充满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寓说理于寓言和生动的比喻中,形成独特的风格。“逍遥游”也是庄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全篇一再阐述无所依凭的主张,追求精神世界的绝对自由。在庄子的眼里,客观现实中的一事一物,包括人类本身都是对立而又相互依存的,这就没有绝对的自由,要想无所依凭就得无己。因而他希望一切顺乎自然,超脱于现实,否定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一切作用,把人类的生活与万物的生存混为一体;提倡不滞于物,追求无条件的精神自

    3、由。逍遥游主要观点:人应当参透功名利禄、权势地位的作用力,打破其束缚,使精神活动臻至优游自在、无牵无挂的境界。秋水是庄子中的一个长篇,用篇首的两个字作为篇名,中心是讨论人应怎样去认识外物。全篇由两大部分组成。前一部分写北海海神跟河神的谈话,一问一答一气呵成,构成本篇的主体。这个长长的对话根据所问所答的内容,又可分成七个片段。后一部分分别写了六个寓言故事,每个寓言故事自成一体,各不关联,跟前一部分海神与河神的对话也没有任何结构关系上的联系。这一部分强调了认识事物的复杂性,即事物本身的相对性和认知过程的变异性,指出了认知之不易和准确判断的困难。本篇主旨在讨论价值判断的相对性,虽然有浓厚的相对主义色

    4、彩,但同时也有丰富的辩证法因素,决非一般的诡辩。4检查预习(1)重难字北冥(mng) 鲲(kn) 抟(tun)徙(x) 齐谐(xi) 正色邪(y)(2)通假字北冥(mn)有鱼(“冥”同“溟”,海。其正色邪(y)(“邪”同“耶”,语气词,呢、吗。(3)古今异义怒海运天池野马(4)一词多义息(5)词类活用志怪者也(形容词作名词,怪异的事物。南冥者,天池也(名词作形容词,天然的。(6)文言虚词之其(7)文言句式判断句齐谐者,志怪者也(“者也”表判断。三、疏通文意1重点词语解释北冥:北海。传说北海无边无际,水深而黑。下文“南冥”,指南海。鲲:传说中的大鱼。鹏:本为古“凤”字,文中指传说中的大鸟。怒:奋

    5、起的样子,文中指鼓起翅膀。垂天之云:悬挂在天空的云。海运:海水运动。古有“六月海动”之说。海运之时必有大风,因此大鹏可以乘风南行。徙:迁移。天池:天然形成的水池。齐谐:书名。出于齐国,多载诙谐怪异之事,故名“齐谐”。一说人名。志怪:记载怪异的事物。志,记载。水击:指鹏鸟的翅膀拍击水面。击,拍打。抟:盘旋飞翔。扶摇:旋风。九:表虚数,不是实指。去:离,文中指离开北海。以:凭借。六月息:六月的大风。野马:山野中的雾气。古人认为春天万物生机萌发,大地之上游气奔涌如野马一般。尘埃:扬在空中的土叫“尘”,细碎的尘粒叫“埃”。生物:概指各种有生命的东西。以息:用气息。相:互相。吹:吹拂。苍苍:深蓝。其正色

    6、邪:是它真正的颜色吗?其,表示选择。正色,真正的颜色。邪,同“耶”,疑问语气词。极:尽。下:向下。是:这样。2重点句子翻译(1)齐谐者,志怪者也。齐谐这本书,是记载一些怪异事情的书。(2)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鹏往南方的大海迁徙的时候,翅膀拍打水面,能激起三千里的浪涛,环绕着旋风飞上了九万里的高空,乘着六月的风离开了北海。(3)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像野马奔腾一样的游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四、合作探究(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鹏鸟由北海迁徙到南海,需要借助什么条件?答案示例:“海运则将徙于南冥”“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

    7、以六月息者也”。2请找出出自本文的成语。鲲鹏展翅、扶摇直上、鹏程万里。(二)精读课文,内容探究1文章标题为“北冥有鱼”,后来怎么又写鸟了?鸟是由鱼变化而来的。鲲的体积有几千里,变成鸟后,鸟的背部不知有几千里。说明庄子想象力丰富。2本文开头描述鲲鹏的形象及奋飞时的壮美气势与论述“逍遥游”有什么联系?鲲鹏展翅高飞,必须凭借六月的大风。说明世间万物都要凭借外力才能活动,从而回答了“逍遥”要有所依凭。3“野马”“尘埃”的运动靠的是什么?写它们有什么作用?“野马”“尘埃”的运动必须依靠气息。说明万物均“有所恃”,世上的万物无论大小,都受到不同的限制,处在不同的束缚之中。大鹏、野马、尘埃看似逍遥,其实并未

    8、达到真正的逍遥。(三)品读课文,句段赏析1赏析“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运用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描写了鹏振翅拍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的形象,这一形象能激发人的豪情壮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击”“抟”生动传神,令人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2文中引用齐谐的话有何作用?借齐谐一书的话来证明对鹏的描写是真实可信的。3“天之苍苍亦若是则已矣。”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意思?意思是鹏鸟飞在天空看地面,和人们仰视天空看到的是一样的,都不能看到“正色”,人和大鹏对“正色”的认识,都“有所恃”,都受到距离的限制,不能达到真正的逍遥之境。(四)熟读课文,主旨探究文章借鲲鹏的寓言说明什么道理

    9、?说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要依附于一定的条件,它们的活动都要有所凭借。点拨:文章借鲲鹏奋飞必须凭借海运和强大的风力、水雾尘埃要靠气息相吹来说明万物有所恃的道理。借用寓言故事把道理寄托于生动的形象中,使文章生动活泼,颇具诗意,寓意隽永。(五)赏读课文,鉴赏评价1大鹏的形象如何呢?作者又是怎样描写这一形象的呢?鲲鹏形体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气势壮美。作者从体大、背大、翼大以及活动范围大(长度:从北海到南海。高度:九万里)四个方面极写鲲鹏形象磅礴壮观。用夸张的手法描述鲲鹏,“不知其几千里也”言其形,“若垂天之云”言其翼,“北冥”“南冥”“九万里”言其活动天地,极言鲲鹏形体之大、变化之神奇、飞腾时

    10、气势之壮观。2你敬佩鲲鹏吗?谈谈你的理由。示例一:我敬佩鲲鹏,因为鲲鹏入深海,翔九天,胸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搏击长空,纵横大海,就像范仲淹、诸葛亮、毛泽东等历史人物,他们以天下苍生为己任,推动历史向前发展。示例二:我不敬佩,因为我喜欢知足常乐,淡泊名利,就像普通的劳动者,他们爱岗敬业,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贡献。解答这类题目,要求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并能对自己的观点进行简要的阐述,言之成理即可。3试分析本文的写作特色。借用寓言说理。文章借用寓言把“无所恃”的思想寄托于生动的形象中,如鲲、鹏。想象丰富,意境开阔。如关于鲲的神奇变化和鹏的遨游天际,丰富的想象使文章汪洋恣肆,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运用

    11、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拟人。(六)课外拓展,对比延伸结合课文和下面的文段,简要分析鹏和斥的形象。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越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而彼且奚适也!”大鹏硕大无比,“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有崇高理想,追求“广大、高远、自由、无可束缚也无可企及”的“逍遥游”,“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不可能理解大鹏展翅高飞的理想境界,它们认为“腾跃而

    12、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就是飞翔,不必像大鹏一样飞到九万里高空再飞翔,所以它们目光短浅。五、课堂小结任何事物的存在都要依附于一定的条件,强大如鲲鹏,它也有所恃,有局限。今天的我们更应该学好知识,凭借知识的力量,达到人生的理想境界。六、练习设计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七、板书设计北冥有鱼第二课时一、课前复习抽背课文,复习巩固生难字词。二、新课导入庄子和孔子同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智者,但庄子与孔子的思想截然不同,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近庄子,感受他的机智、博学、善辩。三、自主预习检查预习鲦鱼(tio) 濠梁(ho)(2)古今异义安(3)一词多义固(4)文言句式判断句是鱼之乐也(“也”表判断。倒装句庄子

    13、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状语后置,应为“庄子与惠子于濠梁之上游”。)四、疏通文意濠梁:濠水上的桥。濠,水名,在现在安徽凤阳。鲦鱼:一种白色小鱼,喜欢在水层下面游动,长约16厘米,又名白鲦。这。从容:悠闲自得。安:怎么;哪里。全:完全,肯定(是这样)。循其本:追溯话题本原。循,追溯。其,代话题。本,最初。云者:助词,用于句末,表停顿,以引起下文。既:已经。(1)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的桥上游玩。(2)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你又不是鱼,哪里知道鱼是快乐的呢?(3)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4)请循其本。让我们回到最初的话题。五、合作探究1庄子与惠子

    14、辩论的问题是什么?双方的观点各是什么?庄子是否知道鱼的快乐。庄子: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子非鱼,安知鱼之乐?2惠子确定庄子不知道鱼是快乐的,他的依据是什么?理由一:惠子说庄子不是鱼,所以不知道鱼的快乐。理由二:惠子不了解庄子,不知道庄子的想法。3庄子是如何化解惠子的发难的?庄子把“安知”,解释成“从哪里知道”,而惠子本意是“怎么(能)知道”。庄子偷换概念,避重就轻,化解了发难,其机智灵活跃然纸上。1庄子为什么会认为鱼儿是快乐的呢?文章反映了他的什么思想?庄子追求“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他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其实这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反映,这也反映了庄子推崇“自然

    15、”,反对“人为”的思想。2惠子的思想有什么特点呢?像数学证明题一样,层层推理,讲究逻辑。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品味“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此句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庄子避开正面回答惠子的问题,而采取反问的方式,以“非我”者“不知我”推出“不知我”者不知“我知鱼”,据理力争。如何理解本文的主旨?这则故事通过庄子与惠子围绕着“鱼之乐”而展开辩论,表现了庄子的机智与巧妙的辩论风格,也表现了其“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1在庄子和惠子的辩论中,谁是胜者?(1)从故事本身来看,庄子占了上风。结尾处,在惠子巧妙地援引庄子的反驳建立起符合逻辑的推理后,庄子似乎应该无言以对而就此认输

    16、了,可是他却又返回争论的起始,借偷换概念而避重就轻地将惠子的发难化解了。所谓偷换概念,指他把惠子说的“安知”,解释成“从哪里知道”,而惠子的本意却是“怎么(能)知道”。(2)从逻辑上看,惠子是胜者。前面说过,庄子是靠故意曲解惠子的意思,才在争论中得以维持自己最初的判断,而这种做法显然是有悖于逻辑判断规则的。所以说,惠子才是胜者。2本文突出的写作特色是什么?(1)采用对话形式。文章通篇采用对话形式,两人一句接一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将这场辩论深化,显示了精彩的诡辩艺术。(2)笔法轻松,充满幽默、机智。庄子是否知道“鱼之乐”的论辩,本是深奥的逻辑问题,但本文却用闲适、轻松的笔调描述论辩过程,语言

    17、幽默。惠子相(xing)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yun ch),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l)泉不饮。于是鸱(ch)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h)!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译文:惠子在梁国当宰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诉惠子说:“庄子到梁国来,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子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庄子)三天三夜。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雏,你知道它吗?鹓雏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的泉水不喝。在这时,一只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雏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它,发出吓的怒斥声。现在你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六、课堂小结本文讲述两位辩论高手,同游于濠水的一座桥梁之上,俯看鲦鱼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因而引起联想,展开了一场人能否知鱼之乐的辩论。其题虽小,其旨甚大。除了第一句用叙述语言交代故事背景,通篇采用对话形式。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顶真式地把这场辩论引向深入。庄子肯定自己能知道鱼之乐,惠子则否定了庄子的说法。且不说这场辩论谁是谁非,光是两人在辩论中反映出来的敏捷思路和睿智的交谈,就令人拍案叫绝,给人一种怡情益智的享受。七、练习设计八、板书设计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机智巧辩


    注意事项

    本文(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1庄子二则教案0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